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治富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了一个全面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代。10多年来,由于进行了成功的实践,推开了尘封网结的窗门,延揽八面来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速度大大加快了,带给国家以强劲的活力,带给人民以更多的实惠。面对着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充实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但是,与此同时,有人由此而发出感叹,相比之下,认为毛泽东是闭关自守者。然而,纵观毛泽东一生的言行,可以看出,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从来就竭力主张与外国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主权的原则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发展经济关系。实事求是地说:毛泽东不是闭关自守者,他的对外开放思想是今天改革开放的基础与前提;邓小平吸收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科学内核,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提出了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的对外开放思想,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二
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中讲了一段非常精辟的话,他说:“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①这段话鲜明地体现了两代伟人之间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它贯穿于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理论和实践活动之中,渗透在包括为什么要对外开放、如何对外开放以及对外开放要坚持的原则全部理论的方方面面。
下面试就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和邓小平从理论上实践上继承、丰富、发展这一思想作一分类论述。
一、关于中国是世界和人类的组成部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的思想
毛泽东的“中国是世界和人类的组成部分”,邓小平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是两代伟人对外开放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10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以敏锐的思想和智慧的语言论断:“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十普鲁斯的铁路管理秩序十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这里,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要利用资本主义社会有用的东西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立了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列宁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产生的种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先进管理方法、管理经验、管理制度等等,资本主义可以用,我们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可见,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主张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是主张各国之间要进行经济交往的,认为这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深谙革命导师重视国际交往的思想内涵,还深刻了解中国的对外关系史。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经过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通道,与世界各国发生经济、文化交流,并吸收各国文明融合为自己的文明。中国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遗憾的是,从清朝康熙年代至鸦片战争,中国长达200余年闭关锁国,结果导致贫穷落后愚昧无知。这一切,使毛泽东深刻认识到,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史,无不包容了世界各民族文明的相互渗透。
所以,还是在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战争年代,在夺取全国政权之前,毛泽东就以他的远见卓识在展望和规划中国的将来,萌发了对外开放的思想。1936年初冬,毛泽东曾向美国记者斯诺说,如果中国赢得了独立,不仅同友好国家进行互助互利的贸易,而且“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毛泽东在这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愿与友好国家进行经济交往的愿望。1944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军事观察组成员谢伟思谈话时说:“在相互同意的原则下,我们将允许并欢迎外国在我们的政治区内向商业及工业方面投资。”②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和以他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多次通过谈话及发出文件,申述了与外国进行交往的主张,表明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已经形成。
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受剥削、受奴役的半殖民地地位,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毛泽东曾以坦荡的胸怀,豪爽的气概对外国朋友说:“中国是世界和人类的组成部分,中国不自私自利。中国是一张白纸,你们可以在这张白纸上写字,你们的科学和文化可以驰骋在这张纸上。在中国人民生活的这块土地上,各国人都有份。”③显然他说的各国人都有份,是指中国人创造的文明将奉献给世界;同时吸收世界各国的文明丰富提高自己。他认为,“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同时,每个民族都有它的短处”。他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东西都要学。”此时,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已经达到了发展阶段,形成了全方位、多形式开放的思想理论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形成了一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思想理论框架:
――他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理论,指出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④而我国长期闭关自守使我们接触不到世界上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感受不到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压力,不能吸收国外资金用于我们的建设,不能进入国际市场投入国际经济大循环,这一切都阻碍了我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邓小平引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再认识,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标准,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从而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他从党的基本路线的高度,提出了“开放也是改革”的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是党的基本路线两个基本点之一。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开放,是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吸收外国资本,以作为社会主义一种补充。因此,就实质上讲,开放也是改革。
