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gj022
gj022
gj022
gj022
gj022



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毛泽东与尼克松






  1972年2月21日11时27分,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乘坐的“76年精神号”专机徐徐降落在北京机场的跑道上。周恩来总理前往迎接。

  机场上举行了简朴的欢迎仪式,军乐队奏两国国歌,检阅三军仪仗队。然后,周总理陪同尼克松前往下榻的钓鱼台国宾馆。

  尼克松抵达宾馆,刚刚吃过午饭,毛泽东主席便破天荒地提出要会见他。按惯例,毛主席通常要等到外宾离开中国的前一两天才会见他们。尼克松对这种礼遇由衷的感激。

  很快,毛主席在中南海他的书房里,会见了尼克松。当尼克松走进书房里,毛主席站起来,微笑着向尼克松伸出手,尼克松也伸出手,来自两个世界大国的最高领导人的手握在了一起。尼克松将左手也搭上去握着,毛主席也将左手搭上去握着。俩人都笑了,两个人的四只手相叠在一起,握了好一会儿,大大超过了正常礼节的握手时间。大概两人都想将20多年由于相互敌视而失去的握手机会都弥补过来。

  毛泽东与尼克松的握手,标志着这两个大国结束了将近1/4世纪的对峙与对抗,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尼克松特别重视电视的神奇作用,从总统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的那一时刻起,所有重要活动的场面都被及时传到世界各地,特别是毛主席同尼克松的会见,被尼克松称作“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的中国之行推向了高潮。

  北京时间比华盛顿时间早13个小时。尼克松对电视转播作了精心安排。每天上午的活动,可以在晚上的黄金时间传到美国,而晚上的活动又可以在早晨的电视上作实况转播。因而,尼克松特意安排到达北京的时间是21日上午11时30分,也即是美国东部标准时间晚上10时30分,正是电视观众最多的时候。

  是共同的利益把中美联在了一起

  中美两国关系恶化时期将近1/4世纪。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就任第37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入主白宫后,继续扩大侵越战争,美机、美舰仍不时侵入中国领空、领海。

  与此同时,中苏关系也更加恶化。3月2日,发生了“珍宝岛事件”,中苏边境冲突白热化。

  美苏均以中国为敌。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中共“九大”于1969年4月召开。经毛泽东主席亲自审定的“九大”政治报告,对国际形势作了详尽的分析。报告认为,美苏妄想重新瓜分世界,既互相勾结,又互相争夺。我们决不可以忽视美苏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危险性。我们要作好充分准备,准备他们大打,准备他们早打,准备他们打常规战争,也准备他们打核大战。

  尽管如此,但毛主席仍然认为对国际形势还有继续研究的必要。当时,中国同美国、苏联的关系,远远不如美苏之间的关系。如何改变处于两个超级大国夹击之中的处境,是毛主席苦苦思索的问题。“九大”刚刚结束,毛主席便指定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四位老帅进行国际形势座谈,由陈毅负责,提出书面看法,上报周总理,再转呈毛主席。

  自1967年因所谓“二月逆流”一直靠边站的陈毅等四位老帅经毛主席提议,在“九大”被选为中央委员,其中叶剑英还在九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政治局委员。毛主席交给四位老帅两项任务:一是分别在北京四家工厂“蹲点”,二是共同研究国际形势。

  四位老帅尽管已是古稀之年,但仍个个精力充沛。在几十年戎马生涯中,他们或是统帅千军万马、所向披靡的主帅,或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儒将。建国后,陈毅长期担任副总理兼外长,叶剑英多年主掌军事科学院,徐向前曾任总参谋长、军委副主席等职,聂荣臻几乎一直负责国防科研工作。这些经历,养成他们非凡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当他们摆脱了繁杂事务的羁绊,全身心投入到国际形势研究时,智慧的火花迸发出耀眼的光芒,老帅们很快便从扑朔迷离的国际角逐中找到了中国的位置。

  经过一个多月的研究讨论,四位老帅于7月下旬提出了《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的报告,由陈毅定稿,上报周总理并转呈毛主席。

  四位老帅在报告中提出了同当前国内舆论截然不同的看法。当时国内舆论宣传给国人的一个强烈印象是:大规模侵华战争迫在眉睫。四位老帅并不这样看,他们在报告中提出:美苏一方面均以中国为敌,另一方面他们又互以对方为敌。尼克松认为中国是“潜在的威胁”,而不是现实的威胁。因中美距离遥远、美的战略重点在欧洲等原因,美不敢轻易进攻中国。苏把中国当作主要敌人,对中国构成的威胁比美大,但真和中国大打,苏还有很大的顾虑和困难。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美苏单独或联合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可能性都不大;苏扩张是挤美的地盘,“他们之间的斗争是经常的、尖锐的”。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

