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何武王嘉师丹传|正史

《汉书》卷86 何武王嘉师丹传 第五十六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宣帝时,天下和平,四夷宾服,神爵、五凤之间屡蒙瑞应。而益州刺史王襄使辩士王褒颂汉德,作《中和》、《乐职》、《宣布》诗三篇。武年十四五,与成都杨覆众等共习歌之。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求通达茂异士,召见武等于宣室。上曰:"此盛德之事,吾何足以当之哉!"以褒为待诏,武等赐帛罢。

武诣博士受业,治《易》。以射策甲科为郎,与翟方进交志相友。光禄勋举四行,迁为鄠令,坐法免归。

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久之,太仆王音举武贤良方正,征对策,拜为谏大夫,迁扬州刺史。所举奏二千石长吏必先露章,服罪者为亏除,免之而已;不服,极法奏之,抵罪或至死。

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隶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武为刺史,二千石有罪,应时举奏,其余贤与不肖敬之如一,是以郡国各重其守相,州中清平。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

初,武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寿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适在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酒酣,见其兄子,曰:"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驾下,未尝省见。"显等甚惭,退以谓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显、覆众强之,不得已召见,赐卮酒。岁中,庐江太守举之。其守法见惮如此。

为刺史五岁,入为丞相司直,丞相薛宣敬重之。出为清河太守,数岁,坐郡中被灾害什四以上免。久之,大司马曲阳侯王根荐武,征为谏大夫。迁兗州刺史,入为司隶校尉,徙京兆尹。二岁,坐举方正所举者召见B231辩辟雅拜,有司以为诡众虚伪。武坐左迁楚内史,迁沛郡太守,复入为廷尉。绥和元年,御史大夫孔光左迁廷尉,武为御史大夫。成帝欲修辟雍,建三公官,即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武更为大司空,封汜乡侯,食邑千户。汜乡在琅邪不其,哀帝初即位,褒赏大臣,更以南阳F568之博望乡为汜乡侯国,增吧千户。

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将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两龚,在沛郡厚两唐,及为公卿,荐之朝廷。此人显于世者,何侯力也,世以此多焉。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及为御史大夫司空,与丞相方进共奏言:"往者诸侯王断狱治政,内史典狱事,相总纲纪辅王,中尉备盗贼。今王不断狱与政,中尉官罢,职并内史,郡国守相委任,所以一统信,安百姓也。今内史位卑而权重,威职相逾,不统尊者,难以为治。臣请相如太守,内史如都尉,以顺尊卑之序,平轻重之权。"制曰:"可。"以内史为中尉。初,武为九卿时,奏言宜置三公官,又与方进共奏罢刺史,更置州牧,后皆复复故,语在《朱博传》。唯内史事施行。

多所举奏,号为烦碎,不称贤公。功名略比薛宣,其材不及也,而经术正直过之。武后母在郡,遣吏归迎,会成帝崩,吏恐道路有盗贼,后母留止,左右或讥武事亲不笃。哀帝亦欲改易大臣,遂策免武曰:"君举错烦苛,不合众心,孝声不闻,恶名流行,无以率示四方,其上大司空印绶,罢归就国。后五岁,谏大夫鲍宣数称冤之,天子感丞相王嘉之对,而高安侯董贤亦荐武,武由是复征为御史大夫,月余,徙为前将军。

先是,新都侯王莽就国,数年,上以太皇太后故征莽还京师。莽从弟成都侯王邑为侍中,矫称太皇太后指白哀帝,为莽求特进给事中。哀帝复请之,事发觉。太后为谢,上以太后故不忍诛之,左迁邑为西河属国都尉,削千户。后有诏举大常,莽私从武求举,武不敢举。后数月,哀帝崩,太后即日引莽入,收大司马董贤印绶,诏有司举可大司马者。莽故大司马,辞位辟丁、傅,众庶称以为贤,又太后近亲,自大司徒孔光以下举朝皆举莽。武为前将军,素与左将军公孙禄相善,二人独谋,以为往时孝惠、孝昭少主之世,外戚吕、霍、上官持权,几危社稷,今孝成、孝哀比世无嗣,方当选立亲近辅幼主,不宜令异姓大臣持权,亲疏相错,为国计便。于是武举公孙禄可大司马,而禄亦举武。太后竟自用莽为大司马。莽风有司劾奏武、公孙禄互相称举,皆免。

武就国后,莽寝盛,为宰衡,阴诛不附己者。元始三年,吕宽等事起。时,大司空甄丰承莽风指,遣使者乘传案治党与,连引诸所欲诛,上党鲍宣,南阳彭伟、杜公子,郡国豪桀坐死者数百人。武在见诬中,大理正槛车征武,武自杀。众人多冤武者,莽欲厌众意,令武子况嗣为侯,谥武曰刺侯。莽篡位,免况为庶人。

王嘉字公仲,平陵人也。以明经射策甲科为郎,坐户殿门失阑免。光禄勋于永除为掾,察廉为南陵丞,复察廉为长陵尉。鸿嘉中,举敦朴能直言,召见宣室,对政事得失,超迁太中大夫。出为九江、河南太守,治甚有声。征入为大鸿胪,徙京兆尹,迁御史大夫。建平三年代平当为丞相,封新甫侯,加食邑,千一百户。

嘉为人刚直严毅有威重,上甚敬之。哀帝初立,欲匡成帝之政,多所变动,嘉上疏曰:

臣闻圣王之功在于得人。孔子曰:"材难,不其然与!"故断世立诸侯,象贤也。"虽不能尽贤,天子为择臣,立命卿以辅之。居是国也,累世尊重,然后士民之众附焉,是以教化行而治功立。今之郡守重于古诸侯,往者致选贤材,贤材难得,拔擢可用者,或起于囚徒。昔魏尚坐事系,文帝感冯唐之言,遣使持节赦其罪,拜为云中太守,匈奴忌之。武帝擢韩安国于徒中,拜为梁内史,骨肉长安。张敞为京兆尹,有罪当免,黠吏知而犯敞,敞收杀之,其家自冤,使者覆狱,刻敞贼杀人,上逮捕不下,会免,亡命数十日,宣帝征敞拜为冀州刺史,卒获其用。前世非私此三人,贪其材器有益于公家也。

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下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其后稍稍变易,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察过悉劾,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中材苟容求全,下材怀危内顾,一切营私者多。二千石益轻贱,吏民慢易之。或持其微过,增加成罪,言于刺史、司隶,或至上书章下;众庶知其易危,小失意则有离畔之心。前山阳亡徒苏令等从横,吏士临难,莫肯伏节死义,以守相威权素夺也。孝成皇帝悔之,下诏书,二千石不为纵,遣使者赐金,尉厚其意,诚以为国家有急,取办于二千石,二千石尊重难危,乃能使下。

孝宣皇帝爱其良民吏,有章劾,事留中,会赦一解。故事,尚书希下章,为烦扰百姓,证验系治,或死狱中,章文必有"敢告之"字乃下。唯陛下留神于择贤,记善忘过,容忍臣子,勿责以备。二千石、部刺史、三辅县令有材任职者,人情不能不有过差,宜可阔略,令尽力者有所劝。此方今急务,国家为利也。前苏令发,欲遣大夫使逐问状,时见大夫无可使者,召盩厔令尹逢拜为谏大夫遣之。今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宜豫畜养可成就者,则士赴难不爱其死;临事仓卒乃求,非所以明朝廷也。

嘉因荐儒者公孙光、满昌及能吏萧咸、薛修等,皆故二千石有名称。天子纳而用之。

会息夫躬、孙宠等因中常侍宋弘上书告东平王云祝诅,又与后舅伍宏谋弑上为逆,云等伏诛,躬、宠擢为吏二千石。是时,侍中董贤爱幸于上,上欲侯之而未有所缘,傅嘉劝上因东平事以封贤。上于是定躬、宠告东平本章,掇去宋弘,更言因董贤以闻,欲以其功侯之,皆先赐爵关内侯。顷之,欲封贤等,上心惮嘉,乃先使皇后父孔乡侯傅晏持诏书视丞相御史。于是嘉与御史大夫贾延上封事言:"窃见董贤等三人始赐爵,众庶匈匈,咸曰贤贵,其余并蒙恩,至今流言未解。陛下仁恩于贤等不已,宜暴贤等本奏语言,延问公卿、大夫、博士、议郎,考合古今,明正其义,然后乃加爵土;不然,恐大失众心,海内引领而议。暴平其事,必有言当封者,在陛下所从;天下虽不说,咎有所分,不独在陛下。前定陵侯淳于长初封,其事亦议。大司农谷永以长当封,众人归咎于永,先帝不独蒙其讥。臣嘉、臣延材驽不称,死有余责。知顺指不迕,可得容身须臾,所以不敢者,思报厚恩也。"上感其言,止,数月,遂下诏封贤等,因以切责公卿曰:"朕居位以来,寝疾未瘳,反逆之谋相连不绝,贼乱之臣近侍帷幄。前东平王云与后谒祝诅朕,使侍医伍宏等内侍案脉,几危社稷,殆莫甚焉!昔楚有子玉得臣,晋文为之侧席而坐;近事,汲黯折淮南之谋。今云等至有图弑天子逆乱之谋者,是公卿股肱莫能悉心务聪明以销厌未萌之故。赖宗庙之灵,侍中、驸马都尉贤等发觉以闻,咸伏厥辜。《书》不云乎?'用德章厥善'。其封贤为高安侯、南阳太守宠为方阳侯、左曹光禄大夫躬为宜陵侯。"

后数月,日食,举直言,嘉复奏封事曰:

臣闻咎繇戒帝舜曰:"亡敖佚欲有国,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机。"箕子戒武王曰:"臣无有作威作福,亡有玉食;臣之有作威作福玉食,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辟,民用僭EDAB。"言如此则逆尊卑之序,乱阴阳之统,而害及王者,其国极危。国人倾仄不正,民用僭差不一,此君不由法度,上下失序之败也。武王躬履此道,隆至成、康。自是以后,纵心恣欲,法度陵迟,至于臣弑君,子弑父。父子至亲,失礼患生,何况异姓之臣?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孝文皇帝备行此道,海内蒙恩,为汉太宗。孝宣皇帝赏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过,以致治平。孝元皇帝奉承大业,温恭少欲,都内钱四十万万,水衡钱二十五万万,少府钱十八万万。尝幸上林,后宫冯贵人从临兽圈,猛兽惊出,贵人前当之,元帝嘉美其义,赐钱五万。掖庭见亲,有加赏赐,属其人勿众谢。示平恶偏,重失人心,赏赐节约。是时,外戚赀千万者少耳,故少府水衡见钱多也。虽遭初元、永光凶年饥馑,加有西羌之变,外奉师旅,内振贫民,终无倾危之忧,以府臧内充实也。孝成皇帝时,谏臣多言燕出之害,及女宠专爱,耽于酒色,损德伤年,其言甚切,然终不怨怒也。宠臣淳于长、张放、史育:育数贬退,家资不满千万;放斥逐就国;长榜死于狱。不以私爱害公义,故虽多内讥,朝廷安平,传业陛下。

陛下在国之时,好《诗》、《书》,上俭节,征来所过道上称诵德美,此天下所以回心也。初即位,易帷帐,去锦绣,乘舆席缘绨缯而已。共皇寝庙比比当作,忧闵元元,惟用度不足,以义割恩,辄且止息,今始作治。而驸马都尉董贤亦起官寺上林中,又为贤治大第,开门乡北阙,引王渠灌园池,使者护作,赏赐吏卒,甚于治宗庙。贤母病,长安厨给祠具,道中过者皆饮食。为贤治器,器成,奏御乃行,或物好,特赐其工,自贡献宗庙三宫,犹不至此。贤家有宾婚及见亲,诸官并共,赐及仓头奴婢,人十万钱。使者护视,发取市物,百贾震动,道路讠雚哗,群臣惶惑。诏书罢菀,而以赐贤二千余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奢僭放纵,变乱阴阳,灾异众多,百姓讹言,持筹相惊,被发徒跣而走,乘马者驰,天惑其意,不能自止。或以为筹者策失之戒也。陛下素仁智慎事,今而有此大讥。

孔子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安用彼相矣!"臣嘉幸得备位,窃内悲伤不能通愚忠之信;身死有益于国,不敢自惜。唯陛下慎己之所独乡,察众人之所共疑。往者宠臣邓通、韩嫣骄贵失度,逸豫无厌,小人不胜情欲,卒陷罪辜。乱国亡躯,不终其禄,所谓爱之适足以害之者也。宜深览前世,以节贤宠,全安其命。

于是上寝不说,而愈爱贤,不能自胜。

会祖母傅太后薨,上因托傅太后遗诏。令成帝母王太后下丞相、御史,益封贤二千户,及赐孔乡侯、汝昌侯、阳新侯国。嘉封还诏书,因奏封事谏上及太后曰:"臣闻爵禄土地,天之有也。《书》云:'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王者代天爵人,尤宜慎之。裂地而封,不得其宜,则众庶不服,感动阴阳,其害疾自深。今圣体久不平,此臣嘉所内惧也。高安侯贤,佞幸之臣,陛下倾爵位以贵之,单货财以富之,损至尊以宠之,主威已黜,府藏已竭,唯恐不足。财皆民力所为,孝文皇帝欲起露台,重百金之费,克己不作。今贤散公赋以施私惠,一家至受千金,往古以来贵臣未尝有此,流闻四方,皆同怨之。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今太皇太后以永信太后遗诏,诏丞相、御史益贤户,赐三侯国,臣嘉窃惑。山崩地动,日食于三朝,皆阴侵阳之戒也。前贤已再封,晏、商再易邑,业缘私横求,恩已过厚,求索自恣,不知厌足,甚伤尊尊之义,不可以示天下,为害痛矣!臣骄侵罔,阴阳失节,气感相动,害及身体。陛下寝疾久不平,继嗣未立,宜思正万事,顺天人之心,以求福晁,奈何轻身肆意,不念高祖之勤苦垂立制度欲传之于无穷哉!《孝经》曰:'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臣谨封上诏书,不敢露见,非爱死而不自法,恐天下闻之,故不敢自劾。愚戆数犯忌讳,唯陛下省察。"

初,廷尉梁相与丞相长史、御史中丞及五二千石杂治东平王云狱,时冬月未尽二旬,而相心疑云冤,狱有饰辞,奏欲传之长安,更下公卿复治。尚书令鞫谭、仆射宗伯凤以为可许。天子以相等皆见上体不平,外内顾望,操持两心,幸云逾冬,无讨贼疾恶主雠之意,制诏免相等皆为庶人。后数月大赦,嘉奏封事荐相等明习治狱,"相计谋深沉,谭颇知雅文,凤经明行修,圣王有计功除过,臣窃为朝廷惜此三人。"书奏,上不能平。后二十余日,嘉封还益董贤户事,上乃发怒,召嘉诣尚书,责问以:"相等前坐在位不尽忠诚,外附诸侯,操持两心,背人臣之义,今所称相等材美,足以相计除罪。君以道德,位在三公,以总方略一统万类分明善恶为职,知相等罪恶陈列,著闻天下,时辄以自劾,今又称誉相等,云为朝廷惜之。大臣举错,恣心自在,迷国罔上,近由君始,将谓远者何!对状。"嘉免冠谢罪。

事下将军中朝者,光禄大夫孔光、左将军公孙禄、右将军王安、光禄勋马宫、光禄大夫龚胜劾嘉迷国罔上不道,请与廷尉杂治。胜独以为嘉备宰相,诸事并废,咎由嘉生;嘉坐荐相等,微薄,以应迷国罔上不道,恐不可以示天下。遂可光等奏。

光等请谒者召嘉诣廷尉诏狱,制曰:"票骑将军、御史大夫、中二千石、二千石、诸大夫、博士、议郎议。"卫尉云等五十人以为:"如光等言可许。"议郎龚等以为:"嘉言事前后相违,无所执守,不任宰相之职,宜夺爵士,免为庶人。"永信少府猛等十人以为:"圣王断狱,必先原心定罪,探意立情,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明主躬圣德,重大臣刑辟,广延有司议,欲使海内咸服。嘉罪名虽应法,圣王之于大臣,在舆为下,御坐则起,疾病视之无数,死则临吊之,废宗庙之祭,进之以礼,退之以义,诔之以行。案嘉本以相等为罪,罪恶虽著,大臣括发关械、裸躬就笞,非所以重国褒宗庙也。今春月寒气错缪,霜露数降,宜示天下以宽和。臣等不知大义,唯陛下察焉。"有诏假谒者节,召丞相诣廷尉诏狱。

使者既到府,掾史涕泣,共和药进嘉,嘉不肯服。主簿曰:"将相不对理陈冤,相踵以为故事,君侯宜引决。"使者危坐府门上。主簿复前进药,嘉引药杯以击地,谓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丞相岂兒女子邪,何谓咀药而死!"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都船诏狱。

上闻嘉生自诣吏,大怒,使将军以下与五二千石杂治。吏诘问嘉,嘉对曰:"案事者思得实。窃见相等前治东平王狱,不以云为不当死,欲关公卿示重慎;置驿马传囚,势不得逾冬月,诚不见其外内顾望阿附为云验。复幸得蒙大赦,相等皆良善吏,臣窃为国惜贤,不私此三人。"狱吏曰:"苟如此,则君何以为罪犹当?有以负国,不空入狱矣。"吏稍侵辱嘉,嘉喟然卬天叹曰:"幸得充备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是负国,死有余责。"吏问贤、不肖主名,嘉曰:"贤,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进;恶,高安侯董贤父子,佞邪乱朝,而不能退。罪当死,死无所恨。"嘉系狱二十余日,不食,欧血而死。帝舅大司马票骑将军丁明素重嘉而怜之,上遂免明,以董贤代之,语在《贤传》。

嘉为相三年诛,国除。死后上览其对而思嘉言,复以孔光代嘉为丞相,征用何武为御史大夫。元始四年,诏书追录忠臣,封嘉子崇为新甫侯,追谥嘉为忠侯。

师丹字仲公,琅邪东武人也。治《诗》,事匡衡。举孝廉为郎。元帝末,为博士,免。建始中,州举茂才,复补博士,出为东平王太傅。丞相方进、御史大夫孔光举丹论议深博、廉正守道,征入为光禄大夫、丞相司直。数月,复以光禄大夫给事中,由是为少府、光禄勋、侍中,甚见尊重。成帝末年,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丹为太子太傅。哀帝即位,为左将军,赐爵关内侯,食邑,领尚书事,遂代王莽为大司马,封高乐侯。月余,徙为大司空。

上少在国,见成帝委政外家,王氏僭盛,常内邑邑。即位,多欲有所匡正。封拜丁、傅,夺王氏权。丹自以师傅居三公位,得信于上,上书言:"古者谅E63D不言,听于冢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前大行尸柩在堂,而官爵臣等以及亲属,赫然皆贵宠。封舅为阳安侯,皇后尊号未定,豫封父为孔乡侯。出侍中王邑、射声校尉王邯等。诏书比下,变动政事,卒暴无渐。臣纵不能明陈大义,复曾不能牢让爵位,相随空受封侯,增益陛下之过。间者郡国多地动,水出流杀人民,日月不明,王星失行,此皆举错失中,号令不定,法度失理,阴阳混浊之应也。臣伏惟人情无子,年虽六七十,犹博取而广求。孝成皇帝深见天命,烛知至德,以壮年克己,立陛下为嗣。先帝暴弃天下而陛下继体,四海安宁,百姓不惧,此先帝圣德当合天人之功也。臣闻天威不违颜咫尺,愿陛下深思先帝所以建立陛下之意,且克己躬行以观群下之从化。天下者,陛下之家也。肺附何患不富贵,不宜仓卒。先帝不量臣愚,以为太傅,陛下以臣托师傅,故亡功德而备鼎足,封大国,加赐黄金,位为三公,职在左右,不能尽忠补过,而令庶人窃议,灾异数见,此臣之大罪也。臣不敢言乞骸骨归于海滨,恐嫌于伪。诚惭负重责,义不得不尽死。"书数十上,多切直之言。

