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hzz1032
hzz1032
hzz1032
hzz1032
hzz1032



第九篇 庐山再会
1、复婚无望






  火车经过漫长的行程,终于开进了哈尔滨车站。贺子珍在车上一眼看到站台上已经站着来接他们的同志,不禁一阵激动,眼圈都红了。啊,终于回到了祖国。

  李富春等领导同志已经在车站迎候她。他握住贺子珍的手,热情而亲切地问道: “长途坐车,辛苦了,一路上身体可好?”

  贺子珍很愉快地回答:“很好,谢谢。”

  贺子珍在中央苏区时就认识了李富春。

  李富春很关切地说:“你们母女俩先好好休息几天。”

  贺子珍是一个急性子人,回国不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工作。她觉得自己在苏联耽误的时间太多了,回国后要抓紧工作。她回答说:“我很好,不用休息。我请求组织上尽快安排我的工作。”

  李富春觉得给贺子珍安排工作可是一件大事,不能随便决定,便有意地绕开这个问题,说:“你的住处已经安排了。你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可以提出来,我们去办。”

  贺子珍还是重复这个愿望:“我个人生活没有什么要求,我只想早日工作。”

  然而,东北局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发现,贺子珍母女俩连最起码的日用生活品都缺少。除了身上穿的衣服以外,她几乎没有换洗的衣服,娇娇也只有随身的一套衣服。脚上穿的鞋磨出了一个大洞,已经露出了脚趾。

  人们很快就发现,贺子珍这几年在苏联的生活,不是舒适的,而是艰苦的。

  经过组织上的考虑,接待她们的工作人员很快给她和娇娇添置了棉衣,还特地为贺子珍做了一件棉大衣,又给娇娇买了一双新皮鞋。

  娇娇从来没有穿过这么好的皮鞋,心里美滋滋的。她故意重重地走路,让清脆的皮鞋声吸引妈妈的注意,让妈妈看看她的新皮鞋有多漂亮。然而,贺子珍却没有露出笑容,皱着双眉,一点也不高兴,她用俄语对娇娇说:

  “把新鞋脱下来,还给组织上。我们刚来乍到,什么也没做,就给组织添了这么多麻烦,你那双旧鞋补一补,还可以穿。”

  娇娇从小在国外,这时不会讲中文。她心里虽然喜欢这双皮鞋,但也不敢违背妈妈的意志,只好把新皮鞋脱下来,又穿上过去那双旧的。

  根据娇娇不懂中文的情况,组织上专门为她物色了一位老师,还派人陪她参观了已经解放的哈尔滨市区。当时,这是解放区一座最好的城市,有小莫斯科之称。

  这时,东北正在进行解放战争,哈尔滨到处是一派繁忙的备战景象。

  没过两天,贺子珍便呆不住了,一再要求组织上给她安排工作。她表示:“我工作能力不高,而且在苏联长期没有工作了,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我闲不住,我回国就想为解放全中国出点微薄之力。”

  组织部门的同志被她那种恳切诚挚的态度所感动,他们便安排她到东北财政部,担任机关党总支书记,以后又把她调到哈尔滨总工会干部处。组织上一再嘱咐她:

  “你的任务主要是养病,身体好一点,就做一点,能干多少就干多少,不行就休息,千万不要累着身子。”

  贺子珍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

  工作之余,她开始想起自己的哥哥贺敏学和妹妹贺怡,还有年迈的父母,不知现在他们如何?

  她请求组织上帮助寻找。

  组织上这时无法向她提供有关她兄妹的消息,因为经过8年抗战和3年解放战争后,人事变化太大。

  组织上把一封封电报打到了各野战军的组织部门,打听贺敏学和贺怡的消息。

  经过多方打听,最后终于联系上了。此时,贺敏学正担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二师师长。他知道妹妹回国的消息后,很高兴,但当时正忙于战事,无法脱身亲自到东北来看妹妹,便派自己的妻子李立英带着五岁的女儿小平代表他去东北探望妹妹。

  哥哥虽然没有来,但贺子珍见到了嫂子,心里也十分高兴,因为见了嫂子就如同见到了哥哥,她有多少话要对自己的亲人倾诉啊!

  李立英在哈尔滨停留了一个多月。在这些日子,贺子珍与嫂子形影不离,连晚上都睡在一张大床上。她们常常是彻夜不眠,从深夜谈到黎明。

  李立英发现,贺子珍仍然保持着她与毛泽东一起生活时的习惯,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贺子珍在嫂子的叙说中,了解到贺敏学和家人的情况。贺敏学在赣南游击战争中非常艰苦。有次部队被打散,他为了寻找部队,当过长工,打过鱼。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七次负伤,至今在他的腰上和腿上,还留着子弹。

  贺子珍听了,既为哥哥的刚毅英勇感到高兴,又为哥哥的健康担忧。她第一次萌生了要与毛泽东联系的念头。她对李立英说:“我们马上起草一份电报,报告贺敏学的健康状况,请求中央批准让他到东北进行手术治疗。这份电报就打给毛主席。”

  她俩很快起草了电报,一起送到东北野战军政委罗荣桓的家,请秘书代为拍发。三四天后,回电来了,电文上写道:现正处战争环境,不允许贺敏学离开,待以后有机会再说。签名是毛泽东。

