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这位雄才大略、叱咤风云的伟大人物,以他那雄伟的气魄,深邃的思想,谦逊的作风,高尚的品格,影响了整个世界。众多国际友人和知名人士,满怀激情地抒发了他们对这位伟人的由衷敬佩和深深怀念。
一、世纪难遇的伟人
巴基斯坦总统布托说:“象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他使历史显得渺小。他的强有力的影响在全世界亿万男女的心中留下了印记。毛泽东是革命的儿子,是革命的精髓,确实是革命的旋律和传奇,是震动世界的出色的新秩序的最高缔造者”①。
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在悼念毛泽东的唁电中,也对这位领袖发出了内心的赞叹:“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是朝鲜人民最亲密的战友。毛泽东同志从早期走上革命斗争道路起一直到今天,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国际工人阶级革命事业,建立了伟大的业绩”①。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施拉姆教授撰文说,毛泽东确实伟大,他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胜利了,建立了新中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不仅在中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世界上也是一个有相当影响的人物。毛泽东是最伟大的领袖、最伟大的人②。
早在40多年前,美国著名记者爱泼斯坦就断言:“毛泽东是我们这世纪的伟大人物之一,我并不觉得这话说错,凡是见过他的人,包括政治立场完全反对他的人在内,都有同佯的印象”③。事实正是如此。毛泽东逝世后,与这位伟人政治信仰迎然不同的加拿大前总理恃鲁多也承认:“我认为毛泽东是20世纪最伟大的领袖之一,他使得好几十年来和好几世纪来一直处于封建状态的国家实现了统一,在他的组织下,他确实结束了一种周期性的饥馑和水灾。他是他的国家的一位伟大的领袖”④。
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的回忆,道出了毛泽东在国际友人心目中的形象。他说,毛泽东不但具有掌握世俗权力,而且还具有精神力量的领袖人物所特有的气派。毛泽东的存在和人格似乎永远铭刻在他的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之中⑤。
毛泽东的气魄,毛泽东的胆识使许多国家的政治家都非常钦佩和崇敬。
①苏扬:《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解放军出版社,第258页。①1976年9月11日《人民日报》。②《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第301页。③《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第315页。④《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第314页。⑤《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第369页。苏联著名外交家葛罗米柯称赞:“毛泽东是名扬世界的政治人物”⑥。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颂扬毛泽东“是一位无限深邃而豁达的伟大思想家、战略家”⑦。日本共同社驻北京记者福原亨一说:“毛泽东主席在整个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史上,始终是一颗放射出强烈个性的光芒的巨大红星。”“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以人类最古老的文明而自豪的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的半殖民地地位获得了令人惊异的新生”。毛泽东“在世界史上占据了独特的地位。现代中国的历程,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领域,是同毛泽东的名字分不开的”。“总而言之,如果说英雄就是在历史的转折期在历史的轨迹上刻下了他的思想、行动和个性的人物,那末,毛主席的确是中华民族新生的英雄,肯定是代表动荡的20世纪的世界英雄之一”①。
二、中国的心脏,永恒的发动机
