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lsgj063
lsgj063
lsgj063
lsgj063
lsgj063



第三节 土改与统战






  1945 年10 月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 年1 月蒋介石又被迫签订了“停战协定”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这都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用革命的两手对付蒋介石的反革命的两手,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所取得的重大胜利。

  在“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先后达成后,人民曾怀揣着一种和平希望,以为内战从此可以制止,中国即将走上和平民主的发展道路。毛泽东也曾一度设想和平民主建设新阶段的到来。但是,对蒋介石的历史和现状、战略和策略有着深刻认识的毛泽东,并没有陷入和平发展的幻想,并没有放弃人民的武装而重蹈法国共产党和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的覆辙,而是始终保持着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警惕。因此,毛泽东在与蒋介石进行谈谈打打、打打谈谈的过程中,即在进行政治的军事的斗争时,也在进行经济等其他方面的准备,以对付蒋介石可能发动的全面内战。

  一重提自力更生

  蒋介石发动内战,是倚仗他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在经济上,他不仅向人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以损害人民利益服务于他的军事斗争,而且还有美国政府的经济援助。而中国共产党却相反,只能靠自力更生,组织解放区军民开展生产自救,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经济上作好对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准备。

  坚持自力更生,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方针。早在1935 年,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就提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①1939 年,即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抗战主要靠自力更生。如果过去也讲自力更生,那末,在新的国际环境下,自力更生就更加重要。”②毛泽东号召人民坚持自力更生,打败日本侵略者。1945 年1 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会议上作了《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的讲话,明确提出:“我们不能学国民党那样,自己不动手专靠外国人,连棉布这样的日用品也要依赖外国。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③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打败日本侵略者的。

  抗日战争结束后,面临蒋介石依仰美国政府的经济和军事支持而发动内

  ① 《毛泽东选集》第1 卷,第161 页。② 《毛泽东选集》第2 卷,第588 页。③ 《毛泽东选集》第3 卷,第1016 页。战的危险,毛泽东又重提自力更生的方针。1945 年8 月13 日,他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这篇演讲中明确提出:“我们的方针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并不孤立,全世界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国家和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但是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①8 月26 日在《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中,毛泽东又提出:“必须依靠自己手里的力量,行动指导上的正确,党内兄弟一样的团结和对人民有良好的关系。”②“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心,它是不会发善心的。”③..

  由于毛泽东认清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强调了自力更生的方针,我们党便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实施了正确的经济政策。1945 年11 月7 日,毛泽东起草了《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的党内指示;1945 年12月15 日,毛泽东又起草了《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明确提出了减租、生产、练兵三大任务,毛泽东并强调,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只有普遍地实行减租,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使广大农民群众真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只有发展生产,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满足军队的需要,才能打好与国民党蒋介石进行长期斗争的物质基础。毛泽东要求全党提高对开展减租运动和发展生产的重要性的认识,并强调指出:“只有减租和生产两件大事办好了,才能克服困难,援助战争,取得脸利。”④“减租和生产两大任务是否能够完成,将最后地决定解放区政治军事斗争的胜负,各地切不可疏忽。”⑤..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各解放区军民开展了大规模的减租减息运动,有力地削弱了农村的封建势力,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保卫解放区的积极性和革命热情。各解放区军民在减租减息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使解放区的农业和工业生产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增强了反对蒋介石军事进攻的经济基础。

  二土地改革的总路线

  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①..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战争,实际上是中国农民的革命战争。农民是天然地与土地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能调动农民参加战争的积极性。

  毛泽东从领导战争起,就非常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制定了一整套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耕种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巩固了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实现第二次国

  ①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132 页。②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154 页。③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154 页。④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172 页。⑤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176 页。① 《毛泽东选集》第1 卷,第136 页。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停止了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而把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抗日战争结束后,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保卫解放区,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又提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议事日程。中国共产党能否实施正确的土地改革政策,关系到人民解放战争的成败。

