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讲《金刚经》第049集
请掀开经本一百一十三面,从第五行看起,注解第七段。
【般若 ,理也,智也,观门也。诸度,事也,境也,行门也。理事从来不离,观行要当并进,境智尤须双冥。】
这一小段说得很好,每一句是一个意思,合起来看面面俱到,尤其是难得。前面世尊为我们说明般若 波罗蜜,般若 明了之后,如何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这就讲的事,也就是六度里面的前五度;而在前五度里面,世尊为我们举一个例子,他老人家举的是忍辱波罗蜜。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因为在事相上修行,忍辱是最难离相的,般若 叫我们离相,忍辱是最难,就特别举这个例子。这个例子明白了,其余的四度都可以以此类推,都能够明了。今天这一小段说,般若 是理,道理;是智,智照,智慧;是观。观门跟行门是相对的。观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观念,在近代哲学里面常说的人生观、宇宙观。人生观就是对人生的看法,宇宙观是对环境、对宇宙的看法,我们佛法里,观门就是这个意思。诸度,是指般若 以外,前面的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到禅定,这都是属於事。境也,是外面的境界,也就是所观的对象。这些是属於行门,我们讲到行门就是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些点点滴滴琐碎的事相。
后面三句说得好,「理事从来不离」,有理一定有事,有事一定有它的道理,绝对不是说某一种事没有道理,不可能的。小而微尘,大而世界,都有它道理的存在,没有道理决定事生不起来。这是说明理事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观行要当并进」。我们为什么要修行?为什么要跟佛陀来学习?理由就在这一句。正确的观念,一定要有正确的行持,我们才能够在生活上得到幸福美满。观是理,观前面所讲的理;行是行的事,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要同时并进,两边不能够偏重,偏重就错误了。错在什么地方,错误的结果又是如何,前面都曾经报告过。下面这一句说得更好,「境智尤须双冥也」,冥是离相。观是空,行是有。佛在前面般若 这一段里面告诉我们,般若 智慧是空有两边不住,这就是双冥的意思。智是空,境是有,空有两边都不能住。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一个大的原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是不著,不著相,空有两边都不著。空有两边起不起作用?起作用。起作用就是生心,生心无住,无住生心,这就是金刚般若 波罗蜜了。这一节完全讲的是纲领,非常重要的纲领,菩萨修学决定不能够违背,违背就迷了,遵照这个原则去做就是觉悟。下面为我们解释忍辱。
【梵语羼提,义为安忍,又名忍辱。】
我们先解这一句。羼提是梵文的音译,它的意思是安忍,古来翻经的大德把它翻成忍辱。安忍两个字满好的,为什么要一定把它翻作忍辱?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地区人民的习性不一样,不仅仅是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不相同。中国人,这是讲中国的古人,把辱看得非常重,我们在古书里面读到「士可杀,不可辱」,士,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知识分子。我们中国古代对於知识分子非常尊重,在一般群众当中读书人的地位很高。古时候叫四民,人民,士、农、工、商,读书人排在第一位,种田的农人第二位,工人在第三位,商人在最后。商人虽然很会赚钱,但是他在社会上的地位反而是在最末后,特别是在大的宴会当中,排席次,上首一定是读书人。现在是时代颠倒了,现在是商摆在第一位,有钱摆在第一位,读书人现在已经摆到旁边去,没人理了,从前读书人是放在第一位。所以社会能够得到长久的安定,有它的道理。尊重读书人就是尊重道理,尊重理,人人都能守理,人人都能守法,这个社会当然是和睦的,是安定的。古人不重利,重德行,把利看得很轻。读书人认为什么呢?读书人杀头没有关系,不能侮辱,所以把侮辱看得太重,「士可杀,不可辱」。从印度来的这些高僧大德,看到中国人这么固执,把侮辱看得这么重,太严重了,比身命看得还严重。六波罗蜜的忍,忍辱,辱都能忍,还有什么不能忍?没有一样不能忍。所以忍辱是中国特别的翻译。它原本的意思是安忍,翻经的这些大师们把它翻成忍辱,是针对中国人,中国人把辱看得很重,所以叫忍辱。
【安忍是总名】
它原本的意思是安忍。
【忍辱是别名。总为安忍顺受也。】
羼提真正的含义是安忍顺受。
【学道人在在处处、时时刻刻,皆应安心不动。无论行何事、遇何境、修何法,皆应一心正受。即名为忍。】