本世纪中国革命的历史,几乎都是和毛泽东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说:“关于毛泽东,我可以单独写一本书。寥寥数百字是不能把这个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写清楚的。毛泽东生平的历史是整整一代人的一个丰富的横断面,是要了解中国国内动向的原委的一个重要指南”。“不可否认,你觉得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这并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假使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末,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毛泽东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②。作者30年代的预言,已完全被今日的现实所证明。
“我一到达中国,到处可以听到一个名字:‘毛泽东’。成千上万的中国人――青年、老人、妇女和儿童――都亲切地提到这个名字。对革命来说,这位领袖是团结的中心,是它的信仰和宗教”①。秘鲁记者巴里奥斯几句话述说了他心中的感受。
确实,“毛泽东的存在本身就是意志的巨大作用的见证。他的一生是传奇式的。他是中国南方一个农民的儿子,早年立志要接管‘天朝’,这吸引了许多的追随者,他率领他们举行了六千英里的长征,结果只有不到1/3的人生存下来。他们从一块完全陌生的土地出发,先打了日本人,后打了国民党政府,直到最后他注进了紫禁城。这证明了永恒的中国的奥秘和威严,即使经过一场自命要消灭一切旧制度的革命也能够继续存在。没有任何外在的装饰物可以解释毛泽东所焕发的力量感。但是毛泽东的确发出力量、权力和意志的颤流”②。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写下了访华之行的上述随感。
⑥《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第350页。⑦1976年日本《读卖新闻》。①1976年日本《熊本日日新闻》。②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①秘鲁《新闻报》。②基辛格:《白宫岁月》。对于毛泽东,斯诺的夫人――海伦・斯诺形象地说:“对毛泽东用的词是大――各个方面都大。他总是建立政策和理论的厂泛大纲,而把细节留给行政人员。作为一个人,他从来不是琐细的,不是平庸的,也不是爱报复的,这在中国是革命性的。他是一个胜利者,他欣赏取得胜利的过程,他的成功大多由于赢得了别人的心”③。
英国著名女作家韩素音也从教育学的角度表明了毛泽东对中国的作用。她说:“毛的最主要的职责是一位导帅。他在延安的领导作用正是体现在当导师上。导师这个词是他的身份最确切的说明,他教育全党、全军、全民。他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把共产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实际,运用在小米加步枪的国土上。1971年毛泽东对他的朋友、作家斯诺说:‘我历来是想当教员。我讨嫌那些伟大的字眼,伟大的领袖,伟大的舵手’。并且一再说:‘我历来最乐于做的事情就是当教员’。如果把全中国人民比喻为学员,那么,毛泽东的教员身份是最贴切不过了。”①
关于毛泽东,福原亨一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毛主席是理论上的领袖,每当中国革命面临关键时刻,他就发表重要文章,给革命定方向”。“作为现实主义者的必然结果,毛主席的政治路线具有极其强烈的民族色彩,充分掌握了中华民族的特质,为了使之奋起和团结而展开了有效的政治宣传”。②毛泽东太了解中国了,他认中国的现实出发,制定了以农村为根据地,开展农民武装斗争,借以最后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他怀着坚定的信念推行了这种战略。
旧中国被西方强国所瞧不起,而新中国为世界上绝大多数政坛要人刮目相看,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因为有了毛泽东。美国哈佛大学副教授谭若恩著文说,毛泽东“是中国的马克思,因为他分析了被外国入侵者瓜分的封建的中国的弊病。后来,他成了中国的列宁,因为他带头造反,以农村象螃蟹一样包围城市的方式夺取了政权。1949年以后,他有了第三种身份,成了中国的斯大林,他拿起泥刀和砖瓦,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他是中国革命的把马克忍、列宁和斯大林合为一体的人物”。③
“就是这位中国圣哲在当代世界政治斗争中放了反响最大的两炮。他在1960年同俄国决裂。10年后,他向美国开了门。从此,两极世界变成了三角世界”。更应提及的是:“毛泽东还担任了第三世界发言人的角色。中国虽然成了三足鼎立的力量的一部分,但还是领头为重新分配权力而奋斗。毛的中国成了这样一个象征:一个象第三世界一样落后的国家怎样能变成一个拥有原子弹和在联合国内有否决权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强国”①。毛泽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府的首脑,他使中国保持了自己的本色。
