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2032
lw2032
lw2032
lw2032
lw2032



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与当前干部理论教育的思考






  卢文峰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非常重视党的干部教育工作,并逐步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研究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对加强干部队伍的培养、管理,特别是干部理论教育工作,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加强各级干部的党性锻炼,保证党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加强干部教育是关系党的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干部队伍,是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很早就提出的重要战略问题。毛泽东非常重视干部的作用。1937年5月,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文章中,就指出党的建设问题中迫切需要解决党的干部问题。毛泽东说:“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①党的建设,至为重要的是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组织建设归根到底就是干部队伍的建设。毛泽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随着工农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革命形势的急剧变化,毛泽东先后主持了广州农讲所、武昌中央农讲所的工作,培养了一大批适应革命需要的,对中国国情有充分认识的工农干部。我们党之所以要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是因为广大群众要靠党的干部去组织、领导,去从事革命和建设,同时党的干部也只有通过放手发动群众,到群众中去做扎扎实实的工作,才能使群众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据此,毛泽东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②毛泽东不仅论述了党的干部的重要性和作用,而且论述了“我们的战斗任务”。就是要“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我们的责任,就在于组织他们,培养他们,爱护他们,并善于使用他们。”③为此,他特别强调要对干部进行教育。除了要指导他们,检查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外,重要的是“提高他们。这就是给以学习的机会,教育他们,使他们在理论上在工作能力上提高一步。”④在干部教育中,毛泽东特别注重干部素质教育,他认为,我们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革命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任务的完成。因此,毛泽东在抗战期间就要求:“每个根据地都要尽可能地开办大规模的干部学校”,并规定其主要任务就是造就革命的先锋队,或“抗日先锋队”,这些人应该是具有政治远见,充满着斗争精神与牺牲精神;应该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应该是不谋私利的、唯一地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应该是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往直前的;应该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⑤;“他们应该有知识、有能力、不务空名、会干实事。”⑥按照毛泽东的干部教育思想,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了数以万计的各级干部,并且依靠这些干部,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取得了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说:“我们有这么一套干部:有建党时期的,有北伐战争时期的,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有抗日战争时期的,有解放战争时期的,有全国解放以后的,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产。东欧一些国家不很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这样一套干部。我们有在不同革命时期经过考验的这样一套干部,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⑦东欧、苏联剧变的事实,一方面说明毛泽东的预见无比正确;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毛泽东重视加强党的干部教育,的确高瞻远瞩,意义非同寻常。

  二、毛泽东干部教育的主要内容、重点和方法

  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鲜明的特点、明确的重点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思想体系。

  (一)毛泽东干部教育的主要内容

  首先,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从我们党历史来看,每到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变时期,毛泽东总是强调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统一全党的思想,以适应新形势,开拓新局面,完成新任务。

  1942年,为了清理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毛泽东亲自规定高级干部都要学习《“左派”幼稚病》和其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经济学著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号召“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学到一点东西,看谁学得更多一点、更好一点。”⑧1949年,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时,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干部要学习十二本马列著作,并由毛泽东书题“干部必读”作为书名,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一直是干部学习马列主义的基本教材,从思想上武装了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1958年“大跃进”出现严重失误的时候,干部中产生了某些混乱思想,毛泽东写信给党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县四级党委委员,建议读一读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并要求“每人每本用心读三遍,随读随想,加以分析,哪此是正确的(我以为这是主要的);哪些说得不正确或者模糊影响,作者对于所要说的问题,在某些点上,自己并不甚清楚。”“要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去读这两本书,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以利指导我们伟大的经济工作。”⑨毛泽东不仅强调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列著作,而且更重视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反对死读马列的书本,教条式的生搬硬套,反对抽象的无目的地研究马列主义。他号召党的干部,“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运动结合起来。”⑩不凭主观想象,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列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说,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作风。

  其次,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是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宗旨,也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人格的具体体现,毛泽东过去经常告诫干部: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是要我们为人民谋利益、办事情的。所以他要求党的干部不论形势、任务、环境发生什么变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不能改变。早在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的会上就以“为人民服务”为题作了讲演。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要求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他还强调指出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以是否合乎人民的利益为价值标准,并以此来规范领导干部的领导意识和领导行为。他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1)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的所恩所想,所作所为,都必须应该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别无其他目的。

  要很好地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强调,必须在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反对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虚心向群众学习,而不能脱离群众,更不能站在群众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努力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把工作做得更好。即使发生某些失误,也能以人民的利益为标准而加以克服,“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12)。

