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d001
sxd001
sxd001
sxd001
sxd001



第一章 韶山家谱



龙(小龙)年生人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毛泽东出生于1893年。

  按照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年历计算,这年是蛇年即小龙年。

  十二月二十六日,随着婴儿的第一声哭泣从毛家上屋场里传出,打破了这天和地的格外沉静!

  “顺生,向你祝贺哩!”随着一声道喜,接生婆婆把这个白白胖胖的小子呈献在父亲毛顺生面前时,喜得毛顺生的八字胡子直上翘,两片嘴唇吧嗒半天、激动半天。当他那八字胡子亲到儿子的脸颊上时,刺得儿子哇哇地大哭起来……

  “粗脚粗手的,看把孩子亲哭了吧!”接生婆婆嗔怪道。

  毛顺生又转身赶到妻子文七妹身旁,用手拂着她的额头,擦拭着汗珠,并用眼神传递着自己的谢意和爱的安慰。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毛泽东的诞生,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太阳”。他不但是一个炽热明亮的太阳,也是一把刺向黑夜的“利剑”!

  人类历史上下五千年,世界百位名人排榜次,毛泽东金榜有名。他与中国著名的老子、孔子并驾齐驱。

  从此,韶峰因他而高大;韶山因他而出名;黑暗的中国因他而光明;  缤纷的世界因他而颤动。

  随着一声哭泣在上屋场传出,毛泽东睁开了双眼。他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晨曦中母亲注满泪水的双目。有诗云:

  韶山冲来冲连冲,十户人家九户穷;

  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柴棍度一生。

  韶山冲来长又长,砍柴做工度时光;

  鸡鸣未晓人声叫,隔夜难存半斗粮。

  农民头上三把刀,税多租重利息高;

  农民眼前三条路,逃荒讨米坐监牢。

  五千年的历史像一条曲曲折折的长河,有暗礁也有险滩。

  历史在无声的演变,又像魔术师在表演。

  中国曾创造人类的文明,“四大发明”曾辉煌一世,这些曾是中国人骄傲,也令世界人羡慕。也许我们夜郎自大,也许我们封建闭国,不过这种文明在后人的接力棒的传递中,渐渐地落伍和衰弱,最后传到大清王朝,国将不国。当年祖先发明的指南针已装入西方列强的军舰;当年祖先发明的火药已置入洋人的炮膛。最终的较量还是西方利用我们祖先的发明,用坚兵利舰引航,用火药大炮轰开了国门,林则徐虽有救国之勇,却无利器之先,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

  接着,八国联军争先恐后地在中国的版图上圈地为牢,占山为王。上海外滩公园公然飘起了外国的国旗,公园大门口竟挂起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警示牌子。

  面对着洋枪洋炮,面对着国人莫大的耻辱,上海、香港、澳门、广州、青岛、烟台一些重要的沿海城市变成了列强的租借地。他们的车横冲直撞,鸣声不断,轧死人不偿命,苦难的中国人陷入了水深火热中……

  黑暗的中国开始了寻找光明的历程。

  黑暗的中国催生着大英雄们的诞生。

  先是比毛泽东大27岁的孙中山的降生。中国是睡着的,而他一个人独觉独醒。

  从孙中山大声的呐喊,到受清朝政府的驱逐;从严复鼓吹“改造国民性”,到他的《天演论》问世;从梁启超、康有为的《新民学说》,到他们的戊戌变法,再到湖南黄兴的“尚力”和“兽性主义”。

  这些思想解放的先驱者的“尚力”呐喊,在浓重的黑暗中像是一把火炬,光度虽然有限,毕竟给人以鼓舞和希望。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鬼怪舞蹁跹”。革命毕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就在孙中山推翻清王朝、筹备“广州义举”的时候,毛泽东出生了。

  就在毛泽东出生的这一年,也是光绪十九年。清王朝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奄奄一息,摇摇欲坠。光绪皇帝一开始就是作为西太后的工具上台的,而太后不能容忍光绪皇帝违背自己的意愿,独立执政。光绪在位30年间,正是清王朝的多事之秋。列强步步进逼,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急剧加深,民族矛盾上升到首位。

  先是中法战争,中国以屈辱而告终,接着是中日战争迫在眉睫。且说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妄图称霸世界,走向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与它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成为它的眼中的“一块肥肉”和猎取目标。19世纪下半叶,日本多次挑起事端,侵略中国的边疆,古老的中华帝国面临着日本的挑战。