这一段对於安忍两个字的解释,可以说是既简单又清楚,解得非常之好。学佛的人,学道就是学佛的人,无论在什么场所,无论在什么时候,一定要保持心里面的平静,安就是平静的意思;心要平,心要静。所以我们供佛,供具里面一定要供水,水就是代表这个意思。我们在佛菩萨面前供一杯水,水平没有起波浪,水很干净没有污染,这就是一切时、一切处,保持这个心平静,这是安的意思。忍是什么意思?忍是一心正受;我们现在所谓一门深入,跟一门深入是一个意思。要一心,一心是专心。我们今天学佛所犯的大毛病,也就是我们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不能成就;不但不能成就,常言说得好,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里?我们从来没有用一心正受去学东西;也就是说我们学东西从来不专心。如果是专心来修,一心正受,这个净宗法门的成就,《弥陀经》上讲得很好,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圆满,就成就了。我们学了这么多年,这一句阿弥陀佛天天在念,一点消息都没有,一点感应没有,是不是佛号有问题?不是的!佛号没有问题,我们念佛的方法、态度有了问题。我们念得不如法,态度就是前面讲的观,方法是行,我们在观行上发生错误。我们的修学是杂修、乱修,杂修、乱修修一辈子都不能成就。佛法世法没有两样,都讲求专精。一心就是专心;正受就是把它接受过来。我修念佛法门,我就专心念佛,绝不夹杂,这才能成功;我持咒就专心持咒,也不夹杂。有些人念《大悲咒》念得很灵,他念的大悲咒水能治病,什么病都能治。道理在哪里?没有别的,他念咒的时候专心,专一;专就是真诚,诚就灵。念《大悲咒》灵,念阿弥陀佛名号也灵,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也灵,哪有不灵的?不灵就是证明你从来没有专心念过,你是用的杂心念、乱心念,一面念佛是一面打妄想,这种心念就不灵。学教也是如此,专一;学得太多,学得太杂,不灵了。这个不灵,学教的不灵就是不开智慧、不开悟。一心正受这四字要好好的记住,这四个字就是忍,六波罗蜜里面讲的忍辱就是这个意思。心地平等清净,修学法门一心正受,一门深入。
【如修诸法本不生观】
这是禅宗里面用的方法,所谓参话头。参什么话头?诸法本不生,参这句话头。
【而得妄念不起。其心已正受此法而安住不动矣。】
这个用功不一定,大家不要看到这一句你也去参去了。禅宗老师教学生的方法不一定,他可能有十个学生,他用十种方法,一个学生是一种,也许十个学生统统用一种,所以他这个方法活用的,活活泼泼。一般老师教学一定是观察众生的根机,哪一种方法适合他,他就教他用那种方法,所以学生虽然多,修学的方法可能不一样。老师要是高明,有智慧,有经验,他教导的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我们今天讲成绩,学生一定都有很好的成绩,这是举一个例子。教给我们要一心正受,一心正受自然就没有妄念。妄念是什么?妄念是夹杂。净宗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用功的方法,八个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此地讲的安心不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此地讲的一心正受。净是清净,有怀疑不清净,有夹杂也不清净,所以念要净念;相继是不间断,不间断就有功夫,间断功夫就失掉了,决定不能间断,不能夹杂。所以我们用现代话来讲,大家很容易懂得。我们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大家好懂。这三句九个字能做到,就是此地所讲的妄念不起,妄念不起就得定,在禅宗里面叫禅定。我们念佛人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得妄念都没有了,这个功夫叫做念佛三昧。
【故名无生法忍】
他是参这个话头,「诸法本不生」,一切法本不生,到妄念不起,他的心安住在不生不灭。心还有什么生灭?我们《金刚经》读了不少,虽然没读完,读到这个地方,大家也都明了,心没有生灭,生灭的是念头。念头有生灭,生灭的念头没有了,真心显露,不生不灭的真心显现出来了。真心现的外面境界就是一真法界,那个境界也是不生不灭,这就叫做无生法忍。这个忍是一心正受的意思,一心正受在这个地方就是证得,他证得了,证得一切法不生不灭,证得一切法永远常住,他证得了。忍也当作同意讲,佛说一切法不生不灭,这个菩萨证得了,对於佛所讲的话同意,没有反对的意见;也有认可的意思,认可跟同意意思是很接近的,佛所讲的他同意,他都认可。我们今天听佛讲一切法不生不灭,我们都摇头,我们不同意,我们不承认。为什么?我们看一切法有生有灭。为什么看这一切法有生有灭?我们是用生灭心看一切法,一切法也就有生有灭。佛菩萨为什么看一切法不生不灭?他用不生不灭的真心看一切法,一切法确实不生不灭。这个很难懂,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还是从比喻里面去体会,还用放电影做比喻,大家容易了解。我们凡夫是坐在台下,看电影的银幕上,看那个有生有灭,刹那在生灭。佛菩萨是看到放电影机,看那些底片,底片没动,不生不灭,一盘一盘的底片没动,没有生灭,就像这个样子。换句话说,我们所看的是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诸佛菩萨看的是真相。也就好比说,我们看的是银幕上的动相,佛菩萨看的是底片一卷一卷,没动,他看的是那个;人家看的是真相,我们看的是妄相。比喻总是没有办法比喻得完全一样,只能比个大概,比个彷佛,诸位从这个里面去体会。这个境界:
【亦名证无生、悟无生】
都是这个境界。名词虽然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实在说含义还是很深,如果不能够确切明了,我们得不到受用,不得受用,这个经就白听了,这佛法白学了,学了没用处。下面这一节,落实在生活琐碎事情之中,希望我们在这个地方来学习。
【约世间法言】
这就世间法来说,举几个例子。
【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此即古人所谓坚忍。】
这是世间法,世间的事人能忍;能忍富贵,能忍威武,能忍贫贱,这就是心地清净,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都是这个意思,不为外境所动。你想用富贵来诱惑我,诱惑不动。如果非义之事、不合情理之事,你拿富贵来诱惑人,要利用这个人,这个人如果真正有学问、有德行,他明理,他不会干这些事情。你用势力去压迫他,威武就是压迫他,要他屈从来听你的,真正明理之人,他也不在乎,你杀他,他也不会屈从於你,这就是威武不屈。这是坚忍,世间人所说的。
【由是可知,安忍统括一切之名。要知举忍辱为言,意在以偏概全,以别明总。何以故,世间最难忍者,莫过无端受辱。此尚须忍,其他可知。】
羼提里面含的意思,把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包括在其中。通常一般讲六波罗蜜,讲到忍辱波罗蜜,把忍辱也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就是环境,我们今天所讲自然的环境;冬天寒冷要能忍受,夏天炎热,环境的变化非常复杂,要能够忍受,不能忍受这个日子就不能过了,对於环境要忍,物质环境这是第一类。第二类,对於人为的加害要能忍,我们讲人事的环境,冤亲债主,无故的侮辱你,甚至於陷害你,要能忍。唯有真正明理的人,他会忍。为什么要忍?为什么不报复?这个报复的念头,不能忍,报复的念头,那是世间错误的观念,因为一般人看事只看眼前,只看现实,不晓得过去,不知道未来。佛的慧眼可以看到过去,可以看到未来。这个人常常要欺负你,他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单单欺负你?你好欺负,好欺负人太多,他为什么不欺负那个好欺负的,偏偏欺负你?佛给我们讲人与人的关系四种缘,当然关系很复杂,再多总不出这四大类: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如果没有这个关系,碰到面天天在一起,不打招呼也相安无事。这个人在路上给你笑一笑,前世有缘,他为什么不对别人笑?他看到你瞪你一眼睛,也是前世的缘,没有偶然的事情,要懂这个道理。所以,佛知道。
忍辱就是消业障,就是消灾。特别是辱,辱当然是逆境、逆缘,要能够忍受,这个帐一笔一笔都消掉了,消掉就自在了。别人要骂我随他骂,骂累了他就不骂了,不必去还口;还口是什么?不接受,不能忍,这个怨仇愈结愈深。人家打我不还手,随他打,打了几下,自自然然他就不会打;如果你对打,愈打愈起劲,打不完的。要是一个人打人,一个人不还手,打几下他就没办法了,到底是打好还是不打好?要打,不还手;如果说不打,自己面子上过不去,那才叫真难过,那个台阶不好下。看出忍辱的功夫。这是举这个小例子,都是与过去生中有业缘的。举这个例子以偏概全,偏是一个,五度里面取一条。以别明总,别是辱,总是一切统统要忍。物质环境要忍,人事环境要忍;还有一条,修法要忍。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你要是没有耐心,你学不成功,你想把它学好,要有很大的耐心,所以修学佛法要有忍辱的功夫。这是一般讲的三种忍,三大类。
佛法的修学,也是随著个人根性不相同,根性利的,修学比较容易;根性要是钝的,修学起来困难。难,格外要用忍辱的功夫才能够突破。我们在《弥陀经》里面,看到序分里面十六位尊者,这十六位尊者当中,有不少是利根的,但是也有几位是钝根的,像周利盘陀伽、阿[少/兔]楼驮,都成功了。阿[少/兔]楼驮听经常常打瞌睡,精神提不起来,被释迦牟尼佛骂了一顿,他惭愧心生起来了,发愤用功,七天七夜没有睡觉,把眼睛搞瞎了;真精进,真用功,拼命。释迦牟尼佛教他一个法门,修学以后开了天眼,他观察的能力比他一般同学阿罗汉要高明很多,在同学当中天眼第一,那是发愤修忍辱得来的。佛特别举这个例子。这个地方也说了,世间最难忍者,莫过於无端受辱。无缘无故受人家欺负,受人家侮辱,甚至於你以好心待别人,别人以恶心来相报,这是最难忍受的,要知道一定要忍。我们以善意待他,他以恶意回报,这一生当中我们找不到理由,理由一定在前生,不可能没有原因的,不可能没有道理的。所以一定要安心顺受,这样才能把这个结解开,化解开。