――他从世界发展的趋势,提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理论。在国际经济联系日趋密切的情况下,各国都希望在对外开放中获益,通过对外开放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所以,现在经济上的开放,不只是发达国家的问题,更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对外开放已经成了世界性的潮流,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于这个潮流之外。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必须“尊重社会发展规律”,所以他作出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科学结论,指出中国要发展,孤立起来是不可能的,不开放不行,不加强国际交往不行。
――他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迫切要求,指出对外开放是一个重要途径。我们从极贫极弱的旧中国过来,正如邓小平透彻分析的,中国国情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底子薄,二是人口多和耕地少。在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面貌、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最突出的困难就是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从总体上看要比世界先进国家落后二三十年。面对这样的客观实际,他指出“要实现我们的第一步目标和第二步目标,不开放不行,不加强国际交往不行,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资金不行。”⑤――他从总结我国历史经验教训中,明确提出了闭关自守是使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主要原因。他曾深刻指出,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300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我国建国以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也是对外开放,只不过是对苏联东欧的开放,以后关起门来,没有什么发展。他说:“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子时代。”如果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五十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⑥――他从当今世界政治、世界经济的角度,提出中国必须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正确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既可促进本国及世界的经济的发展,又能够有力地保证世界的稳定。他强烈意识到社会主义中国在当今世界中的历史责任。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长期脱离世界,也不利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而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发展了,“对世界和平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⑦对于打破旧的国际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必将产生重要作用。
二、关于对世界所有国家、所有类型的国家实行全方位开放的思想
基于“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的长处”这一认识,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主张在对外开放中,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对大国和小国,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建交和未建交的国家同时开放。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曾获得一个短暂的进行和平建设的有利时机。中共中央为抓住机遇,建设解放区,1946年5月3日,在《关于解放区外交方针的指示》中明确指出:我们应采取和美国及英、法实行通商及经济合作的
方针⑧。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论述全国胜利后的基本政策时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⑨1949年9月29日,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5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这就使与各国政府与人民进行经济交往有了法律保障。新中国刚成立,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率团赴苏访问。在莫斯科期间,他曾致电周恩来并中共中央,提出关于出入贸易问题,“务请统筹苏、波、德、捷、匈及英、法、荷、比、印、缅、越、罗、澳、加、日、美各国在一九五○年出入口种类及数量。”⑩可见,毛泽东是主张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新中国成立后,为抵制帝国主义的封锁禁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抛开意识形态的分歧和社会制度差别,采取果断而灵活的政策,不管是建交的还是未建交的,都积极争取与他们发展贸易往来。在把对外交往的重点放在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同时,注意发展与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的贸易关系。1954年8月,毛泽东会见以艾德礼为团长的英国工党代表团时,向客人呼吁:我们走的是两条路,让我们作朋友吧,不仅经济上合作,而且在政治上也合作..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11)。为了反封锁,反禁运,毛泽东、周恩来等为打开中日两国间的经济贸易局面作了不懈的努力,除扩大民间往来外,还建立了经济交往的半官方渠道。毛泽东曾大力促进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交往。1959年6月11日,他在会见秘鲁议员团时,向客人说: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向你们关门。中国不仅要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也应该对别的国家进行帮助,对世界有些益处,做些贡献。70年代初,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毛泽东、周恩来审时度势,抓住尼克松执掌白宫以后表示要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同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随后又同日本、加拿大、意大利、联邦德国等先后建立了外交关系。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20多年的经济封锁禁运大面积解冻后,中国的对外贸易随之迅速发展(12)。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也主张对外开放应该是全方位的开放。他在1984年就提出:“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并不只是对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开放。对这些国家开放,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南南合作;还有一个方面,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开放。”(13)对西方发达国家开放,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我们吸收外资,引进技术等主要是从那里来的。”这些国家经历了长期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拥有发达的生产力,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虽然这些国家大多由于历史上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面临着起点低、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等问题,但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应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是在两种制度并存的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应该加强联系,密切往来,在经济上互相开放,促进发展。因为不同的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可以取长补短,也使我们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不至于受某个国家的支配(14)。
