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武术套路竞赛办法(试行)

    中国传统武术套路竞赛办法(试行)

     

     

    传统武术、太极拳被国务院列入全民健身计划

      传统武术、太极拳被国务院列入全民健身计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发〔201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0一一年二月十五日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进程,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扩大竞技体育群众基础,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努力奠定建设体育强国的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到2015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比2007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16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的城市居民达到18%以上,农村居民达到7%以上,分别比2007年提高4.9和2.9个百分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二)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20%,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三)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市(地)、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场地,配有体育健身设施。50%以上的市(地)、县(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各类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有较大提高。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网络化格局。
        (四)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大力开展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广泛组织健身操(舞)、健身气功、传统武术、太极拳(剑)、骑车、登山、跳绳、踢毽、门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
        (五)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市(地)、县(区)普遍建有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及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农民、学生等体育协会。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妇女健身站(点)有较大发展。80%以上的城市街道、6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六)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发展。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00万人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广泛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开展义务健身辅导,培育全民健身骨干,形成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七)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完善。大力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积极开展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估。通过对公民进行日常体质测试,依据个人体质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增强全民健身的吸引力,提高全民健身质量和水平。
        (八)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形成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意愿明显增强,体育健身服务从业人员较大增加,培育和形成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和品牌。研发推广适宜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健身的便于进入家庭的健身设备器材。
        三、工作措施
        (一)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开办专栏,举办讲座,播发公益广告、宣传片、宣传画,出版科普图书、音像制品,普及知识,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借助“全民健身日”、重大体育赛事及各种体育活动加强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要安排专门时段播放广播体操、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太极拳(剑)等普及健身活动的节目。
        (二)大力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城市社区体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以城市街道和居住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街道办事处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建立体育健身指导站、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组织,培育发展基层体育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区体育类社会组织;推进社区体育健身站(点)规范化建设,扶持社区居民委员会提高体育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广泛经常的社区体育健身活动。整合街道辖区单位、学校的体育设施、体育人才资源,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社区体育与单位职工体育、学校体育共同发展。
        (三)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均衡配置,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包括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作用,利用好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体育活动,开展“体育下乡活动”,办好基层农民运动会。
        (四)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建立健全基层少数民族体育协会。重视培养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高水平体育人才。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以民族优秀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竞赛和活动,在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设置与优秀民族体育项目相关的教学内容。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基地,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乡”。办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五)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和生活理念。办好各级各类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营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
        (六)重视发展老年人体育。建立健全老年人体育协会、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团队。广泛开展经常性的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办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不断创新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老年人教育机构开设体育课程,老年人活动中心设置适合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设施,社区服务兼顾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和体育健身设施。
        (七)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实施“助残健身工程”,为残疾人建设就近方便的体育健身设施。公共体育设施进行必要的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研究开发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体育健身康复手段。特殊教育机构和普通学校要重视做好残疾学生体育工作,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体育康复项目。办好残疾人运动会和健身展示活动。
        (八)着力推动职工体育。充分发挥行业体育协会、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职工体育协会作用,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鼓励企业制订针对职工的体育健身指导方案,为职工参与体育健身提供必要的时间保障。坚持工间(前)操制度,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和体质测试活动。有条件的单位可每年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积极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体育活动。创新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和基层职工体育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完善社区体育与职工体育互补机制。
        (九)继续推行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质测定标准。修订完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达标活动。研制国家残疾人体质测定标准,深入实施《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积极推行各体育项目《业余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建立证书证章激励制度,引导和鼓励城乡居民经常、持久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技能水平。
        (十)传承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重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传播推广工作,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优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传承和保护。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活动,举办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展示和竞赛活动,促进各民族、地区间交流,扩大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国际影响力。
        (十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开展以传统武术运动、冰雪运动、户外运动、群众登山、江河横渡、元旦登高、春节长跑、健身大拜年、妇女健身展示等具有品牌特色、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活动普遍化、经常化、科学化、社会化水平。
        (十二)组织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以深化体育大会改革为突破口,创新办赛模式,提倡勤俭办赛,减少重复建设,简化大型活动,坚持淡化锦标,重在参与、重在交流、重在健身、重在快乐;定期组织举办大中学生运动会、农民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充分调动和保护全民参与体育竞赛的积极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各级财政全民健身事业投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留归各级体育主管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主要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并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基础建设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对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中央财政通过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个人缴费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
        (二)鼓励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充分调动全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全民健身事业的途径,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投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体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方面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监管。对社会力量兴办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要在注册登记、工作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部分,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
        (三)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引导和支持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特别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体育设施建设。按照国家有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规定,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保证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国家有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标准,设计建设公共体育设施。设计和建设公共体育设施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无障碍设计建设规范标准。基层政府要监督落实。加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力度,拓展服务功能,规范管理建设“全民健身路径”,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雪炭工程”。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山水等自然条件,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以及健身步道、登山道等户外运动设施。
        (四)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公共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优惠或者免费开放。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并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经费补贴,为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新建和改建学校体育设施,要便于向公众开放。维修改造各类体校体育设施,使其成为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公园每天安排固定时段免费向公众体育健身开放。要积极创造条件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对露天体育场,要创造条件免费开放;已经开放的,不得改为收费经营。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更新,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使用效率。防止公共体育设施闲置浪费或被挤占、挪用。
        (五)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作用,做好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管理和服务工作。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建立投入和激励机制,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优化结构、增强活力。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提供培训经费,完善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和便利。积极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以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进行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必须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鼓励和支持退役运动员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拓宽就业渠道,为全民健身服务。
        (六)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和社会热心人士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丰富全民健身的内容,扩大竞技体育的群众基础。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和组织体系,健全注册管理和培训制度,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立足基层,示范推广活动与日常健身指导服务活动有效结合,推广实施多元化服务项目,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树立崇尚互助、强健体魄的良好社会风尚。
        (七)不断加大科学健身指导的力度。健全体质测定服务机构,开展城乡居民日常体质测定和科学技术健身指导。依托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各类综合性体育中心,建立国家、省、市三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为群众进行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定,提供运动健身指导。宣讲科学健身知识,赠送运动健身书籍,教授运动健身方法,普及运动健身科学知识,并对群众体质水平和运动健身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科学研究。
        (八)做好信息、科研和法制建设工作。加快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建立全民健身基础数据统计体系,继续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充分发挥体育科研机构和院校的作用,加强全民健身科研工作,组织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研攻关,研制推广体育健身新项目、新方法,提高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加快制定《全民健身条例》配套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完善全民健身法规体系,加强执法监督检查。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本计划在国务院领导下,由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依照本计划,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并责成体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组织共同组织实施。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全民健身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策保障、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监督奖励等措施,并建立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考核。
        (二)加强成效评估。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在2014年对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将评估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全民健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对为全民健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可根据本计划,结合部队实际参照执行。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太极拳散手秘诀