  (一)土地改革的政策和策略。

  1946 年,随着减租减息运动的深入开展,各解放区农民对于解决土地问题的要求日益迫切,一些解放区还通过清算霸占、清算不合理负担等办法,开始直接从地主手里获取土地。为了支持广大农民的正当要求,发动农民群众为巩固解放区而斗争,中共中央于1946 年5 月4 日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决定将抗日战争以来所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五四指示”指出:“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的环节。必须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放手发动与领导目前的群众运动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②“五四指示”还规定了指导这一群众运动的各项原则:“我党应坚决拥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①“坚决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并使其获得利益,决不可侵犯中农土地”②。“一般不变动富农的土地”③对地主中的大中小、恶霸与非恶霸应有所区别,要保护工商业,适当照顾开(,)明绅士等。“五四指示”标志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解决解放区农民土地问题上的政策,已由抗日战争时期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过渡。这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重要改变。“五四指示”下发后,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社会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

  但是,“五四指示”仍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它没有宣布无偿没收一般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而是规定通过有偿转移的方式使农民获得土地,因而作为农村中根本封建制度的土地制度并没有完全触动。由于各地农民群众的政治热情不一,政治觉悟不一,而做法也不一。一些解放区已经超出“五四指示”的政策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沉重地打击了农村封建势力,使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而一些解放区则机械地执行“五四指示”,对农村封建势力打击不力,农民群众没有充分发动起来;另外,也有一些解放区出现了侵犯中农利益的“左”倾错误。为了及时总结经验,制定更加符合人民解放战争形势发展需要的土地改革政策,1947 年7 月至9 月,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作委员会主持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宣布:“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④“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⑤,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这就比较彻底地废除了农村中的封建制度,打击了农村

  ②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阅读文件选编》第339 页。①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阅读文件选编》第339 页。②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阅读文件选编》第339 页。③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阅读文件选编》第339 页。④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阅读文件选编》第345 页。⑤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阅读文件选篇》第345 页。中的封建势力,顺应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

  《中国土地法大纲》具有重要的反封建的革命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新形势下举起的一面废除封建制度的战斗旗帜,对于推动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1947 年10月10 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正式公布这个大纲。中共中央在决议中,希望各地在执行这个大纲的过程中,制订出适合当地情况的具体办法,展开全国土地改革运动,完成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

  然而,土地制度的变革是农村封建制度的根本变革,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广大工作人员又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因而在执行《中国土地法大纲》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错误,特别是在划定农民的阶级成分上,没有掌握正确的划分标准。为此,中共中央决定重印1933 年由毛泽东起草的《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和《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以指导各地的土地改革运动。同时,毛泽东对于土地改革运动中出现的“左”倾错误,也及时地提出了纠正的意见。

  为了进一步避免土地改革工作中的“左”、右倾错误,解决土地改革工作中具体的政策和策略问题,将土地改革运动推向前进,使之跟上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步伐,1948 年1 月18 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的决定草案,对土地改革和群众运动中的具体政策和策略作了明确的规定:

  1.“必须将贫雇农的利益和贫农团的带头作用,放在第一位。”①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必须使贫雇农在农会中在乡村政权中起带头作用。毛泽东强调指出,这种带头作用不是抛弃中农由贫雇农包办一切,而是团结中农和自己一道行动。毛泽东针对一些地方提出的“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的口号,明确指出是错误的。“在乡村,是雇农、贫农、中农和其他劳动人民联合一道,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打江山坐江山,而不是单独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①在全国,是工人、农民、独立工商业者、受压迫的中小资本家、学生、教员、一般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开明绅士、被压迫的少数民族等联合一道,在共产党领导下打江山坐江山,而不是少数人打江山坐江山。2.“必须避免对中农采取任何冒险政策。”②毛泽东强调,要正确划定中农成分,划错了的应一律改正,分了的东西应尽可能退还。必须纠正在农民代表和农会委员中排斥中农及在土地改革中将贫雇农与中农对立起来的倾向。3.“必须避免对中小工商业者采取任何冒险政策。”毛泽东强调,要继续执行“保护并奖励一切于国民经济有益的私人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只有官僚资本和真正恶霸反革命分子的工商业,才可以没收。”③4.“对于学生、教员、教授、科学工作者和一般知识分子,必须避免采取任何冒险政策。”④“只对其中极少数坚决的反革命分子,才经过群众路线①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68 页。①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68 页。②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69 页。③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70 页。④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69 页。予以适当的处置。”⑤

