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讲《金刚经》,佛经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佛经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第003集


请掀开经本第五面第三行,从第七节看起:

【经云: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又云:以无我人众寿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菩提。阿耨菩提者,实相般若 也。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观照般若 也。因观照而证实相。】

我们选这一段做为「明宗」的总结。世尊在本经里面告诉我们,离一切相就叫做诸佛。这个地方讲的诸佛,是讲从初住菩萨一直到究竟佛果,总共四十二个位次,诸佛是指这些,而不是像一般的意思,指许许多多的佛,不是这个意思,它只讲分证位。由此可知,分证位的菩萨确确实实是佛,分证佛那不是假的。我们在大乘经典里面见到,像《楞严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什么人能现佛身?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从这个以上都能够随心应量,《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都有能力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的身分出现在世间教化众生,所以称之为诸佛。要想证得这个地位,这个地位在《华严经》上,就是所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称为法身大士,《金刚经》讲的诸佛。要想证得法身,这大家都知道,必须要破一品无明。如何能破一品无明?世尊在这里教给我们「离一切诸相」,你才能有能力破无明、证法身,如果你著相就不行。著相修行,修得再好也不能见性。修得很好,能出三界,不能见性;如果修得不好,三界都出不了,这个要知道。粗相不能执著,粗相是讲世出世间都有很粗显的形相,像经上讲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就涵盖世出世间一切诸相,统统都包括了。我们今天讲的动物、植物、矿物,乃至於大自然种种现象,总离不开这四相。微细的四相很难离,难在哪里?难在自己还没有发现,你就知道这个事情不容易。但是离一定要从粗显的地方离。譬如最粗的名闻利养,这是很粗的相。名闻利养要是不能舍弃,决定不能出三界,这个大家必须要晓得;名闻利养不能够离掉,我们念佛就不能往生,可见得这些对於修行人是大害、大障碍。五欲六尘,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六尘就是六根接触的对象,色、声、香、味、触、法,这个都讲得很粗。经上教我们不住,教我们离,都是不执著的意思。要从内心里面对一切法不执著,决定不能把它放在心上,这就对了,这样才能够断烦恼,粗的烦恼就是见思烦恼:贪、瞋、痴、慢、疑、恶见,这是粗的烦恼,细的烦恼就是无明,才有能力破一品无明。我们晓得,破无明是要很深的定功,假如这一切相还执著、还不能放下,诸位想想,那个定怎么能成就?必须一切都不执著才能得定,定功深才能破无明、证法身,那就是入诸佛的行列。

又说「以无我人众寿」,这是离四相,这经上讲得很好,把菩萨的标准说出来了;「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经上说得这么清楚,这里所说的非菩萨就不是菩萨。可是这个地方的菩萨标准是相当高,是大乘菩萨,是明心见性的菩萨,也就是法身大士,那叫真菩萨,这一点不假。在佛教里面,有称权教、实教,实是真实,这是真实的菩萨。通常像我们受了菩萨戒,也认真努力在修六波罗蜜,修十大愿王,很用心的去做,这也叫菩萨。菩萨有名字菩萨、有观行菩萨、有相似菩萨,这三个位次的菩萨都不在《金刚经》上;《金刚经》的标准,最低限度是要分证的菩萨,四相都离了,因为前面这三个位次四相没离。天台家讲六即佛,菩萨也是六即,我们都要把它辨别清楚。四相在这个经里面,世尊屡次的重复,他的用意我们不难想像得到。即使《金刚经》你念一遍,问你《金刚经》上讲的什么?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会记得,为什么?在经上念了很多遍,这就是叫你牢牢的记住,一定要离,不离不行。不离不能见性;不离,我们所希求的无上菩提没有分。底下讲「阿耨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菩提,无上菩提是成佛之法,得无上菩提就叫成佛。

所以世尊在此地教导我们要离相,离一切诸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要认真的去修善,什么是善?真实利益一切众生,那叫善。这个讲法实在说还是很笼统。什么叫真实利益?真实利益的标准在哪里?对我们初学的人来说,还是显得模糊不清楚,必须讲得更清楚一点、更明白一点。帮助一切众生开悟,这是善。如果在一切善法当中,而不能帮助众生觉悟的,给诸位说,那都不是真善。佛法里面讲的,菩萨帮助众生、度众生,这是第一个条件,要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觉悟,我们就能够体会得到,弘法利生。世尊当年在世,一生就做了一个榜样给我们看,到处讲经说法,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给大家讲解明白,劝人离相修善,佛一生做这个工作。不但在言语上教导我们,以身作则,这叫行菩萨道。往后我们读到经文,就能够看出世尊一生言行的细密之处,点点滴滴都是给后学人做一个好样子,让我们向他学习。所以佛教化众生不仅是言教,有身教、有意教,身、口、意三业都是究竟圆满的教导。所以我们也要想学著佛,念念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是正法,决定不要让众生疑惑、误会,走向迷信,那就错了。这样你就能得阿耨菩提了。

