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gj024
gj024
gj024
gj024
gj024



满怀信心看未来――毛泽东与美国两位总统的后代






  毛泽东向来都器重年轻人,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因为正是他们代表着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未来。毛主席在他晚年同美国一对青年夫妇――戴维・艾森豪威尔和朱莉・尼克松的一次友好会见,就再一次体现了他对青年人的爱护和希望。

  戴维・艾森豪威尔是美国第34届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儿子,而朱莉・尼克松则是美国第37届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女儿。他们曾作为中国政府的客人,于1975年底访华。12月31日晚,戴维和朱莉在我国外长乔冠华和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黄镇的陪同下,来到中南海毛泽东主席的住所,毛泽东接见了他们。当他们来到毛主席面前时,西单电报大楼上的时钟敲响午夜12点,已进入1976年元旦,这是一次“跨午夜的会见”。

  在两位工作人员的搀扶之下,82岁高龄的毛主席费力地站起来。当他独自站稳之后,同远道而来的美国年轻朋友握手表示欢迎。

  戴维和朱莉都是首次拜访毛泽东主席。戴维凝视着毛主席,而久已渴望见到毛主席的朱莉,则把目光移向一边,不好意思去仔细端详毛主席,因为她感到,正面凝视德高望重的老人,是一种不恭的表现。中国和美国被广阔的太平洋隔开,但是有关毛主席的书,几十年来在美国广为流传。戴维和朱莉对毛主席的身世和他伟大的人格,早已了解不少。他们知道,毛主席早在十几岁时,就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追求自由和民主,立志为解救几万万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奋斗终身。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浴血奋斗,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这两位美国青年人面前的毛泽东,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他安洋地坐在沙发里,和蔼可亲。毛主席由于疾病的折磨,讲话已十分困难。但是他的思维仍然敏捷,不时用指头点点翻译的笔记本子,就像老爷爷纠正子孙们所做的作业那样。

  毛主席看着这两位尚带稚气的面孔。看到戴维久久不愿把眼光从自己的脸上移开,笑着说:“你在看什么?”

  戴维答道:“我在看你的脸,您的前额很出色。”

  毛主席笑了笑,说:“我生着一副大中华面孔。”毛主席思维活跃起来,讲话极富幽默感。他接着说:“中国人的脸,演戏最好,世界第一。中国人什么戏都演得,美国戏、苏联戏、法国戏。因为我们鼻子扁平。外国人就做不到,他们演不了中国戏。他们的鼻子太高了,演中国戏又不能把鼻于砍去一截!”

  毛主席的话引得两位美国客人和在场的中国人一阵笑声,拘谨立即烟消云散。

  好奇的朱莉询问他父亲尼克松总统1972年会见毛主席时坐在哪个位置上,当得知就坐在她现在的座位上时,立即要求和戴维调换一下座位,以便让自己的丈夫也坐一下这只具有历史意义的沙发。毛主席爽朗地笑了起来,并且同意他们交换座位,当这个小小的插曲过去之后,朱莉将他父亲写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交给毛主席。毛主席打开信,并且用英语低声读出:“1975年12月23日”时,朱莉和戴维是那样的兴奋,使会见的气氛进一步活跃起来。朱莉像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枚光辉灿烂的毛主席像章让毛主席看,说是黄镇大使夫人给她的礼物。毛主席也显得兴奋,再次同朱莉握手,并报

  以微笑。毛主席问道:“总统先生的腿怎样了?我欢迎他到中国来。”“好多了!”朱莉答道。“好好保养他的腿,他说过还要来爬长城呢。把我这话转告总统先生。”

  毛主席说。戴维说:“尼克松先生患的是静脉炎。他现在已经不是总统了。”毛主席说:“我习惯这样叫他。不就是两卷录音带吗?有什么了不起?”

  毛主席这里所说的两卷录音带,是指1974年8月,尼克松手下的工作人员背着美国总统,在反对党的竞选总部(设在水门饭店)安装了两个窃听器。事件败露,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为避免受到弹劾,尼克松于8月8日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其实,在西方各大国,安装窃听器,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哪值得大惊小怪!?

