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文钞》第十卷,佛经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四


复丁福保居士书廿一

接手书,及三藏法数,不胜欣慰。然光一向要书根印字,以后印书,通须书根印字,以便检查,而防遗失,此法乃保存书之良法也。高僧传尚待三年方刻板,五年始出书,其中错讹甚多,以喻昧庵身有职业,代为纂辑,写排之际,皆未详校。彼再三祈光校,而光直日不暇给。今日来信,言期缓三年,则不足忧。然其所阅书,多属各省府县志及所列种书固不甚多,其中遗佚当不在少。汝于群籍,颇称博览,凡有出格古德传中无者,当为抄出,按订年时,以备刻时随科前后附入。又此集无论。光欲请许止净居士作论。俾与前三集体裁一同。又梁唐宋三集,皆有遗佚,如于古书中见有出格高僧传中无者,亦抄出,附一补遗一编于后。许止净笔高万英,文雄一代。现为光作观音感应颂。正文已成,光令加注,明年三月当可告圆,则大士恩泽,普被寰宇矣。

复周群铮居士书

了清和尚,以手书见示,深感居士为法真心,爱我至意,而不知其为爱之之道,故不得不略陈梗概,以去疑情。佛门汇载,乃欲以振兴法道,开导愚迷,非理致渊深,笔墨超妙如海阔天空,金声玉振,令人一见即能猛省,如暮夜闻钟,顿醒幻梦者,何堪凑入。印光一介庸僧,百无一能,兼以久婴目疾,不能遍阅经论,又以素无闻性,彻过彻忘,方寸之中,了无所有,何能预此嘉会乎哉。数十年来,无事不亲翰墨,蔚如搜其芜稿,为之刻板,已属过分,况今又作以贻时事新报馆乎。语云,无米不能炊饭,光非不要体面,但以无米之故,不能以土石糠[禾+会]假充佳肴,以贻人诮让。至于俗家族第,出家年岁,及所住之处,所作之事,乃大通家有功法道,后人录之以作标榜,发人景仰企慕之心,不得不尔。若光之庸劣,食息之外,了无所知,了无所能,何堪用此一套。用此一套,乃成刻人粪为旃檀,美则美矣,只是臭而不香。亦如以土木作金碧,华则华矣,但唯色而无光。光未出家,即以虚张声势为愧,况今欲从诸上善人,优游于安养世界,岂肯无而为有,以欺世自欺乎哉。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不学密法,又有何憾。一日念佛三十万,则是意根舌根俱利。然不可徒羡其所念多,当致力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已。又今之泛泛然修行者,多多皆是不修实行,止图虚名。光曾见许多日课十万弥陀者,皆属虚张声势,以自诳诳人耳。此种习气,染之则徒劳无功,小则无而为有,大则以凡滥圣,非徒无功,其罪有不可尽言者。 

现今僧人虽多,能弘法者甚少,由请法师不易,故致如是。然听经如为修持净业,发明自力他力之所以然,则其利大矣。若止求通达教义,不以净土为事,则断惑证真,恐无此力,带业往生,又以不生信愿,虽有佛力,莫由依仗,则成有因无果之业识茫茫人耳。须知一代所说,皆属自力法门,乃通途教理。净土乃特别法门,全仗佛力。若能现生断惑证真,不仗佛力,亦不为过。不能现在断惑证真,而又不仗佛力,则非愚即狂也。今之大通家,类皆如是,哀哉。 学道人事事从实,信札后何得空用百拜字,将以此虚套子为恭敬乎。以后不宜如此,但云顶礼而已。 林心莲信,问及李卓吾,此人盖亦似是而非者。观其出家而不受戒,便自说法,及地方人谓为狂悖邪说,则又加冠为儒。以卓吾之学识,何不能推陈儒释心法,而便率尔还俗,则其行为,无有定章,任己意见而为,尚得谓之为明理尽性之君子乎。居士传特为立专传,实为过举。恐林尚不以光言为是,故补书于汝书中。 