毛泽东究竟给了中国什么,加拿大著名记者盖恩说:“毛泽东统一了中国,给予人民一套新的道德观,提高了工农的地位,并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廉洁的政府。他教导人民说:只要他们同心协力,他们就能克服任何困难”②。
③海伦・斯诺:《一个女记者的传奇》。①韩素音:《早晨的洪流》。②1976年日本《熊本日日新闻》。③1976年美国《新闻日报》。①1967年美国《新闻日报》。②《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第333―334页。这就是毛泽东的动力。
前西德基督教社会联盟主席施特劳斯撰文说:“如果人们把他看作是新中国这个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缔造者,那么,这种评价不算太高”。“毛泽东成功地把他的国家,一个四分五裂,为外国列强所左右的中国,不仅从政治上统一了起来,而且还使它摆脱了饥饿”。“毛泽东把一个几十年来一直动荡不安,饱尝最严酷战争,灾难深重的中国引进了新的时代”。“毛泽东是中国的心脏和发动机”③。
三、终生献身革命事业的“斗士”
毛泽东之所以伟大,除了舍生忘死,致力于他所追求的革命事业之外,不附带任何的私心。这一点,不用说诸多的国际友人,而且连他的政敌也不得不承认。
韩素音直言:“他是一个完善的人,是全民族的代表,是人民和时代的化身。革命造就了毛,毛也造就了革命。毛的一生不仅是他个人的一生,而且也是中国整整一个历史时期的象征”。“毛的生活和中国革命已经交融在一起,无法分开了。毛已经和他的事业结成一体,他的思想和行动就是革命。如果把毛和革命分割开来,就会使历史失去原有的雄伟壮观,同时也会使这个人物无血无肉,剩下一个空架子。革命就是他的骨肉、心血,就是他生活的意志、力量和前提”①。对此,斯诺早已注意到,他声称:不仅毛泽东,其他革命家也都一样,谈起童年回忆,讲的是“我”,但当满怀豪情谈革命时,讲的是“我们”。在充满生活激情的共同事业中,一般的思想感情和个人生活琐事变得黯然失色,模糊不清,从脑海中消失了。对于毛泽东而言,想的、吃的、喝的、睡的,都离不开革命。
在所有的外国记者中,斯诺大概是对毛泽东的革命斗争历程最了解的。这位作家向世人展现了毛泽东早年革命生活的一幅画面:
“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有一次,毛泽东曾经花了整整一个夏天走遍他的家乡湖南全省。他挨家挨户替农家做工,有时候甚至靠行乞。有一次,他几天不吃饭,只吃些硬豆和水――这又是一种‘锻炼’肠胃的方法。他早年在这次农村漫游中所结交的友谊,日后对他是有很大价值的。因为10年以后,他开始把湖南的成千上万的农民组成了有名的农民协会”。“在六千英里的长征途中,除了几个星期生病以外,毛泽东和普通战士一样,都是步行的。在最近的几年中,他只要‘叛变’投向国民党,就可以升官发财,这也适用于大部分红军指挥员。这些共产党人10年来忠于主义的坚定性,你如不知道中国收买其他造反者的‘银弹”的历史,是无法充分估计的”②。
对于所从事的革命事业,毛泽东是充满信心的。美国著名作家史沫特莱和美国国务院“中国通”谢伟思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关于毛泽东有许多流传的故事,而且他和朱德及其他共产党领袖一样,多年来头颅上都悬着重
③1976年西德《巴伐利亚信使报》。①韩索音:《早晨的洪流》。②斯诺:《西行漫记》。赏”①。但他仍象骡子一样顽强地奔跑着。在他的性格中贯穿着钢杆一般的自豪与决心。“他绝对坚信他的事业和共产党最终必将取得胜利。这种信心与那时延安窑洞里的实际环境形成极其鲜明的对照”②。尼克松先生的女儿朱莉也深有感触地谈及:“在毛泽东谈到斗争时,我坚决相信,尽管这位主席经过82年的艰苦生活已经衰老。但他的头脑却比中国的年轻一辈更充满活力,更渴望斗争”。“毛的一生,也许超过其他所有人,已经使全世界的穷人产生了强烈的日益增长的革命要求。他发动了全球性的斗争,这种斗争已经并将继续带来巨大的变化,不论历史如何下结论,毛的一生肯定将成为人类意志的力量的突出证明”③。
“他的非凡的一生所发生的事件,宛如一系列高大的里程碑矗立在过去的岁月和人们的记忆中:参加革命、改信马克思主义、长征、反蒋介石、打日本人、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半个世纪来,他一直是他国家的人民的领袖,1/4世纪来,他一直是中国政府领导人,40年来,他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领袖”。“马克思主义是他压倒一切的信念,是他一生的指导精神。”④惠特拉姆对毛泽东的革命历程作了这般简洁的概括。
四、平凡的形象,超凡的魅力