初,哀帝即位,成帝母称太皇太后,成帝赵皇后称皇太后,而上祖母傅太后与母丁后皆在国邸,自以定陶共王为称。高昌侯董宏上书言:"秦庄襄王母本夏氏,而为华阳夫人所子,及即位后,俱称太后。宜立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事下有司,时丹以左将军与大司马王莽共劾奏宏:"知皇太后尊之号,天下一统,而称引亡秦以为比喻,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上新立,谦让,纳用莽、丹言,免宏为庶人。傅太后大怒,要上欲必称尊号,上于是追尊定陶共王为共皇帝,尊傅太后为共皇太后,丁后为共皇后。郎中令泠褒、黄门郎段犹等复奏言:"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皆不宜复引定陶蕃国之名以冠大号,车马衣服宜皆称皇之意,置吏二千石以下各供厥职,又宜为共皇立庙京师。"上复下其议,有司皆以为宜如褒、犹言。丹议独曰:"圣王制礼取法于天地,故尊卑之礼明则人伦之序正,人伦之序正则乾坤得其位而阴阳顺其节,人主与万民俱蒙晁福。尊卑者,所以正天地之位,不可乱也。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为号者,母从子、妻从夫之义也。欲立官置吏,车服与太皇太后并,非所以明尊卑亡二上之义也。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义不得复改。《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其尸服以士服。'子亡爵父之义,尊父母也。为人后者为之子,故为所后服斩衰三年,而降其父母期,明尊本祖而重正统也。孝成皇帝圣恩深远,故为共王立后,奉承祭祀,今共皇长为一国太祖,万世不毁,恩义已备。陛下既继体先帝,持重大宗,承宗庙天地社稷之祀,义不得复奉定陶共皇祭入其庙。今欲立庙于京师,而使臣下祭之,是无主也。又亲尽当毁,空去一国太祖不堕之祀,而就无主当毁不正之礼,非所以尊厚共皇也。"丹由是浸不合上意。

会有上书言古者以龟贝为货,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宜可改币。上以问丹,丹对言可改。章下有司议,皆以为行钱以来久,难卒变易。丹老人,忘其前语,后从公卿议。又丹使吏书奏,吏私写其草,丁、傅子弟闻之,使人上书告丹上封事行道人遍持其书。上以问将军中朝臣,皆对曰:"忠臣不显谏,大臣奏事不宜漏泄,令吏民传写流闻四方。'臣不密则失身',宜下廷尉治。"事下廷尉,廷尉劾丹大不敬。事未决,给事中博士申咸、炔钦上书言:"丹经行无比,自近世大臣能若丹者少。发愤懑,奏封事,不及深思远虑,使主簿书,漏泄之过不在丹。以此贬黜,恐不厌众心。"尚书劾咸、钦:"幸得以儒官选擢备腹心,上所折中定疑,知丹社稷重臣,议罪处罚,国之所慎,咸、钦初傅经义以为当治,事以暴列,乃复上书妄称誉丹,前后相违,不敬。"上贬咸、钦秩各二等。遂策免丹曰:"夫三公者,朕之腹心也。辅善相过,匡率百僚,和合天下者也。朕既不明,委政于公,间者阴阳不调,寒暑失常,变异屡臻,山崩地震,河决泉涌,流杀人民,百姓流连,无所归心,司空之职尤废焉。君在位也出入三年,未闻忠言嘉谋,而反有朋党相进不公之名。乃者以挺力田议改币章示君,君内为朕建可改不疑;以君之言博考朝臣,君乃希众雷同,外以为不便,令观听者归非于朕。朕隐忍不宣,为君受愆。朕疾夫比周之徒虚伪坏化,寝以成俗,故屡以书饬君,几君省过求己,而反不受,退有后言。及君奏封事,传于道路,布闻朝市,言事者以为大臣不忠,辜陷重辟,获虚采名,谤讥匈匈,流于四方。腹心如此,谓疏者何?殆谬于二人同心之利焉,将何以率示群下,附亲远方?朕惟君位尊任重,虑不周密,怀谖迷国,进退违命,反复异言,甚为君耻之,非所以共承天地,永保国家之意。以君尝托傅位,未忍考于理,已诏有司赦君勿治。其上大司空高乐侯印绶,罢归。"

尚书令唐林上疏曰:"窃见免大司空丹策书,泰深痛切,君子作文,为贤者讳。丹经为世儒宗,德为国黄B22F,亲傅圣躬,位在三公,所坐者微,海内未见其大过,事既已往,免爵大重,京师识者咸以为宜复丹邑爵,使奉朝请,四方所瞻仰也。惟陛下财览众心,有以尉复师傅之臣。"上从林言,下诏赐丹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丹既免数月,上用朱博议,尊傅太后为皇太太后,丁后为帝太后,与太皇太后及皇太后同尊,又为共皇立庙京师,仪如孝元皇帝。博迁为丞相,复与御史大夫赵玄奏言:"前高昌侯宏首建尊号之议,而为丹所劾奏,免为庶人。时天下衰粗,委政于丹。丹不深惟褒广尊亲之义而妄称说,抑贬尊号,亏损孝道,不忠莫大焉。陛下圣仁,昭然定尊号,宏以忠孝复封高昌侯。丹恶逆暴著,虽蒙赦令,不宜有爵邑,请免为庶人。"奏可。丹于是废归乡里者数年。

平帝即位,新都侯王莽白太皇太后发掘傅太后、丁太后冢,夺其玺授,更以民葬之,定陶隳废共皇庙。诸造议泠褒、段犹等皆徙合浦,复免高昌侯宏为庶人。征丹诣公车,赐爵关内侯,食故邑。数月,太皇太后诏大司徒、大司空曰:"夫褒有德,赏元功,先圣之制,百王不易之道也。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理。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分明尊卑之制,确然有柱石之固,临大节而不可夺,可谓社稷之臣矣。有司条奏邪臣建定称号者已放退,而丹功赏未加,殆缪乎先赏后罚之义,非所以章有德报厥功也。其以厚丘之中乡户二千一百封丹为义阳侯。"月余薨,谥曰节侯。子业嗣,王莽败乃绝。

赞曰:何武之举,王嘉之争,师丹之议,考其祸福,乃效于后。当王莽之作,外内咸服,董贤之爱,疑于亲戚,武、嘉区区,以一蒉障江河,用没其身。丹与董宏更受赏罚,哀哉!故曰"依世则废道,违俗则危殆",此古人所以难受爵位者也。


分类:正史 书名:汉书 作者:班固
《汉书》班固著 | 正史

汉书

作者:班固

 
纪 共12卷
卷01上 高帝纪第一上 卷01下 高帝纪第一下
卷02 惠帝纪第二 卷03 高后纪第三
卷04 文帝纪第四 卷05 景帝纪第五
卷06 武帝纪第六 卷07 昭帝纪第七
卷08 宣帝纪第八 卷09 元帝纪第九
卷10 成帝纪第十 卷11 哀帝纪第十一
卷12 平帝纪第十二  
表 共8卷
卷13 异姓诸侯王表第一 卷14 诸侯王表第二
卷15 王子侯表第三(上 ,下) 卷16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卷17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卷18 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卷19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下) 卷20 古今人表第八
志 共10卷
卷21 律历志第一(上 ,下) 卷22 礼乐志第二
卷23 刑法志第三 卷24 食货志第四(上 ,下)
卷25 郊祀志第五(上 ,下) 卷26 天文志第六
卷27 五行志第七
  (上 ,中上 ,中下 ,下上 ,下下)
卷28 地理志第八(上 ,下)
卷29 沟洫志第九 卷30 艺文志第十
传 共70卷
卷31 陈胜项籍传第一 卷32 张耳陈馀传第二
卷33 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第三 卷34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
卷35 荆燕吴传第五 卷36 楚元王传第六
卷37 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 卷38 高五王传第八
卷39 萧何曹参传第九 卷40 张陈王周传第十
卷41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 卷42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卷43 郦陆朱刘叔孙传第十三 卷44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卷45 蒯伍江息夫传第十五 卷46 万石卫直周张传第十六
卷47 文三王传第十七 卷48 贾谊传第十八
卷49 爰盎晁错传第十九 卷50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卷51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 卷52 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
卷53 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 卷54 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
卷55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卷56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卷57 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上 ,下) 卷58 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第二十八
卷59 张汤传第二十九 卷60 杜周传第三十
卷61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卷62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
卷63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卷64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
  (上 ,下)
卷65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卷66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
卷67 杨胡朱梅云传第三十七 卷68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卷69 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 卷70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卷71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 卷72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卷73 韦贤传第四十三 卷74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卷75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 卷76 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
卷77 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 卷78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卷79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卷80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卷81 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 卷82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卷83 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 卷84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卷85 谷永杜鄴传第五十五 卷86 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
卷87 扬雄传第五十七(上 ,下) 卷88 儒林传第五十八
卷89 循吏传第五十九 卷90 酷吏传第六十
卷91 货殖传第六十一 卷92 游侠传第六十二
卷93 佞幸传第六十三 卷94 匈奴传第六十四(上 ,下)
卷95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卷96 西域传第六十六(上 ,下)
卷97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下) 卷98 元后传第六十八
卷99 王莽传第六十九(上 ,中 ,下) 卷100 叙传第七十(上 ,下)

《后汉书》卷01下 光武帝纪第一下|正史

《后汉书》卷01下 光武帝纪第一下


  六年春正月丙辰,改舂陵乡为章陵县。世世复徭役,比丰、沛,无有所豫。高祖沛丰邑人,故代代复,今比之也。复音福。  

辛酉,诏曰:"往岁水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言踊贵也。人用困乏。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说文》:"禀,赐谷也。"音笔锦反。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大戴礼》曰:"六十无妻曰鳏,五十无夫曰寡。"礼记曰:"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尔雅》曰:"笃,困也。"《苍颉篇》曰:"癃,病也。"《汉律》今亡。二千石勉加循抚,无令失职。"职犹常也。

  扬武将军马成等拔舒,获李宪。

二月,大司马吴汉拔朐,获董宪、庞萌,山东悉平。诸将还京师,置酒赏赐。

三月,公孙述遣将任满寇南郡。今荆州也。

夏四月丙子,幸长安,始谒高庙,遂有事十一陵。有事谓祭也。《左传》曰:"有事于太庙。"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宣帝杜陵,元帝渭陵,成帝延陵,哀帝义陵,平帝康陵。

遣虎牙大将军盖延等七将军从陇道伐公孙述。

五月己未,至自长安。

隗嚣反,盖延等因与嚣战于陇阺,诸将败绩。

辛丑,诏曰:"惟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并郡名。天水今秦州,安定今泾州,北地今宁州,陇西今渭州。吏人为隗嚣所诖误者,《说文》曰:"诖亦误也。"音古卖反。又三辅遭难赤眉,有犯法不道者,《前书》音义曰:"《律》:杀不辜一家三人为不道。"自殊死以下,皆赦除之。"

六月辛卯,诏曰:"夫张官置吏,所以为人也。《管子》曰:"张官置吏,所以奉主之法。"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而县官吏职所置尚繁,其令司隶、州牧《汉官仪》曰:"司隶校尉部河南、河内、右扶风、左冯翊、京兆、河东、弘农七郡于河南洛阳,故谓东京为'司隶'。"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并音必政反。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代郡太守刘兴击卢芳将贾览于高柳,战殁。高柳,县,属代郡,故城在今云州定襄县。

初,乐浪人王调据郡不服。乐浪,郡,故朝鲜国也,在辽东。秋,遣乐浪太守王遵击之,郡吏杀调降。

遣前将军李通率二将军,与公孙述将战于西城,破之。西城,县,属汉中,今金州县也。

夏,蝗。

秋九月庚子,赦乐浪谋反大逆殊死已下。

丙寅晦,日有食之。

冬十月丁丑,诏曰:"吾德薄不明,寇贼为害,强弱相陵,元元失所。《诗》云:'日月告凶,不用其行。'《诗·小雅》郑玄注云:"告凶,告天下凶亡之征也。行,道度也。不用之者,谓相干犯。"永念厥咎,内疚于心。疚,病也。《诗》曰:"忧心孔疚。"其来公卿举贤良、方正各一人;武帝建元元年,始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也。百僚并上封事,无有隐讳;宣帝始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有司修职,务遵法度。"

十一月丁卯,诏王莽时吏人没入为奴婢不应旧法者,皆免为庶人。

十二月壬辰,大司空宋弘免。

癸巳,诏曰:"顷者师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税。谓十分而税其一也。《孟子》曰:"夏五十而贡,殷七十而助,周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武帝初通西域,始置校尉屯田。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景帝二年,令人田租三十而税一,今依景帝,故云"旧制"。

隗嚣遣将行巡寇扶风,行,姓;巡,名。汉有行祐,为赵相,见《风俗通》。征西大将军冯异拒破之。

是岁,初罢郡国都尉官。始遣列侯就国。匈奴遣使来献,使中郎将报命。《汉官仪》曰:"使匈奴中郎将,拥节,秩比二千石。"《匈奴传》云:"令中郎将韩统报命,赂遗金币。"

七年春正月丙申,诏中都官、三辅、郡、国出系囚,非犯殊死,皆一切勿案其罪。见徒免为庶人。耐罪亡命,吏以文除之。耐,轻刑之名。《前书》音义曰:"一岁刑为罚作,二岁刑已上为耐。"耐音乃代反。亡命谓犯耐罪而背名逃者。令吏为文簿,记其姓名而除其罪,恐遂逃不归,因失名籍。

又诏曰:"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至于富者奢僭,贫者单财,单,尽也。法令不能禁,礼义不能止,仓卒乃知其咎。仓卒谓丧乱也。诸厚葬者皆被发掘,故乃知其咎。咎,恶也。其布告天下,令知忠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终之义。"

二月辛巳,罢护漕都尉官。

三月丁酉,诏曰:"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汉官仪》曰:"高祖命天下郡国选能引关蹶张,材力武猛者,以为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常以立秋后讲肄课试,各有员数。平地用车骑,山阻用材官,水泉用楼船。"军假吏谓军中权置吏也。今悉罢之。令还复民伍。"

公孙述立隗嚣为朔宁王。

癸亥晦,日有食之,避正殿,寝兵,不听事五日。诏曰:"吾德薄致灾,谪见日月,谪,责也。音直革反。《左传》曰:"人君为政不用善,自取谪于日月之灾也。"战栗恐惧,夫何言哉!今方念愆,庶消厥咎。其令有司各修职任,奉遵法度,惠兹元元。百僚各上封事,无有所讳。其上书者,不得言圣。"

夏四月壬午,诏曰:"比阴阳错谬,日月薄食。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大赦天下。公、卿、司隶、州牧举贤良、方正各一人,遣诣公车,朕将览试焉。"公车,门名。公车所在,因以名焉。《汉官仪》曰:"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天下上事及征召皆总领之。"

五月戊戌,前将军李通为大司空。

甲寅,诏吏人遭饥乱及为青、徐贼所略为奴婢下妻,欲去留者,恣听之。杜预注《左传》云:"不以道取为略。"敢拘制不还,以卖人法从事。言从卖人之事以结其罪。

是夏,连雨水。

汉忠将军王常为横野大将军。

八月丁亥,封前河闲王邵为河闲王。

隗嚣寇安定,征西大将军冯异、征虏将军祭遵击却之。

冬,卢芳所置朔方太守田飒、音立。云中太守乔扈各举郡降。

是岁,省长水、射声二校尉官。《前书》音义曰:"长水,地名,胡骑所屯。射声谓工射者也,夜中闻声则射之,因以为名。"二校尉皆武帝置,今省之。

八年春正月,中郎将来歙袭略阳,县名,属天水郡,故城在今秦州陇城县西北。杀隗嚣守将而据其城。

夏四月,司隶校尉傅抗下狱死。

隗嚣攻来歙,不能下。闰月,帝自征嚣,河西大将军窦融率五郡太守与车驾会高平。五郡谓陇西、金城、天水、酒泉、张掖。高平,县名,属安定,后改为平高,今原州县。陇右溃,隗嚣奔西城,遣大司马吴汉、征南大将军岑彭围之;进幸上邽,不降,上邽,县名,属陇西郡,故邽戎邑,今秦州县。命虎牙大将军盖延、建威大将军耿弇攻之。

颍川盗贼寇没属县,河东守守兵亦叛,京师骚动。

秋,大水。

八月,帝自上邽晨夜东驰。九月乙卯,车驾还宫。

庚申,帝自征颍川盗贼,皆降。

安丘侯张步叛归琅邪,安丘,县,属北海郡,今密州县,有渠丘亭。琅邪太守陈俊讨获之。

戊寅,至自颍川。

冬十月丙午,幸怀。十一月乙丑,至自怀。

公孙述遣兵救隗嚣,吴汉、盖延等还军长安。天水、陇西复反归嚣。

十二月,高句丽王遣使奉贡。

是岁大水。《左传》曰:"平原出水为大水。"

九年春正月,隗嚣病死,其将王元、周宗复立嚣子纯为王。

徙雁门吏人于太原。

三月辛亥,初置青巾左校尉官。

公孙述遣将田戎、任满据荆门。《水经注》曰:"江水东历荆门、虎牙之闲。荆门山在南,上合下开,其状似门,虎牙山在北,石壁色红,闲有白文类牙,故以名也。此二山,楚之西塞也。"在今硖州夷陵县东南。

夏六月丙戌,幸缑氏,登轘辕。缑氏县有缑氏山,轘辕山有轘辕坂,并在洛阳之东南。

遣大司马吴汉率四将军击卢芳将贾览于高柳,战不利。

秋八月,遣中郎将来歙监征西大将军冯异等五将军讨隗纯于天水。

骠骑大将军杜茂与贾览战于繁畤,县名,属雁门郡,今代州县。茂军败绩。

是岁,省关都尉,《前书》曰秦官也,武帝置。复置护羌校尉官。《汉官仪》曰:"武帝置,秩比二千石,持节,以护西羌。王莽乱,遂罢。"时班彪议,宜复其官,以理冤结。帝从之,以牛邯为护羌校尉,都于陇西令居县。

十年春正月,大司马吴汉率捕虏将军王霸等五将军击贾览于高柳,匈奴遣骑救览,诸将与战,却之。

修理长安高庙。

夏,征西大将军冯异破公孙述将赵匡于天水,斩之。征西大将军冯异薨。

秋八月己亥,幸长安,祠高庙,遂有事十一陵。

戊戌,进幸汧。县名,属右扶风,故城在今陇州汧源县。隗嚣将高峻降。

冬十月,中郎将来歙等大破隗纯于落门,《前书》曰天水冀县有落门聚,在今渭州陇西县东南;有落门山,落门水出焉。其将王元奔蜀,纯与周宗降,陇右平。

先零羌寇金城、陇西,金城,郡,故城在今兰州广武县之西南。来歙率诸将击羌于五溪,大破之。续汉志曰陇西襄武县有五溪聚。

庚寅,车驾还宫。

是岁,省定襄郡,定襄故城在今胜州界。徙其民于西河。郡名,今石州离石县。泗水王歙薨。淄川王终薨。

十一年春二月己卯,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三月己酉,幸南阳;还,幸章陵,祠园陵。

城阳王祉薨。

庚午,车驾还宫。

闰月,征南大将军岑彭率三将军与公孙述将田戎、任满战于荆门,大破之,获任满。威虏将军冯骏围田戎于江州,县名,属巴郡,今渝州巴县。岑彭遂率舟师伐公孙述,平巴郡。

夏四月丁卯,省大司徒司直官。《汉官仪》曰:"武帝置丞相司直,元寿二年改丞相为大司徒,司直仍旧。"今省。

先零羌寇临洮。县名,属陇西郡,故城在今岷州。

六月,中郎将来歙率扬武将军马成破公孙述将王元、环安于下辩。县名,属武都郡,今成州同谷县,旧名武卫城。安遣闲人刺杀中郎将来歙。闲,谍也,谓伺候闲隙也。帝自将征公孙述。秋七月,次长安。《左传》例曰:"凡师出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八月,岑彭破公孙述将侯丹于黄石。即黄石滩也。《水经注》曰:"江水自涪陵东出百里而届于黄石。"在今涪州涪陵县。辅威将军臧宫与公孙述将延岑战于沉水,大破之。《水经注》曰:"沉水出广汉县,下入涪水。"本或作"沉水"及"沅水"者,并非。王元降。至自长安。

癸亥,诏曰:"敢灸灼奴婢,论如律,免所灸灼者为庶人。"

