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讲《金刚经》第023集
请掀开经本,卷二,第四十四面,从倒数第二行看起:
【佛说一切法,般若 尽摄。本经尤是般若 中之最要。可见读此经,无异读《大般若 》,且无异读《三藏十二部》。】
诸位同修听了这些话,不能够发生误会,认为我读《金刚经》,就等於把《大藏经》都读完了,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情。正如同一篇文章,文章当然有个题目,我们读了题目,是不是就把全部文章都读尽了?可以这么说,因为全篇的文章,无非是发挥题的意思。但是也不能这么说法,为什么?未必你在题里面,了解甚深的义趣。实实在在的说,必须遍读大乘佛经,你对於《金刚经》才有真正的体会、领略。读《金刚经》,可以能够把整个大乘佛法修学的纲领掌握住了。
佛法的修学,诸位都知道,法门很多,无量无边,我们修学,就像在学校读书一样,这么多法门里面,你选哪一个法门,就好像学校许多科系,你是想念哪一个科系,你有主修的课程,有选修的课程,还有许多你不想修的课程,这个诸位容易明了,佛法也是这样的。佛法经论之多,佛不是教我们全部都学,也是让我们自己在一切经论里面去选择,也选择一个主修的,当然选择经论就跟学校选课一样,选我们所需要的,合乎我们兴趣的。我们有能力修学的,总得要符合这些条件,我们选了之后,修学不会有困难,而且一定能够有成就的,佛法的选修亦复如是。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的修养能力,在许许多多法门当中,实实在在净土来的方便。因为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菩萨为大众所选择的。我们想想,我们适不适合修学这个法门。选定之后,就一门深入,这是我们主修的课程,另外在一切经里面,也可以选几部做为选修。选修的目的何在?帮助我们主修的这个法门,使我们这个法门,在修学过程当中,排除一切障碍,能够顺利的成就,目的在此地。除了这个目的之外,我们就不能再多选了。为什么?再多选,我们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怕的是对修学产生了障碍,那就不好了。我们希望能够顺利成就,能够快速成就,不希望有障碍,不希望我们修行成就的时间延长。这是选择法门一定要认识的,首先要认识的。
我们选择金刚般若 ,来做为净宗的助修,这是非常恰当。本经,实在讲,在过去有不少人以它做为主修,特别是中国的禅宗,五祖以后都用《金刚经》来印证。所以《金刚经》在中国流通非常普遍,对於整个佛法的影响很深。这些事情,我们在前面也曾经报告过。现代,我们为什么不能选择这个经典做为主修?这部经虽然还没讲完,只讲了四分之一,大意多少能够体会到一些。诸位想想看,我们用这个做为主修,行不行?你能不能做到一切都不执著?果然真的能够做到,空有两边都不执著了,行!用这个做主修,没有问题。真的不执著,又能够行於布施,那可以。做不到!做不到怎么办?老实念佛,这是有救的。所以这个经读了之后,自己好好的反省,好好检点一下,我们做不到,当然也要做,做到一分、二分,决定有好处,对於念佛有很大的帮助。净宗的经典,我们讲净土三经,或者是说净土五经,跟《金刚经》性质相同,都是可以包括一切佛法,也是一切佛法里面最重要、最精华的部分。我们在过去讲《观经》,讲《无量寿经》,都跟大家详细报告过。如果读这部经,等於读六百卷《大般若 经》,等於读了全部的《大藏经》,到什么时候才可以说这个话?这一部经通了就可以说了。通就是证得了,经上讲的信解行证,从《金刚经》上证得了,证得什么?证得真如本性。禅宗里面所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时候行了,这就是佛门里常讲的,一经通一切经通,《华严》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可以了。凡是大乘经,任何一部经,依照它的理论方法修行都可以见性。所以我们常讲一经通,要到什么程度才通?见性就通了,没有见性的时候,没通。因为它的四个阶段,信、解、行、证;到证的时候才通,没有到证,没通!四个关口,信、解、行,后头还有一关没通!所以那一关要是通过,证果了,行!由此可知,这个话讲得没错,在我们自己现前的程度?不行,不够!
【此经所说,即无上正等之法。故云一切诸佛及诸佛无上正等正觉法,皆从此经出。】
这是不错的,是非常正确的,本经虽然文字不多,只有五千八百多字。它确确实实所讲的,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这是诸佛如来所证之法,在这个经里头,如果证得这个法,他就成佛了。这句话讲得一点都不过分。
【本经处处教人不住相】
为什么不住相?