「阿耨菩提」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也是经上所讲一切善法的绝对标准。帮助众生觉悟,那个觉要正觉,不是邪觉,是正觉。什么是正觉?决定是趣向明心见性的这个方向、这个道理,这个觉就是正觉。因为世间法里头也有觉,我们看到世间这些科学家、哲学家,对於宇宙人生他也有相当的觉悟,但是他那个觉悟不能破无明、不能见本性,前面也略略提过,这种觉不能算正觉。还有世间一些宗教家,他们对於宇宙人生,也有相当程度的觉悟,但是不能出三界。宗教家,我们晓得印度的宗教比一般宗教要高,他们宗教修证可以能够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依旧出不了三界,这个觉不能算是正觉。正觉唯独佛法当中有,换句话说,一定要离四相。得到正觉,在佛门里面称他作阿罗汉、辟支佛。再向上提升,叫正等正觉。佛法确实是正字招牌,正觉、正等正觉,没有离开正,正而不邪;等,等於佛,没成佛,等也是平等的意思,平等觉,这是菩萨所证的,是法身大士。换句话说,见了性,性是平等的,所以见性的菩萨,我们称他作正等正觉。从圆教初住到等觉菩萨,都称之为正等正觉,因为他见性了。见性之后,与一切众生接触,他用真心不用妄心。没有见性的人用妄心,他不会用真心。妄心是什么?就是意识心、生灭心。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用的是这个心,妄想心、生灭心,用这个。见了性之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用的心跟如来果地上的心没有两样,真心。

真心是永远不会变的,真心是清净的,真心是平等的,真心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叫它做平等心。真的达到清净平等,他用这个心,这叫正等正觉。正等正觉达到究竟圆满,那就再加个无上,如来果地上所证的,我们一般也称为圆觉,圆满的正觉。圆满的正觉,通常我们对它用一个很尊敬的称号,叫大觉,圆满大觉,这是对如来果地上所称的。那么你就得了,得的是这个。是不是真的得到?给诸位说,如果你真的有得,谁得?我得,我相还没离,你还有我相;我得了你没得,你还有我相、人相,四相具足,那你没得。这个得是不得已的说,佛为了说法方便起见,假设有个得,其实没有得,你要是说得就错了。为什么说无得?得而无得,无得而得。这话怎么讲?因为究竟圆满的大觉,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你得个什么?得要是说得来,我本来没有,我得到了,那才叫得。本有!本来有的,哪里叫得!佛为我们说一切法,都是我们自性当中本来具足的,我们现在是迷了自性,智慧德能不能现前,佛教给我们把一切妄想、杂念统统舍掉,统统放下,心马上就恢复清净了。清净心里面,智慧德能又现前,好像得到了,其实是本有的。所以大乘经上常讲「圆满菩提,归无所得」,那才真的得到,是得无所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本经里面讲就是「实相般若 」。所以佛一桩事情他说了许许多多的名词,这个前面也跟诸位报告过,用意就是叫我们不要执著;佛教里名词术语都不可以执著,执著就错了。在般若 里面讲,这就是实相般若 ,实相般若 就是真如本性,就是自性清净心。「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是从事上讲的,实相般若 是从体上讲的,事上也可以说是从作用上讲的。有体当然有用,用,「自受用」就是自己的日常生活;「他受用」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叫他受用。无论是自受用,无论是他受用,都叫做「观照般若 」。若不能够离相修善,纵然是修观照,里面没有般若 ,诸位要记住。般若 就是离一切相,你懂得离一切相,那你就有智慧了。为什么?能离一切相、修一切善,他的心永远清净,他的心不会被外境所污染,这是智慧。世间有不少人修一切善,他不知道离相;修的善很多,心不清净,心里面还有妄想、还有分别、还有执著,心不清净,没有般若 ,纵然是有观照而没有般若 。像这些地方,我们不能不清楚。不清楚,在修行用功的时候,往往就把佛的教训错会了、误会了。到自己修行没有成就、没有结果,反而埋怨佛菩萨给我们讲的话不灵,我们上当了,被佛菩萨骗了。其实佛菩萨讲得很清楚,你自己没有搞清楚,你误会了,还怨天尤人,罪上加罪,那个过失就太大了。所以观照跟般若 的意思,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般若 是佛母,一切法从般若 生,我们不能离开。所以前面曾经跟大家报告过,我们学佛,尤其是学金刚般若 ,目的何在?就是希望我们能够生活在圆满智慧之中,这就是金刚般若 ,我们真的得到受用,真的得到好处。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是离相修善,穿衣吃饭都不例外。穿衣有穿衣的样子,吃饭有吃饭的样子,规规矩矩、如理如法,这就是善法,这就是智慧。你肯做、肯坚持,那是高度的智慧,无论有人看见或者没有人看见,绝不改变样子,这叫做观照。观照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因观照功夫得力,这才能够证入实相,这是修行里面的总纲领、总原则。

底下这一大段,「辨用」。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行,辨用是什么?我们能得什么好处呢?我依照这个方法修,要是得不到好处,我修它干什么?用是作用、功用。