冬十月壬午,诏除奴婢射伤人弃市律。

公孙述遣闲人刺杀征南大将军岑彭。

马成平武都,因陇西太守马援击破先零羌,徙致天水、陇西、扶风。

十二月,大司马吴汉率舟师伐公孙述。

是岁,省朔方牧,并并州。朔方,郡,在今夏州朔方县北,上并音必政反。初断州牧自还奏事。《前书》音义曰"刺史每岁尽则入奏事京师",今断之。哀帝改刺史曰州牧。

十二年春正月,大司马吴汉与公孙述将史兴战于武阳,斩之。武阳,县,属犍为郡,故城在今眉州隆山县东也。

三月癸酉,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

夏,甘露降南行唐。县名,属常山郡,今恒州县。六月,黄龙见东阿。今济州县。

秋七月,威虏将军冯骏拔江州,获田戎。九月,吴汉大破公孙述将谢丰于广都,斩之。广都,今益州。辅威将军臧宫拔涪城,斩公孙恢。涪城,今绵州县也。恢,述之弟。

大司空李通罢。

冬十一月戊寅,吴汉、臧宫与公孙述战于成都,大破之。述被创,夜死。辛巳,吴汉屠成都,夷述宗族及延岑等。广雅曰:"夷犹灭也。"

十二月辛卯,扬武将军马成行大司空事。

是岁,九真徼外蛮夷张游率种人内属,九真,今爱州县。封为归汉里君。省金城郡属陇西。参狼羌寇武都,武都,今武州也。参音所今反。陇西太守马援讨降之。诏边吏力不足战则守,追虏料敌不拘以逗留法。《说文》曰:"逗,留止也。"《前书》音义曰:"逗是曲行避敌也"。汉法,军行逗留畏懦者斩。追虏或近或远,量敌进退,不拘以军法,直取胜敌为务也。逗,古住字。横野大将军王常薨。遣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施,读曰驰。驰,解也。《前书》音义曰:"谓有赦令去其钳釱赭衣,谓之驰刑。"筑亭候,亭候,伺候望敌之所。《前书》曰,秦法十里一亭,亭有长,汉因之不改。修烽燧。《前书》音义曰:"边方备警急,作高土台,台上作桔皋,桔皋头有兜零,以薪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寇即燃火举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望其鞕,曰燧。昼则燔燧,夜乃举烽。"广雅曰:"兜零,笼也。"

十三年春正月庚申,大司徒侯霸薨。

戊子,诏曰:"往年已来郡国,异味不得有所献御,今犹未止,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豫养谓未至献时豫前养之。导亦择也。至乃烦扰道上,疲费过所。其令太官勿复受。续汉志曰:"太官令一人,秩六百石,掌御膳饮食。"明来下以远方口实所以荐宗庙,自如旧制。"《汉官仪》曰:"口实,膳羞之事也。"

二月,遣捕虏将军马武屯呼沱河以备匈奴。卢芳自五原亡入匈奴。

丙辰,诏曰:"长沙王兴、真定王得、河闲王邵、中山王茂,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以其服属既疏,不当袭爵为王。其以兴为临湘侯,临湘,县,今潭州长沙县。得为真定侯,邵为乐成侯,乐成,县,故城在今瀛州乐寿县西北。茂为单父侯。"今宋州县。音善甫。其宗室及绝国封侯者凡一百三十七人。丁巳,降赵王良为赵公,太原王章为齐公,鲁王兴为鲁公。庚午,以殷绍嘉公孔安为宋公,周承休公姬武为卫公进制。省并西京十三国:广平属钜鹿,真定属常山,河闲属信都,城阳属琅邪,泗水属广陵,淄川属高密,胶东属北海,六安属庐江,广阳属上谷。据此惟有九国,云"十三",误也。

三月辛未,沛郡太守韩歆为大司徒。丙子,行大司空马成罢。

夏四月,大司马吴汉自蜀还京师,于是大飨将士,班劳策勋。班,布也。谓遍布劳来之。其有功者,以策书纪其勋也。劳音力到反。功臣增邑更封,凡三百六十五人。其外戚恩泽封者四十五人。罢左右将军官。《前书》曰左右将军,周官也,秦、汉因之。至此罢。建威大将军耿弇罢。

益州传送公孙述瞽师、郊庙乐器、葆车、舆辇、于是法物始备。瞽,无目之人也。为乐师,取其无所见,于音声审也。郊庙之器,樽彝之属也。乐器,钟磬之属。葆车谓上建羽葆也。合聚五辨羽名为葆。舆者,车之总名也。辇者,驾人以行。法物谓大驾卤簿仪式也。时草创未暇,今得之始备。时兵革既息,天下少事,文书调役,务从简寡,调谓发也。至乃十存一焉。

甲寅,冀州牧窦融为大司空。

五月,匈奴寇河东。

秋七月,广汉徼外白马羌豪率种人内属。广汉,今益州雒县也。徼犹塞也,音吉吊反。羌有百五十四种,在广汉西北者为白马羌。

九月,日南徼外蛮夷献白雉、白兔。日南,郡,属交州。

冬十二月甲寅,诏益州民自八年以来被略为奴婢者,谓公孙述时也。皆一切免为庶人;或依托为人下妻,欲去者,恣听之;敢拘留者,比青、徐二州以略人法从事。

复置金城郡。前年省并陇西。

十四年春正月,起南宫前殿。

匈奴遣使奉献,使中郎将报命。中郎将刘襄也。

夏四月辛巳,封孔子后志为褒成侯。平帝封孔均为褒成侯。志,均子也。《古今志》曰志时为密令。

越巂人任贵自称太守,遣使奉计。越巂,郡,武帝置,本邛都也。巂,水名,因越巂水而置郡,故以名焉。计谓人庶名籍,若今计帐。

秋九月,平城人贾丹杀卢芳将尹由来降。平城属雁门郡,今云州定襄县也。

是岁,会稽大疫。会稽,今越州县。莎车国、鄯善国遣使奉献。莎车、鄯善,并西域国名。鄯音市战反。

十二月癸卯,诏益、凉二州奴婢,自八年以来自讼在所官,一切免为庶人,卖者无还直。

十五年春正月辛丑,大司徒韩歆免,自杀。事见《侯霸传》。

丁未,有星孛于昴。

汝南太守欧阳歙为大司徒。建义大将军祐罢。

丁未,有星孛于营室。

二月,徙雁门、代郡、上谷三郡民,置常山关、居庸关以东。《前书》曰代郡有常山关,上谷郡居庸县有关。时胡寇数犯边,故徙之。

初,巴蜀既平,大司马吴汉上书请封皇子,不许,重奏连岁。三月,乃诏群臣议。大司空融、固始侯通、胶东侯复、高密侯禹、太常登等奏议曰:"古者封建诸侯,以藩京师。藩,蓠也。屏,蔽也。《诗·大雅》曰:"介人维藩,大邦维屏。"毛苌注曰:"当用公卿诸侯为藩屏也。"公羊传曰:"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周封八百,史记曰"唐、虞协和万国,逮于夏、商,或数千,盖周封八百"也。同姓诸姬并为建国,《左传》曰:"虞、□、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夹辅王室,尊事天子,享国永长,为后世法。故《诗》云:'大启尔宇,为周室辅。'诗鲁颂也。宇,居也。周成王封周公子伯禽于鲁。言大开尔居,以为我周家之辅。高祖圣德,光有天下,亦务亲亲,封立兄弟诸子,不违旧章。陛下德横天地,兴复宗统,心愿褒德赏勋,亲睦九族,孔安国注《尚书》云:"九族谓上至高祖,下至玄孙。"功臣宗室,咸蒙封爵,多受广地,或连属县。今皇子赖天,能胜衣趋拜,陛下恭谦克让,抑而未议,群臣百姓,莫不失望。宜因盛夏吉时,定号位,以广藩辅,《礼记·月令》:"天子孟夏迎夏于南郊,还,乃封诸侯,行爵出禄。"明亲亲,尊宗庙,重社稷,应古合旧,厌塞众心。臣请大司空上舆地图,广雅曰:"舆,载也。"言载在地者,皆图画之。司空掌土地,故命上之。太常择吉日,具礼仪。"制曰:"可。"

夏四月戊申,以太牢告祠宗庙。丁巳,使大司空融告庙,封皇子辅为右翊公,英为楚公,阳为东海公,康为济南公,苍为东平公,延为淮阳公,荆为山阳公,衡为临淮公,焉为左翊公,京为琅邪公。癸丑,追谥兄伯升为齐武公,兄仲为鲁哀公。

六月庚午,复置屯骑、长水、射声三校尉官;七年罢。改青巾左校尉为越骑校尉。

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垦,辟也。及户口年纪,又考实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

冬十一月甲戌,大司徒欧阳歙下狱死。十二月庚午,关内侯戴涉为大司徒。

卢芳自匈奴入居高柳。

是岁,骠骑大将军杜茂免。虎牙大将军盖延薨。

十六年春二月,交址女子征侧反,略有城邑。

三月辛丑晦,日有蚀之。

秋九月,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坐度田不实,皆下狱死。《东观记》曰:"刺史太守多为诈巧,不务实核,苟以度田为名,聚人田中,并度庐屋里落,聚人遮道啼呼。"

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害杀长吏。郡县追讨,到则解散,去复屯结。青、徐、幽、冀四州尤甚。冬十月,遣使者下郡国,听群盗自相纠擿,擿犹发也。音它狄反。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其牧守令长坐界内盗贼而不收捕者,又以畏懦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委守谓弃其所守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殿,后也。谓课居后也。最,凡要之首也。言课居先也。唯蔽匿者乃罪之。于是更相追捕,贼并解散。徙其魁帅于它郡,赋田受禀,使安生业。自是牛马放牧,邑门不闭。

卢芳遣使乞降。十二月甲辰,封芳为代王。

初,王莽乱后,货币杂用布、帛、金、粟。是岁,始行五铢钱。武帝始为五铢钱,王莽时废,今始行之。

十七年春正月,赵公良薨。

二月乙未晦,日有食之。《东观记》曰:"上以日食避正殿,读图谶多,御坐庑下浅露,中风发疾,苦眩甚。左右有白大司马史,病苦如此,不能动摇。自强从公,出乘,以车行数里,病差。四月二日,车驾宿偃师。病差数日,入南阳界,到叶。以车骑省,留数日行,黎阳兵马千余匹,遂到章陵,起居平愈。"

夏四月乙卯,南巡狩,皇太子及右翊公辅、楚公英、东海公阳、济南公康、东平公苍从,幸颍川,进幸叶、章陵。叶,县,故楚叶公邑,属南阳郡,今许州县也。叶音式涉反。五月乙卯,车驾还宫。

六月癸巳,临淮公衡薨。

秋七月,妖巫李广等群起据皖城,县名,属庐江郡,故城在今舒州,有皖水。音下板反。⑴遣虎贲中郎将马援、骠骑将军段志讨之。九月,破皖城,斩李广等。

冬十月辛巳,废皇后郭氏为中山太后,立贵人阴氏为皇后。进右翊公辅为中山王,食常山郡。本恒山郡,避文帝讳改为常山,故城在今赵州元氏县西。其余九国公,皆即旧封进爵为王。

甲申,幸章陵。修园庙,祠旧宅,观田庐,置酒作乐,赏赐。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此!"帝闻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乃悉为舂陵宗室起祠堂。有五凤皇见于颍川之郏县。郏,今汝州郏城县也。《东观记》曰:"凤高八尺,五彩,群鸟并从,行列盖地数顷,停一十七日。"十二月,至自章陵。

是岁,莎车国遣使贡献。

十八年春二月,蜀郡守将史歆叛,遣大司马吴汉率二将军讨之,围成都。

甲寅,西巡狩,幸长安。三月壬午,祠高庙,遂有事十一陵。历冯翊界,进幸蒲坂,祠后土。《汉官仪》曰:"祭地于河东汾阴后土宫。宫曲入河,古之祭地,泽中方丘也。以夏至日祭,其礼仪如祭天。"蒲坂,县,属河东郡。后土祠在今蒲州汾阴县西北。夏四月癸酉车驾还宫。

甲戌,诏曰:"今边郡盗谷五十斛,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除此法,同之内郡。"

遣伏波将军马援率楼船将军段志等击交址贼征侧等。

甲申,幸河内。戊子,至自河内。

五月,旱。

卢芳复亡入匈奴。

秋七月,吴汉拔成都,斩史歆等。壬戌,赦益州所部殊死已下。

冬十月庚辰,幸宜城。县,属南郡,楚之鄢邑也,故城在今襄州率道县南。还,祠章陵。十二月乙丑,车驾还宫。

是岁,罢州牧,置刺史。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成帝绥和元年更名牧,秩二千石。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刺史,元寿二年复为牧。经王莽变革,至建武元年复置牧,今改置刺史。

十九年春正月庚子,追尊孝宣皇帝曰中宗。始祠昭帝、元帝于太庙,《汉官仪》曰:"光武第虽十二,于父子之次,于成帝为兄弟,于哀帝为诸父,于平帝为祖父,皆不可为之后。上至元帝,于光武为父,故上继元帝而为九代。故《河图》云'赤九会昌',谓光武也。"然则宣帝为祖,故追尊及祠之。成帝、哀帝、平帝于长安,舂陵节侯以下四世于章陵。

妖巫单臣、傅镇等反,据原武,遣太中大夫臧宫围之。夏四月,拔原武,斩臣、镇等。

伏波将军马援破交址,斩征侧等。因击破九真贼都阳等,降之。

闰月戊申,进赵、齐、鲁三国公爵为王。

六月戊申,诏曰:"《春秋》之义,立子以贵。《公羊传》曰:"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公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

秋九月,南巡狩。壬申,幸南阳,进幸汝南南顿县舍,置酒会,赐吏人,复南顿田租岁。父老前叩头言:"皇考居此日久,陛下识知寺舍,蔡邕《独断》曰:"陛,阶陛也。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云陛下。"《风俗通》曰:"寺,司也。诸官府所止皆曰寺。"光武尝从皇考至南顿,故识知官府舍宇。每来辄加厚恩,愿赐复十年。"帝曰:"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吏人又言:"陛下实惜之,何言谦也?"帝大笑,复增一岁。进幸淮阳、梁、沛。

西南夷寇益州郡,常璩《华阳国志》云:"武帝元封二年叟夷反,将军郭昌讨平之,因开为益州郡。"故城在今昆州晋宁县是也。遣武威将军刘尚讨之。越巂太守任贵谋叛,十二月,刘尚袭贵,诛之。

是岁,复置函谷关都尉。九年省,今复置。修西京宫室。

二十年春二月戊子,车驾还宫。

夏四月庚辰,大司徒戴涉下狱死。《古今注》曰:"坐入故太仓令奚涉罪。"大司空窦融免。

五月辛亥,大司马吴汉薨。

匈奴寇上党、天水,遂至扶风。

六月庚寅,广汉太守蔡茂为大司徒,太仆朱浮为大司空。壬辰,左中郎将刘隆为骠骑将军,行大司马事。武帝省太尉,置大司马将军;成帝赐金印紫绶,置官属,禄比丞相;哀帝去将军,位在司徒上。见《前书》。

乙未,徙中山王辅为沛王。

秋,东夷韩国人率众诣乐浪内附。东夷有辰韩、卞韩、马韩,谓之三韩国也。

冬十月,东巡狩。甲午,幸鲁,进幸东海、楚、沛国。

十二月,匈奴寇天水。

壬寅,车驾还宫。

是岁,省五原郡,徙其吏人置河东。复济阳县徭役六岁。

二十一年春正月,武威将军刘尚破益州夷,平之。

夏四月,安定属国胡叛,屯聚青山,青山在今庆州马岭县西北。遣将兵长史陈诉讨平之。诉音欣。

秋,鲜卑寇辽东,辽东太守祭肜大破之。

冬十月,遣伏波将军马援出塞击乌桓,不克。

匈奴寇上谷、中山。

其冬,鄯善王、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都护,宣帝置,始以郑吉为之,秩比二千石。都,总也。言总护南北道。居乌垒城,察西域诸国动静以闻。事见《前书》。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乃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二十二年春闰月丙戌,幸长安,祠高庙,遂有事十一陵。二月己巳,至自长安。

夏五月乙未晦,日有食之。

秋七月,司隶校尉苏邺下狱死。

九月戊辰,地震裂。制诏曰:"日者地震,南阳尤甚。夫地者,任物至重,静而不动者也。而今震裂,咎在君上。鬼神不顺无德,灾殃将及吏人,朕甚惧焉。其令南阳勿输今年田租刍槁。遣谒者案行,其死罪系囚在戊辰以前,减死罪一等;徒皆驰解钳,衣丝絮。驰,解脱也。《仓颉篇》曰:"钳,釱也。"音奇炎反。《前书》音义曰:"釱,足钳也。"音徒计反,又大盖反。旧法,在徒役者不得衣丝絮,今赦许之。赐郡中居人压死者棺钱,人三千。其口赋逋税而庐宅尤破坏者,勿收责。《汉仪注》曰:"人年十五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又七岁至十四出口钱,人二十,以供天子;至武帝时又口加三钱,以补车骑马。"逋税谓欠田租也。吏人死亡,或在坏垣毁屋之下,而家羸弱不能收拾者,其以见钱谷取佣,为寻求之。"

冬十月壬子,大司空朱浮免。癸丑,光禄勋杜林为大司空。

是岁,齐王章薨。青州蝗。匈奴薁鞬日逐王比薁音于六反。鞬音纪言反。比,其名也。遣使诣渔阳请和亲,使中郎将李茂报命。乌桓击破匈奴,匈奴北徙,幕南地空。《前书》音义曰:"沙土曰幕,即今碛也。"诏罢诸边郡亭候吏卒。

二十三年春正月,南郡蛮叛,遣武威将军刘尚讨破之,徙其种人于江夏。郡名,故城在今安州云梦县东南。

夏五月丁卯,大司徒蔡茂薨。

秋八月丙戌,大司空杜林薨。

九月辛未,陈留太守玉况为大司徒。况字文伯,京兆人。玉音肃。

冬十月丙申,太仆张纯为大司空。

高句丽率种人诣乐浪内属。

十二月,武陵蛮叛,寇掠郡县,遣刘尚讨之,战于沅水,武陵,郡,今朗州也。沅,水名,出牂柯,东北过临沅县,至长沙入洞庭湖。尚军败殁。

是岁,匈奴薁鞬日逐王比率部曲遣使诣西河内附。

二十四年春正月乙亥,大赦天下。

匈奴薁鞬日逐王比遣使款五原塞,求捍御北虏。

秋七月,武陵蛮寇临沅,县名,属武陵郡,故城在今朗州武陵县。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蛮,不克,于是伏波将军马援率四将军讨之。

诏有司申明旧制阿附蕃王法。武帝时有淮南、衡山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前书》音义曰:"人道尚右,言舍天子,仕诸侯为左官。左,僻也。"阿曲附益王侯者,将有重法。是为旧制,今更申明之。

冬十月,匈奴薁鞬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于是分为南、北匈奴。

二十五春正月,辽东徼外貊人貊人,秽貊国人也。貊音陌。寇右北平、渔阳、上谷、太原,辽东太守祭肜招降之。乌桓大人来朝。大人谓渠帅也。

南单于遣使诣阙贡献,奉蕃称臣;又遣其左贤王击破北匈奴,却地千余里。三月,南于遣子入侍。

戊申晦,日有食之。

伏波将军马援等破武陵蛮于临沅。冬十月,叛蛮悉降。

夫余王遣使奉献。夫余国在海东,去玄菟千里余。

是岁,乌桓大人率众内属,诣阙朝贡。

二十六年春正月,诏有司增百官奉。续汉志曰:"大将军、三公奉月三百五十斛,秩中二千石奉月百八十斛,二千石月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月百斛,千石月九十斛,比千石月八十斛,六百石月七十斛,比六百石月五十五斛,四百石月五十斛,比四百石月四十五斛,三百石月四十斛,比三百石月三十七斛,二百石月三十斛,比二百石月二十七斛,百石月十六斛,斗食月十一斛,佐史月八斛。凡诸受奉,钱谷各半。"奉音扶用反。其千石已上,减于西京旧制;六百石已下,增于旧秩。