  不久,日军不宣而战,袭击中国的运兵船,并向牙山中国守军发动进攻,中日战争哗啦啦地开启了大幕。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在中国社会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社会上的抗战呼声更加高涨,主战派也更加活跃。人们纷纷揭露日本的侵略行径,斥责李鸿章等人欺骗朝廷,抵制圣意,屡失事机的误国行为。

  甲午战争的惨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举国震惊,人们愤慨悲痛,为堂堂天朝而叹息,形成了“四万万人齐下泪”的悲壮局面。

  上梁不正下梁歪。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就在毛泽东出生的这一年,湖南省长沙就发生三起学生罢课事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因不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在衙门口演讲一番,喊了一阵口号,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汽油浇灌在身上,引火烧身,暴尸衙门,誓与国土共存亡,惨不忍睹。

  就在这一年,封闭的韶山也有人造反。强大的哥老会在湖南是一个全省性的组织。他的成员因地租与韶山的一个地主发生了纠纷。恼羞成怒的地主控告他们并用银元贿赂官府赢得了这场官司。据说哥老会在一个姓彭的铁匠的率领下,聚众暴动,官兵追捕他们,迫使他们躲进了浏山。地主扬言,他们在聚众闹事之前曾杀过一名男婴祭旗。后来,哥老会便被围捕,彭铁匠被斩首,首级挂在韶山村头的大榕树上,以儆效尤。

  就在这一年夏季,雨特别大,湖满塘溢,泛舟河上,从湘潭方向驶来一船杀富济穷的“土匪”,直奔韶山而来,然则他们还没到达韶山,便被后面官船赶上,两船相遇,厮杀起来,直到黄昏,血染成河……

  毛泽东就出生在这个“不平静”的世界上,可这个世界因毛泽东的出生就注定更加的不平静。

  和所有的村民一样,毛顺生为妻子文氏生了个胖小子而非常高兴。因为孩子是他心中的太阳,也是续写“香火”的希望。村里有个风俗,至今仍延续着,添了闺女是小喜,添了儿子是大喜。喜事自有喜事的规矩,生女孩要在男人(孩子的父亲)脸上涂把泥,生男孩要在男人的脸上抹把灰。自然毛顺生黝黑的、棱角分明的脸上已被人抹了灰,像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像人”,但他还是笑哈哈的面对着客人,让烟让茶让座。乡客边说边笑着,毛家的上屋场像是过年过节一般热闹。

  “下雪了!下雪了!”孩子们喊着,跑出来玩雪球儿,仨一伙俩一全的。

  毛泽东出生这天,早晨还晴朗朗的天,到了傍晚,天空飘着雪花,那雪花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纷纷扬扬,山上,树上,房屋上,一片皆白。瑞雪兆丰年。毛家的烟囱盖着厚厚的一层雪,升腾起袅袅的炊烟。灶堂里溢出一种鱼香的肉味儿。上屋场传出人们祝福的话语。

  随着毛泽东的出生,十月怀胎的文七妹也如释重负地松出一口气。

  再说文七妹娘家在湘乡唐家 ,与韶山只是一山相隔,13岁经人介绍来到毛家当童养媳,18岁与毛顺生拜堂成亲,送入洞房。当年夫妻当年孩,当年就生了一子,不幸夭折;三年后再生一子,又没成人。文七妹这一下害怕了。自己信了佛,认为只有佛祖能给他希望、保佑她。于是她又怀上了毛泽东。这是第三胎,不能再有丁点儿闪失了。人生有戒,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因此,她除经常到佛祖那里烧香念佛,田地里的重活也干少了,为的是保证孩儿的顺生顺产。如今,文七妹有了这个体格健壮、声音洪亮的婴儿,真像自己的心肝宝贝一般。做“三朝酒”的那天,一位学富三车的长者,给这个男孩取了一个特别响亮的名字:毛-泽-东!根据旧时的习俗,还要取一个表字,叫咏芝,后改为润之、润芝。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生下润之后的文七妹还是心存余悸,生怕毛泽东“根基不稳”,到了孩子满月之后,就带润之回到湘乡娘家。因为她知道母亲是一个有经验的人。她相信母亲要大于相信自         己。

  外婆文贺氏是个十分喜欢孩子的女人,她十分疼爱这个宝贝外孙,请算命先生看了润之的生辰八字,说是小官人命大福大,将来大有造化,要拜个长寿的干娘,才易成人。

  谁的寿年最长?外婆想了半天,认为村后龙潭山脚下,有一块拔地而起的天然巨石,村人称石观音。石高两丈八,宽一丈余。石后,有一股终年不涸、长流不断的泉水从山洞中潺潺流出,名曰龙潭。传说,曾有一条作恶多端的妖龙卧于洞中,经常兴风作浪,淹没良田,危害乡民。为了使妖龙“安分守己”,不兴风作浪,人们除了每年杀猪宰羊供祭之外,还在石头上修建庙宇立“杨四将军”以镇妖孽。从此,妖龙不再做祟,人们将这块巨石称为“神石”,远近的善男信女纷纷前往敬香朝拜,这里香烟缭绕。

