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硬气功
气功心法 >> 硬气功 >>

内硬气功

本门内硬气功,融合武当飞少林、峨媚各大门派精华,外柔内刚,动中有静,气沉丹田,气感强大:以意领气,内功与外功同练,练气功与练力相结合;练功不受时间场地等方面的限制男女老幼皆可般炼.练者不可强身健体而且可用于近身搏击擒拿摔跤,增长武术功夫。通过运气发功.指掌、按掌、砍掌能使砖石断裂,全身能经受棍棒击打,用头撞一根酒盅大的铁棍应声而断.实乃武林一大奇门绝技。本功法曾多次在武警部队,海军东海舰队推广使用,功效奇特,深受部队官兵所喜爱。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指定为训练专月功法.修练本功必须自觉地树立恒心,天长地久,以求达到高深境界.中华气功通远流长,功法众多为使本门功理功法为更多的武术气功爱好者服务,宗师灵剑子特将此赛功法整理献出,供大家修练研讨。功理功法如下:

一、双盘练气,运转周天

思想入静后宽衣松带坐于.形坐垫上,左腿放于右腿上,再将右腿放于左腿上成交叉形.两足掌心朝天,两手放于膑骨.手指放松,两眼微闭,舌顶上腭,以鼻呼吸,粗细均力。初练以5-10分仲为宜以后逐渐增至丰小时至1小时.于每日早晚各练一次.盘坐后引丹田之气至会阴穴沿督脉上引至命门、大锥、百会、印堂至人中穴.放下后舌顶住下腭,引气至承浆经任脉下行至膻中达气海(小腹)守丹田.

二、大鹏展翅,天人共融

自然站立后,两手从丹田部位左右分开成侧平举时,掌心向下特动腕关节,膝关节曲成45°,沉肩松胯,使上身下沉,同时以肩关节带动两臂上下起落,以腰为轴,使身体与两臂同时往上往下一起一落,成大鹏飞翔之势,意想自己在天空中飞翔。共做12次.再接下式.

三、鸟龙亮爪,吸收天气

从大鹏式成侧平举时,两手掌转过,成掌心朝天式,旁体成站立势。意念:宇宙里的精气源源不断地从手常劳宫穴引入丹田直至10分钟左右.此功可强身健休,久练臂力惊人,力大无穷。

四、双马平行.端出精气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上身自然挺立,沉肩坠肘,两手白然垂于体侧,心平气和,全身被松,呼吸自然,气沉丹田。两手握拳从下往上端起,体弱者可端至拳与肩平,两拳相距25厘米;体强者在端至与肩平时,把拳向前推,使两肘离开脚部,直至两臂伸宜。

五、推波助浪,胀气全身

自旅站立,全舟放松,两手自体侧向左右两侧举起,至胸部时两臂往胸前移动,最后双臂成团形,

两脚成马步,两手拇指按在食指的第一指节上,其余三指磋掌,手心朝前,两臂伸直向上抬起,直至与旁体成180°,两手回扣至耳根处,顺下颏两侧顶起.吸气时放松.闭气时牙关咬般,如此做12~16次。

七、抱拔青松,增强体力

两手臂从丹田向两侧举起,井向前往绕3~5次,然后两手慢慢向前抱合,由拳变掌,五指分开,各指问如同夹住一只小球,抱至两手如同抓一大球,两臂如抱一根大树。要领:运气十指与手臂,掌心含空。

八、二指坐地,增进指力

两脚分开与肩稍宽,两手自丹田向左右两侧举起与头用高时,将左右手的大姆指、无名指、小指并拢握掌心,左右手食中二指沿前胸划弧至丹田,继续下移至裆部再尽力伸向体后,以左左手的食中二指接触地面,至极限时,上身尽力下压,气沉丹田,意宁百会。练至左右二指使身体悬空乃止。

九、铁牛蹲地,拳面坚硬

两腿屈膝下蹲,足跟抬起,两掌变拳.支撑地面,重心前移,鼻吸鼻呼,目视双拳,意守丹田,使气聚于丹田,使膝关节得到锻练.

十、蜻蜓倒竖,锻炼指拳

以十指支撑地面,两臂微曲,两腿离地使身体慢慢上升成倒立,头略指起,以拳面着地,五至十秒钟呼吸一次,共做12~16次以上.意想蜻蜓点水停立于随风飘舞的芦苇上。功力增加后,用于技术击敌,点穴、散打,效力奇大.


