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xqx105
xqx105
xqx105
xqx105
xqx105



一石击水使天惊






  一篇文章,即使洋洋洒洒,也总有些句子,或对于揭示主题,或对描景,或对抒情,或对于结构上的承转关锁??显得精彩,不同凡响,不可缺少。

  诗词也是如此,虽然一首旧体诗词,字句不多,但相比之下,也有些关键性的句子,而且从这些关键性的句子运用上,足可看出诗人的思想修养、文字造诣。

  古人说:“词中句法,要平妥精粹,一曲之中,安能句句高妙?只要拍搭衬副得去,于好发挥笔力处,极要用工,不可轻易放过。读之使人击节可也。”如姜白石(即姜夔kuí)《扬州慢》云:“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张玉田《词源?句法》)这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这类关键句的作用。不过表现在一首诗词中,其关键句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是非常灵活的。

  统领

  《贺新郎》一词的开头句为:“挥手从兹去。”毛泽东与杨开慧于1920年冬结婚,1921年秋,杨开慧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一直伴随毛泽东进行革命活动。1922年10月生岸英,1923年11月生岸青。就在此不久,毛泽东为革命需要,又要离开刚生产的妻子,其心情是可以想象的。这首《贺新郎》词,就是毛泽东赠给夫人杨开慧的。

  以“挥手从兹去”开头,似源泉,一切感情之水由此汩汩而出。由于离去,才有惜别依依,似水缠绵的柔情;由于离去,是革命的需要,才有“凭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字”这样为祖国献身的革命豪情。而且这儿女情,革命志,缠绵、昂扬、融恰地纠合起来,浑然一体,真挚动人,确是典型的“革命加恋爱”的代表作。再加“重比翼,和云翥”的结尾,更给一切年轻伴侣们千秋万代永不磨灭的充满着革命人情味的希望。

  清人李青客有首类似的词,《貂裘换酒》(实为《贺新郎》)的开头句为:“作计吾归矣!”也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不过他接下去,便是“算长安衣冠物望”发了许多牢骚,所以方法虽同,但与毛泽东的《贺新郎》根本不能相比。

  又如《沁园春・长沙》一词的开头一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也是统领全词的关键句。正是在这个特定的季节――“寒秋”和地点――“橘子洲头”,才描绘出一派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万物竞争、生机勃勃的江南秋景(上半阕)。也正是在这个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刻,才忆起那世界发生重大变革的峥嵘岁月,才忆起那“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的不寻常的青春气概,既赞美锦秀山河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这种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的壮丽景,这种包举字内、主宰祖国命运的浮沉的英雄情,都是由首句而来的。

  点题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是《念奴娇・昆仑》一词的末句,也是点题之笔。1931 年10 月,红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粉碎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克服了人间难以想象的困难,胜利到达陕北,这时,抗日的前途顿放光芒,革命的发展无限广阔,毛泽东信心百倍,豪情满怀,遂以如椽的大笔,借描写、评论昆仑,高唱出改造世界、消灭帝国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一曲凯歌!表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统帅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豪情汹涌,气势盖世。以雄伟开头,又以雄伟结尾,浑然一体,气度不凡。

  鲜明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是《临江仙?给丁玲同志》一词的结尾。因为是对比,所以格外鲜明,赞美、鼓励之情,溢于言表。

  丁玲,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1927年起,便怀着对社会人生的鄙视与愤怒创作,成为有影响的现代作家。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逐步接受了马列主义,并于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转变成自觉的革命者,用自己的一技“纤笔”,对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所以毛泽东称赞她为“文小姐”。

  1933年她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秘密绑架,并押到南京,囚禁了三年。直到1936年秋,她才逃离南京,到达陕北。先后在中央警卫团、中央党校、文协工作。填这首词,就是为她要到前线总政治部工作时,毛泽东满怀高兴,给予支持,所以称她为“武将军”。

  评价很高,又很恰当,感情深切而真挚,格调高雅,鲜明而健美,诗风自然而朴素。

  精警

  统领之句居首,点睛之笔多在尾,而精警之句,所在就不一定了。如《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其颈联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确是极为精辟、极富创造性、极富教育意义的。这里毛泽东改变了“穷寇勿追”的传统,主张“穷寇必追”,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绝不能象图虚名的项羽,不利用自己的优势战胜敌人,反会让敌人卷土重来,葬送已取得的革命成果。这既总结吸取了历史的教训,又表现了成熟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的巨大胸怀和战略眼光。就是开始反对渡江的国内外的同志和朋友,也为事后的胜利所折服。这是全诗最深邃的哲理所在。由于概括之深,影响之大,已形成一条普遍真理。对待古代文化,要吸取其民主精华,剔除其封建糟粕,此为一例。