  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正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使各级党员干部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摒弃一切从个人及小团体私利出发的各种行为,始终保持同广大群众血肉相联,息息相关的紧密关系,因而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是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核心,他的整个教育思想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而展开的。

  再次,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这是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又一重要内容。

  毛泽东在干部教育中,历来注重党员和干部的党性教育。1941年,党中央专门作出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对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在以后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党中央和毛泽东一直把增强党性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来抓,使其成为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党性教育问题上不仅有许多不朽著作和精辟论述,而且身体力行,堪称楷模。邓小平在1978年说过:“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以身作则,严于律已,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成为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化身。他们的感人事迹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发生了多么巨大和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到我们这一代,而且影响到子孙后代。”(13)

  在干部的党性教育中,毛泽东特别强调“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他要求干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毛泽东看来,“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他亲自为抗大制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为干部的党性教育规定了比较具体的内容。他形象地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比喻为“松树的本领”,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比喻为“柳树的本领”,指出,党员、干部应学会两种本领:一是不怕刮风下雨,严寒之中也能巍然屹立的松树的“原则性”;一是插到哪儿都能活,枝长叶茂,随风飘荡,十分可爱的柳树的“灵活性”。他认为共产党员就应该有松树的原则性和柳树的灵活性,二者缺一不可。

  为了使我党保持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的性质,胜利地完成中国革命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1941年,党中央不仅发布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而且紧密结合当时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开展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延安整风运动。为使运动开展得更具针对性,在《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中,就指出了当时部分党员干部缺乏党性倾向的一些具体表现:“在思想意识上,是发展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来反对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一切从个人出发,一切都表现个人,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自高自大,自命不凡,个人突出,提高自己,喜人奉承,吹牛夸大,风头主义,不实事求是了解具体情况,不严肃慎重对待问题,铺张求表面,不肯埋头苦干,不与群众真正密切联系。”这段话,成了当时党员干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增强党性锻炼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通过延安整风运动,有力地纠正了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不良倾向,使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了无产阶级的党性,从而对于战胜当时所面临的严重困难,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毛泽东干部教育的重点

  在党的建设中,加强党的干部教育,特别是加强领导干部,尤其是高中级领导干部的教育,这是毛泽东干部教育的重点。我们党建党以来的全部历史表明,在党的整个建设中,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尤其是高层领导班子的建设始终处在主导和关键地位,是决定党能否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党会不会发生变质的要害所在。

  在毛泽东看来,“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零碎地、实际地而不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14)。党的高级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他们肩负重任,手握重权,事关全局,既参与党内重大问题的决策,又负责党的政策、策略的贯彻实施,因此,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领导干部的教育,使之为广大群众做出表率,为群众拥护和爱戴,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正因为高中级干部在党的事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毛泽东在干部教育中,特别强调要重点抓好高中级领导干部的教育。他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明确提出:“此次整风是全党的,包括各部门各级干部在内,所谓各部门,就是不但有地方,还有军队,所谓各级,就是不但有下级,而且主要与首先的对象是高中两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只要把他们教育好了,下级干部的进步就快了。”基于这样一个明确的目标,延安整风就是先从党的高级干部学习理论、统一思想认识开始,扩展到全党普遍整风,然后再回到高级干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而结束的。整个运动期间,党中央和毛泽东始终抓住高级干部的学习与思想教育,同时,党的许多高级干部,无论在学习理论,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面,都率先垂范,为全党树立了榜样,从而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

  建国后,毛泽东多次强调必须大力加强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根据形势任务的要求,党中央多次在高级干部中强调学习马列著作,学习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还多次为高级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圈定书目,要求大家真正读懂弄通。实践证明,注重领导干部的教育,对于确保我们党和国家和各级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确保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使党的各级领导班子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我们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三)毛泽东干部教育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也是毛泽东干部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首先,毛泽东要求:“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15)在党的干部教育中,正是运用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全党各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自觉性获得了极大提高,也为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其次,毛泽东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要有行动表现。他认为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他早就说过:“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16)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毛泽东批评了主观主义学风,并要求干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矢”去射中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之“的”。他风趣而又形象地比喻说:“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有些同志却在那里‘无的放矢’,乱放一通,这样的人就容易把革命弄坏。”或者“仅仅把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这就不是理论联系实际,所以他警告说:“如果只是口头上讲联系,行动上又不实行联系,那末,讲一百年也还是无益的。”(17)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呢?毛泽东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情况,向党的干部提出过许多方法,基本的有三种:

  一是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曾经严肃指出:“现在我们很多同志,还保存着一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作风,甚至全然不了解下情,却在那里担负指导工作,这是异常危险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他向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以调查研究作为基本方法,来了解国情民情,是一名合格干部的必修课和基本功。这是毛泽东干部教育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二是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毛泽东指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最基本的领导方法。”(18)他首先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和兴趣,而不能“昂首望天”。其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精神,要采取“恭谨勤劳”的态度和群众交朋友。同时告诫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19)因此,毛泽东要求党员和干部“无论在什么问题上,一定要能够同群众相结合。”这是他教育干部联系实际的最有效方法。

  三是一般与个别相结合。为了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毛泽东还总结出了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他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批评了“某些干部只是满足于工作任务的一般号召”而不注重不善于在号召之后紧接着从事个别具体的指导,而使“号召停止在嘴上、纸上或会议上”的错误行为,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在工作中普遍地提倡将一般号召与个

  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20)。这是毛泽东干部教育的又一重要内容。

  毛泽东的一生,是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生,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和发展,对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晚年的毛泽东却长期脱离实际,把马列著作中的某些设想和论点教条化甚至误解,对现实社会状况和许多问题不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和估量,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他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还多次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还始终认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所必需的,这是他的悲剧所在。”就是象毛泽东这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旦长期脱离实际,主观专断,也会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方向,这是必须记取的深刻教训!

  运用整风精神,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这是毛泽东干部教育的又一重要方法。

  从思想方面建党,历来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建党原则。毛泽东不仅重视而且是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在毛泽东看来,要取得革命事业的成功,必须有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党。而要建设这样一个党,就要克服广大党员中首先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思想作风。要克服这种不正确的思想作风,就需要进行严肃的思想斗争,以达到全党思想上的一致。正如毛泽东所说:“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21)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体现了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思想发展的规律。毛泽东早在《矛盾论》里就分析说:“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22)人的思想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它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它的内部矛盾性。它同外界的联系和影响要通过内部思想矛盾的斗争才能起作用。为此,外部的教育要采取说服、诱导的方法,促进内部的积极的思想斗争,推动思想的变化发展。所以,延安整风期间,为了正确分析和处理党内矛盾,增强全党在党性基础上的团结,全党进行了严肃、积极而又温和、适当的思想教育与思想斗争,创造和积累了富有特色的成功经验。一是为了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开展了反对主观主义等不良倾向的积极思想斗争。二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用民主的方法,通过党内同志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开展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达到了新的团结。三是对待历史上犯错误的同志,“不着重于一些个别同志的责任方面,而着重于当时环境的分析,当时错误的内容,当时的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所以延安整风为我们党运用自己的力量解决自身矛盾,统一全党思想树立了一个成功典范。

  作为以普遍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来加强党的干部思想教育为基本特征的延安整风精神,将永存人间。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的改革和建设靠我们来领导。..我们所以要整风,现在要整风,将来还要整风,要不断地把我们身上的错误东西整掉,就是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担负起这项任务”(23)。所以,每当党内状况不能适应革命形势发展和革命任务需要时,党中央和毛泽东总是用整风的方法,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以保证革命任务的顺利完成。继延安整风以后,我党又相继进行了1947年的整风,1950年的整风,1951年至1954年的整风,1957年的整风等。由于革命形势和革命任务不同,各个时期的整风所要求解决的问题、侧重点和步骤也有所不同,但整风的基本精神却是一致的。从整风的基本内容看,都是以整顿思想为主,同时进行作风和组织整顿;从整风的方式看,都是在党内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通过学习与教育,开展批评和组织整顿;从整风的方针看,都是采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党中央和毛泽东正是通过不断地整顿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既保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又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党的干部队伍。它不仅为我们的党员干部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而且为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增添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当前干部教育的几点思考

  学习、研究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对反思过去一段时间的干部教育,加强当前干部教育工作,颇有启发。

  长期以来,我们党总是强调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并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健全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制度,反复强调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不断转化。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教育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形式主义倾向:一是运动式。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左”和右的错误倾向常有发生,因而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时紧时松、时冷时热,降低了学马列的积极性和实际效果;二是重复性。虽然强调学习要联系实际,但在安排上,不分学习层次,忽视教育规律,使理论学习与教育在同一水平上不断反复。因而使一些人产生逆反心理;三是专业化。面对人数众多,层次复杂,范围广泛的党员、干部、群众,统统按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学习研究,这种专业化要求,不但没有达到预想的学习效果,相反却严重助长了学习上的形式主义。

