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境界的真实证悟
    道家气功 >> 内丹理论术语 >>

    天眼境界的真实证悟

    编者按:作者刘南云,东方睡功创编人,此文是他关于天眼境界证悟的论述,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整理来仅供参考。

     

    大多数的练功者,尤其是练功较长时间的人,都喜欢津津乐道于天眼,更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开天眼”。于是不少学功者为开天眼,千里奔波,下了南山上北山,求名师、访高人,接受五花八门、真假莫辨的灌顶、加持、点眼开顶。然而,往往失望而归,真正开天眼的有几人?

    为什么会如此?我说,最关键的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天眼,更谈不上真正的修持天眼!盲人骑瞎马,南辕北辙,用功越勤,离道越远。

    经常有学功者求我:“南云老师,求求您,替我点开天眼吧?”

    我问:“怎么点?”

    “喏,这里、天目,松果体,”他们指指前额上一块凹陷处,“把这个窍位打开。”

    我说:“这容易,来吧!”

    有时,我用剑诀加持,有时用玉佩加持,也有时,我运用金刚杵(密乘法器)来点在天目上。

    有的人一经加持,顿时,金光闪耀,大放光明,更多的人经我加持之后,眼前依旧黑漆漆一团,我知道他们当着南云老师我的面不好意思说什么,心里不免疑惑,难免有人会想:“南云老师也骗我!”

    有些人甚至找过十几位高师点过天眼,被“骗”十几回了,依旧两眼漆黑,痴心不改。

    我这里可以明明白白告诉你,我没有骗你,我确确实实为你开通了天目!

    然而,有一个问题:是不是天目穴打开,就一定出天眼功能?

    答案是:“不一定!”

    近年来,气功界谈了很多有关松果体的理论,认为只要把这个腺体给摆弄活了,把松果体里残存的视网膜激活了,便可具备天眼神通。

    确实,松果体这个腺体,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睡眠免疫功能都起着重要作用。而在接近松果体的这个位置上,传统气功(尤其是密宗功夫)认为这里又叫眉间轮或称慧眼轮的一个脉轮。但是,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肉身的窍位上,无论你是拿气灌、拿光照、用木捅,都是没有用的!因为,你没有搞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天眼”。

    我的师父披霞道长对我说:“天眼——实际上该叫“净眼”、“心眼”、或“光明之眼”才对!

    当你的心灵超越了世间理念的执着,当你的心灵与虚空融为一体,你内在的道性(佛性)就会以光明的形式显现出来,你的眼前会生起光明,你才能看见常人看不见的“天眼境界!”

    天眼在何处?天眼并非一定在前额天目穴,它可以显现在你周身上下,哪一个部位可以闪光,可以引导你看见光明,哪一个部位便是天眼!

    其实,有许多人的“天眼”不在前额,我的学员弟子们天眼位置也都不相同,有的在太阳穴,有的在头顶,有的在后脑勺,有的在手掌心,甚至胸口、脚底、腋下。。。。。当然也有不少在前额的。

    其实,要说透了,那些窍位,那些位置也并不是天眼,那只是一些窗口罢了。你并不是在拿天目看,拿太阳穴看,拿百会穴看,你还是在用——两只肉眼在看!还是眼根上的功用。其实随着功夫进展,你并不需要再依赖天目、太阳穴、掌心等窍位。你直接用两眼看,闭眼看,睁眼看都可以。

    在天眼功能开发过程中,确实是有窍门的,守哪一个窍位、如何守均是有讲究的(并不是单单守在天目上那么简单),但这还不是根本!最根本的是静、定空。

    无论你用什么方法,你一定要修持到静、定、空的境界,即便是初步的静定也罢。若没有这项基础功
     ”

     

     

    玄关
      道家气功 >> 内丹理论术语 >>

      玄关

      玄关一词在传统气功中,尽管各功门都有自己特定的内容,但都认为是修大道所必备的。所谓玄即深远广大之意,关即门户之意,连结两字即通往大道的门户。李道纯称玄关为“至玄至妙之机关”。各门派对玄关的称谓不同,故名目繁多。《性命圭旨》中说:“道之玄教曰:玄牝之门,天地之根;生身处,复命关;金丹之母,玄关之窍,凝结之所,呼吸之根;甲乙坛,戊巳户;心源性海,灵府灵台;蓬莱岛, 砂鼎,偃月炉,神室气穴,土釜谷神,灵根把柄,坎离交媾之乡……”又说,“修真之士诚能如此一窍,则金丹之道尽矣……前辈指为先天主张、万象主宰、太极之蒂、混沌之根、至善之地、凝结之所、虚无之谷、造化之源、不二法门、甚深法界、归根窍、复命关、中黄宫、希夷府、总持门、极乐国、虚空藏、西南乡、戊巳门、真一处、黄婆舍、守一坛、净土西方、黄中正位、这个、神室、真圭、黄庭……种种异名,难以悉举。”

