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关于“沈阳大保卫战”的作战计划
延安天高云淡,风清气爽,山山峁峁上的树林子红黄斑驳,看不见绿色,一派深秋景象。毛泽东站在窑洞的窗前,眺望着丘陵起伏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家家户户傍山挖洞而居,完全是一种奇特村落 景象。
深沟大原上,偶尔可以望见有农民撵着黄牛从大原的蛇形小路往下走。毛泽东心中有急事,他在安排平绥方向战事的同时,焦虑地想着冀东,想着北宁路,想着冀热辽,想着东北这个方向。
时间紧迫。心急如焚。
因为眼见我军徒步在辽阔的大地上蠕动,每天从地图上看,似乎就是原地不动一样。而国民党在美军支援下,一下就是天津,一下就是葫芦岛。
时间紧迫。迫如星火。刘转连、杨国夫部队,才开始到达山海关。国民党军原计划在大连登陆,被苏联拒绝,现在改为在葫芦岛。他们入满洲的只有两个军。我若有十万军队阻击敌人,用野战的方法歼灭之,就好了。
东北局必须确立此方针,按此方针去部署。暮色浓了,炊烟四起,可以听到乡村特有的牛羊归圈的叫声。毛泽东无暇旁顾,他在想大事。在毛泽东看来,蒋介石两个先头军13军和52军,孤军深入北宁线山峰林立荒凉狭窄的走廊,我军还不能将其消灭吗?完全能够消灭。我军在其他战场上有过这样的战绩嘛。坚决消灭。用野战迂回包围的办法,也可以预设战场装口袋,彻底干净歼灭掉。他在想,如果蒋介石千方百计仰仗着美国主子帮助把远征军运到北宁一线,刚刚落地,立足未稳,即被共产党军队在陆地解决掉,那对急于到东北摘桃子的蒋介石来说,出师不利,打击该是多么大呀。对抢夺东北胜利果实的欲望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蒋介石他不可能一次运来好几个军吧?再来两个,我军仍然如法炮制,施展良策,以逸待劳,再消灭他一次。这个想法太诱惑毛泽东了。因此,毛泽东让林彪到沈阳后,立即与彭真会商,作出对蒋介石的作战计划。
沈阳,月上东墙,萧瑟寒冷。林彪在张作霖公馆的一间摆着红木家具的客厅里徘徊。他一路星驰,风尘仆仆,来到沈阳,原想多筹广略,大展宏图,不想总司令座席未暖,即遇上了大难题。
他在忧虑:完不成毛泽东的战略计划怎么办呢?毛泽东所说的敌人一落地,即被我军歼灭,再落地,再歼灭,直 到蒋介石的军队不敢再落地,这个总体计划,整体方案,他都同意,只是毛泽东所说的准备入东北的部队,只有黄克诚师、梁兴初师、山东罗舜初2师,延安边区的5000人,现已落实,并且还在向冀东行进中。
而叶飞、赵尔陆、陈赓、杨得志部都还未启程呢,都还在其他战场上作战呢,完全不能计算在内。现在要消灭国民党进入东北的两个美械正规军,恐怕力量不足呀。我军历来讲集中优势兵力,目前我军兵力不能集中,主力还在途中远道跋涉。兵力集中不起来,怎么能歼灭两个美式装备的机械化军呢?兵微将寡,力所不逮,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毛泽东指示,林彪焉能置若罔闻?他很忧虑,很担心,很焦急,也觉得很有压力。
延安,秋风萧瑟,秘书进来给毛泽东送了一份文件,他匆匆签阅,在想,考虑到山东和华中的主力转移至冀热辽及东北,最快也需一个月。新四军部队转移到山东也得一个月。各部队到达冀热辽及东北,还要布置战场,熟悉地形,休整训练,补充部队,组织协同,筹备粮草等,初步完成准备工作最快亦需两至三个月。因此,我军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冀热辽及东北打胜仗。阻止和迟滞敌军在华北北进,应当作为当前非常严重的战略任务。
他双手叉腰,目光注视着地图上华北一带,心想,我军即应把敌军阻止在华北一带,不能让这些敌军到东北。月光入户,洒满窗前一片。毛泽东作为统帅,他无时无刻不在机动灵活捕捉先机。一方面是在冀热辽阻止蒋军,一方面要在华北阻止蒋军北上。