  这种形式主义的学风,在实践中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部分领导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认识不足,存在有重实干、轻学习,重业务、轻思想,重实惠、轻理论的状况,不重视或不十分重视提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即使学习,也是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求全不求精、求新不求深、求学不求用,只满足于照抄照搬书本上的某些现成的结论,使理论与实践脱节;有些领导干部则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理论学习摆不上位置,工学矛盾非常突出,党校调学困难重重,“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状况,同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建设和改革的新任务要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构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党的十四大提出,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对各级党的干部来说,这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个战略任务完成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

  当前,学习、研究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引发了我们关于加强干部理论教育的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干部理论教育,出发点应放在提高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上。

  毛泽东干部教育的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尤为必要。进入新的时期以来,邓小平和毛泽东一样,对学马列非常重视,他多次建议党中央作出切实可行的决定,使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能够有时间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江泽民也说:“我们要在全党普遍深入持久地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党的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深入认识和把握中国国情,认真探讨和解决当代重大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问题。”(24)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迫切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一个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不善于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党员干部,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更不可能成为党的合格的领导干部。这些同志政治上不敏感,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有时游移不定,遇到问题或一筹莫展,或拿不定主意,或畏首畏尾,或分不清是非;有的在复杂环境下抓不住根本,打不开局面;有的不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等。这些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够有关。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能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精神力量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物质力量。”因此加强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学习与教育,势在必行。当然,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恩主义理论学习与教育,不能默守陈规,死守教条,而必须适应形势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四个方面观念的转变:一是克服只重视学习马列经典著作的传统观念,树立既重视学习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更重视学习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发展了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观念;二是克服只注重本本的传统观念,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树立向卖践学习的新观念;三是克服学习内容靠上面制定、学习计划等上级安排的传统观念,树立围绕服务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进行理论学习的新观念;四是克服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求新求全的传统观念,树立“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新观念。

  思考之二:干部理论教育,着眼点应放在“要精要管用”的教育原则上。

  邓小平从党的历史经验出发,根据新时期党的干部肩负的历史重任,提出了“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教育原则,丁关根认为“精”就是精髓,“管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抓住精髓,联系实际学习马列主义,进行干部理论教育,是毛泽东一贯坚持的学习与教育方法,在日常工作中,他要求干部抓住主要矛盾,在不同历史时期规定干部学习马列主义的重点也不一样,强调学习要解决实际问题,这为我们干部理论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论。

  学习马列要精,要管用。首先在学习内容上,要抓住重点学深。马克思主义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博大精深,容量很大。如果抓不住重点,就很难学深学透。党的十四大要求党员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前,就要抓住其重点,“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认真学习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其次,在学习对象上,要区分层次学精,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因循于老方法、老经验,不分对象特点进行千篇一律的教育,只能助长形式主义的泛滥。再次,在学习方式上,要联系实际学活。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毛泽东干部教育的重要方法。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即武装斗争、夺取政权,要求党的各级干部“以革命问题为中心”来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今天,我们的中心任务是改革开放、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现实问题为中心,这是当前干部理论学习与教育的核心。

  在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上:一方面,实际是发展变化的,那么,理论联系实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围绕不同的中心任务,就有不同的重点,这就要求必须把马列主义同不断变化的实际相结合,这也就是毛泽东的实事求是。邓小平说:“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搞好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你不抓住四个现代化,不从这个实际出发,就是脱离马克思主义,就是空谈马克思主义。”(25)学习马列主义如果不是主要地同经济建设、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不解决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那就是脱离实际,那就是不管用。

  另一方面,发展了的实践必须用发展了的理论去指导。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既是运用理论、检验理论的过程,又是发展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僵化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发展了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个理在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都作出了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回答。党的十四大要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用以武装全体党员干部的头脑,就是用这个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现实。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我们的事业也就没有生气。我们一定要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活力,在干部理论教育的实践中,大胆探索,突出“管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

  思考之三:干部理论教育,落脚点应放在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世界观改造上。

  近几年来,党中央大力强调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强调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但有少数干部只是满足于背诵马克思主义的若干词句,并不打算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指导自己的全部实践;也有少数干部,马克思主义的书读得不少,考试成绩及格甚至优秀,但在工作中,照旧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贪污受贿、道德败坏,甚至有的干部,则把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进党校学习,当作“升官”的阶梯,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这种状况说明干部理论教育在改造世界观的问题上特别需要进行一番改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不仅要指导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而且要用于塑造自己的灵魂。毛泽东曾说过,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既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学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不断改造世界观,并通过改造世界观来促进马克思主义学习,这是毛泽东干部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不可能自发形成,要靠学习和长期磨炼。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当前特别要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刻苦钻研马列经典著作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论著,完整地、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无产阶级立场、观点和方法,寓世界观改造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之中,努力使自己的主观世界马克思主义化。其次,要紧密结合工作和思想实际进行学习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认真解剖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从经验教训中找出差距,学会具体、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解剖自己的思想言行中,清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影响,扫除非无产阶级思想污垢,使学习理论的过程,变为提高自己、改造自己的过程。再次,要以增强党性锻炼为核心,严格按照党章、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处处事事时时刻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党的干部,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下,真正把自己改造成为具有高度思想觉悟、党性强、作风好的优秀共产主义战士,从而成为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合格领导干部。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六安地委宣传部)