  5.“对于那些同我党共过患难确有相当贡献的开明绅士,在不妨碍土地改革的条件下,必须分别情况,予以照顾。”“对于过去混进我政权机关中来、实际上一贯是坏人、对人民并无好处而为广大群众所极端痛恨者,则照一般处理恶霸分子的办法交由人民法庭审处。”⑥6.“必须将新富农和旧富农加以区别。”“对于老解放区的新富农,照富裕中农待遇,不得本人同意,不能平分其土地。”①7.“地主富农在老解放区减租减息时期改变生活方式,地主转入劳动满五年以上,富农降为中贫农满三年以上者,如果表现良好,即可依其现在状况改变成分。”②8.土地改革的中心任务是平分封建阶级的土地及其粮食、牲畜、农具等财产,不应过分强调去平分地主的其他财物。9.对待地主和富农必须依照土地法大纲加以区别。10.“对大、中、小地主,对地主富农中的恶霸和非恶霸,在平分土地的原则下,也应有所区别。”③11.对极少数罪大恶极分子经人民法院判决执行枪杀是必要的,但“必须坚持少杀,严禁乱杀”④,“我们的任务是消灭封建制度,消灭地主之为阶级,而不是消灭地主个人。”⑤毛泽东对土地改革运动中各个方面的问题都作了具体规定,从而形成了

  毛泽东关于土地改革运动的政策和策略思想。(二)土地改革运动总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指导,是正确地开展土地革命的必要条件和

  基本保证。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策略原理,总结中国土地革命实践的经验,给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条正确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总路线。

  毛泽东领导土地革命伊始,就重视制订土地革命的方针和政策。在井冈山时期,他制订了《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提出了土地革命的具体政策。但限于土地革命的实践经验,还没有也不可能形成系统的土地革命的总路线。经过几年的实践,土地革命政策几经修改和完善,便形成了一条符合当时实践水平的关于土地革命的正确路线。1934 年1 月,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对这条路线作了概括。他说:“土地斗争的阶级路线,是依靠雇农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与消灭地主。这一路线的正确应用,是保证土地斗争胜利发展的关键,是苏维埃每一对于农村的具体政策的基础。”①但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干扰,这条正确的路线没有很好地得到贯彻执行,后又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而停止执行。

  ⑤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70 页。⑥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70 页。①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70 页。②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70~1271 页。③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71 页。④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70~1271 页。⑤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71 页。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继埃代表大会的报告,1934 年1 月。在人民解放战争过程中,各解放区认真地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土地革命运动。土地革命的深入发展,一方面要求制订出一条正确的路线加以指导;另一方面又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使得有可能对土地革命的方针政策作出新的概括,形成一条正确的路线。毛泽东及时总结土地革命运动中的实践经验,在中央“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基础上,为我党制订了一条正确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总路线。

  1947 年12 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即中央“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②为此,毛泽东规定了我党土地改革的方针。他说:“我们的方针是依靠贫农,巩固地联合中农,消灭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和半封建的剥削制度。”③毛泽东强调,贯彻这一方针,要“注意两条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这是土地改革的最基本的任务;第二,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④

  1948 年4 月1 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召开的晋绥干部会议上发表讲话,明确提出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并对土地改革总路线的内容作了全面的阐述。毛泽东说:“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①毛泽东关于土地革命总路线的表述,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土地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最完整的表述,阐明了土地改革的基本力量和团结力量、土地改革的对象、目的和任务,以及有步骤、有区别、分阶段地去完成土地革命的任务等等。

  关于土地革命的基本力量。毛泽东指出:“土地革命所依靠的基本力量,只能和必须是贫农。”②早在20 年代,毛泽东就认识到了贫农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他明确提出:“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③毛泽东清楚地认识到,贫农和雇农一起,占了中国农村人口的70%左右,“他们最听共产党的领导”④,是农村的基本革命力量。在整个中国革命的力量中,其革命作用仅次于工业无产阶级。因此,在中国革命的全过程中,毛泽东紧紧地依靠贫农,从而抓住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使革命立于不败之地。

  关于土地改革的团结力量。毛泽东指出:“土地改革必须团结中农,贫雇农必须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中农结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不这样做,贫雇农就会陷于孤立,土地改革就会失败。”⑤团结中农的问题,是一个

