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tails
- Category: 道家
《鬻子》(唐)逄行珪(注解)【卷上】1.1 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第五撰,具也。吏者,为政之具也。又,撰,博也,言王者布政施令,其在博求于良吏也。贤者举之,不贤者不预,言五帝三王政道可以百代传行者。乙,次于甲,以此明政之次也。 政曰: 政者,法教也。此明帝王之政事,以为法教可称也。 君子不与人谋之则已矣, 言君子修于内,理于外,端其形,正其影,体真德之要,守冲妙之机,言出以成教方,谋事必为法则。苟于政而不预,岂妄为之哉?所以止也。 若与人谋之,则非道无由也。 君子不以人谋,则已矣。若与人谋,务存大道而言之,不以违道饰非,不以苟命求正。由,用也。 故君子之谋,能必用道, 君子终日言而不离体要,谋于政事而感由于道。故同于道者,道亦得之;非道之言,君子不用也。 而不能必见受; 众目视于伪,不留视于真;众心耀于名,不能察于实。夫庸主必惑于众,岂能受于道教哉?故君子之道,不必见纳也。 能必忠, 尽心论道而必竭忠尽道。言不邪谲也。 而不能必入; 尽忠论道,圣君必纳,庸主所难。故有道之君,上下亲爱,忠谠进用,智卫无隐。以石投水,何龃龉哉。而不明之主,君臣疏忌,小人侍侧,端正弃遗,谄佞是亲,忠信不用,掩目而视,岂不惑欤。铃忠言之不入。 能必信, 言君子不苟合,不妄言,正色端辞,澄清真实,必存之于信也。 而不能必见信。 信言不美而合于道。庸主惑于众邪,岂信用君子之言乎?言不以见信也。 君子非人者,不出之于辞,而施之于行。 言君子但为善,将以攻恶,善不自是,恶不非人,施之于行,不显之于言说也。 故非非者行是, 言是非于人,是所同也。非于人者,人亦非之。君子将非于人,终不以非非人;自行是道,以论彼之非。 恶恶者行善, 善恶在身,是所共也。君子务善以攻恶,不以恶恶于人,所以彰恶于行善道也。 而道谕矣。 谋事铃忠,出言必信,行善以攻恶,显是而明非,不苟求所以知,而道德自明也。 1.2 大道文王问第八夫道者,覆天地,廓四方,斥八极,高而无际,深不可测,绵六合,横四维,不可以言象尽,不可以指示说,应无问之委,终政教之端,包万物之形,彰三光之外,为而不有,行而不见。有道之王,动而同之,妙用无穷,故谓之大。文王因用无穷,故谓之大师问#6道,可为永则,因以名篇也。 政曰:昔者文王问于鬻子: 昔者,言往日也。虽临驭亿兆而不独专,从师问道以求政衍之门。 敢问人有大忘乎? 尊师道,故曰敢问。文王思存大道以终政事,心述在于经远,所以先问于大忘也。 对曰:有。 鬻子前答文王,言有大忘也。 文王曰:敢问大忘奈何? 鬻子前不即以指答者,故引成文王之问。文王欲然终大志之理,故曰其事奈何矣。 鬻子曰:知其身之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 过则勿惮改,终日不为恶。恶去于身也,岂但墨面髡发是为形余哉?故其蚩尤见诛,四凶就戮,夏癸绝祀,商辛覆宗。贼身害躯,破家失国,其行如此,是为大忘也。 其行如此,是谓之大忘。 终成所答之事。 1.3 贵道五帝三王周政乙第五夫为政以德,必贵于道,为化国之福焉。当文王之时,而通称三王者,据近以及远,明道以同也。周者,合也,备也,言五帝三王贵道,其政能合若一也,而无所不备也。 昔之帝王, 昔者,在昔贵道德之帝王。称昔者,以远喻近,为之劝也。 所以为明者,以其吏也。 言帝王而有圣明之称者,皆委贤吏,使在显职,故道化兴而万国宁,明圣不独运也。 昔之君子,其所以为功者,以其民也。 