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讲《金刚经》,佛经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佛经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第045集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零四面,从第一行看起。

上面讲到一真法界,讲到诸法一如,这是大乘经里面的精华,也是最要紧的教义;我们修学要想知道的就是这桩事情,所谓菩萨证果,也是证得这桩事情。因此我们在前面说完之后,后面再用比喻来说明,使我们对这个事情能够更深入明了一些。

在这里面为我们说出「同体」,谁跟谁同体?一切诸法都是同体的。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佛门里面的术语常讲「依正庄严」,依报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环境范围就太大了,从最微细的地方来说,我们穿在贴身的汗衫,这是我们生活环境,身外之物都是生活环境,我们居住的环境,我们活动的环境。现代由於科技的发达,交通便捷,我们的活动空间,已经不像从前一个小的城市地区,现在的活动空间已经遍及全世界,几乎每位同修都到世界其他地区去渡假、观光旅游,所以活动的空间大了。不过现在这个大,只大到这个地球,只有少数人他们到过月球,不是多数人,少数人到过月球。还有没有人的太空船,曾经登陆火星、水星,没有出太阳系。在我们想像,将来科技再进步,大概在太阳系的旅行是不成问题的。

可是这一个太阳系范围非常非常的小,如果在整个无穷浩瀚的太空当中,太阳系的范围很小。科学家告诉我们,太阳系是我们银河系里面的一个小星系,而银河系的范围就非常广大。从银河这一边到那一边的边端,用光的速度来量的话,差不多都要二十万光年,二十万光年,从银河这一端到那一端,就知道银河系的范围多大。这个范围在我们佛经上讲,才是一尊佛的教化区,我们佛经里面讲的佛刹,一个佛刹、一佛土,一个佛的国土,实在讲就是一尊佛教化活动的范围,这是一个银河系。这是我们过去一般人,对於经典上讲的都是这样去体会。

可是我们看看近代,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后面,他附的有一篇文章,这一篇文章也是他从北京交给我的,我们复印在这个经的后面,这是他的看法,看法也不无道理,看法有道理的。他是一个学科学的人,他在天津大学教无线电学,他是个科技人才。据他的看法,这一个银河系实在讲就是我们佛经里面讲的一个单位世界,这个就了不起,这个范围就太大。我们知道一个小千世界是一千个单位世界;换句话说,要一千个银河系,才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才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才是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是一尊佛活动的范围,如果以这个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亿个银河系,十亿个银河系才是一佛土,一尊佛的教化区,一尊佛的活动范围,这实在是太大太大了,我们简直不敢想像。

现代科学虽然很进步,还没有发现十亿个银河系,还没有看出来,你才晓得佛的佛国土是多大!一尊佛国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六道轮回。诸位要晓得,单位世界的天顶是初禅,小千是二禅,中千是三禅,大千世界的天顶是四禅。所以一个大千世界只有一个四禅天,它有一千个三禅天,有十亿个初禅天,这么大的数字。黄老居士的说法,他是讲银河系的中心,就是佛经上讲的须弥山。这个中心我们现在科学家叫它做黑洞,银河系的中心,这个地方的引力非常之强,任何物质到里面都被吸收,连光都被吸收掉,光到那个地方都被吸收掉,他觉得那个是我们佛经上讲的须弥山,所以须弥山不在地球上。他说的这个也有他的道理在。像这样的大千世界,在这个太虚空当中是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如来都说不上它的数字,你说这个范围多大!

这么大范围里面一切依正庄严,依报就是物质的环境,正报就是身体,有情众生,都同体,我们与佛同体,我们与一切众生同体,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的。在这个地方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是古德常讲的,用「金」跟「器」来做比喻。拿金比作体,用器比作相,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相就好比是器。金是「能现之体」,「唯一」,体是一个,黄金。但是它所现的相,那真是无量无边,你喜欢要个什么东西,就可以用黄金造一个什么东西,造得再多,几千种、几万种,体还是金,体没有变,用这个比喻比较好懂。器是「无量」。经上常说,像《华严经》上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一是从体上讲的,无量从相上讲的。凡是讲一,从体上讲的;讲多、讲无量,都是从相上讲的。体跟相是一不是二,正如同金跟器是一不是二。离了体,离了金,没有器,离了器也没有金。因此,体相是一不是二,或者体用都一样,体用是一不是二。所以同体;不但同体,「同时」,底下讲「一为无量,无量即一」,同时。

我们一般人对於同体,这个意思还能够接受,说清楚能够接受,对於同时就感觉得很迷惑。其实如果真正明了是同体,同时就并不难懂。这才真正契入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体相不二、体用不二、性相不二、理事不二、事事也不二。《华严经》上讲的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同体同时所现的这个现相,不思议解脱现相,这个现相在般若 经上就叫做「实相」,实相就是「一真法界」,就是「诸法一如」;般若 经上讲诸法一如,《华严经》上讲一真法界。从这个表上看,更醒目一些、更清楚一些。这个观念非常重要,这是决定正确的观念;我们对宇宙、对人生、对一切万法,能够晓得是同体、是同时,这就是入佛知见,你的看法想法跟诸佛如来一样。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须知一切法皆由心现】