汝久欲出家,不知若何恳切。今见汝在太平寺,盖亦悠悠泛泛之伦。其欲出家,乃图清闲自在耳。若果欲修持,断不至如此宽泛。 楞严有何不可研究,但须以净土为主,则一切经皆发明净土利益经也。楞严开首征心如是难,则知末世众生,犹欲以研究了事者,其为自误误人大矣。而况二十五圆通,列势至于观音之前,其主持净土也大矣。至于发明五阴魔境处,破色受二阴之人,尚有著魔之事,足见自力了生死之难,佛力了生死之易,能如是研究,则其利大矣。凡研究时,必须息心静虑,凝神详阅,则如入大宝洲,必有所得。倘如赶路之只图快,恨不得一下看完,则不但经义莫得,久之或反受病,以致伤气吐血等也。善得益者,无往而非益,甘受损者,无往而非损。楞严一经,实为弘净土之妙经。然未知净土法门者,每每因楞严而反藐视净土法门。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己未具正眼,故以己意会经意之所致也。楞严贯摄颇明了,然释文最易明了者莫如指掌。但指掌大关节,多有与文句不合处,是在各人之善会耳。初须将净宗研究到无动惑处,方可泛阅各经论。倘净宗未能了明,一经泛阅经论,难免随经教知识语言转,反将净土置之度外。今人稍于经教有得,即注重于研究。稍于宗意有所发明,便注重于参究。其源总因不知自己是业力凡夫,不能自证解脱耳。极深妙者,即极平常者。譬如一句佛号,本极平常。念至及极,则百千法门,无量妙义,均可悉得。又如树木,本极平常。而生根出芽,成干成枝,出叶开华结果,实有不可思议之妙。故知看做平常者,方能实有诸己也。若唯知其深妙,则多分难以措之躬行,只成深妙之说语矣。 

令友患病,只宜劝其回家将养,万万不可令来普陀。以彼系大派头,食用须精,屋宇须华,供役须伶俐。一不如意,便生烦恼,法雨一件亦不能合彼之意。况彼自大自高,绝无信心。虽汝兄开名代祈归依,光至上海绝未一次礼拜过。(光非责彼不敬,由是知彼自大,兼乏信心耳。)何得令至山养病。若不将此种种说明,彼或受汝兄弟二人劝,冒然不思自己是甚么身分性情,法雨是甚么区处,或可即来,便成障碍,仍然不久即去,反成无益有损矣。千万不令来山,以致彼此不安。 

弘一师只好作自了汉,万不能任事。以心行细微,任事必受伤,受伤则中辍耳,若自己用功,则自适其适矣。 买物放生,若依究竟自愍愍他而论,固当埋之不可仍倒于水中,以死物浮水,究非善策。若谓已死,与家人食,并施与贫人,亦无不可。当令食者多多为彼念佛,以此是放生物,否则食之有罪过。若能为彼念佛,则彼此各有利益。以此相劝,亦能诱彼食者少种善根。即非放生物,本属自己办来食料,为其念佛,亦于彼此各有利益。汝崖板如此,谓已说归依念佛者,便吃不得,则是令食肉者概勿念佛也。彼等吃肉之人,只知肉为美味,不知后来自己也做了美味教人杀的吃时心里难受。他既是这样不洞事,任他后来教人杀的吃便了,何必要费尽心思劝他,他要讨到教人吃,你教他不要讨此苦头,他心里反不安乐。尽他去,让他替人做菜吃,到了那个时候,心肝疼烂也无益。那时他自晓得今日之错,及我与汝之话,不是弄耸他,已迟了也。 

药是治病之物,有业则药便不奈何。况要死,药岂能回生乎。即无业能志心念佛,病自不生。有病,药亦可用。若专靠药,则富贵人医生家,便皆无病长寿矣。 

彼食肉者,贪心所使,欲令勿食,当从因果报应及被杀之生苦痛怨结上说,则易于动人。若但辨明是净非净,乃其末事。而且彼既要吃,那论涉及非净之事。前有一大居士,弘法数十年,尚日日食肉,(此人之名,光不说,汝可想而知之。)况泛泛然者乎。汝若真欲利人,宜流通古人极惨凄之成训。若汝所作之一人放生,十家获益,及此非三净说,乃讲家支离琐碎之义。有信心者,尚生善心。无信心者,或更诽谤。十种利益收到,送尽。详细思之,颇有令门外汉起异议处,祈送完勿再印为是。不谓汝所说不是,只为未能得其要领。要领何在,在于结怨联仇,生生世世互相杀戮。汝但至心念佛,为彼屠者及所屠之物作超脱计,则有大利益。若区区然以一文登于各佛报,究有几多人看。汝妻与妹定要用肉待客,此二人一死,定规要变猪羊鸡鸭鱼虾。若不变此种被人杀而食之东西,则天地亦当易位,日月亦当东行。何以故。以如是因感如是果故。祈以光此语令彼看,或尚有可救。否则当常常作人待客之最好食料,不知他心满意足,或痛苦望救而万无可救之机缘耳。世之素食者多强健,肉食者多疾病。以肉食浊恶,易生欲心。素食清净,欲心轻微。愚人不明理,以肉食养人,系欲自他来生后世皆变畜生耳。可不哀哉。 汝今之欲求即生西方,此念头也好,然亦只任己之因缘。若特起一种之决烈心,必期于即去,则便成著魔之根,后来之祸,何堪设想。中庸云,君子素其位而行,素患难行乎患难。此行乎患难,汝今当仿而行之,为素疾病烦恼而行乎疾病烦恼。视己为常病之人,则无躁急求愈之心,而一心念佛,方能速愈。见所瞋所爱之眷属,即作此人乃我做工夫之试金石,偏要宜生瞋者不生瞋,宜生爱者不生爱,即所谓转烦恼为菩提,转病苦为安乐也。一心念佛,求速往生,如其一时不能即生,切勿起一念躁急之心,则病苦自能消灭,眷属自能调善,愿深思之。 病未大还原,断断不可近女色。 