人惟邦本,得众斯昌;建极乘时,必资兆庶;人皆效力,以成其功也。 力生于神, 王者有国,必先灵右;皇天上帝,社稷山川,神逵玄符,无不来会。成汤降神,受夏大命;武王梦神,遂大戡殷。夫冥运两仪,鼓动万物,岂有使之然哉。莫不大化于自然玄应而义用造之非我,理自相符,故曰力生于神者也。 而功最于吏, 王者度政施令而不自为,必属贤能以任使之,故天下和平,人知所保。此贤史善最之功也。 福归于君。 俊德在官,尽心竭力,人敦其道,俗顺其教,上下相亲,而德交归焉。国土平康,而为君之福者也。 昔者五帝之治天下也, 五帝谓黄帝、颛顼、高辛、唐、虞也。 其道昭昭,若日月之明然,若以昼代夜然。 日月运明,明不私照,必须幽显,始终不息,故昭昭然所不舍也。夫圣人与天地合德、日月齐明,道大不沦,可以崇远也。 故其道首首然。万世为福、万世为教者,唯从黄帝以下、舜禹以上而已矣。 首者,始也,言五帝之道常为万代之始,后之不能加也。夫黄帝始垂衣裳,造书契,置史官,为舟楫以济不通,服牛乘马,立栋宇重门,击柝以待暴客,为杵臼以利万姓,作弧矢以威天下,造律管,兴封禅。颛顼平九黎之乱,人神不杂,万物有序。高辛氏作鞠转、钟鼓、莞席。帝尧茅茨不剪,土阶三尺,夏日葛衣,冬日鹿裘,荡荡乎人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帝舜少而至孝,尧闻聪明而用之。舜乃举禹为司空以平水土,弃为后稷以播百谷,卨为司徒以教百姓,皋陶为士师以理狱讼,垂为共工以典众作,益作朕虞以育草木,伯夷为秩宗以典三礼,夔为乐政以和神人。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夏禹栉风沐雨,冠履不顾,敷九土,乘四载,凿龙门,辟伊阙,导百川,建万国。微禹之功,人皆鱼矣。帝王之功,莫此为盛,故百代不易,为福为教也。 君王欲绿五帝之道而不失,则可以长久。 言君王但因循五帝之道而常行用,无所为替,则可以长保宗庙社稷,以为人始也。 1.4 守道五帝三王周政甲第四执大象而天下往,明道不往,则道不可暂离所也。 圣人在上,贤士百里而有一人,则犹无有也。 言圣王在上,化被苍生,德周万物,虽百里而有一贤士,以圣道广宣,贤迹不见,其贤虽多,则若无有也。 王道衰微,暴乱在上,贤士千里而有一人,则犹比肩也。 王道衰微,暴虐乱政,人皆思德,虽千里有一贤士,其若比肩。言贤人不可得也。 1.5 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第三帝王所以安国家,行政教,其在良吏乎。言必博广以取也。 故曰:民者,贤不肖之杖也,贤不肖皆具焉。 贤者,德行之名;不肖者,顽嚣之谓。夫贤与不肖见于行,此二者同出于性而异名,皆杖于最灵,各有定分矣。天下之广,黎庶之众,贤与不肖自皆具焉。 故贤人得焉,不肖人休焉。 言贤者不自求进而村为时须,王者必任,贤人所以得也;不肖者非自求退而行无所取,不登政事,是以休废也。 杖能侧焉, 有过人之智,必矜其能;恃能矜智,必违常道。轻躁所至危僻,故曰杖能侧焉。 忠信饰焉。 怀尽忠之节,必修于道。修身贵真,履行务实,由于正路。礼、义、仁、信以文饰其身也,故曰忠信饰焉。 民者,积愚也。 冥然无知,愚之谓也。 虽愚,明主撰吏焉,必使民兴焉。 言明主推心于人,以取良史而不独任也。 士民与之,明上举之; 得于众心,善于政事,上所以举用之也。 士民若之,明上去之。 若如人者,贤愚之间、政既不与,所以斥去之也。 故王者取吏不忘,必使民唱然后和。 人主总群谋以观众,知明以探风声,察于下言以求得失,取贤人以宣政化。推己取贤,唯圣者能之。 民者,吏之程也。 程,法式也。知之在下,是故取吏之法式,察之于众庶人者,若之也。 