这个心是真心,都是由心现。

【一切实者,一切法俨然在望。】

这是讲,他不讲空,讲一个实相。我们六根能够觉察出来,这一切现相存在,俨然存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叫俨然。

【此语是破执无】

佛这个说法也是事实,佛没说错,是破那些执著无的、执著空无;也就是说执著体,而不承认有相的存在。哪些人?世间里面四空天的天人,四禅天的无想定人,这些人都是执著空,这是没出三界的。三界之外的,小乘,阿罗汉跟辟支佛执著空,所以他们证得的涅盘叫偏真涅盘,证的是真,没错,偏在一边,偏到空里面去,所以虽然证得涅盘,不起作用,有体无用,这个错了,世尊常常在大乘经上责备他们,说他们这些人堕无为坑,不能够明心见性。所以这个说法是破执无的。

【一切非实者,一切法当体即空。】

一切法,相虽然是有,体没有,体是空寂,清净寂灭,体是空寂。我们现在佛经读得多,观念确确实实慢慢自自然然变过来,晓得这一切现相是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所以我们对这些相就能放得下,能够看破、放下,不再执著,不再是「这个是我有的,那个是我要的」,这个念头虽然是还没有断,但是非常非常的淡薄。无论什么事情,有也好,没有也好,所以这个心确确实实清净很多,妄想少了,知道这个世间一切法里头没有得,当然也没有失,有得失这个执著那很辛苦,没有得失就自在了,真正体会到随缘度日的那个味道。平常我们佛经里祖师大德常讲随缘度日,这个话你会讲,那里面真正的味道你体会不到,因为你没有去做,你没有入那个境界,那个体会不到的。为什么不肯做?没看破。以为是实在有的,这个真的叫自找苦吃,没有这回事情。所以我们晓得,一切法当体即空,连我们自己的身体都是如此,这个身相也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也许你要问,这个观念有什么好处?好处很多,最起码的好处是你不生病。当体即空,病在哪里?没有了,没有病。你执著这个身体是我,就会生病,病总得有个东西去生,身体不是我,当体即空,那病在哪里?你找都找不到,这个好处就有了。再有一个好处是年轻,不会老,纵然功夫不够,不容易衰老。所以忧悲老病死,都是因为有「我」这个错误观念,认为外面东西都是实在的,才惹这个麻烦。如果你把这个事情看破,看清楚了,真能放下,忧悲老病死都没有了,它真有好处。不要说生活在此地,生活在尽虚空遍法界都得自在,没有不自在的。为什么会自在?因为同体,因为同时,这是道理,这是事实真相。这个说法是破执著有的。

【若知空有同时,可见空有俱不可说。何所用其分别哉。】

这种分别妄想执著自然就没有了,空有是同时的,性相是同时的。因此佛教给我们两边都不执著,那就对了,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你怎么会不自在!

【若约究竟义彻底说之】

这就是更深一层去观察、去体会。

【言遣则一切遣】

遣是离开、放下、舍弃,不是说我这一边放下,那一边还留著,那个不行,一舍要一切都舍。世间法舍掉了,佛法也要舍,佛法也不能执著。为什么?佛法还是因缘生法,佛法与世间法还是同体、同时,万万不能够执著,执著就错了,执著是大病。执著佛法也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所以佛法也不能执著,这是一舍一切舍。

【言不遣则一切不遣】

不遣是什么?从相上讲的,从幻相上讲的。这个幻相,世法、佛法一切万相,它有,它不是没有相,体一定现相。当没有妄念的时候、没有妄想的时候,所现的相叫做一真法界。如果里面有妄想分别执著掺杂在其中,所现出来的相就叫十法界,就叫六道轮回。所以六道、十法界,是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所以有体决定会现相,相不能灭的,相会转变。因此,诸佛菩萨教给我们要断恶修善,你能够断恶,恶的相不会现前;你能够修善,善的相就能够现前。所以说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什么原因?业因果报变现的相续相而已。无论是善境界、逆境界,都是刹那生灭,了不可得。因此,诸佛菩萨在三恶道度众生,他没有苦受;在西方极乐世界度众生,他也没有乐受,苦乐两边都舍,空有两边舍了,苦乐两边也舍了,他才能得自在,这个智慧才真正能现前。只要有一丝毫放不下,那就是无明,那就是烦恼,那就是生死的根源,所以一定要彻底放下。