  深信“八字”和命运的毛泽东的外婆、母亲,自然看中了这块“神石”,认为要说长寿,千年万年,恐怕算数那块“大石头”了,于是决定让毛泽东拜其为“干娘”。于是,外婆选了个黄道吉日,备齐了香烛酒醴,抱着刚满月的毛泽东,帮他向大石头作了三个揖,于是这块“大石头”就有了不同凡响的身价,成了毛泽东的“干娘”。外婆又为毛润之取了个乳名叫石三。人们按当地习惯,叫他石三伢子。直到毛泽东离开韶山冲才没有人叫他的乳名了。后来,毛泽东在革命活动中或者写文章时还用它做过化名,有时用“石山(三)”做笔名。看来毛泽东很喜欢这个土得掉碴的乳名。

  外婆文贺氏很迷信天王菩萨,拜过“干娘”之后,她自己还是不大放心。当石三长到百天那天,欢欢喜喜的毛顺生从韶山冲起大早赶到湘乡来接石三娘俩回韶山。可是被丈母娘挡在了门外,说出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韶山冲上屋场的风水不好。要不,为什么前面两个外孙都没有保得住呢?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不放石三伢子回韶山去。

  就这样,石三伢子寄居在唐家 外婆家,没灾没病地长到了4岁。

  人们惊奇地发现:石三伢子有过人的聪明。

  是过年的时候了,外婆给他换上了一套新衣服,头上戴着一顶红风帽,高高兴兴地和小朋友在禾草堆里玩耍。唐家 有一位白胡子老阿公,喜欢跟小孩子们逗乐。他故意板着脸,翘起白胡子,吓唬小孩子们说:“你们为什么要在这里玩耍?不准玩,我要割掉你们的耳朵。”

  小朋友们一听,吓得飞快跑掉了,只有戴红风帽的石三伢子不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白胡子老阿公奇怪地打量着他:圆圆的脸庞,高高的前额,清亮的眼睛,很逗人喜爱,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跑?你不怕我割掉你耳朵么?”

  “老阿公,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小石三一点也不怕,反问他一句。

  老阿公还是不笑,瓮声瓮气地说:“我喜欢呀!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

  “一个人要讲道理。”石三学着大人的口气说,“老阿公,你讲不讲道理?你有道理,我的耳朵就给你吃;你没有道理呢,我就扯掉你的白胡子。”说着,就笑眯眯地望着老阿公,并且主动地把红风帽的扣子解开,把耳朵露在外面。

  白胡子老阿公大吃一惊!这个4岁的细伢子,有过人的智慧和胆量,确实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他亲热地把石三伢子抱在怀里,连声说:“从小看大,这伢子不是凡夫俗子。”

  毛泽东出生3年后,文七妹生下泽民、12年后又生下泽覃。当时韶山有句俗语:“三儿三只虎,亦祸亦是福。一虎变成龙,三湘不平静。”特别是毛泽东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后,这句民言在韶山疯传开来,一直到今天,包括那山那水。
sxd001
sxd002
sxd002
sxd002
sxd002
sxd002



精明、严厉的父亲毛顺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三兄弟的父亲毛顺生,是一个上升的中农。

  在毛顺生年轻的时候,家境并不好,只因父亲分家后,不善于经营,家境一天不如一天。因此毛顺生只读了两年私塾就随父亲下了田,挑起了家庭重担。后因债务累累,为了躲避追债人,家中已经不能呆了,不得已之下毛顺生去长沙投军从戎,当了一年多的列兵,眼界大开。后来回到村上,凭着他的见识和关系,靠着他的过人精明,一方面务农一方面做着贩卖粮食和生猪的生意,再加上他的节省持家,到长子毛泽东出生的时候,除还了债务外,还有了剩余。他用剩余的钱款赎来了15亩良田,这样每年可以收获60担稻谷。除去全家5口人一年的口粮25担,每年还能剩余35担。应该说毛家到了毛顺生这一代,不但翻了身,还成了韶山冲数得着的小康人家。因此毛顺生也成为了韶山冲数一数二的精明人。

  1896年,到毛氏二兄弟毛泽民出生时,毛家更上“一层楼”,毛顺生又买回七亩良田。用毛泽东的话说:

  这时“我家达到‘富农’状态,我们可以每年在田里收获八十四担谷……在他(父亲)成为‘富农’之后,他大部分时间多半花在这个生意上。他雇了一个长工,并把自己的儿子们都放在田里做工。我在六岁时便开始耕种的工作了。父亲的生意并不是开店营业的。他不过把贫农的谷购买过来,运到城市商人那里,以较高的价格出卖。在冬天磨米的时候,他另雇一个短工在家里工作,所以在那时他要养活七口。我家吃得很节省,但总是够饱的。

  ……

  我刚认识几个字的时候,父亲就开始要我记家账了。他要我学习打算盘,因为父亲一定要我这样做,我开始在晚间计算账目。他是一个很凶的监工。他最恨我懒惰,如果没有账记,便要我到田间做工,他的脾气很坏,时常责打我和我的弟弟们。他一个钱不给我们,给我们吃最粗粝的东西。每月初一和十五,他总给雇工是吃鸡蛋和咸鱼片,但很少给过肉。对于我,则既没有蛋也没有肉。”

  在三兄弟眼里,父亲传统而又传统,封建而又封建,家长而又家长,作子女的,只有听喝,不得违抗。他脾气不好,动辄打骂。他常用他的成功经验教育孩子如何如何做人,殊不知他那一套在孩子的眼里,也是过时的“产物”。

  那是小泽覃出生的一年。毛家的家境如果说在毛泽东出生时是个中农,毛泽民出生时是个富农,那么这时已达到了高于富农的家境。小泽覃出生自然是一大喜事,喜事要按喜事操办,当然少不了请客,做“三朝酒席”。

  毛家院子里,靠在池塘边挖掘了炉灶,架起了大锅,杀猪宰羊,又请来了厨子。临近中午时,毛家小小的院落中便热闹起来。客人开始陆续到场,毛顺生自然忙得不亦乐乎。板凳不够,需要借板凳。毛先生先是喊泽东,泽东不应,泽民却跑出来了:“喊我哥干么?”

  “板凳不够,快去邻居家借板凳!”

  泽民一听求人借板凳,立时把头缩了回来:“叫我哥去吧!”

  “你哥呢?”

  “在屋里看书呢!”

  “快喊他来。”

  毛泽民飞快地跑到屋里,把事情告诉哥,泽东一听翻眼道:“你没看我在看书吗?”

  “哥,算我告诉你了,去不去由你。”泽民玩了个鬼脸跑出去了。

  不一会儿,泽东走出了自己的屋,爸爸直冲他喊:“你看爸爸忙成什么样了,你还有心在屋里看闲书!那书能顶吃还是能顶喝啊!”

  “书中自有黄金屋。”毛泽东引经据典。

  “你真是个不孝子孙?还顶撞老子!”毛顺生此时气不打一处来。

  毛泽东声音不高,又是引经据典道:“儿不孝父之过。”

  “你说什么?你再给我说一遍!!”

  毛泽东高声道:“儿不孝父之过。”

  “我打断你的腿,你这个懒惰无用的!”毛顺生大光其火。

  “你不能骂人!”

  “我不能骂人,我还要打人呢!”毛顺生说完随手捡起来一根棍子,直向毛泽东头上劈来。客人们拦了过去。

  “你打!你打!这个家我也不呆了!”毛泽东说完扭头跑出了院子。任凭母亲如何喊叫,他头也不回。

  父亲一看孩子跑了,他的心猛地一沉,觉得心里没有了底,也追出了院子,紧随在妻子后面,不一会儿便超过了妻子,在一个山下池塘边追到了儿子。

  “你给我回家!”父亲命令道。

  “我不回家!”儿子边回答边威胁道:“你不要前来,如果你再逼我,我就要跳塘!”

  “使不得!使不得!”母亲也赶了过来,挥着手道。

  “妈妈,你也不要过来!”儿子道。

  “孩子,快给你爸爸赔个礼,磕个头,这事就过去了!”妈妈喊道。

  “好,我不逼你,但是你一定要给我跪下磕头!”父亲也道。

  儿子道:“好,我可以给你跪下磕头,但是我不许你今后在众人面前打骂我!”