  这一结论勾划出了刚刚形成并延续十余年的中美苏大三角国际战略格局,为打开中美关系提供了依据。

  两个月后,陈毅又向周总理口头汇报了他对打开中美关系的一些设想。即:

  一、在中美大使级华沙会谈恢复时,我们主动重新提出举行部长级或更高级会谈,协商解决中美之间的根本性问题和有关问题。如果美国提出类似建议,我们应该接受。

  二、只要举行高级会谈,本身就是一种战略行动。我们不提先决条件,台湾问题可以在高级会谈中逐步谋求解决。

  三、恢复华沙会谈不必使用波兰政府提供的场所,可以在中国大使馆谈,以利保密。

  毛主席对这些建议和设想十分重视。由于中美两国多年的隔绝状态,双方互不了解,每天出现在双方报纸上的言论和政界人士的谈话,仍是互相敌对的。毛主席进行了慎重的考虑,并经反复观察之后,作出了打开中美关系的决策。

  1970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会见了正在北京访问的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和夫人,毛主席同斯诺合影的照片很快发表在《人民日报》上,这是向美国发出的一个信号。

  紧接着,毛主席于12月18日再次会见斯诺,作了5个小时的长谈,主要话题是中美关系。

  毛主席告诉斯诺:“外交部正在研究,让美国人中的左、中、右都来访问中国。”

  毛主席说,“目前中美之间的问题要同尼克松解决”,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音来也行,当作总统来也行。总而言之,都行。”

  这次谈话为70年代中美关系的重大转折定下了基调。

  就在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国领导人作出打开中美关系决策的同时,尼克松也采取一系列改善两国关系的步骤。从美国利益出发,尼克松甚至步子迈得更大、表现得更主动。

  尼克松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反对新中国的头面人物,但尼克松又是一位现实主义的政治家。侵越战争的失败,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使他终于明白,美国已经不能完全支配世界了。如果没有拥有七亿人口的中国,“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加上苏联利用美国陷于越南战争中的困境,频频出击,在世界各地采用咄咄逼人的进攻战略,也使得美国不得不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1969年7月下旬,几乎在陈毅等四位元帅提出书面报告的同时,美国宣布对中国放宽人员来往的限制,允许议员、记者、教员、学者、科学家和医生、红十字会代表等六类公民到中国旅行。

  接着,尼克松利用出访机会,请巴基斯但总统叶海亚・汗和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向中国领导人传话,美国不参加孤立中国的安排,希望同中国对话。

  12月中旬,美国两次宣布放宽对中国的贸易限制,并称“希望这些步骤能改善同共产党中国的关系”。

  12月底,美国第七舰队开始减少在台湾海峡的舰只和巡逻活动。

  1970年1月20日,在美方的积极倡议下,在驻华沙中国大使馆内举行了第135次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断2年多的中美大使级会谈恢复。2月20日,双方又举行了136次会谈,双方就美派高级使节访问中国交换了意见。

  就在这时,美国借口柬埔寨有越南南方人民武装力量的“庇护所”,于4月30日派兵入侵柬埔寨。中国作出强烈反应,取消了原定于5月20日举行的中美大使级会谈。毛主席在5月20日发表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声明,中美间停止了联系。

  此后美方多次发出愿意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的信号,并在6月底撤出侵柬美军,一度中断的中美联系重新恢复。

  8月26日,美国宣布取消在国外美国石油公司给进出中国的船只加油的禁令。这是尼克松政府逐步取消对中国贸易禁运措施的第一项。

  9月27日,尼克松对美国《时代》周刊发表谈话称:“如果说在我去世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

  中美大使级会谈后来再未举行,但中美之间另外开辟了两国领导人沟通信息的巴基斯但渠道。1970年10月下旬,即毛主席会见斯诺不久,尼克松会见正在美国访问的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请他向中国捎话,中美和解十分重要,美国绝不会与苏联合谋反对中国。并说美国愿意派一名高级使节秘密访华。

  至此,中美相互接近的趋势再也无法改变了。

  在谈到中美关系时,尼克松曾经说过:“你们深信你们的制度,我们同

  样深信我们的制度。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不是共同的信仰,而是共同的利益..”