【就是要人证性】
真如本性,要你自己去证。
【可见此经所说,皆是自性。】
这就是前面做为功德的比较。为什么受持四句偈为人演说,那个福德超过大梵天王,超过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因为他能够证性,道理在此地。三千大千七宝布施,如果不能证性,依旧出不了三界,他是凡夫,不是圣人,怎么能跟明心见性的人相比?见了性之后,那个福德之大,不是修来的,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自然流露。因此他那个福德是真实不可思议,无有限量,这是我们要晓得。经上讲:
【皆从此经出】
诸佛从此经出,诸佛所得之法也从此经出。
【实无异说,此经从性体而出。】
这句话可以说,讲得很透彻;无异是没有两样,等於是说,这部经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我们晓得,所有一切大乘经,都是从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的,何必偏赞《金刚般若 》?我们要知道,诸经虽然从自性当中流露,有的是自性的一部分,有的是自性的圆满,这部经是自性当中圆满的流露,所以跟其他大乘来比较,它特别超胜,道理在此地。从什么地方看?直捷了当,没有委曲婉转,没有拐弯抹角,这就是它在诸经里面之所以被赞叹的。自性就是清净心,心性之中一法不立。
【故教人不可住相,连性字亦不可执著。】
所有一切的名词术语,是世尊讲经说法方便的建立。自性之中,清净心中,没有这些名词,没有这些术语。因此名字相也不能执著。给你说清净心,你要执著有个清净心,你的心不清净了。为什么?清净心里头,还有一个清净心在里头,你说糟不糟糕,那就不清净了。跟你讲真如本性,而你执著了,你的真如本性里头还有一个真如本性,这就叫做头上安头,错了!这是读佛经的一个难处,我们要用名相,不能离开名相,要从名相当中体会它的真实、它的实相,这就对了,名相决定不能够执著。
【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是指点学佛要从此经入门。】
刚才说了,我们既然不能把它做为主修,一定也要把它做为重要的选修,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入门。入什么门?入成佛之门,你凭这个可以成佛。念佛往生,生到西方净土就成佛了,往生就成佛,这是一点都不假的。这部经,确确实实能够帮助我们往生。为什么?净宗是绝顶的智慧,也可以说是最高度的般若 波罗蜜,没有智慧怎么能生净土?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是大智慧之人,他知道这个法门好,知道这个法门成就快,他选择这个法门。也许你会问:我看到许多人没有智慧,他也选择这个法门,你怎么说他有智慧?实在讲,你所讲的智慧,跟佛法里面讲的智慧,标准不一样。你认为世间人很聪明,反应很快,想东西很敏捷,那个就叫智慧?佛不承认,佛说那个叫世智辩聪,那个不是智慧,是聪明!聪明跟佛法里面的智慧,完全是两桩事情。智慧是判断,非常正确的判断,一点都没有错误。他听说这个念佛法门,可以往生见阿弥陀佛,可以得无量寿,他立刻就采取,这是智慧的判断。世间人、聪明人听了这些话,这是神话!他不相信,他哪里有智慧?他没有智慧。所以这是智慧的判断,智慧的选择,跟世间聪明完全是两回事。
真实智慧从哪里来的?从戒定当中来的。世尊在这个经前面讲过,佛灭度,后五百年有持戒修福者,都是《金刚经》的当机者,这个我们在前面介绍过。持戒是守规矩、守法。修福,相信因果,断恶修善。这种人都是无量劫在佛门里面种的善根,在这个时候他的善根发现。修福,还有更深的意思。我们讲浅的意思诸位好懂,断恶修善,大家好懂。深的意思是什么?清净心,清净心是真正的福德,不是讲福报,是福德。福德包括福报,福报不包括福德。心地清净,不但智慧增长,这个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身心健康,没有疾病,不会衰老,这个福报拿钱都买不到的。有钱没有用处,有钱不能买年轻,有钱不能买健康,你才晓得,戒定慧这个定里头是真实的福德。所以是因戒生定,因定开慧,三学都在日常生活当中。前面要记住,连穿衣吃饭都是戒定慧三学。所以你真正会了,道理懂得了、清楚了,方法知道了,我们在一天当中,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圆满的戒定慧。你要是不会,这个光阴真叫空过;会了决定不空过,你懂得般若 波罗蜜。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世尊这个说法就是会相归性。每说一桩事情,后头都会归到自性,所以这个经才是圆满无上大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前言「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是名相上说佛与法。】
