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志第一 天文|正史

《金史》志第一 天文


自伏羲仰观俯察,黄帝迎日推策,重黎序天地,尧历日月星辰,舜齐七政,周 武王访箕子,陈《洪范》,协五纪,而观天之道备矣。《易》曰:"天垂象,见吉 凶,圣人象之。"故孔子因鲁史作《春秋》,于日星风雨霜雹雷霆皆书变而不书常, 所以明天道、验人事也。秦汉而下,治日患少,阴阳愆违,天象错迕,无代无之。 金百有十九年,而日食四十二,星辰风雨霜雹雷霆之变,不知其几。金九主,莫贤 于世宗,二十九年之间,犹日食者十有一,日珥虹贯者四五。然终金之世,庆云环 日者三,皆见于世宗之世。

羲、和之后,汉有司马,唐有袁、李,皆世掌天官,故其说详。且六合为一, 推步之术不见异同。金、宋角立,两国置历,法有差殊,而日官之选亦有精粗之异。 今奉诏作《金史》,于志天文,各因其旧,特以《春秋》为准云。

○日薄食 煇珥 云气

太祖天辅三年夏四月丙子朔,日食。四年冬十月戊辰朔,日食。六年春二月庚 寅朔,日食。七年秋八月辛巳朔,日食。

太宗天会七年三月己卯,日中有黑子。九月丙午朔,日食。十三年正月丙午朔, 日食。

熙宗天会十四年十一月丙寅,日中有黑子,斜角交行。

天眷三年七月癸卯朔,日食。

皇统三年十二月癸未朔,日食。四年六月辛巳朔,日食。五年六月乙亥朔,日 食。八年四月戊子朔,日食。九年三月癸未朔,日食。

海陵庶人天德二年正月甲辰,日有晕珥,白虹贯之。十一月丙戌,白虹贯日。 十二月乙卯,庆云见,状如鸾凤,五彩。三年正月丁酉,白虹贯日。

贞元二年五月癸丑朔,日食。三年四月丁丑朔,昏雾四塞,日无光,凡十有七 日乃霁。五月丁未朔,日食。

正隆三年三月辛酉朔,有司奏日食,候之不见。海陵敕,自今日食皆面奏,不 须颁告中外。五年八月丙午朔,日食。庚午,日中有黑子,状如人。六年二月甲辰 朔,日有晕珥,戴背。十月丙午,庆云见。

世宗大定二年正月戊辰朔,日食,伐鼓用币,命寿王京代拜行礼。为制,凡遇 日月亏食,禁酒、乐、屠宰一日。三年六月庚申朔,日食,上不视朝,命官代拜。 有司不治务,过时乃罢。后为常。四年六月甲寅朔,日食。七年四月戊辰朔,日食, 上避正殿、减膳,伐鼓应天门内,百官各于本司庭立,明复乃止。闰七月己卯午刻, 庆云环日。八月辛亥午刻,庆云环日。九年八月甲申朔,有司奏日当食,以雨不见。 为近奉安太社,乃伐鼓于社,用币于应天门内。十三年五月壬辰朔,日食。十四年 十一月甲申朔,日食。十六年三月丙午朔,日食。十七年九月丁酉朔,日食。二十 三年十月己未,庆云见于日侧。十一月壬午朔,日食。二十八年八月甲子朔,日食。 二十九年正月乙卯巳初,日有晕,左右有珥,上有背气两重,其色青赤而厚。复有 白虹贯之亘天,其东有战气长四尺余,五刻而散。丁巳巳初,日有两珥,上有背气 两重,其色青赤而淡。顷之,背气于日上为冠,已而俱散。二月辛酉朔,日食。甲 子辰刻,日上有重晕两*,抱而复背,背而复抱,凡二三次。乙丑,日晕两珥,有负 气承气,而白虹亘天,左右有戟气。

章宗明昌三年十二月丙辰,北方微有赤气。四年九月癸未,日上有抱气二,戴 气一,俱相连。左右有珥,其色鲜明。六年三月丙戌朔,日食。

承安三年正月己亥朔,日食,阴云不见。五年十一月癸丑,日食。《宋史》作 六月乙酉朔。

 

泰和二年五月甲辰朔,日食。三年十月戊戌,日将没,色赤如赭。甲辰,申酉 间,天色赤,夜将旦复然。四年三月丁卯,日昏无光。五年九月戊子戌时,西北方 黑云间有赤气如火,次及西南、正南、东南方皆赤,中有白气贯彻,乍隐乍见。既 而为雨,随作风。至二更初,黑云间赤气复起于西北方,及正西、正东、东北,往 来游曳,内有白气数道,时复出没。其赤气又满中天,约四更皆散。六年正月,北 京申,龙山县西见有云结成车牛行帐之状,或如前后摧损之势,晡时乃散。二月壬 子朔,日食。七月癸巳,申刻,日有上背气一,内赤外青,须臾散。九月乙酉,夜 将曙,北方有赤白气数道,历王良下,徐行至北斗开阳、摇光之东而散。八年四月 癸卯,巳刻,日晕二重,风黄外赤,移时而散。

卫绍王大安元年四月壬申,北方有黑气如大道,东西竟天,至五更散。十二月 辛酉朔,日食。三年三月辛酉辰刻,北方有黑气如堤,内有白气三,似龙虎之状。 十月己卯,东北、西北每至初更如月将出状,明至夜半而灭,经月乃已。

宣宗贞祐元年十月丙午,夜有白气三,冲紫微而贯。十一月丙申,白气东西竟 天,移时散。二年九月壬戌朔,日食,大星皆见。三年正月壬戌,日有左右珥,上 有冠气,移刻散。二月丁巳,日初出赤如血,将没复然。六月戊申,夜有黑气,广 如大路,自东南至于西北,其长竟天。四年二月甲申朔,日食。闰七月壬午朔,日 食。

兴定元年七月丙子朔,日食。二年七月庚午朔,日食。三年七月庚申,五色云 见。十月乙丑,平凉府庆云见,遣官验实,以告太庙,诏国中。五年正月,山东行 省蒙古纲奏庆云见,命图以进。四月丙子,日正午,有黄晕四匝,其色鲜明。五月 甲申朔,日食。

六月戊寅,日将出,有气如大道,经丑未,历虚危,东西不见首尾,移时没。 十二月己巳,北方有白气,广三尺余,东西亘天。

元光元年十一月丁未,东北有赤云如火。二年五月辛未,日晕不匝而有背气。 九月庚子朔,日食。

哀宗正大二年正月甲申,有黄黑昆。三年月三月庚午,省前有气微黄,自东北 亘西南,其状如虹,中有白物十余,往来飞翔,又有光倏见如二星,移时方灭。四 年十一月乙未,日上有虹,背而向外者二,约长丈余,两旁俱有白虹贯之。是年六 月丙辰,有白气经天。或云太白入井。五年十二庚子朔,日食。八年三月庚戌酉正, 日忽白而失色,乍明乍暗,左右有气似日而无光,与日相凌,而日光四出摇荡至没。

天兴元年正月壬午朔,日有两珥。三年正月己酉,日大赤无光,京、索之间雨 血十余里。是日,蔡城陷,金亡。

○月五星凌犯及星变 

太宗天会七年十月甲寅,天旗明,河鼓直。十年闰四月丙申,荧惑入氐。八月 辛亥,彗星出于文昌。十一年五月乙丑,月忽失行而南。顷之复故。七月己巳昏, 有大星陨于东南,如散火。十二月丙戌,月食昴。

熙宗天会十三年十一月乙酉,月食,命有司用币以救,著为命。十四年正月辛 巳,太白昼见,凡四十余日伏。壬辰,荧惑入月。三月丁酉夜,中星摇。九月癸未, 有星大如缶,起西南,流于正西。十一月己巳,狼星摇。十五年正月戊辰,岁星犯 积尸气。

天眷二年三月辛巳朔,岁星留逆在太微。五月戊子,太白昼见。八月丁丑,太 白昼见;九月辛巳,犯轩辕左星;乙巳,犯左执法;十一月戊寅,入氐。三年七月 壬戌,月犯毕。十二月壬午,月掩东井东辕南第一星。

皇统元年二月甲戌,月犯掩毕大星。二年十一月己酉,月犯轩辕大星。甲寅, 月犯氐东北星。三年正月己丑,荧惑逆犯轩辕次北一星。二月乙丑,月犯毕大星。 闰四月癸巳,月掩轩辕左角星。八月丙申,老人星见。九月丁丑,月犯轩辕大星。 四年八月癸未,荧惑入舆鬼。五年四月丙申,彗星见于西北,长丈余,至五月壬戌 始灭。六月甲辰,荧惑犯左执法。六年九月戊寅,荧惑犯西垣上将。己丑,月犯轩 辕第二星。七年正月辛未,彗星出东方,长丈余,凡十五日灭。丁亥,太白经天。 七月己巳,太白经天。庚辰,荧惑犯房第二星。十一月壬戌,岁星逆犯井东扇第二 星。八年闰八月丙子,荧惑入太微垣。十月甲申,太白昼见;十一月壬辰,经天。 十二月丙寅,太白昼见。九年二年癸亥,月掩轩辕第二星。七月甲辰,太白、辰星、 岁星合于张。丁未,荧惑犯南斗第四星。八月壬子,又历南斗第三星。

海陵天德元年十二月甲子,土犯东井东星。二年正月乙酉,月犯昴;壬辰,犯 木;乙未,犯角;二月丙寅,犯心大星。九月乙亥,太白昼见,至明年正月辛卯后 不见。丁酉,月犯轩辕左角;十月乙丑,犯太微上将;十二月癸丑,犯昴。三年二 月丙辰,月食。十月丁亥,月犯轩辕左角。四年正月癸卯,太白经天。二月乙亥, 月掩鬼,犯镇星。五月己亥,太白经天;丁巳,又经天。六月癸巳,太白犯井东第 二星。八月辛未,太白犯轩辕大星。十一月甲辰,荧惑犯钩钤。丙午,月犯井北第 一星。十二月乙卯朔,太白经天。丙子,月食。闰月己亥,太白经天。

贞元年正月辛丑,月犯井东第一星。四月戊寅,有星如杯,自氐入于天市,其 光烛地。十二月乙卯,太白经天。庚午,月食。闰月乙酉,太白经天。二年正月庚 申,太白经天。是夜,月掩昴;二月辛丑,犯心前星,三月辛巳,月食。七月癸丑, 太白昼见,凡三十有三日伏。八月戊戌,荧惑入井,凡十一日而出。十一月甲子, 月食。三年八月乙酉,月犯牛;九月辛亥,犯建星;十一月戊午,掩井钺星。

正隆二年正月庚辰,太白昼见,凡六十七日伏。三年正月丁亥,有流星如杯。 长二丈余,其光烛地,出太微,没于梗河之北。二月乙卯,荧惑入鬼。辛巳,月食。 甲午,月掩岁星;六月丁酉,犯氐。九月己未,太白经天,至明年正月二十一日不 见。十二月戊申,月入氐。四年九月壬寅,月掩轩辕右角;十一月壬辰,入毕,犯 大星。十二月,太白昼见,凡七日。五年正月,海陵问司天提点马贵中曰:"朕欲 自交伐宋,天道如何?"贵中对曰:"去年十月甲戌,荧惑顺入太微,至屏星,留 退西出。《占书》荧惑常以

十月入太微庭,受制出伺无道之国。又去年十二月,太白昼见经天,占为兵丧, 为不臣,为更主,又主有兵兵罢,无兵兵起。"甲午,月食。二月丁卯,太白昼见。 四月甲戌,复见,凡百六十有九日乃伏。六年七月乙酉,月食。九月丙申,太白昼 见。先是,海陵问司马贵中曰:"近日天道何如?"贵中曰:"前年八月二十九日 太白入太微右掖门,九月二日至端门,九日至左掖门出,并历左右执法。太微为天 子南宫,太白兵将之象,其占:兵入天子之庭。"海陵曰:"今将征伐,而兵将出 入太微,正其事也。"贵中又言:"当端门而出,其占为受制,历左右执法为受事, 此当有出使者,或为兵,或为贼。"海陵曰:"兵兴之际,小贼固不能无也。"是 岁,海陵南伐,遇弑。

世宗大定元年十月丙午,荧惑入太微垣,在上将东。丁巳,月犯井西扇北第二 星。二年正月癸巳,太白昼见。闰二月戊寅,月掩轩辕大星;三月戊申,掩太微东 籓南第一星;八月乙酉,犯井西扇北第二星;九月庚戌,犯毕距星。十月戊辰,有 大星如太白,起室壁间,没于羽林军,尾迹长丈余。三年正月庚子,太白昼见,凡 百有十日乃伏。五月辛丑,月入氐。七月庚戌,太白昼见,百二十有七日乃伏。八 月丁未,月犯井距星。丙寅,太白昼见,经天。十月庚辰,月犯太微垣西上将星。 十一月庚寅,太白昼见。经天。岁星入氐。凡二十四日伏。壬子,月入氐。四年正 月戊子,荧惑、岁星同居氐。己丑,荧惑出氐。二月壬午,岁星退入氐,凡二十九 日。九月丙午,月犯轩辕大星北次星。十一月丙申,月食,既。十二月辛卯,太白 昼见经天。癸卯,月掩房北第一星。五年正月癸亥,月掩轩辕大星北次星;八月丁 酉,犯井东扇第一星。十一月癸丑,荧惑入氐,凡二十一日。六年二月丙申,月犯 南半东南第二星;三月己未,入氐。四月辛丑,太白昼见,八十有八日伏。六月辛 巳,太白昼见;经天。九月壬子,太白昼见,百有三日乃伏;丙辰,经天;十月壬 辰,复昼见,经天。十一月辛亥,金入氐,凡七日。庚申,太白昼见,经天;十二 月戊子,复见,经天。癸巳,月犯上房北第二星。七年十月乙巳,火入氐,凡四日。 十一月壬申,太白昼见,九十有一日伏。丁丑,岁星昼见,二日。八年正月癸未, 月掩心大星;三月庚午,掩轩辕大星北一星。己丑,太白昼见,百五十有八日乃伏。 五月丁卯,岁星昼见。八月甲午,太白轩辕大星。十月庚子,月掩荧惑;十一月庚 午,犯昴。九年正月戊寅,月掩心后星;四月庚子,掩心前星;八月癸卯,掩昴; 十二月丙戌,犯土。丁酉,太白昼见,十有六日伏。十年正月丙寅,月掩轩辕大星; 七月庚子,犯五车东南星。八月戊申朔,木星掩荧惑,在参毕间。十一年二月壬戌, 荧惑犯井东扇北第一星。八月癸卯,太白昼见,十二年五月辛巳,月犯心后星;

八月癸卯,犯心大星。辛亥,荧惑掩井东扇北第二星。九月丁亥,太白昼见, 在日前,九十有八日伏。十月己酉,荧惑掩鬼西北星。岁星昼见,在日后,四十有 七日伏。十三年闰正月辛酉,太白昼见,四十有九日伏。二月己丑,荧惑犯鬼西北 星;三月癸巳朔,入鬼;次日,犯积尸气。六月辛未,月犯心前星。十月乙丑,岁 星昼见于日后,五十有三日伏。十四年三月辛丑,太白岁星昼见,十有八日伏;丙 辰,二星经天,凡二日。六月己未,太白昼见,三十有九日;八月己卯,昼见,又 百三十二日乃伏。庚辰,荧惑犯积尸气。十月丙寅,岁星昼见,六日。十五年十一 月甲子,太白昼见,八十有六日伏。

十二月乙丑,月掩井西扇北第一星。十六年三月庚申,月食。五月甲寅,太白 昼见,五十有四日伏。庚午,月掩太白;七月丁未,犯角宿距星;甲子,掩毕宿距 星。八月丙子,太白犯轩辕大星。九月丁巳,月食。十月丁丑,荧惑入太微。十一 月甲寅,月掩毕星。戊辰,太白犯轩辕大星。九月丁巳,月食。十月丁丑,荧惑入 太微。十一月甲寅,月掩毕距星。戊辰,荧惑犯太微上将。十二月己丑,月掩太微 左执法。十七年春正月丙寅,荧惑犯太微西籓上相。九月庚戌,岁星、荧惑、太白 聚于尾。十二月己巳,太白昼见,四十有四日伏。十八年七月庚辰,土星犯井东扇 北第二星。九月己丑,荧惑犯左执法。十二月甲午,镇星掩井西扇第一星,凡十日。 十九年正月甲戌,月食,既。三月甲戌,荧惑犯氐距星。四月丁巳,岁星昼见,凡 七日。七月丙子,太白昼见,四十有五日伏;八月癸卯,犯轩辕御女。辛亥,荧惑 掩南斗杓第二星。九月壬申,月掩毕大星。十一月辛未,荧惑掩岁星。十二月丁亥, 月犯岁星。二十年二月己丑,月掩毕大星;三月丙辰,掩毕西第二星。二十一年二 月戊子,月犯镇星。戊戌,太白昼见。三月甲子,太白昼见。四月壬申,荧惑掩斗 魁第二星,十有四日。六月甲戌,客星见于华盖,凡百五十有六日灭。七月乙亥朔, 荧惑顺入斗魁中,五日。以下史阙。

