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tails
- Category: 佛经
《释迦牟尼传》一、出家前的生活
6.郊游所见(下)
太子从第二次郊游回来之后,整天闷闷不乐,净饭王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不知道如何能减轻太子心中的忧愁。他想,太子肯定又碰到了什么事了,于是就问跟从太子出游的侍从,"太子今天出去,难道不快乐吗?"侍从回答说:"太子今天刚出南门,就碰见一个病人,因此郁郁不乐,就驾车回来了。"净饭王听到这话,心里更加忧虑,他担心太子又萌生出家的念头,于是,他又问当时负责清扫街道的诸位臣工:"太子前次出游,刚出东门,就碰到一个老人,因此愁忧不乐。这回,我叫你们将道路打扫得更加干净,不要让那些老人病人在街头巷侧,怎么今天太子刚刚走出城门,就又碰到了一个病人呢?"各位臣工纷纷答道:"最近几天,我们确实已经严厉责令外面专司的官员,将道路打扫得非常干净,一切恶臭污秽的物事,以及老人病人等我们也将他们驱逐远离了,而且又派了专人相互检查,不使有一点疏漏,也不让责任者有一丝懈怠,但我们确实不知这个病人是怎么来的。"净饭王又问侍从,侍从回答说:"这个病人确实不知来自何处,好像一点预兆、一点踪迹也没有,就这样突然出现了。"净饭王觉得恐怕真的是天意如此,他生怕太子再度犹豫,从而出家修道,因此,又煞费苦心地征集了许多歌舞美女,送给太子,让她们整日陪侍太子,使太子在声色欢娱之中萌生爱恋人间欲乐之心,而逐渐将出家的念头打消。
当时,国内有一位聪明智慧的婆罗门学者,口才十分好,净饭王为了留住太子的心,于是将这位名叫优陀夷的婆罗门学者请了来,希望借他的智慧和辩才说服太子不要出家。优陀夷对净饭王说:"太子十分聪明,没有人比得上他。他书本上的知识又都非常渊博,有许多都是我闻所未闻的,现在要我去说服他放弃修道之心,恐怕是我的力量达不到的,这就像一根藕丝想吊起一座须弥山,是绝不可能的事。"然而,净饭王最终并未放弃让优陀夷说服太子的打算,他派给优陀夷一个任务:让他做太子的贴身随从,太子无论行住坐卧,他都要跟随着,不能远离。
又过了些天,太子又要出去郊游。净饭王因为有了优陀夷随从太子,他希望优陀夷能随机说法,使太子不再生厌世之心,于是放心大胆地答应了太子的申请。这回在城内城外,准备工作做得比上次更加精心细致,道路、园林、台榭、楼观等都更加齐整庄肃,老人病人、臭秽等物都已驱除干净;香花铺道,旛盖如林,比前两次更加壮观。当时太子与百官导从,吹吹打打地走出王宫,迤逦往西城门而去。
正当他们一行刚刚走出城西门,突然看到四个人抬着一具棺材,一人在侧将香花布散尸体之上;跟在后面的人有的嚎啕大哭,有的低声饮泣,有的面带忧戚之容,有的目现呆滞之色。太子见此情景,茫然不解。于是,就问优陀夷,"这是个什么人?为什么有人将香花布散在他身上,却有许多人号哭相送?"优陀夷因为受净饭王的嘱咐,只好默然不答。太子听到优陀夷没有回话,又连着问了几次,优陀夷没有办法,只好恭敬地回答说:"这是一个死人。"太子又问:"什么叫死?"优陀夷说:"所谓死,就像刀风解形,神识随之而去,人的上下四肢以及各种器官都没有了知觉。这个人在世时,贪恋执着五欲,爱惜钱财,辛苦经营,只知道积聚财富,不懂得命运无常。现在一旦舍弃这些财物权势地位欲乐而死,却又为父母亲戚眷属之所爱恋怀念,所以有这些跟在后面哭的人。然而人命终之后,就像草木,所谓人间的恩情好恶,不再与他相关。像这样死去,确实是非常哀痛的事。"太子听说,受到巨大的触动,一种异常的恐怖顿时笼罩全身。他浑身颤抖着,问优陀夷道:"只有这个人才死,还是其他人也一样会死呢?"优陀夷回答说:"一切世人都应当会死,不论贵贱,都无法逃脱。"太子素性恬静,平时难得有什么事能打动他,但是这回听了优陀夷的话,却一下子感到非常不安,心里惴惴的,像有十五只吊桶那样,七上八下。他低声对优陀夷说:"世间既然有这死的痛苦,为什么人们还要在其中做出那么多放诞纵恣、安逸快乐的事?人心真有如木石,不知道一点害怕和恐怖!"太子当即命令驾车的仆人赶紧回宫。