从相上讲的,有诸佛。我们说圆教,从初住菩萨到等觉菩萨,这是《金刚经》上所讲的诸佛,以及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所证得的正等正觉,这是无上菩提之法,是从名相上说的。名是名词,有这个名词;相是有这个相状。名跟相都不是性体,都是从自性变现出来的。相是依他起性,名是遍计所执性,法相宗说的,真如本性是圆成实性,这三性,这三种性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不是圆成实。
【即非就性上说佛与法】
性上没有佛,也没有法;相上有,相上有佛、有法,因为有佛、有法,当然也就有名字,有佛的名字,有法的名字。
这是这一大段里面,最后的一段经文。我们可以在此地,将它做一个总结。正宗分一开端,江味农居士依据前清《金刚经新眼疏》,达天法师注的《新眼疏》,依照这个注解,这个注解的特色,是把《金刚经》正宗分里面,分为四大段,信、解、行、证,他非常赞赏。《金刚经》自古至今,注解有几百家之多,没有这个分法,多半都是分为三分的,唯独《新眼疏》确确实实够得上称为新眼;新是新旧的新,眼睛的眼,新的眼睛,新看出来的。如果我们仔细把全经看一看,确实经文意思里头,真的是有信、解、行、证四分,他分得没错,跟清凉大师判《华严经》,那个架式一样。经文讲到这个地方,这是四分的第一分,第一分是讲信。
【的示无住以生信】
确确实实指示出本经的修行宗旨是无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无住,教我们一切都不能够执著,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这是这一大段经文所说的。这一大段我们这个前面标的有数目字,这一段是第四十「结归离相」,这个第四十,完全是依据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里面的分科,这样子我们看起来非常方便。第二卷是从第九节经文到第四十节,总共三十一小节经文,这是这么一大段。这一大段里面,又分为三个中段。第一个中段,从第九节经文到二十三节,世尊明白为我们指示出来,也就是明白的答覆须菩提尊者两个问题。尊者所问:发菩提心的人,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世尊在这里为我们答覆,他的答覆先答覆降伏。佛告诉我们,应该要发离相之心,你要发这个心,离一切相。离相,前面我们读了很多,不是把相不要了,不是把相消灭掉,不是的,离是从哪里离?也不是把相远远的,你这个搞法就完全错了!心里头不要执著;相没有妨碍,心里头不能执著。换句话说,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保持自己心地的清净,一尘不染,就像禅宗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做到这个就行了!所以五祖跟六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他就恍然大悟,为什么?他那个心干净,本来无一物,跟《金刚经》讲的完全相同,只说了几句,正中下怀,那底下就不要说了,道理在此地。我们今天心里面就像垃圾桶一样,拉里拉杂东西太多,妄想分别执著、忧虑、牵挂,无量无边,这个事情就很麻烦了!佛教给我们离,是离这个东西。把心里面那些妄想执著、忧虑、牵挂,把它离掉。我们道理明白了,晓得应该要这样做。
从哪里下手?佛在经上教给我们:行於布施。布施就是舍,这个东西跟治病一样,我们身上有很多病,不只一种病,一种病是好治,好多病就难治了。难治不治不行,不治要命!那应该怎么治法?这种常识大家都晓得,先治最严重的,哪一种病对我们生命有威胁、有危险的,先治它,其他小病慢慢再治。我们学佛断烦恼亦复如是。我们的烦恼归纳起来,不外乎贪瞋痴慢,还有个怀疑,对圣教的怀疑,贪瞋痴慢疑,不外乎这几大类。如果我们这几种病统统都有,全都有,哪一种重?如果我们贪心重,就先断贪;瞋恚心重,就先断瞋恚,拣重的先治。贪里头很多,贪财、贪名、贪色,甚至於贪佛法,贪的东西很多!哪一个毛病最严重的,就先对它。把财看得太重了,所有一切法里看得第一重要,你就从这里下手,你就舍财,用这种方法来对治。行於布施,主要是教给我们对治烦恼的方法,恢复自性清净心的方法,这就是降伏。
佛说了降伏,实际上把那个住也就包含在其中了。因为降伏跟住,两桩事实际上是一桩事情,你降伏了,自然你就懂得什么叫住,住是无住。不住於相,那就叫正住。诸位想想看,你不住於相,你住到哪里去了。不住於相就是性,真是明心见性的一条巧妙的道路。性不要去找,离了相就是性,去掉妄就是真。这是经上说得很详细,也很透彻,也讲得很有味道。我们在古大德注解当中,江味农居士将它整理归纳、分类,我们得到许多的启示,得到许多的利益。