  “好,我保证今后不再打你!”父亲当即保证道。

  这时,毛泽东便向父亲跪了下来,低下了高贵的头。母亲上前扶起了儿子,一场“战事”就这样息事宁人了。

  后来,父亲有几次要撕破脸皮,不执行诺言时,在一旁的妻子就用当初的“老底”臊他羞他,使他欲罢不能。

  从这一次事件中,毛泽东也得出一条成功的经验:对父亲这样的人不能软!它像弹簧一样,你软它就硬,你硬它就软。若不反抗,他的拳头更重。

  同样,毛泽民也有这样的回忆,他说父亲的脸在他们兄弟们记事时起,就像谁欠了他八串大洋一样,没有笑过。我们三兄弟,除三弟外,都对他敬而远之,每逢走到他身边的时候,身上直起鸡皮疙瘩。对三弟毛泽覃,父亲则有爱备加。不但不训斥,还常常听之任之。我们很羡慕三弟,有人疼有人爱,我和大哥则没有这样的待遇。
sxd002
sxd004
sxd004
sxd004
sxd004
sxd004



第二章 少年时代



少年轶事






  毛家三兄弟从6岁开始就下地干活,这倒不是别的,因为家中地多,虽然说家里有雇工,但是人手还是不够用。先是捉虫子、除杂草、收稻子、摘棉花等。后来,又干起了较重的活,比如挑肥、犁地、耙地、播种、插秧等。初干活时,三兄弟还感到新鲜,等干到一定的时候,便感到又苦又累了。

  有一次,父亲叫毛泽东和毛泽民到田里去摘豆子。弟弟调皮,选豆子长得稀的地方摘,这样就显得快多了。不一会,弟弟选的那块地方就摘完了。毛泽东却选了一块豆子长得密的地方摘,摘半天也难得“进展”一步。父亲来了,站在地头上随便看一眼,便夸奖弟弟而责备哥哥道:“你在干什么呢?这么大功夫只摘了一小片,看看你弟弟,他比你小,他已经摘了多大一片?”

  毛泽东没有吭声,低着头继续摘他的豆子。父亲从地头走过来,先看看弟弟的篮子,表扬几句,再走到毛泽东身边:“说你呢,你听见没有……,”父亲突然不讲话了,上下牙床拉开距离,半天合不拢嘴。

  原来,毛泽东的篮子里,豆子要比弟弟篮子里的豆子多得多!

  父亲不自在地笑了,他知道自己批评错了。

  秋收时节,农民把稻谷打下来,摊在坪里晒。忽然吹来一阵狂风,紧接着乌云遮住了太阳,一道闪光接着一声霹雳,豆大的雨点从空中飘落下来。不少人家都往坪里跑去,收拾自家的谷子,而毛泽东跑到坪里后没有收拾自家的谷子,却先帮助一家佃农收拾去了。等收拾完别人谷子后,再去收拾自家的谷子时,坪里的谷子却泡了汤。父亲看了十分生气,跳脚训斥儿子道:“这可好了!胳膊肘往外拐,你就喝汤吧!”

  毛泽东十分平和地对父亲说:“古书上讲,人之初,性本善。人都要互助友善么,再说人家家里穷,还要给我们交租,损失一点不得了。我们自己家里的,湿就湿了吧,关系不大。”

  儿子引经据典,讲得有理,父亲无言以对。事后母亲抚摸着毛泽东的头,夸奖道:“要是母亲在,也会这样做的!”一句话说得毛泽东热泪盈眶。

  三兄弟都是从8岁开始念书。那时是私塾,读的是“四经五书”、“之乎者也”,毛泽东很不感兴趣,但是无法选择。念书就念书呗,早晨和下午他们还要到田里去干活,这是父亲给他们规定的。三兄弟不悦时,父亲便说:“你们忙,我不是更忙吗!我是除去睡觉外全部泡在了田里!”

  泽民带有几分调皮地道:“我们不是不做田里的活,古人讲,‘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我们怕是到头来,书没有读好,老爹怪罪我们不成!”

  父亲道:“读书吗,就是认几个字识个数,将来帮爹爹记个账,出门不把自己的名字写错就行了。我吗,也是只不过读了两年书。依我看,书读多了,怕是心大了活也干不了。”

  从父亲的言谈举止中,三兄弟也看出了父亲对他们的希望,希望他们也像父辈一样,日出而起,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度一生。这也是父亲对儿子的人生设计。

  父亲有句名言:“吃不愁花不愁,计算不到发了愁。”在三兄弟眼里,父亲与别人不同的是他过人的算计,家里的粮年年有余,地不断地买回,应该说他是一位成功者。他吃饭都在算账,算未来的账,算儿子长大后的账、算小康的账。他是一个成功者,又是一个贪婪不满足的成功者。

  可是父亲万万没想到,三兄弟没按自己的设计发展,而走了另一条自我发展的道。

  在学校,等他们读了三四年后,该认识的字都认识了,他们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便开始读一些当时被禁止看的书。比如中国古时的传奇小说,尤其是造反的故事:《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精忠传》、《反唐》、《隋唐》、《西游记》等书。而教书育人的老师则深恶痛绝这些不正经的书。若是老师来了,他们就用平时读的经书掩盖下来,等老师走后,再拿出来看。

  那禁书太精彩了。有一次,毛泽民看得实在入迷了,直到老师走过来他还在看。老师光火了,不但没收了那本《精忠传》,还当众在同学面前批评了他。事后,老师又把这件事告诉了家里的大人,父亲毛顺生手举棍棒不依了:“你给我跪下!”