二十二年五月甲申,太白书见,六十有四日伏。七月戊子,岁星昼见,二日。 八月戊辰,太白昼见,百二十有八日,其经天者六十四日。十一月辛未,荧惑行氐 中。乙亥,太白入氐。辛巳夜,月食,既。癸未,荧惑太白皆出氐中。十二月戊戌, 荧惑犯钩钤。二十三年五月己卯,月食,既。九月甲申,岁星昼见,五十有五日伏。 十月辛酉,太白昼见,百四十有九日乃伏。十一月丁卯,岁星昼见,三十有三日伏。 闰十一月庚申,岁星昼见,九十日伏。二十四年四月己未朔,太白昼见,百四十有 五日乃伏。甲申,月掩太白。九月庚子,岁星犯轩辕大星,甲辰昼见,凡五十二日 伏。十月壬申,太白、辰星同度。二十五年三月乙酉,太白与月相犯,九月丁亥, 月在斗魁中,犯西第五星。十一月庚辰朔,岁星昼见,在日后,凡七十四日。壬午, 太白昼见,在日后,百十有一日乃伏。十二月己未,月犯荧惑。甲子,太白昼见经 天。二十六年三月丙戌,荧惑入井。镇星犯太微东籓上相。壬辰,月食。四月丁丑, 荧惑犯鬼西南星。七月丙申,月掩心前星。八月乙亥朔,日月五星会于轸。十二月 乙未,月掩心前大星,又犯于后星。二十七年五月壬子,月犯心大星。六月庚辰, 太白昼见,百七十有三日乃伏。癸巳,月掩昴;七月丙午,犯房南第一星。是日, 太白昼见经天。十月己丑,太白入氐。十二月丁丑,月掩昴。二十八年正月己未, 岁星留于房;甲子,守房北第一星。十一月丙申,镇星入氐。庚子,太白昼见,在 日前,四十有九日伏。十二月壬申,月掩昴。二十九年正月丁酉,土星留氐中,三 十有七日逆行,后七十九日出氐。五月庚寅朔,太白昼见,在日后。六月丙辰,月 犯太白,月北星南,同在柳宿。十一月己未,荧惑守轩辕,至戊辰退行,其色稍怒。 十二月辛丑,月食,既。

章宗明昌元年二月丁亥,太白昼见。六月丁酉,月食,既。十二月乙未,月食。 二年六月壬辰,月食。十一月乙丑,金木二星见在日前,十三日方伏而顺行,危宿 在羽林军士、垒壁阵下,光芒明天。十二月戊子,木金相犯,有光芒。三年三月戊 戌,荧惑顺行犯太微西籓上将。四月丁巳,月食。己未,荧惑掩右执法,色怒而稍 赤。四年正月丙子,月有晕,白虹贯其中。八月己亥,卯初三刻,岁星见,未正二 刻,太白见,俱在午位。其夜岁星留胃十三度,守天廪。十月戊申,月食。五年十 月癸卯,月食。十一月癸丑,太白昼见,在日前,三十有三日伏。六年正月庚寅, 太白昼见,在日前,百有二日乃伏。六月庚辰,复昼见,在日后,百六十七日,唯 是日经天。

承安元年四月,司天奏河津星象事,上谕宰相曰:"天道不测,当预防之。" 八月壬戌,月食,九月壬午,太白昼见,在日前,百有七日乃伏。二年二月丁巳, 太白昼见,在日后,百九十有五日乃伏;己未,经天。是夜,月食,既。三年正月 甲寅,月食。七月庚戌,月食。五年五月庚午,月食,六月庚戌,月掩太白。

泰和元年十一月辛酉,月食。二年五月己未,月食。三年三月癸未,月食。六 月戊戌,太白昼见,在日后,百有十日乃伏。四年九月乙亥,月食。五年三月壬申, 月食。闰八月己巳,月食。六年五月甲申,太白昼见,在日前,七十有六日;庚戌, 经天。六月辛未,岁星昼见,在日后;七月戊申,经天。八月癸卯,月晕围太白、 荧惑二星。辛亥,岁星辰见,至夜五更,与东井距星相去七寸内。癸丑,夜半有流 星如太白,其色赤,起于娄宿。己未卯正初刻,太白昼见,在日前。其夜五更,荧 惑与舆鬼、积尸气相犯,在七寸内。庚申卯正初,太白昼见,在日后。其夜五更初, 荧惑在舆鬼、积尸气中。壬申,太白昼见,经天,在日后。十月丙午,岁星犯东井 距星。十一月壬午,太白入氐。七年正月丙戌初更,月有晕围岁、镇二星,在参毕 间。辛卯,月食。三月癸丑,月掩轩辕大星。七月戊子,月食。九月己卯初更,月 在南斗魁中。旦,岁星在舆鬼中。八年正月丙戌,月食。七月戊戌朔,太白昼见, 在日后。八月壬戌,太白、岁星光芒相及,同在张一度。十一月庚子未刻,有流星 如太白者二,光芒如炬,几一丈,起东北,没东南。

卫绍王大安元年正月辛丑,有飞星如火,起天市垣,尾迹如赤龙之状,移刻散。 二月乙丑朔,太白昼见,经天。六月丁丑,月食。十月乙丑,月食荧惑。丙寅,岁 星犯左执法。二年正月庚戌朔,日中有流星出,大如盆,其色碧,西行,渐如车轮, 尾长数丈,没于浊中,至地复起,光散如火,移刻灭。二月,客星入紫微中,其光 散如赤龙之状。三年正月乙酉,荧惑入氐中,凡十有一日乃出。二月,荧惑犯房; 闰月,犯键闭星;十月癸巳,犯垒壁阵。

崇庆元年春三月,日正午,日、月、太白皆相去咫尺。

宣宗贞祐元年十一月丙子,荧惑入垒壁阵。二年二月庚戌,月食。八月丁未, 月食。

九月丁亥,太白昼见于轸。十一月庚辰,镇星犯太微东垣上相。辛巳,荧惑犯 房、钩钤。三年七月庚申,有流星如太白,其色青白,有尾出紫微垣北极之旁,入 贯索中。己卯,月入毕,至戊夜犯毕大星。八月辛丑,月食,既。十二月庚寅,太 白昼见于危,八十有五日伏。四年正月乙卯夜,中天有流星大如十,色赤长丈余, 坠于西南,其声如雷。二月己亥,月食。四月丁酉,太白昼见于奎,百九十有六日 乃伏。六月丙申,岁星昼见于奎,百有一日乃伏。闰七月乙未,月食;辛丑,犯毕。 十一月丙戌,月晕岁星,岁在奎,月在壁;己丑,犯毕大星;十二月戊午,复犯毕 大星。

兴定元年正月乙酉,月犯毕左股第二星。四月戊辰,太白昼见于井,百六十有 二日乃伏。八月戊申,岁星昼见于昴,六十有七日伏。九月癸巳,月犯东井西扇第 二星。十月癸丑,夜有流星大如杯,尾长丈余,自轩辕起贯太微,没于角宿之上。 十一月癸未,月晕岁星、荧惑二星,木在胃,火在昴。丙戌,太白昼见。十二月戊 午,月食。二年六月乙卯,月食。八月壬戌,有流星大如杯,尾长丈余,其光烛地, 起建星,没尾中。一云自东北至西北而坠,其光如塔状,先有声如风,后若雷者三, 窗纸皆震。十月庚申,月犯轩辕左角之少民星。十二月壬子,月食,既。三年五月 庚戌,月食,既。壬子,太白昼见于参,三十有六日经天,又百八十四日乃伏。七 月壬寅初昏,在星自西南来,其光烛地,状如月而稍不圆,色青白,有小星千百环 之,若迸火然,坠于东北,少顷有声如鼓。八月丁卯,岁星犯舆鬼东南星。己巳, 岁星昼见于柳,百有九日乃伏。十一月乙巳,月食。癸丑,白虹二,夹月,寻复贯 之。四年正月庚子,月犯东井。三月甲寅,岁星犯鬼、积尸气。五月甲辰,月食; 六月戊辰,犯镇星。己巳,太白昼见于张,百八十有四日乃伏。十一月壬辰,岁星 昼见于翼,六十有七日,夜又犯灵台北第一星。五年正月辛丑,太白昼见于牛,二 百三十有二日乃伏。司天夹谷德玉等奏以为臣强之象,请致祭以禳之。宣宗曰: "斗、牛吴分,盖宋境也。他国有灾,吾禳之可乎。"九月庚戌,岁星犯左执法。 闰十二月戊子,荧惑犯轩辕。甲午,月犯荧惑。戊戌,镇星昼见于轸。己亥,太白 昼见于室。六年正月辛酉,月犯荧惑;壬戌,犯轩辕。三月壬子,月食太白。癸亥, 月食。丙寅,岁星犯太微左执法。七月乙亥,太白经天,与日争光。八月己卯,彗 星出于亢宿、右摄提、周鼎之间,指大角,太史奏:"除旧布新之象,宜改元修政 以消天变。"于是改是年为元光元年。九月丁未,灭。壬申,月食岁星。

元光二年八月乙亥,荧惑入舆鬼,掩积尸气;十月壬午,犯灵台;十一月,又 犯心大星。

哀宗正大元年正月丙午,月犯昴;三月癸丑,犯荧惑。是月,荧惑逆行犯左执 法。四月癸酉,荧惑犯右执法。乙未,太白、辰星相犯。三年十一月丙辰,月掩荧 惑。丁巳,荧惑犯岁星;庚申,犯垒壁阵。癸酉,五星并见于西南。十二月,荧惑 入月。四年正月壬戌,荧惑犯太白。六月丙辰,太白入井。七月丁亥,荧惑犯斗从 西第二星。五年五月乙酉,月掩心大星。七年十月己巳,月晕,至五更复有大连环 贯之,络北斗,内有戟气。十二月庚寅,有星出天津下,大如镇星而色不明,初犯 辇道,二日见于东北,在织女南;乙未,入天市垣,戊申方出;癸丑,历房北,复 东南行,入积薪,凡二十五日而灭。

天兴元年七月乙巳,太白、岁星、荧惑、太阴俱会于轸、翼,司天武亢极言天 变,上惟叹息,竟亦不之罪也。八月甲戌,太白、岁星交。闰九月己酉,彗星见东 方,色白,长丈余,弯曲如象牙,出角、轸南行,至十二日长二丈,十六日月烛不 见,二十七日五更复出东南,约长四丈余,至十月一日始灭,凡四十有八日。司天 奏其咎在北,哀宗曰:"我亦北人,今日之事,我当灭也,何乃不先不后,适丁此 乎!"


分类:正史 书名:金史 作者:脱脱等
《金史》志第二 历上|正史

《金史》志第二 历上


昔者圣人因天道以授人时,厘百工以熙庶政,步推之法,其来尚矣。自汉太初 迄于前宋,治历者奚啻七十余家,大概或百年或数十年,率一易焉。盖日月五星盈 缩进退,与夫天运,至不齐也,人方制器以求之,以俾其齐,积寡至多,不能无爽 故尔。

金有天下百余年,历惟一易。天会五年,司天杨级绍造《大明历》,十五年春 正月朔,始颁行之。其法,以三亿八千三百七十六万八千六百五十七为历元,五千 二百三十为日法。然其所本,不能详究,或曰因宋《纪元历》而增损之也。正隆戊 寅三月辛酉朔,司天言日当食,而不食。大定癸巳五月壬辰朔,日食,甲午十一月 甲申朔,日食,加时皆先天。丁酉九月丁酉朔,食乃后天。由是占候渐差,乃命司 天监赵知微重修《大明历》,十一年历成。时翰林应奉耶律履亦造《乙未历》。二 十一年十一月望,太阴亏食,遂命尚书省委礼部员外郎任忠杰与司天历官验所食时 刻分秒,比校知微、履及见行历之亲疏,以知微历为亲,遂用之。明昌初,司天又 改进新历,礼部郎中张行简言:"请俟他日月食,覆校无差,然后用之。"事遂寝。 是以终金之世,惟用知微历,我朝初亦用之,后始改《授时历》焉。今其书存乎太 史,采而录之,以为《历志》。

○步气朔第一

演纪:上元甲子距今大定庚子,八千八百六十三万九千六百五十六年。

日法:五千二百三十分。

岁实:一百九十一万二百二十四分。

通余:二万七千四百二十四分。

朔实:一十五万四千四百四十五分。

通闰:五万六千八百八十四分。

岁策:三百六十五日,余一千二百七十四分。

朔策:二十九日,余二千七百七十五分。

气策:一十五日,余一千一百四十二分,六十秒。

望策:一十四日,余四千二分,四十五秒。

象策:七日,余二千一分,二十二秒半。

没限:四千八十七分,三十秒。

朔虚分:二千四百五十五分。

旬周:三十一万三千八百分。

纪法:六十。

秒母:九十。

求天正冬至

置上元甲子以来积年,岁实乘之,为通积分。满旬周去之,不尽以日法约之为 日,不盈为余,命甲子算外,即所求天正冬至日大小余。

求次气

置天正冬至大小余,以气策累加之,秒盈秒母从分,分满日法从日,即得次气 日及余秒。

求天正经朔

以朔实去通积分,不尽为闰余,以减通积分为朔积分。满旬周去之,不尽如日 法而一为日,不盈为余,即所求天正经大小余也。

求弦望及次朔

置天正经朔大小余,以象策累加之,即各得弦、望及次朔经日及余秒也。

求没日

置有没之恆气小余,如没限以上,为有没之气。以秒母乘之,内其秒,用减四 十七万七千五百五十六,余满六千八百五十六而一,所得并恆气大余,命为没日。

求灭日

置有灭之朔小余,经朔小余不满朔虚分者。

六因之,如四百九十一而一, 所得并经朔大余,命为灭日。

○步卦候第二

候策:五,余三百八十,秒八十。

卦策:六,余四百五十七,秒六。

贞策:三,余二百二十八,秒四十六。

秒母:九十。

辰法:二千六百一十五。

半辰法:一千三百七半。

刻法:三百一十三,秒八十。

辰刻:八,十百四分,秒六十。

半辰刻:四,五十二分,秒三十。

秒母:一百。

求七十二候

置中气大小余,命之为初候,以候策累加之,即次候及末候也。

求六十四卦

置中气大小余,命之为公卦;以卦策累加之,得辟卦;又加之,得侯内卦。以 贞策加之,得节气之初,为侯外卦;又以贞策加之,得大夫卦。又以卦策加之,为 卿卦。

求土王用事

以贞策减四季中气大小余,即土王用事日也。

求发敛

置小余,以六因之,如辰法而一为辰。如不尽,以刻法除之为刻。命子下算外, 即得加时所在辰刻及分。如加半辰法,即命子刻初。

表略

○步日躔第三

周天分:一百九十一万二百九十三分,五百三十秒。

岁差:六十九,五百三十秒。秒母一万。

周天谌: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六十八秒。

象限:九十一,三十一分,九秒。

二十四气日积度及盈缩

求每日盈缩朓朒

各置其气损益率,求盈缩之损益,求朒磕用朒磕之损益。

六因,如象限而 一,为气中率。与后气中率相减,为合差。半合差加减其气中率,为初末泛率。至 后:加初,减末。分后:减初,加末。

又置合差,六因,如象限而一,为日, 半之,加减初未泛率,为初末定率。至后:减初,加末。分后:加初,减末。

以日差累加减其气初末定率,为每日损益分。至后减,分后加。

各以每日损益 分加减气下盈缩、朒磕,为每日盈缩、朒磕二分前一气元后率相减为合差者,皆用 前气合差。

求经朔弦望入气

置天正闰余,以日法除为日,不满为余,如气策以下,以减气策,为入大雪气。 以上去之,余亦减气策,为入小雪气。即得天正经朔入气日及余也。以象策累加之, 满气策去之,即得弦、望入次气日及余。因加,后朔入气日及余也。

求每日损益、盈缩、朒磕

以日差益加减损加减其气初损益率,为每日损益率。驯积损益其气盈缩、肉 磕积,为每日盈、朒磕积。

求经朔弦望入气朒磕定数

各以所入恆气小余,以乘其日损益率,如日法而一,以所损益其下朒磕积为定 数。

赤道宿度

斗二十五度

 牛七度少

 女十一度少

 虚九度少秒六十八

危 十五度半

室十七度

壁八度太

右北方七宿九十四度秒六十八

奎十六度半

娄十二度

胃十五度

昴十一度少

毕十七度少

觜 半度

参十度半

右西方七宿八十三度井三十三度少

鬼二度半

柳十三度太

星六度太

张十七度少

翼十八度太

 轸十七度

右南方七宿一百九度少角十二度

亢九度少

氐一十六度

房五度太 心六度少

尾十九度少

箕十度半

右东方七宿七十九度

求冬至赤道日度

置通积分,以周天分去之,余日法而一为度,不满退除为分秒。以百为母。 命起赤道虚宿七度外去之,至不满宿,即所求年天正冬至加时日躔赤道度及分秒。

求春分夏至秋分赤道日度

置天正冬至加时赤道日度,累加象限,满赤道宿次去之,即各得春分、夏至、 秋分加时日在宿度及分秒。

求四正赤道宿积度

置四正赤道宿全度,以四正赤道日度及分减之,余为距后度。以赤道宿度累加 之,各得四正后赤道宿积度及分。

求赤道宿积度入初末限

视四正后赤道宿积度及分,在四十五度六十五分秒五十四半以下为入初限,以 上者用减象限,余为入末限。

求二十宿黄道度

以四正后赤道宿入初末限度及分,减一百一度,余以初末限度及分乘之,进位, 满百为分,分满百为度。至后以减、分后以加赤道宿积度,为其宿黄道积度。以前 宿黄道积度减之其四正之宿,先加象限,然后前宿减之。

