《阿毗达摩讲要》第 10 讲 美心所
八、二无量--悲与随喜
下面讲无量心所。无量(appama¤ ¤ à )一共有四种,即慈(mettà )、悲(karu? à )、喜(mudità )、捨(upekkhà )四种无量心。其中,慈无量心是无瞋心所的表现,捨无量心是中捨性(tatramajjhattatà )心所的表现。 在这里讨论另外两种无量心:悲悯和随喜。
第一,悲悯(karu? à ),简称悲。
特相:希望拔除痛苦。(dukkhà panayanà kà rappavattilakkha? à )
作用:不忍心他人受苦。(paradukkhà sahanarasà )
现起:不害。(avihiü sà paccupa??hà nà )
近因:见到为苦所逼迫者无依无靠的状态。(dukkhà bhibh? tà naü anà thabhà vadassanapada??hà nà ) (Vm.263; Dhs.A.p.237-238)
慈与悲是不同的。慈的对象是他人的快乐,悲的对象是他人的痛苦。慈是希望他人快乐,悲是希望他人没有痛苦。慈是一种祝福,悲是一种同情。慈是祝愿他人快乐,一切众生都快乐、幸福、安乐;悲是祝愿一切众生没有痛苦,解脱痛苦。所以一般所说的慈悲、慈悲,它们还是有所不同的。
第二,随喜(mudità ),简称喜。
特相:随喜或喜欢。(pamodanalakkha? à )
作用:不嫉妒。(anissà yanarasà )
现起:对抗不喜。(arativighà tapaccupa??hà nà )
近因:见到有情的成就。 (sattà naü sampattidassanapada??hà nà ) (Vm.263; Dhs.A.p.238)
与随喜对立的是嫉妒。随喜与嫉妒的对象相同,都是见到他人的成就、所得。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嫉妒是见到他人的成就之后心生排斥,不喜欢他人的成就;随喜是见到他人的成就之后内心欢喜,希望他人有所得,希望他人不失去其成就。随喜可以去除嫉妒。当一个人心生嫉妒的时候,要学会随喜他人的成就,见到他人的成就,自己也要感到欢喜。
有两种随喜:第一种是对他人的善果报感到欢喜。也就是说,如果他人有所得,感到幸福、快乐,我们也为此而快乐,希望他更快乐;他人有成就,我们也随喜,希望他不失去其所得。另外一种是当别人做善业、做功德的时候,我们对他人所做的功德善业感到欢喜,这也是随喜。
慈悲喜捨称为四无量心。慈是希望他人快乐,悲是希望他人脱离痛苦,喜是希望他人所得的成就不失去,捨是知道他人的苦乐只是其果报。不过修慈、悲、喜、捨也会有失败的时候。如果修慈产生贪爱,这是修慈的失败。修悲修到哭泣、悲伤,这是修悲的失败。修喜修到兴奋,得意忘形,这是修喜的失败。修捨修出麻木不仁,这是修捨的失败。所以修慈、悲、喜、捨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失败是因为过度而造成。(Vm.263; Dhs.A.p.237-238)
分类:佛经 书名:《阿毗达摩讲要》 作者:玛欣德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