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bf014
bf014
bf014
bf014
bf014



第十二计 兵贵神速――三步并作两步走






  时间/一九三五年地点/四川大渡河策略/以急行军制敌机先,抢占要塞结果/强越大渡河

  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继续北上。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后,继续向大渡河挺进。

  看官,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又号“了了”,意为“成功便了不得,失败便不得了”。他率领十万大军就是在大渡河上“不得了”,全被曾国藩指挥的清兵击溃,饮恨坠河。

  安顺场是大渡河南岸的一个渡口,两边都是险峻的高山,部队在这深山沟中,没有回旋馀地,极易被敌军伏击歼灭。石达开的大军就是在这渡口覆没的。

  当时,蒋介石一面下令国军薛岳、周浑元部继续围追红军,一面下令四川军阀在大渡河沿岸修筑碉堡,布置防线,阻止红军渡河。蒋介石任命四川军阀杨森为大渡河守备指挥,并要他效法清代在大渡河边生擒石达开的四川总督骆秉章,想方设法活捉毛泽东。

  毛泽东先给红军打气,说共产党人顶天立地,石达开没有走通的路,红军一定可以走通。军心因而大振。

  红军先遣队冒着细雨在夜间火速赶到安顺场。安顺场附近有近百户人家,早有小批敌人在那里恭候红军驾到,但他们却未料到红军来得如此神速,还来不及回过神来,已被红军消灭。

  先遣队控制了安顺场渡口,加紧渡河准备。但河边的船只已被敌人掳到河北岸去了,南岸边只留有一只作交通用的小船。红军夺得这只小船,并找来渡河的船工,决定强行渡河。

  翌日上午,由十七名勇士组成的渡河奋勇队,在连长率领和南岸红军强大火力的掩护下,乘一条小船,随着汹涌的波涛颠簸前进。

  北岸国军对红军渡船展开猛烈的射击,子弹在船周围激起串串浪花。但载着勇士的小船依然劈涛斩浪迎着弹雨前进。

  小船一靠对岸,十七名勇士便立即登岸,向敌发动猛攻,很快打赢,控制了渡口的工事;小船又迅速返回南岸,继续运载红军过河,过河的勇士全力杀敌;敌人军心大乱,全部溃败。

  红军迅速占领了北岸渡口,乘胜追击,并在渡口下游缴获两只小船。但仅靠找到的几条小船,要很快渡过全部红军实非易事,毛泽东立即决定,红军一师继续渡河,沿左岸北上;主力沿右岸北上,直奔距安顺场三百二十里的沪定桥。

  时间只有一天,路程却有二百四十里。沿路不但有高山深谷,且有敌人阻拦,极之艰难。为何要在二十九日夺下沪定桥,这是因为两旅国军正向沪定桥增援,如果比国军到的迟了,莫说渡河,恐肝脑涂地矣。

  赢得时间就是胜利。红军必须争分夺秒,三步并作两步。

  一夜急行军,左路军先遣队终于在拂晓抢先赶到了沪定桥,占领了桥西头。

  大渡河上的沪定桥,是四川通康藏地区的咽喉。桥是用十三根悬在空中的铁索连成的,两边各有两根铁索做桥拦,底下并排九根铁索,铁索上横铺木板作为桥面,桥头石碑上刻有诗句:“沪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桥下激流奔腾,震耳欲聋,浊流从上游山峡间如瀑布倾泄而下,冲击着河底参差耸立的礁石,激起无数巨浪和漩涡。

  桥对岸沪定城内屯驻着两团国军,桥头早已筑好防御工事,并将铁索上的桥板全部抽去。对方以为有此天险,万无一失,信心十足。红军先遣队又挑选二十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另有一个连携带木板,随后铺路修桥。下午,冲锋号响起,红军二十二名突击勇士身背马刀,手持短枪,腰扎

  手榴弹,在强大火力掩护下,冒着对方密集炮火,攀缘铁索向对岸猛冲过去。霎时间,军号声,枪炮声,呐喊声,汇成一片,惊天动地。红军勇士们扶拦突进,勇往直前。河水在脚下咆哮,子弹头顶呼啸,他

  们置若罔闻,一心要杀过河去,夺下铁索桥。

  正当勇士们冲到对岸桥头关键时刻,忽然东头浓烟冒起,烈焰冲天,原来对方放火焚烧桥头的亭子,试图用烈火阻止勇士前进。勇士们无所畏惧,即使眉发被烧也义无反顾。终于威慑敌军,占领东桥头。然后冲到街上,同国军展开巷战。

  左路军控制了沪定桥,过河后和右路军会合。如此这般,红军主力从沪定桥源源不绝地渡过了天险大渡河。石达开是

  “不得了”,红军则相反,“了不得”。“兵贵神速”,毛泽东充分发挥了此一古典兵法。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后,冲破敌军,经天全、芦山、宝兴进入川康边境,

  翻越了长征中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占领大维和懋功,和川陕根据地退

  出的红四方面军的一部分会合。毛泽东过夹金山时,写了《十六字令三首》: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坠,赖以拄其间。

  毛泽东又发出指示――

  “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总方针是占领川、陕、甘三省,建立苏维埃。四方面军主力应在岷江、嘉陵江之间发展,巩固茂县、北川、威州作为向北转进之枢纽;而懋功地区、大渡河两岸至峨嵋山间、西康等处均非发展方向。”

  这一套,却行不通。有个红军首领张国焘,根本不听毛泽东指挥。

  红四方面军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的作战,于一九三五年三月底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经过激战,红军强渡成功,打乱了国军“川陕会剿”计划,控制了嘉陵江以西纵横二、三百里广大新区,兵员增至八万多人,有天时地利,但人不和。张国焘看不到形势美妙,反而认为前途有限,未与毛泽东等人商量,就擅自放弃川陕根据地,把留守根据地的红军转移到嘉陵江以西。

  毛泽东指张国焘这一套为“逃跑主义”、“分裂主义”。张国焘后来再三捣乱、诸多阻碍,使红军损兵折将,直到一九三七年四月才被毛泽东清算,一九三八年春季逃出陕甘宁边区,从此反共不停,后来流亡香港、加拿大。
bf014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