基于邓小平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一切都要服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创造和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的思想,中共十四大修改后的党章,就发展我党同外国政党的关系,对原党章有关部分作了重大修改。新中国建立初期,鉴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范围仅限于各国共产党。60年代以后的一段时期,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中国共产党同大多数共产党的联系中断了,党的对外关系的范围缩小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对外工作方针作了重大调整,目前中国共产党已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280多个政党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联系。其中共产党约占了30%,其他各类党占70%。中共十四大修改后的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这是因为各国都很重视政党之间的国际交往,特别是执政党之间的交往已成为国家外交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四大党章的新规定,既适应了我党新时期对外关系必须围绕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的要求,又表明我党对积极发展各国政党的关系的真诚愿望。
三、关于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开放的思想
多种形式的对外开放有利于从各个不同的渠道与外面的世界沟通,与各国发生联系,得到各方面的益处,这是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共识。
如何实行多种形式的对外开放,毛泽东在建国前后曾有许多论述。1944年8月,在抗日根据地军民转入对日局部反攻的形势下,为创建新解放区,外交工作增多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及时发出了《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其中经济方面具体规定“在双方有利的原则下,我们欢迎外国投资与技术合作。”(15)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关于解放区外交方针的指示》提出,“在两利的原则下,我们政府及商业机关应和外国商人以至外国政府直接订立一些经济契约,吸收外资来开发山东的富源建立工厂,发展交通,进行海外贸易与提高农业和手工业”,“允许外国人来经商开矿及建立工厂,或与中国人合作来经营工矿”(16)。当时,已提出了外商在中国独资、合资或合作办企业。建国初期,毛泽东与苏联政府谈判,签订了苏联给予中国贷款的协定和创办公司等经济协定,引进156项大型企业的成套设备,聘请了大批苏联技术人员和专家。同时,与东欧一些国家也开展了经济合作与交往,包括进行贸易和兴办合营公司等。1950年4月1日,《人民日报》针对性地发表社论,指出:“对于人民政权来说,有条件地吸引外资参加经营企业(而不仅是简单的借款和聘用外国经济技术人员),以便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不但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而且是有利和必要的事情”。1956年2月25日,毛泽东在听取汇报时,提出对外开放要多渠道:一是派人到国外去,包括到资本主义国家去学,不论美国、法国、瑞士、挪威,只要他们要我们的学生,我们就去;二是把外国人请进来。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则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实行多种形式对外开放的思想,有的突破了原来的一些思想框框,有的开创了新路子,作了新的探索,有的将一些零散经验加以系统化:
――他主张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我国的对外开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必须成为一个对外贸易大国,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他指出,我们“要争取多出口一点东西,换点高、精、尖的技术和设备回来,加速工业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17)他不仅从现实角度――目前我国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比例太小,强调要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而且还从发展的角度强调了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他主张要创造条件吸收外资。在我国经济尚落后,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吸收外国资本在平等互利的条件下参加我国建设事业,十分重要。我们既要从国外获得贷款,包括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民间贷款,也要积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包括建立“三资”企业等。他曾多次指出,要创造条件,多吸收外资。所谓创造条件,就是要狠抓涉外经济立法工作,制定一系列吸收外资的政策和措施,加速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外商投资必要的环境,即通常所说的“筑巢引凤”。他说:“现在外国投资有限,我们倒觉得这种投资太少,还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基础。..吸收外国资金肯定可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今天看来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补充”。为了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吸引外资政策,应该“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18)
――他主张要积极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科学技术力量还很薄弱,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他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完全可以采取“拿来主义”,为己所用(19)。还有,我国在管理方面也比较落后,如果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没有相应的科学管理方法,先进技术也发挥不了作用。大胆吸收和借鉴各国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把它们运用到我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中来,这样我们可以少走弯路,这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的途径之一。