【明宗,是明因位之修;辨用,是辨果地之证。】

要用现代话来说,辨用就是讲受用。你依照这个方法修,你得什么样的受用,你得什么样的好处,这一段要给我们说明,我们得什么样的好处。

【而显体,是显因果之目的。】

体是根本,修因证果,修依照体修,证还是证这个体性,总没有离开体性。

【佛言: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觉性,但以妄想执著所障,不能证得。】

这个话是世尊在《华严经》出现品里面所说的。我们仔细去看这句话,佛的意思显然为我们大家说明: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的智慧是圆满的,如来的德能也是圆满的,如来的体相也是圆满的。我们常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相本来是这样的,现在长得丑丑的,三十二相一个好相也没有了。什么原因?世间看相的人会讲,我们也常听到过,「相随心转」。心丑,相就丑陋;心善,相就很善;心美,相就很美,就是这么个道理,相随心转。所以你要修好心,要修善心,你的相貌人家一看,既善良又端庄。佛菩萨的相貌,为什么那么圆满?心善、心好,就是这个道理。

本来我们个个都是像佛菩萨那样的相好光明,为什么今天变成这个样子?「但以妄想执著所障」,障是障碍,把我们本具如来智慧觉性障碍住,所以变成这个样子。每个人的相貌不相同,六道众生相貌不相同,就是因为他的障有浅深不一样。障得深的,相貌就比较难看;障得浅的,就现好相。譬如,我们人的相貌不如天人,天人的相貌比我们圆满,但是畜生的相貌决定不能跟人比;饿鬼道的相貌比畜生还要差。如果诸位仔细去留意、观察一下,现代人一般的相貌比不上古人。古时候的人相貌圆满,你看看唐人、宋人的画像,那个画像是写真,是照真人画的,比我们现在的人相貌圆满太多了。什么原因?他们那个时候人心比我们善良,比我们纯朴。

我们现在这个头脑里头,平常所想的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这个东西从哪里来的?被诱惑的。电视里头奇奇怪怪的,妖魔鬼怪。这两年很流行衬衫上印花,我在美国看他们印的,前后印的妖魔鬼怪,看到寒毛直竖、毛骨悚然!不是好现象。你看小朋友打的电动玩具,里面画的人都是妖怪,那个不是人相。从小让小孩接触到这些,将来他们那一代的相貌,不如我们这一代,我们不能不知道,要加以防范,要加以避免。所以我回到台湾,他们有一些做印花的,印的这个衬衫,我们就提倡印弥陀弟子。今天讲《金刚经》,后面就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宣扬正法,穿衣服也是教人觉悟。我们很想来提倡,希望大量的来做,大概价钱也不贵,我带来的几件是他们送给我的。我们讲什么经、讲什么法门,就印那些经的好句子,我们也来开社会的风气,也来引导他们。

那么,晓得障碍在哪里。妄想就是分别,也就是二障里面的所知障;执著就是烦恼障。烦恼障从哪里来的?从执著来的。因此不能证得,不能像诸佛如来果地上一样。

【妄想,分别心是。执著,我法二执是。】

坚固的执著,以为身、以为能够思惟想像的是我。像西洋哲学家所谓「我思故我在」,什么叫做我?能够思惟想像的,那个不是我,是谁!我执,都是坚固的执著在四相之中。虽然本来是佛,因此不能证得,这是佛在大经上说的。

【起信论云:以不达一法界故,不觉念起,而有无明。】

《起信论》是马鸣菩萨的著作,叫《大乘起信论》。由此可知,这是大乘入门的教材。大乘入门的教材,大乘就有相当高的深度,它不是小乘入门,它是大乘入门,因此跟《金刚经》所讲的境界是相通的。《金刚经》是要破四相,标准是要破四相;《起信论》上教给我们的,也是这样的境界。马鸣菩萨教给我们:读经闻法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岂不是跟《金刚经》上所讲「离一切诸相,修一切善法」一个意思吗?所以它是同样的境界。

在此地,我们采取他这一句论文。「以不达一法界故」,达是通达,这是讲一切众生不能够通达实相是一法界。此地讲的一法界,就是本经讲的实相般若 ,实相般若 就是一法界,一法界就是实相般若 ,《华严经》上称一真法界。法界的确是一真,法身大士所见的、所证得的,就是法界一真,而不是十法界。迷的时候有十法界,悟的时候是一真法界。由此可知,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是迷了以后产生的幻觉、假相。实际上,真相是一真法界、是一法界。因为不明了、不通达法界是一真,「不觉念起,而有无明」。无明从哪里来的?无明从这儿来的,马鸣菩萨所说的。而世尊在楞严会上对富楼那尊者所说的,与马鸣菩萨的讲法很相似。世尊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无明的根本是知见立知。知见就是实相般若 ,《法华经》上讲的「佛知佛见」。你从佛知佛见里面,再建立一个知就错了,所谓头上安头,那是无明,跟这个地方的意思很接近。「不达」就是不觉。「无明即妄想执著」,无明是妄想、执著的根源。如果你要问,妄想、执著从哪里来的?从无明来的。由此可知,妄想、执著断掉,无明就没有了,自性就开显。