      太极拳散手秘诀

        [编者按]凡传统,均源于道家,故与道家导引、内丹养生紧密联系,强调养生与技击并重,且视技击为不急之末学。王新午先生传《散手秘诀》,不仅进一步证实了她的源头,也进一步证实了她的内涵与特征。现行流行的太极拳,包括一些所谓的传统太极拳,不是泛于毫无"拳"艺,徒有其形的太极操、舞,便是偏向于背离养生的技击术,终离太极拳之传统本意远矣!今太极拳界有识之士正在不断呼吁,恢复太极拳的本来面目,特发此文,以彰同心。
        
        前言
        此太极拳三十七式散手秘诀系王师新午七十年前所传之手抄本,多年来仅供师传弟子内部习练研究传阅,原谱作者是宋书铭老前辈。
        吾今已九十有余,深感先师言传身教之恩,由于本人条件及水平所限,未能将老师所传之技艺发扬光大,深感内疚,今特提议将此拳谱公之于众,供广大爱好者学习研究,以便发扬光大。
        
        一、预备式及呼吸法
        纳新吐故气须圆,摄得真精鼎内煎。提神顶劲精神注,坐腕沉肘势自然。纳气两手托上行,提自丹田升在胸。腹收精气全提注,势若腾空上苍穹。待得吸尽变成吐,清气沉来浊气除。腹松手按归元侯,浑然一息还太虚。二气循环无先后,演成六个小周天。呵吁呼咽吹与嘻,内外相生一念转。法轮常转莫休息,激浊扬清精气添。漫道添功如添线,月临十五自团圆。
        
        二、太极四正方
        混沌初分日,阴阳一列看。棚按像乾坤,捋挤似离坎。棚劲含刚健,乘龙欲上天。按顺坤柔德,从人自不难。捋是刚中柔,顾后更防前。挤乃柔中刚,发劲莫迟缓。知此四正方,不外太极拳。
        
        三、揽雀尾式
        出手含棚似围墙,虽逢强敌莫慌张。变个圈儿左右化,后步挺劲作中梁。若逢刚劲倚逞强,顺劲下捋敌难防。左搬右拦伤人面,或按或捋自思量。卦象乾健首万物,谨忌上方太刚强。向下常将按劲先,敌虽强悍不相干。变挤变捋从君意,拔背含胸最忌偏。棚按双推须熟练,全凭腰腿作机关。捋来挤去像离坎,刚柔相济势不偏。上棚下按随时变,水火既济妙难言。阴阳配备最称神,揽雀尾势推四正。世人识得环中妙,真能四两拨千斤。
        
        四、单鞭势式
        单鞭一势最称雄,左像箭来右似弓。松肩沉肘挡四面,钢鞭一击追人魂。近得身来劲变捌,或推或按任君施。左顾右盼迎头打,进退从人莫相违。
        
        五、提手上势式
        遇敌推扑双手合,垂肘松肩往下沉。蹲腿含胸能蓄势,耸面一提见奇功。下势先从左手棚,右手直探敌裆中。待他左手抵防后,左搬右提分外凶。提手本含上下式,全凭起伏建奇功。气发脚跟劲到腕,管教强敌满天红。
        
        六、白鹤亮翅式
        两臂环击状若何,闲来无事访白鹤。自从单鞭逞雄后,顾盼轻灵数着它。步要丁虚势要纵,即引即击快如风。腰轮平转脊中正,舒展双翅立鸡群。
        
        七、搂膝拗步式
        齐肩过胯膝外搂,指点掌印盖当头。眉间霹雳一声振,强敌命亡魂归阴。肘外须防敌按推,连环搂打任施威。任他强硬如山岳,肩头一掌判雌雄。
        
        八、手挥琵琶式
        双手紧抱一琵琶,折干剪腕用不差。里外圈儿由我化,挥出专会破擒拿。上打玄关下打阴,中间便施虎掏心。此种机关休泄漏,一着伤人祸不轻。
        
        九、上步搬拦锤式
        先搬后拦叫搬拦,先拦后搬叫拦搬。这锤夹在搬拦内,乘机击打无后先。相传共有七搬拦,当中直去在中脘。左右斜开主肋下,上打咽喉下丹田。步下往来分进退,迟速封闭认机关。轻灵坚硬阴阳济,尾闾中正不许偏。
        
        十、如封似闭式
        如封似闭更出奇,采推按四般施。不像他家凭猛力,开弓发箭准相宜。双推双扑势更凶,好似猛虎入羊群。谨防刚劲刹不住,偶然过量即成空。
        
        十一、十字手式
        左手采来右手提,紧贴紧靠莫相离。横提骤向裆间去,变着双风贯耳宜。
        
        十二、抱虎归山式
        抱虎单来贯耳双,举手横上打太阳。扬鞭左右人难及,虽然圣手亦难防。退步进身膀须横,搂打左右自相生。双环护体攻防技,翻身下按敌裆中。横掌此势最为强,抱虎全凭膊力长。推出跟劲君须记,后脚蹬提敌命亡。
        
