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017
jd017
jd017
jd017
jd017



18 江青与毛泽东第一次相见






  第一种说法是江青“吹牛”,根本不可能。洛川会议是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主要研究抗日战争的形势、任务和国共两党关系等问题。参加会议的中央领导怎么可能会全体都出来迎接江青呢?

  1937年8月底,江青到延安后,因为要审查她的党籍问题,所以让她在延安第三招待所(又称“西北旅社”)暂住两个月。江青到延安的第二天,王观澜和爱人徐明清不可能带着江青去见毛泽东。因此,江青与毛泽东相识的第二种说法,是不可能的。

  关于江青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与毛泽东相识的说法也不可能。因为毛泽东于1937年8月30日由洛川回到延安。这年的9月和10月,毛泽东没有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作演讲。在这期间,江青正被审查党籍问题。审查工作没结束,不可能让她到鲁迅艺术学院听毛泽东演讲。11月,江青入党的介绍人黄敬到延安,证明江青是由他介绍入党的,才结束其审查,让江青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江青于1937年11月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4月调到鲁迅艺术学院当戏剧教师。1937年11月29日,康生从莫斯科到延安后,接替李维汉任校长。江青和康生都是山东诸城人。江青之母曾在康生家做帮佣,两家相距不远。因此,他们是老相识。康生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后,江青正在党校学习,他们既有“同乡之谊”,又是“他乡遇故知”,在这样的情况下,江青通过康生的帮助,加上自己主动争取,她与毛泽东相识,显然是毫无疑义的。

  1992年9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和他同时代的人》一书记载:1918年8月,毛泽东离开长沙赴北京……

  1993年6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生平纪事》一书记述:1918年8月19日,为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与新民学会的张昆弟、罗学瓒、李维汉、罗章龙、萧子升等24位青年一起到达北京。

  1993年1月,北京书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佳话三百篇》一书记载:在1918年9月,毛泽东和萧子升……来到了北京。

  1992年6月,《中共党史研究》杂志发表的《毛泽东与陈独秀》一文记载:1918年11月,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

  从上述记载来看,对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的时间,有3种不同的说法,探究毛泽东第一次去北京的原因及其在1918年下半年的行踪,便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蔡畅在《回忆新民学会会员的活动》中说,1918年6月,毛泽东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寄居在长沙岳麓山下的湖南大学筹备处。一天,毛泽东接到一份从北京寄给他的留法勤工俭学的宣传资料,看过之后,认为赴法勤工俭学是青年学生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思想的好机会,也是实现新民学会宗旨的好措施。于是,便即刻和同住在一起的蔡和森、张昆弟等人商量,决定在长沙推动这一运动。经过协商,决定“由蔡和森和萧子升专负进行之责”,毛泽东等负责宣传发动工作。几天之内,便有湖南第一师范、长沙长郡中学等校的许多学生报名参加。到法国勤工俭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要解决3个问题:第一,每人要准备几百块钱的旅费;第二,要向政府交涉,办好到法国去的护照;第三,要学习法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毛泽东便派人先去北京。6月25日毛泽东派去的人到北京后,积极筹备有关事宜,但有许多具体问题难以解决,于是,便给毛泽东写信,要他赶快去北京。
jd017
jd018
jd018
jd018
jd018
jd018



19 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的准确时间






  当时,毛泽东正忙于做宣传发动工作,没有立即去北京。7月又接连收到来信催促,他只好决定到北京走一回。毛泽东在离开长沙之前,最放心不下的是慈母的病情。于是,便在1918年8月11日给罗学瓒写了一封信后,又特地给在韶山务农的七、八舅父写了一封信,恳请他们代为照料母亲。在信中写道:“定于初七日开船赴京……”“初七日”,是1918年农历七月初七日,即为1918年8月13日。