【此经大用,能开众生究竟圆满之智慧。】

这个说得很明白,《金刚般若 波罗蜜经》的用处,就是能够开显众生究竟圆满的智慧,不是小智慧,是自性里头本具的智慧。

【此智为一切众生性体所本具】

本来有的。本来有的,因为迷了,它不能现前。世尊说《金刚般若 》能帮助我们破迷开悟。

【即是众生皆有之如来智慧觉性】

我们要恢复、要证得,不能不重视《金刚般若 》,不能不认真的探讨《金刚般若 》。一切明了之后,你的生活行持,自自然然与《金刚般若 》里面所讲的教训就相应了。

【性具智开】

这是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智慧开显了。

【不觉者觉,无明者明。】

我们不觉,现在觉悟了;本来是无明,现在明了。

【便是通达一真法界,便是从根本上破障断惑。】

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本经教学的对象是发大乘心者、是发无上乘心者,这是《金刚经》教学的对象。如果你真的是发这样的心,《金刚经》对你就非常有用处,满足你的大愿,帮助你、引导你证入大乘。这个大乘是法身菩萨的地位。这个经真的有这个能力吗?真的,一点都不假。只要你把经义明白了、搞清楚了,依教奉行,你就不难得到。所以经上跟我们讲的道理、讲的方法,都是从根本上破障断惑,而不是一般大小乘经典,那个叫你断烦恼枝枝叶叶,枝枝叶叶麻烦,它从根本。像我们砍树一样,我叫你砍一棵树,你先把树上树叶一片片拿掉,然后再把那小枝剪掉,这个多罗嗦。会砍的人从根锯下来不就完了,什么都解决了。《金刚经》的办法是从根本上解决,不从枝叶。

【当知发大慈悲心,便是开此智。依教发心,分别心已融,我见潜消。故令发无上菩提心,灭度所有众生入无余涅盘,而实无众生得灭度。全经不外发挥此义。并忘其为菩提心,直令向一念不生处契入。】

这是刚才讲的,从根本上破障断惑。而佛的这个方法非常善巧,巧妙极了。这个方法确确实实我们能做得到,方法虽然巧,我们做不到,那也等於零,佛也等於白说了,我们可以做得到。从哪里做起?从发大慈悲心,从这里做起。佛门里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佛教给我们发大慈悲心。慈悲上加一个大,这个大是什么意思?清净、平等的慈悲,就叫做大慈大悲。如果是有条件的慈悲,那就不能叫大慈悲,有条件就不清净、不平等。这个人我喜欢他,对他慈悲;我讨厌他,就对他不慈悲,这个不是大慈悲。

佛法里面讲慈悲,有四种慈悲心。第一种,一般众生有的,叫「爱缘慈悲」,就是刚才讲的,我喜欢他对他慈悲,不喜欢他就没有慈悲了,这叫爱缘慈悲,完全是感情的。比这个高一级的,叫「众生缘慈悲」。我喜欢我的家人,我把这个爱心扩大,所以叫博爱,我也能爱护一切众生,对一切众生都慈悲,这叫众生缘慈悲,比爱缘范围大多了。菩萨的慈悲叫「法缘慈悲」,是根据佛所讲的道理,他明白了,他能够以平等观察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法缘慈悲。听佛法开悟了,佛教给我们这么做,我就这样做,这是对的,依教奉行,这叫法缘慈悲。如来果地上,叫「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无缘的慈悲,没条件的。菩萨法缘还是有条件的,因为闻到法了,我要遵照老师教诫依教奉行,那还是有条件。必须做到无条件,没有条件,心是清净、平等,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世尊在此地教我们发这个心,这才叫从根本修。为什么?大慈悲无条件,就跟清净心相应,就跟真如本性相应。一下就从这里下手,这个方法真是高明到极处。般若 智慧从这里就生了,从大慈悲心里面生般若 智慧。

「依教发心」,世尊在本经教导我们怎样发心,你就好好的学。你果然明白了,果然学会了,分别心没有了,佛教我们离一切诸相,我见没有了,四相不离它自然就没有了。离相,硬要离相,那好难,不容易。不离,没有了,这个方法妙!经上教给我们这些方法,都是叫你发心,像佛一样。佛发什么心?经上一开端,佛就说他发的是「灭度所有众生入无余涅盘」,他发这个心。灭,灭妄想、灭烦恼、灭执著,灭这个。一切众生都有妄想、都有烦恼、都有分别、都有执著,佛帮助一切众生把这些妄想、分别、执著统统灭掉,这是破障断惑。帮助一切众生证入无余涅盘;无余涅盘,涅盘是不生不灭,无余是究竟圆满。因为二乘人有涅盘,但是有余;阿罗汉、辟支佛证涅盘了,他尘沙无明没断,所以不是究竟的,不是圆满的。前面讲的诸佛是分证诸佛,从初住到等觉,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还不是究竟圆满。那一品生相无明断了,那就究竟圆满,无余了。你想想看,佛帮助众生,要帮助众生到什么地步?要帮助他证究竟圆满的佛果。帮助他证得等觉菩萨,那还不够,我的责任义务还没尽到,一定要帮助众生成佛。像地藏菩萨所说的,「众生不成佛,我就不成佛」,这样的大愿心,这才叫做大慈悲心,这才叫做修一切善法。这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我们,一切善法是指这个,不是别的善法。修一切善,要离一切相。底下一句「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决定不执著度众生的相。我能度、众生为我所度、我说种种佛法度,统统不执著,三轮体空。所以底下这一句是离一切相,上面这一句是修一切善,这叫做大慈悲心。《金刚经》全经所说,不外乎这两句。