  注释

  ①(16)(22)《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77页,第292页,第301页。②③④⑥⑧(14)《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526页,第526页,第527页,第728页,第533页,第533页。⑤毛泽东为陕北公学题词,1937年10月23日。⑦(23)《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27页,第411―412页。⑨《毛泽东书信选集》第552页。⑩(11)(12)(15)(17)(18)(19)(20)(21)《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01页,第1096页,第1004页,第802页,第819页,第900页,第790页,第900页,第1094页。(13)(25)《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20页,第149页。(2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lw2032
lw2033
lw2033
lw2033
lw2033
lw2033



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倡导的艰苦创业、勤俭建国精神






  王明哲 梁志刚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养成了艰苦奋斗的作风。这种优良作风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力提倡和精心培育起来的。我们党凭借艰苦奋斗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又把艰苦奋斗提高到艰苦创业、勤俭建国的高度,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长期坚持不懈。实践证明,艰苦创业、勤俭建国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留给我们的传家宝。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我们放眼当前的大好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更感到有必要大力提倡和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建国的精神。

  一

  毛泽东提倡艰苦奋斗,不仅是一贯的,而且是不断发展的。本世纪20、30年代,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业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农民为主力军的。为了使红军不重蹈历史上农民起义军的覆辙,毛泽东非常注重以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世界观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在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中,他详细列举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军中的表现,坚决反对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不愿意做艰苦工作建立革命根据地、不耐烦和群众在一起作艰苦斗争而只想打大城市以便大吃大喝一气然后逃跑的流寇思想。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指出:“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节省每一个铜板力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会计制度的原则。我们对于国家收入的使用方法,应该和国民党的方法有严格的区别。”①这实际上是艰苦创业、勤俭建国思想的早期形态。而这一光辉思想,不仅成了我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强大武器,而且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稳定的方针和基本国策之一。

  经过长征的千难万苦,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发展成熟,成为我党领导人民克敌制胜的法宝。40年代初,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极其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加上国民党反共摩擦和经济封锁,抗日根据地军民遇到了严重的困难,“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盖。”②在这样的条件下,毛泽东、党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实行了精兵简政,号召“自己动手,克服困难”,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我党领导人身先士卒,毛泽东开荒种地、周恩来纺线的佳话一直流传至今。靠艰苦奋斗,根据地军民战胜了严重困难,战胜了强大的敌人。中国革命的胜利来自艰苦奋斗,可贵的延安精神首先是艰苦奋斗精神。在延安,毛泽东经常去抗大讲课,对来自大后方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青年,讲行最多的话题还是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成了抗大校训,成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革命胜利以后,靠什么巩固胜利,靠什么保持本色?毛泽东首先想到的是靠艰苦奋斗精神。全国解放前夕,他一再强调“进京赶考”。的确,进城对于我们这支从未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队伍是一个新的严峻考验。毛泽东

  重新推荐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勉励共产党人绝不能当李自成。他要求党的高级干部以身作则,作到“几不”,即不做寿、不祝酒、不以活人的名字作地名、活人不上舞台。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他特别警告要预防糖弹的攻击,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因此,“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③。这两上“务必”总结了历史的经验,突出了我们的政治优势,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永远记取。

  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党把毛泽东艰苦创业、勤俭建国的思想作为我们战胜贫穷走向富裕的强大武器,同时作为共产党人保持本色、抗腐防变的强大武器,长期坚持,永不动摇,历史证明是必要的、正确的。建国以后,要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一方面要打退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清除革命队伍内部的腐败分子和不良作风;另一方面要大力领导经济建设。50年代毛泽东和党中央领导了“三反”、“五反”和多次增产节约运动。这样,产生于井冈山成熟于延安的艰苦奋斗精神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即把勤俭建国作为一条基本国策正式提出来了,日益深入人心。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内容的“三反”运动和以打退不法资本家进攻为目的,以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愉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为内容的“五反”运动,不仅打退了资产阶级进攻,为二大改造创造了条件,而且是我们党在执政条件下坚决惩治腐败,保持廉政为民本色的第一次成功的实践,刘青山、张子善的被处决,不仅在当时振聋发聩,而且使人们在几十年后仍然记忆犹新。1955年,毛泽东提出“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社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的方针,把勤俭的原则,节约的原则提到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的高度,要几十年长期坚持。在1956年11月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和其后一段时间的多次讲话中毛泽东反复强调要艰苦创业。他说:“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今年这一年,报纸上片面地、不合实际地宣传要改善人民生活,而对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这些东西,很少宣传,以后报纸的宣传重点要放在这方面来”。“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④。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强调艰苦奋斗是一个要坚持几十年的长期方针,他说:“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⑤。同年3月,他在南京党员干部会议上说:“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⑥毛泽东的这些话,不仅在当时意义重大,时隔几十年,今天读来依然发人深省。

