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tails
- Category: 练习气功
先天气功
先天气功是道家性命双修之功法,自古以来,代代相传,对于去病强身、延年益寿有很大贡献。此功法过去都是口传心授,没有文字记载,即使有书,也都是含糊其词,深奥莫测,其理难明,真实用法更不落纸笔,所以后人用得很不广泛,只有少数得传者,借以延年。吾今特结合自身体会,浅注详解,公诸于世,以为后学者修炼,供研究者参考。
一、先后三宝论
天地人为三才,三才皆有三宝。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人的三宝若少一宝即死亡,人的三宝又分先天后天。先天三宝为元神、元气、元精。后天三宝为识神(思虑神)、呼吸气、交感精。先天后天相互配合,不易分析,不到最深功夫,是分不开的。后天思虑之神和先天不神之神(即不用意念而自然的知觉也叫真觉)虽能分,但也有连带关系。先天之精(即先天而生的和不知不识静到极处而发生的真一之精)和后天性欲之精,也不易辩明。后天呼吸之气和先天真一之气易辩而难分清浊,但只要静心修炼和体察,也终能分明,有道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二、炼精化气
(一)静养化气
习静是先天气功的主要工夫。心若不静,则气无所归,在行功时不免心意昏迷或万念丛生,以至神弛散,功无所行。要想达到习静,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习惯,在言、听、视、动等方面都不要着相,要保持安静,在行、住、坐、卧之间也要养其浩然之气,这才能不滞其虚静之机。古人云L: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太虚,坐则调丹田之息,卧则守脐下之珠,生生不已,浩然长存,脾气自然去掉,性情自然温和,心无燥火,以此则方好行功也。
(二)聚性止念
练功时,心一静往往就杂念丛生,浮游乱想,心息不能相依。对此可以用观光之法,收其散性,聚而为光。做法是一面守静聚性,一面观光止念,互相利用。行功后,初时是白云片片,由外飞来,继而似浪水波动,由外聚内,久则眼前虚白一片,不见波动,这时方知性不乱矣。光者性之表现,性散光即散,性聚光则聚,性定光则定,性满光则圆。所以,根据光之表现,即知性之聚散矣。观光之具体练法,初先静坐片刻,待身心定了,方将微意止于目前(位置在眉前大约二十厘米),似照似定,若有若无,不久就有白云现于目前,一走即收回,以意照于白光中,从微白而至浩白,从光小而至光大,从波动而至光定,从不圆而至光圆。但光圆必须入大定后才有,不能用意太急,更不能追求。
子丑寅三个时辰(夜11点至早5点)练功,最易见光,因为此时是生阳之时。初学练功者,尤要重视这个时机。
(三)凝神气穴,心息相依
在聚性止念基础上,当眼前呈现一片浩白不动时,即将微意移于丹田(脐下一寸三),心守太虚,意照气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寂而照,照而寂,久则寐寐惺惺,永无昏沉,睡魔自遣,真心独立,空空荡荡,但觉微息相随其间,吸气下不过气穴,呼气上不过心,绵绵若存。在心息相依之时,即把知觉泯去,心在气中而不知,气包心外而不晓,氤氤氲氲打成一片,此炼心合气之功也。
(四)炼液化精
口内津是养生之宝,人能炼之去病延年。津是肾水所生,液乃心血所化,此二物能助消化补元精。《黄庭经》云:“口为玉池太和宫,漱咽灵芝灾不生。”在行住坐卧之时,舌抵上腭,自然生出津液,待口满,气管正要喷出时,引颈而字匀幌焐殂椋贝锏ぬ铩I偈保囊馊攵ǎ恢碓诤未Α5锛胤矗布庋艟俣印br /> (五)生精子时
天地子时一阳生,人身气质合乎天地,故子时元阳亦生。但人为情欲所牵,乱其自然,不能合乎天地,故阳生多在寅时,故为“活子时”。内阳生,外物即举,但须知水源清浊,方化使功炼化。无念无欲,由静而生者,谓之水源清。从情欲而生者,谓之水源浊。
- Details
- Category: 练习气功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
天地是否可以提挈?阴阳如何把握?怎么叫呼吸精气等等,不是不可思议的,而是完全可以不太费力便能炼到的“守中抱一”工程。道家学术由“岐黄”而“黄老”、而“老庄”,以至孔子问礼于老,特别是诸子百家形成后的道家,有的人逃尘避世去实验探索以致后来居上,出于古医学养生、治未病之“兰”而胜于兰!直把学术发展为一整套“三关九窍”修持方法。更妙的是,道家把人体与宇宙类比,使个体俨如“小天地”,而又把它缩影于三关九窍,运用五行八卦所标志的天地万物,又分别落实在这九窍(三关在九窍内)。因此什么天地、阴阳等尽在宛如“小天地”的个体九窍之中。
《内经》这段养生内炼气功,用《老子》六章论证很恰当:“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从这廿六字可以作出答案。但不结合师传、实习、以及“穷理”,也搞不清楚的。