第二个中段讲生信,这个经文也非常的清楚。须菩提尊者听到佛的教诲,离相、布施、空有两边不住,这就是正住,这就是降伏。他明白了,唯恐我们大众听了佛的说法,不能接受,不能相信,所以就提出问题请教世尊,有没有人听到佛所说的,能生实信?他那个信重要的是真信。佛的答覆很好,教他不可以这样说,不可以这么说;换句话说,你不能这样想法。也就是说,你不能瞧不起大众。大众当中,世尊讲,如来灭后,后五百年,如来灭度后,后五百年,这是前面说过,就是第五个五百年,换句话说,就是指我们现在这个末法时期,佛讲有持戒修福者,他对於佛所讲的,能生实信。在这个时代去佛二千五百年之后,还有人能够真正相信,何况当时在座的那些大众。世尊并不仅指当时与会的大众,要说出五五百年之后,这个话的意思很深!佛要不这么说,我们今天看了《金刚经》,是为那个时候的人,为正法人说的,不是为我们说的,我们的信心都没有了。他说了一个后五百年,还持戒修福,还能生实信,这就是对我们讲的。我们听到这个话,信心生起来了,想想我有资格,我很老实,我很守规矩,我也肯修善,也肯断恶,那就是世尊所讲的标准。确实如此,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看看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国家地区,守法愈来愈少了。大家都不愿意守法,都不愿意守规矩,认为守规矩那个人,那种老实人,是没用的人;真正是精明能干的人,他不守规矩,那个叫聪明人,还老老实实,愚痴人!他们看我们是愚痴人。还相信因果报应,因果报应落伍了,现在是什么时代,都太空时代了,你还去讲断恶修善,他们听都不要听。我们听了还生欢喜心,听了还很高兴,还认真去做,佛说的,这就是《金刚经》的当机者。
世尊不但这么给我们说,而且说出福德不可思议,这是在第二段落里面。这个说法我们听了之后,这经上讲的,种诸善根,无量福德。凡夫没有证果、没有开悟,最重视的就是福德。如果我们依照这个经修行,得不到福德,那个修行的兴趣就没有了,所以世尊多说一些福德,使我们对这个经典能够发生欢喜心,这个经典确实增加了摄受人心的功能,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得无量的福德。不想开悟的人,不想证果的人,不想了生死的人,听说有福德可得,他也来了,他来了,真的会得到,得到的超过他想像之外!而且得的是真实的福德,然后把它结归到中道,这就讲即非是名。这是我们在这个地方,第一次看到的。后面这样的句子就很多了,结归中道。
佛与须菩提尊者,一问一答当中,问的话,答的话,都含无量义,字字句句我们都要细心去体会,才能够发明;发是发现,明是明白。经义无限的深广,从我们今天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那个意思不尽。所以大家读诵受持,读诵是第一个,读诵要以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去读,读一遍有一遍的悟处,读两遍有两遍的悟处,那就慢慢有得悟了。悟不尽的,悟不完的,才知道这个经的妙处,都是真话。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上用了四十年的时间,他所悟出来的也是大海之一滴而已,这一滴真的给一般人来讲,一生受用无尽。
最后我们这一段就是这两天所讲的,较量功德的殊胜。从经文第三十六节到四十节,到这个地方,这是较量功德的殊胜。佛首先为我们举一个例子。如果有人,其实这个人就是大梵天王,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他还讲满,不是部分,是圆满的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从相上来讲,那个福报真正不可思议。但是比不上另外一个人,受持此经乃至於四句偈,没有说是受持全经,《金刚经》里头四句偈,为人演说,这个人的福德超过前面那个大千世界七宝布施的,这种话说出来,我们能相信吗?如果不详细说明,教人相信真的是很困难,说明白了,大家听懂了,就相信了。为什么?大千世界七宝布施,那是福德相。相不是真实的,不但不是真实的,相还是有限量的,有范围的,经上讲大千世界就是六道轮回,六道就是三界,三界就是一个大千世界。换句话说,没有能够超越六道轮回。福报再大,不过在天上享天福而已,天福享尽,依旧会堕落。所以它不是究竟的。一个人能够受持《金刚经》四句偈,为人解说,他所修的是福德性,这里头关键的两个字在受持。你真正懂得什么叫受持,你自然就相信了。我们今天读了这个经文,很难接受、很难相信,就是不懂得什么叫做受持。通常一般以为,我每天受持《金刚经》,怎么受持?每天早晨念一部,晚上念一部,这叫受持《金刚经》了,把读诵当作受持,这完全搞错了。前面讲过,受比解的意思深,受是完全接受过来照做。佛在经上教给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那才叫受;你没有做到,那个不叫受。持是保持而不失,我天天做、年年做,没有中断的做,这叫持。持是持续,不是做个一天、二天就不做了,不是这个意思,持续不断的做,依照《金刚经》的方法去做,这才叫受持。大梵天王不能跟他比。受持是自利,为人演说是利他,自利利他,这就是菩萨行,这是真正的菩萨,天王不能跟他相比。这是佛在末后这一段为我们开示的。到第四十这一小节总结了,归到离相。这是我们把前面这个大意,略略的交代一下,因为这个地方「上来的示无住以生信」,这是刚才我们所报告的,简简单单的说明了一下,就是这一大段的经文。
【开口便令广度众生成佛】