由于时代的诸多因素,使得毛泽东这样一个吃五谷杂粮的人,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那么,现实生活中的毛泽东究竟又是怎样一种形象呢?几乎所有会见过毛泽东的国际友人,都在他们的笔下作了生动的描述:“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剧场里”,“毛泽东坐的位置离我不远。他的前额很宽,颧骨并不显露,嘴唇就象一弯新月,很女性化。他的脸部表情很丰富,不住地变化。他那柔和几乎没有皱纹的脸孔,象孩子一样的笑声,以及那和蔼可亲的样子,觉得把他形容为‘钢铁般的布尔什维克’或‘冷酷的匪首’,无论如何都是不合适的。”“一般说来,毛泽东不拘形式,不讲究繁文缛节,他穿的制服和其他红军战士一样。可是他有一种难以言状的风度,显示出威严。使人感到他是一个非凡的人物”①。德国友好人士王安娜如此形象地勾画出30年代的毛泽东。
斯诺的夫人则从另一个侧面向读者展现了延安时期毛泽东的风采:“他在中国人里是不寻常地高大,身材很好”。应该说,“没有什么可损害毛泽东的,他有很好的教养,内部是钢,有坚强的抗力,是坚韧的材料制成的”②。
1946年,另一位美国记者斯特朗在延安窑洞里,见到了她所敬仰的毛泽东,她写道:“毛泽东身材魁梧,毫不拘束”。“他那略带扁平的圆脸上,有一种平静而含蓄的表情,微笑起来,就变得生动而幽默了。在乱蓬蓬的浓密黑发下,高大的前额和敏锐的眼睛表明他的思想活跃,富有洞察力,没有什么能逃过他的注意。一种高深而又灵活性的理智支配着他,使他生气勃勃”
①史沫特莱:《毛泽东会见记》。②1976年美国《纽约时报》。③《美国妇女家庭杂志》。④1976年《澳大利亚人报》。①王安娜:《中国――我的第二故乡》。②海伦・斯诺:《一个女记者的传奇》。③。在那时的中国,能见到毛泽东,那是莫大的荣幸。且听一个外国记者的心声:“几分钟过后,毛泽东出现了。我原以为一位至高无上的领袖进入大厅会象神人出现一般,形成了一个震动人心的场面,实际上,我却在肃静的气氛中看见一位衣着整洁朴素、和我在大街上看到的成千上万中国人一样的老人走了进来”。“我看清了他的面庞。他的目光使我意识到他是一位真正的伟人。他的目光安详而清澈,全身都焕发出谦虚之感”。“那是我一生中最重大的时刻之一。我看着这位20世纪最杰出的人物、最伟大的领导人、历史上最光华四射的智慧之一”。
伟人就是伟人,毛泽东这位中国人民的领袖,以他那压倒一切的魅力,为世界上许多的知名人士所倾慕。基辛格博士说:“在会见一位出名而掌握大权的领袖人物时,人们往往分辨不出在多大程度上倾倒于他的人格,又在多大程度上敬畏于他的地位和声望。会见毛泽东的情况却是不容置疑的。除了召见是突如其来的以外,接见并无任何仪式。房间内的陈设就和屋子的外观一样简单朴素。毛泽东就站在那里边,周围都是书,他在中国人当中身材是高大魁梧的。他微笑着注视来客,目光锐利而微带嘲讽,他的整个神态似乎在发出警告说,他是识透人的弱点和虚伪的专家,想要欺骗他未免是徒劳的。或许除了戴高乐以外,我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人象他具有如此高度集中的、不加掩饰的意志力”。“他成了凌驾整个房间的中心,而这不是靠大多数国家里那种用排场使领导人显出几分威严的办法,而是因为他身上发出一种几乎可以感觉得到的压倒一切的魅力”①。
也许在政治立场上,毛泽东是西方许多政治家的对手。在个人私交中,毛泽东却有好多的朋友,而不论其政治信仰如何。英国前首相希思就是引人注目的一位。他自己的话就是佐证:“当我1974年6月在北京第一次会见毛泽东的时候,我一下子就同他交上了朋友”。“他本人是一位非常令人愉快的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的热情欢迎使我毫不拘束,而且,他不仅了解我爱好航海和音乐,而且还了解我向他介绍的我的一行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其后的会谈中,双方都开了许多玩笑。总之,同他谈话既使人感到愉快,又使人感到兴奋。”②毛泽东就是毛泽东,伟人到底是伟人。
五、最富人情味的老人
无情未必真豪杰,自古以来莫不如此。就革命事业而论,毛泽东是一位勇敢的“斗士”。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从人性的本身的标准而论,他更属于充满同情心的善良之人,在他的身上,有着中国农民那种十足的人情味。史沫特莱深切回忆了她同毛泽东在30年代中期一起生活的片断:“毛氏时常来到我和我的女秘书所住的窑洞,我们三人吃了简单的晚餐,就花了儿个钟头谈天说地”。“有一次他还问我是否曾经爱上甚么男人,原因是甚么,爱情对我有什么意义。有时他吟一段中国古诗,或者朗诵他自己的诗,其中一首是纪念他的第一夫人。她因为是毛氏的夫人,被国民党杀害了”①。
③斯特朗,《斯特朗在中国》。①亨利・基辛格:《白宫岁月》。①史沫特莱:《毛泽东会见记》。“毛泽东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我记得有一、二次当他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发生死人事件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湿润的。有一个战士告诉我,他曾经亲眼看到毛泽东把自己的上衣脱下来给一位在前线受伤的弟兄穿。他们又说当红军战士没有鞋穿的时候,他也不愿意穿鞋的”②。毛泽东的老朋友斯诺先生在他的回忆录中,述说了他的所见所感。