驾车的仆人回答说:"前两次太子才出城门,还没有到野外,就中途而返,致使国王大为嗔怪恼怒,并且波及我们受到责罚,现在,又要中途回去,那国王不知道该怎么恼怒,并对我们加以责罚呢!"优陀夷听到驾车的仆人如此说,觉得有道理,因此他劝太子姑且再往前走,到野外游玩一趟然后回去。太子勉强答应了。
到了野外,身处茂密的丛林之中,百鸟齐鸣,万花吐艳,芳草因碧色而增娇,流泉为青山而加丽,微风相拂,暖日如嬉,山川一如往昔,安详舒展地躺在生机盎然的三月春晖里。悉达多太子这才将一颗颤抖的心安顿下来,他屏去侍从,荫息树间,端坐思惟,然后便沉沉地进入到无边的思索中去了,一切外界的喧哗与骚乱仿佛都与他全不相干。在他思索的图影里,他似乎觉得他曾经某个时候也这么坐在树下,仿佛远离了欲界来着,但他记不确切了。
优陀夷见太子端坐入定,就上前对太子说:"大王命令我与太子做朋友,如果我们之间互有得失,就要彼此开悟,或者有所勉励,或者劝其改正。交朋友之法,大要有三:一、见到朋友有过失,要进行劝阻,讲明道理;二、见到朋友有好的行为,做好事,就要跟随朋友一道将它们完成;三、朋友有痛苦,有灾难,不要互相舍弃。现在,你有了难题,我根据朋友之义,理当贡献自己真实无妄的意见,如果我的言辞有所冒犯,希望你不要见怪。过去的修道之士都是先接受五欲之乐,然后才出家。太子你为什么要这样永远断绝人间的欲乐而不屑一顾呢?再说,人生在世,应当顺人情,尽人事,行人道,古往今来,不论哪一个国王,都没有放弃国家而学道的,唯愿太子能接受五欲,放弃出家修道的想法,在大王百年之后,继承王位,以分大王家国之忧。"太子回答道:"你说的有一定道理。我之所以不接受五欲之乐,就是因为我害怕老、病、死的苦痛,所以不敢贪爱,不敢执著。你刚才讲的过去那么多修道之士,先经历五欲,然后出家修行,这些人现在在什么地方,你知道么?他们因为执著爱欲,所以有的堕入地狱,有的变成饿鬼,有的变成畜生,有的处在人天之间,遭受这样的轮转之苦。因此,我只是要脱离老、病的苦痛,脱离生死的领域罢了。你现在为什么要我接受它呢?"太子说完,即仍旧默坐无言。优陀夷用尽了全部智慧和口才,也无法使太子回心转意。
净饭王知道太子修道之心日益坚定,虽然日夜忧煎如焚,但也知道这是天意,非人力所可挽回,因此,除了苦恼之外,也别无他法。不过,为了社稷前途,净饭王还是想出许多办法来娱乐太子,寄希望于万一,使他有朝一日断绝出家之想。在世人眼里,任何人都逃不过美色的诱惑,不用说凡夫俗子,就是再高明的修道有德之士,也都曾因美色而废弃自己的修行,因此,每次太子回来,净饭王都安排了许多轻柔曼妙的歌姬舞女前来伺候太子,冀使太子动心爱恋,回到人间。但太子从不为之所动。
太子入定时,总是眼见许多美丽多姿的歌姬舞女在金碧辉煌的王宫中欢歌曼舞,又时时围绕左右,有如燕燕轻盈,莺莺娇软,温香满抱,殊可欢乐。然而,世事无常,转眼间这批红粉佳人变成鸡皮鹤发,全无美艳动人之处;这些画栋雕梁变成断壁颓垣,徒增无谓的感伤。太子于是想,我们来到人间,都免不了老、病、死的过程,每个人都一天天地接近衰老和死亡,千百年如一瞬间,人生柔脆,有如梦幻,岂不令人哀戚伤悼!如果终日沉溺在五欲之中,追逐爱欲欢乐,那就与无知无识的禽兽没有两样了。可叹世人把这短暂不实的现象视作永恒,看作真实,这岂不是愚痴的无明的执著吗?世间有如一巨大的苦海,苦海中有老、病、死各种过程和现象,凡夫俗子沉浸在这苦海中而不能自拔,是多么可怜啊!太子就这样担着人世的巨大苦痛而入定在无边的烦恼之海中。有一行字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岸在哪里呢?