  小泽民规规矩矩地跪了下来。

  “从哪借的书?”

  泽民不情愿地说:“哥哥。”

  这时泽东也走了过来,父亲火冒三丈地:“你也跪下!”

  泽东不从,道:“为何让我跪下?”

  “你还有脸讲!你是哥哥,自己不学好,还把弟弟不往好里带,把坏书借给弟弟看!”

  泽东也跪了下来。

  他们整整地跪了一晚上,直到妈妈出来讲情,兄弟俩写了保证书才结束惩罚。

  后来,他们又读了一些接近现实的书,比如《醒世良言》、《盛世危言》,该书的作者都是清朝主张革新变法的老学者。他们认为中国积弱的原因是缺乏西洋的工具:诸如铁路、电话、电报、轮船等,并想将它们介绍到中国来。谈古论今,掀起了三兄弟心中不满的情绪。正如毛泽东在他的《自传》中所说:“我们读了许多故事,差不多都能够背诵出来,并且一再地谈论它们。关于这类故事,我们较本村的老年人还要知道得多。他们也欢喜故事,我们便交换地讲听。我想我也许深受这些书的影响,因为我在那种易受感动的年龄时读它们的。后来,我继续读中国文学中的古传奇和小说。有一天,我在这些故事中偶然发现一件可注意的事,即这些故事中是没有耕种田地的乡下人。一切人物都是武士、官吏、或学者,从未有过一个农民英雄。这件事使我奇怪了两年,于是我便进行分析这些故事的内容。我发现这些故事都是赞美人民的统治者的武士,他们用不着耕种田地,因为他们占有土地,显然是叫农民替他们工作的。”就是这些潜移默化的反思使三兄弟走上与父亲截然相反的革命道路。

  事隔不久,湖南发生一桩影响毛泽东一生的事件。

  一天,毛泽东他们正在上课,突然学校外面的街道上跑来了很多人,有喊有叫的,隔着窗子都能看到。下课后,学生们都跑过去看热闹。原来他们是从长沙跑回来的米商们,因为城里发生了大乱子。

  毛泽东经过仔细询问才知道,城里闹饥荒,在长沙有好多万人没有饭吃。“嗷嗷待哺”的老百姓推举了一个代表团去见巡抚,请求救济,但他却傲慢地回答:“你们为什么没有粮食?城里多得很,我向来就没有缺少过。”当他们听到巡抚的回答后,大家都十分愤怒。他们召集民众大会,举行示威运动。他们攻进政府衙门,砍倒作为衙门象征的旗杆,并把巡抚赶走。过后,布政使骑着马出来了,告诉老百姓,政府准备设法救济他们。这话显然是诚恳的。但皇帝(或许是慈禧太后吧)不高兴布政使,责备他与“暴徒”发生密切关系,并将他撤职。于是一位新巡抚来了,马上下令捉拿为首的乱党。其中有许多人被砍掉头颅,挂在柱子上示众……

  这事件,使学生们感到惊异。它给予毛泽东一个深刻的印象。许多学生都同情“乱党”,但只是站在旁观的立场。他们并不了解这对于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不过他们把这事当作一个具有刺激性的事件,感觉兴趣而已。然而毛泽东却永远不能忘记它。他觉得这些“叛徒”都是与自己的家人一样的普通良民,于是这种不公平的愤恨深深地埋在他们的心里,只待发芽 ……
sxd004
sxd003
sxd003
sxd003
sxd003
sxd003



仁慈、善良的母亲文七妹






  如果说父亲是一位严厉、精明的硬汉,那么母亲则是慈善、怜悯的女人。

  如果说父亲是一座高高的山峰,那么母亲则是山峰中的潺潺溪流。溪流能让高山低头。

  这是三兄弟共同对父母的评价。他们讨厌父亲的“家长”,却喜欢母亲的慈善。母亲的品格不知不觉中在他们身上潜移默化着,日后这也形成了三兄弟善良、悲悯的心地。

  说起母亲文七妹,韶山冲里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他们说:“别看文氏平时不多言,做事不吭声,心底善着哩!人家上孝父母,下疼孩子,左邻右舍,关系和睦。在咱们村里媳妇中也是打着灯笼难寻的好媳妇!”