【须知凡言遣者,因执故遣。】

这个遣对什么说的?对执著来说的。遣就是放下。在古时候,在中国南宋的时候,浙江奉化出现了一位布袋和尚,我们现在大家都称他弥勒佛、弥勒菩萨。现在弥勒菩萨都塑造的是布袋和尚像。布袋和尚也是不修边幅的,一天到晚背一个大布袋,到处去化缘,人家给他东西,他也不管什么东西都往布袋里一放,背著就走了。曾经有人请教他老人家,你怎么修行?向他请教修行的方法。他站在那个地方,把布袋放下。那个人也不错,懂得他意思。修行,怎么修行?放下。放下之后怎么办?他把布袋再背上就走了。放下跟背起来是同时。《金刚经》上,「应无所住」是放下,「而生其心」是背著就走,他用这个方法表示。一部《金刚经》所讲的,他一个动作一表演,全都演出来了。我们费这么多事情来讲,他一表演就出来了,他真的是在行道。放下之后要懂得提起,提起的时候要懂得放下,放下跟提起是一不是二。你要认为是两桩事情,那你就错了。它是同时的,同体同时,这才显示出诸法一如,空有同时。

【故空有同时亦不可执,执亦应遣。】

空不能够执著,有也不能够执著,空有同时还是不能执著,「不能执著」也不能执著,你要有个不能执著,你还是执著,你的心还是不清净。这个话只能说到此地,再往下没得说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去体会,这才是真正清净。

【情见若空】

情是情执,见就是你有见解,也就是你有你的看法,有你的想法,那就完了。你要问佛菩萨,佛菩萨你对这个事情有什么看法?他没有看法。你问他什么想法?他没有想法,他比你高明。今天我们最大的麻烦,很难突破的,「我想怎样,我看怎样」,你看看这种起心动念,这个言语态度,四相具足,我执、法执具足,读佛经他怎么能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是什么都没有,那是如来真实义。如果你什么都不执著,什么都没有,你看这个经,一看意思都明白了、都开悟了;你有一点点意思在里面,佛来给你讲,你都不会开悟。不要说是人讲,罗汉讲、菩萨讲,佛来讲都没有用。什么原因?因为你有障碍,这就是业障,深重的业障。

我们在这个会上,常常用惠能法师做比喻,惠能法师听经为什么一听就开悟?他没有执著,没有分别。他在五祖忍和尚那里所说的,那个偈子里头,「本来无一物」,他那个心里头什么都没有,所以他才开悟。而神秀跟五祖那么多年,他没有办法开悟就是他有一物,他还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有我执、有法执,所以就不行。经教他都懂,他也会讲经说法,也得到一切信徒的拥护。诸位要晓得,他所讲的都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都是听说的、看得的。听来的、看来的,这种学问叫记问之学。你记得很多,你读得很多,听得很多,你记得很多,连孔老夫子都说,不要讲佛,「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不是你自己的东西。在中国古代世出世法都要求的是开悟,你自己觉悟了,那是你自己真实的东西。所以悟过来之后,讲《金刚经》,他是讲他自性的《金刚经》。这个经本是释迦牟尼佛从自性里流出来,这个讲经开悟的人拿到这个经本的时候,引发他自性的《金刚经》,那个味道不一样。

这些原理原则,佛不吝法,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叫你放下;那你放下,再放下,放下还要放下。「有」放下了,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也要放下;最后,我放下,「放下」还要放下,那就行了,你就心开意解。这个时候就能渐渐恢复到本性,本性尽虚空遍法界。你把你的想放下,心里头拉拉杂杂那些相、妄想放下,把执著放下,执著是烦恼。贪瞋痴,中国的文字都在心字部,贪里头有心,瞋恚也有心,愚痴也有心,那是执著。分别就是思,心里头划上界限,要不得!打妄想,心里面就现相,统统要不得!把这个东西统统放下之后,都没有了,最后剩下来,剩一个真心;叫你放这个东西。所以情跟见,绝对不是好东西。

情见若空,就是空有两边不著,执著也不执著了,到这个时候,

【说空有同时也可以】

为什么?你说不会执著,只有言说并无实义,那怎么说都可以,说空也行,说有也行,说执也行,说不执也行,怎么说都对。

【即说四句又何尝不可】

这四句是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它都对,都没有错,入了境界就没错。没入境界,

【若其未空,说四句固不可。】

那不是你的境界。

【即说空有同时,亦未见其可也。】

你只是学著别人说话,不是你自己的见地,别人说得没错,你说就错了,不是你的见地。所以学人家的东西,有的东西可以学,有的东西不能学,学不到的。事相的东西可以学,体性的东西决定学不到。

【佛氏门中,一法不立,亦一法不舍。】

为什么一法不立?因为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为什么一法不舍?因为有体决定现相,相不可灭,相只会转不会灭。所以我们在六道里头轮回,轮回是转变,不会灭。

这一段的意思很深,是说明什么叫做实相。这个深义,我们从这些注解里面多少能够体会到一些,纵然不能够悟入,也能得到一点消息。能得到一点消息,对我们的修学就有很大的帮助。自今而后,我们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自然会看淡一些,不会那么认真,不会那么计较。能看淡一分,就有一分的智慧;能放下一分,就有一分的受用。受用就是经上常讲的福德。看破是智慧,放下是福德。你就有一分福德的受用,你能够开一分智慧,得一分福德,这是真实不是假的,立刻就能得到受用。再看底下经文,下面是约当来劝: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