      各功门都难以说出玄关之所以然,唯有从师学习,反复熏染、印证,而后知其要。征得玄关之境后,则进入了修行根本大道的坦途。故前人反复强调“玄关大道,难遇而易成,而见效迟;旁门小术,易学难成,而见效速。”这里所说的“难遇易成而见效迟”是说玄关大道少有知者,一旦得到它(指征得玄关之境界)则易修成大道,但征得玄关境界的过程,除“上根”一闻顿悟外,一般人不是指日可成,而是需要通过渐渐修炼,到一定程度,玄关顿时显现,即所谓渐修顿悟。而旁门小术则不然,世人多有怀有一法术者,故易找到这样的老师,鉴于小术是具体方法,往往练不长时间就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要想修成根本大道,则难以想象,此即所谓“易学难成而见效速”的意思。尽管各门派都强调玄关是修大道之根本,但各功门所说的玄关又各有不同,如:练吐呐者以口鼻为玄关;练卦爻周天的以会阴内的精室(男为精囊、射精管,女为子宫颈口)为玄关窍;练经脉周天的以丹田后合命门为玄关窍;练中宫祖气的以心下三点为玄关窍;练符 派的以中脘穴、建里穴、脐上1.3寸深部为玄关窍,也有以左眼外眦红星为玄关窍的;练眉间有祖气者以印堂内部为玄关窍;练性功者以念头动处为玄关窍;练儒家心法者以无形无象的“中”为玄关窍;道家清静无为功门以虚灵无涯为玄关。

      从上述介绍可知,各家所指的玄关各不相同,而且往往互相指责为非,唯己是正统。或问何以至此?要言之,古人对神气之生化关系未明了故也。李道纯曾说:“初无定位,今人多指脐轮,或指顶门,或指印堂,或指两肾中间,或指肾前脐后,以上皆是旁门。丹书云:玄关一窍不在四维上下,不在内外偏傍,亦不在当中,四大五行不着处是也。”又说,“玄关者……宁有定位?著在身上即不是,离了此身,向外寻求亦不是。泥于身则著于形,泥于外则著于物。夫玄关者,只于四大、五行不着处是也。余今设一譬喻,令汝易于晓会,且舅傀儡,手足举动,百般舞蹈,在乎线上关 ,实由主人使之。傀儡比得人之四大一身,线比得玄关,抽牵的主人比得本来真性。傀儡无线则不能动,人无玄关亦不能运动。汝但于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功夫向内求之,语、默、视、听是个什么?若身心静定,方寸湛然,真机妙应处,自然见之也。《易·系辞》云:‘寂然不动’即玄关之体也,‘感而遂通’即玄关之用也。自见得玄关,一得永得也。药物、火候、三元、八卦皆在其中矣。”(《中和集》)《性命圭旨》谈到玄关窍时说:“穷取生身受气初,莫怪天机都泄尽。”又说,“人所禀躯,体本一无,元精云布,因 托初, 一疑定,玄牝立焉。上结灵关、下结气海,灵光藏觉灵性,气海藏生气命。性命虽分龙虎二弦,而性命之根则总持于祖窍之内。故老子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道家秘穴之阴穴论
        道家气功 >> 内丹理论术语 >>

        道家秘穴之阴穴论

        王沐在《悟真篇研究》一文中,谈到了丹功四秘窍,其中的第一秘窍就是阴穴。它究竟秘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称之为第一秘窍?我认为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经脉总源