  在那个靠天吃饭、靠地打粮的年代,湘潭一带常闹饥荒,来韶山冲讨饭的人也非常之多。不管男女老少,只要人家来到门前,叫声婶婶大娘,母亲文七妹是不会让他们空手而去的。母亲信佛,慈悲为怀,常对三兄弟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救命粮,我们少吃一口不就有了。”可是父亲却不这样看。在这点上父亲毛顺生却是个有名的吝啬鬼,宁愿扔掉也不肯施舍给这些穷人,因为他最憎恨这些懒惰的人。所以那些讨饭的人若碰上父亲在家时,逆来顺受的母亲是不会给的。母亲怕父亲这在毛氏家庭里是个公开的秘密,父亲心疼母亲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可是母亲自有母亲的办法。当她遇到这种尴尬的场面时,她总会给乞讨者使个眼色,一是让对方等一等,等丈夫走后再说;二是让对方先走,随后让三兄弟给送过去;三是把东西放在门后的指定地点,让对方自己拿去。

  村子北头有一个孤寡老人,叫王氏。母亲文氏当年嫁到韶山冲时,老人就孤身一人,谁也不知道她有多大岁数,反正她满头银丝。前些年老人拄着拐杖,小脚颠颠地断不了隔三差五来毛家串门,母亲文氏也常施舍些米面相送,近年来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老人走不动了,文氏就常打发三兄弟隔三差五去探望。

  文氏又打发泽民去给老人送米,泽民也不情愿地说:“我刚去过,让我哥哥去吧!”

  母亲道:“前几次都是你哥哥去的。”

  小泽民不吭声了,背起米袋子就走,不一会儿就回来了。正好碰上父亲下地回家,父亲问:“老二,干什么去了?”

  “给王奶奶送米去了。”泽民如实回答。

  “谁让你去的?”

  “妈妈呀。”

  “你妈妈就知道送米,不知道这米是咋挣来的?”

  “这还不知道啊,那就是地里长出来的呗!” 小泽民顺口而答。

  “你懂个啥!还来教育爸爸!”父亲说着说着火从心中起,说着举起了手中家什。

  小泽民双手抱头跑回了家,见到了哥哥泽东:“哥哥,哥哥,爸爸要打我!”

  哥哥听到喊声,急忙迎出门,小泽民一头扎进哥哥怀里。

  “咋啦?咋啦?”哥哥道。

  “老二跟我顶嘴!”爸爸赶到说:“你不要护他!”

  “你不能打人!千错万错,他还是个孩子啊!”哥哥泽东道。

  “你要护他,我连你也打!”爸爸跳脚上去。

  “你有诺言在先!”毛泽东立即据理分争。

  “不许打孩子!”母亲文氏听到院子的吵闹声,小脚颠颠地从屋子里跑过来,一见丈夫的拳头就要打到长子毛泽东的头上,就急了:“你有没有记性?孩子们给你跪下时你说的话不记得了吗?你是当饭吃了还是当酒喝了,还要打人,不嫌害臊!”

  父亲虽脾气暴躁,倒还是个君子,他举起的手在妻子的提示下又放下了:“好,今天我放了你!”

  久而久之,在反抗家庭暴力和父亲的家长作风中,母亲举起了旗帜,泽东、泽民,还有泽覃和泽建都跑到了母亲的阵容。按毛泽东自己的话说:

  “我家有‘两个党’。一个是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是我、我的母亲和弟弟所组成的,有时甚至雇工也在内。不过,在反对党的‘联合战线’之中,意见并不一致。母亲主张一种间接的进攻政策。她不赞成任何情感作用的显明的表示和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说这样不合乎中国的道理。”

  在这家庭的“两个派系”的对立中,有时表现得异常激烈,在激烈中他们求得统一,在统一中又积蓄着对立的力量。在对立、统一的递进中,三兄弟逐渐长大懂事。这便是毛氏家庭的唯物辩证法。

  再说在这个家庭对立斗争中,母亲文七妹的善良不光表现在对三兄弟的呵护上、时不时地张开“羽翼”,成了三兄弟的保护伞;同时还表现在对三兄弟的理解上。在三兄弟挽手走向学堂的时候,学校离家比较远,中午都要求带饭的。泽东、泽民在一所学校念书,泽东带的饭总比泽民带得多。可是曾有一段时间,毛泽东晚上放学回家,总是喊饿,晚饭菜也吃得特别多。这事被母亲看在眼里,记到心里,母亲奇怪地问儿子:“你晚上吃得这么多,是不是妈妈中午给你带的饭不够吃吗?”