再看底下这一段,引证。佛把这些理事说明了,再给我们举一桩事实,给我们做一个样子,我们从这些榜样里面应当要能够学习。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於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这是释迦牟尼佛举他过去生中行菩萨道,修忍辱波罗蜜这桩事情来教我们。这桩事情详细记载在《大涅盘经》上,这一段故事就说得很详细。
「歌利」是梵语,音译的。王是我们汉语,就是国王,王就是国王。歌利王,那个王的名字并不叫歌利,歌利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很残忍的、很粗暴的,我们中国人讲暴君。歌利王的意思就是暴君,无端侮辱人、杀害人,是这么一个国王,非常凶残的这么一个人。这个事情在本劫,本劫是贤劫。贤劫,佛告诉我们会有一千尊佛出世,释迦牟尼佛是这一劫千佛当中的第四尊佛,将来底下这一尊是弥勒菩萨成佛,是第五尊佛,这是这一劫里面的事情。
「世尊出现在住劫中之第九减劫」,释迦牟尼佛出现的这个时代,是第九减劫;第九减劫是小劫,一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二十个小劫这是第九个小劫,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人寿普通为百岁至七、八十岁。」佛给我们讲减劫,每一百年减一岁,佛告诉我们,我们娑婆世界众生人的寿命,最长的时候八万四千岁,八万四千岁,人的寿命有这么长;最短十岁。减劫是从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十岁;然后从十岁,再每一百年加一岁,又加到八万四千岁,这个样子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一个小劫的数量是这么算来的,这叫一个小劫,叫增减劫。释迦牟尼佛出现这个时代,我们现在都是在减劫里面,那个时候寿命,一般的寿命是一百岁,这是正常的。一百岁的寿命,七、八十岁过世的人也很多。
从这个减劫我们来算,释迦牟尼佛去我们现在「又三0二二年矣」,这是讲的今年。按照我们中国的算法三千年,三千年人的寿命减掉三十岁,所以中国古人常讲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人的寿命是七十岁;七十岁,这一百岁,七、八十岁过世的正常;七十岁,四、五十岁过世也算是正常。我们现在每天看到报纸上那些讣文,四、五十岁过世的很多,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与事实。换句话说,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能够过五十岁就算是长寿;五十岁以后,聪明人要为来生著想,这一生的事情要看淡,要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念佛往生,前途就一片光明。如果五十岁之后,还是把这些名闻利养看得那么重,那就危险,你还能活几年?不要看到现在世间人也有八十、九十的,那是过去生中有特别的原因,不是偶然的,毕竟是少数又少数。
「故今时寿命,七十为最高,四十、五十最普通,此报纸所常见者,足徵佛语非虚。」佛讲的话绝对是正确的,没有错误。「间有过百岁者,稀少已极。」我们也曾经听说,见到有八十、九十、有一百岁的,报纸有登到的,很少。「此必有特别善因,方能致此,乃是例外。」这个不能当常例来讲,那是例外的。
【生当此际,惟有劝导大众,同归佛法,持戒修福,能种善因,必得善果。】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一个动乱的时代,无论在中国历史、外国历史,没有见过的,这个时代是大动乱的时代,灾害特别之多,天灾人祸特别频繁。为什么会有这些事情?佛经里面讲,这是大家共业所感。环境,千万不要以为环境是没有灵性的死东西,那你就看错了。花草树木不是死的,你对它好,照顾它周到,开的花特别美,特别香;你照顾它不好,它花也开不好,也没有香气,它有灵性。我想喜欢养花的人知道,你真正爱护它,它就长得很茂盛;你对它不太关心,它逐渐逐渐就枯掉,它怎么会没有灵性?草木有灵性,或许有;石头呢?石头也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石头也点头,它怎么没有灵性!它没有灵性它怎么会点头?都有灵性。《华严经》上说得透彻,为什么有灵性?因为它有法性。佛给我们讲,有情众生的性叫佛性,无情众生植物矿物叫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所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山河大地,我们要不好好对待它,不爱护它,随意去糟蹋它,它也忍受不了,它没有忍辱波罗蜜,所以地要动一动。你不好意对待它,它也不愿意好意对待你,它也报复你,就是这么个道理。这些道理实实在在讲,唯有佛法讲得透彻。