分类:佛经 书名:《释迦牟尼传》 作者:伍恒山
- Details
- Category: 佛经
《释迦牟尼传》一、出家前的生活
7.决心出家
自从体悟到生老病死之苦,和人间的变幻无常之外,太子为儿子罗睺罗的诞生而感到心灵上多了一层负担。太子想,如果人无法改变生命中必须遭遇到的不幸,那么,生育生命便是一种罪过。从根本上探究,生育与爱欲是人生不幸的根源,如果断绝这种爱欲的根源,断绝生命的生育,那么人间也就不存在那种种苦痛与烦恼,不存在任何因果的循环,也不再存在命运的变幻无常这种种虚幻的影象了。然而,断绝了爱欲与生育的生命,是否真的就是表示着快乐和幸福呢?是否就是得到了人生的真正解脱,而不再入于生死之境呢?那句哲人的话又回响在太子的耳边,"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然而,这个岸,却需要太子自己去找到答案。太子为找不到答案而深深沉浸在无边的苦恼之海中。
生活的目的是什么?生命又有着何种意义?人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任随无常的海水将他们漂向那没有目的地的远方。
太子自从第三次出游,回来仍是闷闷不乐,净饭王知道太子出家的念头是愈积愈深了。但除了醇酒妇人,净饭王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可以牵系住太子这颗飘荡不定的心。
第四次出游,太子骑着马,从北门出去。这回的街上虽然仍是华丽庄严,但在太子的眼中并不见到有多少悦乐和奇异。出了北门,一直来到郊外,走到一片葱郁浓密的树林子里。太子从马上下来,停息在树下,他看了看天空,天空仍是蓝蓝的,阳光好好地照晒在头上,大自然神奇的力量抚慰着太子那颗饥渴的心。一阵熏风轻轻吹拂而来,太子顿然感到心意豁然。
太子挥手叫侍从走开,独自来到一株阎浮树下,他坐着,陷入沉思。过去见到的那老、病、死的痛苦情形一一映现脑际。生命转瞬即逝,万物变幻无常,可是没有一个人知道这究竟为的是什么。事物时起时灭,人命倏死倏生,循环转变,无有止息,这些现象难道是真实存在的吗?太子不能回答。太子想,在没有答案之前,人们却不警惕,不为生命的短暂而伤痛,依然熙熙攘攘为利而来,为利而往,直至戕害自己的身体而无所顾惜。这是何等的悲哀啊!我虽然已经看穿了这世间为一大苦海,虽然已经自觉不能与世人一样浮沉,然而战胜电光火石般转瞬即逝的青春年华,降服造成人生痛苦的老、病、死种种业障,使人生脱离轮回,求得解脱大道,达到极乐的彼岸,这伟大的工作却不是我现在所能胜任的。然而,我应当去探索它,去完成它,我应当去拯救那些沉溺在苦海中的万千生灵,同时也包括我自己。
太子这样思虑着的时候,突然有一位穿着法服的比丘从远处走了过来。那位比丘一手持钵,一手执锡杖,低头看路,踽踽而行。他走到太子的面前,太子站起身来,向他打了一个问讯。太子恭敬地问道:"你是什么人?"那位比丘回答说:"我是一位比丘。"太子问道:"比丘是做什么的呢?"比丘回答道:"比丘是出家修行求道的僧人。我们出家修行,可以摆脱人生烦恼的束缚,不接受六道轮回的苦痛,所以叫做比丘。世间的人其实都知道人生柔脆,变幻无常,但是,他们并不想到怎样来求得解脱。我们则不一样,我们长年隐居山林,远离尘嚣,断绝世间名利财色等五欲之苦,既无嗔痴,也无爱恶,求得的是不生不灭的解脱大道,进入的是无始无终的境界。魔幻不生,心境不起,众生一体,万法平均,这就是比丘的修行。"悉达多太子听到这里,顿然觉得深合我意,因而满心欢喜。他想,我正是要远离欲乐,求得解脱大道,以普度众生,但不知如何实行;今天正好遇上了这位比丘,真是吉人天相,福德不浅。正当太子要进一步打听修行的具体步骤时,那位比丘不知什么时候突然不见了影踪。太子扬目四顾,除了远处众侍从在作着警戒之外,空旷的田野已阒无一人。
太子虽然觉得有些扫兴,但既然见到了这位比丘,又听说了比丘出家的功德因缘,其实正是比丘给自己指明了一条求得解脱的大道,而这正是太子一直所希望的,因此太子非常高兴,不,夸张点说,简直是悲喜交集。"善哉善哉,天上天下,只有这才是最伟大的,才是最高妙的,我要离家修行,要去求得这解脱的大道。"太子自言自语着。这时,日色西斜,暮烟四起,太子解下马缰,一跃而上,便即打道回宫而去。
太子回到宫中,心中欢庆无比,他一边快步走着,一边匆匆念叨着,说:"我以前出城时,见到有老、病、死等等苦痛,白天黑夜都担心着为这些现象所逼迫,今天见到了这位比丘,他向我开示解脱的大道,这真是我求之不得的机缘啊!"说到这,太子心里便暗暗地打定了主意,"我一定要像那位比丘一样出家修行,我得找一个机会离家出走。"