初作寿陵。初作陵未有名,故号寿陵,盖取久长之义也。汉自文帝以后皆预作陵,今循旧制也。将作大匠窦融上言园陵广袤,无虑所用。《前书》曰:"将作少府,秦官,掌宫室,景帝改为大匠,秩二千石。"《说文》曰:"南北曰袤,东西曰广。"广雅曰:"无虑,都凡也。"谓请园陵都凡制度也。袤音茂。帝曰:"古者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车茅马,《礼》曰:"涂车刍灵,自古有之。"郑玄注云:"刍灵,东茅为人马也。"使后世之人不知其处。太宗识终始之义,景帝能述遵孝道,遭天下反覆,而霸陵独完受其福,岂不美哉!谓赤眉入长安,惟霸陵不掘。今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言不起山陵,裁令封土,陂池不停水而已。陂音普何反。池音徒何反。

遣中郎将段郴授南单于玺绶,令入居云中,郡名,在今胜州北。郴音丑林反。始置使匈奴中郎将,将兵卫护之。中郎将即段郴也。《汉官仪》曰"使匈奴中郎将屯西河美稷县"也。南单于遣子入侍,奉奏诣阙。于是云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雁门、上谷、代八郡民归于本土。遣谒者分将施刑补理城郭。施与驰同,解见上。⑶发遣边民在中国者,布还诸县,皆赐以装钱,转输给食。《东观记》曰:"时城郭丘墟,扫地更为,上悔前徙之。"

二十七年夏四月戊午,大司徒玉况薨。

五月丁丑,诏曰:"昔契作司徒,禹作司空,皆无'大'名,其令二府去'大'。"祐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帝从其议。又改大司马为太尉。骠骑大将军行大司马刘隆即日罢,以太仆赵喜为太尉,大司农冯勤为司徒。

益州郡徼外蛮夷率种人内属。

北匈奴遣使诣武威乞和亲。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

冬,鲁王兴、齐王石始就国。

二十八年春正月己巳,徙鲁王兴为北海王,以鲁国益东海。赐东海王强虎贲、旄头、钟虡之乐。《汉官仪》曰:"虎贲千五百人,戴鹖尾,属虎贲中郎将。"又云:"旧选羽林为旄头,被发先驱。"魏文帝《列异传》曰:"秦文公时梓树化为牛,以骑击之,骑不胜,或堕地髻解被发,牛畏之,入水,故秦因是置旄头骑,使先驱。"《尔雅》曰:"木谓之虡。"所以悬钟磬也。《说文》曰:"虡饰为猛兽。"

夏六月丁卯,沛太后郭氏薨,因诏郡县捕王侯宾客,坐死者数千人。时更始子鲤因沛献王辅杀刘盆子兄恭,故王侯宾客多坐死。

秋八月戊寅,东海王强、沛王辅、楚王英、济南王康、淮阳王延始就国。

冬十月癸酉,诏死罪系囚皆一切募下蚕室,蚕室,宫刑狱名。宫刑者畏风,须暖,作窨室蓄火如蚕室,因以名焉。窨音一禁反。见《前书》音义。其女子宫。谓幽闭也。

北匈奴遣使贡献,乞和亲。

二十九年春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遣使者举冤狱,出系囚。

庚申,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

夏四月乙丑,诏令天下系囚自殊死已下及徒各减本罪一等,其余赎罪输作各有差。

三十年春正月,鲜卑大人内属,朝贺。

二月,东巡狩。甲子,幸鲁,进幸济南。闰月癸丑,车驾还宫。

有星孛于紫宫。

夏四月戊子,徙左翊王焉为中山王。

五月,大水。

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

秋七月丁酉,幸鲁国。复济阳县是年徭役。冬十一月丁酉,至自鲁。

三十一年夏五月,大水。

戊辰,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六斛。

癸酉晦,日有食之。

是夏,蝗。

秋九月甲辰,诏令死罪系囚皆一切募下蚕室,其女子宫。

是岁,陈留雨谷,形如稗实。杜预注《左传》云:"稗,草之似谷者。"音蒲懈反。北匈奴遣使奉献。

中元元年春正月,东海王强、沛王辅、楚王英、济南王康、淮阳王延、赵王盱皆来朝。盱音况于反。

丁卯,东巡狩。二月己卯,幸鲁,进幸太山。北海王兴、齐王石朝于东岳。辛卯,柴望岱宗,登封太山;甲午,禅于梁父。岱宗,太山也。梁父,太山下小山也。封谓聚土为坛,墠谓除地而祭。改"墠"为"禅",神之也。续汉志曰:"时上御辇升山,即位于坛南,北面,尚书令奉玉牒检,皇帝以寸三分玺亲封之。藏玉牒已,复石覆讫,尚书令以五寸印封石检毕,皇帝再拜。禅祭地于梁阴,以高后配,山川群神从祀焉。其玉牒文秘,刻石文辞多,不载。"

三月戊辰,司空张纯薨。

夏四月癸酉,车驾还宫。己卯,大赦天下。复嬴、博、梁父、奉高,四县属太山郡,故城在今兖州博城县界。勿出今年田租刍槁。改年为中元。

行幸长安。戊子,祀长陵。五月乙丑,至自长安。

六月辛卯,太仆冯鲂为司空。

乙未,司徒冯勤薨。

是夏,京师醴泉涌出,尚书中候曰"俊乂在官,则醴泉出"也。饮之者固疾皆愈,惟眇、蹇者不瘳。又有赤草生于水崖。赤草,朱草也。《大戴礼》曰:"朱草日生一叶,至十五日已后日落一叶,周而复始。"郡国频上甘露。群臣奏言:"地祇灵应而朱草萌生。《孝经援神契》曰:"德至草木,即朱草生。"孝宣帝每有嘉瑞,辄以改元,神爵、五凤、甘露、黄龙,列为年纪,盖以感致神祇,表彰德信。是以化致升平,称为中兴。今天下清宁,灵物仍降。陛下情存损挹,推而不居,岂可使祥符显庆,没而无闻?宜令太史撰集,太史,史官之长也。《前书》音义曰:"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之上。"以传来世。"帝不纳。常自谦无德,每郡国所上,辄抑而不当,故史官罕得记焉。

秋,郡国三蝗。

冬十月辛未,司隶校尉东莱李欣为司徒。

甲申,使司空告祠高庙曰:"高皇帝与群臣约,非刘氏不王。吕太后贼害三赵,谓高帝子赵幽王友、赵恭王恢、赵隐王如意。专王吕氏,赖社稷之灵,禄、产伏诛,吕产、吕禄,并吕后兄弟子。吕后崩,各拥南北军,欲为乱,周勃、陈平等诛之。天命几坠,危朝更安。吕太后不宜配食高庙,同祧至尊。薄太后母德慈仁,薄太后,高帝姬,孝文帝之母。孝文皇帝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其上薄太后尊号曰高皇后,配食地祇。迁吕太后庙主于园,四时上祭。"园谓茔域也,于中置寝。

十一月甲子晦,日有食之。

是岁,初起明堂、灵台、辟雍,及北郊兆域。《大戴礼》云:"明堂者凡九室,一室有四户八牖,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茅盖上,上员下方。赤缀户也,白缀牖也。"《礼图》又曰:"建武三十一年,作明堂,上员下方。十二堂法日辰。九室法九州。室八窗,八九七十二,法一时之王。室有十二户,法阴阳之数。"胡伯始云:"古清庙盖以茅,今盖以瓦,下藉茅,存古制也。"《汉官仪》曰:"明堂四面起土作堑,上作桥,堑中无水。明堂去平城门二里所,天子出,从平城门,先历明堂,乃至郊祀。"又曰:"辟雍去明堂三百步。车驾临辟雍,从北门入。三月、九月,皆于中行乡射礼。辟雍以水周其外,以节观者。诸侯曰泮宫。东西南有水,北无,下天子也。"《汉宫阁疏》曰:"灵台高三丈,十二门。天子曰灵台,诸侯曰观台。"《汉官仪》:"北郊坛在城西北角,去城一里所。为方坛四陛,但有坛祠舍而已。其鼓吹乐及舞人御帐,皆徙南郊之具。地祇位南面西上,高皇后配,西面,皆在坛上。地理群神从食坛下。南郊焚犊,北郊埋犊。"宣布图谶于天下。复济阳、南顿是年徭役。参狼羌寇武都,败郡兵,陇西太守刘盱遣军救之,及武都郡兵讨叛羌,皆破之。

二年春正月辛未,初立北郊,祀后土。

东夷倭奴国王遣使奉献。倭在带方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国。

二月戊戌,帝崩于南宫前殿,年六十二。伏侯《古今注》曰:"是岁在丁巳。"遗诏曰:"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文帝葬皆以瓦器,不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无遣吏及因邮奏。"《说文》曰:"邮,境上行书舍也。"

初,帝在兵闲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秏,思乐息肩。《左传》曰:"息肩于晋。"自陇、蜀平后,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论语》:"卫灵公问陈于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分犹半也。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闲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黄帝、《老子》。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虽身济大业,兢兢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左传》曰:"于文,止戈为武也。"

论曰:皇考南顿君初为济阳令,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光武于县舍,蔡邕《光武碑文》云:"光武将生,皇考以令舍不显,开宫后殿居之而生。"有赤光照室中。《东观记》曰:"光照堂中,尽明如昼。"钦异焉,使卜者王长占之。长辟左右辟音频亦反。曰:"此兆吉不可言。"是岁县界有嘉禾生,一茎九穗,因名光武曰秀。明年,方士有夏贺良者,上言哀帝,云汉家历运中衰,当再受命。于是改号为太初元年,称"陈圣刘太平皇帝",以厌胜之。及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字文为"白水真人"。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唶曰:唶,叹也,音子夜反。"气佳哉!郁郁葱葱然。"及始起兵还舂陵,远望舍南,火光赫然属天,有顷不见。初,道士西门君惠、李守等亦云刘秀当为天子。其王者受命,信有符乎?不然,何以能乘时龙而御天哉!《易》曰:"时乘六龙以御天。"

赞曰:炎正中微,大盗移国。汉以火德王,故曰炎正。大盗谓王莽篡位也。《庄子》曰:"田成子一日杀齐君而盗其国,向所谓智者,不反为大盗积者乎?"九县飙回,三精雾塞。九县,九州也。飙回谓乱也。三精,日月星也。雾塞言昏昧也。精,或为"象"。人厌淫诈,神思反德。光武诞命,灵贶自甄。诞,大也。《书》曰:"诞膺天命。"甄,明也。灵贶谓佳气神光之类也。沉几先物,深略纬文。几者,动之微也。物,事也。沉深之几,先见于事也。《谥法》:"经纬天地曰文。"寻、邑百万,貔虎为群。貔,执夷,虎属也。《书》曰:"如虎如貔。"言甚猛勇也。长毂雷野,高锋彗云。长毂,兵车。雷野,言其声盛。《淮南子》曰:"雷以为车舆。"彗,埽也,音详锐反。英威既振,新都自焚。王莽初封为新都侯。史记曰,周武王伐纣,纣衣其宝玉自焚而死。莽虽被杀,灭亡与纣同,故假以言之。虔刘庸、代,纷纭梁、赵。虔、刘,皆杀也。《左传》曰:"虔刘我边垂。"谓公孙述称帝于庸、蜀,卢芳据代郡也。纷纭,乱也。梁谓刘永,赵谓王郎也。三河未澄,四关重扰。三河,河南、河北、河东也。未澄谓朱鲔等据洛阳,未归光武也。四关谓长安四塞之国。重扰谓更始已定关中,刘盆子入关杀更始,发掘诸陵也


分类:正史 书名:后汉书 作者:范晔、司马彪
《后汉书》卷01上 光武帝纪第一上|正史

《后汉书》卷01上 光武帝纪第一上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礼》:"祖有功而宗有德",光武中兴,故庙称世祖。《谥法》:"能绍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武。"伏侯《古今注》曰:"秀之字曰茂。伯、仲、叔、季,兄弟之次。长兄伯升,次仲,故字文叔焉。"南阳蔡阳人,南阳,郡,今邓州县也。蔡阳,县,故城在今随州枣阳县西南。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长沙,郡,今潭州县也。发生舂陵节侯买,舂陵,乡名,本属零陵泠道县,在今永州唐兴县北,元帝时徙南阳,仍号舂陵,故城在今随州枣阳县东。事具《宗室四王传》。买生郁林太守外,郁林,郡,今贵州县。《前书》曰:"郡守,秦官。秩二千石。景帝更名太守。"外生钜鹿都尉回,钜鹿,郡,今邢州县也。《前书》曰:"都尉,本郡尉,秦官也。掌佐守,典武职,秩比二千石。景帝更名都尉。"回生南顿令钦,南顿,县,属汝南郡,故城在今陈州项城县西。《前书》曰:"令、长,皆秦官也。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不满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钦生光武。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隆,高也。许负云:"鼻头为准。"郑玄《尚书中候注》云:"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性勤于稼穑,种曰稼,敛曰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仲,合阳侯喜也,能为产业。见《前书》。王莽天凤中,王莽始建国六年改为天凤。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东观记》曰:"受《尚书》于中大夫庐江许子威。资用乏,与同舍生韩子合钱买驴,令从者僦,以给诸公费。

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锋起。言贼锋锐竞起。字或作"蜂",谕多也。地皇三年,天凤六年改为地皇。南阳荒饥,《韩诗外传》曰:"一谷不升曰歉,二谷不升曰饥,三谷不升曰馑,四谷不升曰荒,五谷不升曰大侵。"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野,新野属南阳郡,今邓州县。《续汉书》曰:"伯升宾客劫人,上避吏于新野邓晨家。"因卖谷于宛。《东观记》曰:"时南阳旱饥,而上田独收。"宛,县,属南阳郡,故城今邓州南阳县也。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图,河图也。谶,符命之书。谶,验也。言为王者受命之征验也。《易·坤·灵图》曰:"汉之臣李阳也。"光武初不敢当,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十月,与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时年二十八。

十一月,有星孛于张。《前书音义》曰:"孛星光芒短,蓬然。张,南方宿也。"《续汉志》曰:"张为周地。星孛于张,东南行即翼、轸之分。翼、轸,楚地,是楚地将有兵乱。后一年正月,光武起兵舂陵,攻南阳,斩阜、赐等,杀其士众数万人。光武都雒阳,居周地,除秽布新之象。"光武遂将宾客还舂陵。时伯升已会起兵。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杀我"。及见光武绛衣大冠,董巴《舆服志》曰:"大冠者,谓武冠,武官冠之。"《东观记》曰:"上时绛衣大冠,将军服也。"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伯升于是招新市、平林兵,新市,县,属江夏郡,故城在今郢州富水县东北。平林,地名,在今随州随县东北。与其帅王凤、陈牧西击长聚。《广雅》曰:"聚,居也,音慈谕反。"《前书》音义曰:"小于乡曰聚。"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前书》曰,尉,秦官,秩四百石至二百石也。进屠唐子乡,《例》曰:"多所诛杀曰屠。"唐子乡有唐子山,在今唐州湖阳县西南。又杀湖阳尉。湖阳属南阳郡,今唐州县也。《东观记》曰:"刘终诈称江夏吏,诱杀之。"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光武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进拔棘阳,县名,属南阳郡,在棘水之阳,古谢国也,故城在今唐州湖阳县西北。棘音己力反。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王莽置六队,郡置大夫一人,职如太守。南阳为前队,河内为后队,颍川为左队,弘农为右队,河东为兆队,荥阳为祈队。队音遂。属正梁丘赐王莽每队置属正一人,职如都尉。战于小长安,续汉书曰淯阳县有小长安聚,故城在今邓州南阳县南。汉军大败,还保棘阳。

更始元年正月甲子朔,汉军复与甄阜、梁丘赐战于沘水西,大破之,斩阜、赐。沘水在今唐州沘阳县南。庐江灊县亦有沘水,与此别也。沘音比。伯升又破王莽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于淯阳,《前书》曰,纳言,虞官也,掌出纳王命,所谓喉舌之官也,历秦、汉不置,王莽改大司农为之。桓谭《新论》云庄尤字伯石,此言"严",避明帝讳也。秩宗,虞官也,掌郊庙之事,周谓之宗伯,秦、汉不置,王莽改太常为秩宗,后又典兵,故纳言、秩宗皆有将军号也。淯阳,县,属南阳郡,故城在今邓州南阳县南在淯水之阳。淯音育。进围宛城。

二月辛巳,立刘圣公为天子,以伯升为大司徒,光武为太常偏将军。《前书》曰:"奉常,秦官。景帝更名太常。"应劭《汉官仪》曰:"欲令国家盛大,社稷常存,故称太常。"《老子》曰:"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东观记》曰:"时无印,得定武侯家丞印,佩之入朝。"

三月,光武别与诸将徇昆阳、定陵、郾,皆下之。徇,略也。昆阳、定陵、郾,皆县名,并属颍川郡。昆阳故城在今许州叶县北。郾,今豫州郾城县也。定陵故城在今郾城西北。郾音于建反。多得牛马财物,谷数十万斛,转以馈宛下。莽闻阜、赐死,汉帝立,大惧,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王莽时哀章所献《金匮图》有王寻姓名。王邑,王商子,于莽为从父兄弟也。将兵百万,其甲士四十二万人,五月,到颍川,复与严尤、陈茂合。颍川,郡,今洛州阳翟县也。初,光武为舂陵侯家讼逋租于尤,尤见而奇之。逋,违也。舂陵侯敞即光武季父也。《东观记》曰:"为季父故舂陵侯诣大司马府,讼地皇元年十二月壬寅前租二万六千斛,槁焒钱若干万。时宛人朱福亦为舅讼租于尤,尤止车独与上语,不视福。上归,戏福曰:'严公宁视卿邪?'"及是时,城中出降尤者言光武不取财物,但会兵计策。尤笑曰:"是美须眉者邪?何为乃如是!"

