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xqx095
xqx095
xqx095
xqx095
xqx095



想象奇伟,风格浪漫






  古今中外,就诗歌创作手法而言,不外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派别。凡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再现生活的诗歌作品,就属于现实主义诗歌范畴;凡是在诗歌中一方面表现对现实生活的强烈不满,另方面又表现出对美好未来和理想的热烈追求,这样的诗歌作品就属于浪漫主义诗歌的范畴。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文明古国,历朝历代都曾出现过文人荟萃、诗坛繁荣的大好局面。但由于我国是长期闭塞的农业社会,封建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崇尚务实的文化心态,使得传统诗歌在创作方法上主要表现为现实的而非幻想性的。当然,幻想性的浪漫主义作品并非绝迹,但却为数极少。这就造成了我国诗歌发展史上颇乏浪漫主义和幻想性作品的缺憾。

  然而到了当代,伟大的毛泽东同志却以炫人眼目的光辉高居于文坛之上,成了一位了不起的“狂放的浪漫主义诗人”。据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评论:毛泽东是一位既崇尚务实又富于幻想的人,他生长在中国最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对当时社会的不公正现象深恶痛绝。他“个人性格之伟力可撼山岳”,“他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旧中国,并对中国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造,其变化之猛烈,使任何一个大国历史上的社会突变都相形见绌”。“他从不自满,总是探索一个充满人性的、具体实在的社会主义”。“他是不屈不挠的中国人,他与世界意识形态进行了尖税的交锋”。这就是说,永远地不安于现状,永远地追求新的境界,这就是这位伟人的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在他的感情世界里,永远跃动着诗人般的激情和变革的力量。所以他创作的每一首诗词,虽都立足于现实,但却都闪烁着一种理想的光辉,充满着对理想境界的执著追求和热切希望。他的诗词也就成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七律・答友人》就是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瑰丽的艺术形象热情歌颂我国人民不畏困难、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展望社会主义祖国光辉前程的优秀篇章。这首诗写于1961年,当时国内形势是严峻的。但毛泽东对前途依然充满信心,他认为困难是暂时的现象,一种令人神往的美好前景就在不远的将来。因此他用了轻松浪漫的笔调,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同湘文化中的美丽传说巧妙地融为一体,写出了一曲对家乡湖南的美丽赞歌。可以说这是一首友谊之歌(答友人)、怀乡之曲,同时也是现实与理想的二重奏。诗是这样写的: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点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这是一幅非常明丽神奇的图画:高高的九嶷山上,■■白云随风飘动,神话传说里上古时代的神仙姐妹娥皇、女英从青翠隐约的九嶷山上乘风翩然来到了人间。她们为人间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波澜壮阔的生产建设所吸引,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喜悦,离开了寂寞的仙境,来到了生活沸腾的人间。那湘地特有的布满了点点泪痕的斑竹,是她们旧时代辛酸生活的记录,而灿若红霞的华美彩衣又是新中国光明幸福的现实生活的象征。两位翩翩下凡的仙子在湖南大地上看到了什么呢?她们看到的是洞庭湖涌起一层层连天雪浪,听到的是英雄的湖南人民在高歌猛进,唱出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感人诗篇。看到这样一幅令人振奋的社会生活画面,诗人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端。他从湖南进而联想到整个中国,从眼前联想到了未来。他仿佛看到,在不久的将来,伟大的中国将会沐浴在辉煌灿烂的金色阳光里。