我们今天对不起这个地球,对不起山河大地,随便的倒这些废弃物,倒这些垃圾,搞得整个地球一片污秽,连天空臭氧层都破一块大洞。怎么搞破的?排出这些废气太多了,森林砍伐太多,不能将这些废气溶解变成干净的空气,那要靠森林树叶吐出来的氧气,这是造成,现在大家知道了,造成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气候反常。这就是我们对不起住的地球,随便糟蹋它,不知道爱护,它对我们的报复也很厉害。它不是死东西,它是活的。学佛的人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我们的慈悲不仅仅是对有情众生,无情众生也要慈悲。普贤菩萨礼敬诸佛,诸佛就包括情与无情,统统包括,那个做法是绝对正确的。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唯有劝导大众同归佛法,这是讲共业当中我们修别业。自求多福,怎么个求法?持戒修福。《金刚经》上佛教给我们,持戒就是守法。这个意思是广义的,不是那几条戒条,我们这样看法就错了,就错会了佛的意思。守法、守规矩,佛在大小乘一切经教里面,教导我们这些教训,我们都要明了、都要遵守。像我们修净土的,净土三经、净土五经里面,教给我们这些教训,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要把它做到。所以修学净宗的同修,我们的晚课采取《无量寿经》第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我们念这一段经文,目的何在?就是持戒修福。能种善因,必得善果,这是错不了的;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
【佛言一切唯心造。又言一切法莫非幻相。】
这两句话大乘经里面常常说,《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地方造的意思,把变跟现都包括在其中。一真法界是唯心所现,十法界、六道轮回是唯识所变。在一切现相里面,特别是十法界、六道,一切法莫非幻相,就像佛在这部经上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些全是事实,前面已经多次的报告过。我们明了这个事实,就叫做看破;於一切法里面不执著了,就叫做放下。能看破,能放下,你就得大自在,就跟诸佛菩萨处世那个生活的态度没有两样。为什么佛菩萨在世间游戏神通、自在安乐?没有别的,就是人家看得破、放得下。佛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当中说般若 就占了二十二年,几乎是他说法的一半时间;由此可知,般若 重要,般若 在整个佛法当中是重点,所以用这么长的时间来说。般若 的总纲领是什么?就是看破、放下。因为众生就是看不破、放不下,所以才劳累释迦牟尼佛费口舌讲了二十二年,二十二年我们还是看不破,还是放不下,那就没有法子了,实在是对不起释迦牟尼佛。《金刚经》是六百卷般若 的纲要,前面都说过了。所以要认识这些事实的真相,认识就是看破了;真正明了,真正认识,自然就不执著。我们无论是修世法佛法,都会一帆风顺。为什么?不执著,智慧就开了。有智慧好办事。
【故寿命、世事,虽有定数,实则定而不定,事在人为而已。】
这一句都是真理。世间一切众生都有命运,真正遇到算命算得好的,确实你一生的吉凶祸福都是命中定的,世俗间常讲:「一生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命运真有。个人有命,一个家庭也有命,我们讲家运,家也有命,国也有国运,整个世界有世运,古时候确实有人在那里推算过。我们中国宋朝邵康节就很了不起,用现代的话来说,那是个大数学家,大哲学家,他推世运,他有一本书叫《皇极经世书》。这本书收在《四库全书》里面,那是讲国运,我们中国每一个朝代的更替;讲世运,整个世界的变化,这是非常著名的一部书。我年轻的时候很喜欢这个,去找,找到了,找到了拿来看,看不懂,不知道它说的是些什么。以后学了佛,就不搞这些,学了佛才知道,定数里头还有变数。这个地方讲的是真理,实则定而不定,事在人为而已。你看袁了凡先生,那就是很好的榜样。孔先生给他算的命,定数;他的流年真的像孔先生所讲的,一丝毫都不能够转动。去考试,哪一年考第几名,结果放榜没错,跟命里注定的一样。遇到云谷禅师之后,云谷禅师教他断恶修善,改造命运;他依照云谷禅师教给他那套方法去做,以后它就不准了,跟流年就不一样,就转变了,这就是定而不定。所以命运是自己造的,命运自己可以改,你要懂得改造你的命运。我们世间人讲英雄好汉,英雄的定义是什么?别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世间事情,什么事情最难?造命最难,你能够改造你的命运,那就是真正的英雄好汉。佛法是最能帮助我们改造命运的,可见得这个事情真的事在人为。
过去我讲《了凡四训》讲过不少遍,今年年初有一些同修从一套录音带整理出来,现在已经印成书,很值得给诸位做参考。学佛如果连命运都不能改,我们的佛叫白学。没有富贵能得富贵,没有寿命能得寿命,这是我们学佛现世的利益。现在这个利益得不到,说学佛来生会得好处,这个说法很渺茫,谁能相信?佛法里面讲果报有两种:有花报、有果报;花报是这一生,果报是来生。花开得好,我们能够推想到果会结得好;花开不好,果怎么会结得好?我们学佛绝对不迷信,佛法教给我们破迷开悟,我们在佛法当中一定要得到真实的利益。一定要深信不疑,一定要求解,解得愈清楚愈明白,我们的疑惑才能断根,然后才会认真努力的去依教奉行。