  然而,据《毛泽东年谱》和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出版的《青年毛泽东》的记载,毛泽东没有在8月13日去京,而是在8月15日(农历七月初九)离长沙赴京的。毛泽东离长沙赴京,同行者中有李维汉和罗章龙。李维汉撰写的《回忆新民学会》、罗章龙撰写的《回忆新民学会(从湖南到北京)》,记述了他们于8月15日与毛泽东等离长沙结伴赴京的情况。罗章龙在文中写道:8月15日,在长沙登船北上,16日到达汉口,然后改乘火车。“当火车到河南郾城县,因沙河涨水,铁路淹了十几公里,我们在漯河车站宿了一夜。第二天,毛润之、我、陈绍休坐临时车子到了许昌,在那里停留一二天。”从许昌回到漯河,被冲坏的铁路已修复,于是又乘火车,于8月19日(农历七月十三日)到达北京。罗章龙所说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的时间,无疑是准确可信的。

  1918年8月19日,毛泽东从长沙第一次到北京后,经杨昌济先生的介绍与李大钊相识。他们第一次会见是在何时?有以下3种说法: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和他同时代的人》一书记载:8月下旬,经蔡元培介绍,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当时馆长是李大钊。在这里,毛泽东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李大钊。而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其记载是这样的:10月间,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认识了当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年谱》的记载,也是毛泽东于“10月,经杨昌济介绍,认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

  经多方查证,笔者认为,毛泽东与李大钊第一次会见的时间应为1918年9月。其理由:第一,1918年8月19日,毛泽东到北京后开始住在鼓楼东豆腐池胡同9号(现15号)杨昌济家。后毛泽东便搬到当时北京大学附近的景山东街地安门内的三眼井吉安夹道7号,与蔡和森、罗学瓒等8人住在一起,虽然每个月只有几元钱作为生活费便可维持生计,但也因此必须找个工作挣点钱。基于此情况,不可能拖延到10月份才经杨昌济介绍认识李大钊,请求帮助安排工作。第二,8月19日,毛泽东到北京后便为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学们联系,帮助解决住宿、学习及赴法经费等,在这样繁忙的情况下,于8月下旬请杨昌济帮助寻找工作、认识李大钊的可能性不大。第三,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曾先后两次到北京。第一次在北京的时间是1918年8月19日至1919年3月12日。第二次在北京的时间是1919年12月18日至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是第一次到北京的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出版的《青年毛泽东》记载,毛泽东是于1918年9月底被批准到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的。据此,毛泽东与李大钊的第一次会见时间应为这年的9月。
jd018
jd020
jd020
jd020
jd020
jd020



21 蔡元培批准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






  蔡元培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的确曾辞职由蒋梦麟代理他的职务,其原因和具体情况是这样的:1919年,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近郊凡尔赛宫召开所谓“和平会议”,北洋军阀政府竟准备在这样的“和约”上签字。消息传来,举国愤慨。1919年5月4日下午,由北京大学学生发起,联同北京各大专院校的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要求严惩亲日的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遭到镇压,许多学生被逮捕。在这种情况下,蔡元培顶着极大的政治压力,不仅拒不执行教育部要他开除为首“闹事”的学生的指令,反而利用自己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带领各大专学校的校长及北大部分教员,与反动当局说理、交涉,保释被捕学生。这些学生被释放后,蔡元培率领全校师生热烈欢迎被释放学生的归来。对蔡元培的这些表现,政府当局极为不满,并于5月8日下达命令,要对蔡元培进行追查,甚至还扬言要暗杀他。基于这种情况,蔡元培于5月8日晚送出辞职呈文,9日晨5点半即悄然离京,出走天津,前往杭州。

  蔡元培递交辞呈,离京经天津到杭州后,北大校长就由当时任北大总务长的蒋梦麟代理。1919年7月23日出版的《北京大学日刊》,曾登载蒋梦麟任北大代理校长的消息。蔡元培于5月9日留下辞职声明,在北大引起巨大震动。为挽留蔡元培留任,北大广大师生与政府当局进行交涉,坚决拒绝新任校长到职。在北京教育界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政府当局不得不做出让步,请蔡元培复任。1919年9月10日,蔡元培离杭北上,12日抵京,20日正式到北大视事。在蔡元培离京去杭州的4个月中,北大校长的职务就由当时任北大总务长的蒋梦麟代理。蒋梦麟任北大代理校长的具体时间为1919年5月8日至9月20日;正式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时间是1930年12月至1945年10月。而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任助理员,是1918年9月底的事。因而确切的说法应当是:1918年9月底,毛泽东经杨昌济介绍,李大钊的引荐,由北大校长蔡元培批准,到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

  毛泽东早年离京去上海,途中游览天津、徐州、曲阜、南京等地,是哪一年的事?

