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易风
艰苦奋斗是毛泽东倡导和培育的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象征革命情操的延安精神的特色。毛泽东、邓小平从艰苦奋斗精神的作用、内涵,到如何发扬这一精神的途径,都有系统、深刻地阐述,形成了完整的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观。在经济转轨、社会变革的今天,学习和继承这两代伟人艰苦奋斗的思想,对于坚持党的优良传统,振奋革命精神、倡廉反腐、端正党风、政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共产党人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毛泽东、邓小平历来号召共产党人要继承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一号召和要求是建立在对国情的科学分析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
第一、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作风,是由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所决定的。
在经济、文化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统治,进行中国革命是一个十分困难和艰巨的事业。由于中国革命敌人的强大和长期占领中心城市,革命力量只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农村才能生存和发展,中国革命只能以农村根据地为依托,在与敌人军事进攻的反复较量中,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革命的客观环境和独特的道路,造就了党和红军不怕牺牲、英勇作战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革命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它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一往直前的精神支柱。
在经济、文化落后,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需要上百年的比革命更为长期、更为困难和艰巨的事业。受落后经济和生产力的制约,短期内不可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毛泽东指出:“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①邓小平也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②“我们是个穷国、大国,一定要艰苦创业。”③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是中国国情特点的反映。这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要求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要继承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一精神既是国情的产物,又体现了时代的需要,仍然是璀灿生辉的时代精神。那种认为艰苦奋斗只适用于革命年代,现在已经过时的观点,是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精神的严重曲解。
第二、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
毛泽东、邓小平倡导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还在于这一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风貌和特征。以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为根本目标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与无产阶级优秀品德的辩证统一。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④为此,他躬行倡导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革命精神,要共产党人争当多做工作、少取报酬、廉洁奉公的模范。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述解放区与国统区的对立和区别时指出:“利用抗战发国难财,官吏即商人,贪污成风,廉耻扫地,这是国民党区域的特色之一。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工作之外,还要生产,奖励廉洁,禁绝贪污,这是中国解放区的特色之一。”⑤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他又指出:“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⑥邓小平继承发展了毛泽东这些思想,他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指出:“我们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⑦“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⑧在他们的论述中,艰苦奋斗已成为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的标志,是衡量是否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尺度,是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主要特征。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今天,邓小平号召全党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要利用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发展的功能和作用,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同时又要保持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政治本色,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响和侵袭,以避免重蹈历史上出现的一些革命阶级腐化堕落的覆辙。
第三、艰苦奋斗是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
邓小平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时深刻指出:“我们的历史经验是,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群众。只要你关心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不仅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众一块吃苦,任何问题都容易解决,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
⑨这就言简意赅地阐明了艰苦奋斗与密切联系群众的关系,包含了只要与群众一起艰苦奋斗,就能克服革命与建设中一切艰难险阻,取得成功与胜利的思想。他这时还指出:“我们大家都是从苦里过来的,经历过不少困难的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的时候,也是很艰苦的啊!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⑩这是对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作风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用的实事求是、质朴无华的科学总结。回顾党的历史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有了与大家一块苦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井冈山时期,红军战士才能发扬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精神,在战斗频繁、物质待遇菲薄的条件下,“不出怨言”;正是由于有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党和红军才能经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困难考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这一罕见的英雄壮举;正是由于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作风,党才能干抗日战争时期领导解放区军民战胜了1941至1942年的严重困难。建国后,也正是由于依靠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迅速恢复了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渡过和克服了1959至1961年三年的严重困难局面。1989年,邓小平在总结新时期历史的经验时进一步指出:“一九八○年元旦,我在政协讲话,讲了‘四个保证’,其中一条叫‘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1)。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视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是认识上新的升华,指明了这一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地位和作用。第四、艰苦奋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在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毛泽东从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把体现艰苦奋斗精神的勤俭建国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方针。他说:“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从此,艰苦奋斗突破了思想、品德的领域,上升到政治层面和大政方针的范畴了。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上述思想,把艰苦奋斗的精神升华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度,成为这一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一,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1981年11月,邓小平在接见美国财政部长里甘时指出:“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新提法就是建设一个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所谓高度文明,就是人民要有理想,要个人利益服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要守纪律,要有道德,要坚持我们历来的艰苦奋斗的传统。”