  小球带动了大球

  1971年春,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

  这时,中国与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已绝缘了6个年头,外界要求中国乒乓球队重返世界乒坛的呼声日高,甚至认为没有高水平的中国队参赛,就不能算是“世界级”的比赛。

  当时国际形势仍很严峻。中苏对峙,苏联大兵压境;美国虽然开始同中国接触,但尼克松和美国政界人士仍频频表示“不放弃对中华民国的义务”;中日尚无外交关系,日本右翼势力和台湾国民党特务在日活动猖撅。在这种情况下,有人主张不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国家体委和外交部将情况向周总理作了汇报。在听取汇报时,周总理当即表示,中国乒乓球队应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并当场抽出笔来亲自给毛主席写报告,写完马上由秘书送去。

  毛主席收到报告后,当即批示“照办”,“我队应去”,“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至此,中国乒乓球队决定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期间,同世界体育界隔绝多年的中国运动员遵照毛主席、周总理提出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方针,广泛开展”乒乓外交”。中国运动员的高超球艺和友好态度广泛影响了各国运动员、日本各界人士和各国记者。

  在同美国运动员接触中,对方几次提出想访问中国,中国队均以“将来访华总是有机会的”说词予以婉拒。但一件偶然发生的事件,使事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一天,中国乒乓球队从比赛馆乘车回旅馆。美国队球员科恩无意间跳上了满载着中国运动员的大轿车。当他发觉上错了车时,有些尴尬。这时,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打招呼,并亲切地对科恩说:“我们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直是友好的。今天你到我们车上,我们大家都很高兴。我代表同行的中国运动员欢迎你上车。为了表达这种感情,我送给你一件礼物。”庄则栋将一幅绣有黄山风景画的杭州织锦送给了科恩。科恩非常高兴,将一件带有和平标志的短袖衫回赠给庄则栋,当即表达了访华愿望。

  因为出发前中国乒乓球代表团曾有过规定:不和美国队员手拉手;不与美国人主动交谈;比赛场上不与美国队交换国旗。庄则栋与科恩接触的情况,马上被报告了国内。

  与此同时,中美两国运动员接触的消息,马上在当地传开了,并引起西方新闻媒介的普遍关注,甚至连正在莫斯科召开苏共24大的新闻都不如这条消息更吸引人。

  深夜,北京中南海毛主席的书房里。

  毛主席正在阅读新华社摘编的反映世界各国动向的“大参考”,他也被西方新闻媒介连篇累犊的报道所吸引。

  当毛主席不久前看到庄则栋同美国运动员科恩接触的简报后,就提出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同国内的电话联系由每天2次增加到4次,以便及时掌握动态。

  几天前,外交部和国家体委就美国运动员要求访华一事联合提出了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周总理批了“拟同意”三个字,毛主席也画了圈,并由秘书作了传达。

  西方通讯社的报道使毛主席重新考虑起这一决定来。他同斯诺讲过,欢迎尼克松到北京来,有问题需要跟他解决。此时让就在家门口的美国乒乓球队打头阵是否有利?现在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已近尾声,如不马上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那他们就打道回府了。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毛主席特别容易进入脑细胞的兴奋状态,这是战争年代养成的习惯。在战争年代,部队白天要行军作战,只有到晚上才能架起电台进行联络。各地载着十万火急战况的电波汇集到毛主席这里,往往要马上作出决定,然后及时答复,当这一切完成之后,一个不眠之夜便过去了。久而久之,他体内的生物钟节奏,几乎变成了晚上工作,白天休息。进城20多年了,但毛主席始终保持着战争年代留下的习惯。

  此时,毛主席隐隐约约地感到某种时机来了。他仍象战争年代那样善于捕捉战机,如同进行一场战略决战一样,只要抓住一个稍纵即逝的瞬间,就获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让美国乒乓球队打头阵有何不可!它将为尼克松或者他的特使来北京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这是打开中美关系局面的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天蒙蒙亮时,毛主席毅然作出决定,立即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当天上午,信息传到了名古屋。

  三天后,美国乒乓球队一行18人――9名运动员、4名乓协人员及2名家属和3名记者走过了罗湖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来访的正式的美国代表团。

  小球带动了大球。

  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随后双方发表了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

  9月,发生林彪事件,中美关系继续发展。

  10月,基辛格再次来华,为尼克松访问中国作了安排。

  1972年1月初,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率先遣组来华做尼克松访华的准备工作。

  这一连串的新闻,使得全世界都把注意力投向了中国。

  4月14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乒乓球队的全体成员,周总理亲切和蔼的笑容,诚挚友好的谈话,给美国客人留下了深刻美好的记忆。

  小球确确实实带动了大球。

  建造一座跨越时代的桥

  毛主席同尼克松的会见是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中方参加会见的有周总理、外交部部长助理王海容和翻译唐闻生,美方参加会见的有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和随员洛德。毛主席谈笑风生、风趣幽默,尼克松妙语连珠,双方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会见是在寒暄中开始的。基辛格提到,他在哈佛大学教书时,曾经指定他班上的学生研读毛主席的著作。毛主席谦虚地说:“我写的这些东西算不

  了什么,没什么可学的。”尼克松恭维道:“主席的著作推动了一个民族,改变了整个世界。”毛主席答道:“我没有能够改变世界,只是改变了北京郊区的几个地方。”

  毛主席挥了一下手对尼克松说:“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委员长可不喜欢这个(指双方的会见)”。“他叫我们共匪,最近他有一个讲话,你看过没有?”