  ②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52 页。③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50 页。④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51 页。①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313~1314 页。②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314 页。③ 《毛泽东选集》第1 卷,第21 页。④ 《毛泽东选集》第1 卷,第21 页。⑤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314 页。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中农占农村人口的20%,不仅是一支必须团结的力量,而且也是一支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了解决团结中农的问题,毛泽东强调指出:各地在平分土地时,必须注意中农的意见,“如果中农不同意,则应向中农让步”①。“必须容许一部分中农保有比较一般贫农所得土地的平均水平为高的土地量。我们赞成农民平分土地的要求,是为了便于发动广大的农民群众迅速地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度,并非提倡绝对的平均主义。谁要是提倡绝对的平均主义,那就是错误的。”②毛泽东明确指出:“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我们必须批判这种思想。”③

  关于土地改革的对象。毛泽东指出:“土地改革的对象,只是和必须是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剥削制度,不能侵犯民族资产阶级,也不要侵犯地主富农所经营的工商业,特别注意不要侵犯没有剥削或者只有轻微剥削的中农、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和新式富农。”④毛泽东将土地改革对象的范围划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从政策上明确了打击的目标,避免了打击过宽的现象出现。

  关于土地改革的任务。毛泽东指出:“土地改革的主要的和直接的任务,就是满足贫雇农群众的要求。”还有一个任务,“是满足某些中农的要求”⑤。贫雇农和某些中农的正当要求得到了满足,就实现了土地改革的任务。

  关于土地改革的目的。毛泽东指出:“土地改革的目的是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即消灭封建地主之为阶级,而不是消灭地主个人。”⑥也就是说,土地改革的目的,是消灭作为封建统治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不是从肉体上消灭地主个人。因此,对地主必须分给和农民同样的土地财产,并使他们学会劳动生产,参加到国民经济生活的行列,作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是土地改革的目的,但不是最终目的,毛泽东指出:“发展农业生产,是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①只有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才能取得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毛泽东强调指出:消灭了封建制度,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就应立即提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任务,将农村中的一切可能的力量转移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上来。“消灭封建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就给发展工业生产,变农业国为工业国的任务奠定了基础,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目的。”②

  毛泽东清楚地认识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完成土地改革的任务是一项艰巨而极其复杂的斗争。因此,他强调要有步骤、分阶段、有区别地进行。“必须依据环境所许可的情况,农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决定发动斗争的策略,不要企图在一个早上消灭全部的封建剥削制度。”③

  ①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51 页。②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314 页。③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314 页。④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314 页。⑤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314 页。⑥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314 页。①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315 页。②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316 页。③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315 页。毛泽东制订的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以及他对贯彻这条总路线的具体方针、政策、步骤的阐述,为我党的土地改革运动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针,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贡献。随着土地改革总路线的贯彻执行,农村的封建生产关系被打破,解放区广大农民焕发出了巨大的革命热情。他们不仅积极发展农业生产,而且踊跃参军参战,支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可以说,农村土地改革任务的完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准备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坚实基础。

  三统战策略的新发展

  毛泽东一贯重视建立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1939 年10 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曾总结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及抗日战争初期的经验,明确将统一战线列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抗战的方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同时,在此期间,毛泽东也将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发挥到了很高的水平,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方针,坚持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既联合又斗争的原则,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思想。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

  (一)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为巩固和发展广泛的全民族的统一战线而奋斗。全面内战爆发后,毛泽东在7 月20 日起草的《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党内指示中明确提出:“为着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为了达到与人民群众亲密合作,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的目的,毛泽东对在农村和城市中应该依靠谁、团结谁、争取谁、孤立谁的问题作了具体指示。毛泽东指出:在农村,应坚决地解决土地问题,紧紧地依靠雇农、贫农,团结中农:对一般富农、中小地主同汉奸、豪绅、恶霸应加以区别,“对待汉奸、豪绅、恶霸要放严些,对待一般富农、中小地主要放宽些”,以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减少敌对分子。在城市,要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小资产阶级和一切进步分子,注意争取中间分子,孤立反动派。“在国民党军队中,应争取一切可能反对内战的人,孤立好战分子。”①..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各解放区坚决地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广大农民自觉地行动起来,与人民解放军一道反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至1947 年1 月,人民解放军就取得了歼敌正规军56 个旅的重大胜利,“被歼灭的大量伪军和保安部队,被击溃的正规军,都未计算在内。”①人民解放军基本上粉碎了蒋介石的全面军事进攻。而在国民党方面,国民党统治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对美蒋勾结而发动的全面反革