为其宿黄道度及分。 其分就约为太、半、少。

黄道宿度

斗二十三度

牛七度

女十一度

虚九度少秒六十八

危十六度

室十八度少

壁九度半

右北方七宿九十四度六十八秒

奎十七度太

娄十二度太

胃十五度半

昴十一度

毕十六度半

觜半度

参九度太

右西方七宿八十三度太一百七十七、七十五、六十八

井三十度半

鬼二度半

柳十三度少

星六度太

张十七度太

翼 二十度

轸十八度半

右南方七宿一百九度少二百八十七、六十八

角十二度太

亢九度太

氐十六度少

房五度太

心六度

尾十八 度少

箕九度半

右东方七宿七十八度少三百六十五、二十五、六十八

前黄道宿度,依今历岁差所在算定。如上考往古,下验将来,当据岁差,每移 一度,依术推变当时宿度,然后可步七曜,知其所在。

求天正冬至加时黄道日度

以冬至加时赤道日度及分秒,减一百一度,余以冬至赤度及分秒乘之,进位, 满百为分,分满百为度。命曰黄赤道差。用减冬至加时赤道日度及分秒,即所求年 天正冬至加时黄道日度及分秒。

求二十四气加时黄道日度

置所求年冬至日躔黄赤道差,以次年黄赤道差减之,余以所求气数乘之,二十 四而一,所得以加其气中积及约分,又以其气初日盈缩数盈加缩减之,用加冬至加 时黄道日度,依宿次去之,即各得其气加时黄道日躔宿度及分秒。如其年冬至加时 赤道宿度空分秒在岁差以下者,即加前宿全度,然后求黄赤道差,余依术算。

求二十四气每日晨前夜半黄道日度

副置其气小余,以其气初日损益率乘之,盈缩之损益。

万约之为分,应益 者盈加缩减,应损者盈减缩加其副,日法除之为度,不满退除为分秒,以减其气加 时黄道日度,即各得其气初日晨前夜半黄道日度。每日加一度,以百约每日损益率, 盈缩之损益。

应益者盈加缩减,应损者盈减缩加,为每日晨前夜半黄道日度及 分秒。

求每日午中黄道日度

置一万分,以所入气日盈缩损益率,应益者盈加缩减,应损者盈减缩加,皆加 减损益率,余半之,满百为分,不满为秒,以加其日清晨前夜半黄道日度,即其日 午中日躔黄道宿度及分秒。

求每日午中黄道积度

以二至加时黄道日度,距至所求日午中黄道日度,为入二至后黄道积度及分秒。

每日午中黄道入初末限

视二至后黄道积度,在四十三度一十二分秒八十七以下为初限,以上用减象限, 余为入末限。其积度满象限去之,为二分后黄道积度,在四十八度一十八分秒二十 二以下为初限,以上用减象限,余为入末限。

求每日午中赤道日度

以所求日午中黄道积度,入至后初限,分后末限,度及分秒,进三位,加二十 万二千五十少,开平方除之,所得减去四百四十九半,余在初限者,直以二至赤道 日度加而命之。在末限者,以减象限,余以二分赤道日度加而命之。即每日午中赤 道日度。以所求日午中黄道积度,入至后末限,分后初限,度及分秒,进三位,用 减三十万三千五十少,开平方除之,所得,以减五百五十半,其在初限者,以所减 之余,直以二分赤道日度加而命之。在末限者,以减象限,余以二至赤道日度加而 命之。即每日午中赤道日度。

太阳黄道十二次入宫宿度,雨水,危十三度三十九分五十秒外,入卫分,陬訾 之次,辰在亥。春分,奎二度三十五分八十五秒外,入鲁分,降娄之次,辰在戌。 谷雨,胃四度二十四分三十三秒外,入赵分,大梁之次,辰在酉。小满,毕七度九 十六分六秒外,入晋分,实沈之次,辰在申。夏至,井九度四十七分一十秒外,入 秦分,鹑首之次,辰在未。大暑,柳四度九十五分一十六秒外,入周分,鹑火之次, 辰在午。处暑,张十五度五十六分三十五秒外,入楚分,鹑尾之次,辰在巳。秋分, 轸十度四十四分五秒外,入郑分,寿星之次,辰在辰。霜降,氐一度七十七分七十 七秒外,入宋分,大火之次,辰在卯。小雪,尾三度九十七分九十二秒外,入燕分, 析木之次,辰在寅。冬至,斗四度三十六分六十六秒外,入吴越分,星纪之次,辰 在丑。大寒,女二度九十一分九十一秒外,入齐分,玄枵之次,辰在子。

求入宫时刻

各置入宫宿度及分秒,以其日晨前夜半日度减之,相近一度之间者求之。

余以日法乘其分,其秒从于下,亦通乘之,为实;以其日太阳行分为法,实如法而 一,所得,依发敛加时求之,即得其日太阳入宫时刻及分秒。

○步晷漏第四

中限:一百八十二日,六十二分,一十八秒。

冬至初限,夏至末限:六十二日,二十分。

夏至初限,冬至末限:一百二十日,四十二分。

冬至地中晷影常数:一丈二尺八寸三分。

夏至地中晷影常数:一尺五寸六分。

周法:一千四百二十八。

内外法:一万八百九十六。

半法:二千六百一十五。

日法:四分之三:三千九百二十二半。

日法:四分之一:一千三百七半。

昏明分:一百三十分,七十五秒。

昏明刻:二刻,一百五十六分,九十秒。

刻法:三百一十三分,八十秒。

秒母:一百。

求午中入气中积

置所求日大余及半法,以所入之气大小余减之,为其日午中入气。以加其气中 积,为其日午中中积。小余以日法除为约分。

求二至后午中入初末限

置午中中积及分,如中限以下,为冬至后。以上去中限,为夏至后。其二至后, 如在初限以下,为初限。以上覆减中限,余为入末限也。

求午中晷影定数

视冬至后初限、夏至后末限,百通日,内分,自相乘,副置之。以一千四百五 十除之,所得加五万三百八十,折半限分并之;除其副为分。分满十为寸,寸满十 为尺,用减冬至地中晷影常数,为所求晷影定数。视夏至后初限、冬至后末限,百 通日,内分,自相乘为上位。下置入限分,以二百二十五乘,百约之,加一十九万 八千七十五为法。夏至前后半限以上者,减去半限,列于上位。下位置半限。各百 通日,内分,先相减,后相乘。以七千七百除之,所得以加其法

反除上位,为 分,分满十为寸,寸满十为尺,用加夏至地中晷影常数,为所求晷影定数。

求四方所在晷影

各于其处测冬夏二至晷影,乃相减之余,为其处二至晷差。亦以地中二至晷数 相减,为地中二至晷差。其所求日在冬至后初限、夏至后末限者,如在半限以下, 倍之;半限以上,覆减半限,余亦倍之,并入限日,三因折半,以日为分,十为寸, 以减地中二至晷差为法。置地中冬至晷影常数,以所求日地中晷影定数减之,余以 其年二至晷差乘之为实。实如法而一,所得,以减其处冬至晷数,即得其处其日晷 影定数。所求日在夏至后初限、冬至后末限者,如在半限以下,倍之;半限以上, 覆减半限,余亦倍之,并入限日,三因四除,以日为分,十为寸,以加地中二至晷 差为法。置所求日地中晷影定数,以地中夏至晷影常数减之,余以其处二至晷差乘 之为实。实如法而一,所得,以加其处夏至晷数,即得其处其日晷影定数。

二十四气陟降及日出分

表略

二分前后陟降率

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秋分后三日太阳出赤道外,故其陟降与他日不伦, 今各别立数而用之。

惊蛰,十二日,陟四六十七,一十六

此为末率,于此用毕。其减差亦止于 此。

十三日,陟四四十一,六。

十四日,陟四三十六,九十。

十五日, 陟四一。

秋分,初日,降四三十八。

一日,降四三十九。

二日,降四五十七。

三日降四六十八。

此为初率,始用之。其加差亦始于此。

求每日出入晨昏半昼分

各以陟降初率,陟减降加其气初日日出分,为一日下日出分。以增损差,仍加 减加减差。

增损陟降率,驯积而加减之,即为每日日出分。覆减日法,余为日 入分。以日出分日入分而半之,为半昼分。以昏明分减日出分为晨分,加日入分为 昏分。

求日出入辰刻

置日出入分,以六因之,满辰法而一,为辰数,不尽,刻法除之为刻数,不满 为分,命子正算外,即得所求。

求昼夜刻

置日出分,十二乘之,刻法而一,为刻,不满为分,即为夜刻。覆减百刻,余 为昼刻。

求更点率

置晨分,四因,退位为更率。二因更率,退位为点率。

求更点所在辰刻

置更点率,以所求更点数因之,又六因,内加昏明分,满辰法而一,为辰数。 不尽,满刻法除之为刻数,不满为分,命其辰刻算外,即得所求。

求四方所在漏刻

各于所在下水漏,以定其处冬至或夏至夜刻,乃与五十刻相减,余为至差刻。 置所求日黄道去赤道内外度及分,以至差刻乘之,进一位,如二百三十九而一,为 刻,不尽以刻法乘之,退除为分,内减外加五十刻,即所求日夜刻,以减百刻,余 为昼刻。其日出入辰刻及更点差率算等,并依术求之。

求黄道内外度

置日出分,如日法四分之一以上,去之,余为外分。如日法四分之一以下,覆 减之,余为内分。置内外分,千乘之,如内外法而一,为度,不满退除为分,即为 黄道去赤道内外度。内减外加象限,即得内道去极度。

求距中度及更差度

置半法,以晨分减之,余为距中分,百乘之,如周法而一,为距中度。用减一 百八十三度一十二分八十四秒,余四因退位,为每更差度。

求昏明五更中星

置距中度,以其日午中赤道日度加而命之,即昏中星所格宿次,因为初更中星。 以更差度累加之,命赤道宿次去之,即得逐更及明中星。


分类:正史 书名:金史 作者:脱脱等
《金史》志第四 五行|正史

《金史》志第四 五行


五行之精气,在天为五纬,在地为五材,在人为五常及五事。五纬志诸《天文》, 历代皆然。其形质在地,性情在人,休咎各以其类,为感应于两间者,历代又有 《五行志》焉。两汉以来,儒者若夏侯胜之徒,专以《洪范五行》为学,作史者多 采其说,凡言某征之休咎,则以某事之得失系之,而配之以五行。谓其尽然,其弊 不免于傅会;谓其不然,"肃,时雨若"、"蒙,恆风若"之类,箕子盖尝言之。 金世未能一天下,天文灾祥犹有星野之说,五行休咎见于国内者不得他诿,乃汇其 史氏所书,仍前史法,作《五行志》。至于五常五事之感应,则不必泥汉儒为例云。

初,金之兴,平定诸部,屡有祯异,故世祖每与敌战,尝以梦寐卜其胜负。乌 春兵至苏束海甸,世祖曰:"予夙昔有异梦,不可亲战,若左军有力战者当克。" 既而与肃宗等击之,敌大败。

太祖之生也,常有五色云气若二千斛廪囷之状,屡见东方。辽司天到孔致和曰: "其下当生异人,建非常之事,天以象告,非人力所能为也。"

温都部跋忒畔,穆宗遣太祖讨之,入辞,奏曰:"昨夕见赤祥,往必克。"遂 与跋忒战,杀之。

穆宗攻阿疏日,辰巳间,忽暴雨昏曀,雷电环阿疏所居,是夕有巨火声如雷, 坠阿疏城中,遂攻下之。

太祖尝往宁江,梦斡带之禾场焚,顷刻而尽。觉而大戚,即驰还,斡带已寝疾, 翌日不起。

斡塞伐高丽,太祖卧而得梦,及起曰:"今日捷音必至。"乃为具于球场以待。 有二麞渡水而至,获之,太祖曰:"此休征也。"言未既,捷书至,众大异之。

他日军宁江,驻高阜,撒改仰见太祖体如乔松,所乘马如冈阜之大,太祖亦视 撒改人马异常,撒改因白所见,太祖喜曰:"此吉兆也。"即举酒酹之曰:"异日 成功,当识此地。"师次唐括带斡甲之地,诸军介而立,有光起于人足及戈矛上, 明日,至札只水,光复如初。

收国元年,上在宁江州,有光正圆,自空而坠。八月己卯,黄龙见空中。十二 月丁未,上候辽军还至熟结泺,有光复见于矛端。

天辅六年三月,师攻西京,有火如斗,坠其城中。是月,城降而复叛,四月辛 卯,取之。

太宗天会二年,曷懒移鹿古水霖雨害稼,且为蝗所食。秋,泰州潦,害稼。三 年七月,锦州野蚕成茧。九月,广宁府进嘉禾。四年十月,中京进嘉禾。六年冬, 移懒路饥。九年七月丙申,上御西楼听政,闻咸州所贡白鹊音忽异常,上起视之, 见东楼上光明中有像巍然高五丈许,下有红云承之,若世所谓佛者,乃擎跽修虔, 久之而没。十年冬,移懒、曷懒等路饥。

熙宗天会十三年五月,甘露降于卢州熊岳县。十五年七月辛巳,有司进四足雀。 丙戌夜,京师地震。

天眷元年夏,有龙见于熙州野水,凡三日。初,于水面见一苍龙,良久而没。 次日,见金龙一,爪承一婴兒,兒为龙所戏,略无惧色,三日如故。又见一人,乘 白马,红袍玉带,如少年官状,马前有六蟾蜍,凡三时乃没,郡人竞往观之。七月 丁酉,按出浒河溢,坏民庐舍。三年十二月丁丑,地震。

皇统元年秋,蝗。十一月己酉,稽古殿火。二年二月,熙河路饥。三月辛丑, 大雪。秋,燕、西东二京、河东、河北、山东、汴、平州大熟。三年,陕西旱。五 月丁巳,京兆府贡瑞麦。七月丙庚,太原进獬豸及瑞麦。四年正月乙丑,陕西进嘉 禾,十有二茎,一本七颖。十月甲辰,地震。五年闰月戊寅,大名府进牛生麟。壬 辰,怀州进嘉禾。七年十一月,完颜秉德进三角牛。九年四月壬申夜,大风雨,雷 电震寝殿鸱尾坏。有火入帝寝,烧帷幔,上惧,徙别殿。丁丑,有龙斗于利州榆林 河上。大风坏民居官舍十六七,木瓦人畜皆飘扬十余里,死伤者数百,同知州事石 抹里压死。

海陵天德二年十二月,野人采石炭,获异香。

贞元三年五月癸丑,南京大内灾。三年十二月己丑,雨,木冰。

正隆二年六月壬辰,蝗飞入京师。秋,中都、山东、河东蝗。四年十一月庚寅, 霜附木。五年二月辛未,河东、陕西地震。镇戎、德顺等军大风,坏庐舍,民多压 死。海陵问司天马贵中等曰:"何为地震?"贵中等曰:"伏阳逼阴所致。"又问: "震而大风,何也?"对曰:"土失其性,则地以震。风为号令,人君严急则有风 及物之灾。"六年六月壬戌,大风坏承天门鸱尾。

是岁,世宗居贞懿皇后忧,在辽阳,一日方寝,有红光照其室,及其龙见于室 上,又夜有大星流入其邸。八月,复有云气自西来,黄龙见其中,人皆见之。是时, 临潢府闻空中有车马声,仰视见风云杳霭,神鬼兵甲蔽天,自北而南,仍有语促行 者。未岁,海陵下诏南征。