其实这四个字对我们来讲是大非易事。须菩提尊者不难,我们的确不容易。他为什么不难?前面讲,人家深解义趣,他当然不难。

【明其不但能信能解,且能解行并进而不退也。】

学佛最可贵的就是这一点。如果能够解行并进不退,成佛不需要三大阿僧只劫。果然能保持这个样子,甚至於西方极乐世界都可以不必去。为什么许许多多菩萨都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保证你不退转。凭什么保证?没有退转的条件,佛法里面讲缘,没有退缘,现代的话来讲,没有退转的条件。而十方诸佛刹土,退转的条件太多太多了,这是我们很容易体会到的。为什么退转?我们里面有烦恼,烦恼是什么?贪、瞋、愚痴、懈怠懒惰,这都是本身具有的;外面五欲六尘在那里诱惑,里外一接触,哪有不退转?佛法讲精进谈何容易,精进有精进的条件,你没有精进的条件,你懈怠懒惰退转必然的,我们也可以讲那很正常。它的条件在哪里?你要晓得,精进在六度里头是排在第四位,前面三位就是它的条件。第一个布施,他真能放得下,布施是放得下;持戒,真正守法;第三,能守法的人他才能够忍耐,他才有耐心;能忍而后才能够精进。世出世间一切法,成就都在精进;精进,一门深入,精是纯而不杂、纯一。没有前面三条,他放不下,他不守法,没有耐心。譬如我们学东西,就学得很多、学得很杂,这前面三个都没有。我要广学多闻,广学多闻不是给你讲的,广学多闻是给谁讲的?是给法身大士讲的。普贤十愿里头有,普贤十愿是给谁说的?《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最低程度是圆教初住菩萨,人家已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修普贤十愿。普贤十愿的基础是六度、六波罗蜜,没有六度的基础,谈什么普贤十愿!这个必须要晓得,他的基础在哪里。所以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要从看破、放下学起。《金刚般若 》,实实在在讲,真的是帮了很大的忙,帮我们看破,帮助我们放下,这个经上说得太好了!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佛法要舍。不但世间法要舍,佛法要舍。你要问为什么佛法要舍?不舍,你四相具足。具足四相就具足我执、法执,那有什么用处?有四相、有二执,就决定不能见性,所以经上讲「则非菩萨」。则非菩萨,这个菩萨的标准不是普通菩萨,是见性的菩萨。则非菩萨,就是说明你不是见性的菩萨。《金刚经》的标准跟《大乘起信论》的标准是相同的,都是法身大士的标准。解行不退,我们的确要从六度上扎根,从六度做起,然后才能够提升到普贤行。普贤行是成佛的,六度成菩萨,普贤成佛。

【长老身值佛世】

须菩提尊者出生跟佛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地区,有缘亲近佛陀。

【闻法证果,能解空义。】

佛讲的第一义空,也就是讲的真如本性、实相理体,他懂。佛说的他也证入,他亲证,所以他懂,他这个不是听了懂的,他是自己真正入这个境界。怎么会入?前面说得很好,只要一切法是一不是二就入,关键在此地。如果一切法还是二,你没有入。入的人决定是万法一如,那是入的样子。还有我、还有人、还有众生、还有佛、还有世法、还有佛法,这个人决定没入。他可以成为一个现代人讲的佛学家,佛学家是什么?是世间凡夫,佛法懂得很多,很有研究,但是他还在二里头不是一,二没有归到一,这个人是凡夫,绝对不是圣人。

【此所以自庆不足为难,正显末世之十分为难。】

这是实实在在的话,我们是真难,我们心何尝清净?从什么地方看,从平等看,如果心真的清净了,一定平等;真正清净了,一定万法一如。我们与一切大众相处,还是有憎爱,这个我喜欢他,那个我讨厌他,这哪里平等?有这个念头在,心就不清净,就不平等。我们讲修行,修什么?每天念多少卷经,念多少声佛号,磕多少个大头,没用!那叫装模作样。如果你们看寒山、拾得的传记,寒山、拾得当年在国清寺,厨房里面做苦工的;一个是在厨房烧火的,寒山烧火的,一个是担泔水的,吃剩的东西,不要,丢掉的时候,他收了捡捡挑出去的。丰干是舂米的,这跟六祖在黄梅干相同的事情,丰干是阿弥陀佛再来的。他们看到初一、十五大殿上诵戒,他们两个在门口嘻嘻哈哈的笑,说一些风凉话:装模作样。这是说明了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做什么用的?形式是表演的,这个诸位要晓得,就跟演戏一样,表演的。初一、十五大家在一起诵戒,守住仪规,规规矩矩、整整齐齐,表演的。给谁看?给外面初学佛的人看、不学佛的人看,让他们看到这个场面肃然起敬,诱导他入佛门,是这个意思,这个一定要知道。我们做所有一切法会,它用意在此地,接引广大的群众,这是演一台戏给他们看,目的是接引他们来。真正修行是在心地功夫,这个要晓得。所以往往真修行人,他不注重这些表面工作,但是并不是说这个表面工作是不对的,晓得表面工作用意在哪里?它有无量的功德,这就是十大愿王里面的称赞如来。