  ①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188 页。①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11 页。命内战本来就持反对态度。国民党蒋介石在全面内战中大量地损兵折将后,为了补充兵员,又在其统治区内强迫征兵;为了维持它的军事进攻,又加收各种苛捐杂税;国民党的特务组织,又残酷地迫害人民。这便更加激起了国统区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从而广泛地掀起了反对内战的爱国民主运动。以反对美军强奸北京大学女生而掀起的学生爱国运动和以反对国民党残酷镇压而掀起的上海摊贩的斗争,将国统区人民群众反内战、争民主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向高潮。国民党蒋介石不仅在军事进攻中受到打击,而且在政治上也陷入孤立的境地。

  毛泽东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认为,“这一形势,是在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代替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汪精卫的地位,采取了变中国为美国殖民地的政策,发动内战的政策和加强法西斯独裁统治的政策的情况之下形成的。在美蒋这些反动政策下,全国人民除了斗争,再无出路。”②“解放区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和蒋管区人民运动的发展,预示着中国新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人民大革命毫无疑义地将要到来,并可能取得胜利。”③毛泽东依据对国内革命形势的科学分析和估计,于1947 年2 月1 日起草了《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的党内指示。毛泽东指出:“为独立、为和平、为民主而斗争,仍然是现时期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④美蒋反动派的反动政策,“迫使中国各阶层人民处于团结自救的地位”①,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全民族的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在内”。“它和抗日时期的统一战线相比较,不但规模同样广大,而且有更加深刻的基础。全党同志必须为这个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而奋斗。”②

  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巩固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毛泽东从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策略。

  1.关于团结中农的问题。团结中农的问题,一直是毛泽东关注的问题。早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毛泽东就初步提出了团结中农的思想。党的六大在政治决议案中明确提出:“中农是巩固的同盟者”;“联合中农是保证土地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也坚持了团结中农的方针。全面内战爆发后,毛泽东一再强调要团结中农,“贫雇农必须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中农结成巩固的统一战线”③。

  为了解决团结中农的问题,毛泽东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和策略。明确规定:一是要正确地划定中农的成分,“必须注意不要把本来是中农成分的人,错误地划到富农圈子里去”④,划错了的,“应一律改正,分了的东西应

  ②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12~1213 页。③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12 页。④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13 页。①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13 页。②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13 页。③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314 页。④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52 页。尽可能退还”⑤。二是在土地改革中,“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⑥,在平分土地时,必须反对平均主义,“必须容许一部分中农保有比较一般贫农所得土地的平均水平为高的土地量”⑦,如果中农不赞成平分,“则应向中农让步”

  ⑧。三是必须吸收中农积极分子参加农会和乡区政府的工作,“并须在数量上做适当规定”①。毛泽东还把“巩固地团结中农”列入我党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中,从而保证了占农村人口20%的中农与中国共产党结成了巩固的统一战线。2.关于团结和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及开明绅士的问题。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既有赞成革命的一面,又有反对革命的一面。

  毛泽东在20 年代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对美蒋勾结发动的全面内战也是持反对态度的,因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人民的立场,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和民主,与中国共产党结成了统一战线。

  开明绅士,是地主和富农阶级中带有民主色彩的个别人士。这些人同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有矛盾,同封建地主、富农也有某种矛盾。在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时期反对美蒋的斗争中,在政治上给中国共产党以相当的帮助,与中国共产党结成了统一战线。

  为了巩固和发展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不仅一再强调要团结和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及开明绅士,而且于1948 年3 月1 日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的党内指示。指示明确指出:“中国现阶段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②由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所规定,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都属于人民大众的范围,我们应当对他们“采取团结的政策”

  ③。并且,“依附劳动人民反对反动派的民族资产阶级左翼分子以及从封建阶级分裂出来的少数开明绅士,他们也是革命者”④,我们不仅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去团结他们。为了团结和争取民族资产阶级,毛泽东采取的政策和策略是:一是在政治上,对于替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集团效力的民族资产阶级右翼,则予以打击;对于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集团没有联系,或者联系较少的真正的民族资产阶级,则“坚决地毫不犹豫地给以保护”①;“争取其大多数,孤立其少数”②。二是在经济上,“对这个阶级的经济地位必须慎重地加以处理,必须在原则上采取一律保护的政策。”③

