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帝国主义对湖南的侵略毛泽东与美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他的青年时代。
毛泽东的家乡――湖南,在近代是一个具有反帝斗争传统的省份,又是一个得风气之先,思潮最为活跃和开放的省份。年轻的、有前途的、敏感的学生们集中在长沙这个受到帝国主义巨大冲击的省城里,他们对于迫临的社会危机表示出强烈的关心。毛泽东作为这些在省城经常把自己置于政治旋涡中的青年学生中的一员,也受到了西方思潮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开放意识,对于西方,包括美国在内的各种新知识具有浓烈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他也强烈地体认了民族斗争的传统和湖南人民反帝斗争的传统,因而民族意识深入了他的骨髓。正是这种种因素,促成他很早便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态度
①毛泽东《〈湘江评论〉创刊宣言》,《湘江评论》创刊号,1919年7月14日。
和坚定立场的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战士。他反对帝国主义,自然也包括在那个时代作为西方侵略者闯进中国的美国帝国主义。美国与西方其他列强一样。在中国耀武扬威,推行炮舰政策,瓜分中国领土、财富和权力,对中国大肆实行政治和经济侵略。但是,美国比其它西方列强更突出的是,特别注重文化侵略和意识形态的同化,注重培植在华的亲美势力,在策略上,更喜欢玩弄骗术,或者打着和平的幌子,或者高唱“尊重主权”的调子,以骗取饱受侵略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对他们的信任以至产生幻想..。
毛泽东和美国的早期关系,是半殖民地社会中,一个谋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者反对外来压迫者的关系。他对美国在中国这个和平国家以主人的姿态而高视阔步、颐指气使的作为持强烈的反对态度。他的这种立场,最初便是由美国的侵略行径和它在湖南的所作所为直接促成的。
在毛泽东出生前很久,中美就已经发生了关系。1784年2月,从遥远的美国纽约港,一条载重360吨的木制帆船“中国皇后”号起航,满载着棉花、人参、毛皮和其它货物,乘风破浪穿过大西洋,绕过好望角,驶入中国广州。这艘木帆船,揭开了中美关系的序幕。
1784年开始的中美关系,最初还是一种平等的贸易关系。到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的签定,中美关系便发生了严重的倾斜。美国追随英国对中国实行侵略,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并加紧对中国实行政治、文化渗透。这样,美国扮演了把中国拖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刽子手的角色之一。
毛泽东出生后的第二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限制华工条约》,以十年为期,绝对禁止华工赴美,掀起排华浪潮。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美国驻华代办田夏礼狂妄地宣称:“惟有使用武力,才能使这个国家(指中国)和世界(指列强国家)融洽相处。只要清王朝不致受到威胁,中国的战败倒是一个有益的经验”。①这是赤裸裸地助长日本侵略的嚣张气焰的有力佐证。
1899年,即毛泽东六岁那一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以对中国更大的野心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他要求中国政府在承认各国“势力范围”的前提下,将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凡是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享有的权利,美国也要享有,实行所谓“利益均沾”原则。同时,在政治上,他要求各国在北京采取一致行动,赞助为巩固满清帝国政府及维持中国完整所急需的行政改革。就是说,各帝国主义国家要通力合作,共同维护它们的走狗清政府在中国的反动统治。“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美国由一个追随英国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对中国奉行独立侵略政策的野心勃勃的帝国主义国家。
进入二十世纪头一年,美国便与西方七国组成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的指挥下,以“保护”各国在华使馆和侨民为由,从天津向北京迸犯。八国联军用大炮轰开古老的北京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1901年,在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卖国政策指使下,清政府全权代表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