世宗大定二年闰二月辛卯,神龙殿十六位焚,延及太和、厚德殿。三年三月丙 申,中都以南八路蝗。四年三月庚子夜,京师地震。七年辛丑,大风雷雨,拔木。 临潢府境禾黍穞生。岚州进白兔二。八月,永兴进嘉禾,异亩同颖。中都南八路蝗 飞入京畿。十一月辛丑,尚书省火。是岁,有年。五年六月戊子,河南府进芝草十 三本,得于芝田石上,荐之太庙。六月甲辰,大安殿楹产芝,有色如玉。丙午,京 师地震,有声自西北来,殷殷如雷,地生白毛。七月戊申,又震。十一月癸酉,大 雾,昼晦。七年九月庚辰,地震。八月五月甲子,北望淀大风,雨雹,广十里,长 六十里。六月,河决李固渡,水入曹州。十年正月,邓州进芝草。十一年六月戊申, 西南路招讨司苾里海水之地雨雹三十余里,小者如鸡卵,其一最大,广三尺,长太 余,四五日始消。十二年三月庚寅,雨土。四月,旱。十三年正月,尚书省奏: "宛平张孝善有子曰合得,大定十二年三月旦以疾死,至暮复活,云是本良乡人王 建子喜兒。而喜兒前三年已死,建验以家事,能具道之。此盖假尸还魂,拟付王建 为子。"上曰:"若是则奸幸小人竞生诈伪,渎乱人伦。"止付孝善。八月丁丑, 策试进士于悯忠寺,夜半忽闻音乐声起东塔上,西达于宫。考官完颜蒲捏、李晏等 以为文运始开,得贤之兆。十四年八月丁巳朔,次飐里舌,是午,白龙见于御帐之 东小港中,既乘临雷云而上,尾犹曳地,良久北去。十六年三月戊申,雨豆于临潢 之境,其形上锐而赤,食之味颇苦。五月戊申,南京宫殿火。日岁,中都、河北、 山东、陕西、河东、辽东等十路旱、蝗。十七年七月,大雨,滹沱、卢沟水溢,河 决白沟。二十年四月己亥,太宁宫门火。五月丙寅,京师地震,生黑白毛。七月, 旱。秋,河决卫州。二十二年五月,庆都蝗蝝生,散漫十余里。一夕大风,蝗皆不 见。二十三年正月辛巳,广乐园灯山焚,延及熙春殿。三月乙酉,氛埃雨土。四月 庚子亦如之。五月丁亥,雨雹,地生白毛。二十四年正月辛卯朔,徐州进芝十有八 茎。真定嘉禾二本,异亩同颖。二十六年正月庚辰,河南府进芝三本。秋,河决, 坏卫州城。二十七年四月辛丑,京师地微震。

章宗大定二十九年五月丁未,地生白毛。五月,曹州河溢。十二月,密州进白 鹑、白雉各一。河间府进嘉禾。日冬无雪。

明昌元年正月,怀州、河间等处进芝草、嘉禾。二月,地生白毛。六月庚子, 都水进异卵。夏,旱。七月,淫雨伤稼。二年五月,桓、抚等州旱。秋,山东、河 北旱,饥。三年秋,绥德虸蚄虫生,旱。四年三月,御史中丞董师中奏:"乃者太 白昼见,京师地震,北方有赤气,迟明始散。天之示象,冀有以警悟圣主也。"上 问:"所言天象何从得之?"师中曰:"前监察御史陈元升得之于一司天长行。" 上曰:"司天台官不奏固有罪,其以语人尤非。朕欲令自今司天有事而不奏者长行 得言之,何如?"师中曰:"善。"五月,霖雨,命有司祈晴。六月,河决卫州, 魏、清、沧皆被害。是岁,河北、山东、南京、陕西诸路大稔。邢、洺、深、冀及 河北西路十六谋克之地,野蚕成茧。

十一月壬午,木冰。五年七月丙戌,天寿节,先阴雨连日,至是开霁,有龙曳 尾于殿前云间。八月,河决阳武故堤,灌封丘而东。六年二月丁丑,京师地震,大 雨雹,昼晦,大风,震应天门左鸱尾坏。六年八月,大雨震电,有龙起于浑仪鰲趺, 台忽中裂而摧。仪仆于台下。

承安元年五月,自正月不雨,至是月雨。六月,平晋县民利通家蚕自成绵段, 长七尺一寸五分,阔四尺九寸。二年,自正月至四月不雨。六月丙午,雨雹。四年 三月戊午,雨雹。五月,旱。五年五月庚辰,地震。十月庚子,天久阴,是日云色 黄而风霾。癸卯晨,阴霜附木,至日入亦如之。

泰和二年八月丙申,磁州武安县鼓山石圣台,有大鸟十集于台上,其羽五色烂 然,文多赤黄,赭冠鸡项,尾阔而修,状若鲤鱼尾而长,高可逾人,九子差小侍傍, 亦高四五尺。禽鸟万数形色各异,或飞或蹲,或步或立,皆成行列,首皆正向如朝 拱然。初自东南来,势如连云,声如殷雷,林木震动,牧者惊惶,即驱牛击物以惊 之,殊不为动。俄有大鸟如雕鹗者怒来搏击之,民益恐,奔告县官,皆以为凤凰也, 命工图上之。留二日西北去。按视其处,粪迹数顷,其色各异。遗禽数千,累日不 能去。所食皆巨鲤,大者丈余,鱼骨蔽地。章宗以其事告宗庙,诏中外。三年四月, 旱。十月己亥,大风。四年正月壬申,阴雾,木冰。三月丁卯,大风,毁宣阳门鸱 尾。四月,旱。壬戌,万宁宫端门灾。十一月丁卯,阴。木冰凡三日。五年夏,旱。 八年闰四月甲午,雨雹。河南路蝗。

六月戊子,飞蝗入京畿。八月乙酉,有虎至阳春门外,驾出射获之。时又有童 谣云:"易水流,汴水流,更年易过又休休。两家都好住,前后总成留。"至贞*中, 举国迁汴。

卫绍王大安元年,徐、邳界黄河清五百余里,几二年,以其事诏中外。临洮人 杨珪上书曰:"河性本浊,而今反清,是水失其性也。正犹天动地静,使当动者静, 当静者动,则如之何,其为灾异明矣。且《传》曰:'黄河青,圣人生。'假使圣 人生,恐不在今日。又曰'黄河清,诸侯为天子。'正当戒惧,以销灾变,而复夸 示四方,臣所未喻。"宰相以为妖言,议诛之,虑绝言路,即诏大兴锁销还本管。 十一月丙申,平阳地震,有声自西北来。戊戌夜,又震,自此时复震动,浮山县尤 剧,城廨民居圮者十七八,死者凡二三千人。二年二月乙酉,地大震,有声殷殷然。 六月、七月至九月晦。其震不一。十一月,京师民周修武宅前渠内火出,高二尺, 焚其板桥。又旬日,大悲阁幡竿下石隙中火出,高二三尺,人近之即灭,凡十余日。 自是都城连夜燔爇二三十处。是岁四月,山东、河北大旱,至六月,雨复不止,民 间斗米至千余钱。三年二月乙亥夜,大风从西北来,发屋折木,吹清夷门关折。三 月戊午,大悲阁灾,延烧万余家,火五日不绝。山东、河北、河东诸路大旱。是岁, 有男子郝赞诣省言:"上即位之后,天变屡见,火焚万家,风折门关,非小异也, 宜退位让有德。"有司问:"尔狂疾乎?"赞大言曰:"我不狂疾,但为社稷计, 宰相皆非其才。"每日省前大呼,凡半月。上怒,诛之隐处。

崇庆元年七月辛未未时,有风从东来,吹帛一段高数十丈,宛转如龙,坠于拱 辰门内。是岁,河东、陕西、南京诸路旱。二年二月,放进士榜,有狂僧公言: "杀天子。"求之不知所在。是岁,河东、陕西大旱,京兆斗米至八千钱。

至宁元年,宣宗彰德故园竹开白花,如鹭鸶藤。紫云覆城上数日,俄而入继大 统。七月,以河东、陕西诸处旱,遣工部尚书高朵剌祈雨于岩渎,至是雨足。时斗 米有至钱万二千者。八月癸巳,卫绍王遇弑。是日,海水不潮,宝坻盐司惧其亏课, 致祷无应。九月丙午,宣宗即位乃潮。初,卫王即位改元大安,四年改曰崇庆,即 而又改曰至宁,有人谓曰:"三元大崇至矣。"俄而有胡沙虎之变。

宣宗贞祐元年八月戊子夜,将曙,大雾苍黑,跂步无所见,至辰巳间始散。十 二月乙卯,雨,木冰。时卫州有童谣曰:"团鸑冬,劈半年。寒食节,没人烟。" 明年正月,元兵破卫,遂丘墟矣。二年六月,潮白河溢,漂古北口铁裹关门至老王 谷。庚申,南京宝镇阁灾。壬戌,上次宜村,有黄龙见于西北。冬,黄河自陕州界 至卫州八柳树,清十余日,纤鳞皆见。十二月己酉,雨,木冰。三年二月戊午,大 风,隆德殿鸱尾坏。三月戊辰,大风,霾。四月,自去冬不雨,至于是月。五月, 河南大蝗。六月,京城中夜妄相惊逐狼,月余方息。十月丙申,西北有雾气如积土, 至二更乃散。四年正月己未旦,黑雾四塞,巳时乃散,是春,河朔人相食。五月, 河南、陕西大蝗。凤翔、扶风、歧山、郿县騑虫伤麦。七月,旱。癸丑,飞蝗过京 师。

兴定元年三月,宫中有蝗。四月,单州雹伤稼。陈州商水县进瑞麦,一茎四穗。 开封府进瑞麦,一茎三穗、二茎四穗。五月乙丑,河南大风,吹府门署以去。延州 原武县雹伤稼。七月癸卯,大社坛产嘉禾,一茎十五穗。秋,霖雨。十月,邠州进 白兔。丹州进嘉禾。异亩同颖。二年四月,河南诸郡蝗。五月,秦、陕狼害人。六 月,旱。是岁,京师屡火,遣礼部尚书杨云翼鋋之。三年春,吏部火。四月癸未, 陕右黑风昼起,有声如雷,顷之地大震,平凉、镇戎、德顺尤甚,庐舍倾,压死者 以万计,杂畜倍之。夏,旱。十二月壬申,雨,木冰。四年正月戊辰二更,天鸣有 声。壬子,昼晦,有顷大雷风雨。四月丁丑,大风吹河南府署飞百余步,户案门钥 开,文牍飘散,不知所在。六月,旱。七月,河南大水,唐、邓尤甚。十二月癸酉, 火。是岁,华州渭南县民裴德宁家伐树,破其中有赤色"太"字,表里吻合。有司 言与唐大历中成都瑞木有文"天下太平"者,其事颇同,盖太平之兆也。乞付史馆。 五年三月,以久旱,诏中外,仍命有司祈祷。十一月壬寅,京师相国寺火。十二月 丁丑,霜附木。先是,有童谣云:"青山转,转山青。耽误尽,少年人。"盖言是 时人皆为兵,转斗山谷,战伐不休,当至老也。

元光元年四月,京畿旱。十月,上猎近郊,获白兔,群臣以为瑞。明日,御便 殿,置铃于项,将纵之,兔惊跃不已,忽毙几上。二年正月辛酉日午,有鹤千余翔 于殿庭,移刻乃去。七月乙卯,丹凤门坏,压死者数人。十一月,开封有虎害人。 是时屡有妖怪,二年之中,白日虎入郑门,吏部及宫中有狐狼,鬼夜哭于辇路,乌 鹊夜惊,飞鸣蔽天。

十二月,宣宗崩。

哀宗正大元年正月戊午,上初视朝,尊太后为仁圣宫皇太后,太元妃为慈圣宫 皇太后。是日,大风飘端门瓦,昏霾不见日,黄气塞天,仁圣又梦乞丐万数踵其后, 心恶之,占者曰:"后为天下母,百姓贫窭,将谁诉焉?"遂敕京城设粥与冰药以 应之,人以为壬辰、癸巳之兆。又有人衣麻衣,望承天门大笑者三,大哭者三,有 司拘而问之,其人曰:"我先笑者,笑许大天下将相无人。后哭者,哀祖宗家国破 荡至此也。"有司以为妖言,处之重典。上曰:"近诏草泽之士并许直言,虽涉讥 讪亦不治罪,况此人言亦有理。止不应哭笑阙下耳。"乃杖之。二年正月甲申,有 黄黑之昆。四月,旱。京畿大雨雹。三年春,大寒。三月乙丑,有火自吏部中出, 大如斛,流行展转,人皆惊避,逾时而灭。四月,旱、蝗。六月,京东雨雹,蝗死。 四年六月丙辰,地震。八月癸亥,大风吹左掖门鸱尾坠,丹凤门扉坏。是日,风、 霜损禾皆尽。五年春,大寒。二月,雷而雪。木之华者皆败。四月,郑州大雨雹, 桑柘皆枯。京畿旱。八月,御座上闻若有言者曰:"不放舍则何?"索之不见。七 年十二月,新卫州北三里许,有影在沙上,如旧卫州城状,寺塔宛然,数日乃灭。

天兴元年正月丁酉,大雪。二月癸丑,又雪。戊午,又雪。是时,钧州、阳邑、 卢氏兵皆大败。五月,大寒如冬。七月庚辰,兵刃有火。闰八月己未,有箭射入宫 中。九月辛丑府,大雷,工部尚书蒲乃速震死。二年六月,上迁蔡,自发归德,连 日暴雨,平地水数尺,军士漂没。及蔡始晴,复大旱数月。识者以为不祥。初,南 京未破一二年间,市中有一僧不知所从来,持一布囊贮枣,日散与市人无穷,所在 兒童百十从之。又有一人拾街中破瓦,复以石击碎之。人皆以为狂,不晓其理,后 乃知之,其意盖欲使人早散,国家将瓦解矣。


分类:正史 书名:金史 作者:脱脱等
《金史》志第三 历下|正史

《金史》志第三 历下


○步月离第五

转终分:一十四万四千一百一十,秒六千六十六。

转终日:二十七日,余二千九百,秒六千六十六。

转中日:一十三日,余四千六十五,秒三千三十三。

朔差日:一,余五千一百四,秒三千九百三十四。

象策:七日,余二千一分,二十二秒半。

秒母:一万。

上弦:九十一度,三十一分,四十二秒。

望: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八十四秒。

下弦:二百七十三度,九十四分,二十六秒。

月平行度:十三度,三十六分,八十七秒半。

分、秒母:一百。

七日:初数,四千六百四十八。末数,五百八十二。

十四日:初数,四千六十五。末数,一千一百六十五。

二十一日:初数,三千四百八十三。末数,一千七百四十七。

二十八日:初数,二千九百一。末数,二千三百二十九。

求经朔弦望入转

置天正朔积分,以转终分及秒去之,不尽,如日法而一,为日,不满为余秒, 即天正十一月经朔入转日及余秒。以象策累加之,去命如前,即得弦、望经日加时 入转日及余秒。径求次朔入转。以朔差加之。

转定分及积度朓棵率

表略

求朔弦望入转朓棵定数

置入转小余,以其日算外,损益率乘之,如日法而一,所得,以损益积为定数。 其四七日下余,如初数以下,初率乘之,初数而一,以损益朓棵积为定数。如初数 以上,初数减之,余乘末率,末数而一,便为朓棵定数。

求朔弦望定日

置经朔、弦、望小余,朓减朒加入气入转朓棵定数,满与不足,进退大余,命 甲子算外,各得定朔、弦、望日辰及余。定朔前干名与后干名同者,其月大;不同 者,其月小。月内无中气者为闰。视定朔小余:秋分后,在日法四分之三以上者, 进一日。春分后,定朔日出分与春分日出分相减之余,三约之,用减四分之三,定 朔小余及此数以上者,亦进一日。或有交,亏初在日入前者,不进之。

定弦、望小余在日出分以下者,退一日。望或有交,亏初在日出前者,小余虽 在日出后,亦退之。如十七日望者,又视定朔小余在四分之三以下之数,春分后用 减定之数。

与定望小余在日出分以上之数相较之;朔少望多者,望不退,而朔 犹进之。望少朔多者,朔不进,而望犹退之。日月之行,有盈有缩,迟疾加减之数, 或有四大三小;若随常理,当察其时早晚,随所近而进退之,使不过三大二小。

求定朔弦望中积

置定朔、弦、望大小余与经朔、弦、望大小余相减之余,以加减经朔、弦、望 入气日余,经朔、弦、望少即加之,多即减之。

即为定朔、弦、望入气。以加 其气中积,即为定朔、弦、望中积。其余以日法退除为分秒。

求定朔弦望加时日度

置定朔、弦、望约余,以所入气日损益率乘,盈缩损益。

万约之,以损益 其下盈缩积,乃盈加缩减定朔弦望中积;又以冬至加时日躔黄道宿度加之,依宿次 去之,即得定朔、弦、望加时日所在度及分秒。又置定朔、弦、望约余,副置之。 以乘其日盈缩之损益率,万约之,应益者盈加缩减,应损者盈减缩加其副,满百为 分,分满百为度,以加其日夜半日度,命之,各得其日加时日躔黄道宿次。若先于 历注定每日夜半日度,即为妙也。

求定朔弦望加时月度

凡合朔加时日月同度,其定朔加时黄道日度,即为定朔加时黄道月度。弦、望 各以弦、望度加定弦、望加时黄道日度,依宿次去之,即得定朔、弦、望加时黄道 月度及分秒。

求夜半午中入转

置经朔入转,以经朔小余减之,为经朔夜半入转。又经朔小余与半法相减之余, 以加减经朔加时入转,经朔少,如半法加之;多,如半法减之。

为经朔午中入 转。若定朔大余有进退者,亦加减转入,否则因经为定。每月累加一日,满终日及 余秒去命如前,各得每日夜半、午中入转。求夜半,因定朔夜半入转累加之。求午 中,因定朔午中入转累加之。求加时入转者,如求加时入气术。