到最后「忘其为菩提心」,这是《金刚经》到下半部了。菩提心者,即非菩提心。菩提心也不能执著,执著一个菩提心那就不善,那就没有离,离得不干净。所以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要不要?法当然要。我们是凡夫,不要佛法怎么行?一定要依靠佛法,我们才能得度。要这个佛法,但是不能执著佛法。就在要的时候就不执著,这个高明!这才叫金刚般若 。如果说现在要的时候我执著,到我过了河,得度之后,我才不要、才不执著,那不是金刚般若 ,那是一般的大小乘佛法,过了河,船不要了。金刚般若 不是,就在船上就知道:船我要利用它得度,船我就不执著;不是我过了河才不执著。当下就不执著,这叫从根本上破障断惑。当下就不执著,诸位要晓得,当下就是清净心,当下就是平等心,这比一般渐修的菩萨高明太多了。直截了当「向一念不生处契入」,一念不生就是无余涅盘。可见得这个经的功用,的确是不可思议。

【一切众生,以不觉十法界同一体性。】

前面说过,实际上就是一真法界,因为不觉,把一真法界变成了十法界。真相看不到了,看到的是妄相,十法界是虚妄的。妄依真起,妄没离真!当你分别、执著的时候有十法界,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十法界原来是一真法界,法界原本是一真。

【妄想分别,起人我见。】

因为不晓得法界是一体,在这里面起妄想、起分别、起执著。

【遂生三毒】

三毒是贪、瞋、痴,三毒烦恼。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起,一定要重视。我们这个身体健康吗?不健康。为什么不健康?里面都是毒。我们的心坏了,心里头有毒,有贪、瞋、痴三毒,世出世间一切的毒都没有这个毒重!心坏掉了,身还能好吗?所以诸位看到现在这个社会,奇奇怪怪的病很多很多,那些疾病的根源从哪里来的?科学家、医学家在那里研究这个细菌、那个细菌,都不对,贪、瞋、痴三毒来的!这是真的。所以一定要认识清楚,要晓得这个病的严重性。佛法常常比喻佛菩萨是大医王,佛所说的一切法就是法药,专治三毒重病,尤其是金刚般若 特别有效。如果能把三毒拔除,我们就恢复到健康,健康的人叫佛、菩萨,不健康的人叫凡夫。所以佛法带给我们什么?带给我们是健康,健康才长寿,长寿是无量寿。因为有三毒,所以你才造业、造一切恶业。

【造罪受苦,轮回六道。】

只要是在六道里面,必然是:

【愈迷愈苦,愈苦愈迷。】

我们从无量劫辗转到今天,冷静仔细去想一想,不难体会。我们在座每一位同修,都有非常深厚的善根,佛在《金刚经》上讲的,在《无量寿经》上讲的,为什么有这样深厚的善根,到今天还落得如此地步?虽然生生世世修一切善,没有离相,毛病在此地,没离相。没有离相,贪、瞋、痴除不掉,我修一切善,为什么修善?为贪。这目的搞错了,佛叫你修一切善,是断贪的,结果你给弄错了。听说佛门舍一得万报,今天在这里舍一块钱,明天就可以得一万块钱回去了,一本万利,把学佛当作生意来看待,当作投资的性质来看待了。你看,这不是大错特错吗?所以我们的三毒不但没减少,生生世世在增长,这怎么得了?所以才搞得今天这个状况。毕竟是善根深厚,所以在这末法时期、乱世之中,我们还能遇到正法,还能遇到纯正之法,这不能不说是善根、福德、因缘的深厚。若没有无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缘,遇不到!遇到就是有机会,有机会断三毒,有机会觉悟,有机会成佛。只要我们能够把这个机会抓住,决定不放松,知道过去生中学佛学错了,这一生我们决定不再做错事了,要把佛在经上这些理论搞清楚,方法搞清楚,如理如法的修学,我们才能得到正果。此地说的,这是一般大众的状况,换句话说,善根、福德薄的人,不能说他没有,有,比我们薄,遇不到正法。

【纵有善根遇善友劝令发心,归依三宝。】

这个情形很多。

【以夙世障缘,叠起环生。】

环是连环的。

【欲修不得,修亦难成。】

我们常常劝同修、劝朋友,劝他,他相信了,过几天他又不信了。邀他来听经,听了两天满有兴趣,过两天又有事情不来了。这就是障缘,他有业障,他有恶缘。能读、能诵、能闻无上甚深之法,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有业障就不行,就没有这个机会。这个在我们周边,我们都看得到,都非常明显。他想修,有障碍,所以他修也难成就。