我在年轻的时候,我觉悟还算是不太晚,我知道自己没有福报,知道自己短命,这是我的觉悟。以后读到《了凡四训》,袁了凡年轻犯的毛病,我统统都有;袁了凡年轻的好处,我都没有。我的果报比他更惨,他那个命还可以活到五十三岁,我过去一般人给我看相算命,活不了四十五岁,我相信,我承认。今年已到七十岁,古稀之年,我没有求寿命,佛法里面得来的,最难求的是寿命。说到富贵,我觉得我今天比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有福报,哪一个人的福报都没有我大,我的福报在哪里?我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牵挂,这是大福报。你们哪一个人心里头没有牵挂?我过去还有那一点点,有个老母亲;我母亲五月初一往生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我从此以后什么事都没有了,这个多自在!真正的福报是身心清净、无忧无虑、无有牵挂,这个才叫自在,才真正叫享福。不是有钱就有福报,有了钱麻烦大了,心里头不安,患得患失;又怕钱贬值,又怕钱丢掉,一天到晚就操那种叫妄想冤枉心,那是魔障。财色名食睡都是魔,没有,我身边没有魔障,身边都是佛菩萨,这个不是得大自在吗?世间人一天到晚围绕的是妖魔鬼怪,他的日子怎么好过!金银财宝都是妖魔鬼怪。
【更当普遍发大悲心,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得一个究竟。则世出世间,皆有一个办法矣。】
我们生活在世间要懂得享福,要知道什么叫做福。世间人不知道,以为有了财富,有了名闻利养,有了权力,认为这个东西是福报;这就是他没看破,他迷了。这些东西事实是什么?我讲的话没错,佛说的,都是妖魔鬼怪。佛在经上说的,「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那有什么好处?这地狱五条根,有一条就把你拖下地狱,五条还得了,非下去不可,什么人都救不了你。所以财色名食睡是五大魔王,世间人不认识它,以为它是好人,跟它交个好朋友,难分难舍,到最后全都上当了,都堕落到三途。学佛觉悟了,认清楚这些大魔王,我们可以跟它断绝往来,决不去招惹这些东西,招惹这些东西,祸害没完没了,所以对它们要保持远远的距离。钱来了怎么办?来了马上送出去,那是魔来了,赶紧把它打发出去,留不得,留了就是祸害,要把它赶紧打发出去。这讲世法,你得身心清净、自在安乐。至於我们的生活,生活实在讲非常简单,愈是简单的生活,愈健康愈长寿,这个要知道,饮食简单日子很好过,吃东西吃得愈少愈好,愈干净愈好,愈简单愈好。我是很多年没有自己做过饭,我自己吃东西,一个小锅带把子的,锅碗就一个,洗起来方便,洗一个就行了。饭菜都煮在一起,一锅就熟了,简单!人家说:法师,你这个没有营养!你看,我的身体不错,七十岁没有害过病,没有进过医院,医院没有我的病历。哪里没有营养?天天讲求这个营养,那个营养,一身的毛病;病从哪里来的?病从口入。要晓得这个真正的道理,简单、单一的东西最营养。你看那个牛,牛天天吃青草,就吃一样东西,吃得又肥又壮;人天天讲求百味饮食,身体比牛差远了。仔细观察自然,你就会开智慧。住房子愈小愈好,好收拾,几分钟就搞得干干净净,大房子我一看就摇头。我们在美国很多居士家里盖得很大的房子,有的时候我到那边去讲经,到他们家住几天,我都很叹息!房子太大,院子太大,工作做不完。我一看,他们家房子是主人,家里所有人都是奴才,伺候房子,你说那何苦来!住得真辛苦,没有小房子住得自在。这是讲世法,你知道怎样过日子,过得非常自在、非常快乐、非常幸福、非常美满。在佛法里面,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将来福报更大,将来的果报更圆满。
【报佛恩在此,救一切苦在此,满菩提愿亦在此。】
我们能够明理,能够了解事实真相,这是佛菩萨教导的。我们知道怎样生活,知道怎样修行,知道怎样脱离六道轮回,都是佛菩萨教导的恩德。果真这样去做,这才叫报佛恩。我们自己认真努力去做,证明佛教导的纯正,没有错误,我们才放心把这个方法介绍给别人,供养给大众,希望大家都来修学,大家都得幸福,这是救一切苦。满菩提愿,菩提愿就是四弘誓愿,我们要叫「四弘誓愿」愿愿都兑现也在此。
「歌利王事」,见《讲义》卷三,一百一十面。这个我们省掉了,这是一段故事,《金刚经》江味农居士讲义里面,卷三,一百一十面。我刚才说过了,它的本事,讲得最详细的在《大涅盘经》里面。这个暴君,这个恶王,就是憍陈如尊者的前世。这个地方略说一说,详细的诸位自己去看。释迦牟尼佛在那个时候是菩萨,还没有成佛,修忍辱,就遇到这么一桩事情。国王带著他的随从去打猎。菩萨修行都是在山上山洞里面。打猎的时候,人走散掉了,国王有几个宫女就见到菩萨在那里打坐,在那里入定,就见到这个菩萨。菩萨看到他们来了也很欢喜,叫他们大家坐在旁边,为这些宫女说法;国王到处找,找不到,结果找到发现这几个宫女在这边,看到有个出家修行人给她们说法,他心里就很不高兴,就问他,你修的什么?菩萨说,我修忍辱。好,你忍辱,我来试试看,看你忍不忍,能不能忍。就用刀把他肉一片一片割下来,问你能不能忍?这是肢解,割截身体。菩萨确确实实没有一句怨言,随他割,这么一段故事。到最后,菩萨发了一个愿,我将来成佛,我不但不恨你,我成佛了,我第一个度你。所以在这个时代,释迦牟尼佛成佛,第一个得度的憍陈如尊者,就是歌利王的后身,佛的愿兑现了。这是无故加害,这种残酷的手段,菩萨没有动一点点瞋恨心。我们一点点小事都忍耐不住,念到这一段经文,你有什么感想?没感想,念了没感想,麻木不仁,没有法子。念了无动於衷,这怎么得了?所以想想我们学佛为什么不能成就?经文读起来无动於衷,那怎么行?至少要生惭愧心,要认真来学习,真正能忍,一切法得成於忍。