――他倡导建立经济特区,打开对外“窗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过不久,他就提出:“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叫经济特区好”。“特区姓社不姓资”。1984年初春,他视察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经济特区后,进一步阐明了建立经济特区对于我国整个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意义,认为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他要求通过这个窗口,更好地观察和了解世界,与世界各国发生更密切的经济技术交往,使之成为我国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通道,又成为我们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转向内地的桥梁。
――他支持国有土地使用权对外出让。中国有着丰富的国土资源,但大量闲置,甚至荒芜。他曾提出过“要用地皮搞点钱”的意见。1988年底,海南省政府关于以租让土地吸收外资开发的“洋浦模式”一经提出,社会上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不仅使海南省的洋浦开发陷于困境。而且也给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蒙上一层阴影。海南省委、省政府顶着巨大压力时,党中央、国务院给予了大力支持。1989年4月18日,邓小平作了重要批示:海南省委关于洋浦开发的决策是正确的,洋浦开发机会难得,不宜拖延。手续要迅速周全(20)。国务院1990年5月公布了《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充实丰富了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使沉睡多年的城镇土地被改革大潮唤醒了,增大了对外开放度。
――他主张要利用外国智力,引进国外人才,发展对外文化交流。我们搞现代化建设,既缺少经验,又缺少知识。他认为:“利用外国智力,把外国人请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办教育,搞技术改造”(21)很有必要。他还强调,“对外文化交流也要长期发展”,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借鉴吸收外来有益文化,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相互了解,增强竞争意识。
四、关于对外开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几个原则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始终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强调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在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判断我们的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两条。邓小平在毛泽东提出的六条政治标准的理论基础上,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历史特点出发,概括了在思想政治上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说:“..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等内外政策,我们是不会变的。而所有这些政策的基础,就是四项基本原则。”(2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障社会稳定,防止动乱;才能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克服腐败行为。诚然,没有政治上的稳定,就没有经济上的发展,更谈不到繁荣。由于对外开放充满了尖锐复杂的斗争,还要把对外开放同人民民主专政结合起来,一旦发现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情况,国家机器就要出面干预,纠正过来。
――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在对外交往中,坚持建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之上的爱国主义立场,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基本原则。1944年8月,党中央发出的《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中,鲜明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在与外国人进行交往时,“必须站在我们的民族立场”,“我们一方面要学习人家的长处,并善于与人家合作,决不是惧外。”(23)1945年1月10日,毛泽东在《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一文中教导大家说:“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毛泽东当时提出的既要与外国进行交往,又要防止和避免在经济上受外国的垄断与控制的思想,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确立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的方针奠定了基础。建国后,毛泽东的建国方略,也就是要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对外开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首先是一个政治原则,又是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如果经济政治的活动不是依靠自己,而是依靠外国,那么国家不仅不能发展,连民族生存也难以保证,这已为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历史所证明。
为了坚持我们党的一贯立场,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曾郑重宣告,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作他们的附庸。并强调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这正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思想和路线,是我国对外关系的指导方针。当然,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他主张的就是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自力更生与学习别国长处相结合,走出一条合乎中国国情的对外开放道路。
――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始终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工作不放,他说:“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时期尤其是这样。”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各种非社会主义因素和意识对人们的侵蚀和影响,以及其他利益冲突造成了矛盾,往往产生消极因素,所以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扫除这些障碍。毛泽东十分重视党政干部自身建设,把“为政清廉”作为立党、建国、创业之本。他反复告诫党政干部“应该十分廉洁”。他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政治工作、纠正错误思想等一系列教导,永远应当是我们的行动准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实现了工作重点转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这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并把它放在整个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考虑。在对外开放中如何抓好精神文明建设,邓小平有过许多论述,提出了很多意见:他强调要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要“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他强调要提倡共产党和一切先进分子带头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他强调要有战略眼光,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他强调要狠抓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而且要从具体的事件抓起。邓小平在设计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道路和未来理想蓝图,提出的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任务一起下,两副担子一起挑,两个成果一起要,是非常英明的战略决策。
