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xqx055
xqx055
xqx055
xqx055
xqx05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毛泽东酷爱历史文学,因此在他的著作、讲演以及书信、谈话里,经常用典,而且用得巧妙、恰当。如他在1928年秋写的《西江月・井冈山》中,有“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其中“众志成城”,就是个典故。

  语见《国语?周语下》。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不听臣子劝告,劳民伤财,铸造大钟(乐器),第二年,钟铸成后,有乐官向周景王报告说声音谐和,而另一乐官州鸠不同意,对周景王说:

  上作器,民备乐之,则为和。今财亡民罢(同“疲”),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好,鲜(xiǎn显)其不济也;其所曹恶(wù务)鲜其不废也。

  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烁(shuò朔)金。

  (曹:群,众。鲜:少。铄:熔化)

  意思是:天子铸造乐器,要是人们都高兴,则可称为和谐。而如今铸成大钟,财伤民困,百姓无不怨恨;臣我怎敢认为这是和谐呢!人们都喜好的事,很少有不成功的;大家都厌恶的事,很少有不失败的。所以谚语说:“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毛泽东诗词《西江月・井冈山》中的“众志成城”,是从“众心成城”演化而来的,意思是万众一心,就能象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这就生动地反映了井冈山的人民与红军鱼水情深、万众一心,结成了一道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铜墙铁壁,尽管“敌军围困万千重”而“我自岿然不动”。点出了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原因,也暗示了红色政权存在、革命力量不断发展的条件。

  再如《清平乐・蒋桂战争》,写于1929年秋,写的是蒋介石与李宗仁、白崇禧,在其帝国主义后台的支持下,为争夺湘、鄂地盘而发生的战争。其中有:“收拾金匝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该句中的“金匝”就是一个典故。

  语见《南史?朱异传》。南朝梁武帝时,北魏侯景想带其辖地来降,武帝想接纳,又怀疑其诚意,犹疑不定,自言自语道:

  我国家犹若金既(ōu 欧),无一伤缺,承平若此,今便受地,讵(jù 巨)是事宜?脱至纷纭,悔无所及。

  (承:相承。讵:岂。事宜:机宜。脱:倘或。纷纭:杂乱)

  意思是:我的国家就象金匝那样完整坚固,没有一点伤璺缺口,一代一代平安到如此程度。现在接受侯景的降地,是否合乎时宜呢?倘或国家因此骚乱,后悔也来不及了。梁武帝后接受朱异的意见,接纳了侯景。次年,侯景叛变,攻破都城,梁武帝愤恨而死。

  “金瓯”原指盛酒的金属器皿,后用来比喻完整、巩固的国土。

  毛泽东诗词《清平乐・蒋桂战争》中的“金瓯”用典新颖,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它形象地概括了整个中国和闽西的关系,表明由于军阀割据,整个中国被弄得支离破碎,好比好端端的一个“金瓯”被敲成碎片。中国工农红军把一片一片的“金瓯”从军阀统治下解放出来,建立了一片又一片的红色区域。从收拾金瓯一片开始,到最终收拾整个“金瓯”;在收拾整个金瓯的远大目标下,着手于“收拾金瓯一片”,这正是毛泽东英明伟大的战略战术思想的光辉体现。毛泽东的诗词、著述、书信用典,已是司空见惯的了,就连给自己的孩子起名都引经据典却是鲜为人知的。

  毛泽东共有四男二女六个儿女,但他最疼爱、最着意培养、寄予厚望的有两人:一是长子毛岸英,一是次女李讷。

  李讷是1940 年与江青所生,又是他们刚结婚两年。毛泽东对女儿的取名,颇费了一番心思。决定让女儿姓李而不姓毛,他们两人都很满意。因为毛泽东曾化名李德胜,江青原名李云鹤。而取名“讷”却是用典的。《论语?里仁》中有一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毛泽东特别欣赏这句话,它与《实践论》中所提出的“不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的理论恰好一致。

  李讷天性聪颖,学习又用功,有理想,有志气,生活上又能严格地要求自己。毛泽东对她的影响极大,不仅表现在人格、气质的塑造方面,而且表现在专业上的选择方面,毛泽东本人酷爱历史和中国古典文学,他从小就培养李讷这方面的兴趣,逐渐地,李讷也喜爱历史学科了。1959年秋天李讷考入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历史系。