【故忏悔业障,极为重要。】

世尊在本经里面,教给我们忏悔的方法。

【经云:端坐念实相,是名真忏悔,重罪若霜露,慧日能消除。】

这首偈是世尊在经上讲的。如何能够忏除重罪?佛教给我们「端坐念实相」。这个端坐,大家千万不要误会,你一天到晚跑去打坐,那你完全是依文解义。此地讲的端坐念实相,实实在在说,就是六祖大师在《坛经》上所讲的坐禅,也就是本经最后开示的,修学两句的总纲领:「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两句话就是端坐念实相。这个端,给诸位说,是端正其心,不是身,身端坐没用处,心要端坐、心要端正,心里面没有妄想就端正。坐是什么意思?坐是不动。我们人在四威仪当中,就是四种姿势、姿态:行、住、坐、卧。走路是动的,站在那个地方虽然不动,不稳当。躺在那个地方虽然不动,不庄严,躺著还会滚著翻身。坐在这个地方,这个相是个不动的相,所以就取坐,不是叫你真坐,身坐有什么用?心里头不动。也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境界,心里头如如不动,这叫坐,所以坐是这个意思;端坐是这个讲法,这就是实相。实相是真心,真心离念,没有妄念,有念就不是实相。千万不要误会,端坐念实相是老老实实在那儿坐著念《金刚经》,以为这叫做端坐念实相,这个错了,那是依文解义,三世佛怨,三世佛都喊冤枉,你把佛的意思解错了。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在一切时、一切处,顺、逆境界当中,都能够不起心、不动念,如如不动,这才叫端坐念实相。

「是名真忏悔」,常常保持著清净心,清净心是真心,也就是保持第一念。第一念是真心,第一念就是实相,第二念就变了。诸佛菩萨能够永恒保持第一念,我们凡夫保持不住,第二念里面就有分别、执著、妄想,那就不是实相。离一切分别、执著、妄想,那是实相,这叫真忏悔。

「重罪若霜露」,霜跟露水我们都晓得,存在的时间很短暂,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我们无量劫来造作极重之罪,只要般若 智慧现前,这些罪业都没有了。这是指佛说的是真话。为什么这些罪业都没有呢?《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无量劫所造的罪业也是梦幻泡影,觉了就没有了。但是不觉,在三途六道里头决定有果报,没有办法避免,这是诸位必须要知道。换句话说,你只要有念,有我、有人,只要有四相,善恶果报你就得要受,四相没有了,这个就没有了。苦报,「我」没有了,谁受?没得受的,只要有我,你就够受的,你有得受的。所以,「我相、我见」不能不舍,不能不离;不离,三界六道就有得受的,受不完!生生世世无量劫都得要受。要想离我相、我见,谈何容易!

《金刚经》上说的道理不错、方法不错,可是你试试看,照这个方法去修吧!恐怕一万个人当中,没有一个能修得成功的。什么原因?无始劫来,四相的习气染著根深蒂固,没有能力拔除!起心动念「我」,不必去想、不必去考虑,自然就现前,你说这多可怕!想断,断不了;想离,离不开,这是事实。如果没有净土法门,没有带业往生,说个老老实实一句话,末法时期没有一个人能出三界,没有一个人能有成就。无论你修学什么法门,你要不离四相,就不能成就,顶多修一点三界的有漏福报而已。除此之外,你还能有什么成就?幸亏有一个带业往生的法门。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到了极处,十方诸佛如来、诸大菩萨没有一个不劝我们求生净土,道理就在此地。诸佛菩萨的愿心都是希望我们早一天成佛道,早一天脱离轮回、脱离苦海,可是想想只有阿弥陀佛这个法门能做得到。诸佛菩萨跟凡夫不一样,凡夫有分别、有执著,是情见,诸佛菩萨都是圆满智慧,没有一丝毫的私心,统统劝你到极乐世界去。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他没有叫我们念他的名号,他叫我们念阿弥陀佛,他教我们求生西方净土,我们能够依教奉行,才是释迦牟尼佛的好学生,这个要知道。可是还有一些众生感情很重,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我怎么可以离开他到极乐世界去?不但在家人有执著,还有很多出家人有这个执著,我都遇到过。他们还劝我不要念阿弥陀佛,不要求生极乐世界,要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个误会就很深。

【持名念佛,暗合道妙,即是行深般若 ,无异念实相,是故能灭重罪,能消重业。】

佛这么说,菩萨也这么说,古来祖师大德也这样说,那还会有错吗?所以,般若 的理论懂了、方法懂了,我们做不到,怎么办?老实念佛,就成了,老实念佛就是究竟圆满的金刚般若 。江味农居士,这就是一个好榜样,他就是老实念佛,他临命终时,那个瑞相多好,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大众:「金光遍照,佛来接引」,他走了。凡是这样子跟大家说明,见到佛来接引,这决定往生,没有错误。所以要晓得,持名念佛这个法门非常不可思议。不要看到它很简单、很容易,它跟最深、最不可思议的妙法相应,与《金刚般若 》相应、与《大方广佛华严经》相应、与《妙法莲华经》相应,统统相应,暗合道妙。就本经上说,持名念佛,他就是真的在行深般若 波罗蜜多,《心经》上讲的;他真的在做,他不是在讲,他真的在做,真在修。修什么?修深般若 波罗蜜多,就这一句佛号。深般若 波罗蜜多,就是前面讲的「离一切相,修一切善」,你们想想他是不是符合这个标准?老实念佛的人,心里只有一句佛号,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不是离一切相吗?这一句佛号是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他一心持名就是修一切善。