(12)他把艰苦奋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第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手段和途径。邓小平多次指出:我们有各种有利条件,一定能够赶上世界上的先进国家;但是也要认识到,为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多世纪造成的差距,必须下长期奋斗的决心,在一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奋斗。他还指出:“中国如果不普遍地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就不能达到。”(13)根据这些思想,党的十二大首次概括和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完善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写进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把这一精神作为实现党的战略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手段和途径,成为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因此无论是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还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都应当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应有之意。
二、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和时代特征
在毛泽东、邓小平的论述中,艰苦奋斗被赋予了多方面的含义。它首先是一种革命精神,又是中国共产党治国兴邦的基本路线和方针,也是共产党人在战斗、工作和生活上应有的作风,具有丰富的底蕴和内涵。
从思想范畴看,艰苦奋斗主要是拚搏、进取、创新、胜利。是不怕困难,压倒一切敌人和障碍的英雄气概。也就是毛泽东号召的:“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14)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苦奋斗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创业精神是联系在一起的,江泽民在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些都应该成为新时期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的创业精神。”这六十四个字可以说是对中国共产党七十多年艰苦奋斗传统的历史总结,它赋予了艰苦奋斗以新的时代内涵,是新时期创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政治范畴看,艰苦奋斗体现着共产党人的政治追求,是共产党人为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的政治品质,是革命和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艰苦是成事之本,奋斗是胜利之师。共产党人如果丧失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政治上不仅会脱离群众,而且将永远丧失走向既定目标的正确途径。从这一意义上说,艰苦奋斗是中国
共产党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政治法宝之一。
从作风范畴看,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根本标志之一。共产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必须保持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以身作则、无私奉献的特色,不奢侈、不腐化,反对任何形式的特权,自觉与人民群众同甘苦,这是党永不脱离群众、永远获得人民群众支持的重要保证。
艰苦奋斗精神在上述领域的反映,说明它是思想、政治、作风的有机统一,是开拓创新与艰苦朴素的辩证统一,也是艰苦与奋斗的辩证统一。在这里,艰苦朴素是条件,其内涵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因而对艰苦朴素的要求是相对的。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要继续战争年代物质极端匮乏的艰苦生活。奋斗是艰苦的目的。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人没有饿死,就要做革命工作,就要奋斗。一万年以后,也要奋斗。”(15)因此,奋斗是绝对的,无止境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才是艰苦奋斗的根本目的。
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艰苦奋斗的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艰苦奋斗是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升华。艰苦奋斗来源于中华民族勤奋节俭、刻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美德。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上古时期即有“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格言,汉唐以来又有“后世贤,师吾俭”和“历览前圣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感叹。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和民族象征,是民族文化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倡导的艰苦奋斗精神,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而且突破了民族文化中时代和自然经济的局限,把它与共产党人的远大抱负和政治信念结合起来,有了更加科学、坚实的思想基础,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要素。这就把民族精神上升到一个新高度,使民族精神跟上了时代的节拍,绵延了几千年的民族精神,跳动着共产党人强国富民的时代脉搏。
艰苦奋斗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新时期的时代精神,精髓在于开拓创新。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革命和建设都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要在实践中探索和开辟符合中国特点的道路。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没有艰苦奋斗的勇气和作风,不可能有伟大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在困难面前不是成为可耻的逃兵,就是左顾右盼望而却步成为懦夫和懒汉;没有艰苦奋斗的勇气和作风,就不能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矛盾,只能因袭守旧绝不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正确道路。因此,艰苦奋斗是开拓进取创新精神的基础,是时代精神要求的载体和条件。
艰苦奋斗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创业和发展的阶段。艰苦奋斗反映了创业和发展这两个基本特点的双重要求。作为创业阶段,古今中外历史都证明要完成任何大业宏图,都要提倡艰苦奋斗,不如此就不能建立任何基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事业,尤其艰巨辉煌,更需要艰苦奋斗。作为发展阶段,除艰苦创业外,要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毛泽东、邓小平的艰苦奋斗观就在于既提倡艰苦奋斗,又号召改善物质生活,它是创业精神与物质利益的兼顾与统一。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在有根据地的条件下,不提倡发展生产并在发展生产的条件下为改善物质生活而斗争,只是片面地提倡艰苦奋斗的观点,是错误的。”(16)在这一思想指引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廉政建设,在倡导艰苦奋斗的同时,又“实行俸以养廉的原则,保障一切公务人员及其家属的物质生活及充分的文化娱乐生活。”在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发展生产,而不改善生活,是不对的”(17)。“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18)在1992年初的南巡讲话中,他又把这一思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联系起来,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阐明了艰苦奋斗的目的、实质和这一精神的时代含义。
艰苦奋斗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面旗帜。自1958年美国原国务卿杜勒斯提出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策略后,毛泽东就把反修防变作为党的建设的主题,并把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当作反修防修的支柱。尽管毛泽东在反修防修的理论判断及其实践方面是错误的,但反修防修的理论命题无疑是正确的。中国革命胜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执政党的地位和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使我们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和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三重考验。也确有一部分共产党员未能经受这种考验,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想,产生了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权钱交换等消极腐败现象。这说明坚持共产党人的标准,倡廉反腐仍然是一个严重的任务。邓小平认为在这场严肃的斗争中,“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19)因此,艰苦奋斗的时代特征还在于它是与目前党内状况和国际形势密切联系的,是当前斗争所需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和挫折及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总结。有了艰苦奋斗精神这面旗帜,就增强了抵御错误思想侵袭的自身免疫力,就能够胜利地经受现实中的三个考验;它是党和政权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应当成为党的建设中必须高举的一面时代旗帜。三、关于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途径