十一、济公观天,气聚头顶

自然站立,头部与手臂后仰,以头顶接触墙壁或树干,吸气时意念百会,闭气时头部用颈向墙壁用劲顶头。注意:顶时要用暗劲。练此功须选一有墙壁或树木的地才。目视前方即天空。

十二、济公察地,气聚头顶

此功法与上法相反,全身成站立式后,身体前倒,以头顶接触墙面,目视地面,气沉丹田,十秒钟呼吸一次。吸气时意念百会,闭气时头部用劲向墙壁用劲顶去,练功五分仲以上。练毕,按摩头项。

十三、铁牛耕地,气运头顶

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双手往前扑下落池成俯卧撑式,然后脚尖着地,屁股翘起,用头顶地支撑身体,两手离开地面置于背后。意念头项百会穴,想象千斤重物压于头项,头部越来绝硬,每次练习时要练至精疲力尽全身发抖出汗为止。

十四、平分秋色,拉力千斤

自旅站立,两膝胜曲,屁股禅下,双手从体侧举向胸前,十指分开成爪状,+指间隔距离10厘米左右,目视前万,气沉丹田。闭气时十指、手臂、双肩渐用暗劲握紧似拉千斤之物,将双手从胸前向左右两侧拉开,吸气时双手收回。如此吸拉呼收不计其数,宜至精疲力尽乃收功。

十五、饿虎扑食,练习前倒

自然站立,两手收到胸前,指尖向上,掌心含空,身体挺直向前,扑倒,至即将落地时,两手撑地。要领是扑倒前将气吸满,扑倒后呼气,再沉气入丹田,意念劳宫穴,年老体弱者禁练此功.

十六、燕子抄水,增加臂力

紧接上式,两手掌浙渐移至腰部,两手臂与两足尖不移动,屁股翘起,照后闭气,再引体向前,至整个身体与地面平行时,再引体向后,反复12次。满30天后在背上加20斤重物,到百日增至50~75公斤,引体向前,向后时,意领气贯十指,引体向前闭气.后引体时呼气。

十七、双拳落地,拳面结实

以两手拳面撑地,身体后仰,身体与地面成生45°,手臂与地面成90°直角,约10秒钟呼吸一次,意念集全身

内气贯于二手臂及拳面,坚持5分种。

十八、乌龙入海,修练十指

自然站主,身体前倒,以左右手掌撑地,而后两脚上升,同时屁膝,两手左右掌用力使身体前倾,两脚悬空。如此修练一个月后,再改为十指接触地面练功。头顶在练功过程中可轻触地面,掌握平衡。

十九、顶天立地,头硬似铁

自然站立,舟体前倒,以头顶触地,两脚掌朝天,成倒立式,自然呼吸。意念:百会穴与地气相连接,脚底涌泉穴与天空相连接,内气导行至头部,血液亦相随之,内外气逆行,气血亦反之,减少平时心脏压力井获得体息。

二十、自我按摩,全身放松

两常相合擦摩发热后,放松,抓捏全身肌肉、关节、腰部、最后全身跳跃12~16次,乃收功。

注龙举项:

①过饥过饱不能练功。②饭后一小时才能练功。③要减少房事.④心胜病,高血压患考杂练此功⑤每夭陈功2小时。

 

 

下丹田发胀与下丹田内气充实的区别及处理方法
    气功综合 >> 气功问答 >>

    下丹田发胀与下丹田内气充实的区别及处理方法

    下丹田发胀与下丹田内气充实的区别及处理方法

    答:1、下丹田发胀的原因

    下丹田发胀是指练功后出现小腹部位丹田发胀或疼痛的一种偏差现象.引起的主要原因有:

    (1)练功时意守下丹田过紧,意念太强,致使小腹胀满疼痛.

    (2)练功时腹式呼吸不自然,用力过重或停闭时间太长,导致腹肌紧张,丹田部位满胀,疼痛就随之发生了.

    2、下丹田发胀与下丹田内气充实的区别

    内丹派功法大多都强调下丹田内气充实的重要作用.当练功有一定功夫后,下丹田内气充足,可以出现轻度丹田气满、腹胀的感觉,并可出现内气运转的气动现象.这是练功中的正常、有效反应,必须与丹田发胀的偏差予以区别.

    3、下丹田发胀的纠治方法

    (1)自我纠治

    ①要针对原因纠正练功方法.因意守太紧或意念过强者,要放松意念活动,使意念轻微,腹胀就自然消除.因呼吸过于用力而致者,应使呼吸自然或改用自然呼吸法.

    ②揉按丹田.双手内外劳宫穴相对,男左手在内、女右手在内,重叠于下丹田处,然后先顺时针,由小到大划圈,揉按丹田18次,再逆时针揉按18次.