现在除提倡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不可挽救。家庭教育,尤须注重因果报应。刘池诸君,可谓知病知药。然未提及家庭教育,尚未能圆满具足,祈与诸君详言之。 

如来说法,悉顺人情,不强人以所难。如受优婆塞戒者,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或具受之,悉随人意。即如淫戒,出家则须全断,在家则唯制邪淫。以男女居室,大伦所关,故不为制。然既受佛戒,必须节欲。若不为宗祀,唯图快乐,虽不犯戒,亦有大过,不过比邪淫为轻减耳。菩萨处俗既有妻室,虽无欲念,亦当俯顺人情,时行夫妇之事。以凡夫不能无情,若欲绝不与相亲,则或出怨恨,致起毁谤佛法之衅。不但不能增长善根,或致造谤业,堕落恶道。以故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乃曲顺人情,巧设方便之大慈悲也。但当节欲,不必绝欲,一季一亲,庶不致妻有怨望之苦,于汝修持亦无碍,且可以诱令修持净业。当云,若不修行净业,即永与绝交,彼自会勉而行之。至于生子与否,固不须论。以汝兄弟子甚多,岂必自己有子,方为不绝先祖之嗣哉。良以夫妇相处,殆有夙缘。不能使其种善根,忍令致彼堕恶道乎。诗云,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孔子曰,父母其顺矣乎。汝一意修行,断绝欲事,彼或长时怨望,或致抑郁而死。汝果上品上生,固无大碍。否则于亲有拂意之咎,于妻成怨对之人,亦属大累。较稍开欲事之累,深之多多矣。光为僧人,断不劝人造业。人既以身从汝,当尽夫妇之道。此实修行要义,伦常至情。祈发菩提之心,摄彼不知欲为苦本者,同生无欲之极乐世界,庶可不负夙生有缘,今为夫妇矣。 又妻若生子,则为大累,无子则安乐之极。而侄子一群,何一非子。刻实而论,汝之福,较汝兄汝弟为殊胜多矣。但世人多看不到此,遂毕生为儿女作奴仆。试一思之,实为大幸。此语虽违情,实至理至情。 

令友七祖兄弟,乃一父所生。五祖儿孙,皆一曾祖遗胤。二间边屋之交涉三百余元之出纳,便欲经官理论,当必花钱。而诤讼一事,唯逞口辩,彼无理更欲反为有理。使彼起恶心,发恶言,俾旁人世人,谓彼家祖德已衰,故此等子孙同室操戈,阋墙见咏,其辱及先祖罪孰甚焉。家庭之间,屑小事体,当上顾祖恩,破格从宽,不得如同世人一样论。即属世人,尚有举行义务,唯欲人各得所,虽千金不顾惜者,况同一曾祖遗胤乎。且七房各有产业,其家中用度,固不靠此以为过活,何得彼此效尤,各不相下。为争此数十元之故,经官理讼,未必七房一元不花。纵一元不花,无如祖德已丧,其辱甚于破家败产。彼一房自己,尚自给足。以祖业公产,欲为独得,致六房群起不平之心,已是弃祖先于度外,唯欲为子孙谋富耳。夫背祖德,犯众恶,莫道三百余元,即三百万元,亦非子孙之福,乃为子孙招祸以企灭者也。读书明理,何暗昧如此。试观古今凡属济人利物,尊祖敦族者,其子孙莫不居高位,享厚福,世德相承,绵绵不绝。其唯知利己,不顾祖宗国民者,莫不三世而灭绝相续也。何以故。其根本心地已坏,如以毒水灌溉花木稻菽,不唯无益,而又害之。彼既如是,其他六房,何可效尤。而必欲所行相埒,绝不肯高占地步,而决定要同彼同厕足于卑污浊秽之中乎。当思先祖若不留此屋,将不复为人乎。又先祖幸有厚遗,若一贫如洗,其将共谁争乎。以此思之,让彼堂兄弟数十元,有何不可。范文正义田为周族人,况同堂乎。范氏从宋初至清末,科甲不绝。乃由文正公厚德,及子孙能世守以修祖德之所致也。令友同房兄弟等,皆是书香子弟。纵佛法甚深道理未闻,此等事想亦曾闻。何不见贤思齐,以培祖德为事乎。祈将光此书遍示令友各房,或可各念祖德,归于旧章。否则劝令友将己之资,为公用之,以期息事。渠无子女,亦当作为子女用之,则有光祖德,有光法道矣。过此以往,非光所知也。