  毛泽东不仅是艰苦奋斗的提倡者,而且是艰苦创业、勤俭建国当之无愧的楷模。他一生艰苦朴素,在世界大国的领导人中,是奉献最多,享受最少的典范。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殚精竭虑,夙夜在公,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衬衣;他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不许他们有一点特殊;他是劳动人民的领袖,又是劳动人民的儿子,他永远是普通劳动者的一员。所以,全国人民永远怀念他。

  二

  诚然,由于党在一个时期指导思想的失误,从50年代后期开始,“左”的思想逐渐抬头,终于造成后来的十年内乱。在此期间,如同许多正确的东西被推向极端,造成曲解一样,“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一种传统,也有同样的遭遇。那时候,精神的作用被夸大到不适当的程度,艰苦奋斗被曲解为不顾客观条件的蛮干,被曲解为穷过渡,甚至越穷越革命。物质利益原则和按劳分配被否定,社会主义被理解为普遍贫穷。作为问题的另一面,艰苦奋斗作风被败坏了,少数干部搞特殊化,严重脱离群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对艰苦奋斗的种种曲解也得到纠正。毛泽东长期提倡的艰苦奋斗作风,在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得到充分肯定。对我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全面继承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的是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

  邓小平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就一贯提倡艰苦奋斗并在工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在《邓小平文选》里,《太行区的经济建设》(1943年)、《克服目前西南党内的不良倾向》(1950)和《在全国财政厅局长会议上的报告和总结》(1954年)就是突出的例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著名科学论断,同时力主恢复和发扬艰苦创业的传统。他坚决反对“穷社会主义”的反动观点,同时坚决反对不合国情的“福利国家”的错误主张。1979年11月,他严肃批评了少数干部做官当老爷,脱离群众的倾向。他说“我们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并主张《关于高级干部生活的若干规定》,必须当法律一样坚决执行⑦。1980年:月,他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说,“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林彪、‘四人帮,提倡什么穷社会主义、穷过渡、穷革命,我们反对那些荒谬反动的观点。但是,我们也反对要在中国实现所谓福利国家的观点,因为这不可能。我们只能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生活。发展生产,而不改善生活,是不对的;同样,不发展生产,要改善生活,也是不对的,而且是不可能的。”

  ⑧1982年5月,邓小平在同外宾谈到我国的开放政策时强调:“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艰苦奋斗。”⑨1989年他又多次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⑩邓小平的这些话,明白无误地指出艰苦创业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途径,这是对毛泽东艰苦创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在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候,切不可忽视了艰苦创业这一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有人说,艰苦奋斗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军事共产主义分配制度的产物,认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再需要艰苦奋斗了。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看到,我党7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改革开放15年的历史,同样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因为,艰苦创业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们的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人均资源占有率不高,而且发展很不平衡。要成为世界强国必须经过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即使将来真正

  富强了,艰苦创业依然是必要的。艰苦创业是我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党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和提高生产力。艰苦创业、勤俭建国是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力的必要条件,离开艰苦创业,便无法发展和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不言而喻,艰苦创业精神也要坚持100年不动摇。

  三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艰苦创业、勤俭建国的思想。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说:“我国底子薄,目前处在实现现代化的创业阶段,需要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建设,一定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提倡崇尚节约的社会风气。”李鹏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经过几代人的埋头苦干,才能彻底改变经济落后面貌,使全国人民都过上富裕生活。”他号召“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增产节均、增收节支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广大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有些地区还相当困难,还有几千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要根本改变这种状况,仍需几代人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改革,艰苦创业,对此,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还要和全国人民一起同甘共苦,艰苦奋斗。这是一个60多年前提出的老话题,尽管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今天仍要同小生产者的短视和剥削阶级价值观念作长期不懈的斗争,坚持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我们的干部和群众。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