  又如《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一诗,其中两句为:“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是末句,也是全诗的主题所在,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格外鼓舞人心的警句。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曾总结自己的经验体会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如果想领略无限壮丽的风光,就必须不畏艰险,不辞辛苦,勇于攀登。否则,就不能浏览最美的景观。这一点,毛泽东与王安石是相同的。所由此引发的见解是:无论创建宏伟的事业,还是研究高深的学问,都必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否则,就会半途而废,也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王安石并未到达“险以远”的地方,更未亲自领略“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并为未到达这样的境地、取得实际体验而遗憾,只是从想象和吸取教训的角度总结出以上的体会。而毛泽东却是亲自到达了“险峰”,亲自观赏了这“无限风光”并取得亲身体验的。再者,两人的感受也不同。王安石囿于个人,而毛泽东胸怀的却是国家和国际反帝反修的艰巨斗争。思想境界的崇高,眼光的开阔,气魄之宏大,都是王安石所无法比拟的。单说其艺术性也如此。王安石为文,毛泽东为诗,语言简练、形象、含蓄、意境开阔,艺术上确有令人荡气回肠的境界。

  毛泽东这首诗发表之后,遂使游客趋之若骛,“仙人洞”也顿时名闻遐迩了,这关键一句是起了极大的宣传教育作用的。足见其艺术的感染力之大。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境界崇高,胸怀博大;又因为他是无产阶级理论家,造诣很深的诗人,驾驭语言的能力极强,所以,他通晓古今中外,知识渊博,表情达意,挥洒自如。至于警句,在他的文章里随处可见。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尤其为人传诵、至今还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的是:“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看看国内外的无数触目惊心的事实,毛泽东的教导多么亲切、多么英明啊!

  象这样深刻的警句,在他的诗词里还有不少,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杂言诗・八连颂》)“牢骚大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等等。

  这些精警的诗句,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有勉励人进步的,有鼓

  舞人勇于奋斗的,有指导国内外重大斗争的,有总结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或寄理于景物,或寓教于形象,通俗易懂,又便于实行,造句又极为凝练,极为精彩,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生情

  1927年春,毛泽东同志填词《菩萨蛮?黄鹤楼》,未句为:“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1927年,是腥风血雨的日子,这位巨人,漫步在龟山和蛇山对峙的大江之滨,在蛇山,一座灰白色的建筑吸引着他,这座古塔便是建于公元三世纪的黄鹤楼。他迈着沉重的脚步登上了黄鹤楼。茫茫长江,在脚下奔腾;沸腾的热血,在胸中激荡。民族在兴废之间,革命历成败之时。革命风云变幻无常,农村形势虽然高涨,党也处在人民拥护的顶峰。而党的上层却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共产国际还硬抓住统一战线不放,陈独秀又听命于他人的指挥棒,顽固坚持右倾投降路线,蒋介石已在磨刀霍霍,他还一味推崇这个刽子手。

  正是一句“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才极为确切地表达了他百感交集又“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的“苍凉”的心情。为祖国、为人民、为党的忧思,发自肺腑,感人至深。读来如历其境,如见其人,如感其脉博跳动,其艺术的力量是巨大的。

  挑起

  《西江月・井冈山》一词的上片,尾句是“我自岿然不动”,无论对整首词的思想感情的表达,还是整首词的格调,都起着挑起的作用。

  战斗激烈,敌军围困,气焰嚣张,恨不得一口吞掉红军,形势极为严重。可天地之间一统帅,胸中自有雄兵百万,镇定自若,从容布阵,指挥若定,所以,“我自岿然不动”;红军战士,有英明统帅,又众志成城,决战决胜,斗志昂扬,坚如磐石,所以也“岿然不动”。这正体现了毛泽东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军事思想。

  统观全词,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一方面岿然不动,蔑视敌人,为下阕写红军一旦打响,便势如破竹,使“敌人宵遁”作铺垫;另一方面也突出红军坚不可摧的英雄气概和革命战略家泰山崩于前、黄河决于后而不惊的伟大形象。这也正象演奏一个伟大的乐章,在高潮乐段开始之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突然,万件乐器齐奏,高潮迭起,“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声震寰字,令人惊心动魄。这样似流泉瀑布,大幅跌宕,确实极富艺术魅力。

  逼转

  《沁园春・长沙》一词的上阕的末句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便起着内容上点睛,而形式上逼转的作用。

  “谁主沉浮?”是个设问句,诗人是无疑而问的,但正是这一问,不得再继续写景,而非转入叙事、抒情不可。这样下阕自然要作出答案:主宰祖国命运沉浮的就是,“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上当年万户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从形式上看,上阕极尽铺陈,通力描写:秋水长天,万物睁峰的深秋境界;岳麓红遍的枫林,湘江清澈晶莹的碧水,搏击长空的雄鹰,摆动鳍尾的群鱼,蒸蒸日上,绚丽多彩,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正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逼问,方引出下阕的回忆往昔,由景物的描绘,转到抒发豪情。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浪,滔滔而下,痛快淋漓,气势磅礴,诗情画意,浑然天成。

  又如《念奴娇・昆仑》一词,其中“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一句,在全词中也起着逼转的作用。上阕极写昆仑的肆虐,危害人民,但“夏日消溶”也不光为祸,到底也孕育了中华民族,及其灿烂的文化。这千秋功罪,是不可改变的历史,本来是易于评说的,关键是未来,如何让昆仑不为害人民,只造福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转为一句,“而今我谓昆仑”,并用一冒号,作了回答,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也正是这关键的一句,方引出无限情思,深邃辽远,境界极高。
xqx105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