        十三、肘底看锤式
        锤居肘下世甚夸,好似叶底下藏花。专向敌人胸肋部,拦腰直打两不差。敌臂来时顺劲抓,执腕反扣落平沙。倘若右手由人执,肘腕相挫破擒拿。搓肘蹲身势有名,挟住敌臂任施行。擒拿是我环中妙,尔想逃脱势不能。
        
        十四、倒撵猴式
        此式因号倒撵猴,轻灵倒步快如流。搂采带引中盘下,指点掌印击人头。身后有敌裆中按,还须腰腿曲中求。若逢步踏外门扣,脚跟倒挂利如钩。步退掌进势须平,蛇行常山别样灵。打至肋间兼脑后,才显手段是高明。
        
        十五、斜飞式
        搭手斜捋腕外飞,陡然已至颏和腮。任他顺手来推按,腾采膊前势不归。倏地转向肋间去,击中期门一样危。接手若逢搭拗手,变着琵琶手再挥。
        
        十六、海底针式
        直刺咽喉与中脘,忽下海底势无偏。若逢敌人擒拿下,插地回撤化立圆。左手搂按与推托,贴身刺点指如铁。蓄势蹲身能聚劲,箭出弦兮针见血。
        
        十七、扇通背式
        右臂滚提向上托,左掌乘势进前发。丁八弓箭看步下,类似猛虎出栅闸。前式已伏此势脉,贴身进步向裆前。全凭脊力掌心助,才知腰劲非等闲。
        
        十八、撇身锤式
        右腕忽为顺手执,回肘抡臂抱左胁。左手扣紧休松劲,胁下交叉是此式。撤身扣叠势为雄,引进原来更落空。撇身反背一锤去,尚留左掌未前伸。转身压腕破擒拿,齐眉一掌见红花。敌来扣腿兼扑面,移步棚推绊跌他。
        
        十九、卸步搬拦锤式
        撇身压腕掌齐眉,敌手忽来圈内推。卸步合腕双捋扣,引敌头来敬一锤。卸步原与退不同,专引敌劲轻斜倾。搬拦更不分左右,锤后还跟一掌凶。
        
        二十、云手式
        提挂棚掷滚按推,全凭脊柱圆转随。运到敌人两肘后,铜墙铁柱一齐推。
        
        二十一、高探马式
        探马立势最高强,平肩正胯着内藏。捋采扑面真得势、锁喉直向脖间刺。翻手推按敌难防,轻灵神妙世无双。
        
        二十二、左右分脚式
        撤步双捋敌劲空,分踢两臂势须平。后腿微曲能蓄势,缠手棚挂脊须中。五行步内此为雄,进退左右变无穷。耸然一脚分踢去,高自鼻梁底在胸。
        
        二十三、转身蹬脚式
        转身忽见敌来攻,闪避拦搁顺势行。开合推缠凭两臂,攻防相济快如风。遇敌追来即止步,虚实相生腿更灵。脚跟蹬去凭腰劲,霎时强敌昏不醒。
        
        二十四、落步搂膝与进步栽锤式
        落步原从上式来,忽然此处巧安排。搂膝与前原一样,并步偏右出心裁。转身向左施柔化,专破循口右手推。得陇望蜀君须记,进步轮锤向下栽。栽锤原向鬓间打,左手搬扣且推拿。待他左手迎锤上,栽向丹田用不差。有时顺手被擒拿,顺劲栽击不畏他。锤到丹田使抖劲,管教敌辈落平沙。蹬脚以后前进追,箭步飞身更击锤。提拳栽向三里去,攻变守来守变攻。
        
        二十五、撇身翻身二起脚式
        撇身更带一翻身,专防身后敌来攻。捋手扑面行常事,吐信伤喉格外凶。上惊下取计甚夸,二脚连环起踢他。不是飞身腾空上,如何踢落敌门牙。虚实相生动静间,进退难逃太极圈。卸步披身踢肘后,再攻一步踢胸前。
        
        二十六、左右打虎式
        猛虎扑来势更凶,先教引进落成空。搬打相随伤耳鬓,通天一炮血花红。敌来握臂是双手,后撤上转粘即走。引的敌根提起后,挥拳如箭击迎头。
        
        二十七、披身蹬脚式
        贴身起腿最为难,披身用脚事偏易。蹲身蓄势任机关,机关全凭后步卸。卸他来劲用披身,捋臂分掷起脚蹬。开合相生多变化,最愁腰腿不轻灵。用脚尺寸要分明,无过不及是为神。向后披身撤半步,向前倒叉脚追心。
        
        二十八、双风贯耳式
        当胸敌打不须慌,顺势搂开贯耳鬓。身法一卸即还进,太阳击中命归阴。双风贯耳莫犹疑,堂堂之阵整又齐。上棚下搂随时变,如雷如电准相宜。敌捋双臂按前来,向上棚开进步推。若还刚劲如山岳,十字锤将腕骨挫。顺握两臂欲何为,撤化双环自解危。绵里藏针凭迅速,最快无逾贯耳锤。双锤贯耳快如风,化着双环紧护身。无端敌手临圈内,搂开贯去便不轻。搂打多着在上盘,引他头上苦遮拦。忽然踢向肋间去,致命方知太极拳。
        
        二十九、转身蹬脚式
        脚踏十字号五行,随着进退显屈伸。只因及远兼敌众,踢在前阴蹬在胸。敌人迎面紧来追,忽然偷步转身还。分手格拦看尺寸,蹬去一脚再不来。随机接手身蓄势,赢人却在转身蹬。
        
        三十、野马分鬃式
        斜单鞭后此式连,右转身来右手前。蹲身作个琵琶势,椿步穿手好变迁。或分或合闯西东,左右分披敌万人。不似斜飞凭腕用,专将臂力脊间通。肩打肘靠借腰力,摘捍剪腕待拧身。即引即击得机势,运动四两拨千斤。
        