太子既已打定主意,暂且按下不表。且说净饭王当太子回宫之后,看到太子脸有喜色,脚步轻快,心里一喜一惊,喜的是太子平时出去,都是满脸忧伤回家,而这回却很快乐,这使做父亲的净饭王也为之神情高兴起来;一惊的是太子平时就有些古怪的想法,因此总是忧心忡忡,而这回这么高兴地跑回家,其中必定藏有蹊跷。于是,净饭王问优陀夷道:"太子今天出去,是不是有什么快乐的事?"优陀夷回答说:"太子今天出去,道路整洁,没有什么不吉利的东西。到了郊外的田野之中时,太子屏斥侍从,独自坐在树下。远远地只见一人胡须头发都已经剃除,穿着染色之衣,走到太子的面前,与太子讲了一阵话,讲完话之后,那位没有头发胡须的人就一阵风似的走了。但不知道他们讲了些什么。太子因此就骑马回来了。当时太子神情异常欢悦,只是到了宫中,才变得稍稍沉静了些。"净饭王听到这些话,心里十分狐疑,也无从揣知那位光头出现有何好处,因此不免有些懊恼,又想到阿私陀仙人的预言,于是自言自语道:"太子恐怕真的要舍家学道了,我要叮嘱他妻子看紧他,不让他外出;同时要加强守卫,不使太子悄悄地离家出走。"净饭王当即吩咐各位臣工严守城门,并在宫中加了许多岗哨,时刻注视着太子的一举一动。太子妃也遵嘱行住坐卧,时刻不离左右。
分类:佛经 书名:《释迦牟尼传》 作者:伍恒山
- Details
- Category: 佛经
《释迦牟尼传》二、出家
2.夜半逾城
农历二月七日,到太子出家的时候了。据相士所说,过了这一天,太子自然位登转轮王,因此宫内宫外守卫格外严密,净饭王吩咐守城官兵紧闭四门,绝不使一人越城而出,当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阻止太子出家。净饭王还叫太子身边的人随时向他报告太子的行踪,因此太子的一举一动,净饭王都了如指掌。已经是夜分时间了,太子仍如常地呆在自己的居室里,太子妃都寸步不离地伴随在太子身边,侍女如流星般地进进出出,使太子没有一丝空隙能够随机行动。明天,太子就能登上转轮王位了,净饭王一想到这一天马上就要过去,心里就别提有多么高兴了。但净饭王知道太子出家的决心是无与伦比的,但这七天内,太子没有任何行动,不动任何声色,仍如往常一样,读着书,做着日常功课,大部分时间仍在沉思静坐,没有一点企图逃离王宫出家的打算,这一下反倒使净饭王感到迷惑,而且觉得十分蹊跷,"怎么会一点动静都没有呢?要是真的想出家,也该有所动作了,因为明天就是他位登转轮王的日子了,过了今天,明天就不能再出家,这是天意所安排,难道太子并不知道这中间的意义么?不,太子应当比谁都清楚其中的要害,只是为什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呢?"净饭王弄不明白了。虽然心里仍有些担心,但太子毕竟好端端地呆在家里,这一点足使净饭王心里感到宽慰。"也许我的计策做对了,太子知道外面严密把守,知难而退,因此打消了出家的念头罢。"净饭王这样自我安慰着。
七天紧张的生活使太子妃以及太子身边侍候的宫娥采女们都累得差点瘫了下来,今天是最后一天,而且已经进入夜间了。"太子绝不会再出家了。"宫娥采女们如此想着,并就此放下了一颗颗空悬很多日日夜夜的心;太子妃们也同样怀有如此的想法。不过她们并没有就此放松警惕,她们仍尽力看守着太子,不使他伺机外出。然而,许多天紧张的生活使她们非常疲劳,一有机会她们恨不得就睡了过去,从此不再醒来。因此,到这第七天的时候,宫中上上下下的人们都被疲劳所征服,一入夜,每人都早早地收拾了自己的工作准备着好好睡一大觉。
太子见到守卫如此严密,欲出无门,因此,他只有暗暗等待着。尽管他的内心异常着急,但在表面上依旧如常,压根儿想不到他平静的外表下面正有汹涌的海水在奔腾翻滚。
守候在身边寸步不离的耶输陀罗几天来劳累得一到换班下来就顺势躺倒在床上,沉沉睡了过去。她做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梦,而且基本上每个都是噩梦。她感到十分害怕,以致每回做梦时都在梦中惊醒过来。醒来之后,更加感到恐惧害怕,于是她将三大梦告诉了太子,说:"我这几天接连做了三个噩梦,每回都在梦中惊醒过来,因此感到十分害怕。"太子问说:"那你做的是什么样的梦呢?"耶输陀罗就将梦中所见情形一五一十讲了出来。耶输陀罗说:"我做第一个梦时,梦见月亮掉在了地上;做第二个梦时,梦见我的牙齿全都脱落了;做第三个梦时,梦见我失去了右臂。每个梦都异常可怕,醒来后仍使人心惊胆战不止。"太子便对耶输陀罗说:"你看,现在月亮仍在天上,你的牙齿又没有脱落,而且手臂也还好好地在你的身上,有什么可害怕的呢?你应当知道,这些梦都是虚假不实的,你不应当横生怖畏。"耶输陀罗对太子说道:"我私下猜想,我梦中所见之事,一定是你要出家的征兆。"太子回答耶输陀罗说:"你只要好好睡觉,不要瞎操心。俗话说,疑心生暗鬼。要不然,真会有什么不祥的事情将落在你的身上。"耶输陀罗听了太子的话,也就暂时将心思放开,又由于连日劳累,亟需睡眠,因此跟太子道了一声晚安,然后就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夜很深了,一轮明月静静地悬挂在高远的天空,皎洁明亮的光辉从天上悠然洒落,给金碧辉煌的王宫笼罩上一层幽丽的轻纱;远处参差的树木三五成群,它们落在地上的影子就像在水中浸洗过一样,十分清浅动人。