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yyys001
yyys001
yyys001
yyys001
yyys001



特点篇:千古独步天下一人






  毛泽东是中国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语言大师之一,其语言必然具有显著的特点,其特点也必然体现在许多方面。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不要根据全篇,只要根据一段或片言只语,从那用语,那口气,那气势,就可以判断出,这是毛泽东的语言!那么,他的语言特点究竟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如果把他的语言与鲁迅的语言简单地作一下对比,便可以一目了然。

  大体上讲,如果说鲁迅是匕首、投枪,那么毛泽东则是长枪、重炮;如果说鲁迅是峭陡峡谷中穿石破崖的股股激流,那么毛泽东则是浩瀚大海里排空裂岸的滚滚大潮。具体些说,二者的语言虽然都同样植根于中国这块传统的文化土壤之中,可是,鲁迅对外来文化借鉴得多,显得有些“洋气”,而毛泽东则是土生土长,“土气”更明显一些;鲁迅细腻含婉,精雕细刻,毛泽东豪放明快,不尚修饰;同样是革命性、斗争性和创造性很强的语言,鲁迅文而雅,毛泽东质而实;鲁迅深而远,毛泽东浅而近;即使同样是讽刺,鲁迅多半是冷嘲,毛泽东多半是热讽。由此可见,毛泽东语言艺术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主要方面:创造性、豪放性、传统性、风趣性、通俗性。正是由于毛泽东的语言艺术同时具有这五个方面的主要特点,才使得毛泽东的语言,在语言发展史上代雄千古,自成一家,而毛泽东本人也就成为天下一人了。

  鲁迅和毛泽东在语言风格上所存在的明显差别,是由多片面的原因造成的。除了他们在胸怀气质等方面条件不同之外,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鲁迅年轻时期有过一段国外留学(日本)的经历,以后便长时期地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书斋里,专门从事写作,可以说,他是一个职业作家,写作和演讲的时间虽紧,但“挤”的余地较大,较为允许从容地思考;而毛泽东的一生中,除了建国初期短时间地访问过两次苏联以外,他从未出过国,他的大半生都是戎马生涯,流动性极强,经常要处在直接指导和应付各种紧张而又繁杂的革命和工作的过程当中。他是一个职业革命家,他进行写作和讲演,只有“赶”。第二,鲁迅的写作和讲演,具有地下工作的性质,在敌人监视之下,不能不十分注意策略而有所顾忌,这样必然将满腔怒气作有限度的抒泄,于是他的文章和讲话就不能不经常皱起“冷对的横眉”;而毛泽东手中一直有枪,他的斗争始终是公开的、面对面的,用不着瞻前顾后,他可以“无法无天”,他有怒气,主要是用枪杆子直接“发泄”,而笔杆子只不过是一种必要性的补充。第三,鲁迅的读者或听众对象,基本上限于知识分子阶层(由于这一点,直到今天,如果没有高中以上的文化水平,便很难完全读懂他的文章),他进行写作,基本上是用书面语言,出发点主要是在理论和认识上明辨是非曲直;而毛泽东的读者或听众对象,则主要是广大的工农兵群众及其干部,一般情况下以口语为主进行写作和讲演,目的不仅为了明辨是非曲直,还要为了直接指导革命和工作等实践活动。由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所以造成了鲁迅和毛泽东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别。这多半是由历史造成,并不完全是人为的原因。

  不过,在毛泽东的语言特点(包括创造性、豪放性、传统性、风趣性、通俗性)当中,创造性是十分明显的。所以他不但继承了祖国的语言传统,而且发展了祖国的语言。关于创造性,本书各章均有评述,所以本章中不再赘言。关于豪放性这个风格特点,在毛泽东语言艺术中也是十分突出的。他的文章和讲话,在内容方面,由于选择的题目大多是从全中国和全世界,或从整个历史的角度着眼,在认识方法方面,一般都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高度看问题,所以他的语言,视点居高临下,有如高屋建瓴,大气磅礴。由于这方面的特点,易于为人们所理解,这里也不作系统的介绍。鉴于此,本章的内容,仅就毛泽东语言的传统性、通俗性和生动性三个方面的特点及其技巧,分别作一些系统的评述。
yyys001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