确确实实《金刚经》里面所讲的理论是真好、真高、真妙,方法也好,简单,但是做起来真的不容易。可是并不是说不能做,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譬如,布施叫你放下,你肯不肯放下?放下,布施实在讲,你把钱都捐出来,捐出来多麻烦,费那么多事情,连捐的这个念头都没有,这叫真放下。捐,我还想到哪里去,这个罗嗦,你还是放不下,放下连这个念头都没有,有也好没有也好,脑子里头、心里头,这念头都没有,那财你真的舍掉了。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要统统放下。世出世间法一切放下,那我还学什么佛?统统放下你就成佛,你不要学了,你成佛了,你还学什么?佛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凡夫放不下,佛统统放下。那个佛,不学就成佛了,多自在!所以一定要从这里下功夫。开始要练习,因为妄想分别执著是我们无始劫来的习气,这说得容易做得难,哪有说放下马上就放下,没那么容易的事情,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学习,去锻炼。

【末世众生,既不遇佛,甚难得闻、甚难信解受持者,而竟得闻、竟能信解受持,彼真难能可贵,其根性必远胜我。其鼓舞后学之心,拳拳极矣。】

这个意思已经牵涉到底下一段。末法时期,我们去佛很远,没听到佛说法,没有听到菩萨、真正善知识说法。那个说的人都讲不清楚了,我们听的人还听开悟了,哪有这个道理!没这个道理。除非听的人心真清净了,确确实实一尘不染,真的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那个行,那个听人家胡说八道也会开悟。这就是常说的「会说不如会听的」,那个行。可是到哪里找那样的人?没有!人人都有妄想分别执著,那就要遇真正善知识开导。没悟的人、没相应的人,那就非常困难,就是他自己认识不清楚,了解不清楚,纵然依照古大德注疏去说,因为他没有透彻,他没有明了意思。由此可知,要不从真正修行实证,要想把经讲好,没那么容易。我们今天开始学,开始学要踏著古人的痕迹,决定遵守古人的注解,我们踏在他的肩膀上,踏上去要出人头地才行。如何出人头地?下面就是要认真,《金刚经》上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那就出人头地了。一定要受持,受持前面讲了好一大段,受持简单讲是依教奉行;你要不能依教奉行,那就不是受持。《金刚经》教给你是什么?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境界相。境界相给我们说了三个,微尘、世界,境界里小相、大相,小是微尘,大是世界;离身相,佛举的三十二相;合起来身心世界统统放下,这叫做受持《金刚经》,这经文里面说得清清楚楚。不是叫你每天《金刚经》念几遍、或者拜一部,那叫受,那个不是的,那毫不相干!

《金刚经》的受持,是叫你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叫受持。你有没有去做?你放下多少?如果在末法时期真有这样的人,须菩提尊者佩服,当然佩服,理当佩服。因为他生在佛陀那个时候,他开解受持那不难,距离佛已经二千五百多年以后,还有人没有遇到佛,遇到《金刚经》,也能够明了,也真能够这样做,这个人善根福德一定超过须菩提,这是我们承认的。所以今天说老实话,你的修持,你不成就那就不谈了,如果要成就,决定超过过去的祖师大德。什么原因?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里面就有一段公案,佛门叫公案,我们一般人讲故事,真实的故事。在他那个同时代,有一个很有名气的修行人,四众同修对他都非常尊敬、非常景仰的。他住山,在山上住小茅蓬,修得非常好,戒律精严,身心清净。可是他有个缘,人家请他到都市里面来弘法,在都市里住了没多久,他名利心生起来,贪瞋痴慢都起来了,堕落了。这就是说明一个人如果禁得起诱惑,那成功了。绝大多数的人禁不起诱惑,外头环境一诱惑,里面烦恼又勾起来了。他在深山与这个社会不接触,他身心清净,到都市来就完了,这非常值得人感叹的事情。莲池大师那个时候什么时代?我们今天这个什么时代?今天这个时代花花世界,就是莲池大师这样的人,要是处在今天这个都市里头,也很难熬过去!所以今天我们在这个花花世界里面,能够不受诱惑,你这个定功就超过他们,你的智慧也超过他们,一定的道理。所以你们这些年轻出家人,要度底下一个世纪的众生,你们的定功智慧要超过我们这一辈。为什么?下一个世纪的诱惑比我们现在又不知道多多少倍,强多少倍?这是魔境。外头都是妖魔鬼怪,都在那里想尽花样诱惑你,在那里欺骗你,你能在这个境界里头如如不动,这是高段的功夫。古大德这些菩萨佩服不是没有道理,很有道理。他这个话讲得不是谦虚的话,不是客气的话,句句都是实话。我们看下面这个经文:

【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这是须菩提的赞叹,意思就是超过我太多太多,我不希奇,那才叫真希奇。