察吏于民,然后随。 人与之,主举之;人若之,主去之。此随之也。 政曰:民者,至卑也, 极卑下也。 而使之取吏焉,必取所爱。 圣主不违人以独用也。 故十人爱之,则十人之吏也;百人爱之,则百人之吏也;千人爱之,则千人之吏也;万人爱之,则万人之吏也。 自此已上,皆言人之情好之德行,各有所爱乐之,多少殊别也。 故万人之吏,撰卿相矣。 人爱之多,则必堪为政事。赫赫师尹,民具尔瞻。主之所拔,不可失贤也。 卿相者,诸侯之丞也。 卿相者,人主之杖,故为诸侯之丞也。 故封侯之土,秩出焉。 贤者得之,列土封疆。得自家臣,故曰秩出焉。 卿相者,侯之本也。 政之兴亡,在于卿相。得贤者和辑,失贤者离散,故为侯之职,在卿相也。 分类:道家思想 书名:鬻子 作者:鬻熊 |
- Details
- Category: 道家
《鬻子》(唐)逄行珪(注解)【卷下】2.1 曲阜鲁周公政甲第十四曲阜之地方七百里,少昊之墟,是鲁周公所封之邑,以周公脾益政礼,故称之以为篇耳。 政曰:昔者鲁周公曰:吾闻之于政也, 称周公之言,以明政者也。 知善不行者谓之狂, 善者,体道怀德也。人主行善于上,百姓变善于下,尧之日比屋可封。知善道之为善而不行用者,是狂悖之人也。 知恶不改者谓之惑。 恶者,贼以丧躯。人主为恶于上,则百姓为恶而不悛者,是昏惑。 夫狂与惑者,圣王之戒也。 知善而不行,知恶而不改,铃至狂惑者。此圣王之明戒也。 2.2 道符五帝三王传政甲第二夫开国崇基,必先于道。道既符合,无往不贞。影响相同,自然合应。甲者,先于乙也。 不肖者,不自。谓不肖也, 肖者,类也。言不类不似也。自知贤不肖,是为明也。不似之人,岂自称哉?言不知也。 而不肖见于行。 丹朱傲虐,无拾昼夜;頟頟肆恶,曾无休息。此则见于外不以隐微者也。 虽自谓贤人,犹谓之不肖也。 不肖者岂自谓不肖哉?以贤者视之,不肖之逵见矣。虽以彼贤,以自贤,人岂以为贤乎? 愚者,不自谓愚,而愚见于言。 昧道不德之人,岂自称其愚蒙哉?而愚迹见于辞说也。 虽自谓智人,犹谓之愚。 愚者岂自以为愚哉?以智视之,愚迹见矣。虽以彼智,以自智,人岂以为智? 2.3 数始五帝治天下第七言帝者,年数之始,以记其佐帝及升位之年数也。天下者,岂可妄理哉?亦由积德累业以有之也。言五帝之道相缘为政,故同称之也。 昔者帝颛顼, 黄帝正妃曰嫘祖,生昌意。昌意生颛顼,为高阳氏,在位七十八年。 年十五而佐黄帝, 轩辕氏,少典次子,父曰帝鸿氏,母曰附实,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野,感而孕,二十五月生,以土德王,故曰黄帝,在位百年。颛顼自幼年以翼佐黄帝也。 二十而治天下。 升为天子也。 其治天下也,上绿黄帝之道而行之, 因修黄帝之道而行其政令,不改革也。 学黄帝之道而常之。 化迹不及,所以效也。效其通道而常用之。 昔者帝喾, 黄帝正妃生玄嚣,玄嚣之子生?帝誉,德日新,故曰高辛,在位七十年矣。 年十五而佐帝颛顼,三十而治天下。 佐颛顼以理天下,三十而升为帝也。 其治天下也,上绿黄帝之道而明之, 言德稍下,不能尽行黄帝之道,但明之而已矣。 学帝颛顼之道而行之。 政教所为,效颛顼而行。其言不能常习之也。 2.4 禹政第六伯禹,夏后氏。言禹功锡玄珪,德谐元始,任贤立政,以致太平,可为法则。故以名篇矣。 禹之治天下也, 黄帝玄孙,祖颛顼,姓似,名文命,字高密,在位九年,受禅成功,曰禹。受舜禅以临天下。 得皐陶,得杜子业,得既子,得施子黯,得季子宁、得然子堪,得轻子玉。 此以上七大夫之姓名也。 得七大夫以佐其身,以治天下,以天下治。 言帝王独治天下,虽则圣德,皆俟贤佐以辅之,故得天下人安也。 