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一心想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一是为了名垂青史,二是为了四年后连任总统。反复权衡后,他选定了同中国改善关系,借助中国从越南脱身和抗衡苏联。这样,主张“均势外交”的哈佛大学教授亨利・基辛格博士便成了推行尼克松对外政策的理想人选。
基辛格长期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崇拜梅特涅①、俾斯麦②等擅长均势外交的政治家,加上他熟读毛泽东著作,阅读了大量介绍毛泽东言行的新闻报道,对毛泽东和新中国有较多的了解。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后,他积极推动尼克松总统恢复中美两国的正常关系。
由于中美两国长期敌对,互相缺乏了解,双方迫切需要直接接触。但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每次都互念早已准备好的稿子,既耽误时间,又解决不了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另辟蹊径。为了物色一个双方都信得过的中间人,足足花费了一年半还多的时间,最后找到了沟通双方联系的“巴基斯坦渠道”。此后通过这条秘密渠道,飞鸿传书,彼此逐渐摸清了对方的意图,并达成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同中国领导人交换意见的备忘录。
毛主席原主张基辛格公开访问中国。他曾经说过,既然要来就公开来嘛,何必藏头露尾呢!但尼克松担心消息透露出去,国内政治阻力较大,易造成被动,坚持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1年6月2日傍晚,基辛格在华盛顿白宫收到巴基斯坦驻美大使阿迦・希拉里转交的来自北京的复信。
信中说:“毛泽东主席表示,他欢迎尼克松总统来访,并期待着届时同总统阁下直接对话。周恩来总理欢迎基辛格博士先行来访,进行秘密会谈,为尼克松总统访华进行准备并作必要的安排。”
复信照例是无头衔、无签署的备忘录。
当基辛格把刚刚收到的备忘录交给尼克松时,他们十分激动。尼克松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总统收到的最重要的信件。”并取来陈年白兰地,破例在晚饭后同基辛格举杯祝贺。
当晚9时半,尼克松和基辛格坐在放着1971年4月30日《生活周刊》发表的毛主席与斯诺的谈话和在天安门城楼上照片的案子前。尼克松说:“毛泽东请一个美国人上天安门站在他身边,这就是一个象征。是传达给我的信息,我怎么没想到?”基辛格说:“中国人太精细微妙了,到底经历了几千年文明的熏陶。”尼克松说:“毛泽东去年就讲‘双方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为什么?”基辛格说:“我懂得了。毛泽东这个人真不简单,他用他的语言讲出中
①梅特涅(1773―1859年),奥地利帝国外交大臣(1809―1848)和首相(1821―1848)。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主要参加者和神圣同盟的组织者之一。任首相兼外交大臣期间,经常组织大国首脑会议,维护欧洲封建专制的统治,镇压欧洲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使奥地利一度称霸欧洲。②俾斯麦(1815―1898),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1890)和德意志帝国首相(1871―1890)。首相任内推行铁血政策,发动丹麦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通过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1871年帮助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通过与奥、俄结盟,确立了德国在欧洲的霸权。美两国接触这件事本身的意义,它会改变世界的格局。就是‘谈不成’也是有意义的。此人气魄很大,是从大的方面――全球战略上考虑问题的。”..为了保密,基辛格精心安排了秘密访华的计划,并取名为“波罗行动”。意为纪念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
7月1日,白宫新闻秘书宣布:“尼克松总统即将派基辛格博士到越南南方执行调查事实的任务,随即到巴黎同戴维・布鲁斯磋商。在赴巴黎途中,基辛格将同印度、泰国和巴基斯坦官员们会谈。”基辛格于7月1日离开华盛顿,先西贡(2日至4日)、次曼谷(5日)、接着新德里(6日至7日),8日到了伊斯兰堡。在叶海亚・汗总统为基辛格举行的晚宴上,基辛格突然伪装肚子痛,叶海亚・汗总统马上高声宣布,伊斯兰堡天气太热,影响了基辛格的健康,请他到总统的别墅休养。9日凌晨,当人们还在梦乡时,基辛格偷偷登上了飞往北京的波音707飞机。当日12时,飞机降落在北京南苑机场。
基辛格在北京仅停留了48小时,但他先后同周总理等会谈近20个小时。双方就尼克松访华、台湾问题和广泛的国际问题进行了预备性会谈。通过会谈,“神秘之邦”不再神秘,双方跨过了“最宽阔的大洋”①。
毛主席没有会见基辛格,但整个会谈过程周总理都及时向毛主席作了汇报,毛主席就一些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指示。当周总理说美国还想在台湾保留点军队时,毛主席说,猴子变人还没变过来,还留着尾巴。台湾问题也留着尾巴。它已不是猴子,是猿,尾巴不长。听到美国要从印度支那撤军的汇报时,毛主席说,美国应当重新做人。
多米诺骨牌是什么意思?基辛格英文比我们好。让那些骨牌倒了算了。这是进化嘛!..