【后五百岁,则指佛入寂后,第五个五百年,即末法之初。】

就是末法的初期。

【今则三0二二年】

佛灭度到今年,三0二二年这个说法是我们中国的说法,跟外国人的讲法不一样,外国人他们说法今年是二千五百多年,跟我们中国说法相差六百年。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这个事情你要不问释迦牟尼佛,谁也不能确定。所以佛灭后几年,到现在是有很多种说法。在中国习惯,虚云老和尚用这个讲法,印光老法师也用这个讲法,印老给人家写的字后面用的佛法几年,都是用这个,都用这个讲法。这个讲法,在我们中国课诵本里面,那个说法跟这个年代就相应。佛出生在周昭王甲寅年,佛灭在周穆王壬寅年,所以用这个说法跟这个年代就一样。我们在赞颂里面,还是有这些字样,这个无关紧要。就是外国人这个算法二千五百年,也是第五个五百年了,都符合了。

末法之初,佛的法运,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末法一万年,我们也过了五百多年,算外国的算法也过了五百多年,现在是第六个五百年;如果照中国这个算法,现在是第七个五百年,去佛远了。

【已在第七个五百岁初】

这是算中国的讲法,去佛远了。

【经中凡言后五百岁,亦不定在第五。总明其是在末法时代而已。】

这是一个原则,我们晓得就行了。总而言之,他这个话是讲在末法时期,不是正法,不是像法,总在末法时期。在这个时代,

【楞严经云,此时众生,斗诤坚固,入道甚难。斗诤起於执著,执著起於分别,分别起於我见。而佛法则是专治此病。】

这个确确实实没错,像《金刚经》就是一付良药。可惜现在人《金刚经》喜欢念,很尊重它,不照做,那有什么用处?还是我见,我见就是刚才讲的,我的看法、我的想法,还是搞这一套。每个人都说我的看法、我的想法,哪能不打架?所以和合僧团在今天没有了。我在早年,说这个话应该也有二十年。二十年前台湾有一位老居士,也是很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一天他请我吃斋,请我吃饭。在台北有个功德林,二十年前的台北市跟现在完全不一样。他只请我一个人,吃饭的时候,他的样子就很难过。他说:法师,现在很多人造罪业。我说:造什么罪业?要堕阿鼻地狱。我听到这么严重,什么人造罪业堕阿鼻地狱?是造什么业?他说:破和合僧。我一听,吃饭,吃饭!别想这个。他说:为什么?我说:你在哪里见到和合僧?我这一问,他想想笑起来了。不要外面的人去破和合,住在寺院里面,他们自己就打架、就吵了,哪里和合?如果真有和合僧的话,破和合僧是堕地狱;我说我没见过。一个小庙,两个人住,两个人都常常吵嘴、都吵架,他怎么和合?所以我老实告诉他,我说我没见过和合的僧团,你在哪里见过?他也没有见过,那说他干什么?没事,没有人破和合僧。

和合僧团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见和同解。所以世尊真令人佩服,我们不能不五体投地。他老人家这个和合、见和同解的基础在哪里?不是说我的见解正确,你们都是错误的,都要依我,佛从来没有说这个话;我们大家都把一切想法、看法都丢掉,这不就和合了吗?高明,叫人没话好说。你有知见就是错误,就是迷惑、就是颠倒,就是分别执著;所有的人大家心都清净,都没有知见,这就和合,这个很能叫人佩服。所以,我们依哪一个人,人家并不服,我为什么依你?你为什么不依我?所以佛这一招很高明,佛也没有说「你依我,我是佛」,佛没有这么说法;佛说:我们大家统统把知见舍弃,不就一样了吗?不就和合了吗?所以我们读佛经,看到世尊这一套方法,佩服得五体投地,真正能叫人心悦诚服。像《金刚经》上讲的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境界相,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就和合,这个见就同了,见同解是这个同法。所以佛法确确实实是专治这个毛病,我们见和同解,还有什么争的?一切争执都没有了。争执没有了,绝对不会有斗争,所以这个世界永远是和睦的,永远是太平,它这个基础建立在这里,这是完全真实,一丝毫虚妄都没有。

【可知今日欲补人心,挽回世运,唯有弘扬佛法,以其正是对症良方故也。】

现在这个世间人,每个人都自以为是,谁都不服谁,这就是斗诤坚固。僧团里面也如是,如果僧团里面要不是这样的,那佛所讲斗诤坚固就讲不通了。无论世法、佛法的团体,乃至於其他的宗教,没有一个不是斗诤坚固。斗诤坚固的原因,这个地方讲得很好:起於执著,执著、分别、我见,这就是斗诤坚固的根源。治这个病,确确实实除了大乘佛法之外,再也找不到能够治病的良药,找不到了。我们今天要挽救世运,从哪里做起?一定要从改正一般人错误的观念,要从这里下手。纠正一般人错误观念唯有大乘佛法,但是大乘佛法不在口说,要在实行,你自己必须要做到,然后说出来,别人才相信。你会说,做不到,人家在旁边讽刺你,不相信,不但不相信,还要送一顶帽子给你戴上,骗子!骗取名闻利养,说得好听,他自己做的是另外一套,这就是今天大乘佛法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弘扬?为什么不能帮助世人?由此可知,我们没有尽到责任,这个责任是四众弟子的责任。出家人要依教奉行,在家佛弟子也要依教奉行,我们大家在这个社会做一个好的榜样给人看,社会大众相信了,这样才能够救自己,救社会大众。如果我们不能真正去做到,经典说得很好听,不能救自己,就是不能自度也不能度人。