初,王莽征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卫,招募猛士,《说文》曰:"募,广求之也。"旌旗辎重,千里不绝。《周礼》曰:"析羽为旌,熊虎为旗。"辎,车名。《释名》曰:"辎,厕也。谓军粮什物杂厕载之。以其累重,故称辎重。"重音直用反。时有长人巨无霸,王莽连率韩博上言:"有奇士,长一丈,大十围,自谓巨无霸,出于蓬莱东南,五城西北,昭如海滨,轺车不能载,三马不能胜,卧则枕鼓,以铁箸食。"见《前书》。长一丈,大十围,以为垒尉;郑玄注周礼云:"军壁曰垒。"崔瑗《中垒校尉箴》曰:"堂堂黄帝,设为垒壁。"尉者主垒壁之事。又驱诸猛兽"猛"或作"犷"。犷,猛蝄也,音古猛反。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光武将数千兵,徼之于阳关。聚名也。郦元《水经注》曰:"颍水东南经阳关聚,聚夹颍水相对。"在今洛州阳翟县西北。诸将见寻、邑兵盛,反走,驰入昆阳,皆惶怖,忧念妻孥,孥,子也。欲散归诸城。光武议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埶无俱全。且宛城未拔,谓伯升围之未拔也。不能相救,昆阳即破,一日之闲,诸部亦灭矣。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诸将怒曰:"刘将军何敢如是!"光武笑而起。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遽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光武复为图画成败。诸将忧迫,皆曰"诺"。时城中唯有八九千人,光武乃使成国上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常留守,夜自与骠骑大将军宗佻、骠骑大将军,武帝置,自霍去病始。佻音太尧反。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骑,王莽置五威将军,其衣服依五方之色,以威天下。李轶初起,犹假以为号。出城南门,于外收兵。时莽军到城下者且十万,光武几不得出。几音祈。既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而诸将贪惜财货,欲分留守之。光武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宝,古"宝"字。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众乃从。

严尤说王邑曰:"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亟,急也,音纪力反。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邑曰:"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翟义字文仲,方进少子,为东郡太守。王莽居摄,义心恶之,乃立东平王云子信为天子,义自号柱天大将军,以诛莽。莽乃使孙建、王邑等将兵击义,破之。义亡,自杀,故坐不生得。坐音才卧反。见《前书》。今将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何谓邪?""遇"或为"过"。遂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云车即楼车,称云,言其高也,升之以望敌,犹墨子云"公输般为云梯之械"。瞰临城中,俯视曰瞰,音苦暂反。旗帜蔽野,广雅曰:"帜,幡也,音炽。"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说文》曰:"钲,铙也,似铃。"或为地道,冲輣橦城。冲,橦车也。《诗》曰:"临冲闲闲。"许慎曰:"輣,楼车也。"輣音步耕反。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王凤等乞降,不许。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续汉志曰:"云如坏山,谓营头之星也。《占》曰:'营头之所坠,其下覆军杀将,血流千里。'"厌音一叶反。

六月己卯,光武遂与营部俱进,自将步骑千余,前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秦法,斩首一,赐爵一级,故因谓斩首为级。诸部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光武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时伯升拔宛已三日,而光武尚未知,乃伪使持书报城中,云"宛下兵到",而阳墯其书。寻、邑得之,不甏喜。喜音许记反。诸将既经累捷,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敢死谓果敢而死者。凡军事,中军将最尊,居中以坚锐自辅,故曰中坚也。寻、邑陈乱,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埶,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闲。殪,仆也,音于计反。或作"噎"。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水经》曰,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尧山,东南经昆阳城北,东入汝。滍音直理反。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数过于万,故以万为数。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度水逃去。尽获其军实辎重,车甲珍宝,不可胜算,举之连月不尽,或燔烧其余。

光武因复徇下颍阳。县名,属颍川郡,故城在今许州。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父城,县,古应国也,属颍川郡,故城在今许州叶县东北。以伯升见害,心不自安,故谢。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九月庚戌,三辅豪桀共诛王莽,传首诣宛。三辅谓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共在长安中,分领诸县。《淮南子》曰:"智过百人谓之豪。"《白虎通》云:"贤万人曰杰。"时城中少年子弟张鱼等攻莽于渐台,商人杜吴杀莽,校尉公宾就斩莽首,将军申屠建等传莽首诣宛。

更始将北都洛阳,以光武行司隶校尉,使前整修宫府。《前书》曰,司隶校尉本周官,武帝初置,持节,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督大奸猾。后罢其兵,察三辅、三河、弘农。秩二千石。《音义》云:"以掌徒隶而巡察,故曰司隶。"于是置僚属,作文移,《东观记》曰"文书移与属县"也。从事司察,一如旧章。续汉书曰:"司隶置从事史十二人,秩皆百石,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时三辅吏士东迎更始,见诸将过,皆冠帻,《汉官仪》曰:"帻者,古之卑贱不冠者之所服也。"《方言》曰:"覆髻谓之帻,或谓之承露。"而服妇人衣,诸于绣镼,《前书》音义曰:"诸于,大掖衣也,如妇人之筜衣。"字书无"镼"字,续汉书作"?",音其物反。杨雄《方言》曰:"襜褕,其短者,自关之西谓之??。"郭璞注云:"俗名?掖。"据此,即是诸于上加绣?,如今之半臂也。或"绣"下有"拥"字。莫不笑之,或有畏而走者。续汉志曰:"时知者见之,以为服之不中,身之灾也,乃奔入边郡避之。是服妖也。其后更始遂为赤眉所杀。"及见司隶僚属,皆欢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由是识者皆属心焉。

及更始至洛阳,乃遣光武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十月,持节北度河,《汉官仪》曰:"太尉,秦官也,武帝更名大司马。"节,所以为信也,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旄牛尾为其眊三重。冯衍与田邑书曰:"今以一节之任,建三军之威,岂特宠其八尺之竹,牦牛之尾哉!"续汉志曰:"更始时,南方有童谣云:'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后更始为赤眉所杀,是不谐也;光武由河北而兴,是得之也。"镇慰州郡。所到部县,辄见二千石、长吏、三老、官属,下至佐史,二千石谓郡守也。长吏谓县令长及丞尉也。三老者,乡官也。高祖置。《前书》曰:"举人年五十已上,有修行能帅众者,置以为三老,每乡一人;择乡三老为县三老,与令长丞尉以事相教,复其徭戍。"续汉志曰"每刺史皆有从事史、假佐,每县各置诸曹掾史"也。考察黜陟,如州牧行部事。汉初遣丞相史分刺州,武帝改置刺史,察州,秩六百石。成帝更名牧,秩二千石。《汉官典仪》曰"刺史行郡国,省察政教,黜陟能不,断理冤狱"也。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说文》曰:"苛,小草也。"言政令繁细。礼记曰:"苛政猛于虎。"复汉官名。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

进至邯郸,县名,属赵国,今洺州县也。《前书》音义:"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城郭字皆从邑,因以名焉。"故赵缪王子林缪王,景帝七代孙,名元。《前书》曰,元坐杀人,为大鸿胪所奏。谥曰缪,音谬。《东观记》"林"作"临"字。说光武曰:"赤眉今在河东,但决水灌之,百万之众可使为鱼。"赤眉贼帅樊崇等恐其众与王莽兵乱,皆朱其眉以相别,故曰赤眉。续汉书曰:"是时上平河北,过邯郸,林进见,言赤眉可破。上问其故,对曰:'河水从列人北流;如决河水灌之,皆可令为鱼。'上不然之。"列人,县,故城在今洺州肥乡县东北。光武不答,去之真定。县名,属真定国,今恒州县也。林于是乃诈以卜者王郎为成帝子子舆,《前书》曰,立国将军孙建奏云"不知何一男子遮臣车前,自称汉氏刘子舆,成帝下妻子也,刘氏当复"。故郎因而称之。十二月,立郎为天子,都邯郸,遂遣使者降下郡国。

二年正月,光武以王郎新盛,乃北徇蓟。县名,属涿郡,今幽州县也。本字从"契"从"邑",见《说文》。王郎移檄购光武十万户,《说文》曰:"檄,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谓之檄,以征召也。"又曰:"以财有所求曰购。"魏武奏事曰:"若有急,即插以鸡羽,谓之羽檄。"而故广阳王子刘接广阳王名嘉,武帝五代孙。起兵蓟中以应郎,城内扰乱,转相惊恐,言邯郸使者方到,二千石以下皆出迎。于是光武趣驾南辕,趣,急也,读曰促。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傍。至饶阳,县名,属安平国,在饶河之阳,故城在今瀛州饶阳县东北。官属皆乏食。光武乃自称邯郸使者,入传舍。客馆也。传音知恋反,下同。传吏方进食,从者饥,争夺之。传吏疑其伪,乃椎鼓数十通,椎音直追反。绐言邯郸将军至,绐,言欺诳也,音殆。官属皆失色。光武升车欲驰;既而惧不免,徐还坐,曰:"请邯郸将军入。"久乃驾去。传中人遥语门者闭之。门长曰:"天下讵可知,而闭长者乎?"遂得南出。晨夜兼行,蒙犯霜雪,蒙,冒也。天时寒,面皆破裂。至呼沱河,《山海经》云:"太戏之山,滹沱之水出焉。"在今代州繁畤县东,流经定州深泽县东南,即光武所度处,今俗犹谓之危度口。臣贤案:呼沱河旧在饶阳南,至魏太祖曹操因饶河故渎决,令北注新沟水,所以今在饶阳县北。无船,适遇冰合,得过,续汉书曰:"时冰滑马僵,乃各以囊盛沙,布冰上度焉。"未毕数车而陷。进至下博城西,下博,县,属信都国。在博水之下,故曰下博。故城在今冀州下博县南。遑惑不知所之。有白衣老父在道旁,老父盖神人也,今下博县西犹有祠堂。指曰:"努力!信都郡为长安守,去此八十里。"信都郡,今冀州也。光武即驰赴之,信都太守任光开门出迎。世祖因发旁县,得四千人,先击堂阳、贳县,皆降之。堂阳及贳并属钜鹿郡。堂阳在堂水之阳,今冀州县,故城在今冀州鹿城县西南。贳音时夜反。王莽和成卒正邳彤亦举郡降。《东观记》曰:"王莽分钜鹿为和成郡。"卒正,职如太守。又昌城人刘植,宋子人耿纯,昌城,县,属信都国,故城在今冀州西北。宋子,县,属钜鹿郡,故城在今赵州平棘县北。各率宗亲子弟,据其县邑,以奉光武。于是北降下曲阳,县名,属钜鹿郡。常山郡有上曲阳,故此言下。众稍合,乐附者至有数万人。

复北击中山,中山,国,一名中人亭,故城在今定州唐县东北。张曜《中山记》曰:"城中有山,故曰中山。"拔卢奴。县名,属中山国,故城在今定州安喜县。《水经注》曰:"县有黑水故池,水黑曰卢,不流曰奴,因以为名。"所过发奔命兵,《前书》音义曰:"旧时郡国皆有材官、骑士,若有急难,权取骁勇者闻命奔赴,故谓之'奔命'。"⑶移檄边部,共击邯郸,郡县还复响应。南击新市、真定、元氏、防子,皆下之,新市,县,属钜鹿郡,故城在今恒州东北。元氏、房子,属常山郡,并今赵州县也。防与房古字通用。因入赵界。

时王郎大将李育屯柏人,县名,属赵国,今邢州县,故城在县之西北。汉兵不知而进,前部偏将朱浮、邓禹为育所破,亡失辎重。光武在后闻之,收浮、禹散卒,与育战于郭门,大破之,尽得其所获。育还保城,攻之不下,于是引兵拔广阿。县名,属钜鹿郡,故城在今赵州象城县西北。会上谷太守耿况、渔阳太守彭宠上谷,郡,故城在今妫州怀戎县。渔阳,郡,在渔水之阳,今幽州县。各遣其将吴汉、寇恂等将突骑来助击王郎,突骑,言能冲突军阵。更始亦遣尚书仆射谢躬讨郎,《汉官仪》曰:"尚书四员,武帝置,成帝加一为五。有常侍曹尚书,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尚书,主刺史、二千石事;户曹尚书,主人庶上书事;主客尚书,主外国四夷事;成帝加三公尚书,主断狱事。仆射,秦官也。仆,主也。古者重武事,每官必有主射以督课之。"谢躬为尚书仆射。光武因大飨士卒,遂东围钜鹿。王郎守将王饶坚守,月余不下。郎遣将倪宏、刘奉倪音五兮反。率数万人救钜鹿,光武逆战于南编组□,县名,属钜鹿郡,故城在今邢州柏人县东北。《左传齐》国夏伐晋取栾,即其地也。其后南徙,故加"南"。今俗谓之伦城,声之转也。栾音力全反。斩首数千级。四月,进围邯郸,连战破之。五月甲辰,拔其城,诛王郎。收文书,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光武不省,会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反侧,不安也。《诗·国风》曰:"展转反侧。"

更始遣侍御史持节立光武为萧王,萧,县,属沛郡,今徐州县也。续汉书曰:"更始使侍御史黄党封上为萧王。"悉令罢兵诣行在所。蔡邕《独断》曰:"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光武辞以河北未平,不就征。自是始贰于更始。贰,离异也。

是时长安政乱,四方背叛。梁王刘永擅命睢阳,县名,属梁郡,今宋州也。擅,专也。公孙述称王巴蜀,蜀有巴郡,故总言之。李宪自立为淮南王,淮南,郡,今寿州也。秦丰自号楚黎王,习凿齿《襄阳记》曰:"秦丰,黎丘乡人。黎丘楚地,故称楚黎王。"黎丘故城在今襄州率道县北。张步起琅邪,郡名。有琅邪山,故城在今海州朐山县东北。董宪起东海,郡名,今海州县。延岑起汉中,郡名,故城在今梁州南郑县东北。田戎起夷陵,县名,属南郡。有夷山,故曰夷陵,今硖州县也,故城在今县西北。并置将帅,侵略郡县。又别号诸贼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檀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诸贼或以山川土地为名,或以军容强盛为号。铜马贼帅东山荒秃、上淮况等,大肜渠帅樊重,尤来渠帅樊崇,五校贼帅高扈,檀乡贼帅董次仲,五楼贼帅张文,富平贼帅徐少,获索贼帅古师郎等,并见《东观记》。各领部曲,续汉志曰:"大将军营有五部,部三校尉。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众合数百万人,所在寇掠。

光武将击之,先遣吴汉北发十郡兵。幽州牧苗曾不从,汉遂斩曾而发其众。秋,光武击铜马于鄡,县名,属钜鹿郡,故城在今冀州鹿城县东。鄡音苦尧反。《竹书纪年》曰:"卫鞅封于鄡。"臣贤案:下文云"吴汉将突骑来会清阳",又"追至馆陶",并与鄡相近。俗本多误作"邬",而萧该音一古反,云属太原郡,臧竞音作鄢,一建反,云属襄阳郡,并误也。吴汉将突骑来会清阳。县名,属清河郡,今贝州县,故城在州西北。贼数挑战,挺身独战也,古谓之致师,见《左传》。挑音徒了反。光武坚营自守;有出卤掠者,辄击取之,卤与虏同。郭璞注《尔雅》曰:"掠,夺取也。"绝其粮道。积月余日,贼食尽,夜遁去,追至馆陶,大破之。馆陶,县,属魏郡,今魏州县。受降未尽,而高湖、重连从东南来,与铜马余众合,光武复与大战于蒲阳,悉破降之,封其渠帅为列侯。《前书》音义曰"蒲阳山,蒲水所出",在今定州北平县西北。本或作"满阳"。渠,大也。《尚书》:"歼厥渠魁。"列侯即彻侯也。称列者,言见序列也。降者犹不自安,光武知其意,敕令各归营勒兵,乃自乘轻骑按行部陈。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投死犹言致死。由是皆服。悉将降人分配诸将,众遂数十万,故关西号光武为"铜马帝"。赤眉别帅与大肜、青犊十余万众在射犬,续汉志曰野王县有射犬聚,故城在今怀州武德县北也。光武进击,大破之,众皆散走。使吴汉、岑彭袭杀谢躬于邺。

青犊、赤眉贼入函谷关,攻更始。函谷,谷名,因谷以名关。旧在弘农湖城县西,《前书》杨仆为楼船将军,有功,耻居关外,武帝乃为徙于新安。故关在今洛州新安县之东。光武乃遣邓禹率六裨将引兵而西,以乘更始、赤眉之乱。时更始使大司马朱鲔、舞阴王李轶等屯洛阳,舞阴,县,属南阳郡,故城在今唐州沘阳县西北。光武亦令冯异守孟津以拒之。孔安国注《尚书》云:"孟,地名,在洛北,都道所凑,古今以为津。"《论衡》曰:"武王伐纣,八百诸侯同于此盟,故曰盟津。"俗名治戍津,今河阳县津也。

建武元年春正月,平陵人方望平陵,昭帝陵也,因以为县,故城在今咸阳县西北。立前孺子刘婴为天子,平帝崩,王莽立楚孝王孙广戚侯显子婴为孺子。莽篡位,废为定安公。更始遣丞相李松击斩之。

光武北击尤来、大抢、五幡于元氏,追至右北平,连破之。北平,县,属中山国,今易州永乐县也。臣贤案:东观记、续汉书并无"右"字,此加"右",误也。营州西南别有右北平郡故城,非此地。又战于顺水北,郦元《水经注》云:"徐水经北平县故城北,光武追铜马、五幡,破之于顺水,即徐水之别名也。"在今易州。本或作"慎"者,误也。乘胜轻进,反为所败。贼追急,短兵接,短兵谓刀剑也。《楚辞》曰:"车错毂兮短兵接。"光武自投高岸,遇突骑王丰,下马授光武,光武抚其肩而上,顾笑谓耿弇曰:"几为虏嗤。"弇频射却贼,得免。士卒死者数千人,散兵归保范阳。县名,在范水之阳,属涿郡,故城在今易州易县东南。军中不见光武,或云已殁,《东观记》曰:"上已乘王丰小马先到矣,营门不觉。"诸将不知所为。吴汉曰:"卿曹努力!曹,辈也。王兄子在南阳,何忧无主?"兄子谓伯升子章及兴也。众恐惧,数日乃定。贼虽战胜,而素慑大威,慑,惧也,音之涉反。客主不相知,夜遂引去。大军复进至安次,县名,属勃海郡,今幽州县也,故城在县东。与战,破之,斩首三千余级。贼入渔阳,乃遣吴汉率耿弇、陈俊、马武等十二将军追战于潞东,潞,县名,属渔阳郡,今幽州县也。有潞水,因以为名。萧该《音义》云:"潞属上党。"臣贤案:潞与渔阳相接,言上党潞者非也。及平谷,大破灭之。平谷,县,属渔阳郡,故城在今潞县北。

朱鲔遣讨难将军苏茂攻温,今洛州县。冯异、寇恂与战,大破之,斩其将贾强。

于是诸将议上尊号。马武先进曰:"天下无主。如有圣人承敝而起,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有益。反水不收,后悔无及。言早当即尊位以定众心,今执谦退,失于事机也。孙子名武,吴王阖闾将,善用兵,有《兵法》十三篇。反音翻。大王虽执谦退,柰宗庙社稷何!宜且还蓟即尊位,乃议征伐。今此谁贼而驰骛击之乎?"谁谓未有主也。《前书》音义曰:"直骋曰驰,乱驰曰骛。"光武惊曰:"何将军出是言?可斩也!"武曰:"诸将尽然。"光武使出晓之,使晓谕诸将。乃引军还至蓟。

夏四月,公孙述自称天子。

光武从蓟还,过范阳,命收葬吏士。至中山,诸将复上奏曰:"汉遭王莽,宗庙废绝,豪杰愤怒,兆人涂炭。《尚书》曰:"人坠涂炭。"孔安国注云:"若陷泥坠火,无救之者。"王与伯升首举义兵,更始因其资以据帝位,而不能奉承大统,败乱纲纪,盗贼日多,群生危蹙。蹙,迫也,音子六反。大王初征昆阳,王莽自溃;后拔邯郸,北州弭定;参分天下而有其二,跨州据土,带甲百万。言武力则莫之敢抗,论文德则无所与辞。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谦拒,惟大王以社稷为计,万姓为心。"光武又不听。

行到南平棘,县名,属常山郡,今赵州县,故城在县南。诸将复固请之。光武曰:"寇贼未平,四面受敌,何遽欲正号位乎?诸将且出。"耿纯进曰:"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闲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杨雄《法言》曰:"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今功业即定,天人亦应,而大王留时逆众,不正号位,纯恐士大夫望绝计穷,则有去归之思,无为久自苦也。大众一散,难可复合。时不可留,众不可逆。"纯言甚诚切,光武深感,曰:"吾将思之。"

行至鄗,县名,今赵州高邑县也。鄗音火各反。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强华续汉书曰:"强华,颍川人也。"强音其两反。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四七,二十八也。自高祖至光武初起,合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际也。汉火德,故火为主也。群臣因复奏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谓强华奉《赤伏符》也。万里合信,不议同情,周之白鱼,曷足比焉?《尚书中候》曰"武王伐纣,度孟津,中流白鱼跃入王舟,长三尺,赤文有字,告以伐纣之意"也。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闻,宜答天神,以塞群望。"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坛谓筑土,场谓除地。秦法,十里一亭。南北为阡,东西为陌。其地在今赵州柏乡县。《水经注》曰,亭有石坛,坛有圭头碑,其阴云常山相陇西狄道冯龙所造。坛之东,枕道有两石翁仲,南北相对焉。

六月己未,即皇帝位。燔燎告天,天高不可达,故燔柴以祭之,庶高烟上通也。《尔雅》云:"祭天曰燔柴。"燔音烦。燎音力吊反。禋于六宗,精意以享谓之禋。续汉志:"平帝元始中,谓六宗为《易》卦六子之气,水、火、雷、风、山、泽也。光武中兴,遵而不改。至安帝即位。初改六宗为天地四方之宗,祠于洛阳之北,戌亥之地。"望于群神。山林川谷能兴致云雨者皆曰神。不可遍至,故望而祭之。《尚书》曰:"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其祝文曰:"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人父母,属音烛。秀不敢当。腢下百辟,不谋同辞,《诗·大雅》曰:"百辟卿士。"郑玄注云:"百辟,畿内诸侯也。"咸曰:'王莽篡位,秀发愤兴兵,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诛王郎、铜马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内蒙恩。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元元谓黎庶也。元元由言喁喁,可矜怜之辞也。谶记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卯金,刘字也。《春秋演孔图》曰:"卯金刀,名为刘,赤帝后,次代周。"秀犹固辞,至于再,至于三。腢下佥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于是建元为建武,大赦天下,改鄗为高邑。

是月,赤眉立刘盆子为天子。

甲子,前将军邓禹击更始定国公王匡于安邑,大破之,安邑,县,属河东郡,今蒲州县也。斩其将刘均。

秋七月辛未,拜前将军邓禹为大司徒。丁丑,以野王令王梁为大司空。野王,县,属河内郡,故城在今怀州。时据《赤伏符》文,故从县宰而超拜之,事具《梁传》。壬午,以大将军吴汉为大司马,偏将军景丹为骠骑大将军,大将军耿弇为建威大将军,偏将军盖延为虎牙大将军,偏将军朱祐为建义大将军,中坚将军杜茂为大将军。