2.5 汤政天下至纣第七言成汤放无道之桀,以统万机而理天下,得贤大夫赞佐而致太平,至纣昏惑以失国,故终始书之以名篇。 汤之治天下也, 汤姓子,名履,字天乙。除虐去残曰汤。征葛伯,放杰,顺取天下以理也。 得庆哺、伊尹、湟里且、东门虚、南门蝡、西门疵、北门侧。 伊尹,有莘氏媵臣以为相。东门等,并姓名也。 得七大夫佐以治天下,而天下治。 七大夫皆有贤行,斥救弼谐,故得天下咸又也。 二十七世, 自汤至纣,父子兄弟相承二十七代也。 积岁五百七十六岁至纣。 夏曰岁,此除即位之年也。 2.6 上禹政第六以五声听政,克勤于邦,可以为上也。 禹之治天下也,以五声听, 九重幽深,下言难进,所欲百姓反斥救之事,故悬置五声,招之以听政也。 门悬钟、鼓、铎、磬, 悬之于龚?也。 而置鼗, 置于地也。 以得四海之士。 四海之士有进于言者,爻造五声以挥击传闻也。 为铭于龚?, 悬乐器之具,刻铭于其上也。 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 鼓以动物,故动合于道也。 教寡人以义者击钟, 钟,金声也。以合于义,故教义者击钟也。 教寡人以事者振铎, 铎,金铃木舌也。所以事务有可行为所欲言者,以振铎也。 语寡人以忧者击磬, 忧者,声悲。磬声消燥而近于悲,故忧而击磬也。 语寡人以狱讼者挥鼗。此之谓五声。 讼狱之事务于疾速,故挥鼗以陈之。此以上并刻铭于簨?之文也。 是以禹尝据一馈而七十起,日中而不暇饱食, 急于政事,无暇安于一食,所以示接士急之也。 曰:吾犹恐四海之士留于道路。 常行之处,非所宜忧也。 是以四海之士皆至。 事必得道,必合上下,应会无不至也。 是以禹当朝廷间也,可以罗爵。 不暇饱食,听政不痕,朝廷闲静,然后无事也。 2.7 道符五帝三王传政甲第五夫君子将入其职,旭旭然如日初出。入,昭昭然,人保其福。既去,暗暗然,人失其教。此得政典符合之谓也。 夫国者,卿相世贤者有之。 有国则有卿相。贤德者,卿相之具;人与之,主用之。不贤者岂能用之哉? 有国无国,智者治之。 夫有国者,岂自宁、岂自乱也?所以安者,智谋之力也。 智者,非一日之志。 积功累业,行道不倦,以成其志。 治者,非一日之谋。 谋者,心思也。树德以为尚宽重道,修政作教以至诚平之咨。谋非一日之所能致也。 治志治谋,在于帝王,然后民知所保, 夫君上有道,化行于下,远近慕义,四境无虞,百姓淳和,盗贼屏息,故人知所安也。 而知所避。 富贵贫贱不相犯,仁义礼智由其门,无违政教,下民为福,是知所避也。 发教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 先之以博爱,陈之以德义,先之以敬让,道之以礼乐,不夺人时,不干人利,故得祸乱不作。为福之道,此之谓欤? 上下相亲,谓之和。 至德以教之,要道以治之,上下同心,是谓和矣。 民不求而得所欲,谓之信。 日出而作,日没而息,不劳于事,不苦烦苛,甘其食,安其居,、乐其业,此岂外求之哉?上有行道之君,是所政者可谓之大信矣。 除去天下之害,谓之仁。 兼爱万物,慈恻外施,至若成汤征葛伯、放桀于南巢,夏禹之别导山川、置立州国,故得天下免于慕乱,百姓宅其所居。仁远乎哉,斯至七也。 仁与信,和与道,帝王之器。 此四者,帝王有天下之器,所以乐推也。苟有违之,而天下离叛,非其所有也。 凡万物皆有器, 所用利之,是以为器;而违其用,岂得其器哉。 故欲有为不行其器者,虽欲有为,不成。 惟名与器不可假人。其所营为,必以其器用。得其器也,故和之;不行其器,于利远矣,岂有成哉。 诸侯之欲王者亦然,不用帝王之器者不成。 言天下之大,神器之重,非其王者,难以处之,王气而来,可以宰割。必行仁与信、和与道,然后可招怀万姓,奄有四维。西伯以敬让兴邦,南阳以七道得政,非其人也,岂妄成之哉。 