大地恢复了本来的面目,从喧嚣的时空顿时变为空寂。这时,太子从座位上站起来,他没有去睡觉,而是到宫里宫外巡视了一番。所到之处,都是一片死寂。他穿过白日歌舞喧哗之地,他看见所有歌姬舞女都像木头人一般沉沉进入睡乡。有的披头散发,倚伏在乐器上;有的半身赤裸,手脚着地;有的互相枕卧,东倒西歪;有的眼泪鼻涕,狼藉纵横;有的嘴中流涎,极是脏污。真是一副丑态百出、令人作呕的人间世相无常画卷,哪还有丝毫美感?譬如芭蕉之树,内中全无坚实。太子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什么风华绝代,什么国色天香,竟都是如此虚假不实,使人徒生无常之感!太子又仔细地端详妻子及所有歌姬舞女,只见她们的形体,都一一分为头发、指爪、骨髓、脑壳、骨头、牙齿、髑髅、皮肤、肌肉、筋脉、血脂,以及心肺脾肾、肝胆肠胃、屎尿涕唾,外面就像是一个大皮袋,皮袋中盛着一些恶臭污秽的东西,没有一样是称得上奇异的。而她们却无一知觉,不仅争相用香气熏蒸身体,又用华丽的服饰打扮自己。然而,这一切都是外在的,短暂的,譬如借来的东西,有朝一日总要归还他人,而且借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久。太子心想,一个人即使能活上百年的寿命,计算下来,睡觉就要用掉一半,平时又总是为忧虑烦恼之事所纠缠,除此之外,其中欢乐的时间就没有多少了。世上的人为什么往往见到以上情景,却总是不能觉悟,甚至还贪恋执著淫欲,而不知悔悟呢?过去、现在、未来这三界中,别的都是无法依靠的,只有一样东西是可以值得追求,值得依恋,那就是对于智慧的体察,对于道的觉悟。
太子想道,"是了,是应该到出家的时候了。"这时,内外所有人等都睡着了,万籁寂然。于是太子叫醒了马夫车匿,对他说:"车匿,你去把我的白马犍陟牵来。"车匿见到太子突然要他去牵马,而且又是在这样的三更半夜,因此,他全身发抖,非常害怕。他想,太子肯定是要出家了,国王有严令,不准任何人放太子出城,如果我去将马牵来,不就犯了欺君之罪了吗?但太子的命令又不可违背。思考了很久,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怎么办?"车匿急得眼泪都掉出来了。最后,车匿只好壮着胆子,嗫嚅着对太子说:"大王有过严厉的命令,这几天不让太子您到外面去;而且今天晚上这么夜深人静,又不是游玩观览的时候,也不是抵御仇敌的日子,您为什么要在这深更半夜忽然要我去牵马来呢?您想到哪里去?"太子见车匿犹豫着,不肯去牵马,于是耐心地对车匿说:"我现在要为天下一切众生降伏烦恼的根源,因此你不应当违背我的意愿。"车匿听到这里,知道太子马上要出家了。于是,心中一急就嚎啕大哭起来,他想让这哭声唤醒太子妃等其他人,让她们知道太子即将要出家了,从而出来拦阻。但是,仿佛有天神相佑,宫中所有的人都昏睡如故,没有一个人听到车匿的哭声。车匿哭了很久,见到没有人起来拦阻太子,于是只好遵命将太子的座骑犍陟牵了过来。太子走近前去对车匿和白马犍陟说:"一切恩爱,总有别离的时候。对我来说,世间的事情,却是非常轻易地可以得到满足;然而出家修行的因缘,竟是这么难以成功!真是不可思议啊!"车匿听到这话,心生同情,于是默默无言;白马犍陟似乎也被太子的精神所感动,静静地站在一边,不再鸣叫。
太子于是朗声说:"过去各佛都要出家修行,我今天也像他们一样做到了。"据说,当此之际,各位天神都来帮助太子,有的将白马犍陟的四足抬起来,并将车匿也捧接在空中,释提桓英手执宝盖随从在后。那些天神用大神通力,使北门自然地敞开,不曾发出一点声音。太子因此就从北门出城而去。
太子来到城外,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他已经成功地从宫中逃了出来,前面的路就是成佛作祖之路,然而这条路仍相当长,太子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走完它。然而,太子修道的心是如此的坚决,即使前面荆棘载途,他也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悉达多太子面对着城垣宫殿,朗声发出了庄严的誓言:"我如果不断绝生老病死以及忧愁悲痛等种种苦恼,誓不再回王宫!我如果不能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又不能转于法轮(意即宣演佛法),就再也不回来与父王相见!我如果不能割断恩爱的情谊,就绝不回来与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以及耶输陀罗等人相见!"