世尊在这个经文,一开端就是这样教给我们的,我们回想一下。佛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从这一句我们看到佛所说的心量,所有一切众生之类,后面讲胎卵湿化那个我们就不必提了,这个范围实在是尽虚空遍法界,不是讲一个地区,不是讲一个国家、一个地球、一个大千世界,不是!你看那个心量多大。这是我们学佛首先必须具备的条件,心量小不能成佛,佛跟众生的差别在哪里,就是他心量大,我们成不了佛,就是心量小。他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他成得了佛。我们今天这个心量,是点点滴滴都要计较,要分别、要执著,那怎么行?所以一开端世尊就教给我们,把心量放大,我们要为一切众生之类。众生的类别,无量无边。这个一切众生,不仅是讲有情众生,他上头没有说一切有情众生,他没有这么说;没有加上有情,一切众生,有情、无情都包括在其中,这个要知道。我们今天讲有情是动物,无情的有植物、矿物,可见得统统包括在其中。换句话说,这是我们生活的范围。我们在这个范围当中,怎样过生活,学佛无非就是学这个,这很现实的,绝不消极。学佛就是学在这个大环境当中,我们怎样过日子,怎样过生活,过得幸福、快乐、美满,这是佛法、大乘佛法。这就要你发心了,「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这一句就是开口便令广度众生成佛。
【是开示吾人应无住我人等相】
在大乘经论里面,我们读到许许多多的教诲,必须我相破了,我执断了,才能证小乘果,离开三界六道,算是有了成就。更进一步,法相也离了,法执也破了,这才能够明心见性、证大果;大果就是大乘的果位,也就是本经前面所讲的诸佛,证诸佛之果。所以要知道「应无住我人等相」,这个等就是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个四相包括了一切相,所有一切相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个四相,这个四大类;这个四大类就是说,一切相都不住,不住就是都不执著,我们的心才干净、才清净。为什么要不住?我们本心里头本来没有,道理在此地。本来没有的,你要把它拉进来,这是错误的。心本来是清净的。所以你住就错了,执著就错了,不但执著错了,分别都错了。为什么不必分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不是真的,你分别它干什么?佛为我们讲经说法,你看看佛在经典上,佛也分别;不但佛有分别,佛也有执著。一开头,我令一切众生入无余涅盘,佛不是有「我」执著了吗?佛也有我相,也有众生相。诸位要晓得,这是佛的示现,佛的分别、执著,是随著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众生的执著而执著,佛确实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如果有分别、有执著,跟我们凡夫有什么两样?那就是凡人了。如果说他住在自己的境界里头,一切都不分别、不执著,我们拿这个东西问佛,这什么?佛一句话也不说,那不变成木头人吗?你拿这个给他看,佛说这是毛巾,就是你们大家说毛巾,我也随你们说毛巾,是你说的,不是我说的,是这个意思,一定要懂得。
我们要是把这个本事学会了,平常我们也有执著、分别,是随你的执著,我才不执著;随你的分别,我才不分别,那就对了,那你就是真正受持《金刚般若 波罗蜜经》,这叫受持。你在接触大众当中,还真的执著有我,真的执著有他,那你没有受持《金刚经》,读诵没有用处,真要学佛菩萨这一套才行,那才叫受持,所以福德才那么大。只要你还有分别执著,你的福报比大梵天王小得太多太多了,那真是太可怜了。你真的一切不执著,那大梵天王的福报比你也小得太多了,他不能跟你比。关键就在这个地方,就看你会不会转,能不能转得过来,能不能真的相信,「以此为实」,这句话真的是重要。佛哪里会骗人!所以佛的分别随众生,「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不但是释迦牟尼佛没有分别,《金刚经》讲的诸佛,地位最低的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跟佛一样没有分别了。再也没有执著,也没有分别了,心完全是清净的,众生来问,随你的分别而分别,随你的执著而执著,这样说话你才会懂,才能够帮助你破迷开悟。这就是经中所说的大慈大悲。
【又说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是应无住法相也。】
说了要度一切众生入无余涅盘,又说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个话句句都真实。说度众生,是从相上讲;说众生没度,是从性上讲。我们修行为的是要证性,为的是要见性,见性就不能著相,是应无住法相,不可以住在相上。住相是凡夫,住相就是造业。你度众生,这个相是善的,你造的是善业,善业的果报在三善道,不能出轮回。所以行一切善不住相,这个本事就高明了。
【又说於一切法无住而行布施等法,是应无住非法相也。】