由此可知,佛法僧团里面,师徒大众过去生中也都是有缘分的,也都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像六群比丘,提婆达多,那就是恶缘,来捣蛋的。可是虽然是恶缘,佛有能力把恶缘变成善缘。所以你要是用冷静的眼光去观察,提婆达多那些也都是菩萨化身,没有一个不善。你观察这些事,你冷静深入的观察,原来这些事不坏;初看好像不是好事,细看,往里面看是好事一桩,往深处看,往远处看。我年轻的时候,好像还没有接触到佛法,我喜欢读历史。在历史上,大家都晓得秦桧、岳飞。岳飞了不起,忠臣;秦桧是个大奸臣,大家都对秦桧批评得不好。我的看法不一样,我说秦桧好人,太好了;我们那些人听了都很奇怪,你怎么跟别人看法不一样。岳飞那个好是教我们尽忠,教导我们要尽忠报国;秦桧你看看,那个铜像跪在岳飞坟墓上面,他也教我们,教我们不要做坏事,做坏事就像他的下场,那不是好老师吗?我说秦桧在哪里?秦桧应该在天堂享福,他教化多少人,那不是好事吗?所以你往深远上一看,他不坏。由此可知,是非善恶没有标准,看你从哪个角度上去看。两个都是民族的老师,都是世间的大善知识,一个教你要尽忠报国,一个教你千万不要做坏事,都是好老师,现身说法。
【因无我人等相】
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菩萨才能忍辱,所以菩萨对歌利王来割截身体,当然不会瞋恚;不但不瞋恚,而且非常感激,没有他加害,怎么能够证明自己忍辱的功夫?功夫要经过考试,歌利王是老师来考他的,一考就得一百分,满分,及格了。菩萨怎么可以有瞋恨?我们如果在这个地方得一点消息,人家无缘无故加害於我们,看看我自己忍辱功夫如何,他是老师、善知识,不是恶人。如果心里面还有一点难过,不行,我这个功夫还不够,忍辱波罗蜜还不够,十分、二十分,不及格。你就能把一切无缘无故来侮辱你、加害你的,统统是善知识,统统是老师,自己才得真实利益,跟他过去世的冤结化解掉了,这样我们六波罗蜜才能圆满。否则的话,忍辱这一关通不过,精进就没有了,禅定更没指望,般若 就不必谈了。你所有的不过就是布施、持戒,布施、持戒修得再好,来生得六道轮回有漏的福报而已。六度愈是后面比前面要深,后后深於前前,有前面的可能没有后面,有后面一定有前面。实在讲,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很容易了。某个人有禅定,定功很深,他自己也说,别人也赞叹他,可是说几句不好听的话,他就发脾气,就不能忍辱,那禅定是假的,不是真的。因为有禅定的人一定有忍辱,能忍辱的人未必有禅定。好像我们盖楼房一样,盖五楼一定有底下四楼,这一定道理;有四楼未必有五楼,有五楼一定有四楼。禅定在第五,忍辱在第三,哪里说有五楼没有第三楼,哪有这种道理,没这个道理。所以几句不好听的话,他就表现在外面不高兴,那个定是假的,那个慧也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所以骗人,骗外行的人容易,骗内行的人很不容易。因为四相离了,
【方能不著忍辱相】
修忍辱而不著忍辱相,忍辱波罗蜜圆满了。歌利王割截身体,是菩萨修忍辱波罗蜜圆满之相。由此可知,没有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波罗蜜圆满就修不成,就不能圆满,不能证明他圆满。所以,这证明他的忍辱度修到圆满。
【境缘现前,安心不动,任其割截。】
境缘是指歌利王下命令割截身体的时候,境界现前,菩萨安心不动,四相皆空。所以不管怎么割截,他没有痛苦。我们为什么人家伤害你,你就感觉痛苦?有我相。他伤害了我,有我相当然就有痛苦;他没有我,没有我随便你怎么割截,他没有苦受。所以只有著相,他才有苦受;离相,五种受都没有了,苦乐忧喜舍都没有了。所以这五种受不是真的,也是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佛法里面讲正受,那是真的。正受是离开这五种受,苦乐忧喜舍统统没有,那叫正受。
【忍此奇辱。当知忍此奇辱,他人见之云然耳。】
别人看到他忍辱,他真能忍。
【菩萨尔时若无事然】
菩萨那个时候还说「我能忍」,那就完了,那他的忍辱波罗蜜不到家。菩萨根本连我的念头都没有,哪里有忍?忍与不忍也没有。割截身体就像割外面的树枝一样,好像与他完全不相干,是这个境界,所以菩萨尔时若无事然。
【无所谓辱不辱,无所谓忍不忍。此乃是忍辱非忍辱。】
这是《金刚经》上的话,「忍辱非忍辱,是名忍辱」。这个心多清净,一丝毫分别执著都没有。
【正是般若 正智】
他显示般若 的智慧,般若 智慧就是自性的德用。
「故内无能忍」,有个能忍已经就著相,有一个能辱,歌利王能侮辱我也著相,著人相;我相、人相都没有。
【故内无能忍,是无我相。外不见所辱,是无人相。并割截之事亦不见,是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寿者就是时间的相续,四相都离了。