悉达多太子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告别熟悉的土地,迤逦向那陌生的原野走去。
分类:佛经 书名:《释迦牟尼传》 作者:伍恒山
- Details
- Category: 佛经
《释迦牟尼传》二、出家
1.出家的阻碍
悉达多太子到了十九岁。有一天,太子心下思虑道:"现在正是我出家的时候了。"于是,他便庄严端正地前往父王的宫殿,向父王请安。宫庭大臣们见到太子要去拜见国王,纷纷向净饭王报告,说:"太子马上要到这里来了。"净饭王听到报告,真是忧喜交集。平时,太子因为喜好沉静,加上净饭王对他极其溺爱,在所有事情上对太子都十分放纵,凡是太子不高兴做的事情,绝不让太子受到委屈,勉勉强强去做;太子不高兴见到的事物,就绝不让它们出现在太子的眼前;太子不高兴听到的声音,也绝不让它们充斥在太子的耳边。因此,太子在自己的宫殿里除了读书思考,加上做各种运动,以及娱乐等事,一般就很难得到父王居住和办公的宫殿去。今天破例到净饭王处理朝政的王宫来,便引得那些大臣们十分好奇,因此当太子一动身,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快地传到了净饭王的耳朵里,使得净饭王也心痒痒的,不知太子有什么要事到宫中来,而且还是这么穿着整齐端正,净饭王想,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否则是不会做出这么严肃的姿态的。
太子来到王宫,见到父王正坐在龙椅上,满脸疑问地看着自己。太子一见父王,便全身匍匐下去,有如玉山自倒,向父王恭行头面顶足大礼(将自己的头面顶礼尊者之足,谓之头面作礼)。净饭王一看太子行此大礼,心里一惊,一边赶紧将太子抱了起来。净饭王命太子坐在他身边。太子坐好后,就对父王说道:"恩爱集会,必有别离。只愿父王听从我出家学道。在这世界上,一切众生,不论富贵贫贱,谁都无法逃避老、病、死的痛苦,虽然在生时有相聚的欢乐,但一旦大限迫来,即使亲密如夫妻,也将劳燕分飞,不能避免别离的命运。人生如一大苦海,我愿做这苦海中的一叶扁舟,渡众生到达极乐世界的彼岸,使他们都得到永生的悦乐,得到真正的解脱。父王,请您不要阻拦我,允许我出家修道吧。"
净饭王听到太子请求出家,头脑顿时轰的一下,差一点从座位上掉了下来,有如金刚神力撞击在须弥山上,心底受到的巨大震撼使净饭王浑身颤抖,不能自已。一直担忧的事终于发生了,但不曾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么突然。净饭王握着太子的手,说不出一句话,只一个劲地啼泣着,眼泪就像断线的风筝再也无法控制。哭到最后,整个殿上就只听到国王的哽咽声,歔欷声。大殿上的群臣们见到国王如此伤心,无法劝止,于是默默地陪着国王一起落泪。
过了很长时间,净饭王才柔声地对太子说:"你现在应当停息出家的想法。为什么呢?你现在年纪很轻,再加上国家也还没有继承人,将国家这个担子都压在我一个老头子的肩膀上,难道你就这么忍心一点不顾惜我的难处?即使要出家,也要等你的孩子长大以后,可以继承王位了才能够,希望你能郑重考虑一下,不要这么仓促轻率地作出决定。"太子回答说:"我发誓要使我的四个愿望得到满足,只有出家才能做到,因此,我必须出家。"净饭王问道:"是哪四个愿望?"太子说:"第一,人不能衰老;第二,人不受疾病侵扰;第三,人不再死亡;第四,人间不再有别离的苦痛。只要这四个愿望,父王都能使我得到满足,那么我就立即打消出家的念头,从此不再出家。"净饭王听了太子的话,明知无法办到,因此,心底更加悲痛。
太子见到父王泪流满面,一时无从劝慰,同时自己的请求并没有得到准许,心情也十分沉重,于是只好怏怏不乐地重新回到自己的住处。回去之后,太子一心想着出家的事,忧愁无比,因此总是整天地郁郁不乐。
这时,迦毗罗卫国那些大相士又都聚集在王宫,他们知道太子若不在这七日内出家,就会荣登转轮王位,同时,不仅会统治迦毗罗卫国,而且还会统一整个印度,做天下的君主。这不仅是释迦族的光荣,同时也是迦毗罗卫国的福缘所致。因此,这些相士都纷纷地将自己所知的向净饭王禀告,同时献计献策,千方百计地想将太子留下来。他们说:"只要将太子留在家里,这七天内不让太子出家,那太子就会登上转轮王位,做天下圣明的君主了。释迦种姓将要复兴,就应验在太子的身上。"净饭王听说这事,心里十分高兴。他想,如果这是真的,只要将太子留在家里七天时间,太子就可以自动登上转轮王位,那么出家的想法自然也就会被打消。这七天功夫是应当没有太大问题的。净饭王想到这里,心生一计,随即命令身边侍卫大臣,叫他们多派勇猛而有大力气的贵族子弟侍卫太子,同时紧闭城门,又在都城四门,各派一千精兵守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将都城围裹得铁桶也似,防护着太子不使其偷偷逾墙而走。为了万无一失,又使城门开闭之时故意制造出巨大响声,这种响声在四十里外都能听到。只要城门一开,都城内外即时都会得知消息,因此可以及时派人前往拦阻。净饭王做了这些安排之后,又叮嘱太子妃耶输陀罗等人倍加警戒,守护太子。