当汇报到日本问题时,毛主席说,要给基辛格吹天下大乱,形势大好,不要老谈具体问题。我们准备美国、苏联、日本一起来瓜分中国,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邀请他来的。
当汇报到基辛格说美国不会进攻中国,中国对付美国的军队可以向北开时,毛主席说:他们要我们把军队往北开啊!过去我们是北伐,后来是南伐,现在是北来北伐,南来南伐。
双方发表的公告,不过200字,但最初的槁子中,双方有三处争议。一是尼克松来华访问是谁主动提出的;二是会谈要讨论哪些问题;三是来访的适当时间。
第一点,原稿中说,尼克松要求来访,我们邀请。基辛格不同意,说这样写让人看了像个旅游者。毛主席曾表示,尼克松来访,谁也不主动,双方都主动。周总理考虑如说尼克松要求来访,我们才邀请,他们的面子难看,于是改成“获悉”他要来访,我们邀请,避免了谁是主动的问题。对会谈要讨论的问题,在“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之后加上“并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关于来访时间改为1972年5月以前,不说具体日期,以便灵活安排。
毛主席对修改的公告稿很满意,说“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①当基辛格同周总理首次会晤时,基辛格称中国为“神秘之邦”,而周总理称双方的会晤是越过了最宽阔的大洋――“猜疑的大洋”。这样写好,不然好象我们只关心我们的问题”。关于访华日期,毛主席说,公告一发表,会引起世界震动,尼克松可能等不到5月就要来。早点来也好嘛。后来事实正如毛主席所预料的那样。经毛主席同意的公告稿,基辛格看后也很满意。认为这一稿中方同他们的要求异常接近,马上表示同意,并在接受邀请前加上“愉快地”一词。
双方商定公告于7月15日同时宣布。
基辛格一行于11日午饭后乘原机返回巴基斯坦。基辛格对此次秘密之行甚感满意,说他是带着希望而来,带着友谊而去,访问成果超过了他原来的期望,圆满完成了他的使命。
7月15日,公告发表。
公告原文如下:“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尼克松说,读这个公告只用了三分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它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巨大震动。基辛格说,公告的发表,“在一夜之间改变了国际政治结构”。
当各国记者纷纷把注意力投向“巴基斯坦渠道”时,基辛格又在另一条新开辟的秘密渠道――中美“巴黎秘密渠道”传递信息了。
原来,基辛格访华时就同周总理商定,中美之间华沙渠道不再恢复,双方确定把巴黎作为今后秘密联系的渠道,美国驻法国大使馆武官沃尔特斯将军和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分别为双方代表。
中美双方通过“巴黎秘密渠道”进行了频繁的接触,为基辛格中期访华(即1971年10月第二次访华)、美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将军为首的先遣小组访华直至尼克松总统访华等做了大量联络和信息传递工作。在中美“巴黎秘密渠道”开通近两年的时间里,沃尔特斯将军同黄镇大使会晤40多次,基辛格也曾4次前往巴黎同黄镇会晤。
基辛格每次都是乘军用飞机去巴黎,绕过海关和边防检查,夜里住在沃尔特斯将军家里,不仅美国驻法国大使馆人员不知道基辛格到了巴黎,就连沃尔特斯家的女管家也被瞒过了。原来,沃尔特斯住处的地下室有个汽车间,他把车一直开进去,并马上锁上车库的门,停好汽车,把基辛格带上楼。沃尔特斯向女管家介绍基辛格是他的朋友基尔希曼将军。后来她看见基辛格在电视台会见记者时,产生了怀疑。当时,她对沃尔待斯说她知道基尔希曼将军就是基辛格博士。沃尔特斯忙解释说,那怎么可能,基辛格是位大人物,总统特别顾问,要是他来巴黎,必定住在豪华的大使官邪,而不会住在他这个小小的寓所里。如果把这两个人分开来看,我的朋友基尔希曼将军确实很像基辛格博士,要是他们站在一起比较,两个人就一点也不像了。这一番话,又使女管家信以为真了。
同黄镇大使会晤时,基辛格既不坐带有外交牌照的车子,也不搭出租汽车,而是由沃尔特斯在汽车行祖一辆很平常的车于并亲自驾驶。基辛格戴一副黑墨镜,戴一顶普通的法国帽子,帽檐压得低低的。就这样,巧妙地躲过了无孔不入的法国新闻界。
基辛格首次见到毛主席是1972年2月21日,他是与尼克松总统一同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尽管他们是首次见面,但实际上双方早就熟识对方了。
当毛主席同基辛格握手时,上上下下仔细地打量了基辛格一番,开口说:“哦,你就是那个有名的博士基辛格?”