        三十一、玉女穿梭式
        上盘右手用棚肘,左臂斜穿肘后齐。进步伸腰发内劲,贴身滚挤莫相离。接手转身化进先,顺他来劲手旁缠。左缠右棚兼进步,梭要轻灵玉女穿。双捋敌臂采扣捌,如鹰搏兔要神速。随他抽撤忙进步,顺手蚶崔质只鳌
        
        三十二、下势式
        下势号为立头蛇,又如一蝶下寻花。双捋带捌开半叉,后路穷时用不差。
        
        三十三、金鸡独立式
        凤凰展翅立平原,势似蛰龙丹土天。惊掌托颏面额仰,提膝直撞下丹田。步下连随分进退,手中紧按换阴阳。敌拳击来心莫慌,提膝顺手截腕伤。下颏推遇惊掌托,那堪左右更提膝。追魂索命休轻用,怕他高眠卧不醒。
        
        三十四、搂膝指裆锤式
        搂膝专为防下盘,搂开左右急攻前。既然狠毒还须快,指着他裆敬一锤。任他铁壁与铜墙,如何强硬莫慌张。提锤直指裆间去,教他倾刻便离阳。
        
        三十五、上步七星及退步跨虎式
        扑地鸡飞向半空,躬身挽臂拱北辰。左臂撑圆虼郏掖缸采系械毙摹L氐投蠲指哐觯幢潮汲龅忻嬗Mㄌ旃芙坛焱婢尤宦媲唷L谏砩喜狡咝谴福嫱ㄌ煊律锨啊I暇氯∷婊洌鋈煌瞬匠飞肀摺J瞥煽缁⑸碇姓骄恿盼认屡獭S沂植刹兄夂螅笳浦迸南碌ぬ铩L诒涠喽耍艘跹糇布洹;髅嫘檎行拚坏溃磁男「苟沙虏帧^质植刹四逊荆尘蛲频斜闫2坏辖悠咝鞘剑诹浠⒁黄肓
        
        三十六、转身摆连腿式
        摆连横腿最为精,此处还添一转身。平原扫去英雄倒,转后扑击神鬼惊。连环直打势真凶,双采右臂敌前倾。右转身来急起步,摆连横腿见奇功。
        
        三十七、弯弓射虎式
        右臂由人双手擒,运来此势似弯弓。画圈上转当头炮,不怕他人不放松。贴着他人顺劲走,后撤上转敌松手。太阳穴上用拳冲,任他铁汉也担忧。得势全凭一转圈,屈伸开合变无穷。从人舍己多捷径,柔化刚制把身安。
        
        三十八、合太极
        太极无始更无终,阴阳相济总相同。走即粘来粘即走,攻变守来守变攻。知己知彼真英杰,熟着熟劲见神明。任他强敌多机变,焉能逃出此圈中。
        
        说明:
        一、本拳谱来源于王新午之外甥梁春华老师所传弟子韩琳之手抄本。
        二、现由王新午之弟子王锦泉老师提议,经张希贵、刘笃仪、陈有山、韩琳、李生春、董荣生、周建国等传人研究,一致赞同王锦泉老师的意见,将此拳谱公之于世,以便发扬光大太极拳。

       

       