清风朗月,万籁俱寂,正是毛泽东才情焕发浮想联翩的好时候,中央要坚决要求晋冀鲁豫军区除以一部兵力截击沿同蒲路北进的顽军外,集中主力歼击沿平汉路北犯的敌人。刘邓大军按照中央的战略意图,正在平汉路邯郸段大展宏图,不仅使孙连仲部不能北上,而且还把蒋军北上主力20余万堵在了郑州。把敌人堵得远一些,越远越对我军有利。使蒋军不能沿平汉路北 上,少奇原想可能我军与蒋军要一直扭打到冀东,两军在冀东决战。现在看来,孙连仲到不了冀东。刘邓大军已有力地牵制了蒋军主力,这对我在东北争取时间,调兵北去,休整训练,恢复疲劳,准备战场,都是有力的支援。这样,就可以解除热河之急,热河形势已经不危急了,黄永胜、刘其人等部队都可以入东北了。从战略上看,形势甚好。彭真、林彪应从速组织内线作战,后续进入东北各部队,如果被蒋介石军队在锦州隔断,亦可在外线夹击蒋军。我军实行内外线结合,相信可以把进入东北之少数部队聚而歼之,这叫作“关门打狗”。我军歼灭先进入东北的蒋军是可以办到的。
皓月当空,碧天如洗。毛泽东一夜几次走出窑洞在院子里观望夜景,这是他稍作休息的一种方式。朔风骤至,气温大降,颇有寒意。东北张作霖公馆一间临时布置的会议室内,彭真、林彪、陈云、程子华、林枫、吕正操、萧劲光、伍修权等在研究毛泽东对东北战场的指示。看到平汉、津浦等兄弟战场上捷报频传,他们心里真是痒痒呀。
可是,共产党人只能在客观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战争更是如此。他们瞅着墙上的作战地图,就东北战场而言:沈阳、锦州、营口之间有河流三条:浑河、辽河、大凌河,统统在高山峡谷之中取南北走向,南流入海,均水深流急,部队不能徒涉;沈锦线、沈营线战场峡谷错列,大部队不易自由运动,机动受到地形的限制;沈阳至锦州之间大部为平原、丘陵。在黑山、大虎山一带两山对峙,中间有条沟可以通过,到葫芦岛为半山地,沟壑纵横,岗峦起伏。沈阳营口以东为峰峦叠嶂的山地,沈阳至安东均为层峦叠嶂的深山区。
目前,兵力有限。文年生、黄永胜、杨国夫、杨得志、黄克诚等部以及山东主力均还未到达东北战场,还在长途跋涉之中。外线也好,内线也好,主力部队未到都是纸上谈兵,叫人着急呀。中央令已到冀中的黄克诚3师16天内到达锦州,归林彪、彭 真指挥。
张公馆内烟雾缭绕,人声喧闹,连续开会。高干们分析研究认为,东北局第一期的作战方针,应说是争取时间、掩护主力,在东北接收兵力,补充准备,训练部队,熟悉地形,准备战场,发动群众做好地方工作,建立城乡政权。现在已到达东北的兵力,应迅速补足装备。
坚决以小部队对敌前进之路进行破袭,立即迟滞消耗从海口登陆的顽军。主力部队布于辽沈、营口以东地区,捕捉战机,歼灭敌人,主要是万毅等山东部队,刘转连359旅以及邓克明21团,以一路阻击葫芦岛、锦州之敌,迟滞敌人行进。高干们扼腕叹息,我军目前没有炮兵,无法轰击靠岸的敌舰。只能对蒋军诱其深入,在陆地上选择好战场,用步兵与其作战。这种情况与清末抗击法军相似。即使如此,也要决心使蒋介石军队的登陆失利。
这就是几天来大家思想的结晶,不客气地说,多少有些纸上谈兵的味道,因为此时我军还在远方跋涉呢。
林彪将以上作战计划报中央后,身旁放着一本《曾胡治兵录》,一个人久久地倒骑在椅子上读地图,眼睛死死盯住沈阳那个圈圈儿,心潮起伏澎湃,浮想不断。
他忽然发生奇想,发现了一个大的机遇。他想以现有兵力,在沈阳进行约两个月的保卫战,一部分守城,主力部队则野战,即守城打援,这是我军的拿手戏嘛。决心变沈阳为二战时西班牙的马德里。让沈阳每座坚固的房屋都起到堡垒的作用。每条街道都成为敌人的葬身之地。世界各国谁人不知马德里保卫战,沈阳当成为马德里第二。长春、哈尔滨以及其他大城市,亦当有守城的思想与准备。他觉得除第一次作战计划上的三个环节外,应再加上这样第四个环节才对。他倒骑在木椅上,越想越觉这个想法太诱惑人了,他立即将第四个环节补充报告中央,然后,他一个人仍然在静思默想,想来想去,他都未想到守沈阳、打大的防御战有何不妥,有何不符合我军的战略战术,他只是感到前两次的作战计划不够明确、集中,只是觉得打马德里式的保卫战很有吸引力。
