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hjm002
hjm002
hjm002
hjm002
hjm002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胡乔木不同意萧军的意见,就站起来反驳。他说文艺界需要有组织,鲁迅当年没受到组织领导是不足,不是他的光荣。归根到底,是党要不要领导文艺,能不能领导文艺的问题。

  延安整风也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一页。然而,这一页实在不能以普通的一页视之。经历过或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们,不会忘记1942年5月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不会忘记毛泽东在那次座谈会发表的著名讲话。

  晚年胡乔木曾满怀深情地说,50年后的今天重读《讲话》,它的深刻的思想性和说理性,仍使我们每一个相信真理的人感到折服。它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基本内容,将使我们长久地受到教益。

  延安时期,毛泽东不但形成了系统的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而且也形成了系统的文艺思想。这种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现实革命斗争服务。作家应该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而这正是中共从当时实际出发提出的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准则,构成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逻辑起点。

  全党整风开始后不久,文艺界整风就被提上日程。

  3月底的一天,毛泽东召集《解放日报》的人开会,谈《解放日报》的改版问题。会上,贺龙、王震对丁玲的《三八节有感》提出批评。

  贺龙说:丁玲,你是我的老乡呵,你怎么写出这样的文章?跳舞有什么妨碍?值得这样挖苦?

  胡乔木感觉贺的话语过重,便转过头,向毛泽东提出:“关于文艺上的问题,是不是另外找机会讨论?”

  毛泽东没有说什么。但第二天,毛泽东批评胡乔木:“你昨天的话很不对,贺龙、王震他们是政治家,他们一眼就能看出问题,你就看不出来。”

  毛泽东领导文艺整风的方式是独特的。整风开始之前,他给当时在延安的许多作家写信,找他们谈话,请他们收集文艺界对整风的反应。据知情人回忆,先后被毛泽东约去谈话的作家和诗人,就有丁玲、艾青、萧军、舒群、刘白羽、欧阳山、草明、何其芳、严文井、周立波、曹葆华、姚时晓等人。

  座谈会开始前,毛泽东以他和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何凯丰的名义,向参加会议的文艺界人士和一些部门领导发出请柬。请柬注明开会的目的是“交换对于目前文艺运动各方面问题的意见”。

  座谈会采用分散和结合的方式进行,大会共举行3次。

  5月2日下午,第一次座谈会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楼下会议室举行。

  毛泽东的开场白照例是特有地风趣的。他说,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总司令的,一支是鲁总司令的。

  毛泽东接着谈到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

  毛泽东的讲话作为“引言”,在文艺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与会者围绕着毛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甚至出现尖锐的争论。“红色的国土”上首次出现了这样的争论。

  胡乔木认真做着记录,并不时参加发言。

  毛泽东也认真地做着记录,很少发言,但是他的态度是明朗的,认为是对的就赞成,不对的就反对,并加以说服。

  在一次会议上,萧军曾谈到,作家要有“自由”,作家是“独立”的,鲁迅在广州就不受哪一个党哪一个组织的指挥。

  胡乔木不同意萧军的意见,就站起来反驳。他说,文艺界需要有组织,鲁迅当年没受到组织领导是不足,不是他的光荣。归根到底,是党要不要领导文艺,能不能领导文艺的问题。

  毛泽东十分赞赏胡乔木的做法,开完会以后,他特地请胡乔木去他家吃饭,说是为了祝贺开展了斗争。

  16日,召开第二次座谈会。

  120师战斗剧社社长欧阳山首先发言,他呼吁延安文艺干部到前线去,文艺工作者应该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甚至发两分光。这样做似乎付出很多,但实际上学到的东西更多。

  柯仲平介绍了民众剧团的《小放牛》在农村演出受欢迎的情况,说不要瞧不起《小放牛》,群众很欢迎,老百姓慰劳品装满了衣袋、行囊和马褡。

  毛泽东很赞同两位作家的意见,连连点头称是。

  23日,座谈会召开了第三次会议。欧阳山、周扬、何其芳与萧军又争论了起来,胡乔木也加入了这场争论。

  在谈到鲁迅所走的道路是“发展”还是“转变”时,胡认为是“转变”,而萧坚持认为只能是“发展”,不能说成是转变。他的理由是“‘转’者方向不同也。原来向北走,又转向南了或者转向东、向西了,越走越远了。‘变’者是质的不同。由反革命的变成革命的,或由革命的变成反革命的,是质的变化,鲁迅先生并不反动,所以只能说是‘发展’而不能说是‘转变’。”

  双方争论得不可开交,谁也没有说服谁,倒是朱德一通朴实厚重的话,才使争论暂告一段落。他说,不要怕谈“转变”思想和立场,不但会有转变,而且会有“投降”。我自己就是看到共产党能救中国而由旧军人“投降共产党”的嘛!有人引用李白“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诗句,现在的“韩荆州”是谁呢?就是工农兵。

  朱德的讲话赢得了阵阵掌声。

  在连续听取会议发言后,毛泽东决定作一次长篇发言。发言安排在23日晚上。由于参加会议的人太多,会址只得临时改在会议室外的一块空地上。

  毛泽东穿着他那身灰白色衬衫,作了座谈会开始以来准备最充分的发言。他一手拿着简要的讲话提纲,做着手势,用他那浓重的湘音,侃侃而谈。毛泽东以深刻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概括力,将近一个月大家讨论的、甚至发生激烈争论的问题,归结为一个问题,就是文艺工作究竟是“为什么人”的问题。

  毛泽东的讲话,将延安文艺家们的思想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丁玲在座谈会期间曾受过严厉的批评,但在整风后却说过一段深情的话:“回溯着过去的所有的烦闷,所有的努力,所有的顾忌和过错,就像唐三藏站在到达天界的河边看自己的躯壳顺水流去的感觉,一种翻然而悟,憬然而惭的感觉。”

  这种感觉决不是丁玲一个人所具有的。

  毛泽东嘱咐胡乔木整理他的讲话。胡乔木根据记录作了整理,毛泽东看了以后很满意,又在整理稿上作了不少修改。讲话的发表,选在1943年10月19日,即鲁迅逝世7周年的纪念日。

  毛泽东主持座谈会,胡乔木自始至终参加了座谈会,并作过不少发言;毛泽东发表讲话,胡乔木整理讲话。这一切,对此后中国文学产生的巨大影响,则是始料未及的。
hjm002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