非法相是空,我们保持著清净心,什么事情也不做了,行不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有体无用。体是清净心,体一定会起作用。有体无用,实在讲那个体也不清净。为什么不清净?因为他住在空那里。清净心当中没有「空」,也没有「有」,空有两边都没有。你著有是错,著空还是错,两边都不能执著。行於布施,不著空。行於布施的范围太广太广了。释迦牟尼佛在本经一开端,表演的著衣持钵,著衣持钵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讲,穿衣吃饭。穿衣吃饭都是金刚般若 波罗蜜,穿衣吃饭都是究竟圆满的大乘佛法。所有一切法,表现在哪里?表现在吃饭上,表现在穿衣上,表现什么?空有两边不著。穿衣吃饭,不著空;虽然穿衣吃饭,心地干干净净,决没有分别穿衣吃饭,决没有执著穿衣吃饭,不著有。这个方法都传出来了。无论做什么事情,点点滴滴都是这样修,这跟佛、大菩萨、法身大士所修的没有两样。
我们今天跟人家一比较,差别在哪里?我们执著。吃饭,执著吃饭;穿衣,执著穿衣,著了相!吃饭,著了吃饭的相;穿衣,著了穿衣的相;工作,著了工作的相,无论干什么都著相。没事坐在那里打妄想,著打妄想的相,麻烦在此地!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他不著相,空有两边都不著,这就是他的本事,这就是他高明之处。我们要学佛,学什么?就学这个。这就是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在哪里?《金刚经》从头看到尾,没有发现哪个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两边不著就是。所有一切法统统是两边不著,那个心多自在!所以讲福德,很粗显的我们也能体验得出来,真正有福报的人,是什么人?心里头没有妄想,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你说他多快乐,那叫真正有福报。不是说你有钱、有地位,那个不是福报。
不要说佛菩萨,我的眼睛里面看,我还是个凡夫,我看到有钱有地位的人,很苦!我决定不干,太操心了!有地位,作总统,不要说竞选,请我去做我都不干,你要问为什么不干?每天见客人、拉手,那个事情我就不干了。见到的客人,不喜欢的也要拉拉手,喜欢也是,一天到晚那个应酬累死人,那怎么能干!有钱的人钱多了,患得患失,又怕币值贬值,又有什么了,操心的事情太多了,反正我没有,我也想不出来。你就知道,这个世间的富贵,付出的代价太大太大了,实在讲一点好处都没有。美国银行送了信用卡金卡给我,送了之后,说是用了之后每个月还要到银行去付钱,我这卡就退回去,不要了,麻烦!这多麻烦!我就不要了,不要多轻松、多快乐!所以你就晓得,世间这些事情,哪一桩事情你想得一点好处,你要付出十倍、二十倍,甚至於千百倍的代价;我一想划不来,这事情不要,统统不要,这就很自在了,就很快乐了。所以法相跟非法相都住不得,空有两边都住不得。因以「不住於相」四字总结之。这一段经文就是结归离相,这个意思很深很深。我们再翻过来:
【所以应无住者,降伏其妄心也。妄心非他,分别执著之谓耳。妄除一分,真便现一分,何须别觅真耶。】
所以,真不要求。经上一再跟我们讲,我们修行的目的是要证性,没错!证性这个念头决定没有,不必去求它。妄去掉就是真,再要加上一个真的念头,这个真你永远得不到了,为什么?因为尚有个虚妄,妄就是障碍。你明白这个道理,念佛求一心不乱,有一些同修念佛就是求一心不乱的,念了好几年,遇到我就问我:法师,我念了这么多年,一心不乱还是得不到。我就老实告诉他:你这一生没指望!他说:为什么?你那个心里头念阿弥陀佛,里头还有一个求一心不乱的妄念夹杂在其中,你怎么可能得一心不乱,你真想得一心,这个妄念拿掉,不能求!所以佛法里头教我们发愿,愿要有,不能求。我们发愿要念到一心不乱,决不求一心不乱,自自然然就到一心不乱,只要念到功夫到家,水到渠成,自然就成就了。所以不能有一个妄念夹杂在里头。古德为我们说了,念佛最忌讳的就是夹杂,有一个求一心不乱的这个念头就夹杂了,这个不可以的,要记住,除妄就行了。
《金刚经》最大的好处,它不教我们在枝枝叶叶上除,它教我们在根本上除。根本上除了,所有一切枝叶问题,全都解决了。根本在哪里?空有两边不著,这是根本。断恶,断恶是事、是相;修善,那个善也是事,也是相。断恶修善,不著空,这就不执著空;虽然天天断恶修善,不分别断恶修善,不执著断恶修善,心地干干净净,不著有。他教给我们从这个根本上下手,这是其他法门里头没有的,所以他的成就那么快、那么高,道理就在此地。佛示现,就是举例给我们看。穿衣,天天要穿衣,天天要吃饭,从穿衣吃饭上就两边不著,就修金刚般若 。你以为金刚般若 在哪里修!而行布施,穿衣吃饭就是布施;穿衣吃饭,就是令一切众生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你们听到这个话,莫名其妙!怎么穿衣吃饭就是令一切众生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因为穿衣吃饭是两边不著,两边不著那就是令一切众生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道理在此地。这是《金刚经》的深义,《金刚经》的精义、精华。如果是钝根、是初学,他也有浅义,浅义是什么?给大家做一个榜样。世尊出来,衣著穿得整整齐齐,很有礼貌,很有威仪,做个样子,给大家做个好榜样;吃饭,规规矩矩的吃,吃饭的好榜样。换句话说,教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与社会大众相处,这是浅的意思,很浅很浅。浅处有深,深处有浅,这个前面都说过了,都跟大家讲过了。所以这个经,程度浅的看到浅也得利益;程度深的他也得利益。等觉菩萨读这个经,他还是得利益,能够帮助他破最后一品无明,证得圆满菩提。
