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先祖毛太华,何时从云南到湖南定居的?1881年(清光绪七年),《韶山毛氏族谱》(二修)一卷记载:明洪武十三年庚申,毛太华以军功官拨入楚省。
根据《韶山毛氏族谱》(二修)的记载,湖南出版社于1993年6月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一书写道:公元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毛太华因戍边多年、立有战功,被封官入内地湖南。
然而,查阅《明史・列传》、《云南通志》、《云南简史》、《乾隆永北府志》、《光绪永北直隶厅志》等古籍以及1989年3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永胜县志》,便会看到,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毛太华“以军功官拨入楚省”之说有误。
明朝建立后,世据云南的元朝宗室梁王,仍奉元朝年号,并且控制着以昆明为中心的大部分地区,不仅多次杀死明廷使者,而且常与明军争战。朱元璋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农历八月,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率军30万出征云南。十二月,明军进驻昆明,随即分兵滇南临安、滇西威楚,征战取得胜利。十五年初,明王朝设立了云南都指挥司和云南布政使司,并且公布法令,安定全省秩序。闰二月,明军继而进兵大理,接着又分兵取鹤庆、丽江、石门关、金齿等滇西各地。三月,更置云南布政使司属府、州、县。洪武二十年(1387年)九月,又调湖广官军二万五千多人进云南。二十八年(1395年),在北胜州置澜沧卫。二十九年(1396年),在北胜州“置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以州隶之”。这一史实,云南史籍称为“洪武调卫”。基于这种情况,毛氏始祖太华也只能在上述时间进入澜沧卫军屯。也就是说,毛太华在明洪武十三年“以军功官拨入楚省”是不可能的。
过去,许多著作对毛太华从江西到云南的情况记载,一般说他是在“元至正年间,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澜沧卫”。而现在保存在云南永胜县文物馆的、毛太华第14代孙毛亨周的墓碑碑文记载:始祖宦游北赕越数载,卜居凤山之北(即凤羽毛家湾)……
据《滇考》、《永胜县志》记载,今永胜县在唐贞元十年(794年)时,称“北方赕”。至元十七年(1280年),今永胜改称“北胜”。“北胜”一名,历元、明、清三朝,沿用了418年。明朝初年,北胜俗称“北赕”。毛亨周的碑文记载“始祖宦游北赕越数载”,证明毛太华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以前数载从江西到云南的。也就是说,毛太华是在元末到云南的。
毛太华到云南后其情况怎样呢?据《云南简史》和《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平定云南后,为了巩固领地,确保一方稳定,便在北胜州招募军士扩充军队。在这样的情况下,毛太华应招从军,开始了农耕、练兵、作战的屯戍生涯。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王朝为统治金沙江上游地区,在北胜州设置军政合一的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正式推行“寓兵于农,屯民实边”政策。第二年,首任澜沧卫指挥史王佐决定筑建澜沧卫城(今永胜县城)。这个古城,坐落于永北镇坝子中心地段,遗址为现今永胜县城环城公路一圈,为矩形设计。
另外还有一点应当特别说明,就是在建澜沧卫古城时,毛太华是“百户长”,他带领一百多名军士也参加了筑建此城的施工,并且表现突出。因此,完工后,他立功受奖,被赐封为“武德将军”。毛太华元末从江西到云南,时至1400年,其间他在云南生活了三十多年。参加筑建澜沧卫城后,他年过半百,便萌发了回内地欢度晚年的想法。上司念其立有军功,准予内迁。后来,便离云南到湖南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