    (2)帮他人纠治

    下丹田发胀一般通过自我纠治即可消失.如果按上法纠治而未能消失者,医者可用外气导引法进行纠治.其方法是:将内气运至右手劳宫穴,对准患者下丹田部位发气,并以丹田为中心,上下推行数次,至腹胀消失即可.

     

     

    "上丹田为内修门径"的阐述
      气功综合 >> 气功问答 >>

      "上丹田为内修门径"的阐述

       一、问:您大力阐述上丹田内修门径,不知炼功时守的位置是在两眼之间的皮肤上,或鼻梁骨内寸许处?
        答:上丹田是祖国医经名,传到道家名玄关窍,儒家名明德。因为是每个人的生理固有,连后来释家禅修也从此止观名鼻端。这一窍理通三教,学贯人天,天人合一。炼功时的守是意念存照、返照、返观,而不是、不能呆滞的死守──即是坐好或站好,待心平气和后,从从容从地开始,把眼帘轻轻放下,用点儿意念,默默地存想两眼之间鼻梁这一点子上,先不计较内外,根据练功者的年龄、体质、坐功时间长短、入静程度,迟或早会出现:肢体融融,神怡气畅,眼前呈现白色小团名“鼻端白”或“虚室忽生白”(庄子语)。进而出现“痒”,个别有有潜在病毒处,出现“动”(鼻梁处由表入里,如手按小虾似的轻度跳动),出现“响”(如弹指甲声、如鱼吐泡沫声,这即是“观音”之名的由来),静极后还可能恍惚间这里豁然洞开,显现出幽深玄远,美妙只可意会,或出现万里蓝天,一望无际,这名“见性”,见到“性中天”。以上都不要介意,仍继续在此绝虑澄神,工程就会不断深化。待到出现动响,你必容光焕发,精神大振了。指出窍内,即由表入里寸许有内窍,是尔后大有作为处,现不计议。这是开始,年轻人切忌急燥欲速──要保持似无似有,勿忘勿助长姿态,便恰到好处。以落实垂帘守窍为主,不直接当风,收功前双手搓热干沐浴脸以闭窍,都为了防虚邪贼风,以此窍最敏感,担心一窍通万窍通后,乘隙侵袭感冒。

        二、问:垂帘返照与闭目内视有何不同?除以意返照即观窍外,据说还有用“眼”去看的感觉,说这是火候较重是否?
        答:垂帘返照与闭目内视,在性质上相同,只是前者自然活泼,后者呆滞执着,故应用前者。返照不是用“眼”之神内“看”,看带有助长与执着,所以要求自然活泼的返照,功法名“回光返照”。

        三、鼓琴招凤是不是以意念使鼻准一胀一收?
        答:鼓琴招凤是要炼功静极,鼻息转为绵绵欲绝那样细匀时,才把意念调来与鼻息联成“神息”,只是随意之出入而出入;当出时便意守之沿鼻准而出即是“鼓”:当吸入之时则意守沿鼻柱即藤桥而入玄关,此际细匀之息即太虚真气的“凤”。总要自然活泼,不要助长胀收。

        四、问:意守玄关日久,即可上以驭下,在脐下一寸三分处形成虚无窟子,为何此虚无窟子以下丹田为核心,又不是下丹田?
        答:所说脐下一寸三分,是就规定自带量具中指中段古制而言,按现市尺只一寸许,是这个部分在一定气化条件下聚之则“有”,散之则无,似有实无,似无似有,而不是定点一处。当呈现虚无气窟时,即《道德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的牝,玄则不言而喻。由绵绵若存若亡之胎息,一上一下,一往一来,一出一入而形成其上其出其往,亦即其呼则出玄,其吸则入牝。自50年代初真谛失传以来,北戴河刘贵珍及其师刘渡舟开始,合动静功法作为疗养保健而名气功疗法,简称气功开始以来,便以脐下一寸三分名下丹田,兴不足之利,贻有余之弊,随着下丹田引入外功,广泛效尤,又想改弊,致愈改愈弊:即把下丹田改到上十位数,又除最初年轻人炼功多导至遗精外,更使出偏纠偏成为前所未有的专科──按真传,脐下横放四拇指的下边沿,约合市尺寸许处才是下丹田所在,下丹田在生理上是生产呼吸与胎息的“胞”──男子亦有──他与背后的“北溟”的尾闾命宫,即坎宫之命气密切相连,由冲脉众中联系,可以说下丹田命气命根命蒂的代表,是上面形成“牝”的核心而牝又不是下丹田者此也。对一涉及性命的大问题,可止少精研黄元吉祖师《道德经注释》关于第六章,即谷神不死这章十遍,可能从中悟出什么。