第一、要确立“谷神不死”,才能进而形成玄牝”。谷神,就是人在虚静空灵状态时的神识,守神,即固守这种神识。
什么叫谷神不死?山间的空间名谷,说的是虚;动静不拘曰神,说的是灵;不死就是常常惺惺不昧,合成“虚灵不昧”。为达到虚灵不昧应先“抱一”。一即人体两眼之间鼻梁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上窍”、道家名玄关窍、众妙之门。这里就是讳莫如深的性源,性宫所在,亦即守神的神机之所在。要进入提挈天地的“守中”工程,得先确立谷神不死的“尽性”,即“抱一、守一”工程。说明白些,就是应先垂帘守窍,回光返照两眼之间。
第二、在上述守一窍玄关,一动一静,久久之后,自然会上以驭下,在脐下约一寸三分,(不是下丹田,而是不内不外部分)气化形成一个虚无窟子。有人把它比作球,它即是上下合成的“玄牝”。什么叫玄牝?玄指的“天”、牝指的“地”。天即人体小天地的“南天”、玄关窍;地指“尾闾北溟。”两者即性命神气之所在。形成玄牝的特征是,下丹田胞中因炼功入静而开始产了胎息。
第三、胎息的特征是细、微、深、长。胎息即呼吸先天元气,而不同于一般所谓的“大气”。胎息产生后,后天呼吸之息基本没了似的。随着胎息的一上一下之间,才能使“玄牝”变成“玄牝之门”;玄牝之门也才能成为“天地之根”,故曰“是谓天地之根”。玄牝之门、天地之根形成,在整个工程第一阶段的炼己筑基是十分重要的!它之所以十分重要,就在于实现提挈天地等系列工程,而把人从顺行的“死户”,变为此“生门”。
第四、宋代大儒、传统养生气功家邵康节,又号安乐先生,用“天根地窟常来往,三十六宫皆是春”来形答这段工程。毕竟如何修炼,落实这段工程?就是从事“出玄入牝”的修炼!先利用胎息十分徐缓地一上一下,一往一来,一出一入,而将主宰炼功的真意、即意念与胎息联系成“神息”、古称“神火、三昧真火。”然后以完全自自然然地,随着神息一上一下,上则“出玄”。此时两眼垂帘,实即是在真意、即元神主宰下,使上的神息入于玄关之内;下则听之“入牝”,进入虚无窟子。这个窟子是以下丹田为核心而又不是下丹田。窟子之所以名玄牝之门、天地之根,是因它是督任两脉下段的神阙(脐)、神室(下田)、命宫命气(尾闾)、命门(脐后)所荟萃。这里附带透露玄机:脐为起点,以上至百会皆属阴;以下至涌泉皆属阳。这是就道家阳阴颠倒论证。一般以百会为阳窍,会阴为阴窍误矣。
- Details
- Category: 练习气功
玄关窍确有实体
对一般鸡毛蒜皮问题,即使对我批驳、斥责,也可采用“人不知而不愠”态度置之。而玄关窍与下丹田,是传统内炼气功领域原则性大是大非问题,是正与旁、真与伪的问题。以往讳莫如深,现既公开了传统“秘诀”,就不应再封建保守,不闻不语,而应阐述所知,以利后来。从历史看,古代养生术的正、旁、真、伪,每同出一源,只是正与真受严格约束,发展不易;旁与伪则不受限制,大量发展。故建国前即有诗为证:“道有三千六百门(指旁门外道),人人各执一苗根。惟有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
传统真谛正门与非真谛正门的分界,就在于只许“深藏守,不传文”的些子“玄关”,名曰不二法门。即正门真谛真传,是以此些子玄关一窍为门径的一整套“三关九窍”,由医而道而儒而《易》。故张紫阳曰“教虽分三,道乃归一”。“归一”集归此些子玄关一窍。后来释家禅修,因基于人人共由的生理,也不谋而合,黄元吉曰“理通三教,学贯人天”,凭什么通与贯?也只能凭此一窍。
玄关窍源于岐黄:广成子传黄帝仅“秘诲”一言,即“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岐伯在《内经》中名“额”(此字应为左安,右页),内眦、空窍,在《外经》才直言“脑为泥丸即上丹田也,胞为神室即下丹田也”。从而说明,上下丹田都是人人共有的生理,不容许各自为是,任意指划创编。
三关九窍以些子玄关为首,含“前三三,后三三。三个三,一串穿”为首的玄关不同平凡!张紫阳说,“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所以我以此窍联系医道儒易而一以贯之;扼居任督要冲而一以贯之整体。说它学贯人天,说它联系医道儒《易》,即在于“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乾坤即天地、即阴阳,在人体则为父精母血的合成物,《易》曰由无极而太极的太极也。受胎成形,由无而有,即先成此一窍,已生未生时名乾坤,既生之后则乾坤变卦为坎离。坎中之阳即气,离中之阴即神,故曰神气穴,神气即性命,道家故名性命双修,其主要任务就在于,取坎填离而返还乾元。
所以,真谛真传的传统养生修真内炼气功,简称内功或内丹功,所依据的“三关九窍”,既名“八卦炉”,又名“九鼎炉”,即以周围八窍为“乾坤坎离巽震兑艮”八卦:加中央则为九鼎而为大周天,不加中央则为小周天。