分类:佛经 书名:《印光大师文钞》第十卷 作者: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文钞》第十卷,佛经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四


复李觐丹居士书一

接手书,不胜感愧。光粥饭僧耳,除著衣吃饭外,别无所能。幸尚肯学愚夫愚妇之派,不致徒叹奈何而已。阁下欲受皈戒,何不择道德学问高超者,而择一粥饭僧。然则阁下亦将欲逐愚夫愚妇之队,而不愿附于高超奇特之班耶。虽然,当兹时世,尚是愚夫愚妇之所行为有实际。倘高超奇特者,肯将高超奇特放下,其结局必有大高超奇特者在。若不肯放下,则其结局,亦只得高超奇特之虚名,决无高超奇特之实际可得也。念佛一法,理极高深,事甚平常。欲求心佛相应,第一是志诚恳切,第二是听,反闻念佛声,诚听兼到,昏散自除。

复李觐丹居士书二

接手书,知居士自任,及募任大士颂以二千部为准,不胜欣慰。居士慨人心之不古,善书之散出者绝少效力。然吾国之人近五万万。安士全书,光先刻付木板,次令中华排印,募止四万。中华带印与另印共一万二千部。若论效力,亦有一二。特人未详察,多不知耳。关絅之之相信佛法,乃因安士全书木刻本起。志圆为之讲说,从之生正信心。使沪无絅之,沪地之景象,恐远不及此。吾人但发一与人为善之心,其人之能奉行与否则任之。印光之于净土法门生信,由于龙舒净土文下卷,足知书之益人也,深且远矣。观世音为法界众生恃怙,倘人各知之,由冀消灾免祸,以迄了生脱死者,当大有其人。惜世之未有搜辑,致不习学佛法者,皆不得知。此光之所以请许止净居士之著此(大士颂)书也。

复李觐丹居士书三

日前明道师来,言汝之宋藏,送于显宁,功德无量。彼自不量力,杭州破寺接到四座,皆由沪上各居士佽助及彼师维持。后山上三圣堂被回禄,烧其一半,其师无力兼顾。现欠工匠及各货账三千多元,无法可设。光处之余资,多归灵岩寿量两寺,亦不能为彼设法。彼惟求前已出过功德者,各借三百元,然恐未能一一全付。居士若肯救彼燃眉之急,则明年尚可进行。否则便成半途而废,岂非功败于垂成乎。

复李觐丹居士书四

宗门中语,只好置之不论。若欲知其所以然之意,必须要有点悟处。否则纵看其书,亦如与外国人说话,完全莫名其妙。况年已及耆,而时世如此,何可以最可宝贵之时光,究此无头脑语句。每有在宗门数十年,犹不知其话为何意。纵用意猜度,也是在梦中说梦。祈取消此念,一心念佛,念到心佛两忘时,一见此语,不禁好笑。即不能如是,但得往生,尚可亲证其理,况解其语乎。若不以光言为是,终日看宗门语录,则宗亦未能通,净也不注重,生死到来,便只好随业受生去。

复李觐丹居士书五

昨接手书,知圣定已生西方。临终正念,殁后顶暖,面色愈好,酷暑不臭。即此数端,决可定其往生。至于生品,总在中品。以中品皆戒善世善所生,亦不必要好听,定其上生。即下品下生,业已超过三界诸天之上,况中品之下生乎。四十九日佛声不断,不但于亡人有益,于现在眷属大有利益。灵岩例不念经,拜忏,放焰口,做系念,做水陆,传法,收徒,讲经,传戒,做会。日常功课,与普通打七同,唯有信心,不务繁华者,求打佛七则允许。若广招亲友,及少年女眷,七先即来,七后方去者,亦不允许。十七年张鸣岐(系皈依者)打七七未去一人,十八年亦(系皈依者)打二十一七,亦未去一人。十九年有二十多七,不过五六家去人,然亦只住一二天二三天耳。二十年以人多屋小,大起修造,其七更多。今将碑记寄汝一张,阅之即知。汝若欲利济圣定,在生常素,丧期想不至于用荤酒。至于葬及后来之祭祀,当戒令郎勿效俗例。光于朝暮课诵回向时,称彼法名,回向三七,以尽师生之谊。