求加时及夜半月度

置其日入转算外转定分,以定朔、弦、望小余乘之,如日法而一,为加时转分。 分满百为度。

减定朔、弦、望加时月度,为夜半月度。以所得转定分累加之, 即得每日夜半月度。或朔至弦、望,或至后朔,皆可累加之。然近则差少,远则差 多。置所求前后夜半相距月度为行度,计其相距入转积度,与行度相减,余以相距 日数除为日差,行度多以日差加每日转定分,行度少以日差减每日转定分,然后用 之可中。或欲速求,用此数,欲究其故,宜用后术。

求晨昏月度

置其日晨分,乘其日算外转定分,日法而一,为晨转分。用减定分,余为昏转 分。又以朔、弦、望定小余、乘转定分,日法而一,为加时分。以减晨、昏转分, 为前;不足,覆减之,为后。乃前加后减加时月度,即晨昏月所在宿度及分秒。

求朔弦望晨昏定程

各以其朔昏定月,减上弦昏定月,余为朔后昏定程。以上弦昏定月,减望昏定, 余为上弦后昏定程。以望晨定月,减下弦晨定月,余为望后晨定程。以下弦晨定月, 减后朔晨定月,余为下弦后晨定程。

求每日转定度

累计每程相距日下转积度,与晨昏定程相减,余以相距日数除之,为日差,定 程多加之,定程少减之。

以加减每日转定分,为转定度。因朔、弦、望晨昏月, 每日累加之,满宿次去之,为每日晨昏月度及分秒。凡注历:朔日以后注昏月,望 后一日注晨月。

古历有九道月度,其数虽繁,亦难削去,具其术如后。

求平交日辰

置交终日及余秒,以其月经朔加时入交泛日及余秒减之,为平交入其月经朔加 时后日及余秒。以加其月经朔大小余,其大余命甲子算外,即平交日辰及余秒。求 次交者,以交终日及余秒加之,大余满纪法去之,命如前,即次平交日辰及余秒。

求平交入转朓棵定数

置平交小余,加其日夜半入转余,以乘其日损益率,日法而一,所得,以损益 其下朓朒积,为定数。

求正交日辰

置平交小余,以平交入转朓棵定数,朓减朒加之,满与不足,进退日辰,即正 交日辰及余秒。与定朔日辰相距,即所在月日。

求经朔加时中积

各以其月经朔加入气日及余,加其气中积余,其日命为度,其余以日法退除为 分秒,即其经朔加时中积度及分秒。

求正交加时黄道月度

置平交入经朔加时后算及余秒,以日法通日,内余,进二位,如三万九千一百 二十一分为度,不满退除为分秒,以加其月经朔加时中积,然后以冬至加时黄道日 度加而命之,即其得其月正交加时月离黄道宿度及分秒。如求次交者,以交终度及 秒加而命之,即得所求。

求黄道宿积度

置正交时黄道宿全度,以正交加时月离黄道宿度及分秒减之,余为距后度及分 秒,以黄道宿度累加之,即各得正交后黄道宿积度及分秒。

求黄道宿积度入初末限

置黄道宿积度及分秒,满交象度及分秒去之,如在半交象以下,为初限;以上 者,以减交象度及分秒,余为入末限。入交积度交象度并在交会术中。

求月行九道宿度

凡月行所交:冬入阴历,夏入阳历,月行青道。冬至夏至后,青道半交在春分 之宿,当黄道东。立冬立夏后,青道半交在立春之宿,当黄道东南。至所冲之宿亦 如之。

冬入阳历,夏入阴历,月行白道。冬至夏至后,白道半交在秋分之宿, 当黄道西。立冬立夏后,白道半交在立秋之宿,当黄道西北。至所冲之宿亦如之。

春入阳历,秋入阴历,月行硃道。春分秋分后,硃道半交在夏至之宿,当黄道 南。立春立秋后,硃道半交在立夏之宿,当黄道西南。至所冲之宿亦如之。

春 入阴历,秋入阳历,月行黑道。春分秋分后,黑道半交在冬至之宿当黄道北。立春 立秋后,黑道半交在立冬之宿,当黄道东北。至所冲之宿亦如之。

四序离为八 节,至阴阳之所交,皆与黄道相会,故月行有九道。各以所入初末限度及分秒,减 一百一度,余以所入初末限度及分乘之,半而退位为分,分满百为度,命为月道与 黄道泛差。凡日以赤道内为阴,外为阳;月以黄道内为阴,外为阳。故月行正交, 入夏至后宿度内为同名,入冬至后宿度内为异名。其在同名者,置月行与黄道泛差, 九因八约之,为定差,半交后,正交前,以差减;正交后,半交前,以差加。此加 减出入六度,正,如黄赤道相交同名之差,若较之渐异,则随交所在,迁变不同也。

仍以正交度距秋分度数,乘定差,如象限而一,所得为月道与赤道定差。前加 者为减,减者为加。其中异名者,置月行与黄道泛差,七因八约之,为定差。半交 后,以差加;正交后,半交前,以差减。此加减出入六度,异,如黄道赤道相交异 名之差,较之渐同,则随交所迁变不常。

仍以正交度距春分度数,乘定差,如 象限而一,所得为月道与赤道定差。前加者为减,减者为加。各加减黄道宿积度, 为九道宿积度。以前宿九道积度减之,为其宿九道度及分。其分就近约为太半少。 论春夏秋冬以四时日所在宿度为正。

求正交加时月离九道宿度

以正交加时黄道日度及分,减一百一度,余以正交度及分乘之,半而退位为分, 分满百为度,命为月道与黄道泛差。其在同名者,置月行与黄道泛差。九因八约之, 为定差,以加;仍以正交度距秋分度数,乘定差,如象限而一,所得为月道与赤道 定差,以减,其在异名者,置月行与黄道泛差,七因八约之,为定差,以减;仍以 正交度距春分度数,乘定差,如象限而一,所得为月道与赤道定差,以加。置正交 加时黄道月度及分,以二差加减之,即为正交加时月离九道宿度及分。

求定朔望加时月所在度

置定朔加时日躔黄道宿次,凡合朔加时,月行潜在日下,与太阳同度,是为加 时月离宿次。各以弦、望度及分秒,加其所当弦、望加时月躔黄道宿度,满宿次去 之,命如前,各得定朔、弦、望加时月所在黄道宿度及分秒。

求定朔弦望加时九道月度

各以朔、弦、望加时月离黄道宿度及分秒,加前宿正交后黄道积度,为定朔、 弦、望加时正交后黄道积度。如前求九道积度,以前宿九道积度减之,余为定朔、 弦、望加时九道月离宿度及分秒。其合朔加时,若非正交,则日在黄道,月在九道, 所入宿度,虽多少不同,考其两极,若应绳准。故云:月行潜在日下,与太阳同度, 即为加时九道月度。其求晨昏夜半月度,并依前术。

○步交会第六

交终分:一十四万二千三百一十九,秒九千三百六十八。

交终日:二十七日,余一千一百九分,秒九千三百六十八。

交中日:十三,余三千一百六十九,秋九千六百八十四。

交朔日:二,余一千六百六十五,秒六百三十二。

交望日:十四,余四千二,秒五千。

秒母:一万。

交终:三百六十三度,七十九分,三十六秒。

交中:一百八十一度,八十九分,六十八秒。

交象:九十度,九十四分,八十四秒。

半交象:四十五度,四十七分,四十二秒。

日蚀既前限:二千四百。定法:二百四十八。

日蚀既后限:三千一百。定法:三百二十。

月蚀限:五千一百。

月蚀既限:一千七百。定法:三百四十。

分秒母:一百。

求朔望入交

置天正朔积分,以交终分去之,不尽,如日法而一,为日,不满为余,即天正 十一月经朔加时入交泛日及余秒。交朔加之,得次朔。交望加之,得次望。再加交 望,亦得次朔。各为朔、望入交泛日及余秒

求定朔每日夜半入交

各置入交泛日及余秒,减去经朔、望小余,即为定朔、望夜半入交泛日及余秒。 若定朔、望有进退者,亦进退交日,否则因经为定。大月加二日,小月加一日,余 皆加四千一百二十秒六百三十二,即次朔夜半入交。累加一日,满交终日及余秒去 之,即每日夜半入交泛日及余秒。

求定朔望加时入交

置经朔、望加时入交泛日及余秒,以入气入转朓棵定数,朓减朒加之,即定朔 加时入交泛日及余秒。

求定朔望加时入交积度及阴阳历

置定朔、望加时入交泛日,以日法通之,内余,进二位,如三万九千一百二十 一而一为度,不满退除为分秒,即定朔、望加时月行入交积度。以定朔、望加时入 转迟疾度,迟减疾加之,即月行之入交定积度。如交中度以下,入阳历积度;以上, 去之,余为入阴历积度。每日夜半,准此求之。

求月去黄道度

视月入阴阳历积度及分,如交象以下,为少象;以上,覆减交中,余为老象。 置所入老少象度于上,列交象度于下,相减相乘,倍而退位为分,满百为度,用减 所入老少象度及分,余又与交中度相减相乘,八因之,以百一十除为分,分满百为 度,即得月去黄道度。

求朔望加时入交常日及定日

朔望入交泛日,以入气朓棵定数,朓减朒加之,为入交常日。

又置入转朓棵定数,进一位,一百二十七而一,所得朓减朒加入交常日,为入 交定日 及余秒。

求人交阴阳历前后分

视入交定日,如交中以下,为阳历;以上,去之,为阴历。如一日上下,以日 法通日为分。

为交后分。十三日上下,覆减交中,为交前分。

求日月蚀其定余

置朔、望入气入转朓棵定数,同名相从,异名相消,以一千三百三十七乘之, 定朔、望加时入转算外转定分除之,所得,以朓减朒加经朔、望小余,为泛余。

日蚀:视泛余如半法以下,为中前分;半法以上,去半法,为中后分。置中前 后分,与半法相减相乘,倍之,万约为分,曰时差。中前,以时差减泛余为定余, 覆减半法,余为午前分。中后,以时差加泛为定余,减去半法,为午后分。

月食:视泛余在日入后、夜半前者,如日法四分之三以下,减去半法,为酉前 分;四分之三以上,覆减日法,余为酉后分,又视泛余在夜半后、日出前者,如日 法四分之一以下,为卯前分,四分之一以上,覆减半法,余为卯后分。其卯酉前后 分,自相乘。四因,退位,万约为分,以加泛余,为定余。各置定余,以发敛加时 法求之,即得日月所蚀之辰刻。

求日月食甚日行积度

置定朔、望食甚大小余,与经朔、望大小余相减之余,以加减经朔、望入气日 小余,经朔、望日少加多减。

即为食甚入气。以加其气中积,为食甚中积。又 置食甚入气小余,以所入气日损益率盈缩之损益

乘之,日法而一,以损益其日 盈缩积;盈加缩减食甚中积,即为食甚日行积度及分。

求气差

置日食甚日行积度及分,满中限去之,余在象限以下,为初限;以上,覆减中 限,为末限,皆有相乘,进二位,如四百七十八而一,所得,用减一千七百四十四, 余为气差恆数。以午前后分乘之,半昼分除之,所得,以减恆数为定数。不及减, 覆减之,为定数。应加者减之,减者加之。

春分后,阳历减,阴历加;秋分后, 阳历加,阴历减。春分前、秋分后各二日二千一百分为定气,于此加减之。

求刻差

置日食甚日行积度及分,满中限去之,余与中限相减相乘,进二位,如四百七 十八而一,所得,为刻差恆数。以午前后分乘之,日法四分之一除之,所得为定数。 若在恆数以上者,倍恆数,以所得数减之为定数,依其加减。

冬至后,午前阳加阴减,午后阳减阴加。夏至后,午前阳减阴加,午后阳加阴 减。

求日食去前后定分

气刻二差定数,同名相从,异名相消,为食差。依其加减去交前后分,为去交 前后定分。视其前后定分,如在阳历,即不食;如在阴历,即有食之。如交前阴历 不及减,反减之,反减食差。

为交后阳历;交后阴历不及减,反减之,为交前 阳历;即不食,交前阳历不及减,反减之,为交后阴历;交后阳历,不及减,反减 之,为交前阴历;即日有食之。

求日食分

视去交前后定分,如二千四百以下,为既前分,以二百四十八除为大分。二千 四百以上,覆减五千五百,不足减者不食。

为既后分,以三百二十除为大分。 不尽,退除为秒,即得日食之分秒。

求月食分

视去交前后分,不用气刻差者。

一千七百以下者,食既。以上,覆减五千 一百,不足减者不食。

余以三百四十除为大分,不尽,退除为秒,即为月食之 分秒也。去交分在既限以下,覆减既限,亦以三百四十除,为既内之大分。

求日食定用分

置日食之大分,与三十分相减相乘,又以二千四百五十乘之,如定朔入转算外 转定分而一,所得,为定用分。减定余,为初亏分。加定余,为复圆分。各以发敛 加时法求之,即得日食三限辰刻。

求月食定用分

置月食之大分,与三十分相减相乘,又以二千一百乘之,如定望入转算外转定 分而一,所得,为定用分。加减定余,为初亏、复圆分。各如发敛加时法求之,即 得月食三限辰刻。

月食既者,以既内大分与十五相减相乘,又以四千二百乘之,如定望入转算外 转定分而一,所得,为既内分。用减定用分,为既外分。置月食余减定用分,为初 亏。因加既外分,为食既。又加既内分,为食甚。既定余分也。

再加既内分,为生光。复加既外分,为复圆。各以发敛加时法求之,既得月食 五限辰刻。

求月食入更点

置食甚所入日晨分,倍之,五约为更法。又五约更法,为点法。乃置月食初末 诸分,昏分以上减昏分,晨分以下加晨分。如不满更法为初更。不满点法为一点。 依法以次求之,既各得更点数。

求日食所起

食在既前,初起西南,甚于正南,复于东南;食在既后,初起西北,甚于正北, 复于东北。其食八分以上,皆起正西,复于正东。此据正午地而论之。

求月食所起

月在阳历:初起东北,甚于正北,复于西北。月在阴历:初起东南,甚于正南, 复于西南。其食八分以上,皆起正东,复于正西。此亦据午地而论之

求日食出入带食所见分数

各以食甚小余,与日出入分相减,余为带食差,以乘所食之分,满定用分而一, 月食既者,以既内分减带食差,余乘所食分,如既外分而一。不及减者,为带食既 出入。

以减所食分,即日月出入带食所见之分。其食甚在昼,晨为渐进,昏为 已退。食甚在夜,晨为已退,昏为渐进。

求日月食甚宿次

置日月食甚日行积度,望即更加半周天。

以天正冬至加时黄道日度,加而 命之,依黄道宿次去之,即各得日月食甚宿度及分。

○步五星第七

木星

周率:二百八万六千一百四十二,五十四秒。

历率:二千二百六十五万五百七。

历度法:六万二千一十四。

周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八分。

历度:三百六十五度,二十四分,八十二秒。

历中: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四十一秒。

历策:一十五度,二十一分,八十七秒。

伏见:一十三度。

以下表格略

火星

周率:四百七万九千四十一,秒九十七。

历率:三百五十九万二千七百五十八,秒三十二。

历度法:九千八百三十六半。

周日: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三分,一十六秒。

历度:三百六十五度,二十四分,七十六秒。

历中: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三十八秒。

历策:一十五度,二十一分,八十六秒。

伏见:一十九度。

以下表格略

土星

周率:一百九十七万七千四百一十二,秒四十六。

历率:五千六百二十二万三千二百一十九。

历度法:一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八。

周日:三百七十八日,九分,三秒。

历度: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六十六秒。

历中: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八十三秒。

历策:一十五度,二十一分,九十秒。

伏见:一十七度。

以下表格略

金星

周率:三百五万三千八百四,秒二十三。

历率:一百九十万二百四十,秒一十一。

历度法:五千二百三十。

周日:五百八十三日,九十分,一十四秒。

合日:二百九十一日,九十五分,七秒。

历度:三百六十五度,二十四分,六十八秒。

历中: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三十四秒。

历策:一十五度,二十一分,八十六秒。

伏见:一十度半。

以下表格略

水星

周率:六十万六千三十一,秒八十四。

历率:一百九十一万二百四十二,秒三十五。

历度法:五千二百三十。

周日: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分,六十秒。

合日:五十七日,九十三分,八十秒。

历度:三百六十五度,二十四分,七十一秒。

历中: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三十五秒半。

历策:一十五度,二十一分,八十六秒。

晨伏夕见:一十四度。

夕伏晨见:一十九度。

以下表格略

求五星天正冬至后平合及诸段中积中星

置通积分,各以其星周率去之。不尽,为前合分。覆减周率,余为后合分。如 日法而一,不满退除为分秒,即其星天正冬至后平合中积、中星。命为日,曰中积。 命为度,曰中星。