时宗室刘茂自号"厌新将军",王莽号新室,言欲厌胜之。率众降,封为中山王。

己亥,幸怀。县名,属河内郡,故城在今怀州武陟县西。天子所行必有恩幸,故称幸。遣耿弇率强弩将军陈俊军五社津,《水经注》曰:"巩县北有五社津,一名土社津。有山临河,其下有穴,潜通淮浦。有渚,谓之鲔渚。"《吕览》云"武王伐纣至鲔水",即此地。备荥阳以东。使吴汉率朱祐及廷尉岑彭、《前书》"廷尉,秦官"也。听狱必质于朝廷,与众共之。尉,平也,故称廷尉。执金吾贾复、《前书》曰:"中尉,秦官,武帝改为执金吾。"吾,御也,掌执兵革以御非常。扬化将军坚镡等十一将军镡音徒南反。围朱鲔于洛阳。

八月壬子,祭社稷。癸丑,祠高祖、太宗、世宗于怀宫。进幸河阳。更始廪丘王田立降。廪丘,县,属东郡,故城在今濮州雷泽县北也。

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奔高陵。辛未,诏曰:《汉制度》曰:"帝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诫敕。策书者,编简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篆书,起年月日,称皇帝,以命诸侯王。三公以罪免亦赐策,而以隶书,用尺一木,两行,唯此为异也。制书者,帝者制度之命,其文曰制诏三公,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露布州郡也。诏书者,诏,告也,其文曰告某官云云,如故事。诫敕者,谓敕刺史、太守,其文曰有诏敕某官。它皆仿此。""更始破败,弃城逃走,妻子裸袒,流冗道路。冗音人勇反。冗,散也。朕甚愍之。今封更始为淮阳王。淮阳,郡,故城在今陈州宛丘县西南。吏人敢有贼害者,罪同大逆。"

甲申,以前密令卓茂为太傅。高密,县,属高密国,今密州县,故城在今县之西南。卓以平帝时为密令,故曰"前"。

辛卯,朱鲔举城降。

冬十月癸丑,车驾入洛阳,幸南宫却非殿,遂定都焉。蔡质《汉典职仪》曰:"南宫至北宫,中央作大屋,复道,三道行,天子从中道,从官夹左右,十步一卫。两宫相去七里。"又《洛阳宫阁名》有却非殿。臣贤案:俗本或作"御北殿"者,误。

遣岑彭击荆州群贼。

十一月甲午,幸怀。

刘永自称天子。

十二月丙戌,至自怀。

赤眉杀更始,而隗嚣据陇右,卢芳起安定。郡名,今泾州县。破虏大将军叔寿击五校贼于曲梁,战殁。曲梁属广平国,今洺州县也。

二年春正月甲子朔,日有食之。续汉志曰:"在危八度。虚、危,齐地。贼张步拥兵据齐,至五年乃破。"大司马吴汉率九将军击檀乡贼于邺东,大破降之。庚辰,封功臣皆为列侯,大国四县,余各有差。下诏曰:"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尚书》曰:"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孔安国注云"慎刑罚,亦能用劝善"也。惟诸将业远功大,诚欲传于无穷,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太公金匮》曰:"黄帝居人上,惴惴若临深渊;舜居人上,矜矜如履薄冰;禹居人上,栗栗如不满日。敬胜怠则吉,义胜欲则昌,日慎一日,寿终无殃。"其显效未酬,名籍未立者,大鸿胪趣上,续汉志曰:"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掌诸王入朝及拜诸侯封者。"趣音促。朕将差而录之。"博士丁恭议曰:"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史记》太史公曰:"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地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易屯》卦《震》下《坎》上,《震》为雷,初九曰"利建侯",又曰"震惊百里",故封诸侯地方百里,以法雷也。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帝曰:"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乃遣谒者即授印绶,《前书》曰:"谒者,秦官,掌宾赞受事,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中兴但三十人。蔡质《汉典职仪》曰:"皆选仪容端正,任奉使者。"《前书》曰:"诸侯王,金玺盭绶。列侯,金印紫绶。"盭音戾,草名也。似艾,可染绿,因以名绶也。策曰:"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敬之戒之。传尔子孙,长为汉藩。"藩,屏也。言建诸侯所以为国之藩蔽也。《诗·大雅》曰:"四国于藩。"

壬午,更始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降,皆复爵位。

壬子,起高庙,建社稷于洛阳,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汉礼制度》曰:"人君之居,前有朝,后有寝。终则制庙以象朝,后制寝以象寝。光武都洛阳,乃合高祖以下至平帝为一庙,藏十一帝主于其中。元帝次当第八,光武第九,故立元帝为祖庙,后遵而不改。"续汉志曰:"立社稷于洛阳,在宗庙之右,皆方坛,四面及中各依方色,无屋,有墙门而已。"《白虎通》曰:"天子之坛方五丈,诸侯之坛半天子之坛。社者,土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者,五谷之长,得阴阳中和之气,故祭之也。"续汉书曰:"制郊兆于洛阳城南七里,为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皆在坛上。其外坛上为五帝位,青帝位在甲寅,赤帝位在丙巳,黄帝位在丁未,白帝位在庚申,黑帝位在壬亥。其外为壝,重营皆紫,以象紫宫。营有通道以为门,日月在营内南道,日在东,月在西。北斗在北道之西。外营、中营凡千五百一十四神,高皇帝配食焉。北郊在洛阳城北四里,方坛,四陛。地祇位南面,西上;高皇后配,西面,皆在坛上;地理腢后从食,皆在坛下;中岳在末;四岳各依其方,淮、海俱在东,河在西,济在北,江在南,余山川各如其方。"汉初土德,色尚黄,至此始明火德,徽帜尚赤,服色于是乃正。

是月,赤眉焚西京宫室,发掘园陵,园谓茔域,陵谓山坟。寇掠关中。大司徒邓禹入长安,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纳于高庙。《汉官仪》曰:"司徒府掾属三十一人,秩千石。"十一帝谓高祖至平帝。神主,以木为之,方尺二寸,穿中央,达四方。天子主长尺二寸,诸侯主长一尺,虞主用桑。练主用栗。韂宏《旧汉仪》曰:"已葬,收主,为木函,藏庙太室中西壁坎中,去地六尺一寸,祭则立主于坎下。"

真定王杨、临邑侯让谋反,杨,景帝七代孙。让即杨弟。遣前将军耿纯诛之。

二月己酉,幸修武。县名,属河内郡,本殷之宁邑。《韩诗外传》曰:"武王伐纣,勒兵于宁,改曰修武。"今怀州县也。

大司空王梁免。壬子,乙太中大夫宋弘为大司空。

遣骠骑大将军景丹率征虏将军祭遵等二将军击弘农贼,破之,因遣祭遵围蛮中贼张满。蛮中,聚名,故戎蛮子国,在今汝州西南,俗谓之麻城。

渔阳太守彭宠反,攻幽州牧朱浮于蓟。

延岑自称武安王于汉中。

辛卯,至自修武。

三月乙未,大赦天下,诏曰:"顷狱多冤人,用刑深刻,朕甚愍之。孔子云:'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之文。其与中二千石、诸大夫、博士、议郎议省刑法。"

遣执金吾贾复率二将军击更始郾王尹遵,破降之。"遵"或作"尊"。

骁骑将军刘植击密贼,战殁。密,县,属河南郡,今洛州县。

遣虎牙大将军盖延率四将军伐刘永。夏四月,围永于睢阳。更始将苏茂杀淮阳太守潘蹇而附刘永。

甲午,封叔父良为广阳王,兄子章为太原王,章弟兴为鲁王,舂陵侯嫡子祉为城阳王。城阳,国,故城在今沂州临沂县南。

五月庚辰,封更始元氏王歙为泗水王,泗水,国,今兖州县也。故真定王杨子得为真定王,周后姬常为周承休公。武帝封周后姬嘉为周子南君,成帝封姬延为周承休公,常即延之后。承休所封,故城在今汝州东北。

癸未,诏曰:"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六月戊戌,立贵人郭氏为皇后,子强为皇太子,大赦天下。增郎、谒者、从官秩各一等。《前书》曰:"郎官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秩六百石已下。"丙午,封宗子刘终为淄川王。淄川,国,今淄州县。

秋八月,帝自将征五校。丙辰,幸内黄,县名,属魏郡,今相州县。大破五校于羛阳,降之。羛阳,聚名,属魏郡,故城在今相州尧城县东。诸本有作"茀"者,误也。《左传》云:"晋荀盈如齐逆女,还,卒於戏阳。"杜预注云:"内黄县北有戏阳城。"戏与羛同,音许宜反。

遣游击将军邓隆救朱浮,与彭宠战于潞,隆军败绩。

盖延拔睢阳,刘永奔谯。今亳州县。

破虏将军邓奉据淯阳反。

九月壬戌,至自内黄。

骠骑大将军景丹薨。

延岑大破赤眉于杜陵。县名,属京兆,周之杜伯国,在今万年县东南。

关中饥,民相食。

冬十一月,以廷尉岑彭为征南大将军,率八将军讨邓奉于堵乡。《水经注》曰:"堵水南经小堵乡。"在今唐州方城县。堵音者。

铜马、青犊、尤来余贼共立孙登为天子于上郡。《春秋保干图》曰:"贼臣起,名孙登,巧用法,多技方。"盖立以应之。上郡故城在今泾州上县东南。登将乐玄杀登,以其众五万余人降。

遣偏将军冯异代邓禹伐赤眉。

使太中大夫伏隆持节安辑青徐二州,招张步降之。《尔雅》曰:"辑,和也。"音集。

十二月戊午,诏曰:"惟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愍之。其并复故国。若侯身已殁,属所上其子孙见名尚书,封拜。"属所谓侯子孙所属之郡县也。录其见名上于尚书,封拜之。

是岁,盖延等大破刘永于沛西。沛,今徐州县也。初,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斛;至是野谷旅生,旅,寄也。不因播种而生,故曰旅。今字书作"稆",音吕,古字通。麻菽尤盛,野蚕成茧,被于山阜,人收其利焉。

三年春正月甲子,以偏将军冯异为征西大将军,杜茂为骠骑大将军,大司徒邓禹及冯异与赤眉战于回溪,溪名也,俗名回坑,在今洛州永宁县东。禹、异败绩。

征虏将军祭遵破蛮中,斩张满。

辛巳,立皇考南顿君已上四庙。

壬午,大赦天下。

闰月乙巳,大司徒邓禹免。

冯异与赤眉战于崤底,大破之,崤,山名;底,阪也。一名嵚岑山,在今洛州永宁县西北。余众南向宜阳,县名,属弘农郡,韩国都也,故城在今洛州福昌县东韩城是也。帝自将征之。己亥,幸宜阳。甲辰,亲勒六军,大陈戎马,大司马吴汉精卒当前,中军次之,骁骑、武卫分陈左右。赤眉望见震怖,遣使乞降。丙午,赤眉君臣面缚,面,偝也。谓反偝而缚之。奉高皇帝玺绶,蔡邕《独断》曰:"皇帝六玺,皆玉螭虎纽,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皆以武都紫泥封之。"《玉玺谱》曰:"传国玺是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刻,其玉出蓝田山,丞相李斯所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高祖至霸上,秦王子婴献之。至王莽篡位,就元后求玺,不与,以威逼之,乃出玺投地。玺上螭一角缺。及莽败,李松持玺诣宛上更始;更始败,玺入赤眉;刘盆子既败,以奉光武。"诏以属城门校尉。《前书》曰"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秩比二千石"也。戊申,至自宜阳,己酉,诏曰:"群盗纵横,贼害元元,盆子窃尊号,乱惑天下。朕奋兵讨击,应时崩解,十余万众束手降服,先帝玺绶归之王府。斯皆祖宗之灵,士人之力,朕曷足以享斯哉!享,当也。其择吉日祠高庙,赐天下长子当为父后者爵,人一级。"

二月己未,祠高庙,受传国玺。

刘永立董宪为海西王,海西,县,属琅邪郡。张步为齐王。步杀光禄大夫伏隆而反。

幸怀。遣吴汉率二将军击青犊于轵西,大破降之。轵,县,属河内郡,故城在今洛州济源县东南。

三月壬寅,以大司徒司直伏湛为大司徒。续汉志曰:"光武即位,依武帝故事置司徒司直,建武十一年省。"

彭宠陷蓟城,宠自立为燕王。

帝自将征邓奉,幸堵阳。夏四月,大破邓奉于小长安,斩之。

冯异与延岑战于上林,破之。关中上林苑也。

吴汉率七将军与刘永将苏茂战于广乐,大破之。广乐地阙,今宋州虞城县有长乐故城,盖避隋炀帝讳。虎牙大将军盖延围刘永于睢阳。

五月己酉,车驾还宫。

乙卯晦,日有食之。续汉志曰:"日在柳十四度。柳,河南也。时樊崇谋作乱,其七月伏诛。"

六月壬戌,大赦天下。

耿弇与延岑战于穰,大破之。穰,县,属南阳郡,今邓州县。

秋七月,征南大将军岑彭率三将军伐秦丰,战于黎丘,大破之,获其将蔡宏。

庚辰,诏曰:"吏不满六百石,下至墨绶长、相,有罪先请。续汉志曰:"县大者置令一人,千石;其次置长,四百石;小者三百石。侯国之相亦如之。皆掌理人,并秦制。"男子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妇人从坐者,自非不道,诏所名捕,皆不得系。诏书有名而特捕者。当验问者即就验。女徒雇山归家。"《前书》音义曰:"《令甲》:女子犯徒遣归家,每月出钱雇人于山伐木,名曰雇山。"

盖延拔睢阳,获刘永,而苏茂、周建立永子纡为梁王。

冬十月壬申,幸舂陵,祠园庙,因置酒旧宅,大会故人父老。光武旧宅在今随州枣阳县东南。宅南二里有白水焉,即张衡所谓"龙飞白水"也。十一月乙未,至自舂陵。

涿郡太守张丰反。涿郡故城在今幽州范阳县。

是岁,李宪自称天子。西州大将军隗嚣奉奏。时邓禹承制命嚣为西州大将军,专制凉州、朔方事。建义大将军朱祐率祭遵与延岑战于东阳,斩其将张成。东阳,聚名也,故城在今邓州南。临淮郡复有东阳县,非此地也。

四年春正月甲申,大赦天下。

二月壬子,幸怀。壬申,至自怀。

遣右将军邓禹率二将军与延岑战于武当,破之。武当,县,属南阳郡,有武当山,今均州县也。

夏四月丁巳,幸邺。己巳,进幸临平。县名,属钜鹿郡,故城在今定州鼓城县东南。

遣大司马吴汉击五校贼于箕山,大破之。吴汉传曰东郡箕山。

五月,进幸元氏。辛巳,进幸卢奴。

遣征虏将军祭遵率四将军讨张丰于涿郡,斩丰。

六月辛亥,车驾还宫。

七月丁亥,幸谯。遣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围刘纡于垂惠。垂惠,聚名,在今亳州山桑县西北,一名礼城。

董宪将贲休以兰陵城降,宪围之。《前书》曰贲赫。贲音肥,今姓作奔音。兰陵,县,属东海郡,故城在今沂州丞县东。虎牙大将军盖延率平狄将军庞萌救贲休,不克,兰陵为宪所陷。

秋八月戊午,进幸寿春。今寿州县。

太中大夫徐恽擅杀临淮太守刘度,恽坐诛。

遣扬武将军马成率三将军伐李宪。九月,围宪于舒。县名,故城在今庐州庐江县西。

冬十月甲寅,车驾还宫。

太傅卓茂薨。

十一月丙申,幸宛。遣建义大将军朱祐率二将军围秦丰于黎丘。十二月丙寅,进幸黎丘。

是岁,征西大将军冯异与公孙述将程焉战于陈仓,破之。

五年春正月癸巳,车驾还宫。

二月丙午,大赦天下。

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拔垂惠。

乙丑,幸魏郡。今相州也。

壬申,封殷后孔安为殷绍嘉公。成帝封孔吉为殷绍嘉公,安即吉之裔也。

彭宠为其苍头所杀,渔阳平。秦呼人为黔首。谓奴为苍头者,以别于良人也。

大司马吴汉率建威大将军耿弇击富平、获索贼于平原,大破降之。平原,郡,今德州县也。复遣耿弇率二将军讨张步。

三月癸未,徙广阳王良为赵王,始就国。

平狄将军庞萌反,杀楚郡太守孙萌而东附董宪。

遣征南大将军岑彭率二将军伐田戎于津乡,大破之。南郡有津乡,故城在今荆州江陵县东。

夏四月,旱,蝗。

河西大将军窦融始遣使贡献。

五月丙子,诏曰:"久旱伤麦,秋种未下,朕甚忧之。将残吏未胜,狱多冤结,元元愁恨,感动天气乎?其令中都官、三辅、郡、国出系囚,《前书》音义曰:"中都官谓京师诸官府也。国谓诸侯王国也。"罪非犯殊死一切勿案,殊死谓斩刑。殊,绝也。《左传》曰:"斩其木而弗殊。"一切谓权时,非久制也。并见《前书》音义。见徒免为庶人。务进柔良,退贪酷,各正厥事焉。"臣贤案:范晔《序例》云"帝纪略依《春秋》,唯孛彗、日食、地震书,余悉备于志"。流俗本于此下多有"甲申,白虹见,南北竟天"者,误。它皆放此。

六月,建义大将军祐拔黎丘,获秦丰;而庞萌、苏茂围桃城。任城国有桃聚,故城在今兖州任城县北。帝时幸蒙,县名,属梁国,故城在今宋州北。因自将征之。先理兵任城,乃进救桃城,大破萌等。

秋七月丁丑,幸沛,祠高原庙。《前书》音义曰:"原,再也。"谓已立庙,更立者为原。诏修复西京园陵。进幸湖陵,征董宪。湖陵,县,属山阳郡,故城在今兖州方与县东,一名湖陆。又幸蕃,县名,属鲁国,故城在今徐州滕县。蕃音皮。遂攻董宪于昌虑,大破之。昌虑,县,属东海郡,故城在今徐州滕县东南。古邾国之滥邑也。《左传》曰"邾庶其以滥来奔",即此地。

八月己酉,进幸郯,县名,属东海郡,故城在今泗州下邳县东北。郯音谈。留吴汉攻刘纡、董宪等,车驾转徇彭城、下邳。吴汉拔郯,获刘纡,汉进围董宪、庞萌于朐。县名,属东海郡,故城在今海州朐山县西。音其于反。

冬十月,还,幸鲁,使大司空祠孔子。

耿弇等与张步战于临淄,大破之。临淄,今青州县帝幸临淄,进幸剧。县名,故城在今青州寿光县南,故纪国城也。张步斩苏茂以降,齐地平。

初起太学。陆机《洛阳记》曰:"太学在洛阳城故开阳门外,去宫八里,讲堂长十丈,广三丈。"车驾还宫,幸太学,赐博士弟子各有差。

十一月壬寅,大司徒伏湛免,尚书令侯霸为大司徒。

十二月,卢芳自称天子于九原。县名,属五原郡,故城在今胜州银成县。

西州大将军隗嚣遣子恂入侍。

交址牧邓让率七郡太守遣使奉贡。交址,郡,今交州县也。南滨大海。《舆地志》云:"其夷足大指开析,两足并立,指则相交。"址与趾同,古字通。应劭《汉官仪》曰:"始开北方,遂交于南,为子孙基址也。"七郡谓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址、九真、日南,并属交州,见续汉书。  

诏复济阳二年徭役。济阳,县,故城在今曹州冤句县西南。皇考南顿君初为济阳令,以哀帝建平元年帝生于济阳宫,故复之。《前书》音义曰:"复谓除其赋役也。复音福。"

是岁,野谷渐少,田亩益广焉。


分类:正史 书名:后汉书 作者:范晔、司马彪
《后汉书》卷02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正史

《后汉书》卷02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显宗孝明皇帝讳庄,《谥法》曰:"照临四方曰明。"伏侯《古今注》曰:"庄之字曰严。"光武第四子也。母阴皇后。帝生而丰下,杜预注《左传》云:"丰下,盖面方也。"《东观记》云:"帝丰下兑上,项赤色,有似于尧。"十岁能通《春秋》,光武奇之。建武十五年封东海公,十七年进爵为王,十九年立为皇太子。师事博士桓荣,学通《尚书》。