2.8 汤政汤治天下理第七天地设而万物生,阴阳化而四时定。分别统理,为政之方;极于始终,可成法则也。 天地辟而万物生, 乾,其静也专一,其动也正直;坤,其静也翕敛,其动也开辟。是以广大而生万物也。 万物生而人为政焉。 政也者,所以正于天地也。言天地生万物不能相使,不能相制,须人以为政以正之。无其政也,则万物不理也。 无不能生而无杀也, 言天地能生而不能无杀。 唯天地之所以杀,人不能生。 天之能生,唯天杀之可也。夫唯天杀之,人岂生之哉?是不能生之也。 人化而为善, 万物之中,人其为贵,化而为善,理亦天常也。 兽化而为恶。 禀气以生,不有知饰,非人之类,岂不恶哉。 人而不善者,谓之兽。 人化而为善,是曰天常。今为不善者,与彼飞虚跖实亦何以异矣。 有天然后有地, 天在于上,地在于下,先天后地,理亦自然。 有地然后有别, 三才克定,万物区别。 有别然后有义, 夫妇之义着,君臣之义彰也。 有义然后有教, 百官立,政教行;父子存,家设教。所以效达于上也。 有教然后有道, 教迹逵既彰,约之以道;苟乖其道,物无以安。 有道然后有理, 事名各立而理自存。 有理然后有数。 名理既彰,以统之。夫数以一终十,乃至千万勺九九之数,天之运度,亦数之义也。 日有冥有旦,有昼有夜,然后以为数。 天有三百六十度,一日一度,三百六十日一周天;一日之中,昼夜百刻,以定之为数也。 月一盈一亏,月合月离以数纪。 一岁之中有十二月,一月有亏有盈。日月或合于次,或离于次,终于一岁。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此。则日月星辰运行至十二月,皆周匝于故处。纪,犹会者也。 四者皆陈,以为数治。 春夏秋冬各统于一岁之日月也。此以上为政之道,当法则也。 政者,卫也。始终之谓卫。 政者,正也。所以正理天下,以为之?天周卫,始化之,终安之,无得之也。 2.9 慎诛鲁周公第六刑法有伦,宜于时政;好生之德,理适典章。故明圣之资,辅成周室,诫劝之道,可得称言。国之大经,在于赏罚,二者或替,将何训焉?可为政先,故纪之为篇目矣。 昔者, 此昔者,往日之辞也。 鲁周公使康叔往守于殷, 康叔,周公母弟也,卫三监之地。殷人数叛,故使贤母弟王也。 戒之日:与杀不辜,宁失有罪。 人命所悬,理须详正;夫刑或滥,其何则焉?故不可轻杀不辜,宁可失于有罪。此亦宽仁之道也。 无有无罪而见诛, 罚而不明,虽刑不禁。言罚必施于有罪也。 无有有功而不赏。 赏而不明,虽赏不劝。言赏必加于有功也。 戒之,封, 重称戒者,所以示于殷勤。封,康叔名也。 诛赏之慎焉。 诛赏者,国之柄也。怒而加诛,未必当罪;喜而行赏,不必当功。且赏僭惧及于淫,诛滥则惧及于善。赏得其功则贤人以劝,罚得其辜则奸人以息。此不可不审慎之。 分类:道家思想 书名:鬻子 作者:鬻熊 |
- Details
- Category: 道家
《紫清指玄集》01章 玄关显秘论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书千万篇,人若不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罗天。若要炼形炼神,须识归根复命。所以道:归根自有归根窍,复命还寻复命关。且如这个关窍,若人知得真实处,则归根复命何难也。 故曰:虚无生自然,自然生大道,大道生一气,一气分阴阳,阴阳为天地,天地生万物,则是造化之根也。此乃真一之气,万象之先。太虚太无,太空太玄,杳杳冥冥,非尺寸之可量,浩浩荡荡,非涯岸之可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包天地,小入毫芒,上无复色,下无复渊,一物圆成,千古显露,不可得而名者,圣人以心契之,不获已而名之曰"道"。