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jr009
jr009
jr009
jr009
jr009



文坛知音―――毛泽东与周扬






  抗日战争爆发后,党中央考虑延安需要文化方面的带头人,以领导推动延安文化向前发展。经中共中央上海办事处负责人潘汉年、冯雪峰推荐,中央调周扬、艾思奇、李初梨一行等来延安工作。到延安后,中央安排周扬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长、陕甘宁边区文协主任。从那时起,周扬和毛泽东接触很多,他们或面谈、或书信往来,关系极为密切。

  周扬,原名起应。湖南益阳人。1908年生。1931年在上海开始从事文化工作,主编左联机关刊物《文学月报》。1935年担任上海中央局文委书记兼左联党团书记。参与领导进行国统区文化战线上反“围剿”斗争。30年代的周扬在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文艺理论的研究方面已有较深的造诣。

  1937年到1938年初,许多文艺团体来到延安,为了纪念“一・二八”上海抗战六周年,决定在延安举行一次隆重的文艺晚会。为此,从抗大、陕公等单位集中了六七十位青年艺术家,只用两星期就排演出四幕话剧《血祭上海》,公演20天,观众上万人。在一次《血祭上海》座谈会上,当有人建议创办艺术学院时,全场一片掌声。毛泽东当即表示愿用最大的力量帮助艺术学院的创办,并宣告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一星期后,由毛泽东、周恩来、周扬等联合发出《成立缘起》,为纪念已故文豪,定名为鲁迅艺术学院,该学院宗旨是“培养抗战急需的大批艺术工作者”。1938年4月10日下午,鲁迅艺术学院举行成立大会,毛泽东出席大会,并讲了话。经毛泽东提名,周扬任鲁艺副院长。1938年以后,鉴于延安文艺将有一个大的发展,毛泽东几次找周扬谈话,征求文艺工作方面的意见。1939年,经毛泽东批准,周扬任鲁艺院长。在他主持鲁艺工作的几年中,领导培养了大批革命文艺工作人才。抗战胜利后,学员分布全国各地,成为新中国文艺战线的中坚力量。在鲁艺成立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五周年时,毛泽东都到鲁艺讲了话,内容很生动也很重要。可见毛泽东是非常重视鲁艺的,同时也对周扬寄托了很大的希望。

  陕甘宁边区久为全国甚至全世界人士所瞩目,许多中外人士不远千里来边区参观考察,各地青年潮水似的涌到这里来。许多新闻界朋友,曾博访周咨,写成印象记、访问记,作过一些介绍。也有少数人颠倒黑白,攻击边区为”封建割据”、“破坏统一”。也区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向全国人民作一忠实介绍,十分必要。1938年秋冬,毛泽东办公室秘书长李六如与秘书和培元两人合写了一本《陕甘宁边区实录》,初稿完成后,送毛泽东审阅。因忙于党内其他工作,1939年1月22日毛泽东写信给周扬,委托周扬办理此事。信中写道:

  周扬同志:

  此稿李六如、和培元各写一半,我全未看。因关系边区对外宣传甚大,不应轻率出版,必须内容形式都弄妥当方能出版。现请你全权负责修正此书,如你觉须全般改造,则全般改造之。虽甚劳你,意义是大的。最好二月十五目前完稿,二月底能出书。备有稿费(每千字一元五角),当分致你与李、和三同志,借表酬劳之意。此致布礼!

  毛泽东

  一月二十二日夜十时

  从此信能看出毛泽东对周扬是极信任的。经过周扬的修正加工,《陕甘宁边区实录》一书于1939年12月由延安解政社出版。毛泽东为此书题写了书名,并题字“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是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的地方。”

  1942年初,延安《解放日报》实行改版――“由不完全的党报变成完全的党报”,《文艺》副刊刊头撤销,改第四版为综合性专刊。9月20日,毛泽东和第四版主编舒群商量后,特地拟定“解放日报第四版征稿办法”,并有前语:“《解放日报》第四版稿件缺乏,且偏于文艺,除已定专刊及由编辑部直接征得之稿件外,现请下列各同志负责征稿。”在所列各同志姓名之下,都注明各自征稿类别和每月具体数字。其中有“周扬同志:以文艺批评为主,其他附之,每月10000字。”征稿办法中还强调指出:“各同志担负征隼之稿件,须加以选择修改,务使思想上无毛病,文字通顺,并力求通俗化。”随后,中央办公厅按名单发出毛泽东枣园之宴的通知,周扬也去参加了这次轻松愉快的枣园之宴。