      三丰清虚自然太极拳理法阐真十三势单操手

      三丰清虚自然太极拳理法阐真十三势单操手

        习者在对清虚自然的手法(阴阳乎)、步法(五行步)、身法(混圆球)和功理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之后,按照现代练拳的习惯,都会急着学习套路器械等等内容。但在玄真神剑门修真次第中,却非常人想象的那样去练套路,而是练习单操手。什么原因呢?清虚自然拳只是整个玄剑门修真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须服从于整个玄剑修真次第,又因世传太极未得到玄门丹道法乳,根本就没有整套的内修法门,零星小,根本不能弥补其缺陷。是不行气的,拳谱早就说的明白,"在意不在气,在气在滞"。太极拳讲究"意到",气到和力到是"意到"的结果,循经导引不分时候,必定引起气血紊乱,有违"气血子午流注",其结果是逆乱经络,走火人魔,修丹不但无益而实有大害。玄真门修真功均多用观照,而不导气,可除此弊也。
        依照《玄真神剑门修真次第》的要求,练习清虚自然太极拳剑,必须结合"黄庭育婴功"和"剑厢通玄"功两部功法(详见另文),经手法、步法、身法练习,和掌握初步功理之后,进入单操手十三势的练习,然后是先天法(拳),连环法(拳)和八卦转的练习,再后则是九连环、十二消息、三十六洞天,最后才能习七十二势太极拳套路,再练剑法十三诀等内容。为还玄剑门修真原貌,笔者将按修习次第依次整理,以期学者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玄剑门修真法,而非单纯的一套拳法。
        清虚自然太极拳是玄剑门丹道修证体系中动练金丹术之一,十分讲究"火候"。知道拳的练法,就是知道练丹的药物,不知道"火候",不知内息动静开合,不知气血子午周天流注(与医家子午流注有很大区别)与内丹、拳法的配合,枉自循经导引,既不分节气,也不分场所、时刻,胡乱练习,无有不入魔走火者。未得真传,虽苦劳一生而不得人道,多由此种原因造成。
        凡是正脉法传的九真传人,在练拳时大约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师傅教你一势,总是让你一边练去,你练他看,不正确处随时纠正,满意了再教一势,每个弟子一般都不会一样(传完就一样了)。你常会暗自思忖:为什么师傅知道这里错了,为什么错?为什么师兄做的对,我这样做又不对?为什么教师弟那一势,却教我这一势?想学却遭师傅呵斥,总言"那不适合你!",岂不知此中暗含修炼火候,师傅是不会说的。玄剑门(所有九真)均有"丹法传二不传三,剑诀泄露遭天谴"的诫训。一般每代只有二名弟子得闻此中玄秘,在吾门中称"执符真人"或"执剑真人"。即一人得炼丹火候,一人得铸剑火候,有时也会是一人或两人火候全得。本门七世祖灵剑子幸得全诀,传人吾李氏回春堂,现吾祖父得丹诀,吾自幼随习;吾叔祖得剑诀,于文革前人道门(实为火龙居士),后来云游各地,回乡后传我剑诀。由是知之,玄门丹道不但讲究机缘,而且更讲究火候。因此,能否因材施教,是辨别真师的一个重要标志。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保守只能妨碍玄门道法的弘扬。吾今不避天谴,甘破道戒,说句真言,也许是"下士笑之,中士思之,上士行之"。清虚自然太极拳每年练的套路都不一样,每个人练的套路也不一样。但功法与操手都是一样的。只能点到为止,盼习者自悟。太上曰:"无名,强名之,曰道。"套路实无套,依路而行,路路皆通无极。玄门拳法实内动而外动成套成拳,皆依天然,死套拳法何能契合活泼天机!然拳无套则似无路可循,学者又怎知自寻天梯?
        太极拳的套路是如何演化出来的呢?笔者在《悟道寓五秘弘法涵九真》一文中已有介绍,在此仅说明一点,即清虚自然太极拳有渐顿两种修习方法,"一点关窍,则自发打出"的功效,是建立在对玄真神剑门丹道实修基础之上的,贵在心心相印,神机契合,不是凭空追求就能得来的。
        清虚自然太极拳的动作,是内导外行的结果,是内息内意的外化。因此,内气息是否畅通,决定着劲力是否连贯畅达。先修内后修外,是清虚自然太极拳的独特风格。但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或学习技击方法,也可以先学动作,以外导内。两条路都可以修习清虚自然太极拳,从外向内修习,效果要慢得多,但内丹修习也不是速效的,笔者认为两途并无优劣。因为单独练拳与系统学习玄剑门丹道修真术是两回事。
        十三势是太极拳的核心。练好十三势,可以说是练了一半。三丰真人《太极拳论》中说:"乾坤坎离四正也。巽震兑艮四隅也。金木水火土五方也。合则之为十三势也。"《太极图说》云:"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阳极而静,静而生防。"王宗岳《太极拳论》与此说完全相同,说明世传太极拳是道门太极拳的宗风泛波。太极从虚无中来,为阴阳之母,有动有静方生阴阳。太极拳者,由静而起,若无极之态,太极为元神动体,外不动而内意神行,使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内动带外动。,由外静变为外动,自身必有三圆同转之势,双手必随身体左右摆动,绝无双手同时前起之势,故清虚自然太极拳的起势就绝不同于世传太极拳的"双手同时前举",即使是抱球前举,也不是玄门神拳修真法。
        在人,左为阴,右为阳,后背为阳,前胸为阴;若面南背北,必先由左向右转动,由上向下转动,由后向前转动,这时的转动与地球转动是相反的,面北背南则相同。因此,练拳是非常讲究方向的,内气若能与外气(自然之气)相同,可依"日日见破军"之诀选择方向。
        面南背北,水生木,先出左脚;面北背南,火生土,土又生金,故须先出右脚。依"取得坎位心中实,点化离中腹内阴"之法诀和人体配位,左前下为坎,后右上身为离,太极拳起手必自左前下向右后上方运动。此又证明"双手抱球同时前举"的太极起势,是根本就不知玄门修真心法的。如此练法,误人误己大矣哉!
        抽坎离离变乾,阳极生静,身松心静之后即一阴复生、乾下生阴而成巽。故由右后下方向前方(乾),再向左后下方。风雷相搏,雷为震卦,在身为右上前方。太极者,阴阳之母也。坤生一阳为震。故风雷相搏需由其母相助,子回母位为孝。故由右前上略向右前下落沉,山泽通气后方能乾坤定位(即先向左前方再向下沉落)。这样,双手在身前划了三个圆,即两个斜向交叉圆和一个前后立圆。劲气顺布八卦。迈左足,上右足,再复归中土,再土生金出右足,左足后退水位,右足提腿收回,正好是一个五行相生图。此即玄门十三势(加行二五混真,成左右相反势)。
        以上所述没有说明具体的动作,只说明了动作运行轨迹和方向,劲气意的运行是无迹无痕的。手法、身法和步法的变转均已说明,仅读上文似乎不知西东,但练熟前三步功法,弄懂第四篇所述功理,学会十三势也不是很难。
        笔者心得有三:
        (1)腰为中轴,三圆同转,圆中找点。
         (2)身形不散,内动外行,协调一致,身手运动不分先后,周身一家。
        (3)劲意为先,圆转松静,轻灵活变,随屈就伸,沾连粘随,连绵不断。
        三圆同转时最先产生的是棚劲,向外向外。向右后上转时为采劲,出左足向后转发出捋劲,身心松静为中定劲,向前下为按挤,向左前下为采捌劲,转换向右上为例劲,向左前上为例靠等等,劲力变化,随敌方劲力而动,不可详数矣,所谓"一点生出八方线,劲力变化无穷数"。太极名家洪均生先生曾说过:"一个圆周有无数点和线的变化,只要对方动作慢于我的动作,点就暴露出来。我就可以利用我正在转旋的点对准他的点将对方发出去。"杨氏九诀之"乱环诀"云:"手脚齐进横竖找,掌中乱环落不空,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此均言及圆,与点的关系。
        