在1939年的《共产国际》杂志上摘录了一位红军战士对毛泽东的看法:“他是我们的主要领导者。他领导着政府党和军队。毛泽东是一个普通而热心的人。他的话就连闭塞的人也能理解。他的威望和声誉难以用语言表达。他一贯关心他人而全然不顾自己。他非常朴素,行军时与红军战士们一起睡在地上,吃得也和大家一样。”①有这样一位与民同甘共苦的领袖,还有什么攻克不了的堡垒。
1970年,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被朗诺―施里玛达集团推翻,来到中国。富于同情心的毛泽东立即伸出援助之手,热情接待了西哈努克亲王一行,并给予积极的支持。这位亲王充满感激他说:“主席先生!中国自己负担很重,她给了第三世界许多帮助,而我连同我的随从人员、朋友和工作人员又成了额外的负担”。毛泽东回答说:“没有什么了不起嘛!让尽可能多的人来支持你..”②
1975年12月,尼克松先生的女儿朱莉来华访问。尽管毛泽东东当时已身患重病,可他却十分关心远在太平洋彼岸的朋友的健康。朱莉激动地回忆说:我们大家刚刚坐定,主席先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尼克松先生的腿怎么样了?”告别时,他还强调地对我说:“你父亲来时,我会等着他的。”
③话语不多,其情却深。在毛泽东的光辉一生中,无疑受过极其艰苦的磨炼,然而,过去的那些经历却没有在他身上留下怨恨、残忍或忧伤的痕迹。拿毛泽东和蒋介石相比恐怕有些不公平。蒋介石无情、自傲又残忍。而毛泽东则和尼赫鲁相似,富于理想和幻想,都是人道主义者④。印度前驻华大使潘尼迦对毛泽东作了上述评论,尽管它不一定那么准确。
六、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
毛泽东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特征的人。他有爱、有恨;有欢声笑语,也有孤独寂寞;他诙谐幽默,也精明敏锐;更有谦逊求实的作风。
谦逊是伟人应具的美德。毛泽东为此赢得了众多国际知名人士的称赞。尼克松是这样评述的:“毛泽东常用自谦之词来委婉说明他的观点。我和毛泽东开始会谈之前,当摄影师在拍照时,我们进行着轻松的交谈。基辛格提到他在哈佛大学当教授时,曾经指定他的学生阅读毛泽东的著作。毛泽东回答说:‘我的这些著作算不了什么。我写的东西并没有什么教益’。我说:
②斯诺:《西行漫记》。①《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第395页。②西哈努克:《西哈努克回忆录》。③《美国妇女家庭杂志》。④《中国出了个毛译东》,第379―380页。‘您的著作已经推动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毛泽东回答说:‘我一直没有能力去改变世界。我顶多只能改变北京郊区的几个地方而已’”①。1975年底,尼克松的女儿会见毛泽东后,发出了相似的感慨:“毛泽东的举止出人意料的随和。他不装腔作势。他在谈到将于新年发表的一首讲斗争的诗的时候非常谦虚。他说:‘那算不得什么,那是我在1965年写的’。我禁不住把他的态度同我见过的其他权力很大的独裁者的态度相比。勃列日涅夫的傲慢,帕帕佐普洛斯②的专横..与此成为对照的是,毛和唐闻生之间的关系犹如祖父和孙女。黄镇大使看来也很轻松。”③
在每次同外国友人谈到中国的落后状态时,毛泽东总是发出阵阵疚心的感叹。法国前总理富尔在会见毛泽东之后写道:“毛主席以抑制的感情谈起中国,流露出他的失望和信心。‘你们亲眼看到我国的情形,看到我们是多么落后。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我提起中国已经取得的进步。毛泽东回答说:‘是,没错,但比较起来成绩还是很小..还有许多工作要做!’”④在希思面前,毛泽东也表达了内心的感慨。他对这位当时在任的首相说:“可是你没有去看看东北的工业区,下次来你一定要去那里看看。你一定不要全信人家告诉你的事情,他们对外国人总是能骗的就骗”。“我们有了进步,但是事实是,这种进步太慢了。我们总得想办法让这种进步更快一些”①。
无疑,作为一个政治家,在战略上,毛泽东敢于藐视对手,但在社会现实面前,他又有自知之明,能正视现实。美国前总统布什叙述了毛同他会见的一个片断:“基辛格点点头,然后转了话题:‘我非常重视我们之间的关系’。毛的反应是,举起一只拳头,伸出另一只手的小指。他指着拳头说:‘你们是这个’。又伸出小指说:‘我们是这个。你们有原子弹,而我们没有’。由于中国10多年前已有核武器,毛显然指美国在军事上比中国强大”