  1944年,周扬同志编辑了《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一书,选择了马克思、恩格斯、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高尔基、鲁迅和毛泽东关于文艺的论述,分为五辑:一、意识形态的文艺;二、文艺的特质;三,文艺与阶级;四、无产阶级文艺;五、作家、批评家。周扬为此书写了编者序。文章说,《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一书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而编纂的,“从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一方面很好地说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文艺思想,另一方面,他们的文艺思想又恰好证实了毛泽东同志文艺理论的正确”。周扬把序言送给毛泽东审阅,1944年4月2日,毛泽东给周扬写了一封信,全文是:

  周扬同志:

  此篇看了,写得很好。你把文艺理论上几个主要问题作了一个简明的历史叙述,借以证实我们今天的方针是正确的,这一点很有益处,对我也是上一课。只是把我那篇讲话配在马、恩、列、斯..之休觉得不称,我的话是不能这样配的。此外,第十页上“艺术应该将群众的感情、思想、意志联合起来”,似乎不但是指创作时“集中”起来,而且是指拿这些创作到群众中去,使那些被经济的、政治的、地域的、民族的原因而分散了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了政治原因,但其他原因仍在)“群众的感情、思想、意志”,能借文艺的传播而“联合起来”,或者列宁这话的主要意思是在这里,这就是普及工作。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把他们提高起来”。是否可以作这样解释,请再斟酌一下,或同懂俄文的同志商量一下加以酌定。其余没有意见。

  敬礼!

  毛泽东

  四月二日

  毛泽东指的那段话,是周扬编写序言中引用的列宁对蔡特金的一段谈话。周扬当时用的译文是:“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的最深的根源,应该是出自广大劳动群众的最底层。它应该是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为他们所挚爱的。它应该将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联合起来,并把他们提高起来。”

  毛泽东的这封信从更广阔的视野上,揭示了普及与提高的丰富含义,指出普及的目的在于使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被分散了的“群众的感情、思想、意志”,能借文艺的传播而“联合起来”,并且“把他们提高起来”,以达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目的。195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蔡特金《回忆列宁》一书的汉译本中,这段话为:“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们。”

  新中国成立后,周扬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作为宣传文化界的领导,毛泽东经常找他去谈话。周扬写的文章,有些是经过毛泽东修改后发表的,有的毛泽东曾作过批示。1960年7月22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周扬作《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道路》的报告,事前送请毛泽东审阅。毛泽东于7月19日复信给周扬,说文件“写得很好”,“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读了为之神旺”。

  但是,建国后像这样表扬周扬的机会并不多。那时候政治运动接连不断,每次运动均从文艺界开始,这几乎成了一条规律。从批判电影《武训传》到《红楼梦研究》批判,从反右、关于文艺的两个批示到批判《海瑞罢官》,被批判者的背后,总是或多或少闪着周扬的影子。发展到“文化大革命”,他终于被指责为“文艺黑线的祖师爷”而成为最早的受冲击者之一。

  但是毛泽东并没有忘记周扬。1975年9月30日晚,重病中的周恩来最后一次出席国庆二十六周年招待会。当时,毛泽东、周恩来起用邓小平同志主持党和国家的第一线工作。为了落实党的政策,与“文化大革命”以来的任何一年不同,有一批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的老干部、老民主人士、老教授、老专家被邀请出席了这次国庆招待会。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即现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也有许多位知名学者应邀出席。国庆招待会后,当时的哲学社会科学部领导小组给毛泽东、周恩来写了一份简报,反映出席国庆招待会的知名学者的雀跃之情。毛泽东阅后很高兴,在这份简报上批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名单上的人参加招待会甚好。可惜没有周扬、梁漱溟。”凡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都听说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名言;却并不知道后面还有一句“可惜没有周扬、梁漱溟”。这是因为当时的特定情况,没有能公开全部引用这段批示,但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还在挂念着周扬。
jr009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