        十三势单操芋法诀
        太极原自无极生;
        阴阳双分二仪成。
        动则生阳终复静,
        抽坎填离乾生机。
        风雷搏激母相救,
        山泽通气稳如钟。
        五行生克合一处,
        乾坤定位太极功。
        蜣奂钒床芍饪浚
        转扭换变捌劲生。
        道法自然合心易,
        入门五步拳势精。
        欲觅神功根何在,
        古泉脉传紫霄宫。
        回传终南无极子,
        清虚自然元贞承。
        炼丹悟道演九真,
        飞步金阙朝玉京。清虚自然太极拳十三势动作名称
        1、敬无极 2、清太极 3、阳阳双分4、一阳来复 5、出水芙蓉 6、龙火烧身 7、风雷搏 8、艮如山 9、兑泽复履 10、鸣天钟11、天地泰 12、归根元 13、复命蒂
        1、敬无极 面南站立,两足距与肩同宽,足尖向前,重心调至涌泉穴上。其它要求同三圆功桩法。心中要敬。
        2、清太极 两膝弯曲135度,头颈不动,微上领,对拉腰脊,胯根松开,臀部下坐,裆内撑圆。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心中要恭。手指不要下坠,劳宫下塌外吐;
        3、阴阳双分 稍微右转体,再向左转体,两次转动角度为90度,再向右转45度。双手随身的转动自下向右向左,向左上向前上方摆动,双手自转方向为右外左内,右内左外,再右外左内。定势为双手心斜向外前下方,双臂严格按照三圆桩身法要求做,双臂不可向前伸直,亦不可内收太过,身桩构架均成45度。左足划内弧里收右足旁约一足宽,成左四右六的后虚马步,两手左右分开45度,分别置于身体的左前和右前方,手型不变。呈下收上放势。
        4、一阳来复全身松静,提左膝,右转体,双手随转体向右上划弧,左手微向外撑,收左肘尖于自身45度角处(左肘前方),手心斜向上,手指尖斜向外左上方,左足尖微勾,右膝下曲合住劲,眼看左前方(正南方)。全身皆松,唯左膝尖向上顶劲,似一点元阳生于纯阳之中,故名之。
        至此,习者多疑而惑之,此三势太简,不足以演道。请允许笔者详言之。临敌搏击,其要何在?有言在力者,有言在速者,吾却言贵在静、敬、净,心静神宁,则能观敌六路,听敌八方;心敬神恭,则能令敌知难而退,知耻而却。唯心净则招活,若搜肠应敌,思而后战,孰有不败者。
        应敌之法贵在活变,面对之敌多由右出,故微右转诱敌出右,左转化力,再右转可用右手接敌,左手击敌右侧空虚处。看似招势无奇,却简洁实用,应敌快捷,手随身动,自然而然,随手而发,敌莫能应。此非招猛,实为劲宏,不可小视。我上盘虚空,内实意气,敌若盲然进之,则后引敌劲,左膝正顶敌腹、肋、裆等要害之处,由于我劲领敌向左后上方,使敌劲气上浮,上下脱节,躲此突然一击,实有费力之处,一惊之下,身形散乱,既不着伤,亦为我后继劲力所乘,所谓得机造势者也。
        5、出水英蓉身微右转,左足向左前方下侧横踢踹出,左胯根沉合,落脚,脚尖向南方,左臂向左前方微沉落,再向左前方挥出,手心向斜右后上方。成右六左四的右侧方步,右手外旋向下沉落与右足相合,高与膻中齐,肘微收,眼看左臂外侧。
        此势为顺敌后退之时打击法。若敌上势所进之右手为我右手接,若高势,我左手置敌右臂下,若低势,我左臂置敌右臂肘弯处。敌劲后退之时,我则上左足,左发靠、挤、、肘诸劲,右手为捌、采、按劲,将敌击出。不可用肩臂之力,实用右后腰处劲。
        6、龙火烧身 左为青龙木,右为白虎金,芙蓉出于水。水生木,木生火,此为本势之理法。

        身顺势向左转,外摆左足成左盘步,左手内旋向左下后方划弧,左肘尖沉下,右手向左前下塌按于小腹前,眼看前方。
        敌遇我劲奋力抵抗,我则向左转身化劲,发采、例、挤、肘劲,右手正击敌之前胸腹部位。
        7、风雷搏 左转体45度,左手向左下捋带,右手外旋向右前下穿伸,同时收右足于左足旁,两脚间距与肩同宽,眼看南方。然后向前方迈右足成前(右)回后(左)六的侧马步,塌左胯向左转体45度,右手向右前上方(南)划弧挥出,手内旋45度,手心斜向左前下方。左手置于左脚上方相合,左肘与左膝相合。
        8、艮如山右手内旋外撑,向右前下方按出,右转体45度,左脚里收右脚旁,两脚间距与肩同宽,置于右脚正东方,左手向右下塌按,手指尖斜向外下,大拇指指向右前上方,手心斜向右前下方。步型为左四右六的右小盘步。右手与肩同高,左手与右胁同高。
        上两势是连续的化打动作,当敌方攻击我左手,被我引向左前下方,敌趋我左足在前盘步不便灵活移动之时,顺势向我左后方进击,以使我背势,我右手急向左前下方穿伸,截击敌劲,使其不能继续攻击,同时攻击敌之左肘关节,敌劲后退,我右手顺势向右前上方挥出,靠击敌左胁部,右手反击敌面。敌若用右手接我右手,我则沉右肘里旋右前下引按,左手按敌右肘部,左脚跟进一步向右转身旋推(切记不可直推),令敌跌出。
        9、兑泽复履左转体,左胯沉合,右手向下向左前下方划弧,左手向上向右前上方划弧,双手交叉于胸前尺许,右足向右后方迈出,同时右手前穿,指尖向前,手心斜向左上,左手落于右肘弯处。 '重心后移,右转身成右反蹬弓步。左手前挤,右手后采。再右转身,收左肘,手向右平摆,手外旋,手心向上,左足向里划弧收与肩宽,再向后迈出,落于中央部位(土)。
        重心后移,左手收采捋,右手向右前方略下划弧自胸前伸出,同时左转体45度,面向南方,右脚收回,两脚相距与肩同宽。本势步法由南斜向西北退,再退至五行中央部位,为火生土,技击功用为退中有进,防守反击,退非直退,斜中有横。退步全靠腰带动。敌方在受到我向右旋推攻击时,上左步,左转腰,右手向我右后方顺势挤靠,我则顺其势后撤右步,左手向右上推击敌右肘部,右手旋拧敌左手,使敌右臂向左上翻转。敌松肩坠肘领手化解我劲,我重心向右侧撤后,右手顺敌手向右前外采引捋,左手横击敌肘关节。敌松肩化劲,用左手由后向前击我面门,我则用左手内接,向右后引棚,敌上右步化我左横击肘,坠肘沉肩右转身肘靠,再上左步绕至我右后方用左手攻我右肘部。我后撤左足,左转身化敌之靠击,右手先棚,后撤重心化敌右击之力,右肘顺敌下沉,再向左上合,左手由右肘外擒拿敌左手,右手向左外挥出、下沉,向右前下方斜发肘劲击敌左肘关节。
        此势劲力多变,粘敌之劲如漆似胶,不顶不丢,步法轻灵,身法圆转,退中有进,收中有放,棚、捋、挤、按、采、例、肘、靠诸劲皆运,五行步法表现的尤其突出,忽左忽右,似前实后,请习者多多留心。
        10、鸣天钟 重心微右移,右肘微收,然后左转体,双手向左捋,变左手收肘向左上、上、右上划弧,与右手合于胸前。
         右转体90度,胸前正对西南,右胯沉合,双手随转体向有划弧棚挤捋采,双肘微合、沉坠,眼看前方(南方)。左脚先向里收于右足旁,间距同肩宽,再向左前划弧伸出,成左虚步。
        
