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摘自海伦・斯诺的回忆录《我在中国的岁月》,中国新闻出版社1986年9月版。标题为本书编者所加。】
……毛泽东在那座古老的砖地小院里同我握手,欢迎我到延安访问的时候,他举止随便,态度冷静,谦虚好问。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他是一个中国人,而朱德却不是。朱德走得很远很远,并不觉得怎么样,而毛泽东却按照他自己的条件,以一种若有所悟的独立性,呆在他自己的那个省区里。当朱德在一张破旧的方桌后面谦逊地坐下时,双手放在两只袖筒里,帽子仍然戴在他留的平头上。毛泽东从方桌跟前把他的椅子拉到一边,脱掉他那顶软绵绵的红星军帽,一束又黑又粗的头发吊到了耳根。他交叉着他那异常健美、强悍、有贵族气质的双手,好奇地、甚至带着善性的幽默感抬头看着我,这两只手显示出真正的力量。毛泽东的手,压根儿不像中国普通知识分子的手,也不像工人阶级的手。作为一个中国人,毛泽东异乎寻常地身材高大、体魄健壮,这两只手,是同他的体格相称的。
毛泽东教养有素,精神支柱铁铸钢打,不怕高压,是由坚韧的组织构成的。这种组织,就是义和拳认为他们通过魔法得到的那种组织――袒胸露体,刀枪不入。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告诉我,她曾经认为毛泽东凶恶而阴险,第一次见面就讨厌他。她费了很大事,克服了这种情绪,在延安逗留的最后阶段,终于恢复了正常。她当时对我说,她害怕毛泽东。然而,我喜欢毛泽东,同他很融洽,就像埃德从一开始就喜欢他,同他很融洽一样。
由于某种原因,无论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还是埃文斯・卡尔逊,对毛泽东都缺少起码的了解。埃文斯把毛泽东写成“一个谦逊、友善、孤独的天才,在长夜的黑暗中,努力为人民寻求一条和平的……生活道路。”【原文摘引自埃文斯・卡尔森的著作《中国的双星》英文版170页,纽约多德・米德出版公司 1940年版。】
无论毛泽东有这样那样的不是,在埃文斯的笔下,毛泽东是一位天才。这一点对任何人都很清楚,也许从毛泽东的童年时代,这一点对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也一直是一清二楚的。埃文斯用基督教的标准衡量人,这就妨碍了他视觉的明晰度。在他看来,谦卑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它存在于一位总司令的身上,就更加如此了。
除了我丈夫外,我很可能比任何人都更加了解毛泽东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