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ml036
ml036
ml036
ml036
ml036



2・10 毛深谙以退为进,以迂为直之道,故能处变不惊,于生死关头力挽狂澜






  所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指在敌方兵力占绝对优势,我方不能战胜敌方的情况下暂时退却。这种退却不是失败,而是转败为胜的关键。

  宋朝毕再遇和金人对抗,因为金兵势众宋兵势弱,战胜金兵完全没有可能,毕再遇便布署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把部队悄悄撤走。撤退前,他吩咐把羊吊起来,将羊的两条前腿放在鼓上。羊被吊得难受,两条前腿不停地乱踢乱动,把鼓敲得直响。金人听到战鼓不断敲响,看到宋兵旗帜仍在迎风飘扬,没有察觉毕军已撤走。过了几天,金人才发觉宋的阵地已空无一人,再去追时毕再遇已去得很远了。

  兵家对此推崇备至,誉为“善于退却”。

  “以退为进,以迂为直”,有时候,为了前进,退却是必要的。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及时退却,使自己完全立于主动地位,这对于到达退却终点以后,整顿队势以逸待劳地转入反攻,有极大影响??战略退却的全部作用在于转入反攻,战略退却仅是战略防御的第一阶段,全战略的决定关键在于随之而来的反攻阶段能不能取胜。”

  退却不是随随便便地后退。但有些人就是不理解退却的奥秘何在。因为在他们看来,退却和逃跑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单从形式上看可能是这样的,因为一部分地盘丧失了,坛坛罐罐也被打烂了,本来还有还手之力却只有招架之功,这和榷懦败阵有什么区别?

  毛泽东却不这样看。退却不是无条件的。当敌强我弱、力量对比悬殊太大之时,就不能硬着头皮死拼,当然,退却就必定要丧失一部分地盘,就要在一部分人家里打烂坛坛罐罐,但换取的是随之而来的反攻,是值得的。退却也不是无限的,有利的作战地形和遇到好打的敌人就是退却的终点,而退却的终点就是反攻的开始。退却搞不好会影响军队的士气,但只要工作细致,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就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内行都知道退却和溃败是两码事。曹刿曾下车察看敌人的车辙是否很乱,以判明敌人是否假装战败借以诱其上当受骗,而蒋介石却不曾多一个心眼。第一次反“围剿”时期,我军的退却是“诱敌深入,后发制人”。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退却是“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蒋介石重点进攻陕北时,我军的退却是”蘑菇战”。

  毛泽东深谙“迂直之计”,故能够处变不惊,于生死关头力挽狂澜,开辟新局面。
ml036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