沈阳保卫战比起在北宁路、在海口,节节迟滞敌人,消耗敌人,默默无闻地天天打仗,要好得多。所以,深宵未寐,他又把东北的作战部署向毛主席作了条分缕析的补充说明,说:“根据你的指示,内线作战的打算,第一期作战,即我主力未到达,新部队尚不能作战之时作战,拟以四个环节组成。即第一步为保卫海口。但海口不止三个,还另有三个。不知顽军攻哪一个。故无绝对把握完全做到使其主力撤退。故第二个环节,为集中主力消灭其一路,但其他路,则只有迟滞与钳制。故第三个环节为迟滞敌人。并最后第四个环节,进行沈阳大保卫战,变沈阳为马德里(以一部守城,主力控制于适当位置,打敌之攻城军)。据此方针以布置一切工作。”
林彪把自己的四点部署计划称为四个环节。所谓环节,是一个链条,一环紧扣一环,环环联结,构成一个整体。他的这个作战计划的核心是进行沈阳大保卫战,部分歼灭敌军,与毛泽东命令东北局关于“蒋军在东北登陆及经任何方面进东北之蒋军,须坚决全部消灭之”,“坚决消灭任何方向进入东北之蒋军”的几次指示精神有了很大的距离。林彪作为东北战略区的司令,他一方面没有提自己完不成的指标,为自己留下了余地,一方面又超出我军能力,想打大城市保卫战。出乎意外,毛泽东同意了林彪的作战部署。不知毛泽东未太注意林彪沈阳大保卫战的计划,还是认为根本就发展不到那一步,出现不了那种情景,反正是完全同意了林彪的计划。
但是,当我军控制葫芦岛、营口后,阻止蒋军登陆时,蒋介石的“外交部长”王世杰立即向苏联大使交涉,让苏联大使劝告共产党方面不要阻止蒋军登陆。苏大使说:此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苏方不能过问。
这样,蒋军未能在营口登陆,估计可能先在秦皇岛、唐山、大沽登陆。总之迟滞蒋军登陆时间,对于我方大有好处。林彪、彭真想争取时间,掘坑待虎,布置内线作战。
截至10月底,我正规军入东北者,已有5万人。在路上兼程前进者,如黄克诚、梁兴初两个师,估计半月内可到,还约有5万人,共计10万部队。这是林彪在东北内线作战的主力,也是我党在东北的本钱。据说,蒋介石是由美国将军点拨才认识到东北价值的,他原决定派两个军。杜聿明要求蒋介石火速多派军队入东北。蒋介石见共产党、解放军势大,传说至少已派5个军到东北。蒋介石估计至少要派15个师15万人。这样,双方到东北的部队都是精锐,中国战争的重心,在1945年初冬迅速转入东北。敌人15万人,我加上一些新部队才10万人,敌我力量对比3:2,我军处于弱势。因此,我方必须增调有力兵团参加东北作战。中央已决定再调约11万人。12月后半个月,到达热河、冀辽东交界地区,从外线夹击蒋军。
毛泽东掐着烟注视着窗外的秋色,红色的柿叶正悄然飘落,农村的秋庄稼已收割干净,只有枯草在风中颤抖,大地赤裸着自己难看的身躯。
目前只差半个月吧,黄永胜、文年生、梁兴初、黄克诚四部4.5万人必能到达沈阳、锦州一线。只要在山海关的李运昌、沙克、杨国夫部队坚持半个月,我主力就到了,我军就有办法了。
东北局必须抓好宣传工作,以振奋我军士气。一是宣传国民党的美械师、远征军是可以战胜的,我刘邓大军已俘缴三个完全的美械师,其中马法五30军的战斗力很强。刘邓大军可以战胜美械师,在东北我军为什么就不可以呢?13军和52军是孤军深入,脱离人民群众,地理民情不熟,南方人怕冷,水土不服,又多新兵,弱点甚多。我军要十分注意利用敌之弱点。二是要向东北人民群众宣传蒋介石过去在日本侵入东北时,抛弃东北有罪,现在日本投降,收复东北无功,造成民众的反蒋热潮。蒋介石现在正在重庆开高级将领会议,计划在6个月内击溃八路军、新四军主力,然后分区围剿。其第一步是打通津浦铁路,第二步重兵集结在平津,扫荡华北,第三步打通平绥铁路,占领察绥两省。据机密消息,驻华美军总司令魏德迈有一个秘密报告,要协助蒋军“三个月到半年消灭共军”。但美蒋调集大军尚有时日,我军应利用此间隙创造战场。不仅在东北,在华北、华中、山东也都应把广泛发动民众,集中和整训部队,创造更广阔的战场,当作最主要的战略任务……