【若能不住法非法相】
法相跟非法相都不住。
【便见真性】
《金刚经》都是讲要证性,就见了。就像前面这个例子,从穿衣上见性,从吃饭上见性。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无不见性,见性就成佛。所以这个经上讲得没错,一切诸佛与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我们这个经还没讲完,后面还有四分之三,在前面四分之一的一段,已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都显示出来了,这样我们就相信了。受持四句偈为人演说,就得无量的福德,这相信了。任何四句偈都行。
【此所以但言降不言住,而降伏即是正住也。】
尊者问了两个问题,佛只答一桩事情。这一桩事情两个问题都答了,降伏就是正住。
「此中」,就是这一大段经文当中,生信的这一科当中。
【独拣持戒修福为能生信。般若 此云正智慧,而慧从定生,定由戒成。欲开正智,必应持戒。持戒则少欲知足,修福必深信因果。能生信心,信为入道之门也。】
这在总结里面,把大意都为我们说出来了。这个地方我们读的时候,印象更为深刻。佛独拣,就是单单拣别持戒修福的人,对於世尊在金刚般若 会上所讲的,他能够相信。这个道理与事实,前面都说得很清楚、很透彻。在这个时代真正能够守法,心地善良,我们一般人讲天性,在佛法里面讲的善根。真的,佛说过了,这个人的善根非常深厚,过去生中已经在无量诸佛如来处种诸善根,无量诸佛如来。这才知道,这样深厚的善根,在这个乱世当中,这样强烈的诱惑,他不被诱惑,他还是老实、还是善良,善根太深厚了。对於佛的这个法门,他一听就欢喜就相信,听到欢喜相信也是过去生中的善根。过去生中听过、读过,为什么还落到今天这个样子?我们诸位都是深厚的善根,为什么今天还搞成这个样子?一句话,没有发愿求生净土,想靠自己的本事来修,怎么修都出不了轮回,麻烦就出在这里,一定要觉悟。我们过去生中曾经亲近无量诸佛如来,这样的善根,如果要是回心求净土,早就作佛、作菩萨了,哪里落到这种地步,这是我们要觉悟的,这是我跟大家讲的事实真相。
对於净宗法门能够生信心是不容易的。我们在《无量寿经》看到,阿闍王子那一批一个小团体五百多个人,佛说过,他们这个小团体那些同修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那个数量很大,四百亿佛!听到佛讲《无量寿经》,生欢喜心,心里起了一个念头,希望我将来成佛也像阿弥陀佛一样。但是怎么样?还没有发心求往生,还不愿意往生。你就想到,过去生中供养四百亿佛,求往生的念头都生不起来,然后你才知道,今天听到净土法门生欢喜心,就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的善根必定超过阿闍王子。也就是说,你过去生中亲近供养诸佛如来不只四百亿,你这个念头才生得起来。所以你们一些同修,想把净土法门介绍给别人,别人不相信,你就愁眉苦脸,你不晓得这个道理。你劝,他不相信,佛来劝他,他也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他善根不够。所以一个发愿往生的人,那是什么人?马上就要作佛的人,你仔细看看他,像不像作佛的样子,那个福报多大!《无量寿经》跟《金刚经》上都是这么说,过去生中曾经亲近供养无量诸佛,不是四百亿。我们知道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想想自己听到这个法门,真的生欢喜心,自己很庆幸,我过去的善根福德,不敢讲无量无边,至少也超过四百亿;不超过四百亿,你怎么会动这个念头?你怎么会起个念头要求生极乐世界?选择这个,这是有道理的,佛不是随便选择的。
「般若 是正智慧」,正,拣别里面没有邪智慧,纯正无邪。「慧从定生」。持戒修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老实人,老实人心比一般人要定,这个一定的道理。为什么?欲望少,没有希求,生活能过得去,他就很快乐了,再多给他一点,他不要,他嫌麻烦。那个就自在!所以说定由戒生,戒就是守法、守规矩,一个人守法、守规矩,心里头就有定。「欲开正智」,我们要想开般若 智慧,要从持戒下手。佛的戒律要遵守,最低限度五戒十善,一定要遵守;三福六和一定要遵守,这都叫根本大戒。所以诸位不要以为,根本大戒提起来,就晓得是五戒,不知道三福、六和是根本大戒,一定要知道。世尊在《观经》上跟我们讲的三福,末后的结论,说得很清楚,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两句话就是明白宣示出,是三世一切诸佛的根本戒。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这就是一切诸佛,净业的正因,佛所以成佛,这是他的正因,你说多么重要!一切诸佛修行成佛的方法不一样,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无量法门都建立在这个共同的基础上,这个基础就是净业三福。我们要想往生不退成佛,离开三福不行,要知道那是根本戒。六和,你要说六和不是根本戒,我们受三皈的时候,一定要念皈依僧、众中尊,这一句也就是为我们显示出,六和敬是根本戒。僧团能在一切团体当中成为最尊贵的,就是六和敬。这个众,佛法里面讲众,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团体。僧的团体是世间所有一切团体里面最尊贵的,最值得人尊敬的,什么原因?它守六和敬,守这六条戒。
