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话传说的战斗精神和理想主义,渗透到毛泽东的社会实践当中;古代神话传说的浪漫主义文学气质更是直接影响到他的文学实践。
从文学欣赏角度来看,毛泽东认为,优美的神话传说始终吸引着人们的喜欢,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即使是在表明他不赞成《狸猫换太子》这类同样是“幻想”性的妖魔鬼怪传统戏曲作品,并认为它们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艺术化了的意识形态”的时候,他也是有意把它们同一些神话故事区别开来,说:这些牛鬼蛇神戏跟神话不同,神话如《大闹天宫》,大家都是赞成的,还有《劈山救母》、《水漫金山》、《断桥》,都是神话,总没有哪①个会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较少带着产生它们的封建社会的消极思想(如异化、因果报应、人在神面前的自卑等),大多反映出人们的超越时代的普遍的心理愿望。人们被这些作品体现的情感意志所吸引,也被这些作品表达情感意志的幻想方式所吸引,反过来说,正是这些“方式”增添了其“内容”的无穷魅力。
就毛泽东个人的欣赏趣味而言,幻想神奇的作品是他特别喜欢圈读的文学类型之一。我们还不难发现,当他沉湎于浪漫主义的艺术境界的时候,会更敏锐地刺激他那富有修养的艺术嗅觉,印证他那出色的艺术感悟力和鉴赏力,使他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某种程度的(对他来说也是极其难得的)非功利的审美情态。
神话幻想是形成浪漫主义风格的重要因素。“诗仙”李白和“诗鬼”李贺,是毛泽东心目中“搞幻想”文学的代表。
毛泽东喜欢李白,特别是他的一些构思奇幻的作品,如《梁父吟》、《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及《蜀道难》等诗。60年代,毛泽东曾在竖行红格信纸上,凭记忆用毛笔手书过前两首诗,这可在《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中看到。在毛泽东故居藏书里,还有一份李白《梁父吟》的手抄本,它是用一寸大小楷体的毛笔字,抄录在16开毛边纸上的,共7页。右上角,有毛泽东用铅笔划着读过两遍的圈记。这是毛泽东晚年,由于视力减退,特意让人用大字抄写出来的。李白在这首诗中,直承屈原在《离骚》中上天谒帝的想象,以表达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境遇和心情,他说:“吾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傍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明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触关阍者怒。”
在一本中华书局印行,乾隆年间蘅塘退士编的《注释唐诗三百首》中,毛泽东在《蜀道难》这首诗的天头上划着一个大圈,并批注说:“此篇有些意思。”全诗极意夸张蜀道的险峻壮丽,当现实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和比喻奇情壮采的景观时,便以神奇莫测之笔,全凭渺茫虚幻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传说,来烘托气氛。于是,从传说中的蚕丛,鱼凫这两位”尔来四万八千岁”的古蜀国开国君王起笔,又写到秦国入蜀,五丁开山的神话。据说,秦惠王许嫁五位美女给蜀王,蜀王派五个力士去迎接。回到梓潼,见一大蛇钻入山穴中,五力士共扯蛇尾,把山拉倒,于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构连。”诗人还发出这样的想象:羲和驾着六条龙拉的车子载着太阳在空中运行,走到蜀地剑阁山时也彼挡住,不得不回车,那里至今还竖立
①1957年3月19日在南京党员干部会上的讲话。
着使“六尤回日之高标”。这样的想象,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景观描绘得极富感染力。毛泽东便曾对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称赞说:“《蜀道难》写得很好。艺术性很高,对祖国壮丽险峻的山川写得淋漓尽致,把人们带进神奇优美的神话世界,使人仿佛到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面了”。他还①说,“对这首诗,有人从思想性方面作各种猜测,其实不必。”毛泽东对李白的这类诗,如《上三峡》,《鹦鹉州》、《鸣皋歌送岑征君》等,都多次圈划。
李白写神话,畅快淋漓,旷达开朗。李贺写神话,则奇崛幽峭,凄清险怪。同时代人誉李白为“摘仙人”,李贺则有“诗鬼”之称。黄陶庵评本《李长吉隼》中《梦天》一首天头的编者评语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毛泽东读至此,每句都圈点断句,很重视这一评语。毛泽东也曾随兴同人谈到李贺“专门做鬼怪的诗”,其作品“是鬼诗,不是人诗”。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李贺作品的理解和偏爱。当有人认为李贺诗“不
①好懂”时,他纠正说:“有些还是容易懂。”1965年在给陈毅论诗的宿中还特意提出:“李贺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否兴趣否?”在读王勃的一首诗的批注中,又联想到李贺,称其为“英俊天才”,借乎他死得太早。在一本读过的《新唐书》的《李贺传》中,他在天头上写着“李贺”两个醒目的大字;在记载李贺写诗:“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等处,逐句加了旁圈。毛泽东阅读和圈划过四、五种版本的李贺诗集,如《李长吉歌诗集》、《孪长吉集》、《李昌谷诗集》、《李昌谷诗注》等。李贺流传于世的240首诗中,他圈划过的有83首,有些诗还圈划过四五次。
毛泽东对李贺诗歌的偏爱和熟悉,还可从这样一个例子中得到说明。1959年3月,文物出版社刻印了一册线装本的《鲁迅诗集》。其中有一首《湘灵歌》,是鲁迅于1931年3月5日写赠给日本友人松元郎的。“湘灵”是古代楚人神话里的湘水女神,鲁迅借用这个神话典故来表达对倒在国民党反动派屠刀下的死难者的哀思。全诗为:“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鼓完瑶琴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毛泽东在该诗未句旁边批注到:“从李长吉来”。李贺在《自昌谷到洛后门》一诗中有“九月大野自,苍岑竦秋门”之句。足见毛泽东读李贺诗之精细。
李贺作品主要有神怪、讽喻、抒情三大类。神怪诗虽只有十来首,但却占李贺名作的一半以上,是铸成他在文学史上的特殊风格和地位的主要作品。这类作品,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李凭箜篌引》、《巫山高》、《湘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