玄关“此窍非凡窍”,而确有实体!故曰“有名有实”。批判“唯下丹田是从”,呼吁“应上下丹田统一,勿再偏安下丹田一隅”,不等于否认下丹田,或排斥它不重要,仅仅是为了说明,下丹田在生理上是生产“能源”的“胞”,而不具一以贯之整体的门径,即通玄入妙的“机关”作用。以往没有条件,又因受株连而分,使下丹田降为抱残守缺之“旁”现有条件,应回到整个人体生命再造工程中来,相互协作,才能完成上述工程,故不应久久偏安于治已病的疗法,而应“官还原职”。
- Details
- Category: 练习气功
静功法-道教传统内丹修炼筑基功法
筑基功法,通常说是“百日筑基”、“百日功灵”。意思是说需要一百天的时间,才可以完成筑基的功夫。但只是针对一般情况而言,随着每个人身体素质和悟性(理解能力)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不一定就是一百天,也可能两个月、四个月或一年不等。
对于一般人学道而言,作为修炼筑基的实际行持考虑,从事这步功夫,可以进行一百天的时间作为保障,一般能够达到筑基的预期效果。
一、静功总说
道家修炼筑基法,先从开始。其实修炼过程的每一小功夫,都离不开静功的作用。无论是起初入手、最末了手,还是蹭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每一个不同层次和同一层次的不同侧面,都是静功在起主导作用。因此,也可以把道家修炼总的称为静功。
静功,在道家修炼功法之中,是最为基础的东西;而在气功之中,属于高层次的功法。内丹与气功的层次之差另,由此可见。
二、静功之道
1、静功的外在动作
道家修炼,归根结柢是要修炼内在的精、拧⑸袢ΑR虼送庠谧耸蕉鳎⒉恢匾V磺竽芄蛔龅酵芳拐薄⑹媸首匀唬词亲畲笤颉br /> 静功的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无不可。各种姿式的要点如下:
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两手相叠,大拇指相抱成太极图形状,置于丹田即可,或者手抚两膝亦可。
站式,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叠放丹田,或垂于体侧均可。
卧式,一般为侧卧,一手曲肱枕头,拇指与食指分开,耳朵置于虎口处,以使耳窍开通;另外一手置于胯上,或放于丹田;两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与两手刚好相反。
散步之时,应当选择在人少安静的地方,公园或者大一点的庭院之内,没有其他干扰,而且道路又比较平坦。缓步徐行,如飘云端。散步之时,可以用静功之中的听息法,但是不要闭眼睛。
选择一种姿态式做好之后,开始炼功。对于外面动作,行修要点如下:
(1)全身放松,无论采取何种姿势,均须全身放松。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利经脉通畅;但也不要成为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于放松,亦会阻碍经脉的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而不觉察,动作上就不符合放松的要求;现在我们做修炼功夫,首先从动作上调整过来,自然就能进入放松的状态。
(2)双目垂帘,垂帘即微闭之义。为什么需要微闭双目,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部闭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炼功。微闭之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即睁三分闭七分。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这是明白说出就是眼皮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3)舌顶上腭,兑为口,丹经上又谓之“塞兑”,即抿口合齿。舌顶上腭的做法,从前也是秘传,要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因在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故此炼功必须堵信如同婴儿哺乳之状。