中元二年二月戊戌,即皇帝位,年三十。尊皇后曰皇太后。

三月丁卯,葬光武皇帝于原陵。《帝王纪》曰:"原陵方三百二十步,高六丈,在临平亭东南,去洛阳十五里。"有司奏上尊庙曰世祖。

夏四月丙辰,诏曰:"予末小子,奉承圣业,夙夜震畏,不敢荒宁。先帝受命中兴,德侔帝王,协和万邦,假于上下,假,至也。音格。怀柔百神,惠于鳏寡。怀,安也。柔,和也。《礼曰》"凡山林能兴云致雨者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怀柔百神也。《书》曰:"惠于鳏寡。"朕承大运,继体守文,创基之主,则尚武功以定祸乱;其次继体而立者,则守文德。《谷梁传》曰:"承明继体。则守文之君也。"不知稼穑之艰难,惧有废失。圣恩遗戒,顾重天下,以元元为首。公卿百僚,将何以辅朕不逮?其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前书》音义曰:"男子者,谓户内之长也。"商鞅为秦制爵二十级:一,公士;二,上造;三,簪□;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人赐爵者,有罪得赎,贫者得卖与人。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三老、孝悌、力田,三者皆乡官之名。三老,高帝置,孝悌、力田,高后置,所以劝导乡里,助成风化也。文帝诏曰"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人之师也。其以户口率置员。"事见《前书》。爵过公乘,得移与子若同产、同产子;汉制,赐爵自公士已上不得过公乘,故过者得移授也。同产,同母兄弟也。及流人无名数欲自占者人一级;无名数谓无文簿也。占谓自归首也。鳏、寡、孤、独、笃癃粟,人十斛。其弛刑及郡国徒,在中元元年四月己卯赦前所犯而后捕系者,悉免其刑。又边人遭乱为内郡人妻,在己卯赦前,一切遣还边,恣其所乐。中二千石下至黄绶,汉制,二百石以上铜印黄绶也。贬秩赎论者,悉皆复秩还赎。方今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公羊传》曰:"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此制引以为谦也。若涉渊水而无舟楫。夫万乘至重而壮者虑轻,帝谦言年尚少壮,思虑轻浅,故须贤人辅弼。实赖有德左右小子。赖,恃也。左右,助也。高密侯禹元功之首,东平王苍宽博有谋,并可以受六尺之托,临大节而不挠。六尺谓年十五已下。大节谓大事。挠,屈也。音女孝反。其以禹为太傅,苍为骠骑将军。太尉喜告谥南郊,赵喜也。应劭《风俗通》曰:"礼,臣子无爵谥君父之义也,故群臣累其功美,葬日,遣太尉于南郊告天而谥之。"司徒欣奉安梓宫,李欣也。梓宫,以梓木为棺。《风俗通》曰:"宫者,存时所居,缘生事死,因以为名。"司空鲂将校复土。冯鲂也。将校谓将领五校兵以穿圹也。《前书》音义曰:"复土,主穿圹填塞事也。言下棺讫,复以土为坟,故言复土。"其封喜为节乡侯,欣为安乡侯,鲂为杨邑侯。"

秋九月,烧当羌寇陇西,败郡兵于允街。允街,县名也,允音铅,街音佳,属金城郡,故城在今凉州昌松县东南。城临丽水,一名丽水城。赦陇西囚徒,减罪一等,勿收今年租调。又所发天水三千人,亦复是岁更赋。更谓戍卒更相代也。赋谓雇更之钱也。《前书》音义曰:"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古正卒无常,人皆当迭为之。一月一更,是为卒更。贫者欲得雇更钱,次直者出钱雇之,月二千,是为践更。古者天下人皆当戍边三日,亦名为更。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当行者不可往即还,因住一岁,次直者出钱三百雇之,谓之过更。"遣谒者张鸿讨叛羌于允吾,允吾,县名,属金城郡,故城在今兰州广武县西南。允音沿。吾音牙。鸿军大败,战殁。冬十一月,遣中郎将窦固监捕虏将军马武等二将军讨烧当羌。

十二月甲寅,诏曰:"方春戒节,人以耕桑。其来有司务顺时气,使无烦扰。礼记:"孟春之月,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仲春,无作大事,以妨农事。"天下亡命殊死以下,听得赎论:死罪入缣二十匹,右趾至髡钳城旦舂十匹,《前书》音义曰:"右趾谓刖其右足,次刖左足,次劓,次黥,次髡钳为城旦舂。城旦者,昼日伺寇虏,夜暮筑长城。舂者,妇人犯罪,不任军役之事,但令舂以食徒者。"完城旦舂至司寇作三匹。完者,谓不加髡钳而筑城也。次鬼薪、白粲,次隶臣妾,次司寇作。其未发觉,诏书到先自告者,半入赎。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放手谓贪纵为非也。百姓愁怨,情无告诉。有司明奏罪名,并正举者。举非其人,并正举主之罪。⑸又郡县每因征发,轻为奸利,诡责羸弱,先急下贫。其务在均平,无令枉刻。"

永平元年春正月,帝率公卿已下朝于原陵,如元会仪。《汉官仪》曰:"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寝于墓侧,汉因而不改。诸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其亲陵所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庄具。天子以正月上原陵,公卿百官及诸侯王、郡国计吏皆当轩下,占其郡国谷价,四方改易,欲先帝魂魄闻之也。"元会仪见下。

夏五月,太傅邓禹薨。

戊寅,东海王强薨,遣司空冯鲂持节视丧事,赐升龙旄头、銮辂、龙旗。旄头,见《光武纪》。銮,铃也,在镳。交龙为旗,唯天子用之,今特赐以葬。

六月乙卯,葬东海恭王。

秋七月,捕虏将军马武等与烧当羌战,大破之。募士卒戍陇右,赐钱人三万。

八月戊子,徙山阳王荆为广陵王,遣就国。

是岁,辽东太守祭肜使鲜卑击赤山乌桓,大破之,斩其渠帅。赤山在辽东西北数千里。越巂姑复夷叛,姑复,县名。州郡讨平之。

二年春正月辛末,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帝及公卿列侯始服冠冕、衣裳、玉佩、絇屦以行事。《汉官仪》曰:"天子冠通天,诸侯王冠远游,三公、诸侯冠进贤三梁,卿、大夫、尚书、二千石、博士冠两梁,千石已下至小吏冠一梁。天子、公、卿、特进、诸侯祀天地明堂,皆冠平冕,天子十二旒,三公、九卿、诸侯七,其缨各如其绶色,玄衣纁裳。"《周礼》曰:"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三礼图》曰:"冕以三十升布漆而为之,广八寸,长尺六寸,前圜后方,前下后高,有俯伏之形,故谓之冕。欲人之位弥高而志弥下,故以名焉。"董巴《舆服志》曰:"显宗初服冕衣裳以祀天地。衣裳以玄上纁下,乘舆备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九章,卿已下用华虫七章,皆五色辨。乘舆刺绣,公卿已下皆织成。陈留襄邑献之。"徐广车服注曰:"汉明帝案古礼备其服章,天子郊庙衣皂上绛下,前三幅,后四幅,衣画而裳绣。"礼记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于玉比德焉。天子佩白玉,公侯佩山玄玉,大夫佩水苍玉,世子佩瑜玉。"《周礼》屦人"掌王赤舄青絇"。郑玄注云:"赤舄,为上冕服之舄也。絇屦,鼻头以青彩饰之。"絇音劬。三礼图曰:"屦复下曰舄,其色各随裳色。"礼毕,登灵台。使尚书令持节诏骠骑将军、三公曰:"今令月吉日,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以配五帝。《五经通义》曰:"苍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黄帝含枢纽,白帝白招矩,黑帝叶光纪。牲币及玉,各依方色。"礼备法物,乐和八音,咏祉福,舞功德,祉亦福也。咏谓《诗》云"降福穰穰"之类。景帝诏曰:"歌者所以发德,舞者所以明功。"班时令,来群后。班,布也。时令谓月令也。四时各有令,若有乖舛,必致妖灾,故告之。事毕,升灵台,望元气,吹时律,观物变。元气,天气也。王者承天心,理礼乐,通上下四时之气也,故望之焉。时律者,即《月令》"孟春律中太蔟,仲春律中夹钟"之类。《大戴礼》曰:"圣人{雀戈}十二管,察八音之清浊,谓之律吕。律吕不正则诸气不和。"《周礼》保章氏:"以五云之色,辨吉凶、水旱、丰荒之祲象。"郑司农注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故春秋传曰:'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杜预注云:"物谓气色灾变也。"群僚藩辅,宗室子孙,众郡奉计,百蛮贡职,奉计谓计吏也。诗曰"因时百蛮。"百言众多也。独言蛮,通四夷。乌桓、濊貊咸来助祭,单于侍子、骨都侯亦皆陪位。斯固圣祖功德之所致也。朕以闇陋,奉承大业,亲执圭璧,恭祀天地。《周礼》曰:"四圭尺有二寸,以祀天。"又曰:"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仰惟先帝受命中兴,拨乱反正,以宁天下,拨,理也。《公羊传》曰:"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封泰山,建明堂,立辟雍,起灵台,恢弘大道,被之八极;《淮南子》曰:"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而胤子无成康之质,群臣无吕旦之谋,明帝自谓无成康之质。成康之时,刑措不用四十余年。盥洗进爵,踧踖惟惭。郑玄注《论语》云:"踧踖,敬恭貌。"盥音管。素性顽鄙,临事益惧,故'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坦荡,明达之貌。戚戚,常忧惧也。其令天下自殊死已下,谋反大逆,皆赦除之。百僚师尹,其勉修厥职,顺行时令,敬若昊天,以绥兆人。"若,顺也。

三月,临辟雍,初行大射礼。《仪礼》大射之礼,王将祭射宫,择士以助祭也。张虎侯、熊侯、豹侯,其制若今之射的矣。谓之为侯者,天子射中之,可以服诸侯也。天子侯中一丈八尺,画以云气焉。王以六耦射三侯,乐以《驺虞》九节;诸侯以四耦射二侯,乐以《狸首》七节;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乐以《辨苹》五节;士以二耦射豻侯,乐以《辨蘩》三节。

秋九月,沛王辅、楚王英、济南王康、淮阳王延、东海王政来朝。

冬十月壬子,幸辟雍,初行养老礼。诏曰:"光武皇帝建三朝之礼,而未及临飨。三朝之礼谓中元元年初起明堂、辟雍、灵台也。眇眇小子,属当圣业。《尚书》康王曰:"眇眇予末小子。"孔安国注云:"眇眇犹微微也。"闲暮春吉辰,初行大射;令月元日,《东观记》曰:"十月元日。"复践辟雍。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车软轮,供绥执授。侯王设酱,公卿馔珍,朕亲袒割,执爵而酳。《孝经援神契》曰:"尊事三老,父象也。"宋均注曰:"老人知天地之事者。"安车,坐乘之车;软轮,以蒲裹轮。软音而兖反。三老就车,天子亲执绥授之。《说文》:"绥,车中把也。"五更,老人知五行更代事者。《汉官仪》曰:"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全具者。"续汉志曰:"养三老、五更,先吉日,司徒上太傅若讲师故三公人名,用其德行年耆高者,三公一人为三老,次卿一人为五更,皆服絺纻大袍单衣,皂缘领袖中衣,冠进贤,扶王杖。五更亦如之,不杖。皆齐于太学讲堂。其日乘舆先到辟雍礼殿,坐于东厢,遣使者安车迎三老、五更,天子迎于门屏,交拜,导自阼阶。三老自宾阶升,东面。三公设几杖。九卿正履。天子亲袒割俎,执酱而馈,执爵而酳。五更南面,三公进供,礼亦如之。明日皆诣阙谢,以其于己礼太隆也。"酱,醢也。珍谓肴羞之属,即《周礼》"八珍"之类。郑玄注《仪礼》云:"酳,漱也,所以洁口。"音胤。祝哽在前,祝噎在后。老人食多哽噎,故置人于前后祝之,令其不哽噎也。升歌《鹿鸣》,下管《新宫》,《鹿鸣》,《诗·小雅》篇名也。新《宫》,《小雅》逸篇也。升,登也。登堂而歌,所以重人声也。《燕礼》曰:"升歌《鹿鸣》,下管《新宫》。"八佾具修,万舞于庭。佾,列也。谓舞者行列也。《左氏》传曰:"天子八佾,诸侯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以下。"万亦舞也。《诗》云:"公庭万舞。"朕固薄德,何以克当?易陈负乘,《诗》刺彼己,《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诗》曰"彼己之子,不称其服"也。永念惭疚,无忘厥心。三老李躬,年耆学明。五更桓荣,授朕《尚书》。《诗》曰:'无德不报,无言不酬。'《诗·大雅》也。其赐荣爵关内侯,食邑五千户。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厥身。其赐天下三老酒人一石,肉四十斤。有司其存耆耋,礼记曰,六十曰耆,七十曰耋。《释名》曰:"耆,指也,不从力役,指事使人也。耋,?也,皮肤变黑色如?也。"⑽恤幼孤,惠鳏寡,称朕意焉。"

中山王焉始就国。

甲子,西巡狩,幸长安,祠高庙,遂有事于十一陵。历览馆邑,会郡县吏,劳赐作乐。十一月甲申,遣使者以中牢祠萧何、霍光。帝谒陵园,过式其墓。《东观汉记》曰:"萧何墓在长陵东司马门道北百步。"又云:"霍光墓在茂陵东司马门道南四里。"式,敬也。礼记曰:"行过墓必式。"进幸河东,所过赐二千石、令长已下至于掾史,各有差。续汉志曰:"郡国及县,诸曹皆置掾史。"癸卯,车驾还宫。

十二月,护羌校尉窦林下狱死。

是岁,始迎气于五郊。续汉书曰:"迎气五效之兆。四方之兆各依其位。中央之兆在未,坛皆⑶尺。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句芒,车服皆青,歌《青阳》,八佾舞云翘之舞。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服皆赤,歌《朱明》,八佾舞《云翘》之舞,先立秋十八日,迎黄灵于中兆,祭黄帝后土,车服皆黄,歌《朱明》,八佾舞《云翘》、《育命》之舞。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服皆白,歌《白藏》,八佾舞《育命》之舞。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车服皆黑,歌《玄冥》,八佾舞《育命》之舞。"少府阴就子丰杀其妻郦邑公主,就坐自杀。郦,县,属南阳郡。郦音栎。

三年春正月癸巳,诏曰:"朕奉郊祀,登灵台,见史官,正仪度。仪谓浑仪,以铜为之,置于灵台,王者正天文之器也。度谓日月星辰之行度也。史官即太史,掌天文之官也。夫春者,岁之始也。始得其正,则三时有成。正谓日月五星不失其次也。三时谓春、夏、秋。《左传》曰:"务其三时。"比者水旱不节,边人食寡,政失于上,人受其咎。有司其勉顺时气,劝督农桑,去其螟蜮,以及蝥贼;《尔雅》曰:"食苗心曰螟,食节曰贼,食根曰蝥。"蜮一名短弧,今之水弩,含沙射人为灾。言此者,欲令臣下顺时行政,勿侵扰也。详刑慎罚,明察单辞,单辞犹偏辞也。夙夜匪懈,以称朕意。"

二月甲寅,太尉赵喜、司徒李欣免。丙辰,左冯翊郭丹为司徒。己未,南阳太守虞延为太尉。

甲子,立贵人马氏为皇后,皇子炟音丁达反。为皇太子。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流人无名数欲占者人一级;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

夏四月辛酉,封皇子建为千乘王,千乘,国名,今青州县,故城在今淄州高苑北。羡为广平王。

六月丁卯,有星孛于天船北。天船,星名。续汉志曰:"天船为水,彗出之为大水。是岁,伊、洛水溢到津城门。"伏侯《古今注》曰:"彗长三尺所,见三十五日乃去。"

秋八月戊辰,改大乐为大予乐。《尚书琁机钤》曰"有帝汉出,德洽作乐名予",故据《琁机钤》改之。《汉官仪》曰:"大予乐令一人,秩六百石。"

壬申晦,日有蚀之。诏曰:"朕奉承祖业,无有善政。日月薄蚀,彗孛见天,水旱不节,稼穑不成,人无宿储,下生愁垫。储,积也。垫,溺也,音丁念反。虽夙夜勤思,而智慧不逮。昔楚庄无灾,以致戒惧;《说苑》曰:"楚庄王见天不见妖而地不出,则祷于山川曰:'天其忘余欤?'此能求过于天,必不逆谏矣。"鲁哀祸大,天不降谴。《春秋感精符》曰:"鲁哀公时,政弥乱绝,不日食。政乱之类,当致日食之变,而不应者,谴之何益,告之不悟,故哀公之篇绝无日食之异。"今之动变,傥尚可救。有司勉思厥职,以匡无德。古者卿士献诗,百工箴谏。《国语》曰:"天子听政,公卿至于庶士献诗,师箴,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而后王斟酌事焉。"其言事者,靡有所讳。"

冬十月,蒸祭光武庙,礼记曰:"冬祭曰蒸。"蒸,众也。冬物毕成,可祭者众。初奏《文始》、《五行》、《武德》之舞。《前书》曰,《文始舞》者,本舜《韶舞》也,高祖六年更名曰《文始》,其舞人执羽钥。《五行》者,本周舞也,秦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曰《五行》,其舞人冠冕衣服法五行色。《武德》者,高祖四年作,言行武以除乱也,其舞人执干戚。光武草创,礼乐未备,今始奏之,故云初也。

甲子,车驾从皇太后幸章陵,观旧庐。十二月戊辰,至自章陵。

是岁,起北宫及诸官府。京师及郡国七大水。

四年春二月辛亥,诏曰:"朕亲耕藉田,以祈农事。礼记曰:"天子亲耕于东郊,为藉田千亩,冕而朱纮,躬秉耒耜。"《五经要义》曰:"天子藉田,以供上帝之粢盛,所以先百姓而致孝敬也。藉,蹈也。言亲自蹈履于田而耕之。"续汉志云:"正月始耕,既事,告祠先农。"汉旧仪曰:"先农即神农炎帝也。祠以太牢,百官皆从。皇帝亲执耒耜而耕。天子三推,三公五,孤卿七,大夫十二,士庶人终亩。乃致藉田仓,置令丞,以给祭天地宗庙,以为粢盛。"京师冬无宿雪,春不燠沐,燠,暖也,音于六反。沐,润泽也。言无暄润之气也。烦劳群司,积精祷求。积精犹储积也。《说文》云:"告事求福曰祷。"而比再得时雨,宿麦润泽。其赐公卿半奉。有司勉遵时政,务平刑罚。"

秋九月戊寅,千乘王建薨。

冬十月乙卯,司徒郭丹、司空冯鲂免。丙辰,河南尹范迁为司徒,太仆伏恭为司空。

十二月,陵乡侯梁松下狱死。坐县飞书诽谤。

五年春二月庚戌,骠骑将军东平王苍罢归藩;琅邪王京就国。

冬十月,行幸邺。与赵王栩会邺。常山三老言于帝曰:"上生于元氏,愿蒙优复。"诏曰:"丰、沛、济阳,受命所由,加恩报德,适其宜也。今永平之政,百姓怨结,而吏人求复,令人愧笑,重逆此县之拳拳,重,难也。拳拳犹勤勤也。礼记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不息。"其复元氏县田租更赋六岁,劳赐县掾史,及门阑走卒。"续汉志曰:"五伯、铃下、侍合、门阑部署、街里走卒,皆有程品,多少随所典领。"至自邺。