复李觐丹居士书六

所言作事亦不忘念佛,此系念心纯熟之相。何可名昏沉,归于无记。然亦非无念而念,但系无念而念之气分。若即认此为无念而念,则有类于钻木见烟,而谓得火,即便息钻,火便无由可得矣。汝之功夫颇好。到此境界,亦不容易。然须专精用功,且莫学今之好高务胜,见异思迁者。则将来之益,自可有不思议处。然此是行门中事,信愿门中,尤宜致力,庶可决定深得念佛之实益。若效他宗,专以工夫为事,弃信愿而不讲,则便成仗自力之法门,其失大矣。 三轮体空,即不居其功,不以为德之意。如汝所说,便成混然无知,何名体空。所言体空者,了了分明,以分别其当施不当施。但不自以为有功德于人,亦不以为人受我恩惠而已。金刚经所谓不著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者,此之谓也。若好人坏人不分别,尽量施于坏人,令彼得之造业,则成罪过,不名功德矣。


分类:佛经 书名:《印光大师文钞》第十卷 作者: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文钞》第十卷,佛经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四


复李觐丹居士书七

佛法广大,无量无边。吾人以博地凡夫之资,欲于现生了百千万劫难了之事,当筹度己力之大小以修。且莫妄充通家,此法尚未真得,又去钻研他宗。致于此最易得益之事,反弁髦视之。以致仍旧百千万劫不能了耳。佛法犹如太虚,了无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所言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者,约自己所立之地位言也。既自己不能与太虚相契相合,须必按自己所立之地位以论。不妨于无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中约自己而定以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而禅宗,相宗,密宗,无一宗不好。然以年已半百之人,得仗佛力,能以具缚凡夫即了生死之法,而复致力于其仗自力之法门,虽能助净业而圆通见解,诚恐心力不及,则以彼为正,以此为稍带,必至难以得力。光并非拒人研究他宗,有不谅者,加以严厉之讥,谓禁拒人研究他宗。则光于冥冥中得福,而大众以光为佛怨矣,祈自裁度而定之。 又南京慈幼院成立后,汝出三百元,其年尚未开办,次年开办,故未再收。闻前年仍出三百元,去年去信云系特别捐,故今年亦不敢去信。前余峙莲说及,拟求汝任一长年捐。或数十元,或一百元,随意。法云寺自去年以来,学生蒸蒸日上。有王建屏者,一商人耳,家道不过三几万金。而闻法云之慈幼院,特往瞻察喜极。为各学生,缝衣,缝被。所有程度可以出而谋生者,彼包荐出于各行店。彼之门生,开行店者有二三十人,兼及朋友,故彼膺此重任。从去年至今夏,已为荐出四十八人,尚有要者。以程度太浅,不肯令去。故学生加额至一百六十名,所有旧屋不敷用,又修十余间作工场。而王建屏又令彼店中作纽扣师来院教之,不要学俸。学生学好即按货开工钱。此一宗,不须本钱,颇为有益。又法云寺所作器物,人皆争买,以坚实得受用故。近几年来,虽有加入任捐者。而先所任捐之人,或有移之远方者,或有去世者。而院中经费,比前较大,颇觉吃力。

复李觐丹居士书八

法门秋晚,讹谬甚多。但能生正信心,持诸净戒,则根本已得。其余枝末,悉皆从宽。若一味依古,则今人既不深悉佛制,今时所行,一一皆不可依,便成拒人入佛法之言论矣。 若一一皆依佛制,今之僧人,皆属白衣道人,未必皆能合法合律,况在家二众乎。又佛制亦有随方俗所立之例,即如今日之僧衣,亦非佛国僧衣之制。然行之既久,固当为法。又佛制僧皆露顶,跣足。露顶夏则悉依,冬则能依者,便无有几。跣足,则更难见其人矣。是以不宜固执枝末以论,当从本源而修,则有利益。若一一要悉准佛昔日原制。则今日之经,皆不应受持。必取贝叶梵文者以受持,则方为不背佛法矣。

复李觐丹居士书九

宋藏,灵岩系光为请。佛日系天津一弟子为灵岩请,已有,故归于佛日。福建一弟子,托光为其乡一寺请一藏。及请后,已交款,(预约先交清)彼查一友已为请之。故光为请之一藏,归于龙居。(在佛日之前)光已自出资请两部,法云寺李耆卿请。安徽江湾佛光社亦有人为请。汝之经,若肯送之远方,当待月余,光为打听一二处。若有,则不送,无则送之。昨灵岩当家师说,现住五十多人。念佛之人有四十位,余各有职业。(事务)佛七或请四十人,或只请三十四人均可。 又明道师又接一显宁寺,风景甚好。(去佛日七八里)真达和尚,拟在此养老,或可送经于此,则省事。若送此,候明道师回,令将已来之经请太平寺去。以后再出版,令印经会将汝之经,送太平寺。佛日龙居二处之经均送太平寺。龙居乃古道场,住僧不堪,将卖与学堂。地方有二三信士不忍,强江西一僧接之。彼于佛法,未甚明白,因请前在报国寺住之了然师同住,以故光以为闽师所请之经送之。了然师先注重于禅,近十年来,专以净土为提倡。