以段日累加中积,即为诸段中积。以平度累加中星,经退减 之,即为诸段中星。

求五星平合及诸段入历

置前通积分,各加其星后合分,以历率去之,不尽,各以其星历度法除为度, 不满退为分秒,即为其星平合入历度及分秒。以诸段限度累加之,即得诸段入历。

求五星平合及诸盈缩差

各置其星其段入历度及分秒,如在历中以下,为在盈;以上,减去历中,余为 在缩。以其星历策除之为策数,不尽为入策度及分,命策数算外,以其策数下损益 率乘之,如历策而一为分,以损益其下盈缩积度,即为其星其段盈缩定差。

求五星平合及诸段定积

各置其星其段中积,以其盈缩定差盈加减之。即其段定积日及分。以加天正冬 至大余及约分,满纪法六十去之,不尽,即为定日及加时分秒。不满命甲子算外, 即得日辰。

求五星及诸段所在日月

各置其段定积日及分,以加天闰日及分,满朔策及约分除之为月数,不尽,为 入月已来日数及分。其月数命天正十一月算外,即得其段入月经朔日数及分,以日 辰相距为所在定朔月日。

求五星平合及诸段加时定星

各置中星,以盈缩定差盈加缩减之,金星倍之,水星三因之,然后加减。

即为五星诸段定星。以加天正冬至加时黄道日度,依宿命之,即其星其段加时所在 宿度及分秒。

求五星诸段初日晨前夜半定星

各以其段初行率,乘其段定积日下加时分,百约之,乃顺减退加其日加时定星, 即为其段初日晨前夜半定星所在宿度。

求诸段日率度率

各以其段日辰距后段日辰为日率。以其段夜半宿次与后段夜半宿次相减,余为 夜率。

求诸段平行分

各置其段度率及分秒,以其段日率除之,即其段平行度及分秒。

求诸段总差日差

以本段前后平行分相减,余为其段泛差。假令求木星次疾*差,乃以顺疾、顺迟 平行分相减,余为次疾泛差。他皆仿此。

倍而退位为增减差,加减其段平行分, 为初末日行分。前多后少者,加为初,减为末。前少后多者,减为初,加为末。 倍增减差为总差,以日率减一除之,为日差。

求前后伏迟退段增减差

前伏者,置后段初日行分,加其日差之半,为末日行分。后伏者,置前段末日 行分,加其日差之半,为初日行分。以减伏段平行分,余为增减差。前迟者,置前 段末日行分,倍其日差减之,为初日行分。后迟者,置后段初日行分,倍其日差减 之,为末日行分。以迟段平行分减之,余为增减差。前后近留之迟段。

木、火、土三星退行者,六因平行分,退一位,为增减差。

金星前后伏退,三因平行分,半而退位,为增减差。前退者,置后段初日行分, 以其日差减之,为末日行分,后退者,置前段末日行分,以其日差减之,为初日行 分。以本段平行分减,余为增减差。

水星,半平行分为增减差,皆以增减差加减平行分,为初末日行分。前多后少, 加初减末;前少后多,减初加末。

又倍增减差为总差,以日率减一除之,为日 差。

求每日晨前夜半星行宿次

各置其段初日行分,以日差累损益之后少则损之,后多则益之。

为每日行 度及分秒。乃顺加退减之,满宿次去之,即得每日晨前夜半星行宿次。视前段末日、 后段初日行分相较之数,不过一二日差为妙。或多日差数倍,或颠倒不伦,当类会 前后增减差稍损益之,使其有伦,然后用之。或前后平行俱多俱少,则平注之。或 总差之秒,不盈一分,亦平注之。若有不伦而平注之得伦者,亦平注之。

求五星平合及见伏入气

置定积,以气策及约分除之,为气数,不满为入气日及分秒,命天正冬至算外, 即所求平合及伏见入气日及分秒。

求五星平合及见伏行差

各以其段初日星行分与其太阳行分相减,余为行差。若金在退行,水在退合者, 相并为行差。如水星夕伏晨见者,直以太阳行分为行差。

求五星定合见伏泛积

木、火、土三星,各以平合晨疾夕伏定积,便为定合定见定伏泛积。金、水二 星,置其段盈缩差,水星倍之。

各以行差除之,为日,不满退除为分秒。若在 平合夕见晨伏者,盈减缩加;如在退合夕伏晨见者,盈加缩减。皆以加减定积,为 定合定见定伏泛积。

求五星定合定积定星

木、火、土三星,各以平合行差除其日太阳盈缩差,为距合差日。以太阳盈缩 差减之,为距合差度。日在盈历,以差日差度减之。在缩,加之。加减其星定合泛 积,为定合定积定星。

金、水二星顺合退合,各以平合退合行差除其日太阳盈缩差,为距合差日。顺 加退减太阳盈缩差,为距合差度。顺在盈历,以差日差度加之;在缩,减之。退在 盈历,以差日减之,差度加之;在缩,以差日加之,差度减之。皆以加减其星定合 及再定合泛积,为定合再定合定积定星。以冬至大余及约分,加定积,满纪法去, 命,即得定合日辰。以冬至加时黄道日度,加定星,满宿次去之,即得定合所在宿 次。其顺退所在盈缩,太阳盈缩也。

求木水土三星定见伏定积日

各置其星定见伏泛积,晨加夕减象限日及分秒,半中限为象限,

如中限以 下,自相乘,以上,覆减岁周日及分秒,余亦自相乘,满七十五而一,所得,以其 星伏见度乘之,十五除之,为差。其差如其段行差而一,为日,不满退除为分秒。 见加伏减泛积为定积。加命如前,即得日辰也。

求金水二星定见伏定积日

各以伏见日行差,除其日太阳盈缩差,为日。若晨伏夕见,日在盈历,加之, 在缩,减之。如夕伏晨见,日在盈历,减之,在缩,加之。加减其星泛积为常积。 视常积,如中限以下,为冬至后,以上,去之,余为夏至后。其二至后,如象限以 下,自相乘,以上,覆减中限,亦自相乘,各如法而一,为分。冬至后晨,夏至后 夕,以一十八为法。冬至后夕,夏至后晨,以七十五为法。

以伏见度乘之,十 五除之,为差。差满行差而一,为日,不满退除为分秒。加减常积为定积。冬至后 晨见夕伏,加之;夕见晨伏,减之。夏至后晨见夕伏,减之;夕见晨伏,加之也。

加命如前,即得定见伏日辰。

其水星,夕疾,在大暑气初日至立冬气九日三十五分以下者,不见。晨留,在 大寒气初日至立夏气九日三十五分以下者,春不晨见,秋不夕见者,亦旧有之矣。

浑象

古之言天者有三家: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汉灵帝时,蔡邕于朔方 上书,言"宣夜之学,绝无师法";《周髀》术数具存,考验天状,多所违失;惟 有浑天为近,最得其情,近世太史候台铜仪是也。立八心体圆而具天地之形,以正 黄道赤道之表里,以行日月之度数,步五纬之迟速,察气候之推迁,精微深妙,百 代所不可废者也。然传历久远,制造者众,测候占察,互有得失,张衡之制,谓之 《灵宪》,史失其传。魏、晋以来,官有其器,而无本书,故前志亦阙。吴中常侍 王蕃云:"浑天仪者,羲和之旧器,谓之机衡。"积代相传,沿革不一。宋太平兴 国中,蜀人张思训首创其式,造之禁中,逾年而成,诏置文明殿东鼓楼下,曰"太 平浑仪"。自思训死,玑衡断坏,无复知其法制者。景德中,历官韩显符依仿刘曜 时、孔挺、晁崇之法,失之简略。景祐中,冬官正舒易简乃用唐梁令瓚、僧一行之 法,颇为详备,亦失之于密而难为用。元祐时,尚书右丞苏颂与昭文馆校理沈括奉 敕详定《浑仪法要》,遂奏举吏部勾当官韩公廉通《九章勾股法》,常以推考天度 与张衡、王蕃、僧一行、梁令瓚、张思训法式,大纲可以寻究。若据算术考案象器, 亦能成就,请置局差官制造。诏如所言。奏郑州原武主簿王沇之,太史局官周日严、 于太古、张促宣,同行监造。制度既成,诏置之集英殿,总谓之浑天仪。公廉交造 仪时,先撰《九章勾股验测浑天书》一卷,贮之禁中,今失其传,故世无知者。

旧制浑仪,规天矩地,机隐于内,上布经躔,次具日月五星行度,以察其寒暑 进退,如张衡浑天、开元水运铜浑仪者,是也。久而不合,乖于施用。公廉之制则 为轮三重:一曰六合仪,纵置地浑中,即天经环也,与地浑相结,其体不动;二曰 三辰仪,置六合仪内;三曰四游仪,置三辰仪内。植四龙柱于地浑之下,又置鰲云 于六合仪下。四龙柱下设十字水趺,凿沟道通水以平高下。别设天常单环于六合仪 内,又设黄道赤道二单环,皆置三辰仪内,东西相交,随天运转,以验列舍之行。 又为四象环,附三辰仪,相结于天运环,黄赤道两交为直距二纵置于四游仪内。北 属六合仪地浑之上,以正北极出地之度。南属六合仪地浑之下,以正南极入地之度。 此属仪之大形也。直距内夹轩望筒一,于筒之半设关轴,附直距上,使运转低昂, 筒常指日,日体常在筒窍中,天西行一周,日东移一度,仍以窥测四方星度,皆斟 酌李淳风、孔挺、韩显符、舒易简之制也。三辰仪上设天运环,以水运之。水运之 法始于汉张衡,成于唐梁令瓚及僧一行,复于太平兴国中张思训,公廉今又变正其 制,设天运环,下以天柱关轴之类上动浑仪,此新制也。

旧制浑象,张衡所谓置密室中者,推步七曜之运,以度历象昏明之候,校二十 四气,考昼夜刻漏,无出于浑象。《隋志》称梁秘府中有宋元嘉中所造者,以木为 之,其圆如丸,遍体布二十八宿、三家星色、黄赤道、天河等,别为横规绕于外, 上下半之,以象地也。开元中,诏僧一行与梁令瓚更造铜浑象,为圆天之象,上具 列宿周天度数,注水激轮,令其自转,一日一夜天转一周,又别置日月五星循绕, 络在天外,令得运行。每天西转一匝,日正东行一度,月行一十三度有奇,凡二十 九转而日月会,三百六十五转而日行一匝。仍置木柜以为地平,令象半在地上,半 在地下,又立二木偶人于地平之前,置钟鼓使木人自然撞击以报辰刻,命之曰《水 运浑天俯视图》。既成,命置之武成殿。

宋太史局旧无浑象,太平兴国中,张思训准开元之法,而上以盖为紫宫,旁为 周天度,而东西转之,出新意也。

公廉乃增损《隋志》制之,上列二十八宿周天度数,及紫微垣中外官星,以俯 窥七政之运转,纳于六合仪天经地浑之内,同以木柜载之。其中贯以枢轴,南北出 浑象外,南长北短,地浑在木柜面,横置之,以象地。天经与地浑相结,纵置之, 半在地上,半隐地下,以象天。其枢轴北贯天经上杠中,末与杠平,出柜外三十五 度稍弱,以象北极出地。南亦贯天经出下杠外,入柜内三十五度少弱,以象南极入 地。就赤道为牙距,四百七十八牙以衔天轮,随机轮地毂正东西运转,昏明中星既 应其度,分至节气亦验应而不差。

王蕃云:"浑象之法,地当在天内,其势不便,故反观其形,地为外郭,于已 解者无异,诡状殊体而合于理,可谓奇巧者也。"今地浑说在浑象外,盖出于王蕃 制也。其下则思训旧制,有枢轮关轴,激水运动,以直神摇铃扣钟击鼓,置时刻十 二神司辰像于轮上,时初、正至,则执牌循环而出,报随刻数以定昼夜长短。至冬 水凝,运转迟涩,则以水银代之。

今公廉所制,共置一台,台中有二隔,浑仪置其上,浑象置其中,激水运转, 枢机轮轴隐于下。内设昼夜时刻机轮五重;第一重曰天轮,以拨浑象赤道牙距;第 二重曰拨牙轮,上安牙距,随天柱中轮转动,以运上下四轮;第三重曰时刻钟鼓轮, 上安时初、时正百刻拨牙,以扣钟击鼓摇铃;第四重曰日时初正司辰轮,上安时初 十二司辰、时正十二司辰;第五重曰报刻司辰轮,上安百刻司辰。以上五轮并贯于 一轴,上以天束束之,下以铁杵臼承之,前以木阁五层蔽之,稍增异其旧制矣。五 轮之北,又侧设枢轮,其轮以七十二辐为三十六洪,束以三辋,夹持受水三十六壶。 毂中横贯铁枢轴一,南北出轴为地毂,运拨地轮。天柱中轮动,机轮动浑象,上动 浑天仪。又枢轮左设天池、平水壶,平水壶受天池水,注入受水壶,以激枢轮。受 水壶落入退水壶。由壶下北窍引水入升水下壶,以升水下轮运水入升水上壶,上壶 内升水上轮及河车同转上下轮,运水入天河,天河复流入天地,每一昼一夜周而复 始。此公廉制浑仪、浑象二器而通三用,总而名之曰浑天仪。

金既取汴,皆辇致于燕,天轮赤道牙距拨轮悬象钟鼓司辰刻报天池水壶等器久 皆弃毁,惟铜浑仪置之太史局候台。但自汴至燕相去一千余里,地势高下不同,望 筒中取极星稍差,移下四度才得窥之。明昌六年秋八月,风雨大作,雷电震击,龙 起浑仪鰲云水趺下,台忽中裂而摧,浑仪仆落台下,旋命有司营葺之,复置台上。 贞祐南渡,以浑仪熔铸成物,不忍毁拆,若全体以运则艰于辇载,遂委而去。

兴定中,司天台官以台中不置浑仪及测候人数不足,言之于朝,宜铸仪象,多 补生员,庶得尽占考之实。宣宗召礼部尚书杨云翼问之,云翼对曰:"国家自来铜 禁甚严,虽罄公私所有,恐不能给。今调度方殷,财用不足,实未可行。"他日, 上又言之,于是止添测候之人数员,铸仪之议遂寝。

初,张行简为礼部尚书提点司天监时,尝制莲花、星丸二漏以进,章宗命置莲 花漏二禁中,星丸漏遇车驾巡幸则用之。贞祐南渡,二漏皆迁于汴,汴亡废毁,无 所稽其制矣。


分类:正史 书名:金史 作者:脱脱等
《金史》志第五 地理上|正史

《金史》志第五 地理上


○上京路 咸平路 东京路 北京路 西京路 中都路

金之壤地封疆,东极吉里迷兀的改诸野人之境,北自蒲与路之北三千余里,火 鲁火疃谋克地为边,右旋入泰州婆卢火所浚界壕而西,经临潢、金山,跨庆、桓、 抚、昌、净州之北,出天山外,包东胜,接西夏,逾黄河,复西历葭州及米脂寨, 出临洮府,会州、积石之外,与生羌地相错。复自积石诸山之南左折而东,逾洮州, 越盐川堡,循渭至大散关北,并山入京兆,络商州,南以唐邓西南皆四十里,取淮 之中流为界,而与宋为表里。

袭辽制,建五京,置十四总管府,是为十九路。其间散府九,节镇三十六,防 御郡二十二,刺使郡七十三,军十有六,县六百三十二。后复尽升军为州,或升城 堡寨镇为县,是以金之京府州凡百七十九,县加于旧五十一,城寨堡关百二十二, 镇四百八十八。虽贞祐、兴定危亡之所废置,既归大元,或有因之者,故凡可考必 尽著之,其所不载则阙之。

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旧土也,国言"金"曰"按出虎",按出虎水源于 此,故名金源,建国之号盖取诸此。国初称为内地,天眷元年号上京。海陵贞元元 年迁都于燕,削上京之号,止称会宁府,称为国中者以违制论。大定十三年七月, 后为上京。其山有长白、青岭、马纪岭、完都鲁,水有按出虎水、混同江、来流河、 宋瓦江、鸭子河。府一,领节镇四,防御一,县六,镇一。旧有会平州,天会二年 筑,契丹之周特城也,后废。其宫室有乾元殿,天会三年建,天眷元年更名皇极殿。 庆元宫,天会十三年建,殿曰辰居,门曰景晖,天眷二年安太祖以下御容,为原庙。 朝殿,天眷元年建,殿曰敷德,门曰延光,寝殿曰宵衣,书殿曰稽古。又有时德宫、 明德殿,熙宗尝享太宗御容于此,太后所居也。凉殿,皇统二年构,门曰延福,楼 曰五云,殿曰重明。东庑南殿曰东华,次曰广仁。西庑南殿曰西清,次曰明义。重 明后,东殿曰龙寿,西殿曰奎文。时令殿及其曰奉元。有泰和殿,有武德殿,有薰 风殿。其行宫有天开殿,爻剌春水之地也。有混同江行宫。太庙、社稷,皇统三年 建,正隆二年毁。原庙,天眷元年以春亭名天元殿,安太祖、太宗、徽宗及诸后御 容。春亭者,太祖所尝御之所也。天眷二年作原庙,皇统七年改原庙乾文殿曰世德, 正隆二年毁。大定五年复建太祖庙。兴圣宫,德宗所居也,天德元年名之。兴德宫, 后更名永祚宫,睿宗所居也,光兴宫,世宗所居也。正隆二年命吏部郎中萧彦良尽 毁宫殿、宗庙、诸大族邸第及储庆寺,夷其趾,耕垦之。大定二十一年后修宫殿, 建城隍庙。二十三年以甓束其城。有皇武殿,击球校射之所也。有云锦亭,有临漪 亭,为笼鹰之所,在按出虎水侧。