        此势若双手牵一绳向右引,似左前有一大钟,钟锤之绳为我右引而鸣。设左前方有敌用右手击我,我用左手自下向上棚接之,向右引化,右手采引,右肘横击敌右肘部。
        11、天地泰 接上势,右手向右前上方采引,左手向左前下方挤按的同时,右转体45度,胸前正对西南方,同时左足向左后方退一步。
        右手向下向左划弧,左手向上向右上划弧,两手若转旋一圆球翻转,同时左转腰45度,胸前正对南方,重心逐渐移向左腿,右脚微收于右前方成右虚步。
        此势上实下虚,若乾上坤下之泰卦,内气下沉小腹,上虚而下实,此阴阳和合,天地交泰。
        .
        接上势,敌右肘被我左肘横击,敌沉肘挑手,左手搭于右肘弯处,向我挤靠,我后退左足,右手采,左手顺敌沉肘下按,同时,左手采拿敌左手向我左前下方,右手击敌左肘。
        敌顺我劲,右手前引,上左步插我裆内,右手搭左肘处挤靠。我后移重心,收右足勾挂敌左足,同时,右手采按敌左肘,左手采例敌左手右肘,敌必向我右前方跌出。
        12、归根元双手向前棚合交叉成十字手,内旋向下外采按,同时,右膝提起与裆平。
        此势最简,功效最大,在敌双手封按我双肘时,我双手前棚,转而分别向外下分采,敌必前俯,根盘必拔起,我提右膝攻击敌裆部或小腹,敌必受重创而失去反抗能力。
        13、复命蒂右足回落于左足右侧,间距与肩同宽,双手前合于腹前,左内右外,内外劳宫相叠。双臂沉合。
        再接走逆五行,左右相交。不再详述。
        十三势单操以五行生克、八卦变转之理,法简而效宏,不可轻视之。内含手上八泼,足下八法,身法八要,需细细研修,方能悟其玄妙真机。

       

       