(4)鼻息自然,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随着静功程度的为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5)两手抱诀,两手的掐诀,道家称为“太极八卦阴阳连环诀”,又称“太极诀”,这个在从前都是师徒这间秘密相传,因而世人罕知。两手抱诀这时,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右手抱左手。因为男子左的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的居内。外面阳手的大拇指交叉,就是一个“太极图”的形状。如此相抱,则人身之阴阳二气,自然接通,片刻之后,两手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即是二气接通之效。
- Details
- Category: 练习气功
蛰龙睡丹功
一.丹家修炼方便法门
道家传统内丹功的基本要求是“致虚极,守静笃”,然后“以观其复”,才能进入到“还丹”、“结丹”、“金液还丹”等层次。做为现代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很难做到专事静功。在传统丹学体系中的“睡功”,为现代人开创了一个大方便法门。“睡功”的核心在于睡,以睡做功,以功为睡,充分利用了每个人都必须睡眠休息的生理特性。一般人平均每天睡眠8小时,一生中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这是多么宝贵而充裕的时间呀!做为每一位炼功者,都应把握住这个大好时机,莫让其白白浪废。
二.睡功溯源(附师承)
蛰龙睡丹功,又叫做睡丹功,简称“睡功”。睡功源远流长,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劳动中,在劳动疲劳后,必须睡眠休息,以恢复体力和精神。在不断的休息实践中,提炼精华和诀窍,终总结而成睡功,因此睡功传承甚古。孔子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即是睡功。以睡功修炼而著名者,当首推华山隐士陈抟(872-989),曾高卧华山,一睡数日不起,后竟于睡中得道。陈抟传道于火龙,火龙传于张三丰,并作《蛰龙吟》以表之,中曰:“图南(即陈抟)一派俦能继?邋遢道人张丰仙。”西派初祖李涵虚(西月)曾在“峨眉山遇吕祖(吕岩)、丰祖(张三丰)于禅院,密付本音”(清·李道山《李涵虚真人小传》)。民国·玄静子徐海印在《天乐集》中也讲:“涵虚真人初遇三丰仙师,次遇纯阳道祖,汇文始、东华两派之心传,道成创立大江西派。”其师承源流为张三丰→李涵虚→吴天秩→汪东亭→徐海印。故陈抟蛰龙睡功,于西派祖祖相承,密不示人耳。
三.睡功丹理
虽云睡功,实为内丹,假借睡卧之中修炼内丹耳,丹书谓“借假修真”。因此,丹学理论即是睡功原理。徐海印在《天乐集》中云:“予参汪师(汪东亭)首尾四年,蒙师一再传授,知西派相承要旨,乃在大定真空。其余返还口诀、火候细微,皆大定真空之余绪。”故“大定真空之妙旨,乃文始、东华两派之肯綮①,九还七返之玄要也。”
宋·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说:“静中行火候,定里结还丹。”宋·白玉蟾在《玄关显秘论》中也说:“采精神以为药,取静定以为火。以静定之火,而炼精神之药,则成金液大还丹。”元·李道纯在《中和集》中说:“药物只于无里取,大丹全在定中烧。”体真山人汪东亭也讲:“丹法摄归一定字,所谓至简至易之道也。”(《体真山人丹诀语录》,徐海印辑。)因此,造丹的方法无他,只是一“定”之功,能“定”则金丹不求而可致也。
睡与定极为相似。睡中无思无虑,定境混混沌沌,故称“睡”为“相似定”。于睡中依法修持,自然能生出“定”功,进而采药炼丹,其法甚易,其效甚速。修士每称“睡”为“睡魔”,静功中惟恐睡去,终宵打坐,强忍不睡,称之“斩睡魔”。殊不知,睡是生理特性,若强行终夜不睡,违反生理规律,使神经调节系统发生错乱,反惹睡魔,流弊百出。先天大道,无为自然。故丹家大德,以睡炼睡,转识成智,渐生定功,睡魔不斩而自斩之,以神足不思睡耳。起初做功,能迅速睡去,就是效验。得“定”最易,故“睡”是“大定真空”的前奏。
四.睡功卧式
睡功采用卧位,与平时睡眠基本相同,因篇幅所限,不作详述。
五.睡丹功诀
一.睡丹总诀:心息相依,大定真空。道教学者陈撄宁先生(1880-1969)最钦仰陈抟(希夷)一派丹法,认为希夷派的要旨在“守中抱一,心息相依”八个字,确是真知灼见。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说:“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徐海印在《天乐集》中也说:“昔以因缘,得遇汪师(汪东亭),指示心息相依法门,方知玄宗确有真传。”李涵虚在《道窍谈》中也讲:“调息之法自调心始,凝神之法自调息始。”因此,修功总诀就是将调心和调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心调息,以息摄心,总名为“心息相依”。心息相依交抱,性命相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