【般若 正智现前,则通达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中,那有人我生佛、生死等一切对待之相。】
这在一真法界里头找不到的,决定没有;十法界里面有,一真法界里头没有。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说法,讲一乘了义的大经,像《华严》、《法华》、《净土三经》都是一真法界。佛给我们所说的,皆是方便说。事实真相呢?真相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开不得口的,开口就错了。所以这是佛的方便说,为我们介绍,我们入到那个境界,才知道原来比释迦牟尼佛讲的不晓得好多少倍,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的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把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给我们介绍得太少太少了,微不足道。然后才能意会到那个境界之美、境界之善,不是人能说得出来的,佛也说不出。但是如果细心的人,从世尊这些大经里面能够得一点消息。像《无量寿经》上讲得很明白的,西方世界,往生到那边的人,身体皆是紫磨真金色身,跟阿弥陀佛一样,相貌也一样。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相貌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无量的相好,统统一样。西方世界的生活环境没有名字,西方极乐世界,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没有,大家都没有名字。为什么?有名字就不平等,你姓张,他姓李,你们两个不一样;没有名字就平等,平等法界不可思议。你们住的地区,像新加坡有好的区,房价很贵,偏僻一点就便宜多了,在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也是这样的。西方世界根本就没有街道的名称,没有门牌号码,大家统统一样。这就给你透出了消息,没有人我生佛这些对待之相,没有!那个世界奇妙,奇妙得不得了。那我们找个人会不会找错?绝对不会错。你到那个人家里面去也不会错,为什么?不要走路。我们现在到哪个家里去拜访还要开车去,那个地方不要,动一个念头人就到了,就现在他家门前了。不需要走路,不需要找门牌哪个号,不需要;想见什么人,那个人就在面前。我们现在讲心电感应,比那个心电感应的速度还快,那个境界叫不可思议的境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的品题,就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不思议解脱境界。我们今天能入,就凭一句佛号。你们念《华严经》,「我们修普贤行愿才能够去,不修普贤行愿怎么能去?」你不晓得,那一句阿弥陀佛是普贤行愿的总纲领。一句阿弥陀佛,普贤行愿全部都包括;不念阿弥陀佛,一条一条的修,好麻烦,不容易去。一句阿弥陀佛就统统都修了,好多人不晓得这个秘密,他不念阿弥陀佛,他要去搞一些大经大论,一条一条的去搞,那个才叫愚痴,才叫可怜悯者。
【四相皆无,万念俱寂。何所谓辱,何所谓忍。知此,则知一切行门,非仗般若 不能成就矣。】
六度每一度里面,不能没有般若 ,没有般若 就不能成就。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也是如此,每一愿里面,点点滴滴都要具足般若 波罗蜜,没有般若 波罗蜜,不能成就。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里头,有没有般若 波罗蜜?给诸位说,有,圆圆满满。给你讲念佛的三个要素: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就是般若 波罗蜜。怎么是般若 波罗蜜?般若 波罗蜜是离相。怀疑,有相,夹杂也著相,离一切相了,那有什么怀疑、夹杂的?没有了。所以叫老实念,老实人就是具足般若 波罗蜜的人。老实不容易,我们这些人念佛都不老实,如果老实,不早就往生了;就是因为不老实,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老实?有妄想、有杂念、有分别、有执著,就是不老实,这就是没有智慧,没有般若 在里面。由此可知,念佛法门具足般若 波罗蜜。所以古德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相应有很多说法,在这个地方的相应,就是具足般若 波罗蜜;也就是说净念相继就相应,净念相继就是般若 波罗蜜。佛法如此,世法也如此,世法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里面有般若 智慧,那一定做得很圆满,一定很成功。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分类:佛经 书名:净空法师讲《金刚经》 作者:净空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