寒流骤起,冷风横贯,林彪穿着大衣,坐在火车箱里,一个人不言不语,有时望着窗外,有时闭目养神。在沈阳张作霖帅府,东北局研究了军事形势,作出了四个部署、四个环节的作战方案后,林彪接到了毛泽东的指示,让他立即奔赴前线指挥。
毛泽东的指示具体而详细,指示林彪可以带罗荣桓从山东军区带来的李作鹏牵头的指挥所一同前往。指挥所第一站可以设在锦州西侧的江家屯。因为罗荣桓肾病加重,已经尿血。虽然他自己曾乐观地说:“争取再坚持五年,打败日本再去见马克思。”可是病情在不断加重。陈毅给他推荐的奥地利泌尿科大夫罗生特一直跟着他。林彪的小参谋班子,供给处长何敬之,参谋处长李作鹏,作战科长尹健,副科长李殿林等坐在离他不远的座位上,随时可以听到他的招呼。副科长李殿林身材修长,两只眼睛不停地滴溜溜转,是一个很精神的小伙子。
这时,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林彪。这个小伙子,出身于城市贫民,家庭生活虽然不富裕,却上过高中,后参加红军。由于人长得精明,又有文化,很快被调到罗荣桓的司令部。他虽然在我军高级机关工作,但很受国民党和平攻势的影响,存在着严重的“正统”思想,认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应该放弃解放区和军队,参加政府,参加议会,在议会内搞斗争,像现在这样到处转战,没有前途,还客观上造成战争不息,斗争不止,影响人民的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但他性格内向,城府又深,像林彪一样,从不与人谈心交流思想。所以,领导和同志们只知道他工作干练,又写得一手好字,是个人才,谁也没想到他以后会从林彪的司令部叛逃。
火车车箱太破,四壁漏风,林彪把大衣裹得紧紧的,仍觉不胜寒冷。他在想着这仗怎么打。部队有的到了,大部分还在遥远的路上跋涉,即使到了,长途疲劳,也不能马上投入战斗,而且武器又极其窳劣。真是觉得锣齐鼓不齐呀。怎么能打仗呢?手中没有得力部队怎么能行呢?当了十几年军事主管,打了十几年仗,还未遇到过这种情况。
火车到了锦州,我军驻锦州的李运昌、周美林等在车站迎接。林 彪下车到周美林的卫戍司令部简单了解了李运昌部的兵力、装备、粮草储备、政权建设、战备等情况后,坐汽车赶往江家屯。
林彪坐在一辆中吉普里,后座上是李作鹏等人。随后的大卡车上是一个排的警卫兵力。江家屯是辽西走廊锦西一带丘陵中的一个几百户人家的小镇子。
天上阴云漠漠,地下满目枯草,铅灰色笼罩了一切事物。这种山枯水冷的天气很影响林彪的心情,他板着脸走进一个小院,又走进一间被柴火烟熏黑了的小屋。作战地图已经挂起来了。他人到了这里,但对地形十分陌生,身边又无部队,有一种莫名的孤单、恐惧不安的感觉。不知道毛泽东在延安是怎么知道江家屯这个小山村的。
夜里,江家屯一带冷飕飕黑洞洞的。突然枪声大作,把整个“前指”的人都吓得不轻,除了总司令以外,李作鹏等都端着枪在院内外巡逻。枪声一直响了一夜,还不时有照明弹升空,一直闹到了天亮。林彪一夜没合眼。李作鹏等人商量,这样子实在太危险,个人的生命无所谓,林彪和“前指”有什么差错,影响太大。便决定从江家屯附近的部队要警力。
林彪听后,没吱声,同意了。
供给处长何敬之派人去找冀热辽的部队,费了很大周折,找到了28旅的一个部队。“你们这里嚷嚷什么?”部队首长走过来问。“前指”的人说:“我是总司令部‘前指’的,来给林彪总司令要一个排的警力。”部队首长听后,叼着烟盯了来者半天,说:“哪个林彪?”然后说:“我怎么不知道?”甩袖子走了。“前指”的人回来,恰好碰上林彪,林彪问:“人要来了?”这位同志不好实话实说,借口说没有找到部队。林彪还满脸的不高兴,转身读地图去了。各部队之间的电台密码不同,不能直接相互联系。
林彪在江家屯,一是光杆司令,二是情况不明,联络不通。林彪让他过去的同事陈光把从山东带来的电台交来,陈光答应得很好,但就是迟迟不交来。林彪心想,陈光这个小子,个性太强,现在也不听我的了,没让他当副司令有情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