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标题为《“毛泽东万岁”的呼声如雷霆从四面八方轰响而起》,作者不详。选自1947年1月由东北书店印行、许之桢编译的《毛泽东印象记》一书。――本书编者注。】
毛主席赴渝谈判时,受到进步人士及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兹将报纸上报道的情况,摘述如后。
8月29日重庆《新民报》用《走向和平建国之路,毛泽东为团结而来》的标题,报道毛主席抵渝消息,它说:“全中国人民的心里都在欢呼,欢呼着团结有望,和平前途有了保证。”接着它记述欢迎者的热烈情形称:“外国记者等早在等候。接着民主同盟以张澜为首,沈钧儒、黄炎培、冷御秋、章伯钧、左舜生、谭平山等几位须发都白的老先生,也自成队伍,从后赶到,休息室里更坐着郭沫若夫妇等,大家时时从室内跑到室外,欢欣地、焦急地等候着。哪怕秋老虎再吓人,没有人感觉疲劳。”欢迎者听见了喇叭的信号,“不管警卫人员的拦阻,铁鸟刚刚着翼,人们都已抵达机门……”“中国的民族性虽忘了借鲜花欢迎远客,但真正的热情更赛过了鲜花。‘开麦拉’阻止了去路,索性站定了让大家大拍一阵,十几分钟后,才让开了一条路。”
29日的《华西晚报》报道称:“毛氏抵渝后一小时,《新华日报》即发《号外》……抢购《号外》之热烈,不亚于日本投降之时,一般市民均喜形于色,默祷国共团结成功,早日成立民主政府……关心政府之市民,均望一睹毛氏风采。”该报并报道毛主席抵渝消息到成都后,“市民都带着兴奋的情绪,大家都争谈这件事情……街上有人争买今天的日报,就连平时不大读报的人,今天也破钞看报了。街头贴报,有许多人围着争着,看后说:‘这下团结了,中国也应该是有办法的时候了。’纯阳观街口一家鞋店里面伙计谈话,毛泽东到了重庆,这下中国问题要解决了。人民可望过太平日子……前两天还在制造毛泽东一定拒绝赴渝的消息的人们,看了报纸都哑口无言了。有人说:‘这一耳光真打得清脆’。”
9月19日该报《重庆特约通讯》中更报道了人民在如何开心谈判,如何热烈地欢迎自己的领袖,该通讯称:“毛泽东的到来,使整个的重庆改观,不只是在表面上,即在人民的心里也起了剧烈变化。
近郊满贴着‘禁止谈论国事’的茶馆与饭店,现在也充满着高谈阔论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声浪,在凶猛的秋老虎淫威下,每日上千的人,奔走于大街小巷,打听谈判的消息;平时连报纸大标题都不看的人,现在一离床,第一件事就是找报,而且不论谈判消息登的地位如何偏僻、短小,一打开报纸第一眼就能捉住它,读了,而且想,而且讨论。
重庆人的政治觉悟似较别地敏锐,他们更明白没有民主与团结,胜利还是失败的。国共谈判不仅是两党的私事,它所要决定的是中国的命运,它的成败,关系着每个中国人的命运,大家认为毛泽东的到来,是民主中国的曙光,此后中国将摆脱一切束缚,循新民主主义的道路迈进。因此毛泽东受到了意想不到的热烈的欢迎。“在毛泽东来到”那天,自早晨到深夜,一向拥挤的街头,使指挥交通的警士更难于应付,不知道哪里来那么多的人,以为毛泽东一定要从那路口经过,都想看他到底是个啥样子。
在民生路《新华日报》馆,更是水泄不通。有人告诉他们说毛泽东不会到那里去,他们还不肯信,宁可站在路旁晒太阳淌汗,直到夜深才失望地离去。这些日来热潮并未减退,一风闻说毛泽东要去哪里,人们便蜂拥到哪里。
在胜利大游行的前夕,不知道从哪里突然听说毛泽东要驱车观赏重庆的夜景,于是激奋的人群便拥挤在上清寺路口,国民党中央党部扎的祝捷牌坊附近,每辆车经过,都要被大家挡住,谁都想看看毛泽东是否坐在车内。中苏文化协会庆祝中苏盟好缔约的那晚上,毛泽东的出席,本是严守秘密的。甚至其他被邀参加的人及新闻记者事先都不晓得,但不知怎样,会举行到一半,消息走漏了,于是由一个人,几十个人,几百个人,几千人,至上万的人,在细雨中渐渐地聚集拢来,顿时从七星岗,到观音岩的中间,激昂的人海激荡着波浪,交通无形中停顿了,使负责治安的人急得要命,连忙派了许多警卫队。
当毛泽东由陈诚部长陪着离开会场出来的时候,费了许多力量才打开很狭小的一条通道,而不晓得怎样一来,当毛泽东走过时:“毛泽东万岁”的呼声如雷霆从四面八方轰响而起,历久不止,声彻重庆。许多过于兴奋的人,眼眶浮着泪水,我亲眼看到一个老头儿,在连呼“我看见了毛泽东,我看见了毛泽东”之后,莫名其妙地哭出了声音。该通讯并称“曾在芷江及西安各地说‘毛泽东一到重庆,就活剥掉他的皮’的人,现在正在到处飞,对他自己的话,似乎都不敢自信了。主张向美国借原子弹去轰炸延安的人,现在也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