  尼克松说:“蒋介石称主席为匪,不知主席叫他做什么?”

  当翻译将这个问题译出时,毛主席笑了。

  周总理作了回答:“一般地说,我们叫他们‘蒋匪’”,“有时在报上我们叫他匪,他反过来也叫我们匪。总之,我们互相对骂。”

  毛主席说:“其实,我们同他的交情比你们同他的交情长得多。”

  毛主席喜欢海阔天空地漫谈,在无拘无束的漫谈中他永远是谈话的中心。同尼克松的这一次历史性的重要会晤,在毛主席的引导下,从一个问题到一个问题,台湾、印度支那、反霸斗争、扩大中美交流等等,这些十分严肃的原则性主题,在毛主席诙谑随意的谈吐中一展示出来。

  当谈到大选的话题时,毛主席说:“讲老实话,这个民主党如果再上台,我们也不能不同他打交道。”

  尼克松说:“这个我们懂得,我们希望我们不会使你们遇到这个问题。”

  毛主席爽朗地说:“你当选我是投了一票的。”

  尼克松说:“我想主席投我一票是在两个坏家伙中间选择好一点的一个。”

  “我喜欢右派。”毛主席说,人家说你们是右派,你们共和党是有派,说英国希思首相也是有派..还说西德的基督教民主党也是有派。“这些有派当权,我比较高兴。”

  谈到这次会晤的历史背景时,毛主席说,是巴基斯但总统把你介绍给我们的。当时,我们驻巴基斯坦的大使不同意我们同你们接触。他说,尼克松总统跟约翰逊总统一样坏。不过,我们是不大喜欢从社鲁门到约翰逊的这几位总统。中间有8年是共和党任总统。然而在那段时间,你们也没有想通。

  尼克松说:“主席先生,我知道多少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完全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势..”

  尼克松接着想谈台湾、越南等问题,毛主席打断他的话说:“这些问题我不感兴趣,那是他(指周总理)跟你谈的事。”

  毛主席接着说:“来自美国方面的侵略,或者来自中国方面的侵略,这个问题比较小,也可以说不是大问题,因为现在我们两个国家不存在打仗的问题。我们两家也怪得很,过去22年总是谈不拢,现在从打乒乓球起不到10个月(就谈成了),如果从你们在华沙提出建议算起2年多了。”

  对于扩大贸易和交流,毛主席解释了中国为什么对美国的倡议过了2年多才缓缓作出答复。他说中国的做法是“官僚主义的”,一直坚持必须先解决大问题,才能提出象贸易和人民交往之类的小问题。“后来我才明白你们是对的,所以,我们打了乒乓球。”毛主席被讨论吸引住了,原定15分钟的会见时间已经超过。尽管很疲劳,但毛主席仍很活跃。

  尼克松说:“我读过主席的一些著作,知道你善于掌握时机,懂得‘只争朝夕’”。“你们会发现,我绝不说我做不到的事,我做的要比我说的多。”

  毛主席用手指着基辛格说道:“‘只争朝夕’。我觉得,总的说来,我这种人说话象放空炮!”“比如这样的话:‘全世界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建立社会主义’!”

  毛主席探身向前,微笑着对尼克松说:“你作为个人,也许不在被打倒之列。”接着,指向基辛格说:“他们说,这个人也不属于被打倒之列。如果你们都被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

  尼克松说:“我们大家熟悉主席的生平。主席出生于一个很穷的家庭,结果登上了世界人口最多的一个伟大国家的最高位置。我也出身于一个很穷的家庭,登上了一个很伟大的国家的最高位置。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

  当尼克松告辞时,毛主席称赞尼克松《六次危机》写得不错,尼克松说:“你读的书太多了。”

  毛主席说:“读得太少,对美国了解太少了”,“要请你派教员来,特别是历史和地理教员。”然后又说:“我跟早几天去世的记者斯诺说过,我们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何必那么僵着呢?(我想)一定要谈成”。“一次没谈成,无非是我们的路子走错了。那我们第二次又谈成了,你怎么办啊?”