以是知心即是道也,故无心则与道合,有心则与道违。 惟此"无"之一字,包诸有而无馀,生万物而不竭。天地虽大,能役有形,不能役无形;阴阳虽妙,能役有气,不能役无气;五行至精,能役有数,不能役无数;百念纷起,能役有识,不能役无识。今修此理者,不若先炼形。炼形之妙,在乎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丹成,丹成则形固,形固则神全。 故潭真人云: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只此"忘"之一字,则是无物也。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其斯之谓乎?如能味此理,就于"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以入大道之渊微,夺自然之妙用,立丹基于顷刻,运造化于一身也。然此道视之寂寥而无所睹,听之杳冥而无所闻,惟以心视之则有象,以心听之则有声。 若学道之士,冥心凝神,致虚守静,则虚室生白,信乎自然也。惟太上度人,教人修炼,以乾坤为鼎器,以乌兔为药物,以日魂之升沉应气血之升降,以月魄之盈亏应精神之衰旺,以四季之节候应一日之时刻,以周天之星数应一炉之造化。是故采精神以为药,取静定以为火,以静定之火,而炼精神之药,则成金液大还丹。盖真阴真阳之交会,一水一火之配合,要在先辨浮沉,次明主客,审抽添之运用,察反覆之安危。如高象先云:采有时,取有日。 刘海蟾云:开阖乾坤造化权,煅炼一炉真日月。能悟之者,效日月之运用,与天地以同功。夫岂知天养无象,地养无体,故天长地久,日光月明,真一长存,虚空不朽也。吾今则而象之,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知心无心,知形无形,知物无物,超出万幻,确然一灵。古经云:生我于虚,置我于无。 是宜归性根之太始,反未生之已前,藏心于心而不见,藏神于神而不出。故能三际圆通,万缘澄寂,六根清净,方寸虚明,不滞于空,不滞于无,空诸所空,无诸所无,至于空无所空,无无所无,净裸裸,赤洒洒,则灵然而独存者也。道非欲虚,虚自归之,人能虚心,道自归之。道本无名,近不可取,远不可舍,非方非圆,非内非外,惟圣人知之。三毒无根,六欲无种,顿悟此理,归于虚无。 老君曰:天地之间,其犹槖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若能于静定之中,抱冲和之气,守真一之精,则是封炉固济以行火候也。火本南方离卦,属心,心者神也,神则火也,气则药也,以火炼药而成丹者,即是以神御气而成道也。人能手抟日月,心握鸿蒙,自然见槖籥之开阖,河车之升降,水济命宫,火溉丹台,金木交并,水土融和,姹女乘龙,金翁跨虎,逆透三关,上升内院,化为玉汞,下入重楼,中有一穴,名曰丹台,铅汞相投,水火相合,才若意到,即如印圈契约也。自然而然,不约而合,有动之动,出于不动,有为之为,出于无为。当是时也,白雪漫天,黄芽满地,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雷轰电掣,撼动乾坤,百脉耸然,三关透彻,玄珠成象,太乙归真,泥丸风生,绛宫月明,丹田烟暖,谷海波澄,炼成还丹,易如反掌,七返九还,方成大药,日炼时烹,以至九转,天关地轴,在吾手中。 