  1936年10月,毛泽东在同斯诺谈话时,曾做这样的自述:

  1919年初。我和要去法国的学生一同前往上海。我只有到天津的车票,到天津后不知道怎么再往前走……很幸运,一位同学从北京学校得到了一些钱,他借了十元给我,使我能够买一张到浦口的车票。在前往南京途中,我在曲阜停了一下,去看孔子的墓……可是我到达浦口的时候又不名一文了,我也没有车票。没有人可以借钱给我,我不知道怎样才能离开浦口。可是最糟糕的是,我仅有的一双鞋子给贼偷去了。哎哟!怎么办呢?又是“天无绝人之路”,我又碰到了好运气。在火车站外,我遇见了从湖南来的一个老朋友,他成了我的“救命菩萨”。他借钱给我买了一双鞋,还足够买一张到上海去的车票。就这样,我完全地完成了我的旅程……
jd020
jd019
jd019
jd019
jd019
jd019



20 毛泽东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是谁批准决定聘用的?






  1918年9月底,毛泽东经杨昌济介绍,到李大钊任主任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即北京沙滩的“红楼”)当助理员,其职责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刊者的姓名。工资每月仅有8块钱。但当了这个助理员,不仅解决了毛泽东的生活费问题,而且通过每天管理和阅读报刊,使毛泽东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知识,同时也提供了结识名流学者的便利条件,对他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正如毛泽东于1936年同埃德加・斯诺谈话时所说:“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我在这方面发生兴趣,陈独秀也有帮助。”那么,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是谁批准决定聘用的?

  1982年2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一书对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情况是这样记述的:杨昌济介绍他(指毛泽东―――引者注)认识了他钦佩人之一李大钊。李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毛泽东被派在图书馆作助理员。1996年8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也是这样记述的。而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6月号刊登的《毛泽东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史实考》一文则认为:李大钊在杨昌济引荐相识后,为了帮助毛泽东解决暂时的生计问题,他答应帮毛泽东找工作。当时,他并没有应允可以在北大图书馆为毛泽东谋一职位。李大钊是在得到北大校长批条后,才决定聘用毛泽东的。

  那么,这位为毛泽东写批条的校长是谁呢?

  对这个问题,专家、学者们有两种不同的争论。一种意见认为,是蒋梦麟写的批条,其根据是蒋梦麟的自述。蒋梦麟在《回忆中的李大钊、毛泽东》一文中是这样记述的: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当书记,是在我代理校长的时期。有一天,李守常(即李大钊―――笔者注)到校长室来说,毛泽东没饭吃,怎么办?我说,为什么不让他仍旧办合作社?他说不行,都破产了。我说那么图书馆有没有事?给他一个职位好啦。他说图书馆倒可以给他一个书记的职位。于是,我便拿起笔来写了张条子:“派毛泽东为图书馆书记,月薪十七元。”另外一种意见认为,是蔡元培写条子批准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任助理员的。这种说法,主要是根据《北京大学校史》的记载:毛泽东经杨昌济介绍,认识了李大钊。同时,他和蔡和森又给蔡元培校长写了封信,蔡元培建议毛泽东就在图书馆工作,并写了张条子给李大钊说:毛泽东实行勤工俭学计划,想在校内做事,请安插他在图书馆。于是在李大钊的积极安排下,毛泽东做了北大图书馆的助理员。

  上述两种意见,哪一个是对的?要弄清这个问题,显然必须搞清楚毛泽东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的准确时间和当时谁在北大任校长。

