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略)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要选青年干部当团中央委员。三国时代,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仗。现在要周瑜当团中央委员,大家就不赞成!团中央委员尽选年龄大的,年轻的太少,这行吗?
――摘自毛泽东1953年6月30日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的谈话(见《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00页)
[解析]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最后一年,在《伦理学原理》批注中,从自然界与人类生活出发,赞扬书中“无抵抗则无动力,无障碍则无幸福”这种论点时,有这样的话:“吾人览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个人喜读。至若承平之代,则殊厌弃之。非好乱也,安逸宁静之境,不能长处,非人生之所堪,而变化倏忽,乃人性之所喜也。”可见,毛早年就爱读《三国演义》,是基于该书“事态百变,人才辈出”。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极力渲染的故事。《三国志》记载得非常简略,而小说则用了长达8回的篇幅,写了孙刘联盟的形成,周瑜和曹操隔江斗智,周瑜和诸葛亮逞才比高下,以及火烧连船等等。毛泽东很喜欢这段故事,特别注意其中几位主角的年龄和才干。其中关于程普不服周瑜挂帅之事,在《三国志》“周瑜传”里,只有“普颇以年长,数凌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几句。在《三国演义》第44回里,着墨也不太多。只说周瑜受印挂帅的第二天,坐帐派令,“程普年长于瑜,今瑜爵居其上,心中不乐,是日乃托病不出,令长子程咨自代。”程咨回去把周瑜调兵遣将的办法一说,“普大惊曰:“吾素欺周郎懦弱,不足为将;今能如此,真将才也!我如何不服!”
放手任用新人,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除上面引述的1953年的那次谈话以外,他时常举周瑜的例子来说明在选拔干部时,不能论资排辈,要看能力,要充分相信青年人,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是会胜任的。
1957年4月上旬,在四省一市省市委书记思想工作座谈会上,谈到要提拔党龄短、年龄轻但有能力的干部时,毛泽东说:赤壁之战,程普40多岁,周瑜20多岁,程普虽是老将,不如周瑜能干。大敌当前,谁人挂帅?还是后起之秀周瑜挂了大都督的帅印。孔明27岁成名,也未当过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嘛!也是个新干部嘛!赤壁之战以前无名义,之后才当军师、中郎将。古
时候可以破格用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大胆提拔?
1958年5月8日,在八大二次会议上,他又举周瑜为例,说程普是老将,孙权打曹操不用他,而用周瑜做都督。程普不服,但是周瑜打了胜仗,周瑜死时才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