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婆多论》第三卷
十三事初
与诸比丘结戒者。
问曰。一切善法不言结。何以但言结戒。
答曰。戒是万善之本。但结戒即一切结也。佛所以制此故出精戒。为令法久住故。又欲止诽谤故。若作此事。世人外道当言。沙门释子作不净行。与俗人无异。又欲生天龙善神信敬心故。若作此事。虽复私屏。天龙善神一切见之。又佛平等不问亲疏。有事则制无事则止。又诸佛法尔。淫是恶行。法应制之。僧伽婆尸沙者。秦言。僧残。是罪属僧。僧中有残。因众除灭。又云。四事无残。此虽犯有残。因僧灭罪。故曰僧残。
问曰。四篇皆是有残。何以独此戒言有残。
答曰。四篇虽是有残。不一切尽因僧灭。如三十事中。三事因僧灭。余则不因。九十事中。七事因僧。余则不因。十三事一切因僧。又犯此戒。行波利婆沙亦在僧中。摩那埵亦在僧中。出罪亦在僧中。余戒不尔。故名僧残。又此戒不共。如比丘犯得僧残。比丘尼犯得波逸提。
问曰。何以不同。
答曰。为令二众有差别故。又云。女人烦恼深重难拘难制。若与制重则罪恼众生。又云女。人要在私屏多缘多力苦乃出精。男子不尔随事能出。故不同也。若比丘作方便出精。精未出变为尼然后出。无罪。以尼无出精方便故。若比丘故出精一心即变为尼。即清净住。若比丘作六夜摩那埵未竟即变为尼。亦清净住。若行波利婆沙未竟即变为尼。亦清净住。若比丘尼变为比丘亦如是。不共戒如是。共戒云何。若比丘先作僧残。未成变为尼。然后成事。先比丘得偷兰遮。尼得僧残。以罪同故。若比丘尼变为比丘亦尔。若比丘犯僧残。一念变为尼。乃至十年五年覆藏。然后变为尼。一种十五日除罪。若比丘尼犯僧残。一念不覆藏乃至发露。行十五日法中。一日二日若变为比丘。但作六夜摩那埵。然后出罪。若先犯罪有覆藏日。即变为比丘。随本覆日。行波利婆沙。梦中出精者。有三事能发烦恼。一因缘。二方便。三境界。众生先善业故。生富贵处。但以淫欲为先。若生天上亦复如是。人天富乐是淫欲因缘也。二方便者。若见闻女色。后方便思惟。然后起欲。是名方便。三境界者。若见上妙女色即生欲心。是名境界。是比丘先富贵家子。虽得出家。以先欲因缘重故。梦中失精。复以是事因缘故。游诸聚落。或见好色。或方便思惟。以是因缘故。梦中失精。一面立者。阿难恭敬佛故不坐。
问曰。舍利弗目连深恭敬佛。何以坐耶。
答曰。此二人恭敬法故。阿难兼以俗亲故。是以不同。又云。阿难受他使故不坐。又云。诸佛法尔。凡侍比丘法不应坐。赞戒赞持戒者。为折伏破戒故。令持戒者增善根故。如佛赞多闻智慧勤精进。若破戒者。若愚痴者。若懈怠者。知佛语无二必有深利。作如是说。不持戒者勤加持戒。愚痴众生勤求智慧。懈怠众生勤加精进。是故赞持戒也。
分类:佛经 书名:萨婆多论 作者: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