复李宗本居士书

汝学佛法,何得学世间商人夸张虚浮。汝云寄一盒糕即已,何得说得如此好听,如此贵重,又令光写信再要再寄,汝直以光作小孩子看,汝太不知世务了。以后切戒此种虚浮夸张之劣习,念佛当可得实益。否则纵有修持,皆被虚浮夸张丧尽。到头不济事,尚不知自取之祸,反谓佛不慈悲,佛法不灵。而不知是自己自炫之所招感也,哀哉。光老矣,目力不给,拒绝一切信札。今见汝信,不禁心痛。汝见我信,能改前非,则后来定可往生。否则一派虚假,何能得其实益,依否由汝,且尽我心而已。  所言猫瘟,不知为何病,亦不知何药可治。当令其家至诚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戒杀吃素,当可获效。此后不许再来信,亦不许介绍人皈依。若来信决定不复,以目力精神均不给故也。一函遍复中所说,无论何等人均宜依之而行,并传子子孙孙。若能依行,家道自可兴盛,子孙自可贤善。若以为老僧迂腐之谈,则其家声欲振者,如敲冰而取火,决无可得之希望矣。

与妙真和尚书

昨下午王幼农居士来言,前日往李柏农家,言灵岩将欲建念佛堂。柏农云,正值岁煞,不宜建造。光因时局之故,言法云大殿,幸未动工,且待时局平靖。幼农言,灵岩不宜建。即宜建,如此时局,亦宜从缓。今木料已来,宜堆于念佛堂后之屋基上下。须用石垫二尺高,庶不至潮湿霉烂。须二面太阳都晒得到,木头面上,不可盖草,盖草则永遮日光,买几领大草芦席盖之。柏农与涤民所说,虽各有理。但以时局关系,故宜仍依幼农之言。待来年秋后动工,较为妥善,祈慧察是幸。

复崔益荣居士书一

接手书,知汝慕道之心,颇为真切,意欲皈依。然光乃粥饭庸僧,实不足为人作师。但能专志修持,依光所说而行,固无有不满汝所愿者。譬如无足之人,坐于三叉路口。有归家者问之,则直示其所行之路。断不可以彼不能行,而不依其说以自误归途也。今为汝取法名曰宗净。宗者,主也。净则现所修之净土法门,将来往生之极乐净土也。净土法门,为佛法中至极简便至极深远广大之法。若依余法修持,谁能现生即了生死超凡入圣。若依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无一不往生者,此固宜专主于净土法门之大义也。又凡欲学佛,须令心地清净。凡一切不善心皆为垢染,必须打扫干净。凡一切善心,必须扩充推广。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自行如是,化他亦然。世人尚宜普化,况父母妻子等,岂可令彼不沾佛恩,仍旧轮回,以失为子为父为夫之道乎哉。今之世道,乱已至极。其源皆由儿女小时,未受父母因果报应,及利人即是利己,害人即是害己之善教。当与令妻详说利害,令儿女必须认真教训,勿任性惯,令其习以成性,致为家国天下之害也。