一切安排停当,净饭王又宫里宫外重新巡查了一遍,当得知这些措施万无一失之后,净饭王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是多少天来净饭王第一次开颜微笑,虽然仍有些担心,但一想到算无遗策,因此便将那满天阴云霉雾般的情绪清除净尽,打从心眼里发出会心的微笑来。"只要七天时间过去,太子就会上膺天意,荣登转轮宝座。这是释迦族的福气啊!"在净饭王的脑海里,似乎这七天时间将会转瞬即逝,胜券在握,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因此,净饭王此时真正在享受一个胜利者的滋味,身心确实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和舒畅。
然而,太子出家的念头是无法阻遏的,太子出家的决心也无法控制,当他觉得必须出家的时候,他就会将决心变为行动。
一切都在太子的心中酝酿,一切都在太子的脑海成熟。当听到天上有神的声音在向太子发出招呼的时候,太子便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出家修行的程途。永不寂灭的智慧之光在天空升起的时候,黑暗的大地便从此有了一颗灿烂的闪亮的启明之星了。
分类:佛经 书名:《释迦牟尼传》 作者:伍恒山
- Details
- Category: 佛经
《释迦牟尼传》二、出家
3.深山断发
悉达多太子就这样踏上了他伟大的追求真理的道路。
悉达多太子骑着白马,身后跟着马夫车匿。主仆二人一路前行,到天亮时分,已经走出了三踰阇那(古印度计程单位,又称由旬。大约一踰阇那相当于三十里,或者四十里的距离)的路程。国都已经离他们远去了。
晓风扑面,还有些凉意;露水打在他们的头上,使得悉达多太子和马夫车匿的头发都有些潮湿。两人走了一程,都觉得有些累,头上也开始像蒸笼一般地直冒热气。太子按住了马,使它缓缓前行。这时,天色已经大明,初日的阳光透过浓重的雾气照射下来,顿时使大地充满了温暖和生机。不久,雾气散尽,天一下子就晴朗起来,新鲜的空气吸进肺里,使人感到异常舒畅。
前面一座高山挡住了太子的去路。这座山山顶终年为积雪所覆盖,因此便有了雪山的称号,山上有座苦行林,有一位名叫跋伽的仙人住在这里。太子和车匿缓步走上山去,在雪山跋伽仙苦行林中停了下来。山上长满了树木,葱郁浓密,鸟语花香,泉清石白,自然清静秀美。太子见到这里园林静寂,没有丝毫人间的喧闹,正是修行的好去处,心里顿时感到非常欢喜,四肢百骸因之无一处不妥帖,无一处不畅快。太子一跃从马上跳了下来,他抚摩着马的背说:"最难做的事你已经做到了,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又对随从车匿说:"这马非常健壮,速度非常快,就像金翅鸟王一般。你平时常跟着我,从没有离开过我。世间的人,有善心的未必能形影相随于我,能用身体和力气帮我做事的却未必有好的心肠,你现在是无论从心地还是身体都是做得非常好的,使人无法挑剔。世间又有一种人,当我既富且贵的时候,他们都争相跟着我,服侍我;但我已经舍弃了国家,来到这树林里面修行,他们却未必能跟我一起来到这个地方。而能够跟随我,相伴我到这树林里的就只有你一人了。你真是我见过的最为少见的忠良之士。现在我既然已经来到这安闲静谧的处所,你尽可放心,就随白马犍陟一起回去吧。"车匿听到这话,心中十分难过,眼泪就像断线的珠子一样扑簌簌地掉了下来,他悲号着,继之以啼泣,哭到伤心之处,身心迷闷,无法控制,突然倒仆在地,差一点昏了过去。白马犍陟得知它和马夫车匿一起被遣返回宫,触动了生灵的本性,当即屈下膝来,依依不舍地舐舔太子的足趾,泪落如雨。