经云: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则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可以入众妙门,玄之又玄也。更能昼运灵旗,夜孕火芝,温养圣胎,产成赤子,至于脱胎神化,回阳换骨,则是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也。 张平叔云:都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佚乐。诚哉是言!盖道之基,德之本,龙虎之宗,铅汞之祖,三火所聚,八水所归,万神朝会之门,金丹妙用之源,乃归根复命之关窍也。既能知此,则欲不必遣而心自静,心不必澄而神自清,一念不生,万幻俱寝,身驭扶摇,神游恢漠,方知道风清月白,皆显扬铅汞之机,水绿山青,尽发露龙虎之旨。海南白玉赡,幼从事先师陈泥丸学丹法。每到日中冬至之时,则开乾闭巽,留坤塞艮,据天罡,持斗杓,谒轩辕,过扶桑,入广寒,面鹑尾,举黄钟,泛海槎,登昆仑,佩唐符,撼天雷,游巫山,呼黄童,召朱儿,取青龙肝、白虎髓、赤凤血、黑龟精,入土釜,启荧惑,命阏伯,化成丹砂,开华池,吸神水,饮刀圭,从无入有,无质生质,抽铅添汞,结成圣胎。十月既满,气足形圆,身外有身,谓之胎仙。 其诀曰:用志不分,乃可凝神,灰心冥冥,金丹内成。此余之所得也如此。施肩吾之诗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若知行气主,便是得仙人。惟此诗简明,通玄造妙,故佩而诵之,自然到秋蟾丽天,虚空消殒之地,非枯木寒泉之士,不能知此。余既得之,不敢自默。 《太上玄科》曰:遇人不传失天道,传非其人失天宝。天涯海角,寻遍无人,不容轻传,恐受天谴。深虑夫大道无传,丹法湮泯,故作《玄关显秘论》。盖将晓斯世而诏后学,以寿金丹一线之脉也。复恐世人犹昧此理,乃复为之言曰:以眼视眼,以耳听耳,以鼻调鼻,以口缄口,潜藏飞跃,本乎一心。先当习定凝神,惩忿窒欲;惩忿窒欲,则水火既济;水火既济,则金木交并;金木交并,则真土归位;真土归位,则金丹自然大如黍米。日复一粒,神归气复,充塞天地。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者,此也。肝气全则仁,肺气全则义,心气全则礼,肾气全则智,脾气全则信。若受气不足,则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岂人也哉!人能凝虚养浩,心广体胖,气母既成,结丹甚易,可不厚其所养,以保我之元欤?学者思之!敬书以授留紫元云。 分类:道家 书名:紫清指玄集 作者:白玉蟾 |
- Details
- Category: 道家
《紫清指玄集》02章 修仙辨惑论海南白玉蟾,自幼事陈泥丸,忽已九年,偶一日,在乎岩阿松阴之下,风清月明,夜静姻寒,因思生死事大,无常迅速,遂稽首再拜而问曰:玉蟾事师未久,自揣福薄缘浅,敢问今生有分可仙乎? 陈泥丸云:人人皆可,况于汝乎? 玉蟾曰:不避尊严之责,辄伸僭易之问,修仙有几门?炼丹有几法?愚见如玉石之未分,愿与一言点化。 陈泥丸云:尔来,吾语汝。修仙有三等,炼丹有三成。夫天仙之道,能变化飞升也,上士可以学之,以身为铅,以心为汞,以定为水,以慧为火,在片饷之间,可以凝结,十月成胎,此乃上品炼丹之法,本无卦爻,亦无斤两,其法简易,故以心传之,甚易成也;夫水仙之道,能出入隐显者也,中士可以学之,以气为铅,以神为汞,以午为火,以子为水,在百日之间,可以混合,三年成象,此乃中品炼丹之法,虽有卦爻,却无斤两,其法要妙,故以口传之,必可成也;夫地仙之道,能留形住世也,庶士可以学之,以精为铅,以血为汞,以肾为水,以心为火,在一年之间,可以融结,九年成功,此乃下品炼丹之法,既有卦爻,又有斤两,其法繁难,故以文字传之,恐难成也。