②。毛泽东的幽默、诙谐,在伟人中是出了名的,诸多同他会晤过的国际友人对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先看看基辛格博士的切身感受:“他用他特有的斜视的眼光迎接了尼克松,开玩笑说:‘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委员长对这件事可不赞成了’”。“毛在谈话中,开玩笑地提到我的女朋友以及我怎样利用她们作掩护安排一些秘密旅行。还开玩笑地谈到台北和北京领导人对骂时给对方戴的帽子”。毛泽东的幽默,不同于一般人那种饭后的随意闲侃。“在那些戏谑、玩笑和轻松的俏皮话之间,我们必须小心留神,因为毛泽东是用一种故意显得很随便的方式来发表他的主要意见的,为的是使尼克松此行如果失败的话,也不致于有失面子”③。
曾经作为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的布什,对毛泽东的这一性格也作了相类似的描述:“基辛格问他身体如何。毛用手指着他的头答道:‘这个部分还
①尼克松:《领袖们》。②希腊前总统。③《中国出了个毛译东》,第281页。④富尔:《毛泽东会见记》。①1976年英国《每日电讯报》。②《布什自传》一书。③基辛格:《白宫岁月》。灵。我能吃能睡’。..‘总之,我感到不行了’。然后,他笑着说,‘我是供来访者观看的展览品’。毛用一种哲学家的语气说道:‘我不久要归天了,我已经接到了上帝的请柬’。世界上最大的共产党国家的领袖说出这种话,真使人大吃一惊。基辛格微笑着说:‘别接受得那么早呀’!毛无法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只好吃力地在一本便笺簿上写下:‘我服从Doctor的命令’。这是一个双关语,因为基辛格有博士头衔,而在英文中博士和医生是同一个词。”①
另一种思维方式的东方国家首脑对毛泽东的幽默也深有同感。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写道:毛泽东对日本问题很感兴趣,“毛主席举出‘I、RO、HA’及‘A、I、U、E、O’(都是日文字母的读音)评价说,创造了这些文字的日本民族是伟大的。他还说他在学日文。可能是半开玩笑,他还说想到日本留学。当我说:‘那我们可怎么照料您好呢?难办哪,还是请您别去留学吧’。毛主席开玩笑地说:‘你不友好啊!’如今,这已成为值得怀念的回忆了”。“他对自己年轻时的事毫不掩饰,调皮就是调皮,不遮不掩,发出朗朗的笑声,无拘无束地谈论着”。“在第二次日中航空协定谈判时,他毫无顾虑地对我说:‘已经吵完了吗?’‘应当大吵呀!’他的话消除了我的紧张心情。”②还是作家观察更为仔细,用语准确。韩素音说:“毛的幽默来自辩证法。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能一眼看到事物的对立面。正是这一点成了他的语言的特色,也是他所制定的方针政策的特色。他的幽默有时真是锋芒逼人。他虽极不喜欢杀人,可如要嘲讽起人来,却是入骨三分”③。
大凡会晤过毛泽东的国际友人,更不会忘记这位伟人那种超人的敏锐与机警、冷静与沉着、深刻与含蓄,以及他性格的诸多复杂组合。政坛强人基辛格以外交家那特有的适应能力,接近了毛泽东的内心世界:“他也不象多数政治家那样,要旁人给他准备讲稿,然后记诵而装作即席讲话,或者照本宣科。他轻松自如,似乎随随便便地引导着苏格拉底式的对话,从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意。他在开玩笑之中央带出主要的论点,牵着对话者转来转去,找机会插几句时而富有哲理,时而冷嘲热讽的话。总的效果是,他的主要意思被包藏在许许多多离题很远的话语当中,以致意思是表达出来了,同时却回避了义务”①。
事实上,在40多年前,谢伟思多多少少也看到了毛泽东性格的另一面。他描述道:“当然,当人们跟他更熟悉一些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他也会兴致勃勃,谈笑风生。他谈话机智俏皮,爱用中国古典比喻,条理分明而又令人吃惊。对于一些问题似乎在进行逻辑推理之前就能脱口而出,而作出恰当而明晰的结论”②。
爱泼斯坦的洞察力也不一般,要不然,他也很难从毛泽东的身上捕捉到其深沉的另一面:“毛的性格内混杂着深沉的严肃性和俚俗的幽默,忍耐和决断,思想和行动,自信和谦逊”。“他答复问题非常详尽,刺激你和他辩
①《布什自传》。②1976年日本《读卖新闻》。③韩素音:《早晨的洪流》。①基辛格:《白宫岁月》。②1976年美国《纽约时报》。论,然后再加解释,直至他确实知道你不但明白他的论点,而且明白他引以为立论根据的事实和见解为止”③。毛泽东的主要特征是深思熟虑。
海伦・斯诺从她的观察角度概括了毛泽东的复杂性格原因:“毛泽东年老时被神化是有各种原因的。他把‘新中国’人格化了,既有他的灵机,又有它的限制。他是一个复杂的人,有一个辩证的头脑”。“在他的整个时代,他是最乐观的人,可他也是愤世嫉俗的人,对于愚人,即使他相信,也是不愉快的。他比中国任何一个象他那样年纪的人,对外来的影响都更为开放――可是他又是能用漂亮的技巧和鉴别真实价值的本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④。我们只能说:毛泽东是一个内心世界十分丰富的人,他本身就是一部书。
七、博学多才,书伴终生