       

       

      静坐时如何保持脊柱中正
        气功综合 >> 气功问答 >>

        静坐时如何保持脊柱中正

        问:静坐时如何保持脊柱中正

        答:练功静坐时,保持脊往中正的态势,含胸拔背非常重要,这是练功调身的基本要求,一些练功者入坐时间稍长,脊柱就非正常弯曲,影响练功取效,对身体健康也有害。脊柱非正常弯曲,未能保持中正姿态,表现在颈椎部分是向前探头或低头,表现在胸椎部分是弓背,表现在腰椎部分是塌腰。
        练功时保持脊柱中正,克服脊柱非正常弯曲现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调整。一是采取适当的坐姿,坐时尽量采用双盘,因双腿盘坐后,双膝、臀部三点构成一个平面,体态相当稳定。由于双腿的重力形成一种向前拉上半身的力,上半身则可以保持放松、自然伸直的状态,且腰、臀部肌肉放松,不易疲劳。如不能采用双盘,也可采用单盘,并在臀部下加个小垫子,坐下后抬起臀部,上身前倾,亦可使身体保持正直。也可采用平坐的姿势。二是人坐时要注意调身。调身的要领是:含胸拔背,下颌微收,头颈悬空凌顶,头要正,颈要直。含胸并非要弓背,而是微收心窝处,也不要挺胸,要保持胸椎向后曲的正常状态,拔背是把背部拉开,使整个脊柱松开。下颌微收不是低头,而是整个头部向后收,这样可以使中脉正直,任督两脉通畅。平时可对着镜子或让别人指导着练习。睡觉时枕头不宜太高,以免影响颈椎的形态;三是用意和运气。人坐之后,用诱导的方法,意念自己的头部被吊起,把整个脊柱拉开,脊柱内充满真气,使身体保持正直。打坐一段时间后,会感到脊柱疲劳。此时就用目光内视玉枕片刻,待有气感后就顺着脊柱向下看,同时意想整个脊柱象一根透明的日光灯管,里面充满真气。从上向下一直看到尾椎,再向上看,反复看几次,回到头部时收功。随着观想,稍微调整体态。边用意,边运气,边调整身姿,脊柱就会自然伸直松正。


         

         

        高血压患者怎样练功?
          气功综合 >> 气功问答 >>

          高血压患者怎样练功?

          近年来有关普查资料表明,在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诱发因素除年龄、家族史、饮食中摄盐量高、肥胖等外,注意力高度集中,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对视听觉过度刺激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突变等,均易使血压增高。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有人发现,处于前线的士兵的血压要比驻守营房或居民的血压高。这说明精神高度紧张、责任过重、矛盾较多的环境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心理学研究还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多具有一定的人格特点。这类人大多具有雄心壮志、争强好胜、办事过分认真,容易激动和烦恼。
            从五十年代起,各地采用以气功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本病的防治取得了不少经验。如上海市高血压病研究所对一次气功过程中血压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与休息时血压变化作对比评价。结果发现:在同样条件下,同一病人由活动转到休息时,血压可稍微降低,但当继续休息时,血压不再继续降低。而气功锻炼则不同,练功 5分钟开始下降,到20分钟时血压进一步明显地降低。说明练功过程中血压降低决非单纯休息,而是气功的生理效应。研究中还发现,高血压病患者多伴有微循环障碍,血粘度增高及血小板粘度聚集增加等血液流变学异常,而练功可使微循环异常显著改善,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明显降低。
            高血压病患者在练功时,保持“松静自然”的状态,不但身体放松,精神也要放松,这样就能较好地消除造成血压升高的精神紧张因素,调动生理潜力,使机体的机能恢复正常,收到较好的疗效。因此,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松静功为主进行锻炼,只要做到“松静自然”,即可收到满意的疗效。如果采用意守的方法则应注意:意守不同的部位,血压则呈现相应的变化。对于高血压患者,应意守脐以下的部位,如下丹田、脚心(涌泉穴)等,可起到引气下行的作用,使血压下降,头脑清醒。此外,在松静功的基础上,可辅以自我经穴导引按摩,以增强疗效。
            高血压病患者至少应早晚各练一次功,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应学会“忙里偷闲”,善于在紧张的节奏中适时地松弛,练一会儿气功,使心平气和,保持平静的心情,对高血压病的康复和预防是很有好处的。
            由于通过气功锻炼治疗高血压病,不但有良好的近期疗效,而且对稳定血压,巩固疗效有独特的作用,同时没有药物的诸多付作用。因此,气功在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可集中学习,分散自练,定期随访,便于普及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