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经》注解里面讲,佛法的弘扬,「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我们果真都能从真实心中作,就能够自度度他。离开一切真实,是假的;不但不能帮助别人,也没有办法帮助自己。自己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依旧是恶业,恶业必定堕恶道。必须要晓得一桩事实,人在这个世间,这个身体很脆弱,不要认为我还很年轻,我还能活多少年,你跟阎王老爷定了条约吗?你有没有看看每天的报纸上,你看报纸上那个讣文,送丧的多少年轻人?你能保得住你活个八十、九十?靠不住!所以断恶修善要趁早,要赶快!我们一定要知道,这是真正觉悟,一寸光阴就是一寸寿命、命光,真正能把握住,认真努力的依照经典教训去做,我们才能够得度,才能够真正往生。往生实在讲不难,很容易。往生的利益,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说不尽,我们哪里能说。永脱生死轮回,永远不再受苦,即使倒驾慈航到这个世间来示现度众生,也没有苦受。那个示现,示一点苦是给别人看的,心里面确确实实没有。为什么没有?「我」没有了,谁受?他没有苦受,他是来表演的,舞台上表演的,笑也是假笑,哭也是假哭,不是真的,他是唱戏,不是真的。我们现在是在真受苦;倒驾慈航的人没有苦受,永远离苦得乐,永远不再搞生死轮回。我们今天要想出离六道轮回,只有这一条:念佛求生净土。

【斗诤坚固之人,其障深业重。】

这是非常明显,确确实实障深业重。

【内因不具可知】

这是讲他的因。如果我们常常读诵大乘,不难想像,说这些人的业因。

【加以去圣时遥,善知识少,因缘两缺。】

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太深,这是因;这一生当中遇不到善知识是缘,内因外缘都不好。

【於此深经,不但受持难、信解难,即得闻亦已甚难。】

这是给我们说出三种难。受持真难,受持要去做,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是受持。不但受持难,能够把《金刚经》的意思搞清楚、搞明白,都很难。《金刚经》要不是这个讲法,这个意思讲不出来的。我们这个不算是细讲,如果要细讲,我们预定这部经是讲四个月,要细讲的话,别的人我不敢说,我自己这个能力,这一部《金刚经》让我来讲,每天两个小时,我有能力讲四年。别人比我高的境界那我不敢说,我这个能力可以讲四年,不容易!时间再缩短,讲是能讲,听的人不得受用,这是真的。没有把它搞透彻,你怎么会得受用?不但受持难,解都难;真正解了,信心才能够生得起来。即得闻亦甚难,这是真的。我们一生当中有机缘听讲《金刚经》,听得这么详细,很难!不是一个容易事情。所以机缘要珍惜,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一句也是实话。相当不容易,把这一部经能够讲得很透彻是很困难。

【倘无此三难者】

如果这三种难都能突破,因缘好,遇到善友能够为我们详细讲解;讲了之后,我又能听得懂、能体会,又能认真努力去照做。从看破放下,这个解就是看破,受持就是放下,真能看破放下,这三难都突破。

【非久植善根,定为佛遣可知。】

这样的人是无量劫中所种的善根今天成熟,这也是《金刚经》上说的,《无量寿经》上也是这么说的;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样深厚的善根,你今天才有缘分遇到之后听懂,真正发心干了。今天听了听不懂,听懂了不肯去做,什么原因?过去生中这个善根还不够。所以你纵然听明白了,也不肯去做,也不肯真正去放下,这是我们善根福德不够。如果善根福德真正够的话,他一定是这个样子,这是一种人。另外一种人,就是我们讲的再来人,是佛菩萨派他来度众生的,他本来就不是凡人,定为佛遣可知。这就像什么?我们历代祖师大德里面,很多佛菩萨再来的,像我们刚才讲的寒山、拾得、丰干,他们是再来人,文殊、普贤再来的,他们能够放得干干净净。近代当中,像虚云老和尚、印光大师,他们这些人,这些人也是再来人。虚云老和尚是什么人,我们不晓得,印光法师我们知道,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所以他能看破、能放下,能做得那么彻底、那么究竟。只有这两种人。

【故曰则为第一希有】

第一希有,说实在话,还不是说佛派来的这些人,这些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不指这个,是指善根深厚的人。《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是讲的那一种人,那一种人是真正第一希有。

【居末世而得闻深经,必具胜因。】

我们在末法时期,众生业障深重,造恶几乎时时处处都能明显的见到。恶报是劫难、大劫难,是一切众生的共业,如何能避免?在一个地区,要是有人能够弘扬大乘深经,这个地方众生的缘一定是很深,绝非偶然,才能够遇到胜缘。

