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dsbj364
dsbj364
dsbj364
dsbj364
dsbj364



61.明朝最伟大的诗人(读高启《梅花》)






  [原文]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高启《梅花》九首之一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田家英同志:请找宋人林逋(和靖)的诗文集给我为盼,如能在本日下午找到,则更好。毛泽东十一月六日上午六时

  田家英同志:

  有一首七官律诗,其中两句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咏梅的,请找出全诗八句给我,能于今日下午交来则更好。何时何人写的,记不起来,似是林逋的,但查林集没有,请你再查一下。

  毛泽东十一月六日上午八时半

  家英同志:

  又记起来,足否清人高士奇的,前四句是: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里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下四句忘了。请问一下文史馆老先生,便知。

  毛泽东六日八(九)时

  ――毛译东1961年11月6日上午致田家英三封信(见《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第108―110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

  [解析]

  为了查找和印证高启的这首《梅花》诗,毛泽东在两三个小时内接连给田家英写了三封信,可见他当时阅读这首诗和了解其作者的心情是多么急迫。

  高启(1336―1374),字季迪,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号槎轩,元末隐居吴松青丘,自号青丘子。自幼聪明有才华,青年时代他的诗作就负有盛名。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合称“美中四杰”。明洪武元年(1368年)应召撰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因才高学博,很受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为人耿直孤傲,不羡功名。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拟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自陈年少,不敢当重任,固辞不受,赐百金放还故里,以教书治田为生。常赋诗,其诗往往含有讽刺之意,太祖心中不悦。当时苏州知府魏观复修府治旧基,他为此写了《上梁文》,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魏观获罪被诛,太祖见到《上梁文》后发怒,将高启腰斩于市,时年39岁。他的文学主张是效法汉魏晋唐各代,先学古人,然后成家。他的诗作,体制不一,风格多样,虽因死于壮年,未能熔铸前人,自成一家,但才华横溢,清新超拔,不愧为明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

  1961年11月6日上午,毛泽东可能是想集中阅读古人咏梅的一些诗作,而且首先想到的便是高启的这首《梅花》。他先以为是林逋所作,但从林逋诗文集中未查到,然后,他对这首诗的记忆也逐渐明确起来了。待弄清是高启所作后,就在这一天,毛泽东用人们熟悉的草体书写了全诗。在右起,大大地写上“高启”二字,又写道:“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毛泽东一直推崇高启之诗。1957年1月同袁水拍、臧克家谈话时曾说:我过去以为明朝的诗没有好的,《明诗综》没有看头,但其中有李攀龙、高启等人的好诗。高启的《梅花》大概就是给毛泽东留下好印象的作品。那么,1961年他为什么仿佛记得是宋初林逋作的呢?这与林逋的诗风有关。林逋隐居西湖,终身不仕,以赏梅养鹤为娱,人称“梅妻鹤子”。其诗大都反映其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尤以咏梅著称,风格幽静淡远,艺术性很高。其《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最为人称诵。《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一书中便有这两句。上述高启之诗,便明显化用了林诗的意境,且都是咏梅。

  在《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里,还收有毛泽东书写的高启的《吊岳王墓》,全诗为:“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dsbj364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