        阴穴在经脉上是处于重要位置的。它在两阴之间,中医称为会阴穴,丹道修炼中称之为生死根、虚危穴、归根窍,复命关。因它是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督由会阴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腹,冲由会阴而行足少阴,此窍一动,三脉皆通。同时它又是奇经八脉的总源,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采之惟在阴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故称它“总为经脉造化之源”。因其“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为什么它有这样的效验呢?因为它乃是“逐日生之根”,产铅之地也。”所以此窍为青春活力萌动之处,生殖系统内分泌的源头。王沐讲:“阴以会阴位置为体,以生精采药为用。”它的重点在动态,静极之中随机而动,则具有蓬勃发展之生机。修炼中,“得之者,身轻体健,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

        心性圆明

        《天仙道程宝则》讲:“圆觉之功,始至洗髓。髓洗则心明,心明觉自圆。”故要得心性圆明,就必须从“涵谁洗髓”入手。“涵”者,沉浸之义。“谁”者,主人翁,即心也,性也。其位在脑,实指真意元神。“洗”之者,水也。水位在肾。《参同契》云:“真人潜深渊”,《易》曰:“潜龙勿用”,是皆指涵谁洗髓之诀。实则指真意元神沉潜于海底肾水之中以洗之也。如此在两目神光的照顾下,用和气以薰蒸烹炼,使之处于空虚寂静的玄况中,从而逐步地使元神去掉杂质,进入洁净纯真的境界。如是“凝神聚气,念不妄动,一守冲和,无微不烛,久而久之,群阴咸化,国泰民安而身治矣。”所以身心修炼,必以心性圆明为第一宝则,如此,才能站稳脚跟,天仙之道可次第呈现矣。

        庸其蹊径

        泥丸氏讲:“庸其蹊径则内魔不生,外魔束手而丹道坦矣。”“庸”者,平庸无奇之谓。先天大道是:“一无作为,二无奇异”的返本还源之道。在修炼中循正途而进则不入于旁蹊曲径。凡有所见闻,均应以“不动”二字付之。因行动中出现的一切见见闻闻均是虚幻之境,心生则种种魔生,心灭则种种魔灭。心若不生,境自无了。如是精体而修,则功日进而无好胜神飞之患,也无见见闻闻之险。所以泥丸氏讲:“丹道坦矣。”其要点为:一、修真之道,不过炼阴还阳而已,阴尽为成,阳纯为道。当两目神光聚存海底则阴遭阳炼,精气溢身。“阳胜则,阴胜则凉;阳胜则通,阴胜则滞。”身暖气通,如云如雾,即丹功正道也。二、“凝神海底,一念默注,勿飞其心,全神注守,通塞痛痒,概置勿顾,生死存亡,悉置度外,如是则万无内外魔猖獗之患也。”所以“庸其蹊径”之法,不过是凝神海底,聚暖以烹,不移神他顾而已。

        凝神入穴

        凝神入穴的关键在于一个“凝”字。其具体过程有以下几步:一、“先以目光注所凝处”;二、“微以意敛真气氤氲回归”,而聚气于气穴;三、再以“和义寄于其间”,使神注气穴而火旺;四、然后“撤其机心”,在似照非照、似守非守中,勿忘勿助,“有若存若亡之用”;五、“旋即从事于忘,忘其和斯极,神始凝焉矣。”这个凝神入穴的过程,实质即是由有意而守到无心而照;从知止而定到由定而忘的过程。能定能忘即能聚能凝,所以“凝神入穴则气穴暖而真火旺矣。真火旺而关辟无魔。”如此修持则丹道有望、圣胎有室,婴儿得养矣。

         

         

        精生玄关与气动玄关之异
          道家气功 >> 内丹理论术语 >>

          精生玄关与气动玄关之异

          有清一代著名之丹道学家言及清净丹诀者:先有朱元育、刘悟元、小艮、后有李涵虚、黄元吉,此数人学养俱深,亦各自有名山之著流传於后世。朱有《参同》及《悟真阐幽》;刘有《道书十二种》;有《金盖山古书隐楼藏书》;李有《三车秘旨》、《道窍谈》、《东来正义》、《无根树词》、《黄庭内外景经》、黄有《道德经精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均极具水省/p>

          争奈丹经术语繁多,实非一般人所能深入解。尝见当代有些学者对黄元吉之《道德经》及《乐育堂语录》作整理释,可惜彼等於玄关妙之前后层次混淆不清,阅之令人起以盲引盲之@。今特试论《精生玄关》与《气动玄关》之真义如下:

          玄关意涵

          黄元吉书中屡言混沌一觉,太极开基,此即是陈t先生所说玄关之所在。盖玄关云者,昔张三丰曰:神气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黄元吉曰:神气相依,则玄关之体已立;陈t曰:神气相唬蛐刂逡蚜ⅰ?杉灰衿弦唬纯沙莆亍H艋煦缫痪酰幽阜痔ィ蛭街厍峡9拾子耋冈唬和俏保钔范ξ颉按:黄元吉先生对前句有二种解释:一为沐浴,一为玄关。)(孤峰外史按:此二句中,前一句是描述玄关之体,后一句是形容玄关之用。因白真人已将卯酉沐浴、刑德临门之意表明於以真气薰蒸为沐浴、以息念为养火二句,文意方不重复。忘机绝虑指玄关神气合一之静,念头起动处是窍开,子母分胎之动。)

          下手方法

          丹道修炼必须从神气下手,此固不待言。但如何下手?其实凝神调息,心息相依,八个字就是关键。至於息如何调?神如何凝?此处不及细说。陈公曾谓调息之法三丰最详,安神之论,广成最精。 (见孙不二女丹诗)..其陆潜虚《三藏真》所载亦可玩索。

          玄关层次

          若论玄关之层次,应以李涵虚之分最详备。但玄关之内容,则以黄元吉之言最清楚,盖黄氏将之分为精生与气动之玄关,玄关窍开之前必有一段神气合一、混沌不分之时,迨混沌一觉,乃称玄关窍开。一般学者无法分辨,遂至死於句下。更有学者因见黄氏云:炼精化气时有精生之玄关,炼气化神时有气动之玄关之语,竟误会此二者即是三炼三化中之初关中关功夫,此乃不明其窍奥之故耳!夫望文生义,依文解义乃常人易犯之过失,所谓已翔於玄冥,而弋者犹视乎渊泽者也。

          初者精生之玄关,乃指混沌一觉,阴气萌之谓。此时无河车可运,无周天可行..只因关窍尚未开耳。只可收入中黄正位,若从混沌中来者精为真精。如未混沌则无药,若已混沌而未神气合一,斯为药嫩。若一觉之后,途跛拢蛭├稀 (按一般说法,.阴气萌并非药物,只名微阳耳!)然亦有阴之气未萌者,自当从此凝神入气穴,以期神入气中,气包神外,再候混沌一觉矣!

          次者气动之玄关,乃是继精生之玄关而后生者。 (按程序而言,.此气动尚发生在开关展窍之后也。).盖精生之时,即宜摄回中黄正位,以与离宫灵液两相配合,神气融成一片,宛转於丹田中,悠扬活泼,则吾身灵气与天地外来之灵阳不知不觉合而为一。 (按《性命圭旨》谓之呼吸相含,神气相抱,结为丹母,.镇在下田,.外则感召天地灵阳之正气,内则擒制一身铅汞之精华 ,久则神气归根,性命合一,而大药孕於其中。李涵虚称之为坎离交 ,海印子称为:外则乾坤会合,内则坎离交ァ说法不同,其实一致耳!).混沌之中,忽然一觉,真机自动,时至气化,药神知。此即气阳生,乃伍柳派所谓小药,真种生。功夫原须从混沌一觉而来,若玄牝未大交而瘛⑽街┠郏灰汛蠼弧⒂滩患瘢蚴且├稀/p>

          一刻之中亦有三炼三化

          黄氏语录中所言:炼精化气时有精生之玄关,炼气化神时有气动之玄关。一般研究黄氏丹诀者均误会此炼精化气与炼气化神之真义,认为该二化属於初关与中关,殊不知丹道有所谓:静功在一刻中,亦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功夫在内。(见:张三丰炼丹火候说)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件功夫一时可到。 (黄元吉曾言及之)此与整个修炼过程中之三关有别焉。

           

           

          道教丹功宗派漫谈
            道家气功 >> 内丹理论术语 >>

            道教丹功宗派漫谈

            道教自唐末五代以后,由重视外丹转入内炼,成为一个内丹丹功系统,自钟离权、吕洞宾两真人留传功法以后,逐步分成五大派,师徒相传,至今未衰。兹简述于下:

            (一)北派

            北派名称,系由宗教而来,当时王重阳创全真教,本主张三教合一,“不主一相,不立一教”,以道教的《道德经》、佛教的《心经》、儒家的《孝经》为全真教祖经。实际当时北方已为金人所统治,立教比较困难,主张三教圆融,易于传教。至于在丹功方面,仍是祖述钟、吕,并以钟、吕内丹继承者自居。读其所著《金关玉锁诀》释金关玉锁意义,即明指炼功时如何无漏。他设问说:“假令白牛去时如何擒捉?诀曰:‘白牛去时,紧叩玄关,牢镇四门,急用仙人钓鱼之法,又用三岛手印指黄河逆流,白牛自然不走。’”(道藏第七九六册)白牛色白为西方金,象征元精。此段发挥《参同契》第二十三章而明显讲出,即契文“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华,转而相因”的含义。欲漏不漏时紧守丹田,不动耳目口鼻,三岛手印即“两支慧剑插真土,引得黄河水逆流”之口诀,这都是钟吕系统的功法。他总结此功法诀曰:“一名金关玉锁定,二名三岛回生换死定,三名九曲黄河逆流定”,可以证明他的丹功渊源。又设问曰:“何者是神仙抱一?”回答说:“一者为道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中四智功,五眼恁起,六根扫荡,七魄运开,八卦说,九思真,道凭无漏果圆融。意想自神长在丹田,抱守元气,莫教散失,此是抱一之法”。这更说明王重阳功法是钟、吕体系。

            王重阳功法传与七个弟子,以邱处机成就最高、声望最著,他于王重阳逝后,在陕西溪苦修六年,陇州龙门苦修六年,冥思深炼,总结师承,开创龙门一派,传世至今。因为在教统上南北分立,此功法属于北宗全真派,所以在内丹分派上称为北派。

            北派主张是先修性后修命,修性即是修心,修命即是修术,本来两者不能截然分开,因邱处机真人等强调先后之别、轻重之分,遂成为此派丹功特点,邱祖语录曰:“吾宗三分命功,七分性学,以后只称性学,不得称功。功者有为之事,性何功哉?”又曰:“吾宗惟贵见金,而水火配合,其次也;大要以息心凝神为初基,以性明见空为实地,以忘识化障为作用,回视龙虎铅汞,皆法相而已,不可拘执。不如此便为外道,非吾徒也。”此种开示徒众的话,实是拍板定弦。所以北派虽讲性命双修,仍以修心为主。

            王重阳在甘河桥上所遇之二仙人,本未实指钟、吕,但确是传给他丹诀的人。当时重阳有诗曰:“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诀传来便有功”。只提师传,未称姓氏。明王世贞在跋《王重阳碑》一文则讲后人追称二仙为钟、吕,乃邱处机之意,盖确定教祖身份,实为抬高本教地位之目的。后来元世祖封东华帝君及钟、吕、刘、王为真君,元武宗又追封为帝君,在宗教上地位崇高,在丹法上全真一派,亦被内炼者尊称北派。但与王重阳创教时“不主一相,不立一教之言”已经有了发展变化了。

            王重阳七弟子,在丹功上虽各立门户,但功法大致相同。邱祖龙门派则传流最盛,至元朝末年北派与南派合流后,互相融合功法,遂均以汉魏伯阳、宋张伯端的《参同契》、《悟真篇》为祖经。

            明末清初之伍冲虚、柳华阳,许多丹经都列在北派之外,另称“伍柳派”。实际明末伍冲虚的丹功,仍以龙门派丹功为核心。伍冲虚名守阳,为龙门第八代,王常月之弟子,为教中之律师。他虽将龙门派丹功推进一步,但不离教内心传,贯彻了三教合一的精神,讲丹术而证以禅理,所著《天仙正理直论》、《仙佛合宗》,均贯彻三教圆融的丹功,不过内容仍以道功为主,其他不过参证而已。清柳华阳原为僧人,后自称拜伍冲虚为师,著有《金仙证论》、《慧命经》,发挥北派清修丹法之要旨,以佛语讲丹功,其《慧命经》实为别开生面之作。不过书内所引《首楞严经》经文,对照搜寻,并无原句,盖多属自创之辞,假佛经而说理之作。此两书对初步内炼的人影响很大,虽有人说他的功法步骤过于琐碎,但以佛语为形式,寓口诀于其中,如果仔细思量,必有心得,所以众推为启蒙的好书。同时有朱元育《参同契阐幽》、《悟真篇阐幽》,发挥心得,暗示口诀,道教界亦推为名著。其他有刘一明《道书十二种》,出入儒释,另创新词,说清修派之丹法,亦极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