  李讷为人清高,落落寡欢,不多讲话,没有辜负毛泽东给她命名的那个“讷”字。

  长女李敏的名字,也是毛泽东反复斟酌后才引经据典定下的。

  1936年冬,毛泽东与贺子珍在陕北保安县的一孔破窑洞里,添了一个女儿,当时中央领导的夫人邓颖超、康克清、刘英、钟月林等闻讯都到窑洞祝贺,邓颖超见这女孩又瘦又小,怀着怜爱的感情风趣他说:“真是个小娇娇呀!”邓颖超本是说者无心,可站在一旁的毛泽东却听者有意,他想起《西京杂记》中有“文君娇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如芙蓉。”因而便取其意,为爱女取小名毛娇娇。

  战争年代,辗转流离,直到1949年春,才托贺子珍的胞妹贺怡从沈阳贺子珍处,把娇娇带到北平。当时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机关就住在香山。

  娇娇看到站在面前的这个人和画报上的毛主席一模一样,知道这就是自己日夜想念的亲生父亲,激动得扑上前去,甜甜地叫了声“爸爸!”就依偎在毛泽东的怀里了。

  由于娇娇从1940年至1948年随贺子珍在苏联,天真活泼,聪明好学,讲一口流利的俄语,因而十分逗人喜爱。

  喜悦之余,毛泽东连忙约请几位中央领导人来家欢聚,并乐滋滋地向他们介绍说:“我给你们带了个洋宝贝。”

  娇娇已经到了上中学的年龄了,毛泽东想给她起个学名。娇娇高兴地点点头。

  毛泽东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论语》。翻到《里仁》篇,指着其中的一句话念道,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他对娇娇解释道:敏,则解释很多。讲到这里,他又打开《辞源》,指着“敏”字解释说:“敏”字有好几种解释,如敏捷、聪敏。《论语?公冶长》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捷而通达事理。敏,还可作“灵敏迅速”、“敏捷多智”等解释。杜甫《不见》”诗:“敏捷诗干首,飘零酒一杯。”

  “你的名字叫敏,但不一定叫毛敏,可以叫李敏。”毛泽东对娇娇说。

  “为什么?大哥叫毛岸英,二哥叫毛岸青,他们都跟爸爸姓毛,我为什

  么不姓毛?”娇娇睁大眼睛,十分不解地问。

  “娇娇,”毛泽东用手拍着女儿的头说,“爸爸姓毛,这是不错的。但是为了革命工作需要,爸爸曾经用过毛润之、子任、李德胜等名字。爸爸特别喜欢李德胜这个名字。”

  当然,毛泽东为娇娇起名李敏,是与李讷对应的。虽然李讷小李敏大,但在起名上,倒是先有李讷,后有李敏的。

  从上中学开始,娇娇便叫李敏了。

  另外在聚会、接见中,毛泽东也常常用典,给人一种幽默感。

  1964年2月13日,在春节座谈会上,毛泽东曾一本正经他说:“听说溥仪生活不太好,每月只有一百八十多元薪水,怕是太少了吧!”

  说到这里,毛泽东转向在场的章士钊说:“我想拿点稿费,通过你送给他改善生活,不要使他‘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人家是皇帝嘛!”

  自然,这是毛泽东出于善意的一种幽默,但当溥仪得知毛泽东在春节团拜会上对自己生活的关心,十分感动。

  毛泽东在讲话中引用的“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一句,就是一个典故。据说,战国时齐国人冯谖投靠到孟尝君田文门下当食客,被列为下等。当时,下等只能吃粗饭,中等的才能吃上鱼。于是冯谖弹剑高唱:“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后来田文听后,就把他列为中等了(语出《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毛泽东引用这个典故,大概是说不要等人家有了情绪,开口提出来再去给人家以优惠。时值春节,又是在团拜会上,说的是溥仪这样一位特殊人物。所以这个典故引得很雅,表达的观点也很独到。

  总之,善于用典,确实是毛泽东语言的突出的艺术特色。这与毛泽东酷爱中国古典文学,深诸中国历史是分不开的。
xqx055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