  为了团结和争取开明绅士,毛泽东采取的政策和策略是:一是“毫无例

  ⑤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69 页。⑥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51 页。⑦ 《毛译东选集》第4 卷,第1314 页。⑧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51 页。①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73 页。②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87 页。③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88 页。④ 《毛泽东选集》第4 卷,1288 页。①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54 页。②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89 页。③ 《毛泽东选集》第4 卷,1289 页。外地去团结他们,并且在团结中教育他们”④。二是在不妨碍土地改革的条件下,“分别情况,予以照顾”⑤。三是对于政治上较好又有工作能力者,吸收或“继续留在高级政府中给以适当的工作”⑥。

  3.关于团结和争取知识分子的问题。毛泽东对团结和争取知识分子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1948 年1 月18 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将团结和争取知识分子也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提出。毛泽东指出:“中国学生运动和革命斗争的经验证明,学生、教员、教授、科学工作者、艺术工作者和一般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是可以参加革命或者保持中立的,坚决的反革命分子只占极少数。”⑦因此,党对于知识分子应采取慎重的态度,“必须分别情况,加以团结、教育和任用”⑧,“必须避免采取任何冒险政策”⑨。毛泽东在《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的党内指示中,还将“和体力劳动者相近的、不剥削入而又受人剥削的脑力劳动者”①即知识分子列入劳动人民的范围。

  4.关于分化地主阶级的政策和策略的问题。封建地主阶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对象。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为了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毛泽东对农村中的封建地主阶级也采取了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一是强调土地改革的目的是消灭地主这个阶级,而不是消灭地主这个人,在分配土地时,也分给地主与农民同样多的土地。二是保护和鼓励一般地主、富农发展工商业。三是鼓励地主、富农参加生产劳动,对于参加生产劳动而改变了生活方式的地主、富农,视其表现而适时改变其成分。这就将中国革命的敌对势力减少到最低程度。

  由于毛泽东采取了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广泛的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动员了包括工人、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从地主阶级分裂出来的一部分开明绅士在内的广大的人民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与国民党蒋介石进行坚决的斗争,从而奠定了夺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关于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的问题,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就提出来了。由于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放弃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最后导致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起了中坚作用,但由于国民党在力量上居优势,因而占据了形式上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尽管国共关系的中心仍是领导权的问题,毛泽东的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也是争夺领导权,但在公开宣传中从不提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也不以领导者自居,而是代之以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从政治上

  ④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90 页。⑤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70 页。⑥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70 页。⑦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69~1270 页。⑧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70 页。⑨ 《毛译东选集》第4 卷,第1269 页。①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87 页。把握团结抗日的大方向,使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共阴谋始终未能得逞。

  抗日战争后期,即抗日战争行将取得胜利的时候,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对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①,以便在此基础上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因此,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自始至终地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在1947 年中央“十二月会议”的报告中,毛泽东强调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不但如此,这个统一战线还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之下。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②毛泽东还提醒全党要牢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放弃领导权和抗日战争初期党内错误思潮的教训,要坚持对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毛泽东还就如何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阐发了自己的观点。毛泽东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③毛泽东以共产党实现对中农的领导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他指出,首先,共产党必须率领中农和自己一道向封建阶级作坚决的斗争,并争取胜利,如果没有坚决的斗争,或者虽有斗争而没有胜利,中农就会动摇。其次,在土地改革中,必须以地主土地财产的一部分分配给中农中的较贫困者,对于富裕中农则不要损害其利益。再次,在农会中和乡区政府中,必须吸收中农积极分子参加工作。再其次,不要订错中农的成分,对中衣的土地税和战争勤务要公道。同时,还要给中农以政治教育。“如果没有这些,我们就要丧失中农的拥护”①。就不能实现对中衣的领导。“城市中工人阶级和共产党要实现对于被反动势力所压迫和损害的中产阶级、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领导,也是如此。”②

  由于毛泽东制订了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中国共产党不仅建立了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而且实现了对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强和有力的领导,从而不仅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而且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创造了条件。

  ① 《毛泽东选集》第3 卷,第1056 页。②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57 页。③ 《毛译东选集》第4 卷,第1273 页。①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73 页。②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73 页。
lsgj063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