会宁府,下。初为会宁州,太宗以建都,升为府。天眷元年,置上京留守司, 以留守带本府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后置上京曷懒等路提刑司。户三万一千二百 七十。旧岁贡秦王鱼,大定十二年罢之,又贡猪二万,二十五年罢之。东至胡里改 六百三十里,西到肇州五百五十里,北至蒲与路七百里,东南至恤品路一千六百里, 至曷赖路一千八百里

县三:

会宁倚,与府同时置。有长白山、青岭、马纪岭、勃野淀、绿野淀。有按出虎 河,又书作阿术浒。有混同江、涞流河。有得胜陀,国言忽土皑葛蛮,太祖誓师之 地也。

曲江初名镇东,大定七年置,十三年更今名。

宜春大定七年置。有鸭子河。

肇州,下,防御使。旧出河店也。天会八年,以太祖兵胜辽,肇基王绩于此, 遂建为州。天眷元年十月,置防御使,隶会宁府。海陵时,尝为济州支郡。承安三 年,复以为太祖神武隆兴之地,升为节镇,军名武兴。五年,置漕运司,以提举兼 州事。后废军。贞祐二年复升为武兴军节镇,置招讨司,以使兼州事。户五千三百 七十五。县一:

始兴倚,兴州同时置。有鸭子河、黑龙江。

隆州,下,利涉军节度使。古扶余之地,辽太祖时,有黄龙见,遂名黄龙府。 天眷三年,改为济州,以太祖来攻城时大军径涉,不假舟楫之祥也,置利涉军。天 德三年置上京路都转运司,四年,改为济州转运司。大定二十九年嫌与山东路济州 同,更今名。贞祐初,升为隆安府,户一万一百八十。县一:

利涉倚,兴州同时置。有混同江、涞流河。

镇一兴县同时置,有混同馆。

信州,下,彰信军刺史。本渤海怀远军,辽开泰七年建,取诸路汉民置。户七 千三百五十九。县一:

武昌本渤海怀福县地。

镇一八十户。

蒲与路,国初置万户,海陵例罢万户,乃改置节度使。承安三年,设节度副使。 南至上京六百七十里,东南至胡里改一千四百里,北至北边界火鲁火疃谋克三千里。

合懒路,置总管府。贞元元年,改总管为尹,仍兼兵马都总管。承安三年,设 兵马副总管。旧贡海葱,大定二十七年罢之。有移鹿古水。西至上京一千八百里, 东南至高丽界五百里。

恤品路,节度使。辽时,为率宾府,置刺史。本率宾故地,太宗天会二年,以 耶懒路都孛堇所居地瘠,遂迁于此。以海陵例罢万户,置节度使,因名速频路节度 使。世宗大定十一年,以耶懒、速频相去千里,既居速频,然不可忘本,遂命名古 土门亲管猛安曰押懒猛安。承安三年,设节度副使。西北至上京一千五百七十里, 东北至胡里改一千一百,西南至合懒一千二百,北至边界斡可阿怜千户二千里。 "耶懒"又书作"押懒"。

曷苏馆路,置节度使。天会七年,徙治宁州,尝置都统司,明昌四年废。有化 成关,国言曰曷撒罕关。

胡里改路,国初置万户,海陵例罢万户,乃改置节度使。承安三年,置节度副 使。西至上京六百三十里,北至边界合里宾忒千户一千五百里。

乌古迪烈统军司,后升为招讨司,与蒲与路近。

咸平路,府一,领刺郡一,县十。

咸平府,下,总管府,安东军节度使,本高丽铜山县地,辽为咸州,国初为咸 州路,置都统司。天德二年八月,升为咸平府,后为总管府。置辽东路转运司、东 京咸平路提刑司。户五万六千四百四。县八:

平郭倚,旧名咸平,大定七年更。

铜山辽同州镇安军,本汉襄平县,辽太祖时以东平寨置,因名东平,军曰镇东。 章宗大定二十九年,以与东平重,故更。南有柴河,北有清河,西有辽河。

新兴辽银州富国军,本渤海富州,熙宗皇统三年废州,更名来属。有范河,北 有柴河,西有辽河。

庆云辽祺州祐圣军,本以所俘檀州密云民建州密云,后更名,有辽河。

清安辽肃州信陵军,熙宗皇统三年降为县

荣安东有辽河。

归仁辽旧隶通州安远军,本渤海强师县,辽更名,金因之。北有细河。

玉山章宗承安三年,以乌速集、平郭、林河之间相去六百余里之地置,贞祐二 年四月升为节,军曰镇安。

韩州,下,刺史。辽置东平军,本渤海鄚颉府。户一万五千四百一十二。旧有 营。

县二:

临津倚,未详何年置。

柳河本渤海粤喜县地,辽以河为名。有狗河、柳河。

东京路,府一,领节镇一,刺郡四,县十七,镇五。皇统四年二月,立东京新 宫,寝殿曰保宁,宴殿曰嘉惠,前后正门曰天华、曰乾贞。七月,建宗庙,有孝宁 宫。七年,建御容殿。

辽阳府,中。东京留守司。本渤海辽阳故城,辽完葺之,郡名东平。天显三年, 升为南京,府曰辽阳。十三年,更为东京。太宗天会十年,改南京路平州军帅司为 东南路都统司之时,尝治于此,以镇高丽。后置兵马都部署司,天德二年,改为本 路都总管府,后更置留守司。产白兔、师姑布、鼠毫、白鼠皮、人参、白附子。 户四万六百四。县四、镇一:

辽阳倚。东梁河、国名兀鲁忽必剌,俗名太子河。

鹤野 镇一长宜,曷苏馆在其地。

宜丰辽旧衍州安广军,皇统三年废为县,有东梁河。

石城兴定三年九月,以县之灵岩寺为岩州,名其倚郭县曰东安,置行省。

澄州,南海军刺史,下。本辽海州,天德三年改州名。户一万一千九百三十五。 县二。镇一:

临溟 镇一新昌。

析木辽铜州广利军附郭析木县地,皇统三年废州来属。有沙河。

沈州,昭德军刺史,中。本辽定理府地,辽太宗时军曰兴辽,后为昭德军,置 节度。明昌四年改为刺史,与通、贵德、澄三州皆隶东京。户三万六千八百九十二。 县五:

乐郊辽太祖俘三河之民建三河县于此,后改更今名。有浑河。

章义辽旧广州,皇统三年降为县来属。有辽河、东梁河、辽河大口。

辽滨辽旧辽州东平军,辽太宗改为始平军,皇统三年废为县。有辽河。

邑楼辽旧兴州人中军常安县,辽尝置定理府刺史于此,本邑楼故地,大定 二十九年章宗更名。有范河、清河,国名叩隈必剌。

双城辽双州保安军也,皇统三年降为县,章宗时废。

贵德州,刺史,下。辽贵德州宁远军,国初废军,降为刺郡。户二万八百九十 六。县二:

贵德倚。有范河。

奉集辽集州怀远军奉集县,本渤海旧县。有浑河。

盖州,奉国军节度使,下。本高丽盖葛牟城,辽辰州。明昌四年,罢曷苏馆, 建辰州辽海军节度使。六年,以与"陈"同音,更取盖葛牟为名。户一万八千四百 五十六。县四、镇二:

汤池辽铁州建武军汤池县。

镇一神乡。

建安辽县。

镇一大宁。

秀岩本大宁镇,明昌四年升。泰和四年废为镇,贞祐四年复升置。

熊岳辽卢州玄德军熊岳县。辽属南女直汤河司。

复州,下,刺史。辽怀还军节度,明昌四年降为刺史。旧贡鹿筋,大定八年罢 之。

户一万三千九百五十。县二、镇一:

永康倚。旧名永宁,大定七年更。

化成辽苏州安复军,本高丽地,兴宗置。皇统三年降为县来属。贞祐四年五月 升为金州,兴定二年升为防御。

镇一归胜。

来远州,下。旧来远城,本辽熟女直地,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军,后升为州。

婆速府路,国初置统军司,天德二处置总管府,贞元元年与曷懒路总管并为尹, 兼本路兵马都总管。此路皆猛安户。

北京路,府四,领节镇七,刺郡三,县四十二,镇七,寨一。

大定府,中,北京留守司,辽中京。统和二十五年建为中京,国初因称之。海 陵贞元元年更为北京,置留守司、都转运司、警巡院。产纮鼠、螺杯、茱萸梳、玳 瑁鞍、酥乳饼、五味子。

户六万四千四十七。县十一、镇二:

大定倚,辽县旧名。在土河、七金山、阴凉河。

镇一恩化。

长兴有涂河。

富庶有心河。

镇一文安。

松山辽松山州胜安军松山县,开泰中置,旧置刺史。太祖天辅七年置观察使。 皇统三年废州来属。承安三年隶高州,泰和四年后复。有阴凉河、落马河。

神山辽泽州神山县,辽太祖俘蔚州之民置。章宗承安二年尝置惠州,升孩兒馆 为滦阳县,以隶之。泰和四年罢州及滦阳县。

惠和皇统三年以辽惠州惠和县置。

金源唐青山县,辽开泰二年置,以地有金甸为名。有骆驼山。

和众辽榆州和众县,皇统三年罢州来属。

武平辽筑城杏埚,初名新州,统和间更为武安州。皇统三年降为武安县来属, 大定七年更名。承安三年隶高州,泰和四年复来属。

静封承安二年以胡设务置,隶全州,三年隶高州,泰和四年来属。

三韩辽伐高丽,迁马韩、辰韩、弁韩三国民为县,置高州。太祖天辅七年以高 州置节度使,皇统三年废为县,承安三年复升为高州,置刺史,为全州支郡,分武 平、松山、静封三县隶焉。泰和四年废。有落马河,涂河。

利州,下,刺史。辽统和十六年置。户二万一千二百九十六。县二、镇一、寨 一:

阜俗辽统和四年置,金因之。

龙山辽故潭州广润军县故名,熙宗皇统三年废州来属。有榆河。

寨一兰州。

镇一漆河。

义州,下,崇义军节使。辽宜州,天德三年更州名。户三万二百三十三。县三、 镇一:

弘政有凌河。

开义辽海北州广化军县故名,熙宗皇统三年废州来属。

镇一饶庆。

同昌辽成州兴府军县故名,国初隶川州,大定六年罢川州,隶懿州,承安二年 复隶川州,泰和四年来属。

锦州,下,临海军节度使。旧隶兴中府,后来属。户三万九千一百二十三。县 三:

永乐本慕容皝之西乐县地。

安昌

神水辽开泰二年置,皇统三年废为镇,大定二十九年复升为县。有土河。

瑞州,下,归德军节使。本来州,天德三年更为宗州,泰和六年以避睿宗讳, 谓本唐瑞州地,故更今名。户一万九千九百五十三。县三、镇一:

瑞安旧名来宾,唐来远县民。明昌六年更为宗安,泰和六年复更今名。

海阳辽润州海阳军故县,皇统三年废州来属。

镇一迁民。

海滨本慕容皝集宁县地,辽隰州海平军故县,皇统三年废州来属。

广宁府,散,下,镇宁军节度使。本辽显州奉先军,汉望平县地,天辅七年升 为府,因军名置节度。天会八年改军名镇宁。天德二年隶咸平,后废军隶东京。泰 和元年七月来属。户四万三千一百六十一。县三、旧有奉玄县,天会八年改为钟秀 县。镇六、寨四。

镇二欢城、辽西。

广宁旧名山东县,大定二十九年更名。有辽世宗显陵。

寨二闾城、兔兒窝。

望平大定二十九年升梁渔务置。

镇二梁渔务、山西店。

闾阳辽乾州广德军,以乾陵故名奉陵县。天会八年废州更名来属。有凌河。有 辽景宗乾陵。

镇二闾阳、衡家。

寨二大斧山、北川。

懿州,下,宁昌军节度使。辽尝更军名庆懿,又为广顺,复更今名。金因之, 先隶咸平府,泰和末来属。户四万二千三百五十一。县二:大定六年罢川州,以宜 民、同昌二县来属。承安二年复以二县隶川州。泰和四年罢川州,以宜民隶兴中, 同昌隶义州。

顺安

灵山本渤海灵峰县地。

兴中府,散,下。本唐营州城,辽太祖迁汉民以实之,曰霸州彰武军,重熙十 一年升为府,更今名,金因之。户四万九百二十七。县四、镇三:

兴中本汉柳城地。南有凌河。

镇一黔城。

永德辽安德州化平军安德县,世宗大定七年更今名。北有凌河。

镇一阜安。

兴城辽严州保肃军县故名,皇统三年废州隶锦州。有桃花岛。

宜民辽川州长宁军,会同中尝名白川州,天禄五年去"白"字,国初因之,与 同昌县皆隶焉。大定六年降为宜民县,隶懿州。承安二年复置川州,改徽川寨为徽 川县,为懿州支郡。泰和四年罢州及徽川县求属。

镇一咸康,辽县也,国初废 为镇。

建州,下,保靖军刺史。辽初名军曰武宁,后更,金因之。户一万一千四百三 十九。县一:

永霸本唐昌黎县地。

全州,下,盘安军节度使。承安二年置,改胡设务为静封县,黑河铺为卢川县, 拨北京三韩县烈虎等五猛安以隶焉。贞祐二年四月尝侨置于平州。户九千三百一十 九。县一:

安丰承安元年十月改丰州铺为安丰县,隶临潢府,二年置全州盘安军节度使治。 有黄河、黑河。

临潢府,下,总管府。地名西楼,辽为上京。国初因称之,天眷元年改为北京。 天德二年改北京为临潢府路,以北京路都转运司为临潢府路转运司,天德三年罢。 贞元元年以大定府为北京后,但置北京临潢路提刑司。大定后罢路,并入大定府路。 贞祐二年四月尝侨置于平州。有天平山、好水川,行宫地也,大定二十五年命名。 有撒里乃地。熙宗皇帝统九年尝避暑于此。有陷泉,国言曰落孛鲁。有合袅追古思 阿不漠合沙地。

户六万七千九百七。县五、堡三十七:大定间二十四,后增。

临潢倚。有金粟河。

长泰有立列只山,其北千余里有龙驹河,国言曰喝必剌。有撒里葛睹地。

卢川承安二年以黑河铺升,隶全州,后复来属。有潢河。

宁塞泰和元年五月置。有滑河。

长宁辽永州永昌军县故名,太祖天辅七年尝置节度使,皇统三年废州来属。

庆州,下,玄宁军刺史。境内有辽祖州,天会八年改为奉州,皇统三年废,辽 太祖祖陵在焉。境内有辽怀州,旧置奉陵军,天会八年更为奉德军,皇统三年废, 辽太宗、穆宗怀陵在焉。北山有这圣宗、兴宗、道宗庆陵。城中有辽行宫,比他州 为富庶,辽时刺此郡者非耶律、萧氏不与,辽国宝货多聚藏于此。北至界二十里, 南至卢川二百二十,西至桓州九百,东至临潢一百六十。

户二千七。县一:旧 有孝安县,天会八年改为庆民县,皇统三年废。

朔平有榷场务。

兴州,宁朔军节度使。本辽北安州兴化军,皇统三年降军置兴化县,承安五年 升为兴州,置节度,军名宁朔,改利民寨为利民县,拨梅坚河徒门必罕、宁江、速 马剌三猛安隶焉。贞祐二年四月侨置于密云县。户一万五千九百七十。县二:又有 利民县,承安五年以利民寨升,泰和四年废。

兴化倚。辽旧县,皇统三年降兴化军置,隶大定府,承安五千建兴州于县,为 倚郭。旧有白檀镇。

宜兴本兴化县白檀镇,泰和三年升为县来属。

泰州,德昌军节度使。辽时本契丹二十部族牧地,海陵正隆间,置德昌军,隶 上京,大定二十五年罢之。承安三年复置于长春县,以旧泰州为金安县,隶焉。北 至边四百里,南至懿州八百里,不至肇州三百五十里。

户三千五百四。县一、 旧有金安县,承安三年置,寻废。

堡十九:

长春辽长春州韶阳军,天德二年降为县,隶肇州,承安三年来属。有挞鲁古河、 鸭子河。有别里不泉。

边堡,大定二十一年三月,世宗以东北如讨司十九堡在泰州之境,及临潢路旧 设二十四堡障参差不齐,遣大理司直蒲察张家奴等往视其处置。于是东北自达里带 石堡子至鹤五河地分,临潢路自鹤五河堡子至撒里乃,皆取直列置堡戍。评事移剌 每言:"东北及临潢所置,土脊樵绝,当令所徙之民姑逐水草以居,分遣丁壮营 毕,开壕堑以备边。"上令无水草地官为建屋,及临潢路诸堡皆以放良人戍守。省 议:"临潢路二十四堡,堡置户三十,共为七百二十,若营建毕,官给一岁之食。" 上以年饥权寝,姑令开壕为备。四月,遣吏部郎中奚胡失海经画壕堑,旋为沙雪堙 塞,不足为御。乃言:"可筑二百五十堡,堡日用工三百,计一月可毕,粮亦足备, 可为边防久计,泰州九堡、临潢五堡之地斥卤,官可为屋外,自撒里乃以西十九堡, 旧戍军舍少,可令大盐泺官木三万余,与直东堡近岭求木,每家官为构室一椽以处 之。"

西京路,府二,领节镇七,刺郡八,县三十九,镇九。大定五年建宫室,名其 殿曰保安,其门南曰奉天,东曰宣仁,西曰阜成。天会三年建太祖原庙。

大同府,中,西京留守司。晋云州大同军节度,辽重熙十三年,升为西京,府 名大同,金因之。皇统元年,以燕京路隶尚书省,西京及山后诸部族隶元帅府。旧 置兵马都部署司,天德二年,改置本路都总管府,后更置留守司。置转运司及中都 西京路提刑司。贡玛瑙环子、玛瑙数珠。产白驼、安息香、松明、松脂、黄连、百 药煎、芥子煎、盐、捞盐、石绿、绿矾、铁、甘草、枸杞、碾玉砂、地蕈。

户 九万八千四百四十四。县七、镇三:

大同倚。辽析云中置,金因之。有牛皮关、武周山、方山、奚望山、盛乐城、 御河、斗鸡台、平城外郭盐场、如浑水、桑乾河、纥真山。有辽帝后像。在华严寺。

镇一奉义。

云中晋旧县名。

宣宁辽德州昭圣军宣德县,大定八年更名。有官山、弥陀山、石绿山、产碾玉 砂。

镇一窟龙城。

怀安晋故县名。

天成辽析云中置。

白登本名长清,大定七年更。有白登台、采掠山。

怀仁辽析云中置,贞祐二年五月升为云州。有黄花岭、锦屏山、清凉山、金龙 山、早起城、日中城。

镇一安七疃。

丰州,下,天德军节度使。辽尝更军名应天,寻复,金因之。皇统九年升为天 德总管府,置西南路招讨司,以天德尹兼领之。大定元年降为天德军节度使,兼丰 州管内观察使,以元管部族直撒、军马公事,并隶西南路诏讨司产不灰木、地蕈。

户二万二千六百八十三。县一、镇一:

富民晋旧名。有黑山、神山。

镇一振武。

弘州,下,刺史。辽名军曰博宁,本襄阴村,统和中建。国初置保宁军,后废 军。产玛瑙。

户二万二千二。县二、镇二:

襄阴倚。本名永宁,大定七年改。

顺圣本安塞军故地,辽应历中置,金因之。

镇二阳门,贞祐二年七月升为 县。大罗。

净州,下,刺史。大定十八年以天山县升,为丰州支郡,刺史兼权讥察。北至 界八十里

户五千九百三十八。县一:

天山旧为榷场,大定十八年置,为倚郭。

桓州,下,威远军节度使。军兵隶西北路招讨司。明昌七年改置刺史。北至旧 界一里半。

户五百七十八。县一:曷里浒东川,更名金莲川,世宗曰:"莲者 连也,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义。"景明宫,避暑宫也,在凉陉,有殿、扬武殿,皆 大定二十年命名。有查沙,有白泺,国言曰勺赤勒。

清塞倚。明昌四年以罢录事司置。

抚州,下,镇宁军节度使。辽秦国大长公主建为州,章宗昌三年复置刺史,为 桓州支郡,治柔远。明昌四年置司候司。承安二年升为节镇,军名镇宁,拨西北路 招讨司所管梅坚必剌、王敦必剌、拿怜术花速、宋葛斜忒浑四猛安以隶之。户一万 一千三百八十。县四:有旺国崖,大定八年五月更名静宁山。有麻达葛山,大定二 十九年更名胡土白山。有冰井。

柔远倚。大定十年置于燕子城,隶宣德州,明昌三年来属,有燕子城,国言曰 吉甫鲁湾城,北羊城,国言曰火唵榷场,查剌岭,沔山,大渔泺,行宫有枢光殿。 有双山,七里河,石井,虾蟆山,昂吉泺又名鸳鸯泺,得胜口旧名北望淀,大定二 十年更。

集宁明昌三年以春市场置,北至界二百七十里。

丰利明昌四年以泥泺置。有盖里泊。

威宁承安二年以抚州新城镇置。

德兴府,晋新州,辽奉圣州武定军节度,国初因之。大安元年升为府,名德兴。 户八万八百六十八。县六、有漫天埚,泰和二年更名拂云,平恶崖,更名垒翠岩。

镇一:

德兴倚。旧名永兴县,大安元年更名。有涿鹿定、东水镇。有鸡鸣山。

妫川辽可汗州清平军,本晋妫州,会同元年辽太祖尝名可汗州,县旧曰怀戎, 更名怀来,明昌六年更今名。西北有合河龟馆石桥,明昌四年建。

缙山辽儒州缙阳军县故名,皇统元年废州来属,崇庆元年升为镇州。

镇一 永安

望云本望云川地,辽帝尝居,号曰御庄,后更为县,金因之。

矾山晋故县,国初隶弘州,明昌三年来属。

龙门晋县,国初隶弘州,后来属。明昌三年割隶宣德州。有庆宁宫,行宫也, 泰和五年以提举兼龙门令。

昌州,天辅七年降为建昌县,隶桓州。明昌七年以狗泺复置,隶抚州,后来属。 户一千二百四十一。县一:

宝山有狗泺,国言曰押恩尼要。其北五百余里有日月山,大定二十年更曰抹白 山。国言涅里塞一山。

宣德州,下,刺史。辽改晋武州为归化州雄川武军,大定七年更为宣化州,八 年复更为宣德。户三万二千一百四十七。县二:

宣德旧文德县,大定二十九年更名。

宣平承安二年以大新镇置,以北边用兵尝驻此地也。

朔州,中,顺义军节度使。贞祐三年七月,尝割朔州广武县隶代州。产铁、荆 三棱、枸杞。

户四万四千八百九十二。县二:

鄯阳晋故县。有桑乾河、大和岭、天池、雁门关、霸德山。

马邑晋故县,贞祐二年五月升为固州。有洪涛山、镬水,又曰桑乾河。

武州,边,下,刺史。大定前仍置宣威军。户一万三千八百五十一。县一:

宁远晋故县。黄河。

应州,下,彰国军节度使。户三万二千九百七十七。县三:

金城晋故县。有黄瓜堆、复宿山、桑乾河、浑河、崞川水、黄花城。

山阴本名河阴,大定七年以兴郑州属县同,故更焉。贞祐二年五月升忠州。有 黄花岭、桑乾河。

浑源晋县,贞祐二年五月升为浑源州。产盐。

蔚州,下,忠顺军节度使。辽尝更为武安军,寻复。贡地蕈。

户五万六千 六百七十四。县五:

灵仙北有桑乾河、代王城、薄家村。

广灵亦作"陵",辽统和三年析灵仙置。

灵丘晋县,贞祐二年四月升为成州,四年割为代州支郡。

定安晋县。有桑乾河。贞祐二年四月升为定安州。

飞狐。晋县。

云内州,下,开远军节度使。天会七年徙奚第一、第三部来戍。产青镔铁。 户二万四千八百六十八。县二、镇一:

柔服夹山在城北六十里。

镇一:宁仁,旧县也,大定后废为镇。

云川本曷董馆,后升裕民县,皇统元年复废为曷董馆,大定二十九年复升,更 为今名。

宁边州,下,刺史。国初置镇西军,贞祐三年隶岚州,四年二月升为防御。户 六千七十二。县一:

宁边正隆三年置。

东胜州,下,边,刺史。国初置武兴军,有古东胜城。户三千五百三十一。县 一、镇一:

东胜 镇一宁化。

部族节度使:

乌昆神鲁部族节度使,军兵事属西北路招讨司,明昌三年罢节度使,以招讨司 兼领。

乌古里部族节度使。

石垒部族节度使。

助鲁部族节度使。

孛特本部族节度使。

计鲁部族节度使。

唐古部族,承安三年改为部罗火扎石合节度使。

迪烈又作迭剌。

女古部族,承安三年改为土鲁浑扎石合节度使。

详稳九处:

咩飐详稳,贞祐四年六月改为葛也阿邻猛安。

木典飐详稳,贞祐四年改为抗葛阿邻谋克。

骨典飐稳,贞祐四年改为撒合辇必剌谋克。

唐古飐详稳。

耶剌都飐详稳。

移典飐稳。

苏木典飐详稳,近北京。

胡都飐详稳。

霞马飐详稳。

群牧十二处:

斡独椀群牧,大定四年改为斡睹只群牧。

蒲速斡群牧。本斡睹只地,大定七年分置。

耶鲁椀群牧。

讹里都群牧。

飐斡群牧。

欧里本群牧。

乌展群牧。

特满群牧。

驼驼都群牧。

讹鲁都群牧。

忒恩群牧。承安四年创置。

蒲鲜群牧。承安四年创置。

中都路,辽会同元年为南京,开泰元年号燕京。海陵贞元元年定都,以燕乃列 国之名,不当为京师号,遂改为中都。府一,领节镇三,刺郡九,县四十九。天德 三年,始图上燕城宫室制度,三月,命张浩等增广燕城。城门十三,东曰施仁、曰 宣曜、曰阳春,南曰影风、曰丰宜、曰端礼,西曰丽泽、曰颢华、曰彰义,北曰会 城、曰通玄、曰崇智、曰光泰。浩等取真定府潭园材木,营建宫室及凉位十六。应 天门十一楹,左右有楼,门内有左、右翔龙门,及日华、月华门,前殿曰大安,左、 右掖门,内殿东廊曰敷得门。大安殿之东北为东宫,正北列三门,中曰粹英,为寿 康宫,母后所居也,西曰会通门,门北曰承明门,又北曰昭庆门。东曰集禧门,尚 书省在其外,其东西门左、右嘉会门也,门有二楼,大安殿后门之后也。其北曰宣 明门,则常朝后殿门也。北曰仁政门,傍为朵殿,朵殿上为两高楼,曰东、西上阁 门,内有仁政殿,常朝之所也。宫城之前廊,东西各二百余间,分为三节,节为一 门。将至宫城,东西转各有廊百许间,驰道两傍植柳,廊脊覆碧瓦,宫阙殿门则纯 用碧瓦。应天门旧名通天门,大定五年更。七年改福寿殿曰寿安宫。明昌五年复以 隆庆宫为东宫,慈训殿为承华殿,承华殿者,皇太子所居之东宫也。泰和殿,泰和 二年更名庆宁殿。又有崇庆殿。鱼藻池、瑶池殿位,贞元元年建。有神龙殿,又有 观会亭。又有安仁殿、隆德殿、临芳殿。皇统元年有元和殿。有常武殿,有广武殿。 为击球、习射之所。京城北离宫有太宁宫,大定十九年建,后更为寿宁,又更为寿 安,明昌二年更为万宁宫。琼林苑有横翠殿。宁德宫西园有瑶光台,又有琼华岛, 又有瑶光楼。皇统元年有宣和门。正隆三年有宣华门,又有撒合门。

大兴府,上。晋幽州,辽会同元年升为南京,府曰幽都,仍号卢龙军,开泰元 年更为永安析津府。天会七年析河北为东、西路时属河北东路,贞元元年更今名。 户二十二万五千五百九十二。大定四年十月,命都门外夹道重行植柳各百里。产金 银铜铁。药产滑石、半夏、苍术、代赭石、白龙骨、薄荷、五味子、白牵牛。

县十、镇一:

大兴倚。辽名析津,贞元二年更今名。有建春宫。

镇一广阳。

宛平倚。本晋幽都县,辽开泰元提更今名。有玉泉山行宫。

安次晋旧名。

漷阴辽太平中,以漷阴村置。

永清晋旧名。

宝坻本新仓镇,大定十二年置,以香河县近民附之。承安三年置盈州,为大兴 府支郡,以香河、武清隶焉。寻废州。

香河辽以武清县之孙村置。

昌平有居庸关,国名查剌合攀。

武清晋县。

良乡有料石冈、阎沟。

通州,下,刺史。天德三年升潞县置,以三河隶焉。兴定二年五月升为防御。 户三万五千九十九。县二:

潞晋县名。有潞水。

三河晋县名。

蓟州,中,刺史。辽置上武军。户六万九千一十五。产粟。

县五、旧又有 永济县,大定二十七年以永济务置,未详何年废。又有黎豁县,废置皆未详。

镇二:

渔阳倚。

遵化辽景州清安军。

镇一石门。

丰润泰和间置。

玉田有行宫、偏林,大定二十年改为御林。

镇一韩城。

平峪大定二十七年,以渔阳县大王镇升。

易州,下,刺史。辽置高阳军。户四万一千五右七十七。县二:

易有易水。

涞水有涞水。

涿州,中,刺史。辽为永泰军。贡罗。

户一十一万四千九百一十二。县五、 镇一:

范阳倚。晋县。有湖梁河。有刘李河。

镇一政满。

固安晋县。

新城

定兴大定六年以范阳县黄村置,割涞水、易县近民属之。有巨马河。

奉先大定二十九年置万宁县以奉山陵,明昌二年更今名。有房山、龙泉河、盘 宁宫。

顺州,下,刺史。辽置归化军。户三万二千四百三十三。县二:

温阳旧名怀柔,明昌六年更。有螺山、溆水、兔耳山。

密云辽檀州武威军。有古北山,国言曰留斡岭。

平州,中,兴平节度使。辽为辽兴军。天辅七年以燕西地与宋,遂以平州为南 京,以钱帛司为三司,天会四年复平州,尝置军帅司。天会十年徙军帅司治辽阳府, 后置转运司。贞元元年以转运司并隶中都路。贞祐二年四月置东面经略司,八月罢。 贡樱桃、绫。

户四万一千七百四十八。县五、镇一:

卢龙倚。

抚宁本新安镇,大定二十九年置。

海山本汉海阳故城,辽以所俘望都县民置,故名望都,大定七年更名。

迁安本汉令支县故城,辽以所俘安喜县民置,因名安喜,大定七年更今名。 镇一建昌。

昌黎辽营州邻海军,以所俘定州民置广宁县。皇统二年降州来属,大定二十九 年以与广宁府重,故更今名。

滦州,中,刺史。本黄落故城,辽为永安军,天辅七年因置节度使。户六万九 千八百六。县四、有松亭关,国名斜烈只。

镇二:

义丰倚。

石城有长春行宫。长春淀旧名大定淀,大定二十年更。

镇一榛子。

马城

乐亭 镇一新桥。

雄州,中。宋名易阳郡。天会七年置永定军节度使。隶河北东路,贞元二年来 属。户二万四百一十一。县三:

归信倚。有易水、巨马河。

容城泰和八年割隶安州,贞祐二年隶安肃州。有南易水、大泥淀、浑泥城。

保定宋保定军,后废为县。

霸州,下,刺史。辽益津郡。隶河北东路,贞元二年来属。户四万一千二百七 十六。县四:

益津倚。大定二十九年创置,倚郭。

文安

大城

保安国初因宋为信安军,大定七年降为信安县,隶霸州。元光元年四月升为镇 安府。所以重高阳公张甫也。

保州,中,顺天军节度使。宋旧军事,天会七年置顺天军节度使,隶河北东路, 贞元二年来属。海陵赐名清苑郡。户九万三千二十一。县二:

清苑倚。宋名保塞,大定十六年更。有抱阳山、沉水、馈军河。

满城大定三十八年以清苑县塔院村置。

安州,下,刺史。宋顺安军治高阳,天会七年升为安州,隶河北东路,后置高 阳军。大定二十八年徙治葛城,因升葛城为县,用倚郭。泰和四年改混泥城为渥城 县,来属,八年移州治于渥城,以葛城为属县。户三万五百三十二。县三:

渥城倚。泰和四年置。

葛城大定二十八年置。

高阳泰和八年正月改隶莫州,四月复。有徐河、百济河。

遂州,下,刺史。宋广信军,天会七年改为遂州,隶河北东路,贞元二年来隶, 号龙山郡。泰和四年废为遂城县,隶保州,贞祐二年复置州。户一万一千一百七十 四。县一:

遂城倚。有光春宫行宫。有遂城山、易水、漕水、鲍河。

安肃州,下,刺史。宋安肃军,天会七年升为徐州,军如旧,隶河北东路,贞 元二年来属。天德三年改为安肃州,军名徐郡军。大定后降为刺郡,废军。户一万 二千九百八十。县一:

安肃按《金初州郡志》,雄、霸、保、安、遂、安肃六州皆隶广宁府。《太宗 纪》载天会七年分河北为东、西路,则隶河北东路,岂以平州为南京之后,以六州 隶广宁也?不然则郡志误。


分类:正史 书名:金史 作者:脱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