  要提倡艰苦创业,必须坚持反腐败斗争。少数公职人员经不起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考验,贪污受贿,营私舞弊,大搞权钱交易,甚至打着改革的旗号搞腐败,既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又损害了改革的声誉;行业不正之风愈演愈烈,乱收费、乱摊派,甚至有的人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此外还有许多铺张浪费等等,虽然党和政府三令五申,仍然是屡禁不止,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有这些已经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据报刊统计,去年全国吃喝旅游花掉的公款已突破千亿元,全国大中型饭店、酒家、宾馆的百分之六十点八营业额来自公款请客招待。每年全国用于吃喝旅游的公款可以开两次奥运会。而各行各业的各种浪费更加惊人。如此严重的问题不解决,党和政府的威信就树立不起来,艰苦创业就是一句空话。要解决腐败问题,当然不能再用过去槁运动的办法。但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加强群众的监督作用,加强舆论导向,改进各种宣传教育工作。与此同时,一要靠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吃苦,保持奋发向上、艰苦创业的精神状态,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宗旨,同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二要靠加速各种立法,以各种政策法律、法令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逐步树立起遵纪守法、靠正当劳动致富和廉洁奉公的道德观念;三要靠严肃法纪,严厉惩治腐败分子,震慑腐败行为,教育和挽救一批干部,非如此不足以杀住歪风,弘扬正气。

  要提倡艰苦创业,必须旗帜鲜明地宣传共产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反对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抵制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要从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做起;一切宣传教育机关都要认真抓,长期坚持下去,100年不动摇。现在社会上崇尚所谓大款、大腕、大亨敛财挥金的心理抬头,追求豪华攀比高档,大操大办、大吃大喝、大吹大擂,奢糜之风日盛,高级消费一派繁荣。吃顿饭、点支歌、买条狗,动辄成千累万元,与我国的国情极不相称,的确是不祥之兆。唐代诗人李商隐说得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11)极少数亿万富豪纸醉金迷,助长了“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风气。对于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要进行教育引导,发挥他们在共同致富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防止少数人以非法手段大量攫取社会财富,同时加强税收工作,把他们的一部分高收入通过税收转化为重点建设资金和教育、公益事业基金。宣传舆论界要担负起舆论监督的崇高责任,切不可推波助澜,鼓励盲目攀比心理,要以正确的宣传导向帮助人们认识金钱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要提倡艰苦创业,必须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树立效益观念。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投资效益下降,结构也不合理。盲目上项目,乱铺摊子,违反国家产业政策,不顾客观条件,到处圈地搞开发区,在写字楼、渡假村、高级住宅过剩的情况下,仍在重复建设。还有的地区大搞地方保护主义,纵容包批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造成原材料、能源、运力的巨大浪费。国家要加强宏观控制,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法律手段,清理在建项目,该停缓的坚决停缓以保证重点。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清除其保护伞。同时要加快投资体制的改革步伐,实现投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迫使投资决策者以较少的投入追求较大的产出。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是极其光荣伟大的,越是如此就越是离不开毛泽东、邓小平亲自培养的艰苦创业、勤俭建国的精神。优良传统不是凝固的雕塑,而是奔腾的江河,其生命力在于不断汇入时代的内容。今天,如果把这种精神简单地理解为穿草鞋、吃忆苦饭,那是无知。在今天,艰苦奋斗是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有机结合,是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与讲求效益经济思想的有机结合,是倡俭崇实的工作作风与勇于创新不断开拓进取的有机结合。在这方面,南京路上好八连、当代愚公李双良以及许许多多艰苦创业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们是新时代的英雄豪杰。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正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好八连和李双良以及艰苦创业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他们是耸入云霄的高山!相形之下,那些腰缠万贯专为自己的款爷们只是一
lw2035
lw2035
lw2035
lw2035
lw2035



略论毛泽东与延安精神






  田东阳 王平民

  延安精神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风范相结合而产生的。它的内容丰富、源远流长。人们对其内容的表述方式虽不尽相同,但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却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即:为崇高革命理想自觉献身的精神;紧密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民主、团结的精神;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与延安精神的形成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他不仅是延安精神的缔造者,也是延安精神的实践者,是延安精神的杰出代表。