  然而深受西方法制熏陶的人们,甚至包括尼克松的女婿戴维,也认为:

  “这个问题很复杂,关系到西方的政治。”毛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政治?那是假的!”戴维见此,便不再强辩了。毛主席再次转向朱莉:“马上给你爸爸写信,说我想念他。我这句话可

  以登报。”戴维接上来说:“现在,在美国,反对我岳父的人很多。还有人强烈要求审判他。”

  毛主席说:“好,我马上邀请他到中国来访问。”毛主席的立场绝不是偶然的感情流露,而是对美国虚伪的“民主”和“公正”的批驳和揭露,更是对尼克松的支持和慰问。因为这位美国总统曾冲破反华分子的层层阻碍,在改善中美关系一事上敢于迈开第一步。

  戴维和朱莉转而和毛泽东主席谈起在来中南海的路上所听到的一则广播。1976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毛主席1965年5月写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同年7月写的《念奴娇鸟儿问答》。毛主席的诗作,从文学技巧上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从内容上来说。充满了高昂的革命精神,催人奋进。戴维说:“刚才在来的路上,我们看见很多人在听广播,在听您刚发表的两首诗。”

  毛主席说:“那算不得什么,那是我1965年写成的。”

  戴维说:“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您首先是政治家,然后才是诗人。可是,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您首先是诗人。在延安时,您同她谈过诗。有一句话给她印象太深了。那句话,您是指着自己的鼻子说的。您记得您说的什么?”

  人们还记得,30年前,毛主席曾站在黄土高原上对斯特朗说道:“谁说我们这儿没有创造性的诗人?这儿就有一个。”毛主席当时曾自信地指着自己说。可是,时至今日,毛主席甚至再不能把自己的手抬到鼻子的高度。

  戴维说:“您的诗有很多读者。但是相比之下,您的著作读者更多,因为您的著作印了几十亿册。”毛主席说:“我的那些书没有什么好谈的。我在里头写的没有什么教育意义。”戴维记起了尼克松先生的话,便说:“您的著作推动了一个民族,并改变了世界。”

  毛主席谦逊地予以否认,说:“我没有那个能力,地球那么大,怎么改变得了?”

  戴维说:“我岳父让我转告一句话:他希望能在美国见到您。40多年前,您对埃德加・斯诺说过:渴望去美国旅行,特别渴望去加利福尼亚。”

  毛主席说:“因为加利福尼亚离中国近。”他又指指自己的身体说:“不会再有这个机会了!”

  时间在悄悄地流逝,不知不觉已经谈了一个钟头。乔外长担心毛主席太劳累,曾两次用手指轻轻敲打手表,提醒客人该告辞了。但是,谈兴正浓的毛主席两次以手示意,让客人再谈一会儿。

  告别的时间到了。宾主都站了起来。毛主席向前走了数步,送别年轻的美国朋友。

  “你父亲来时,我会等着他的。”毛主席对朱莉说。

  “你们是年轻人,以后再来中国访问吧。10年之后她将是了不起的!”毛主席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朱莉和戴维乘车来到寂静的长安街上,街上除了微微寒风之外,几乎看不到一个行人。朱莉问戴维:“你对他有什么印象?”

  戴维深有感触地说:“十里之外,你就可以呼吸到他的个性!”

  朱莉也感慨道:这是一个不平凡的经历。毛泽东主席并不是一位与世隔绝的、神明般的人物,而是一位安详而健谈的长者。他衣着朴素,住室装饰简单。他从不装腔作势。他不像勃列日涅夫那样傲慢地、阴险地低声讲话,更不像帕帕佐普洛斯那样,坐在高大的桌子里面,让客人坐在矮凳上,以衬托自己至高无上。朱莉说:“毛主席的一生,肯定将成为人类意志力量的突出证明。”历史正在证明这一点。

  (里程)
gj024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