  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曾先后两次到北京。毛泽东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是他第一次到北京的事,准确时间是于1918年9月底,被批准到北大图书馆任助理员的。

  1918年9月底,谁任北京大学校长呢?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1917年1月4日到北京大学开始执行校长职务,直到1927年7月。从蔡元培任此职时间来看,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任助理员时,正是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的事。有的专家、学者曾提出这样的问题:蔡元培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曾辞职由蒋梦麟代理他的职务。因此,正如上述蒋梦麟所说:“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当书记,是在我代理校长的时期。”经查证,蒋梦麟此说有误。
jd019
jd021
jd021
jd021
jd021
jd021



22 毛泽东到上海的确切时间






  毛泽东在这段自述中说,他在1919年初前往上海。然而,查阅《毛泽东年谱》和其他有关毛泽东行踪的史料,可看到其中记载毛泽东在1918年8月19日至1919年3月12日,即毛泽东第一次赴京期间,曾到保定迎接由陈赞周、邹鼎丞带领的第二批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送蔡和森等三十多位留法预备班学员去蠡县布里村参观;同萧三、罗章龙到天津大沽口观海、看要塞炮台等,但没有他离京到上海的记载。

  1919年3月,毛泽东曾从北京到上海。上述毛泽东所说,是否这一次呢?对毛泽东这次上海之行,1990年2月出版的《老一辈革命家家书选》记载:1919年3月的一天,毛泽东在北京正忙于筹办欢送一批湖南青年由上海登船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有关事宜,突然得知母亲病危的消息,于是便匆忙结束第一次北京之行,绕道上海到长沙服侍母亲。在长沙期间,他致信舅父母,写道:

  七、八两位舅父大人暨舅母大人尊鉴:

  ……甥在京中北京大学担任职员一席,闻家母病势危重,不得不赶回服侍,于阳(历)三月十二号动身,十四号到上海,因事逗留二十天,四月六号始由沪到省,亲侍汤药,未尝废离,足纾廑念。肃颂福安!各位表兄表嫂同此问候。

  四、五、十舅父大人同此问安。未另。

  愚甥毛泽东禀

  四月二十八日

  毛泽东在给舅父母的这封信中,明确说3月12日由北京动身,14日到上海,其间只有3天时间,怎么可能游览他在自述中所说的那么多地方呢?除此,毛泽东这次离京去上海,是因为突然得知母亲病危的消息,绕道上海到长沙服侍母亲,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怎么可能到许多地方漫游呢?由此可以说明,上述毛泽东所说的上海之行,肯定不是1919年3月这一次。

  那么,准确的应是哪一年的事呢?

  《毛泽东年谱》记载,毛泽东第二次离京去上海,是1920年4月11日离京,5月5日抵沪,计有27天之久。这么长时间,途中游览天津、山东曲阜、孟子出生地、东岳泰山等地,从时间方面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据此可断定,毛泽东在自述中所说的上海之行,无疑是1920年4月的事。

  1920年10月,毛泽东在组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同时,着手筹建团的工作。通过毛泽东和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积极努力,长沙的建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920年入团者就有16人,1921年7月前入团者达36人。

  这些入团者,哪一个是毛泽东介绍发展的第一个团员?有的著作记载,毛泽东介绍发展的第一个团员是刘少奇;有的说是张文亮;有的说是彭平之。到底是哪一个呢?据现在保存的长沙地方《团员调查表》(1924年填写)记载,在湖南最早加入青年团的是彭平之,其入团时间和介绍人栏内填写的是1920年10月,由毛泽东介绍参加青年团。就是说,他是毛泽东介绍发展的第一个团员。彭平之,字承玺,号绶宗,今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红光村人。1917年,彭平之考入湖南湘乡县驻省中学,经蔡和森的介绍与毛泽东相识。其实,毛泽东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彭平之就曾慕名而去拜访毛泽东。1920年8月底,陈独秀等从上海向全国各地发出信件,将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寄给毛泽东,并要求根据团章尽快发展团组织。
jd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