三
通过对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和邓小平从理论上实践上丰富发展这一思想的探析,我们循着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闭关锁国者,他的对外开放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其中许多方面至今仍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那么,为什么“从一九五八年开始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时间内,长期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24),经济建设步履沉重、速度缓慢呢?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帝国主义的封锁
新中国建立前后,正当我们开始恢复、建设的时候,妄图称霸世界的美国,不甘心在我国的失败,军事上进行包围,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实行封锁。毛泽东在1949年8月30日写的《“友谊”,还是侵略?》作了深刻揭露:“现在,只有广州、台湾等处一小片地方的门户,还向着艾奇逊们开放着,第一个神圣的原则在那里‘依然维持’着。其余的地方,比如上海吧,解放以后本来是开放的,现在却被人用美国的军舰和军舰上所装的大炮,实行了一条很不神圣的原则:门户封锁。”朝鲜战争爆发后,1951年5月,美国操纵联大通过了对中国实行禁运的提案,胁迫其他国家也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禁运。后来,由于与苏联关系恶化以至破裂,我们开向苏联、东欧的门也被关上了。
美国对中国长期实行封锁禁运政策,直到70年代初,才打开了关闭20多年的中美关系大门,中国才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逐渐增多的往来。所以,当有人误解毛泽东是闭关锁国者,韩素音女士不平地说:“怎么不顾到历史事实呢?是美国想闭中国的关,封锁新中国嘛!而毛泽东、周恩来千方百计突破封锁嘛!”(25)
二、毛泽东晚年的失误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与发展的,由于当时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限制,加之毛泽东对外部世界的感性知识不够充分,因而使他在对外开放思想和实践的深度与广度受到一定局限;有些实践背离理论,有些正确思想井未完全实现,还曾出现过某些偏差。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被消灭之后的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斗争在任何时候都高于一切。所以他更重于抓对人的斗争,工作重点未能转移。随着反右派斗争的开展和“左”的思想的不断发展,党中央、毛泽东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发生了逆转,关闭了“八大”以后准备起飞的发动机。受到这一影响,从60年代以后,我们的对外开放思想发生了变化。从强调自力更生走向自我封闭,到“文化大革命”,甚至发展到把闭关锁国当成自力更生,把对外开放说成是“洋奴哲学”,后来社会上竟流传着“宁长社会主义的草,不长资本主义的苗”的谬论。
三、不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
世界近代史向我们展示,经济落后国家,尤其是长期受封建主义统治的国家,只有正确利用而不是完全排斥资本主义,批判吸收而不是一概拒绝西方文化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方能繁荣富强起来。世界在变,资本主义也在变。而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我们很少认真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研究,不能客观地分析资本主义的新情况、新发展,如实估量其新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能科学地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思想认识仍停留在某些传统观念上。舆论宣传方面对很早就提出的资本主义已陷入总危机的分析被长期沿用;实践方面把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一切文明成果都看成是同社会主义制度不相容的而不敢学习借鉴,背离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应是人类(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的合乎规律的发展这一基本原理。
四、民众的某些消极心态
中国特殊的历史传统形成的民族心态使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有种隔膜,影响着去对世界先进文明进行探索。主要表现在:其一,中国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胜利后,有着改变落后面貌的赶超意识,就其激励奋发图强来说是积极的、可贵的,但它也导致产生急躁冒进情绪,怀着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优越感,背着灿烂悠久的古代文明的包袱,形成的民族自大意识,产生狭隘的虚骄心理和盲目性,以致关起门来搞建设,想腾飞,却腾飞不起来。
其二,习惯于按旧的传统行事,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狭隘保守,对任何变革竭力阻挠和反对。他们将改革开放当作一种与中国传统相对立的乃至破坏性的力量,从而认定改革开放将导致中华民族民族性以及民族传统的变异。正是因为被旧的传统所困惑,所以失去一次又一次机遇,结果是拖着沉重的脚步,蹒跚地行走。
历史和认识的发展都是呈“之”字形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能接近其真理性。英国学者保罗・哈里森曾把经济成长过程比喻为“历史的隧道”――要想通过这个隧道,必须经历一段漫长而痛苦的经历。邓小平正是在郑重地审视历史,勇敢地纠正错误之后,制定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经过实践,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思想进入了全面发展和逐步完善阶段。对过去几年改革开放实践进一步补充、阐述,从局部转向全面,从微观转向宏观,从政策性措施性转向理论性,更有普遍性、原则性和指导性,逐渐形成了改革开放的思想理论体系。邓小平的思想是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也可以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新时代的重大的发展。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再一次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并指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我们深信,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承前启后,必将引导中国人民取得更大的进步,迎接“中国人的世纪”。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九江市委党史办公室)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64页。②⑩(11)(12)(25)参见《党的文献》1991年第2期,第73―78页。③毛泽东同波兰统一工人党代表团的谈话,1956年9月27日。④⑤⑥(13)(21)(24)《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04页,第105页,第77页,第83页,第20页,第54页。⑦(14)(22)转引自《改革开放学习资料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第247页,第248页,第249页。⑧(1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党内发行),(13),第396页,第396―397页。⑨《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435页。(15)(2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党内发行)(12),第575页。(17)(19)参见《党建文汇》1992年第5期,第4―6页。(18)《邓小平会见香港核电投资有限公司代表团的谈话》,1985年1月20日《人民日报》。(20)转引自《新东方》1992年第5期,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