作为杰出政治家,毛泽东誉满天下。然而,不仅如此,如果给毛泽东赐以哲学家、诗人、思想家、理论家、艺术家的誉称,他同样当之无愧。毛泽东一贯聪明好学,勤奋刻苦,书是他永远离不开的伙伴。外国友人对于毛泽东的渊博学识,超常才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毛泽东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素养,“毛主席喜欢读《红楼梦》等中国古典作品,一贯采取把这些作品视为民族的文化遗产而予以尊重的态度。在传统诗同――它在中国文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创作方面也显露了非凡的才能。这些都大大有助于使毛泽东的形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反映得更加高大,大大有助于铸成他是具体实现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和飞跃的英雄的形象”①。福原亨一对毛泽东如是评述。
大平正芳在见到毛泽东的客厅后,也得出了他的观感:“那间接待室兼书斋里摆满了线装书,书中夹着许多白色的书笺。毛主席似乎就在那里度着专心读书的生活”②。
许许多多的中外人士都知道,毛泽东是嗜书如命的。在30年代的延安窑洞里,王安娜作了她的另一番描述:“在另一张桌子和木箱上,放着书籍、杂志和文件夹。毛素有博览群书之称,看来是有根据的。他让我看斯宾诺莎、廉德、黑格尔和罗素著作的译本。据他说,碰到特别有兴趣的书,会连续三、四个晚上不停地把它看完。深夜两点乃至三点以前他是不睡的,每天工作的时间实在够长”。“毛泽东的言谈是农民与学者、普通知识与高度智慧的结合。他的讲话对我充满着魅力。他一次也没有到过国外,也不像朱德和周恩来那样能说外语。可是,他对外国的制度和风俗习惯却很有兴趣”。“毛泽东好几次和我谈到他对外国有趣的见解,这些见解是从以前的西欧小说和历史书上得来的”①。
斯诺又何尝没有这般体会,他在《西行漫记》中说“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我有一阵子每天晚上都去见他,向他采访共产党的历史,有一次一个客人带了几本哲学新书来给他,于是毛泽东就要求我改期再谈。他花了三四夜的功夫专心读了这几本书,在这期间,他似乎什么都不管了。他读书的范围不仅限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而且也读过一些古希腊哲学家――斯宾诺莎、康德、歌德、黑格尔、卢梭等人的著作”。“毛泽东读过许多关于印度的书,对于那个国家也有一定的看法。他问到我关于甘地、尼赫鲁、查多巴蒂亚以及我所知道的其他印度领袖的情况。他知道一些美国的黑人问题,把黑人和美国印地安人所遭受的待遇,跟苏联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相对照”②。
③1945年9月2日纽约《下午报》。④海伦・斯诺:《一个女记者的传奇》。①1976年日本《熊本日日新闻》。②1976年日本《读卖新闻》。①王安娜:《中国――我的第二故乡》。
史沫特莱的看法是:“毛氏是众所周知的理论家,但他的理论却根植于中国的历史和战争的经验”。“他著了许多书和小册子,因此已经置身于历史上伟大的革命政治家之列。他的《论持久战》、《战争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已经成为中国革命思想的里程碑,我在后来的岁月中曾在穷乡僻壤看他的著作”③。
写诗,是毛泽东的一大爱好,富尔似乎对主席的这一特长也有所感:“诗歌不仅仅是毛泽东生平中的一件轶事。我的确相信它是了解毛泽东性格的关键之一。毛泽东和许多马克思主义者不一样,他不是一本书读到老的人。他在这些简短诗歌里表达的思想,不受党的教条和辩证法的词藻所束缚。他用简单的形式,表现生动而深刻的革命题材,是国内所有的人都能够理解的,也是世世代代的人都能够理解的”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毛泽东就是有一种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与风度。1974年5月30日,毛主席亲自请教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教授。李教授深情地回忆说:“毛主席一见到我,竟直言问起物理学上的对你问题”。“根据韦伯氏大辞典,对称指平衡的各个部分,或者指平衡的各个部分产生的形式美”。“我们之间摆着一张小平台桌,上面放着一叠纸、几根铅笔和两杯绿茶。我拿起一根铅笔放到纸上,用手指朝毛的方向弹去,随即再把铅笔往回弹了一下。铅笔滚向一边,又滚了回来。接着,我指出这个过程没有一刻是静止的,但在整体上它具有对称性。毛泽东很欣赏这个实验演示,于是他想知道对称的深层意义,仅以对称原理为基础,真的能够表达宇宙法则吗?”“我们讨论了粒子和反粒子的对称,以及由此它们产生和湮灭的动力学过程。对称的美如此简单,其结果又具有极其深远的普遍性,毛泽东似乎陷入沉思。他说非常遗憾,没有时间去研究科学。但毛泽东仍回忆起年轻时读过的一些科学书籍,如生物学家丁・亚瑟・托马斯的著作,当时他入了迷”②。