复崔益荣居士书二

前接汝募铸钟之信,以冗忙不能即复。旋致书梅荪,彼极赞成。又以铸之铜钟之量,去信相商。以妙莲往赤山,迟二十余日。梅荪来书言,初以妙师未在,今令商酌妥贴。所用之铜,并钟之量,方可致书,祈师作疏。昨接汝书,知汝于此事尚未了然。必须说其若干斤,并用甚么铜。该铜每斤需若干钱,方可令人取信。凡铸钟宜用响铜,则音声自好。响铜甚贵,如不全用,也须用一半,大约连工带料每斤总在一元以上。汝若以为难,即便取消。如纵二三千元亦须要铸,则待南京信来便可作疏寄汝矣。 汝侄之不知努力做人,乃从小失教所致。小时失教,大了便难成器。汝际遇如是,但当仰念汝父母,汝兄之故,勿生烦恼,认真念佛,求佛加被于彼,俾开知识,自可做好人矣。若自己生烦恼,则于彼无益,于汝之身,并教养侄之德,皆有损矣。汝果志诚念佛兼念观音,一心恳求加被于彼,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彼当渐渐转变为好人,不至长作浪子及废人耳。宜勿分别,作己子不才想,但求佛菩萨怜悯加被,此是唯一不二之转变妙法。 沙居士所作之二篇文,当寄之上海净业社,登月刊中。光之劝戒杀吃素文,所该者广。聂云台曾照样排单张送人,光令附于龙舒净土文后。龙舒文彼印三千留板。但此次甚贵,合三角多一部,以后印时当省一半。观音颂有七万多部,文钞亦另排。此文,文虽不好,颇将一切不宜杀生之理由说明矣。 拜经愈疾,乃业消灾灭之祥。申江之行,以时局不靖,拟待九十月或来年耳。大士颂尚未付排,欲往申江,正为此事。倘时局有变,则恐有误,故不敢付排,即付排,至少亦须上十月方可出书。若出,自当寄汝及沙,范李诸君,不须再说。 关帝皈依智者大师,(在隋文帝时)开玉泉山,此事出佛祖统纪。佛教以关帝为护伽蓝神,亦本此。待有暇,当为文以表彰之。 吃素不难,难于不肯捨贪口腹之心。若不贪口腹,有何吃素之不便乎。虽吃华素,不吃素日,亦须少吃。以一切物类,皆是贪生怕死,皆知疼痛苦楚。但以口不能言,故为人作食料。倘其能言,其临杀之悲哀怨恨,尚忍闻之乎。思及此,则肉自不便下咽矣。 拜经念佛,当以恭敬至诚为本。恭敬大,则功德利益大。恭敬小,则功德利益小。若不恭敬,但做道场,则是自欺。欲欺人尚不能,况欺佛菩萨乎。祈真实恭敬行去,其利益莫大焉。


分类:佛经 书名:《印光大师文钞》第十卷 作者: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文钞》第一卷,佛经

《印光大师文钞》第一卷


与周法利童子书

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汝已成童,宜知好歹,万不可学时派。当学孝,学弟,学忠厚诚实。当此轻年,精力强壮,宜努力读书。凡过读之书,当思其书所说之事,是要人照此而行,不是读了就算数了。书中所说,或不易领会。而阴骘文,感应篇等皆直说,好领会。宜常读常思,改过迁善。于暇时尤宜念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以期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切勿以为辛苦。古语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此时若错过光阴,后来纵然努力,亦难成就。以年时已过,记性退半,所学皆用力多而得效少耳。第一先要做好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第二要知因果报应。一举一动,勿任情任意。必须想及此事,于我于亲于人有利益否。不但做事如此,即居心动念,亦当如此。起好心,即有功德。超坏心,即有罪过。要想得好报,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有利于人物,无害于自他方可。倘不如此,何好报之可得。譬如以丑像置之于明镜之前,决定莫有好像现出。所现者,与此丑像,了无有异。汝果深知此义,则将来必能做一正人君子,令一切人皆尊重而爱慕之也。祈审慎思察,则幸甚幸甚。

与马契西书

人生世间,须安本分,越分作为,及与赞誉皆为招祸取辱之本。光一庸劣粥饭僧,汝为甚么为我作传,胆敢以去圣时遥,真修日渺等四句下,便以我承之令我得罪于天下宗教知识,贤士大夫。汝意谓说得好听,便为荣幸乎,不知以凡滥圣,罪在不原。汝亦曾看楞严经,何不知犯大妄语,其罪重于杀盗淫罪,百千万亿倍乎。汝如此妄为,不但汝自己罪过得不得了,且令光现在受明眼人唾骂,将来受阿鼻地狱之苦报,无有出期。譬如庶民,妄称帝王,罪必灭族,良以大妄语能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汝以此当架子摆乎。祈将其稿焚之,以后不得另有所述。我只要得生西方,要传做甚么,汝将谓由此便可留芳百世乎,而不知瞎造谣言之传,不但遗臭万年,且复受苦永劫也,若以吾言为非,则是魔王眷属,请从此绝。


分类:佛经 书名:《印光大师文钞》第一卷 作者: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文钞》第十卷,佛经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四


复崔益荣居士书三

铸钟事,已与梅荪言。令酌其大小量度,未见来书。昨到佛顶山钟楼,见其钟亦不甚大,言有四千多斤,然则法云之钟,亦当须三千斤,况响铜每斤约一元多。汝发心募,亦不一定。多也好,少也好。多则用铸磬,报钟,火板。少则南京地方再为凑集,固不必执定完全不多不少也。彼既不来信,当大约说三千斤。待后铸再定准斤两,序当为作之。 光于八月初一下山往申,住陈家浜太平寺,大约须二三十日方可回,设法印大士颂。中华工人罢工,若不设法,不知延于何时。 放猪事,前得梅荪书,已知。当寄于净业社载之月刊,俾大家同生兢惕。 李仲和既欲皈依,不妨为彼取一法名。彼名寿平,夫真实之寿,唯是自性。此性非智莫显,有此智则知一切众生,一念心性,与三世诸佛,六道众生,悉皆平等。此平等之智,实为最上最妙。今为彼取名智上,以此最上之智,自行化他,修持净业,俾一切众生,同生西方,同证此平等无二之本寿,是为最要之事。能如是,则不愧为如来弟子矣。祈为彼言之。