  这时双方已经站了起来,尼克松握着毛主席的手说:“我们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

  会见只有一个小时多一点,但却勾划出了中美联合公报的轮廓。

  会见完的几小时后,新华社发表了面带微笑的毛泽东和尼克松会见的新闻照片和消息,称这次会见是“认真坦率的”。

  访华期间,尼克松向毛主席赠送了象征和平的瓷制天鹅和水晶玻璃花瓶,而毛主席向尼克松赠送了3幅令人费解的条幅,分别书写着“老头坐凳”、“嫦娥奔月”、“走马看花”。

  尼克松向周总理献了一份“礼品单”,上面开列的“礼物”有:金锭40吨,白金12吨,未加工的宝石15万克拉,美、英、香港货币数捆,工艺品40箱,锡3000吨,钨2000吨,铝2000吨,钛800吨,橡胶2000吨。此外,还有2009人的遗骨。原来这份“礼品单”列的是1945年被美军潜水艇击沉的日舰“阿波丸号”所载的货物和乘员。当年,“阿波丸号”满载着这些掠夺来的巨额财富回国途中被击沉。美国从卫星上探测出沉舰的准确位置――台湾海峡北端平潭岛附近。尼克松把这份资料作为他首次访华的礼物献给了中国(从1977年1月起,中国根据美方提供的资料进行打捞,除金锭、白金未发现外,打捞到的金属数量与“礼品单”上的基本相符。同时打捞上来的日本人员遗骨、遗物,全部送还日本,当时的日本外相大平正芳代表死者亲属对中国政府深表感谢)。

  尼克松还代表美国人民向中国人民赠送了一对产于北美寒冷地区的稀有动物麝香牛,而中国人民则向美国人民赠送了两只珍贵的大熊猫玲玲和星星。

  2月27日,中美两国在上海就联合公报达成协议(28日发表),在晚上的告别宴会上,尼克松满怀信心地说:“今后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建造一座跨越1.6万哩和22年敌对情绪的桥。”

  毛主席同尼克松的会见给双方都留下很深的印象。毛主席对尼克松在中美关系上的突破非常赞赏,尽管因“水门事件”尼克松被迫辞职,但毛主席认为对“水门事件”过分夸大其词了,并自1974年底起,几次通过来访的外国要人传话,邀请尼克松访华。为了表示同尼克松的特殊关系,他还在1975年底会见了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她的丈夫戴维,这在毛主席晚年同样是件破天荒的事。

  1976年2月21日至29日,几乎与4年前同一时间,尼克松夫妇应中国政府邀请访华。此时的尼克松已失去了当年美国总统的显赫地位,但毛主席和中国政府仍给予他“总统的礼遇”。毛主席不顾重病缠身,会见了尼克松,两人象老朋友重逢一样,进行了1小时40分钟的谈话。

  毛主席步履艰难、言语不清,但精神集中,思想活跃。同尼克松互致问候结束,便就广泛的国际问题进行了交谈,尼克松对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十分钦佩。当尼克松引用毛主席诗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来描述中美关系前景时,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两人的决心。

  这是毛主席最后一次会见一位不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外宾,也是最后一次会见来自发达国家的客人。

  半年后,毛主席与世长辞。尼克松于当天发表声明,赞扬毛主席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是一位“勇气非凡和思想坚定的人”,是一位“完全献身和重实际的共产党人”。声明称:“1972年在北京会见时,我们两个作为代表完全不同的哲学和观点的领导人都认识到,中美友谊已成为对我们两国利益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了。毛泽东对世界形势的客观现实也有深刻的了解。中美两国自那时起所建立的新关系应当归功于他的这种高瞻远瞩。”

  自罗斯福起,历届卸任总统都建造个人图书馆,收藏任职期间私人文件和珍贵文物等。在尼克松图书馆的陈列室里,竖立着10尊同真人一样大小的世界政治人物雕像。这是尼克松最为钦佩的人物: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法国总统戴高乐、英国首相邱吉尔..其中在最前排的是身着中山装、脚穿圆口布鞋的毛主席和周总理,他们坐在沙发上侃侃而谈。由此可见,毛主席、周总理在尼克松心目中的地位。

  尼克松1972年访华时,曾表示如果他连任,将在第二个任期内解决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由于“水门事件”,尼克松辞去总统职务。继任的几位美国总统,尽管在其他问题上观点大相径庭,但在发展中美关系问题上却有共同的承诺。1979年中美建交,1982年中美就美国售台武器达成协议,使中美关系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中美关系的改善,使中国得到了一个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良好的国际环境,从此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全面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

  (左军)
gj022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