毛泽东那渊博的学识和深邃的智慧,使许许多多的国际友人受到启迪和教益,惠特拉姆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这位澳大利亚前总理追忆:“我们的谈话范围涉及历史、当前问题、亚洲地区、文学和当代的一些人物。他很熟悉情况,知道西方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乐意对一些人物和问题发表意见。交换意见,显然使他感到高兴。听到来自不同社会的一个陌生人的意见,他从中可能得到某种刺激,不论我的看法多么错误。他的智慧和历史感深邃而
②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③史沫特莱:《毛泽东会见记》。①富尔:《毛泽东会见记》。②1988年《科学博览》。又明晰”。③他那有感染力的笑容和学者的优雅神态,令我记忆犹新。④毛泽东是一个集政治家、学者、诗人于一身的少见的当代伟人。
八、唱不完的赞歌
毛泽东这位世界伟人,尽管功高德劭,受人敬仰,但他毕竟也是一个血肉之躯,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生老病死,当无情的帕金森症状在他身上不断蔓延时,当他同别人谈话的口齿越来越含糊的时候,他老人家也知道:马克思的请柬已经向他发出了。生老病死,这是几千年来人类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对这位伟人也没有例外。
1976年9月9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山河在,人已故,千秋功业,自有他人评说。世界上许许多多的知名人士,对于毛泽东的一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尤其被毛泽东会见过的国际友人,更对这位伟人的离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布托・阿里立即发表了沉痛的声明:“今天,全世界都哀悼毛泽东的逝世,但是到明天黎明,都将起来歌唱颂扬他不朽的赞歌。我的思想和感情,象我的同胞一样,极为悲恸沉痛。这位人物的谦虚和幽默,他的光荣和伟大,他的英勇和胜利,将永垂青史”。
“毛泽东的名字将永远是穷人和被压迫者的伟大而正义的事业的同义语,是人类反对压迫和剥削的斗争的光辉象征,是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胜利的标志”。“我们巴基斯坦将永远怀着敬意纪念不朽的毛泽东”。“毛泽东没有死,他永垂不朽。”“当然,他为中国及其八亿人民做了了不起的事情,但是毛泽东也是一位崇高的世界领袖。他对当代局势发展的贡献是没有人可以比拟的”①。
惠特拉姆也在《澳大利亚人报》上撰文道:“我本人的看法是,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将永世长存。他是当代和古往今来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有一切证据表明,他不仅为他的人民所钦佩和追随,而且真正为他们所爱戴。他的政府是简朴的,但却是诚实而有效的;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受到国际的尊重,国内实现了多少世纪所没有过的稳定。”①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金日成,这位与毛泽东几十年患难与共的朋友,在毛主席逝世的当天,就向中国共产党发来唁电,表达了朝鲜党和人民以及他本人对故友的深切哀悼之情,对毛泽东的一生,作了高度的评价:“毛泽东同志的一生和整个斗争历程,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动典范,他为争取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解放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而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毛泽东同志为加强朝中两党、两国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和战斗团结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不可磨灭的业绩将永远铭刻在朝鲜人民心里。”②
毛泽东是伟大的,他一生不朽的业绩,将永为世人所传颂。
③《澳大利亚人报》1976年。①《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第258―259页。①1976年《澳大利亚人报》。②1976年9月11日《人民日报》。(唐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