  这是一首别具风采与情韵的诗歌。在这首诗里,诗人发挥了奇特的想象,借用了神话传说(帝子、斑竹)故事,以极度的夸张(洞庭波涌连大雪,长岛人歌动地诗)和强烈的对照(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手法进行构思,将这首诗写得热情奔放,格调激越,激动人心。充分表露了作者对一种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和坚定信念。在当时国家尚且面临困难的情况下,诗人为自己的国家、为新生的社会制度描绘了如此令人神往的美好境界,就使这首诗犹如一轮红日将重重迷雾驱散,给全国人民以热情的鼓励和明确的指引,可以说这是革命浪漫主义手法最成功的运用。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一首全部用神话式构思的幻想诗篇。这实际上是一首悼亡词,是悼念追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爱妻杨开慧和战友柳直荀烈士的。谈到悼亡诗,一般的思路大约是作者怀着沉重的心情,追忆逝者生前的生平事迹,性格为人,所作贡献和死后给亲朋带来的精神上的巨大创痛等等。然而毛泽东的诗词文章总是力避平庸,注意开拓新意的。他的这首悼亡诗并不循从一般的思路,而是将自己对亡妻和战友的痛惜怀念崇敬之情,高度熔铸在一首仅有六十字的小令之中,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让烈士的忠魂离开人间,轻轻飞升太空,在月宫中遇上神话传说中被惩砍伐桂树的吴刚和上古时代因偷吃不死之药而飞入月宫的仙女嫦娥。二仙对这两位不凡的人间来客大为崇敬,一个捧出天上名醇桂花酒热情款待,一个舒展宽大的水袖以长空作舞台为忠魂献舞。正当他们兴高采烈情绪正浓的时候,忽然传来人间降龙伏虎革命成功的消息。这突然而至的好消息,使他们兴奋激动,热泪滂沦。一时间抛洒的热泪化作了倾盆大雨倾泻到人间??多么美妙神奇的想象,多么不同凡响的形象夸张!在这里,人被神化,神被人化,天上人间,人神同台,他们同情感共哀乐。透过诗人创造的这一艺术佳境,使人突出感受到:革命烈士对革命理想的追求是生死不渝的,即使壮烈牺牲化作忠魂也执著不贰;为革命英勇献身的烈士不仅受到广大人民的普遍尊敬,就是天庭仙界也不例外;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统治,那是天怒人怨,人神共愤的;而对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也是顺天应时,天人同庆的。正因此,这首词并非单纯地悼亡怀旧,而是透过塑造杨柳二烈士不朽的英雄形象,进而宣扬革命,宣扬自己共产主义的人生理想。这是一首异常成功的艺术佳作,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手法巧妙结合的美丽诗篇。

  《念奴娇・昆仑》也是一首通过奇特浪漫的想象,抒发诗人改造中国和世界宏伟理想的壮丽词章。

  这首词写于1935年10月。那时长征已近结束,红军即将抵达抗日前线。此时毛泽东登上岷山,远望高大古老的昆仑山,联想到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情在胸中升腾,于是喷吐成篇,唱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最强音: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在这首词里,作者驰骋想象,把昆仑山描绘得磅礴雄浑,高大严寒,历史久远,傲视人间,并且具有人的情感和灵性。它有时性起,“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有时又使江河泛滥,形成灾害,“人或为鱼鳖”。岁月悠悠,它给人民带来了多少灾难和痛苦!然而对于这样一个祸及人类的庞然大物,千百年来,谁也不曾关心评论过它,更谈不上管束改造它,使它造福人类了。而此时的毛泽东,却面对高寒多雪的昆仑慷慨抒怀,他以一个时代巨人的气魄和口吻对昆仓山发话指令:要改造你昆仑山这高寒多雪的旧貌!我要倚天抽剑,将你腰断三截,分赠世界,合理处置,使全球凉热均等,人类共享幸福太平。

  对这首词的主题思想,毛泽东曾明确表示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细细想来,在当时的情况下,帝国主义确实就是横亘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面前的“昆仑山”。你看,东有日本,西有德国,再加上美英等世界列强,它们四方伸手,处处侵略,掠夺杀戮,奴役颠覆,搅得世界永无宁日。毛泽东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气魄,决心削平帝国主义这座大山,使全世界人民永远摆脱帝国主义的奴隶和压迫,过上同享幸福的自由生活。这首词以雄伟的气概开头,又以雄伟的气概结尾,运用革命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抒发消灭帝国主义的豪情,描绘改造世界的雄图,歌唱共产主义的美妙理想。

  在毛泽东意识领域里,不断变革是它的核心。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曾说:“毛泽东极其痛恨一成不变。他认为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动,将来也永远如此。”正因此,在这位伟大人物的脑海中,永远有一种高于现实的理想在鼓动着自己不断地探索,不停地前进。在他的感情世界里,永远激荡着的诗人般的激情要抒发,要歌唱,所以他写出的一首首诗词,不管是马背上哼成的小令,还是来自长征路上和秦晋高原的绝唱,不管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写成的美丽词章,还是六十年代向修正主义发出的战斗诗文,无一不是表达自己对终生信仰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执著的信念和追求。正因此,他是当之无亏的最善于表达崇高理想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xqx095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