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hun011
hun011
hun011
hun011
hun011



十二 出入佛道






  1.我们和佛教在为群众“解除压迫的痛苦这一点上是共同的”

  宗教是人生的一种表达和实现方式。中国传统的佛道两家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学思想,对中国人的人生观有着重要影响。

  不光是这样。遍观中国历代帝王和政治家们,几乎很少不触及佛道的。有些政治术语,也与佛道相关。做官,常常被说成“届于庙堂之上”;下野了,常被说成是“归隐”。在“庙堂”的人有一套说法,“归隐”的人,也有一套习惯用语,一般的老百姓,未必有意去弄清什么佛呀道呀的,可他们的日常用语(如“好人有好报”,“退一步海阔天空”),他们的日常行为(如看风水、赶庙会、烧香求子).都无不渗透着佛道的影响。

  毛泽东,间或也出入佛道之间,阅读和谈论有关书籍,阐发哲学和人生乃至政治各方面的一些道理。当然,毛泽东的出入佛道,同传统的和民间的人们,是大异其趣的。

  从早年开始,毛泽东就接触到一些佛学知识。1936年,他曾对斯诺说:“我母亲信佛却很虔诚,她向自己的孩子灌输宗教信仰,我们都因为父亲不信佛而感到伤心。我九岁的时候,曾经同母亲认真地讨论过我父亲不信佛的问题。从那以后,我们好几次想把他转变过来,可是没有成功。”直到有一天,他父亲外出收帐,路遇一只老虎,脱险后觉得是得罪了神佛,才“开始比较敬佛,有时也烧些香”。看来小时候,毛泽东把信不信佛当作很重要的事情。当然,他接触的只是民间流传的初浅的佛教知识。有意思的是,在父亲开始信佛以后,毛泽东说:“我越来越不信佛。”

  在长沙读书期间,毛泽东也接触到一些佛学知识,并在文章中有所运用。如在1917年4月的《体育之研究》一文里,便说“释氏(释迦牟尼――引注)务求寂静”,又说:“释迦往来传道,死年亦高。邪苏(耶稣――引注)不幸以冤死;至于摩诃未(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引注),左持经典,右执利剑,征压一世,此皆古之所谓圣人,而最大之思想家也。”在稍后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写的批语中,毛泽东还用佛教术语“差别相”来说明宇宙世界和人类生活的千差万别,佛经《大乘义章三本》说:“诸法体状,谓之为相。”

  在读《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中,毛泽东还第一次表述了他对宗教的看法。泡尔生在第八章“道德与宗教之关系”里,说到神的功能,是保护弱者,威慑惩罚那些欺侮弱者的坏人,毛泽东读此批注:“在未开化之时,宗教亦有抑制蛮暴、保护幼弱之功。”泡尔生接着说:“信神矣,则足以鼓其勇敢而增其希望。……无此等信仰,而能立伟大之事业者,来之有也。”毛泽东又批注:“宗教可无,信仰不可少。”

  1917年暑假期间,毛泽东同好友萧子升从长沙出发,到湖南好几个县的农村“游学”。行至宁乡县沩山密印寺时,他们特意拜访了老方丈,翻阅了寺藏的各种佛经。又在寺里住了两天,到各处参观,了解寺院的组织管理和僧人的主活。他们还向方丈询问了全国的佛教概况,以及佛经出版的情况。沩山密印寺,是不小的佛教讲经中心。

  据萧子升后来在《毛泽东和我曾是“乞丐”》一书里记叙,他们从沩山下来后,兴致勃勃地议论起佛教与人生哲学问题,以及历代帝王同宗教的关系。认为唐代最是典型,尊孔子为“王”,修建孔庙,皇帝姓李,又尊老子为道教始祖,开始建立道观;外来佛教也受欢迎,寺院遍及全国,儒、释、道皆为所尊,和谐共处。他们认为,孔子、老子都是哲学家,而非教主,因为中国人只是希望借宗教以指引生活,而不着意发展到狂热的地步。毛泽东还说:自古以来,中国宗教信仰是自由的,对宗教也不过于执著,不像西方那样发生长期的宗教战争。此外,儒家思想远比佛、道二教影响为大。两人都觉得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对佛家,毛泽东并非偶然说说而已。在1917年8月23日致黎锦熙的一封长信中,他向这位介于师友之间的兄长淋漓尽致地倾诉志向,说自己的社会理想就是怀慈悲之心以救苦海的众生,共同走向大同圣域。这明显是受康有为《大同书》儒、佛相融的影响。

  1920年,毛泽东已开始热切地学习马克思主义。6月7日,他给黎锦熙写信,仍然表示:“文字学、言语学和佛学,我都很想研究,……希望先生遇有关于言语文字学及佛学两类之书,将书名开示与我。”

  建国后,代表中国几个佛教宗派的经典,《金刚经》、《六祖坛经》、《华严经》等,以及研究这些经典的著述,毛泽东都读过一些。1959年 10月23日外出前,他指名要带走的书籍中,便有《六祖坛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法华经》、《大涅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