我们在《无量寿经》跟诸位详细介绍过,整个佛法,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到最后一归纳、总结,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是诸佛所说、所证、所修一切法的总纲领,真的是修一切善。所以这个法门只要一心称念,要紧的是一心称念,你二心称念就不符合了。二心是什么?念佛是修一切善,但是没有离一切相,一心就离一切相。所以你要是二心念佛,与金刚般若 不相应,一心称念就相应。我念佛的时候,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求生极乐世界,求见阿弥陀佛。除这一念之外,别无二念,统统放下。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跟金刚般若 完全相应!所以他真的在干,真的在修金刚般若 波罗蜜。「是故能灭重罪,能消重业」,再重的罪业,这一句佛号都能把它消得干干净净,任何一个法门不能跟它相比!所以真正懂佛法的人,真正明白佛法的人,真正希望消业障的这些大德们,他们怎么修?就是一个念佛堂,一切的经咒他不念,一切忏法他也不要,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消灾灭罪、开慧得福,开智慧、得福报,一句阿弥陀佛,圆满的成就了。

【念实相者,空有不著,双照二边。实相之慧,从大悲生,以大悲广修六度,得无量福。】

「念实相」,前面讲的端坐念实相,我们念阿弥陀佛是不是念实相?是的。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实相。为什么?念实相是空有两边不著。我们念阿弥陀佛,放下身心世界一切万缘,不著有;这一句阿弥陀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著空;空有两边不著。所以一心称念就是念实相,要不然它怎么能灭罪?「双照二边」,空有两边都不著。「实相之慧,从大悲生。」我们念佛,念佛的人就是大慈大悲,为什么?要自己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干什么?见阿弥陀佛,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明心见性,为的是得无上菩提。得无上菩提之后,为什么?为了广度众生。我自己有智慧、有能力,像佛菩萨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我们就能现什么身,这度众生才真的叫自在。

所以没有见阿弥陀佛之前,我们想度众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纵然发恳切的愿望,智慧、能力做不到也是枉然。修学其他法门,要像佛菩萨一样能够自在现身,谈何容易!即使遇到真善知识,如法修行,经上跟我们讲,要想证得法身大士的地位,至少还要修两个阿僧只劫,才有这个本事。两个阿僧只劫是天文数字,我们觉得时间太长了,还是念佛往生净土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四十八愿里面所说的,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宣说的,是净土的根本。净土三经无非是四十八愿详细介绍而已,它的根源就是四十八愿。佛在四十八愿明白的告诉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就是《弥陀经》里面讲的阿鞞跋致,这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七地以上。我们要是依其他的法门,修到七地菩萨要两个阿僧只劫;这不费力,超过一般菩萨两个阿僧只劫,我们超过了,一下子就超过了。所以有能力分身,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众生有感,你就有能力应,感应道交,这才能够普度众生。真实的智慧是从大悲心生的,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是大慈大悲。

有一些人说,念佛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得力?没有慈悲心,所以你功夫不得力,你要是有大慈悲心,你的功夫必定得力,决定不会退转,决定不会疲厌。没有慈悲心,念几句佛号就累了,就要休息了,都是没有慈悲心。「以大悲广修六度,得无量福」,怎么修法,等讲到经文的时候再跟诸位细说,这个修法都在日常生活当中。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所表演的,穿衣吃饭、待人接物,这些地方都修圆满的六波罗蜜。

【经体为生实相。修宗为离一切相,修一切善。】

这是修学的纲领。

【离相,观空也,修慧也。】

离相是修慧、观空。

【修善,不住空也,修福也。】

所以福慧双修。离一切相是修慧,修一切善是修福,福慧双修。因为福慧双修,这才能圆成佛道。我们受三皈依的时候,皈依佛,二足尊。换句话说,二足尊就是佛。足是满足、圆满的意思,没有一丝毫欠缺。二是两种圆满,一个是智慧圆满,一个是福报圆满。所以修行,福慧要双修,不能够修慧不修福、修福不修慧,统统错了。如果是修福不修慧,果报决定在六道,不能够出离三界。修慧不修福可以出三界,能证小果,小乘的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能证果。证了果,怎么样?没有福报。经上有比喻:「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阿罗汉到外面去托钵,没有人供养他,没有福报!诸位想想看,没有福报不能度众生,虽然你有智慧,但是跟人家没有缘分。不跟人结法缘,没有缘,托钵都托不到,不供养,你还能够跟人说法?谁听你的?没人听你的。由此可知,你成佛的目的想普度众生,那你不修福,你怎么能度众生?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懂得福慧双修。

福慧双修当中,慧重於福。你知道这个道理,你才晓得离一切相是主,是第一重要。修一切善是辅助,也非常重要。离相从哪里离?就在修一切善里头离,不修一切善那你离什么?你也没得离了。一定要懂得离相修善,这才是福慧双修,这才叫真忏悔。学佛最忌讳的是修福不修慧,佛门这样的弟子很多。喜欢修福、喜欢福报、喜欢享福,不要智慧,这是痴福。这个福报到哪里去享?你要知道,因为他愚痴,愚痴变畜生,畜生道里面去享了。所以佛在经上说:「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痴福,他到畜生道中去投胎,投到大象,那象是国王坐骑的。国王从前出门没有汽车,都是马、象。国王乘的象,都是金银、琉璃、七宝挂满身,那是他的福报,他就享那个福去了。现在国王出门不骑象,坐车了。但是现在享福的畜生很多,我们看到外国那些宠物,你要是修福不修慧,来生都被那些外国人当宠物去了。很重要、很重要,一定要懂得福慧双修,慧重於福,这就对了。