复崔益荣居士书四

接手书,知全家念佛,不胜欣慰。念佛时突起妄想,但不随彼妄念转,久之自可不起矣。 不妄语,亦须渐渐练习,久之自无。 所言照片,光一向不喜照相,以徒耗资财,了无所益。若必欲要者,当到上海照以寄来。此间香会过,无照相者。 今寄文钞一包,祈送李勉与其子,但肯依之而修,自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若以文字观,则殊堪刺目,不得实益矣。

复崔益荣居士书五

佛七小引,此刻无暇,待六月迟早当寄来。其期宜于冬初,以此时收获已毕,人各闲适,则念佛者多。然但以念佛为事,不得张罗铺排,及糊纸扎等。 至于来山进香,且宜作罢。以汝家不甚丰,且膺人家职务,往返旬余,用洋数十元,尚不能随意作功德,令凡所交涉者,皆生欢喜。观世音菩萨无处不在,岂必唯在普陀乎。未曾去过,则一瞻道场。去过而家寒,事多,则不必也。 汝子与汝,殆有宿缘,宜善教之。切勿任性骄惯,致成败类。世之不肖子弟,皆其父兄不善教养之所致也。

复崔益荣居士书六

接手书,知健庵居士归西,不禁为居士幸为如皋人叹也。(已失向导)观其平生信心,临终正念,虽未闻见佛,而能随家人默念,亦可往生。以佛昔有誓,若有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又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命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健庵居士平素修持,临终正念,足可往生,况又有异香顶温之证乎。此系仗佛力往生,往生即了生脱死矣,则可决定,断其了无含糊。若修余法门,勿道如此景象,不能了生脱死,即有大智慧,有大神通,要去就去,要来就来者,不能了生死者,尚有一半多,是以必须要专志修持净土法门也。所寄事实拟另述一篇,附于新排文钞之后。当与其子说,宜及早将讣启寄来。有可采者,略为采之。又彼以未见光为憾,今则将其事迹附文钞中,亦可释此遗憾。又光于朝暮课诵回向时,称彼名为之回向三七,以尽法门神交之谊。新排文钞,三四月即可出书,令其子任印若干部,以施送于有信心通文理者。一可释其父之遗憾,二可以传其父之事迹。较彼特印单张送人,看过则置之者超胜万倍也。若肯发心,速为通知,以便书名于后。此次比前多一百三十页,共四百三十页,以现候寿康宝鉴排完,(即同付印)便止不附,故尚不能定准页数。此次当印一万部,以后则令书局自印而自卖耳。若向书局请,比此则贵,大约一部须八角上下。观音颂二百十页,尚须三角四分,此系前年八月所定之价。近来战事,纸贵许多矣。 又健庵居士,深通儒礼,前年陈正有,寄来所作论丧中饮酒食肉之弊甚痛快,知居士素以儒道自任。况近又深信佛法,专志修持,其子当仰承其父之志与道,概不徇俗以用酒肉,满其父之志愿。若徇俗而行,不但与佛法不相应,且与其父相违抗。祈与其子说,否则或恐被无知者摇惑,则反为不美也。

复崔益荣居士书七

所祈作之文,已作好,名普劝戒杀吃素挽回劫运说。备说祭天地,孔子,关帝,祖宗,养父母,会客,自奉等,俱不宜杀生食肉。带说娶妻,生子,祝寿,亦不宜杀生食肉。正文二千六百多字,附于观音颂卷一之末,(以此卷有大士示现于物类之关系。)恰有三页,已寄中华书局令排,排好即出样张,当寄来与汝一看。观音颂印二万部,每页三十元,此钱不须汝贴。汝愿印五十部,系十七元,(每部三角四分,以加十余页,加一分尚欠,且加一分耳。)汝欲贴印此之印费者,当任印观音颂二百或三百部即已。 此文欲广布,单印也无益,宜附于大士颂后。若大士颂印十万,此文亦有十万。汝若肯出钱,若一页两万部,三十元,二页则六十元。汝若无力,亦不要汝出钱,我自会开消。又附于文钞中,则文钞印多少,此文有多少。当于正月初作,勿念。


分类:佛经 书名:《印光大师文钞》第十卷 作者:印光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