上品丹法,以精神魂魄意为药材,以行住处卧为火候,以清静自然为运用;中品丹法,以心肝脾肺肾为药材,以年月日时为火侯,以抱元守一为运用;下品丹法,以精血髓气液为药材,以闭咽搐摩为火候,以存思升降为运用。大抵妙处不在乎按图索骏也,若泥象执文之士,空自傲慢,至老无成矣。 玉蟾曰:读丹经许多年,如在荆棘中行,今日尘净鉴明,云开月皎,总万法而归一,包万幻以归真,但未知正在于何处下手用功也。 陈泥丸云:善哉问也!夫炼丹之要,以身为坛炉鼎灶,以心为神室,以端坐习定为采取,以操持照顾为行火,以作止为进退,以断续不专为堤防,以运用为抽添,以真气熏蒸为沐浴,以息念为养火,以制伏身心为野战,以凝神聚气为守城,以忘机绝虑为生杀,以念头动处为玄牝,以打成一块为交结,以归根复命为丹成,以移神为换鼎,以身外有身为脱胎,以返本还源为真空,以打破虚空为了当,故能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去来无碍,逍遥自然矣。 玉蟾曰:勤而不遇,必遇至人;遇而不勤,终为下鬼。若此修丹之法,有何证验? 陈泥九云:初修丹时,神清气爽,身心和畅,宿疾普消,更无梦昧,百日不食,饮酒不醉,到此地位,赤血换为白血,阴气炼成阳气,身如火热,行步如飞,口中可以干汞,吹气可以炙内,对境无心,如如不动,役使鬼神,呼召雷雨,耳闻九天,目视万里,遍体纯阳,金筋玉骨,阳神现形,出入自然,此乃长生不死之道毕矣。但恐世人执著药物、火候之说,以为有形有为,而不能顿悟也。夫岂知混沌未分以前,焉有年月日时?父母未生以前,乌有精血气液?道本无形,喻之为龙虎;道本无名,比之为铅汞。若是学天仙之人,须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可也,岂可被阴阳束缚在五行之中,要当跳出天地之外,方可名为得道之士矣。或者疑曰:此法与禅学稍同。殊不知终日谈演问答,乃是干慧,长年枯兀昏沉,乃是幻空,然天仙之学,如水晶盘中之珠,转漉漉地,活泼泼地,自然圆陀陀、光烁烁。所谓天仙者,此乃金仙也。夫此不可言传之妙也,人谁知之?人谁行之?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何况人人具足,个个圆成。正所谓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门阃透长安,但取其捷径云尔。 玉蟾曰:天下学仙者纷纷,然良由学而不遇,遇而不行,行而不勒,乃至老来甘心赴死于九泉之下,岂不悲哉!今将师传口诀,锓木以传于世。惟此泄露天机甚矣,得无谴乎? 泥丸云:吾将点化天下神仙,苟获罪者,天其不天乎!经云我命在我不在天,何谴之有? 玉蟾曰:师祖张平叔,三传非人,三遭祸患,何也? 泥九云:彼一时自无眼力,又况运心不普乎!噫!师在天涯,弟子在海角,何况尘劳中识人甚难,今但刊此散行天下,使修仙之士,可以寻文揣义,妙理昭然,是乃天授矣,何必乎笔舌以传之哉!但能凝然静定,念中无念,工夫纯粹,打成-片,终日默默,如鸡抱卵,则神归气复,自然见玄关一窍。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则是采取先天一气,以为金丹之母。勤而行之,指日可以与钟、吕并驾矣!此乃己试之效验,学仙者无所指南,谨集问答之要,名之曰《修仙辨惑论》云。 分类:道家 书名:紫清指玄集 作者:白玉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