所以我们今天讲持戒、守法,这四条都是属於根本戒,一定要做;五戒、十善、三福、六和,这四种根本戒,你要是不能受持,定慧都不可能有。
【持戒则少欲知足,修福必深信因果。】
这是一定道理。
【能生信心,信为入道之门。】
这个入道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之门。他真的相信,以此为实,他就真干、真修!就跟诸佛菩萨的生活完全一致。真正用功,就是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相当中,学两边不住,这就是真的他受持金刚般若 波罗蜜。
【佛所说法,本来皆不可取,皆不可说。】
这一段是告诉我们,佛法也不能执著。有很多人,很难得学了佛,世间五欲六尘淡薄了,但是执著佛法。在佛法里头争取功德,上个香都要争到我要上头一炷香,你说糟糕不糟糕,四相具足,总要走在别人前面,好像走在别人前面,佛菩萨就特别喜欢他,都搞错了,你著了相,你起了分别执著!你不过是把世法不执著了,换成佛法,执著没有舍掉,换对象而已;换对象,不行!没有用处,佛是教我们离执著的,离分别、离执著的,不是教我们换对象的。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换换对象,那就是有修行、有功夫了,错了!佛法,不错是善法,舍了世间法,执著佛法,来生的果报是人天福报,所以还是不能成就。佛在这里特别为我们说出,唯恐我们犯这个错误。佛所说法,本来皆不可取,皆不可说。真如自性当中,没有法可说。法都没得说了,哪里还能够取?还能够执著?当然没有。
【故取法说法,取非法说非法,皆非也。】 「非」是错误,都是错误。你执著有佛法是错误,你执著没有佛法也是错误。这个大乘佛法,诸位要是真正明白了,许许多多的疑惑都断除了。譬如在中国,在其他国家民族,有很多神话的传说,这些是事实还是虚构?一般不学佛的人,很多认为那是神话,所谓神话就是假话,你懂得吗?神所说的,都是假话,都不是真的,都不可以相信的。我们学了佛的人,相信!所以他跟我说的,我都相信。你说龙有没有?有。我为什么知道它有?佛法讲的原理, 世出世间一切法,从哪来的?从心想生,你心想什么就现什么,那怎么会是假的?所以从相上讲都讲得通,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上也说到:「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造就是心想,它就现相。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要是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原理,所有一切疑惑的问题全都解除了。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当然有!为什么有?从心想生,阿弥陀佛想极乐世界,十方无量无边恒沙国土的众生,念阿弥陀佛,也想极乐世界,那极乐世界怎么会没有?如果没有极乐世界,《华严经》上,「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两句话要删掉。大乘经上所讲「一切法从心想生」,那也要删掉。这两句话,无论是哪一宗,无论是学哪一个法门的这些大德们,都承认这是真理。所以说境随心转,境是环境,环境随心转;身体也是境界,身体也随心转。所以诸位同修要想青春常驻,健康长寿,心清净就得到了。清净心,你这个生理的组织是自然的,是正常的,你有烦恼、你有妄想,把你的组织,把这个细胞,破坏了它自然的组织,它就生病了,病是这么来的。所有一切疾病,连生死轮回都是从妄想、烦恼里头来的。你有妄想、有烦恼,你怎么会不生病,你怎么会不老?这种原理,佛法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问题是你能不能生实信,能不能真相信。后头说,
【明得此真实义,便为实信。】
你要把这个真正的事实真相、道理统统搞清楚,你真相信了,你照这样去做。我看到的很多,依照这个方法修行的,本来很多毛病的,病没有了;本来相貌不好看的,现在变得圆圆满满的,变了!我一看到那个相,就晓得他功夫得力了,我看到十多个,这哪里是假的?治疗疾病,这叫从根本上治疗。一切医药靠不住,现在这个世间假药太多,不吃药没事,一吃药就问题大了,本来没病,这就吃出病来了,本来有病就要送命了。今天时间到了。
分类:佛经 书名:净空法师讲《金刚经》 作者:净空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