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xqx112
xqx112
xqx112
xqx112
xqx112



巧连红霞百重衣






  行文的承转关锁和开头结尾一样,同属于诗文的篇章结构问题。文章的承转往往通过过渡段,或起上下承接作用的词句。而诗词的承转情况就复杂、灵活多变了,因为诗词,尤其旧体待词,高度凝练,含意却极为丰富,所以形式上跳跃性很大,要做到似散却聚,珠玉成串,确实非下大功夫不可。

  这里,仅就毛泽东的诗词的承转关锁,谈一点感想,以求教正。

  直承

  即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直接承转。如《卜算子・咏梅》一词,上阕写严冬到来,风雪严寒,坚冰百丈,梅花仍俏然开放。下阂紧接着说,不为争春,而为报春。如果说,上阕表现梅花不畏天寒地冻、风雪侵袭的一副做骨,那么,下阕则充分表现梅花极崇高的精神境界,而且,战斗乐观的情绪力透纸背,绝没陆游式的半点孤芳自赏、哀惋自叹的味道。中间承转,未留半点间隙。从形式上看,上阕结尾句是“犹有花枝俏”,而下阕的首句则是“俏也不争春”,也珠联壁合,天衣无缝。联系1961年12月的国际形势,想想当时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意义深远的斗争中的处境和地位,这首词的内容和形式,确实达到高度的完美和统一。说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前无古人的咏梅绝唱,确实不过分。

  顺承

  是指一个事件的各个环节,或几个事件之间,依据自身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自成承转。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一词,开头句“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写红军埋伏在龙冈镇,战斗即将打响的紧张的气氛,是事件的开端。“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和辉煌的战果,是事件的发展。下阕写蒋介石不甘失败,以二十万大军卷土重来,气势汹汹,而红军“唤起工农千百万”,在一举夺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之后,还为夺取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揭开了序幕,是事件的高潮和结果。条理清楚,衔接紧凑自然,与事物发展的内在的逻辑顺序完全一致。

  递承

  是指两层意思,不止上下衔接,而且更进一层。如《采桑子?重阳》一词,上阕写日月无限,人生易老,但重阳又到,却是“战地黄花分外香”,充满生机,美得奇特而诱人。下阕写尽管秋风劲吹,不似春光,但举目了望,江天万里,霜红无限。虽不似春风徐来,万物苏醒,生机勃勃,但却是秋风劲吹,摧枯拉朽,能迎来江天万里的收获季节,还能迎来一个更加明媚的春天。这首词极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毛泽东在当时对敌斗争和党内斗争的情况下的心境,同时也充满了人生的哲理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确是进了一层。

  反承

  是指下一层意思不按上一层意思顺接下去,而是从相反的方向着笔,以完全不同的色彩,绘出另一幅迥然不同的图画,引出一层完全相反的意思,形成强烈的对照,产生极佳的艺术效果。《七律二首?送瘟神》的第一首写:江山秀丽,可血吸虫猖獗,就连神医华佗,也无可奈何。致使千村薛荔,万户鬼歇,天地虽宽,却一样悲欢。

  第二首却没有接着写下去,而一扫低沉、令人窒息的气氛,唱出“春风杨柳万千条”这样激越的调子,绘出一幅消灭血吸虫后,神州绚丽,六亿人民精神焕发,斗志昂扬,战天斗地、轰轰烈烈,改造中国的动人画图,表现了中国人民崭新的时代风貌。

  婉承

  是指一层意思之后,不是直接下去,而是宕开一笔,似另辟新径。待叙完之后,才知仍是上层意思的延续和完结。《沁园春・长沙》一词,上阕是写,深秋,独立于橘子洲头,所见千山万岭,层林红遍;雄鹰、游鱼,或搏击长室,或翔于浅底,真可谓万物峥嵘。于是结尾提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既没接着写景,也没直接回答所问,而是轻轻一笔,“携来百侣曾游”,缓缓宕开,展现出一幅新天地:青春少年,意气风发,才华横溢,乐观奔放,具有强烈的革命精神。他们指点江山,壮怀激烈,憎恨黑暗,抨击时弊;有时在湘江游泳,江水浩渺,却无所畏惧,击水所致,洪波巨浪,即使急驶中的船只,也被阻挡,何等的英雄气概!

  读罢掩卷,便自然明白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祖国命运,领导革命的,原来就是这些年轻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委婉些罢了。

  意承

  是指一首诗词中的各层意思,或由一条思路,或依一种逻辑关系,使之承转关锁,构成一体。如《七律・到韶山》一诗,毛泽东家乡一别,三十二年,现在回到故园,怎不浮想联翩。土豪劣绅,帝国主义,蒋介石反动派,祸国殃民。工农奋起,高举红旗,燃起革命燎原烈火,并终于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扭转了乾坤。正因为有成千上万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人民才得以解放,翻身作主人。活着的人们,怎能不发愤图强,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大胜利?砸烂旧世界,建设新世界,奋斗、前进、再奋斗、不断前进,正是这条革命的逻辑贯串了全诗。

  诗词的承转关锁也是灵活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框架。不过,需格外注意的是,要力避平铺,要有跌宕。即要有抑扬顿挫,铿锵有声;起承转合,疏密有致。尤其律诗,首联应该平稳,颔联应该和平匀称,颈联应该振起,尾联应该收结。最重要的是中间两联。

  《七律・长征》一诗,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平稳如高楼地基。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承上斗峭而来,却缓脉赴之。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耸然挺拔,别开一境。二联和平,三联陡起,表情达意,艺术形式俱达佳处。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越千山,渡万水,爬雪山,过草地,千难万险,一朝胜利,怎不群情激昂,喜笑颜开,前途光明,倍感鼓舞?就此收结,紧凑完整。

  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承转关锁最为精彩、最令人倾倒的是《贺新郎?读史》一词。

  这首词,上阕基本上是敷陈其事,不置可否,不动声色。下阕则大发议论,爱憎分明,情绪激昂,大声镗。而二者之间的承转关锁句,就是“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对于这个“过片”句的作用,萧涤非先生极为称赞,并有极为透辟、极为精彩的分析。

  上阕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概述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正是由这一句“一篇读罢头飞雪”,才转入下阕对剥削阶级的所谓“正史”,进行无情的揭露和鞭挞:那不过是各阶级社会中的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对劳动人民极尽贬低、污蔑欺骗之能事罢了。毛泽东愤怒他说:这纯粹是欺骗,而且已欺骗了几千年!为历史上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为他们的代表人物如跖、庄0 ,陈胜等正了名,使颠倒了的历史又颠倒了过来。这就彻底批判了剥削阶级的唯心史观,以及这种欺骗和严重危害性。正由于这一句,才突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壮烈斗争,使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功绩。正因为这胜利来之不易,所以毛泽东才极为感慨,欢欣鼓舞!

  这一句极为绝妙,还在于在结构上占有重要位置,正是词论家所称道的,既写得藕断丝连,又如“奇峰突起”,使读者至此,精神为之一振。

  虽仅此一句,却清楚地看出他诗词的功底多么深厚!

  和诗的承转,更复杂些。如毛泽东和郭沫若、和柳亚子的诗词,有时一诗唱和,几经往来。要说明诗词的承转关锁,颇费笔墨,自不必赘语。不过,只要反复诵读,仔细品味,自会受到启迪,得无限乐趣的。
xqx112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