      气功防偏与气功纠偏
      气功入门 >>

      气功防偏与气功纠偏

      练气功,许多人都怕出偏。有些练功者常常是按书练功,有的书未讲明防偏、纠偏之法,千里迢迢去请教,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办到,一旦出偏,就要忍受痛苦。这里,提出一些防偏、纠偏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气功防偏法
        1.意念不可过重。如练功不久,身上某部分产生热感,就意想领它过“三关”,通任督,追求幻觉。这在气功中叫“着意”。应该认识到,气功有它自身的规律,经络通顺,要从气功锻炼中自然形成,不是意念一想,一蹴而就的。所以笔者不主张“以意领气”。以意领气容易发生:摇头耸肩,扭腰弓背,手舞足蹈,翻跌筋斗,狂呼乱叫,甚至角弓反张,屈曲不伸等流弊。至时,自己不能控制,易于造成摔伤,甚或损伤内脏、神经。所以意念不可妄动,应以静为主。静以安神,神安则形固,才能使身体健康。
        2.控制六根,防止外界的干扰。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要耳不闻外音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对外界声音(特别是杂声、噪音)能够有所控制,不为其所烦恼,甚至化噪为趣,成为自己所喜爱之健康音乐,或趣味音乐。当然这也不是可以立即办得到的。长此下去,不仅耳不迷五音,并能抗噪声干扰,于闹中取静。眼不迷五色,眼要垂帘半闭,平远视,但视而不见。静功时也可内视,不要视“内景隧道”,练功中内视应茫无一物,内景在“返观”中,才能“照察”,而不可在内视中追求;更不能追求“美色”、邪念。鼻不迷五味,练功中偶有花香、粉香、酒肉之香入鼻,不可邪念顿起,应淡然处之,不以为意,神不为扰。
        3.防劳。练功中要防止劳累,感到疲劳即收功休息。日常生活中要防止过累,也要防止因劳内伤,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视伤血,应做到劳逸的调剂。防劳中必须十分注意的是房劳,即性生活。有病的人在练功治病期间,最好暂停3个月,其后也要节制;无病的人,也要节制,要注意纵欲伤身。练功重要的一环是“练津化精”、“练精化气”都是为了精满、气足。精是神之本,精绝神亡,最为要紧。
        4.防外邪。注意大热大寒,热伤骨髓,寒伤脾肉。要注意增减衣服,不要在风口上练功,不可穿湿衣服练功,练功后身有微汗也不能当风而坐,不要在烈日下练功,也不能在风雨雷电中练功。
        5.注意气机及其他。练气功,就要注意气机,不要妨碍气机的运行,如衣服要宽松,不要有紧束的腰带、表带、鞋带、袜带,也不要穿紧鞋子、高跟鞋类。练前排除大小便,不要在大饥、大饱、大惊、大怒、过于兴奋时练功。
        练功之时,要有临阵不乱之心,无论出现什么外惊内扰,不予理会。出现外惊,如入静时有人招呼、有人惊呼、车响、砖石击撞等声,因为思想有所准备,即便突然吃惊,也会立即收摄心神,安然无事。同时可做二田开合,有助于安下心来。为了练功安全,练功地点最好选择清静的地方。练功中有人招呼,也应从容镇静,或慢应一声。切不可因受惊而憎恨发怒,否则更会使气脉紊乱。
        练功中出现蚁行、虫爬的感觉,多在颈、面部或肌肤间,不要用手搔拂,以免妨碍气脉的流转与交会。坚持练下去,不予理睬,便会逐渐消失。练功中所谓“八触”:大、小、轻、重、凉、热、痒、麻,都是练功中出现的种种感觉,不要有所疑虑,有疑虑则信号紊乱,意识上的偏,往往种机于此。
        练坐功时无论坐在椅子上或床边,必须脚踏实地,不许悬空,否则会造成脚重、腰痛、血痹之症,或在悬空时出现幻觉而倒地惊功、摔伤等。
        练功后不要随即大小便,过半小时后,才可大小便,以免造成练功中的条件反射,一练功便有大小便,也免于造成气泄。
        二、气功纠偏法
        练功中未注意防偏,出现偏差,要进行纠偏。纠偏应该找出出偏原因。生活方面,包括练功外的一切活动,诸如工作、家务、劳逸等。
        1.姿势纠偏。初练功的人,问题往往出在姿势不正确上。因不能放松,往往出现头晕、头痛、脖子痛、后颈发硬、肩背酸痛等,这是因为拔背用力,或耸肩斜背、含胸太过所致。目胀是由于练功中瞪视。腰胯疼则由于腰胯不能松,转腰时转胯不转腰,转动时用力不自然。腹实、腹胀则是吸腹用力,意念太重,肛肿、肛热,甚或大便干燥,是提肛用力而不是意到而止。膝酸是由于蹲时过久,或曲膝弯度较大。脚后跟痛,往往是行式重心放在脚跟上了。站时应前移后返,重心由前传至后,又由后传向前,使两脚平均,脚掌前后平均负担重量。
        手势摆动应一上一下,分清阴阳虚实,手掌内面应向身体,否则向外易致腹泻、气虚;手掌若向后划腰回手则使腰痛;手指指向胸部则会出现气憋;指向颈面部,则容易头晕、恶心、面肿。
        练功后立即长跑,容易气憋、吊腰、松腿,硬动作容易岔气或有其他不舒适感,造成结气。姿势出偏主要在于纠正姿势,关键要求站立得平、正、中、直、放松;其次要按功法的要求复查、纠正。
        2.呼吸纠偏。呼吸出偏,往往在于起式中的三嘘息法,未按功法操作。应查是否在松静的基础上,下蹲长嘘,嘘时可留有余地?常常见到因下蹲幅度大而腿痛;嘘气过长恨不能一下将气嘘净,而出现气憋;吸气过猛,不等嘘后稍停,舌舔上牙龈后,即很快吸气,结果是吸不进,吸后感到气憋、胸闷、腹胀。嘘、吸时要柔、细、匀、长,吸后起立时不憋气,应适当做自然呼吸。在纠偏中可以运用吹息强肺法。
        3.意念纠偏。意念导引所以采用数数方法,是为用简单的一念代替万念。因为练功初步阶段要求绝对静是不可能的,初学者还是以单纯的意守为好。在练功后,可以改守外景。守外景,要恪守下列原则:
        守静不守动。例如,高血压患者可以守静谧的湖水,但不能守起伏的波浪;守近不守远,人在北京天坛,却去守黄山之松。如有事急于收功,意念不易收回,容易造成精神恍惚不宁。从病来讲,高血压(包括其他高指标,如(转氨酶高等)的病人守低不守高,低血压(包括其他低指标,如血色素低等)的病人应守高不守低。肺病宜守白色轻灵之物,肝病宜守青色生发之物。心病宜守红色安祥之物。肾病宜守紫色坚实之物。脾胃病宜守黄色开展之物。选外景禁忌选人物,禁忌想工作,禁忌由此及彼、连绵不绝,禁忌想邪淫之事。
        意念导引出偏。还有一种守字句造成的,如“胸口舒畅气血通”,这句话是个好的信息。应该问题不大,但由于这句话涵义中动态大,阳平上升音又多,再加上求愈意念过重,往往感到头晕脑热、胸闷腿软,可作二田开合式,调伏阳盛,以求纠正。
        4.惊功。在练功中受惊,绝对不许睁眼。因为一睁开眼睛使受惊之气更无所归,气滞在那里就易出毛病,偏也不好纠。倘能若无其事地继续练功,而且闭目不理,虽然受了惊,乱了气,但可以用顺经导气的方法解决,使气归经脉,精神即可恢复。同时做二田开合,二田,即印堂穴和气海穴,作升式时,双手上提至下腮时吸气,这样做四个或八个二田开合即能解决。小棍功,可以通经活络,疏通气血,也是一套完美的纠偏功。有部分出偏,由于补泻不当,小棍功也很有效。
        5.控制。自发动功,动起来后收不了功,往往一动2~3个小时,甚至动一天,使人疲惫不堪,这时便应控制。
        进行语言诱导,向动者劝告应该收功休息了。反复诱导,使其思想上准备收功,一般即可收效。
        指挥收功:指挥动者左手放在中丹田,如听指挥,其右手也会自动复在左手上。如果动者不听指挥,指挥者可用左手将动者左手按于丹田,同时用右手猛击动者命门三拳(扣掌),即可使动者收功。此法带有强制性。
        如果仍然不能收功,继续指挥,使动者右脚内扣,右脚尖指向左脚跟。如动者自己无此能力,指挥者右手拉其左手,用脚磕其右脚尖向左脚跟处内扣,即可收功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