【此是真忏悔,能灭重罪定业。】

大乘许多经论上说,定业不能转,实际上那是佛的方便语,不是真实语。是佛为我们提出严重的警告,不要造重罪,是劝勉我们的意思。实际上定业也能转,不过很难。转定业一定要见性才能转,不能见性不能转。修定,转不了定业。像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转不了定业,一定要证得法身大士的果位,就行了,就能转。由此可知,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七地菩萨、八地菩萨,就是这样的果位,试问问定业转了没有?转了。所以念佛法门无比的殊胜,「内外障缘,一齐销尽」。

【若能於本经,深解义趣,信心不逆,尽能受持,为人解说。】

这四句话,实在讲把《金刚经》的精华说尽了,也是这部经里面最重要的经文。所以经要深解,解浅了不起作用,要深解,深深的去理解它,才知道我们在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待人接物,应当怎样做才是金刚般若 ,才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不深解不行。因此,这个经实在讲是要细讲,粗枝大叶这样讲下来,起不了什么作用,要深解。「信心不逆」,不逆是决定不违背,这句话非常重要。信心不逆,实在讲,一定要这样做法,非这样做法不可,这样的信心才叫做不逆。「尽能受持」,《金刚经》上常讲受持四句偈,四句偈是少分,尽能受持是全经。「为人解说」,尽能受持是自行,为人解说是化他,自行化他。

【即为荷担如来事业】

这个人就是佛的传法弟子,继续佛度众生的大业,这是如来的传人。

【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这些都是本经的经文,到后面我们会细讲。

【乃至灭罪生福,当得无上菩提。】

这无疑是世尊在本经为我们授记。果然我们能够做到前面这四句,就是如来为我们授记的弟子,不是普通弟子。第一「深解义趣」,第二「信心不逆」,第三「尽能受持」,第四「为人解说」,只要这四句你真做到了,你就是如来的传人,你就是如来授记的弟子,这是真正希有!

【修行法门无量,而唯一宗旨,除障而已。】

这是真的,一切法门没有别的,除二障而已,或者是讲三障。二障是讲烦恼障、所知障,三障是讲惑障、业障、报障。底下我们讲三障,「障有三」,回向偈上「愿消三障诸烦恼」,三障就是这三种。

【第一、惑障:见思烦恼是,除则成般若 德。】

迷惑除掉,般若 智慧就现前。

【第二、业障:一切罪业是。】

罪业是造作。就像地藏菩萨在《本愿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阎浮提众生是指我们这个地球,「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当然这是指大多数的众生,极少数例外。为什么说起心动念都是罪?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那就是罪。自私自利有什么不好?为什么说是罪?增长我执、增长我见,这就是罪。我见、我执增长就不能出三界,不能脱轮回,那不是罪是什么?这个一定要知道。除业障证解脱德,就得大自在。

【第三、报障。】

「报」是六道里面的苦报,在六道里面舍身受身,这是六道的果报。六道没有不苦,佛为我们讲三苦、八苦。三苦里面,不仅是欲界,欲界苦苦,八种苦具足;色界有坏苦;无色界有行苦,三界统苦,三界里没有安乐。《法华经》比喻,三界火宅。三界头里哪有乐?你感觉得有一点乐受,那是苦暂时停一下而已。我们要觉悟,不要以为你现在很有福报,觉得做人不错、很快乐,其实你迷惑颠倒。为什么?你一餐饭不吃的时候,饿得很苦,你就没想到吗?苦是真的,三餐饭是药,治你饥饿之苦,你有什么乐?没乐可受。所以人活在八苦之中,这是真的,绝对不是假的。「除则成法身德」,报障要是离开了,你就证得法身。

【江注举破我、灭罪、成就如来,为本经之大用。】

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他以这三个为本经的德用。这个经的用途能帮助人破我执,能帮助我们灭罪业,消灾灭罪,能帮助我们成就无上菩提。成就如来就是成就无上菩提!这个经的好处、利益太大太大了,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的。晓得有这么多的好处,这才肯用心来学习,希望经上所讲的好处,我们现前都能得到,我们学《金刚般若 》那才叫真的没有白学。学了马上就有用处,改善我们的生活、改善我们的体质,现在很流行的时髦语,改善体质,这个经真有这个作用。使我们这一生过得非常幸福、非常美满,充满了智慧,而不是生活在烦恼之中。六祖大师说得很好:「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像他就不错了,凡夫是「弟子心中常生烦恼」。我遇到很多人来跟我讲,「我常生烦恼」;他不生智慧,他常生烦恼。与般若 相反的就常生烦恼,与般若 相应的常生智慧,生活在圆满智慧当中,那真正是幸福、快乐。今天就讲到此地。


分类:佛经 书名:净空法师讲《金刚经》 作者:净空法师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