十一月,北匈奴寇五原;十二月,寇云中,南单于击滥之。

是岁,发遣边人在内郡者,赐装钱人二万。

六年春正月,沛王辅、楚王英、东平王苍、淮阳王延、琅邪王京、东海王政、赵王盱、北海王兴、齐王石来朝。

二月,王雒山出宝鼎,"雒"或作"雄"。庐江太守献之。夏四月甲子,诏曰:"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以象物,使人知神奸,不逢恶气。夏禹之时,令远方图画山川奇异之物,使九州之牧贡金铸鼎以象之,令人知鬼神百物之形状而备之,故人入山林川泽,魑魅罔两莫能逢之。恶气谓罔两之类。事见《左传》。遭德则兴,迁于商、周;周德既衰,鼎乃沦亡。史记曰,周鼎亡入泗水中,秦始皇过彭城,斋戒,欲出周鼎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不得。祥瑞之降,以应有德。方今政化多僻,何以致兹?《易》曰鼎象三公,《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岂公卿奉职得其理邪?太常其以礿祭之日,礼记曰"夏祭曰礿",音药。礿,薄也。夏物未成,祭尚薄。陈鼎于庙,以备器用。赐三公帛五十匹,九卿、二千石半之。先帝诏书,禁人上事言圣,而闲者章奏颇多浮词,自今若有过称虚誉,尚书皆宜抑而不省,示不为谄子蚩也。"

冬十月,行幸鲁,祠东海恭王陵;会沛王辅、楚王英、济南王康、东平王苍、淮阳王延、琅邪王京、东海王政。十二月,还,幸阳城,遣使者祠中岳。壬午,车驾还宫。东平王苍、琅邪王京从驾来朝皇太后。

七年春正月癸卯,皇太后阴氏崩。二月庚申,葬光烈皇后。

秋八月戊辰,北海王兴薨。

是岁,北匈奴遣使乞和亲。

八年春正月己卯,司徒范迁薨。《汉官仪》曰,迁字子闾,沛人也。三月辛卯,太尉虞延为司徒,卫尉赵喜行太尉事。

遣越骑司马郑众报使北匈奴。初置度辽将军,屯五原曼柏。昭帝拜范明友为度辽将军,至此复置焉。以中郎将吴常行度辽将军。曼柏,县,在今胜州银城县。

秋,郡国十四雨水。

冬十月,北宫成。

丙子,临辟雍,养三老、五更。礼毕,诏三公募郡国中都官死罪系囚,减罪一等,勿笞,诣度辽将军营,屯朔方、五原之边县;妻子自随,便占著边县;占著谓附名籍。父母同产欲相代者,恣听之。其大逆无道殊死者,一切募下蚕室。亡命者令赎罪各有差。凡徙者,赐弓弩衣粮。

壬寅晦,日有食之,既。既,尽也。诏曰:"朕以无德,奉承大业,而下贻人怨,上动三光。日食之变,其灾尤大,春秋图谶所为至谴。《春秋感精符》曰:"人主含天光,据机衡,齐七政,操八极。"故君明圣,天道得正,则日月光明,五星有度。日明则道正,不明则政乱,故常戒以自□厉。日食皆象君之进退为盈缩。当春秋拨乱,日食三十六,故曰至来谴也。永思厥咎,在予一人。群司勉修职事,极言无讳。"于是在位者皆上封事,各言得失。宣帝始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封有正有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而不奏;后魏相奏去副封,以防拥蔽。帝览章,深自引咎,乃以所上班示百官。诏曰:"群僚所言,皆朕之过。人冤不能理,吏黠不能禁;而轻用人力,缮修宫宇,出入无节,喜怒过差。昔应门失守,《关雎》刺世;《春秋说题辞》曰:"人主不正,应门失守,故歌《关雎》以感之。"宋均注曰:"应门,听政之处也。言不以政事为务,则有宣淫之心。关雎乐而不淫,思得贤人与之共化,修应门之政者也。"薛君《韩诗章句》曰:"诗人言雎鸠贞洁慎匹,以声相求,隐蔽于无人之处。故人君退朝,入于私宫,后妃御见有度,应门击柝,鼓人上堂,退反宴处,体安志明。今时大人内倾于色,贤人见其萌,故咏关雎,说淑女,正容仪,以刺时。"飞蓬随风,微子所叹。《管子》曰:"无仪法程式,飞摇而无所定,谓之飞蓬。飞蓬之闲,明王不听。"此言"微子",未详。永览前戒,竦然兢惧。徒恐薄德,久而致怠耳。"

北匈奴寇西河诸郡。

九年春三月辛丑,诏郡国死罪囚减罪,与妻子诣五原、朔方占著,所在死者皆赐妻父若男同产一人复终身;其妻无父兄独有母者,赐其母钱六万,又复其口算。口算,已见《光武纪》。

夏四月甲辰,诏郡国以公田赐贫人各有差。令司隶校尉、部刺史岁上墨绶长吏视事三岁已上理状尤异者各一人,与计偕上。偕,俱也。所征之人,令与计吏俱上。及尤不政理者,亦以闻。

是岁,大有年。《谷梁传》曰:"五谷皆熟,书大有年。"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袁宏《汉纪》曰,永平中崇尚儒学,自皇太子、诸王侯及功臣子弟,莫不受经。又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子弟立学,号四姓小侯,置《五经》师。以非列侯,故曰小侯。礼记曰"庶方小侯",亦其义也。

十年春二月,广陵王荆有罪,自杀,国除。

夏四月戊子,诏曰:"昔岁五谷登衍,郑玄注《周礼》云:"五谷,黍、稷、麦、麻、菽也。"登,成也。衍,饶也,音以战反。今兹蚕麦善收,其大赦天下。方盛夏长养之时,荡涤宿恶,以报农功。百姓勉务桑稼,以备灾害。吏敬厥职,无令愆墯。"

闰月甲午,南巡狩,幸南阳,祠章陵。日北至,又祠旧宅。北至,夏至也。礼毕,召校官弟子作雅乐,奏《鹿鸣》,校,学也。《鹿鸣》,《诗·小雅》篇名,宴群臣嘉宾之诗。帝自御埙篪和之,以娱嘉宾。郑玄注《周礼》云:"埙,烧土为之,大如雁子。"郑众曰:"有六孔。"《世本》曰:"暴辛公作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有八孔。"还,幸南顿,劳飨三老、官属。

冬十一月,征淮阳王廷会平舆,县名,属汝南郡,故城在今豫州汝阳县东北。舆音预。征沛王辅会睢阳。

十二月甲午,车驾还宫。

十一年春正月,沛王辅、楚王英、济南王康、东平王苍、淮阳王延、中山王焉、琅邪王京、东海王政来朝。

秋七月,司隶校尉郭霸下狱死。

是岁,漅湖出黄金,庐江太守以献。漅湖,湖名,音子小反,在今庐州合肥县东南。时麒麟、白雉、醴泉、嘉禾所在出焉。

十二年春正月,益州徼外夷哀牢王相率内属,于是置永昌郡,罢益州西部都尉。《西南夷传》曰:"罢益州西部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置哀牢、博南二县。"去洛阳七千里,在今匡州匡川县西。

夏四月,遣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自荥阳至于千乘海口。汴渠即莨荡渠也。汴自荥阳首受河,所谓石门,在荥阳山北一里。过汴以东,积石为堤,亦号金堤,成帝阳嘉中所作也。

五月丙辰,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流民无名数欲占者人一级;鳏、寡、孤、独、笃癃、贫无家属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诏曰:"昔曾、闵奉亲,竭观致养,曾参字子舆,闵损字子骞,并孔子弟子,皆有孝行也。仲尼葬子,有棺无梈。《论语》曰:"鲤也死,有棺而无梈。"丧贵致哀,礼存宁俭。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靡。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于坟土。《前书》音义曰:"担音丁滥反。言一石之储。"《方言》作"甔",云"罃也,齐东北海岱之闲谓之甔"。郭璞注曰:"所谓'家无甔石之储'者也。"《埤苍》曰:"大罂也。"字或作"儋",音丁甘反。伏腊无糟糠,而牲牢兼于一奠。史记曰,秦德公始为伏祠。历忌曰:"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四气代谢,皆以相生。至于立秋,以金代火;金畏于火,故庚日必伏。"《月令》:"孟冬之月,腊先祖。"说文云:"腊,冬至后祭百神。"始皇更腊曰嘉平。奠,丧祭也。糜破积世之业,以供终朝之费,子孙饥寒,绝命于此,岂祖考之意哉!又车服制度,恣极耳目。田荒不耕,游食者众。游食谓浮食者。有司其申明科禁,宜于今者,宣下郡国。"

秋七月乙亥,司空伏恭罢。乙未,大司农牟融为司空。

冬十月,司隶校尉王康下狱死。

是岁,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十三年春二月,帝耕于藉田。礼毕,赐观者食。

三月,河南尹薛昭下狱死。

夏四月,汴渠成。辛巳,行幸荥阳,巡行河渠。乙酉,诏曰:"自汴渠决败,六十余岁,《王景传》曰,平帝时汴河决坏。加顷年以来,雨水不时,汴流东侵,日月益甚,水门故处,皆在河中,漭漾广溢,莫测圻岸,圻,发{土?}也。荡荡极望,不知纲纪。今兖、豫之人,多被水患,乃云县官不先人急,好兴它役。又或以为河流入汴,幽、冀蒙利,故曰左堤强则右堤伤,左右俱强则下方伤,宜任水埶所之,使人随高而处,公家息壅塞之费,百姓无陷溺之患。议者不同,南北异论,朕不知所从,久而不决。今既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河、汴分流,复其旧迹,陶丘之北,渐就壤坟,《尔雅》曰:"丘再成曰陶丘。"孙炎曰:"形如累两盂也。"郭璞曰:"今济阴定陶城中有陶丘也。"《尚书》曰:"厥土惟黑壤,下土坟垆。"孔安国曰:"无块曰壤。坟,起也。"故荐嘉玉洁牲,以礼河神。礼记曰:"凡祭玉曰嘉玉。"《仪礼》曰:"洁牲刚鬣。"东过洛汭,叹禹之绩。水北曰汭。洛汭,洛水入河处也。绩,功也。河、洛皆禹所加功,故叹之。今五土之宜,反其正色,《周礼》曰"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谓之五土"也。色谓其黄、白、青、黑之类。孔安国曰"水所去,土复其性"也。滨渠下田,赋与贫人,无令豪右得固其利,滨,近也。庶继世宗《瓠子》之作。"瓠子,堤名也。武帝元封二年,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沈白马,玉璧,令群臣皆负薪填河。在今濮州濮阳县西也。因遂度河,登太行,进幸上党。壬寅,车驾还宫。

冬十月壬辰晦,日有食之。三公免冠自劾。制曰:"冠履勿劾。灾异屡见,咎在朕躬,忧惧遑遑,未知其方。将有司陈事,多所隐讳,使君上壅蔽,下有不畅乎?昔韂有忠臣,灵公得守其位。《论语》:"孔子曰:'卫灵公无道。'季康子曰:'夫如是,奚其不丧?'孔子曰:'仲叔圉主宾客,祝它主宗庙,王孙贾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今何以和穆阴阳,消伏灾谴?刺史、太守详弄理冤,存恤鳏孤,勉思职焉。"

十一月,楚王英谋反,废,国除,迁于泾县,泾县属丹阳郡,今宣州县,故城在县东。有泾水,出芜湖,因水立名。所连及死徙者数千人。

是岁,齐王石薨。

十四年春三月甲戌,司徒虞延免,自杀。夏四月丁巳,钜鹿太守南阳邢穆为司徒。穆字绥公,宛人。

前楚王英自杀。

夏五月,封故广陵王荆子元寿为广陵侯。

初作寿陵。

十五年春二月庚子,东巡狩。辛丑,幸偃师。诏亡命自殊死以下赎:死罪缣四十匹,右趾至髡钳城旦舂十匹,完城旦至司寇五匹;犯罪未发觉,诏书到日自告者,半入赎。征沛王辅会睢阳。进幸彭城。癸亥,帝耕于下邳。

三月,征琅邪王京会良成,良成,县名,属东海郡,故城在今泗州下邳县北。征东平王苍会阳都,阳都,县名,属琅邪郡,故城在今沂州沂水县南。又征广陵侯及其三弟会鲁。祠东海恭王陵。还,幸孔子宅,祠仲尼及七十二弟子。亲御讲堂,孔子宅在今兖州曲阜县故鲁城中归德门内阙里之中,背洙面泗,矍相圃之东北也。七十二弟子,颜、闵之徒。《汉春秋》曰:"帝时升庙立,群臣中庭北面,皆再拜,帝进爵而后坐。"命皇太子、诸王说经。又幸东平。东平,国名,故城在今郓州东。辛卯,进幸大梁,大梁城,魏惠王所筑,故城在今汴州。至定陶,祠定陶恭王陵。恭王,元帝子康。夏四月庚子,车驾还宫。

改信都为乐成国,临淮为下邳国。封皇子恭为钜鹿王,党为乐成王,衍为下邳王,畅为汝南王,昞为常山王,长为济阴王。济阴,郡,今曹州。赐天下男子爵,人三级;郎、从官视事二十岁已上帛百匹,十岁已上二十匹,十岁已下十匹,官府吏五匹,书佐、小史三匹。令天下大酺五日。《前书》音义曰:"《汉律》:三人已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今恩诏横赐,得令聚会饮食五日。酺,布也。言天子布恩于天下。史记:"赵惠文王三年,大赦,置酒大酺五日。"乙巳,大赦天下,其谋反大逆及诸不应宥者,皆赦除之。

冬,车骑校猎上林苑。《周礼》校人掌王田猎之马,故曰校猎。谓以木相贯穿为栏校,以遮禽兽。

十二月,遣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屯凉州。《前书》曰,奉车都尉,掌乘舆;驸马都尉,掌天子之副马。驸,副也。并武帝置,秩二千石。

十六年春二月,遣太仆祭肜出高阙,高阙,山名,因以名塞,在朔方北。奉车都尉窦固出酒泉,驸马都尉耿秉出居延,本匈奴地名也,武帝因以名县,属张掖郡,在今甘州张掖县东北。骑都尉来苗出平城,伐北匈奴。窦固破呼衍王于天山,呼衍,匈奴王号。天山即祁连山,一名雪山,今名折罗汉山,在伊州北。祁音时。留兵屯伊吾卢城。本匈奴中地名,既破呼衍,取其地置宜禾都尉,以为屯田,今伊州纳职县伊吾故城是也。耿秉、来苗、祭肜并无功而还。

夏五月,淮阳王延谋反,发觉。癸丑,司徒邢穆、驸马都尉韩光坐事下狱死,所连及诛死者甚众。坐与延同谋。

戊午晦,日有食之。

六月丙寅,大司农西河王敏为司徒。《汉官仪》曰,敏字叔公,并州隰城人也。

秋七月,淮阳王延徙封阜陵王。阜陵,县名,属九江郡,故城在今滁州全椒县南。

九月丁卯,诏令郡国中都官死罪系囚减死罪一等,勿笞,诣军营,屯朔方、敦煌;妻子自随,父母同产欲求从者,恣听之;女子嫁为人妻,勿与俱。谋反大逆无道不用此书。

是岁,北匈奴寇云中,云中太守廉范击破之。

十七年春正月,甘露降于甘陵。北海王睦薨。

二月乙巳,司徒王敏薨。三月癸丑,汝南太守鲍昱为司徒。

是岁,甘露仍降,树枝内附,仍,频也。内附谓木连理也。《前书》终军曰:"众枝内附,是无外也。"芝草生殿前,神雀五色翔集京师。西南夷哀牢、儋耳、僬侥、槃木、白狼、动黏诸种,前后慕义贡献;《山海经》曰:"周侥国在三首国东,为人短小,冠带,一名僬侥。"《国语》曰:"僬侥氏三尺,短之至也。"杨浮《异物志》曰:"儋耳,南方夷,生则镂其颊,皮连耳匡,分为数支,状如鸡肠,累累下垂至肩。"西域诸国遣子入侍。夏五月戊子,公卿百官以帝威德怀远,祥物显应,乃并集朝堂,奉觞上寿。寿者人之所欲,故卑下奉觞进酒,皆言上寿。制曰:"天生神物,以应王者;远人慕化,实由有德。朕以虚薄,何以享斯?唯高祖、光武圣德所被,不敢有辞。其敬举觞,太常择吉日策告宗庙。其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流人无名数欲占者人一级;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郎、从官视事十岁以上者,帛十匹。中二千石、二千石下至黄绶,贬秩奉赎,在去年以来皆还赎。"

秋八月丙寅,令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张掖,郡,故匈奴昆邪王地也。《汉官仪》曰:"张国臂掖,故曰张掖。"故城在今甘州张掖县西北。及张掖属国,系囚右趾已下任兵者,任,堪也。皆一切勿治其罪,诣军营。

冬十一月,遣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出敦煌昆仑塞,昆仑,山名,因以为塞,在今肃州酒泉县西南。山有昆仑之体,故名之。周穆王见西王母于此山,有石室、王母台。击破白山虏于蒲类海上,遂入车师。《西河旧事》曰:"白山冬夏有雪,故曰白山,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拜焉。去蒲类海百里之内。"初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宣帝初置,郑吉为都护,护三十六国,秩比二千石。元帝置戊己校尉,有丞、司马各一人,秩比六百石。戊己,中央也,镇覆四方,见《汉官仪》。亦处西域,镇抚诸国。

是岁,改天水为汉阳郡。

十八年春三月丁亥,诏曰:"其令天下亡命,自殊死已下赎:死罪缣三十匹,右趾至髡钳城旦舂十匹,完城旦至司寇五匹;吏人犯罪未发觉,诏书到自告者,半入赎。"

夏四月己未,诏曰:"自春已来,时雨不降,宿麦伤旱,秋种未下,政失厥中,忧惧而已。其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及流民无名数欲占者人一级;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理冤狱,录轻系。二千石分祷五岳四渎。郡界有名山大川能兴云致雨者,《周礼》:"职方氏掌天下之地。杨州,其山曰会稽,其川曰三江。荆州,其山曰衡山,其川曰江、汉。豫州,其山曰华,其川曰荥、洛。青州,其山曰沂山,其川曰淮、泗。兖州,其山曰岱,其川曰河、泲。雍州,其山曰岳,其川曰泾、汭。幽州,其山曰医无闾,其川曰河、泲。冀州,其山曰霍,其川曰漳。并州,其山曰恒,其川曰滹沱。"此谓九州名山大川也。长吏各洁斋祷请,冀蒙嘉澍。"《说文》曰:"时雨所以澍生万物。"《淮南子》曰:"春雨之灌,万物无地不澍,无物不生。"澍音之戍反。

六月己未,有星孛于太微。

焉耆、龟兹攻西域都护陈睦,悉没其众。北匈奴及车师后王围戊己校尉耿恭。

秋八月壬子,帝崩于东宫前殿。年四十八。遗诏无起寝庙,藏主于光烈皇后更衣别室。《礼》"藏主于庙",既不起寝庙,故藏后后之易衣别室。更,易也。帝初作寿陵,制令流水而已,石椁广一丈二尺,长二丈五尺,无得起坟。《东观记》曰:"陵东北作庑,长三丈,五步出外为小厨,财足祠祀。"万年之后,埽地而祭,杅水脯糒而已。《说文》曰:"杅,饮器。"音于。《方言》曰:"鹭谓之{亏/皿}。"《说文》曰:"糒,干饭也。"过百日,唯四时设奠,置吏卒数人供给洒埽,勿开修道。敢有所兴作者,以擅议宗庙法从事。《前书》曰:"擅议宗庙者弃市。"

帝遵奉建武制度,无敢违者。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东观记》曰:"光武闵伤前代权臣太盛,外戚与政,上浊明主,下危臣子,后族阴、郭之家不过九卿,亲属荣位不能及许、史、王氏之半耳。"馆陶公主光武女。为子求郎,不许,而赐钱千万。谓群臣曰:"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史记曰,太微宫后二十五星,郎位也。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是以难之。"故吏称其官,民安其业,远近肃服,户口滋殖焉。

论曰:明帝善刑理,法令分明。日晏坐朝,幽枉必达。内外无幸曲之私,在上无矜大之色。断狱得情,号居前代十二。十断其二,言少刑也。⑴故后之言事者,莫不先建武、永平之政。而钟离意、宋均之徒,常以察慧为言,并见本传。夫岂弘人之度未优乎?

赞曰:显宗丕承,业业兢兢。危心恭德,政察奸胜。危心言常危惧。奸胜犹胜奸佞。备章朝物,省薄坟陵。朝物谓朝仪文物也。永怀废典,下身遵道。废典谓明堂、辟雍之礼,历汉不行。下身谓进爵授绥之类。登台观云,临雍拜老。懋惟帝绩,增光文考。懋,勉也。《书》曰:"惟我文考,光于四海。"


分类:正史 书名:后汉书 作者:范晔、司马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