基辛格回答:“我很高兴见到主席。”他还告诉毛主席,在哈佛大学教书时,就指导自己的学生研读毛主席著作。
毛主席谦虚地说:“我写的这些东西算不了什么,没有什么可学的。”
尼克松表示,只有毛主席才可以和他谈哲学。毛主席说:“你认为我是可以同你谈哲学的什么?哲学可是个难题呀!”毛主席又把脸转向基辛格说:“对这个难题,我没有什么有意思的话可讲,应该请基辛格博士谈一谈。”
同毛主席的首次见面,给基辛格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记述到:毛主席房间四周墙边的书架上摆满了文稿(实际是线装书――编者),桌上、地下也堆着书,这房间看上去更象是一位学者的隐居处,而不象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领导人的会客室。
基辛格接着写道:在会见一位出名而掌握大权的领袖人物时,人们往往分辨不出在多大程度上倾倒于他的人格,又在多大程度上敬畏他的地位和声望。毛泽东就站在那里,周围都是书,他在中国人当中身材是高大魁梧的。他微笑着注视来客,眼光锐利而微带嘲讽。他的整个神态似乎在发出警告说,他是识透人的弱点和虚伪的专家,想要欺骗他未免是徒劳的。或许除了戴高乐以外,我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人象他这样具有如此高度集中的、不加掩饰的意志力。他成了凌驾整个房间的中心,而这不是靠大多数国家里那种用排场使领导人显出几分威严的办法,而是因为他身上发出一种几乎可以感觉得到的压倒一切的魄力。他的一生是传奇式的,没有任何外在的装饰物可以解释毛泽东所焕发的力量感。
这就是基辛格――美国杰出的活动家对毛主席的第一印象。
1973年2月17日晚,毛主席再次会见基辛格,这是基辛格的第五次中国之行了。他们象老朋友那样在无拘束的气氛中进行了坦率和广泛的谈话。基辛格还同周恩来总理、姬鹏飞外长等举行了会谈,并商定在不久的将来在对方的首都互设联络处。
1975年10月19――23日,基辛格第八次访问中国。这时的基辛格博士已是福特总统的国务卿了,此次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为福特总统访华作准备。21日下午,毛主席会见了基辛格和温斯顿・洛德(美国国务院对外计划署主任)、乔治・布什(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毛主席由于疾病的缠绕,几乎不能正常讲话,但是,基辛格认为,“毛泽东的思想还是清晰而带嘲讽的。”
这次基辛格访华,是由邓小平副总理陪同的。基辛格曾对邓小平说,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健全的基础之上的,因为两国都对对方无所求。毛主席了解到基辛格的这种观点,在第二大会见基辛格时指出:“如果双方都无所求于对方,你到北京来干什么?如果双方都无所求的话,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接待你和你们的总统?”
基辛格亲切地询问毛主席的健康状况,毛主席用手指指头部说:“这个部分还行,我能吃能睡。”毛主席又用手拍拍腿说:“这些部分运转不行了,我走路时感觉无力。肺也有毛病。总之,我感到不行了。”毛主席接着开玩笑地说:“我是供来访者参观的展览品。我不久要归天了,我已经接到了上
帝的请柬。”
基辛格说:“别接受得那么早呀!”
毛主席笑了笑说:“好,我服从博士的命令。”
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毛主席把中美军事力量比作小拇指和拳头的关系。熟悉毛主席著作的基辛格立即说:“中国方面说军事力量不能决定一切。中美双方有着共同的对手。”毛主席在纸上写道:“Yes!”
毛主席还对基辛格说:“上帝保佑你们,不保佑我们,因为我们是好战者,还是共产主义者。他不喜欢我,喜欢你们三人(指基辛格、洛德和布什)。”
基辛格在会见后谈到对毛主席的印象时说:“毛泽东几乎从来不一个人独白,这同我认识的所有其他政治领袖相反。他也不象多数政治家那样,要旁人给他准备讲稿,然后记诵而装作即席讲话,或者照本宣科。他轻松自如,似乎随随便便地引导着苏格拉底①式的对话,从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意。他在开玩笑之中夹带出主要的论点,牵着对话者转来转去,找机会插几句时而富有哲理、时而冷嘲热讽的话。总的效果是,他的主要思想被包藏在许许多多离题很远的语句中,以致意思是表达出来了,同时却又避开了义务。他的话指定了一个方面,但却不规定前进的道路。毛泽东有时也下几句断语,这种断语使听者猝不及防,造成一种令人迷惑并略带威胁的气氛。这个情况,竟象是面对着来自另一世界的神灵,他偶尔揭开掩盖着未来的帷幕的一角,让我们瞥上一眼,但从来不允许我们看到全貌,这全貌唯有他自己才看到过。”
这就是基辛格对毛主席既尊敬又崇拜心情的真实写照。
自1971年7月至1975年12月,基辛格博士曾九次访问中国,五次受到毛主席接见,他与毛主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改善中美两国关系中,基辛格博士所表现出的远见、智慧及不懈努力,将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袁征左军)
①苏格拉底(公元前496―前399)。古希腊哲学家。善于进行深奥的哲理争辩,以揭露矛盾、诘问对方将辩论引至他所要达到的结果。这种方法得名为苏格拉底的讽刺或反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