  这可以说是贺子珍在回国以后与毛泽东的第一次音讯往来。

  贺子珍通过嫂子还得知,长征后留在苏区的妹夫毛泽覃牺牲了,由他负责寄养的小毛下落不明。国民党反动军队占领中央苏区后,贺怡带着父母在于都县白禾区隐蔽起来,坚持斗争。直到国共实现合作,贺怡才到赣州与项英接上头,以后到油山的新城办事处工作,贺的父母留在赣州办事处。1937年底贺子珍的父亲因病去世,组织上把贺母送到武汉办事处,以后又转送延安。这时贺子珍已经离开延安去了苏联,是毛泽东照顾了老人的生活,并在她去世后为她办理了后事,还在她的坟前立了一块碑。

  得到这些消息,贺子珍好几次流泪了。妹妹贺怡坚强的革命意志强烈地震撼了她。

  小毛的失踪,她心里很难过。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他是惟一的在她和毛泽东身边长大的孩子。他的出生,曾经给他们夫妻带来了多少欢乐。现在生死未卜,下落不明,可能再也见不到小毛了。

  一想到这些,坚强的贺子珍又不禁悲伤抽泣起来。

  想到自己的父母,追随着儿女,投身革命,结果客死异乡,两个老人死后还不能合葬一起,更是觉得悲痛难忍。她对嫂子说,如果我不去苏联,在延安照顾妈妈,妈妈不会感到孤独,也不会因痢疾丧生,我没有尽到女儿应尽的责任。但当她听到是毛泽东替她尽孝,为老人养老送终,她的眼泪哗哗直往下流。她对毛泽东不忘旧情赡养老人直到送终,也越发觉得自己对不起毛泽东。唉,不是自己的任性,多次拒绝毛泽东的劝说,不肯回头,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会闹到现在这一步!她恨自己,骂自己,当时怎么这样强烈地想去苏联,真是鬼迷心窍了!

  她哭着打开了从苏联带回来的小提箱,取出一床红色的毛毯,一面抚摸着一面对嫂子说:“这床毛毯是我和毛主席的纪念物,它陪伴我们一起生活了好多年。这上面有一个大洞,是主席在长征路上烤火时烧坏的,到了陕北,我请老乡用土羊毛织补好。我同主席怄气走了,可我把这条毯子带走了。我也是忘不了过去的深情呀!”说着说着,贺子珍竟然嚎啕大哭起来。

  李立英在哈尔滨呆了一个多月后,回去了。分别时,贺子珍把回国后李富春送给她的一只金戒指送给了李立英。

  李立英被感动得眼睛都湿润了。通过一个多月的接触,感到贺子珍完全不像人们所传说的那样,是一位患有精神病的人,而是一位很正常的、温柔热情和心胸宽阔的女人。

  贺子珍在哈尔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身子得到了恢复。过去因贫血而显得苍白的脸也开始红润起来,显出一种成熟少妇特有的美感和风韵。

  在哈尔滨的这段时间里,战友们为了排解她的寂寞,常常拉她去参加周末的舞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周末举办交谊舞会的风气,此时在哈尔滨仍保留着。请贺子珍跳舞的人很多,许多人都夸她舞步轻盈,舞姿优美。

  贺子珍是在苏联学会跳舞的。那时她为了从极度的烦恼中解脱出来,重新塑造一个新的形象,特地上理发店烫了头发,还向会跳舞的战友们学习跳舞。

  贺子珍虽然喜欢跳舞,但并没入迷。在哈尔滨每参加一次舞会回来,她的脸庞红红的,充满了欢乐,眼睛里原来弥漫的忧郁神色,似乎消失了。

  有一次从舞场里回到家,屋里只有贺子珍与女儿娇娇,贺子珍把娇娇叫到跟前,说:“娇娇,我同你商量个事,我给你找个新爸爸好吗?”

  娇娇听到妈妈这一问,突然大哭起来:“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新爸爸!”

  贺子珍吃了一惊。原来很多老战友都劝她物色一个新的伴侣,使后半生能有一个美满的家。贺子珍听了战友的劝说,也心动了。但现在看到女儿娇娇这样反对,也只好作罢。她伏在桌子上,失声地痛哭起来。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提过再婚之事。虽然战友们仍然不时劝她,但她都是拒绝。

  娇娇后来在回忆这件事时,一直感到内疚和悔恨。当时为什么要反对妈妈改嫁呢?

  当然,从贺子珍本人来说,虽然不可能再与毛泽东复婚,但与毛泽东始终彼此深深地相爱着,两人的感情是藕断丝连。是听从战友的劝告改嫁,还是独自一生,她心里举棋不定,矛盾重重。所以,她才去征求女儿的意见。没想到,女儿的一句话,改变了她的一生。

  作为毛泽东来说,有了江青,就不可能与贺子珍破镜重圆。但他对江青也不满意,他对贺子珍仍有感情,因为是贺子珍陪他一起度过了在井冈山、瑞金和长征那段艰难的岁月。这段革命历程和他与贺子珍的夫妻生活,也让他刻骨铭心。

  1948年深秋,随着辽沈战役的结束,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沈阳。贺子珍带着岸青、娇娇迁到沈阳。

  在这里,贺子珍与分别了十几年之久的妹妹贺怡重逢了。贺怡是来东北疗养的。

  贺怡比贺子珍小两岁,两人一起参加革命。两个虽是同胞姐妹,但长相和性格迥异。

  贺子珍长得身材修长,白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