过了许久,车匿回答说:"我怎能忍心听太子说出这样的话呀?我在宫中已经违背了大王的命令,将白马犍陟备好供太子您坐骑,因此一直相随至此,断没有贸然回去之理。国王和摩诃波阇波提王后见到太子不在了,必定会十分忧愁烦恼,宫里宫外也一定会骚动异常。而且这个地方,山高路险,困难必多,猛兽毒虫,交横道路,我怎么能就这样舍下太子单独回宫去呢?"太子当即答道:"人活在世间,是单独生,单独死,难道还会有生死相伴的人吗?而人身又有各种生老病死的苦痛相随,难道我就应当和这些苦痛作伴吗?我现在是要消灭这各种苦痛,而来到这里。苦痛若消灭净尽,那时,我就会和天下一切众生共作伴侣了。而今,各种苦痛尚未离开人间,我怎么能和你作伴而居呢?"车匿听到太子如此坚决,心里十分犹豫,但想到这里艰难的生活,于是又忍不住劝谏太子道:"太子您从生下来之后,就一直生长在深宫里,身体手足触碰到的都是轻细柔软的东西,眠卧的床褥也无不精细滑软,怎么能一下子就置身于荆棘丛中,脚踩瓦砾泥土,而止宿于树下呢?"太子回答车匿说:"确实是像你这么说的,我在宫中完全可以免除置身荆棘之患,然而另外的人生大问题如老病死的痛苦却会侵袭我的身体。我能忍受苦行的苦楚,为的是有朝一日解脱人间老病死的各种苦痛啊。我的主意已定,你牵着白马犍陟一起回去吧。"车匿听到太子这话,虽然心中更加悲痛,但无法挽回太子修道之心,于是,除了默默垂泪,便只好停下来,不再跟随太子。
太子于是从车匿身上取下七宝之剑,一边朗声而作狮子吼,说:"过去各佛,为了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要舍弃漂亮的装饰,剃除胡须头发,我现在也应当依照过去各佛的办法,剃掉胡须头发,舍弃华丽的服饰。"太子说完这话,当即将宝冠脱了下来,和发髻中的明珠一起交给了车匿,并对车匿说:"你拿着这顶宝冠,和这些明珠,送给大王,你可为我上白大王,说我现在不是为了修仙求得升天的快乐,也并不是不愿意孝顺父母,而且我对任何人都没有忿恨、嗔怪和不满之心,只是因为害怕人生老病死的苦痛,为了将这些苦痛消灭净尽的缘故,才来到这里出家修行。你应当帮助我,应当为我感到高兴,不要对这吉祥之事,横生悲愁之心。父王倘以为我现在出家,还不到时候,你就将我的话上启大王:'老、病、死的苦痛转瞬即来,岂有一定时间的限制?人即使处在少壮时期,难道就能免除这样的苦痛吗?'父王倘若还要责备我,说我王孙尚未长大成人,就这么早地出家修行,而且出宫之前都不曾启闻父王,你就将我的话仔细转告于他:'儿子虽未长大成人,但不久就会长大,父王身体尚称康健,不必过分焦急。而且,过去也曾有过许多转轮圣王,厌弃国王之位,遁入山林,出家求道,但从来没有一位在修行中途还接受五欲的。我现在已经出家,也绝不会再中途回宫的了。未成菩提(觉悟)之前,我绝不再踏宫中一步。'另外,内外眷属,也都于我有许多恩爱之情,恩爱聚合,终有别离的一天,你可以替我向他们一一进行解释,不要让他们为我而横生忧愁烦恼。"
太子说完,又从身上将璎珞脱了下来,交给车匿,说:"你可替我拿着这璎珞,奉呈姨母摩诃波阇波提,说我今天是为了消灭人生苦痛的根本,所以才逃出宫城,出家修道,以求满足我巨大的心愿。叫她不要为我而反生许多痛苦。"太子又将身上其他华丽的服饰脱下来,交给车匿,说:"你将这些东西交给耶输陀罗,也同时告诉她这些话:'人生在世,恩爱终有别离,离别即有痛苦,我现在就是要消灭这种种苦痛,所以才出家修道,不要因为我的原因而陷入痛苦之中。'"太子又告诉车匿对其他亲朋好友们也都一一如法解释。太子一一叮嘱完毕,就对车匿说:"你走吧!"
车匿听到太子要他马上就回去,心里异常悲痛,但他不忍违背太子的命令,因此强忍悲痛,当即长跪于太子之前,恭敬地捧受宝冠、明珠、璎珞以及其他华丽的服饰,他流着泪对太子说:"我听到太子如此坚决的志愿,全身震颤,无法抑制。即使是一位心如木石的陌生人,只要听到太子前面说的话,也应当为之悲痛和感动。何况我生来就侍奉太子,不离左右,听到太子发出如此坚决的誓言,岂有不感到万分悲痛的呢?只希望太子舍弃这种志愿,不要使父王和摩诃波阇波提、耶输陀罗和其他亲朋好友们横生巨大悲痛和苦恼。如果太子决意不回去,那么我只希望太子不要在这里将我抛弃,我现在归依太子足下,发誓将来永远跟随太子,不离开太子一步。"车匿的恳求遭到太子坚决的拒绝。"假设我回到宫中,大王必定会责备我,为什么将太子您丢下,而我一个人单独跑了回来。我拿什么话回答大王呢?"车匿见到太子心意无法挽回,改而以退为进,以求使太子将自己留下。太子说:"你现在不应当说出这样的话。世上到处都有离别之事,人生岂能长久聚合?我生下来刚七天,我母亲就离我而去。母子之间尚有死生之别,而何况其他人呢?你不要对我单独生出恋慕之情,你还是和白马犍陟一起回去吧。"
太子反复开谕车匿,但车匿还是不肯离开。太子见到如此情状,心想,"我必须用更果敢的行动才能使他相信我的决心。"于是,太子当即拔出利剑,自剃须发,并起誓道:"今天我将头发胡须一起剃去,愿从此与世间一切脱离关系,断除烦恼,以及人生所有虚妄困惑的障碍。"车匿见到太子如此坚决,当即呆在了当地,不能作声。
分类:佛经 书名:《释迦牟尼传》 作者:伍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