  开始毛泽东还不大好意思说,她知道母亲的善良,也就照实说了:“我们班新来了一位同学,家里穷,没饭带,我把自己带的饭菜分一半给了他吃。”

  “为什么不早告诉妈妈呢?”善解人意的妈妈责怪道。

  毛泽东回答说:“我怕父亲不理解我们,弄不好我们娘俩儿又要挨他的骂。”

  母亲点点头表示理解。

  从此以后,妈妈总是让毛泽东带上两个人的饭菜,一直到他们毕业。这件事一直在毛泽东的母校流传着,成为学校育人的“传家宝”。
sxd003
sxd005
sxd005
sxd005
sxd005
sxd005



冲突,发生在挑肥一件事上






  三兄弟之一毛泽东从8岁开始读书,13岁辍学帮助父亲记账,帮干一些农活。其实,毛泽东的辍学也是文化不高的父亲的刻意安排。

  稻田里的用竹子搭的方台上,坐着一位身穿灯笼蓝裤的少年,一头浓密的黑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充满幻想地在看着一本厚厚的书,他身材单薄,但个头对他那尚未成年的年龄来说颇高了点。他的任务是向田里挑肥,竹台下放着两只空空的筐和一根挑担。

  葱绿的群山环抱着一个世外桃源的山冲,土墙草房掩映在山峦绿茵之中。一座长长的石桥横倚谷中,谷下莲花正红,眼前的大自然是这般的宁静。可是埋头看书的毛泽东一心只读圣贤书,却不为这大自然的俏丽所动。鸟儿从他头顶调皮地飞过去,他不知晓;气呼呼的父亲找来了,他还在看书。直到父亲干咳了一声,他才把眼睛从书本上移开,像一个惊惶的小鹿,道:“爹,有事吗?”

  “你是不是成心不想干活!”毛顺生问。

  “不,”毛泽东回答说:“我只是歇会儿。”

  “今天一早你还一担都没挑呢?”

  “谁说没挑,”毛泽东抗议道:“从天亮起我已经挑了好几担了。”

  “到底几担?”爹问。

  “至少也有五六担!”毛泽东说。

  “磨磨蹭蹭的,半天才挑五、六担!你以为干那么点活,我就可以白养活你啦?”

  “那你说你半天能挑几担?”

  “20担,”爹说完又改口说:“起码也得15担。”

  “从家里到田头有不少路程呢。”毛泽东提示道。

  “那你的意思是不是我该把家建在田埂边,你就省事了?”父亲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又道:“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不是一样干这种活。我看你一点也不关心这个家。你说我们该怎么过日子?你生得倒安稳,好像没事人似的。你知不知道感恩图报?耗费时间读这些破书,有什么用?你不是三岁娃子啦,要想吃饭,就得干活!你懂吗?”

  “够了,”毛泽东说:“你老是唠叨个没完没了,我又不是小孩子啦。”

  “好,好,爹不说了。你有记性就行了。”

  这事发生在上午,吵完之后他们回家吃午饭。但下午5点钟太阳落山时,父亲又不见了儿子毛泽东。但现在知道到哪里去找他。父亲径直朝古墓那里走去,看到儿子端端地坐在那儿,手拿着书,身边放着空筐,火不打一处来。

  “你真是鬼迷心窍,中了书的魔了?把我的话当成耳旁风是吗?我发誓不打你,可是看你干的啥事啊!?”

  “不,我没干错事啊?”毛泽东回答说:“我还是听你的,你叫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我的意思明白得很,”毛顺生接着说:“我要你一门心思扑在田里,规规矩矩地干活,别再看这些闲书。”

  “我会规规矩矩干活的,”毛泽东回答说:“但我也要看书,我保证先干活后看书,田里的活干完后,总可以干点自己的事吧。换句话说,只要我做完了田里的那份活,你就不用管我看不看书的事了。”

  “可是,儿子,”毛顺生反驳说:“你才挑了几担就躲到这儿来看书?”

  “来看书之前,”毛泽东一听,笑了:“你要我干的我都完成了。”

  “完成什么了?”

  “吃过午饭后,”毛泽东说:“我已经挑了15担肥。要是不信的话,你到田里数数去不就清楚了。现在你还是让我清静一点吧,我要看书了!”

  “真的?”父亲很吃惊:一个下午挑了15担肥可是很重的活,那还有什么话要说呢。他转身走到田里,仔细数了数,真有15担。儿子没撒谎。于是他又走到儿子跟前,说:“孩子,算我错怪你了,你可以安心看书了。”

  此后毛泽东继续在他那隐秘的地方读他喜爱读的书,他知道如果他干完了父亲规定的任务,父亲就不会干涉他了。在父与子的“斗争”中他争得了胜利。
sxd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