剖析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论述艰苦奋斗精神的作用,目的是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这是毛泽东、邓小平艰苦奋斗观的落脚点。
第一、要把艰苦奋斗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向全党进行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思想教育,是使党经受考验,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保持革命传统的基本途径。在党执政前夕,毛泽东就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此,“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0)新中国成立不久,他在给陕甘宁边区的复电中又指出:“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21)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他又强调:“要使全体青年们懂得,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状态,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达到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2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1989年以来,邓小平在总结一手硬、一手软,政治思想工作薄弱的教训时指出:“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
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有了这个传统,我们就能抗住腐败现象,老干部就能管好他们的子弟。我们经过冷静考虑,认为这方面的失误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23)他还强调说:“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在讲艰苦创业,后来日子稍微好一点,就提倡高消费,于是,各方面的浪费现象蔓延,加上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法制不健全,什么违法乱纪和腐败现象等等,都出来了。”(24)“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抓六十至七十年。”(25)他们都认为进行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长期任务,经济越是发展,越要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要依靠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增强全党的艰苦创业意识,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要把正确处理工作与生活、劳动与享受的关系,作为艰苦奋斗教育的重要内容。全党和人民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科学的消费观念,警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袭,制止盲目攀比、斗富摆阔、奢侈浪费等歪风的蔓延。特别重要的是,要把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提高到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的新高度,并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联系起来,使全党取得这样的共识: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就必须用艰苦奋斗精神武装全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精神不动摇,艰苦奋斗传统的坚持与发扬关系着党的存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
第二、把健全法规、严惩腐败作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关键。
一手抓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一手抓打击贪污盗窃等经济犯罪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也是毛泽东、邓小平的一贯思想。邓小平认为解决党内不正之风,既要解决思想问题,更要解决制度问题。因而在实践中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惩治贪污与经济犯罪的条例,并依法对犯罪分子进行惩处。早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制定了反对和惩治党员贪污的条例;1933年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苏维埃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了由毛泽东主席、项英副主席签署的《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其中规定贪污公款在300元至500元之间者,处以2年以上5年以下的监禁,贪污公款在5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对玩忽职守、造成严重浪费而使国家蒙受损失者,一方面依照财政条例进行罚款,一方面视其浪费程度处以警告、撤职以至1个月以上3年以下不等的监禁。陕甘宁政府时期各项法令、法规进一步健全,《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都把公正廉洁、奉公守法、不贪污、不受贿、不赌博、不腐化、不堕落作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1939年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规定对贪污数目在1000元、500元、100元以上者和100元以下者,分别处以死刑、有期徒刑或苦役。建国初期,面对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党领导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运动中政务院连续发布了《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据法量刑,在十余万贪污分子中,判处徒刑的共9942人,判处无期徒刑的67人,判处死刑的42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9人。这些条例和法令对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防止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起了长远的积极作用。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根据以上历史经验,党多次制定了有关惩治贪污、盗窃等经济犯罪的专门法令,多次在经济领域打击犯罪活动,从党和政府机关中清除了一批腐化堕落分子。据统计,为纠正不正之风,只就中央下达的带有法规性质的文件来看,从1980年2月公布《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算起,至1991年底,就有100多件。1992年,国家有关方面又发布了36个不准用公款吃喝的文件,这时端正党风、惩治腐败起了好的作用。当前的问题是要继续健全必要的法规,建立有利于人民监督的有效制度和防范以权谋私及腐败现象的约束机制,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建立有关贪污、贿赂调查的专门机构等等。一方面改变当前法律滞后的状况,一方面要坚决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枉法现象,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这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物质保证。
第三、领导带头,躬行实践。
为倡导和坚持党的艰苦奋斗的作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莫不躬行实践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表率行动为全党树立了榜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人与战士一起过苦日子,每天只有5分钱的菜金,分享一样的伙食尾子。延安时期,毛泽东、朱德不仅发动和领导全党全军的大生产运动,而且亲自开荒种地、背篓拾粪;周恩来、任弼时也认真捻棉纺纱,成为纺织能手。党的领导人的俭朴作风和模范行动是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的无声命令,直接影响着党风和当时的时代风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又指出:艰苦创业,首先要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带头。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努力恢复延安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周恩来等同志的榜样,在艰苦创业方面起模范作用。他特别强调:“只要高级干部带头,这个事情就好办了。”(26)他还明确指出,艰苦奋斗精神是接班人必须具备的一项条件,要老同志为他们树立榜样。这既是对我党70多年经验的总结,也吸取了古今中外执政者兴衰荣辱的教训。执政党和领导者一定要记取公生明、廉生威的古训,进一步坚持与发扬时代需要的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注释
①(14)(15)(22)《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96页,第800―801页,第800页,第781页。②③⑦⑧⑨⑩(17)(18)《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21页,第222页,第189页,第221页,第200页,第189页,第222页,第123页。④⑤(16)《毛译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09页,第1048页,第912页。⑥(21)《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29页,第12页。(11)(19)(23)(24)(25)(26)《邓小平论党的建设》第264页,第263页,第265页,第264页,第72页。(12)(13)《邓小平同志谈高度文明和发扬延安精神》,载《文献和研究》1985年第5期。(20)《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438―14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