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前后,在共产党内存在着两种倾向:第一种倾向,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第二种倾向,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这两种机会主义都感觉自己力量不足,而不知道向何处去寻找力量,到何处去取得广大的同盟军。
对此,毛泽东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在1926年1月国民党的第二次代表会议上,作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候补委员发表了他的新思想:“迄今为止,我们过多地注意了城市而忽略了农民。”
这时,引起毛泽东注意的是民众问题,革命应该为了谁?什么样的星星之火可以点燃中国大地上的革命烈火,使之有足够的热度能够熔化旧的同时又能创造出新的?
1926年3月,毛泽东在广州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开始就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接着,毛泽东对中国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了深入而逼真的分析。
毛泽东对中产阶级作了这样的分析:“现在世界上的局面,是革命和反革命两大势力作最后斗争的局面。这两大势力竖起两面大旗:一面是红色的革命的大旗,第三国际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集合于其旗帜之下;一面是白色的反革命的大旗,国际联盟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反革命分子集合于其旗帜之下。那些中产阶级,必定很快地分化,或者向左跑入革命派,或者向右跑入反革命派,没有他们‘独立’的余地。”毛泽东还引用北京《晨报》上的话为申产阶级画像:“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共产党。”中产阶级的矛盾惶遽状态跃然纸上。
他把小资产阶级,如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除自给外,每年有余剩。“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这种人胆子小,他们怕官,也有点怕革命。”“这一部分人在小资产阶级中占少数,是小资产阶级的右翼。”第二部分是在经济上大体上可以自给的。“他们觉得现在如果只使用和以前相等的劳动,就会不能维持生活。必须增加劳动时间,每天起早散晚,对于职业加倍注意,方能维持生活。他们有点骂人了,骂洋人叫‘洋鬼子’,骂军阀叫‘抢钱司令’,骂土豪劣绅叫‘为富不仁’。”对革命“仅怀疑其未必成功(理由是:洋人和军阀的来头那么大),不肯贸然参加,取了中立的态度,但是绝不反对革命。这一部分人数甚多,大概占小资产阶级的一半。”第三部分是生活下降的。“他们每逢年终结账一次,就吃惊一次,说:‘咳,又亏了!’”他们“负债渐多,渐次过着凄凉的日子,‘瞻念前途,不寒而栗’”。这一部分是一个数量不小的群众,是小资产阶级的左翼。毛泽东对这三部分人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了这样的勾勒:“在平时各不相同,但到战时,即到革命潮流高涨、可以看得见胜利的曙光时,不但小资产阶级的左派参加革命,中派亦可参加革命,即右派分子受了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左派的革命大潮所裹挟,也只得附和着革命。”
在这篇分析性的文章里,毛泽东不是单纯地摆事实、讲道理,而是采用了类型化手法,加以刻画描绘,使之成为生动的形象,不仅可以深化、丰富所讲的道理,而且以栩栩如生的形象感,激起读者的强烈爱憎,使读者留下具体深刻的记忆。“垂着一尺长的涎水”,小资产阶级强烈的发财欲望形象毕现。“咳,又亏了!”每况愈下的小资产阶级的经济状况绘形绘声。
所以,在论文中“取类型,讲道理”是毛泽东语言艺术的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