【闻便能生信开解,持戒修福。】

这两句就是照应前面的必具胜因。他要没有殊胜的因,他遇不到佛法,遇到佛法他也不能开解,他也不能受持;必具胜因。就像经上讲的,无量劫供养诸佛如来,这个因深厚。也许诸位要问,既然是无量劫中供养诸佛如来,为什么我们没有证果,还落得今天这个样子?其实你要问这个问题,答案就在你自己那一边,你不必问我,自己想想就明白了。我的看法、我的想法没丢掉,就这个原因,没有别的。生生世世学佛,跟著佛、跟著菩萨学,学的功夫很不错了,就是这一点没放下,还有自己的看法,还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无量劫到今天都在搞六道轮回。现在这一生又遇到了,如果还有我的看法、还有我的想法,这一生还是不能出三界,慢慢吧!来生再干。如果你真的觉悟了,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吃了这个亏,现在我真的要放下了,那就恭喜你,你这一生功德圆满了,你到西方世界作佛去了。要觉悟,要彻底放下!不要家里财产我要交给哪个儿子,怎么办?那你还是放不下。放下,一切放下,不管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管了。还在想前想后,你还是没放下。我们过去生生世世就是因为这个事情耽误掉了,这一生再要干傻事,你又错过了。生生世世就这么错过,你说多可怕,多冤枉!希望这一生要早早觉悟,不再干这个傻事。就是我有钱,想要怎么样做功德,也是傻事。

古时候庞居士做了样子给我们看,庞居士做的那一套,就是交代我们一句话,为了交代我们一句话,他干的。他家里相当富有,他把家财装上一条船,划到长江当中,船炸一个洞,整个沉下去,变成一无所有。生活靠打草鞋,大陆上不晓得还有没有,编草鞋,一天卖几双草鞋,卖几文钱,买一点米菜回家过日子。人家说:你那么多钱怎么不要了?拿来做一点好事。他就是为了这句话,「好事不如无事」,做好事也很操心、也很麻烦,不如无事,无事就解脱了,就自在了。做好事还是有事,有事出不了轮回,无事才能出轮回,这个要知道。所以你们发心讲经的同修们,讲经是个好事,要怎么讲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就不碍事了。如果著了讲经的相,还继续搞六道轮回,还是出不去的,这个要知道,西方世界没你的分,六道轮回有分的。一定要「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就自在了。不要著讲经的相,不要著讲经的功德,说了,若无其事,跟没讲一样,这才行!持戒修福,就是能开解,持戒修福,持戒修福是真做。

【持戒是断绝染缘,此自利之基。】

持戒就是修清净心,修定、修清净心,必须让心中一尘不染,持戒是为这个。

【修福是发展性德,亦利他之功也。】

实在讲,持戒里头也有利他,不过是以自利为主,决定利他。为什么说决定利他?戒律清净的人就是一切众生的好榜样,别人看到你生欢喜心、生尊敬心,效法你,向你学习,那不就是利他吗?但是他的重点在自利,自利决定利他。修福是自他两利。修福要不著相,《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著相修福,那就不是自利,当然更不能够利他。著相修福,果报还是在六道轮回。如果持戒著相修福,他的福报可能在人天;如果破戒修福,果报一定在三途,福报是有,到畜生道去享福,到饿鬼道去享福,他去享这个福,还是大错特错!所以一定要遵守《金刚经》的原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生什么心?生持戒修福之心,这就对了。应无所住,是不著有,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不著有;持戒修福,不著空;这叫空有两边不住。这是菩萨行,没有堕在一边。由此我们可以明白,如果心里面有执著,有妄想分别执著,持戒修福你堕在有边,不能出三界;如果心里无住,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不持戒、不修福,堕在空边,果报在哪里?在四空天,还是不能出三界。两边堕在任何一边都不行,必须两边不住,菩萨行中道。什么叫中道?两边不住就是中道,《金刚经》教给我们行中道。

【自他两利,必蒙诸佛摄受。自於此经能生信心,以此为实,解真实义。】

这个修行人真正是两边不住,真正做到佛在这个经上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应无所住」,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不住;「而行布施」,持戒修福就是布施,而行布施。这样的人一定得到诸佛摄受,我们常讲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一定得到。这样的人,有具足这样根性的人,接触到这部经典一定能生信心,一定会以为佛这个教诲是真实的,决定不是虚妄的,他能够接受,他能够奉行。真的,真实教诲,我们一定要依教奉行。这是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在这一生当中同时具足,才能成为第一希有之人。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焉能不佩服?这当然是要佩服的。我们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如果觉得差一点,不能说没有,没有你怎么会遇到这个缘?你怎么能参加《金刚经》这一会?你能够到这个讲堂那就有缘,但是也能听得懂,也能够解,暂且还做不到,那就是你的善根福德因缘不是没有,差那么一点儿。差这一点,这一用功一努力,就马上补足,就可以补足,因为相差不多,所以大家努力一点就行了。今天就讲到此地。


分类:佛经 书名:净空法师讲《金刚经》 作者:净空法师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