  一、毛泽东一贯重视民族精神作用的观点,是他倡导培育延安精神的基础

  任何新的先进的民族精神形态的出现,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必然扎根于传统的民族精神形态之中,既是对传统民族精神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又是对传统精神的一种批判和扬弃,从而超越传统精神,升华为一种新的民族精神形态。而这种进步的民族精神的萌生,总是在一个先进的思想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延安精神正是毛泽东在19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下,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文明继承、扬弃、提炼、升华的结果。所以延安精神既有着强烈的时代性,又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首先,毛泽东从哲学的高度强调了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他既肯定物质的第一性,即“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又十分重视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即“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他把这种规律概括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①。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人不只要运用“武器的批判”,而且还必须掌握“批判的武器”,二者缺一不可。正如马克思说的:“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②。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挖掘民族精神的精华,使之上升为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革命精神,作为战胜敌人的精神武器。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到延安精神的培育和发扬,无不渗透着毛泽东的心血。他一再强调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指出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③他认为,中国人民普遍觉醒之日,也就是反动派灭亡之时。第二,延安精神是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总结和升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必然是爱国主义者,毛泽东更是如此。他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灿烂文化而十分自豪地说:“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所以,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④毛泽东热情赞颂了中华民族发达的文明和刻苦耐劳、酷爱自由、富有革命精神的光荣传统。从毛泽东所缔造的延安精神的各个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到毛泽东对上述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明挖掘、继承、提炼、改造的痕迹。

  第三,毛泽东在孜孜搜寻着中国新人格。延安时期的张思德,解放战争时期的刘胡兰,建国后的雷锋都是毛泽东肯定了的中国新人格的典型。而他认为作为中国新人格的最完美的典型,当推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1937年10月19日他在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作了《论鲁迅》的著名讲话,肯定了鲁迅先生的政治远见,以及他的斗争精神、牺牲精神。指出“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⑤“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⑥“鲁迅的两句侍,俯首甘为孺子牛’,..

  ‘横眉冷对千夫指,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己。”⑦1937年10月23日毛泽东给陕北公学题词说:“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的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与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地解决”⑧。在这里毛泽东明确地勾画出了自己所期望的中国新人格的形象,其目的就是要造就一大批使中华民族崛起的新人,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斗争的脊梁。

  第四,毛泽东对共产党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成员,不是一般的老百姓,因此毛泽东对其有更高的要求,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⑨又说:“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若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⑩毛泽东认为,广大党员的带头作用将对一种新的革命精神的形成起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立场出发,结合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站在哲学的高度,以大文化的视野努力地探索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渊蔽,深刻地总结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科学地提出了理想人格的标准,为延安精神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二、毛泽东是延安精神的倡导者、培育者

  延安精神的形成,是毛泽东在先进认识论的基础上,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精心地培育和敏锐地捕捉了广大革命干部和人民群众中闪烁着时代光芒的精神火花,并且从理论上及时、认真、系统、科学地予以总结。延安精神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其内涵博大而精深。从抗日战争开始到抗战胜利为止,前后8年时间,是延安精神从孕育到逐步形成以至自成体系的时期,期间它的方方面面无不体现着毛泽东苦心孤旨的惨淡经营,浸透着他无量的心血。

  “抗大精神”:即为崇高理想英勇奋斗的精神,这是毛泽东构建的延安精神的主线与灵魂。为了给抗日战争造就一大批杰出人才,延安时期,我们党曾先后创办了20多所院校,而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以下简称“抗大”)是其突出代表。毛泽东把办好抗大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来抓。1938年3月。他为抗大亲笔提词,规定了“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11)对此,他又作了深刻的阐发,指出:“共产党历来更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12)要求人民军队的干部,在军事政治斗争中,要善于依据敌我具体情况的变化,采取与敌人斗争的各种不同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毛泽东还运用了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人物作比喻,充分肯定了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坚定意志,猪八戒的吃苦精神,孙猴子的机动灵活性以及唐僧那匹小白马任劳任怨、朴素、踏实的作风。从而生动他说明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毛泽东的这些理论,为抗大建设指明了方向。而“抗大精神”既体现了科学的共产主义社会方向,又体现了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献身的精神,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是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延安整风精神:它包括言之有理的科学精神和行之有效的务实精神,即理论联系实际,言行一致的实事求是精神。这是延安精神的思想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毛泽东亲自领导了从1941年5月开始到1944年4月结束的历时3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其主旨是整顿“三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主要是反对主观主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宣传学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树立实事求是的权威。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借用中国原指治学态度的一句古语,对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基本要求的通俗表述。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3)这里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精辟地表达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毛泽东“实事求是”的光辉思想贯穿于延安整风的全过程中,使共产党人在整风中实事求是地修正了错误,实事求是地整顿了“三风”,实事求是地兴起了调查研究之风。从而使延安时期成为我党历史上最光辉的时期之一。

  南泥湾精神: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主体精神和创造精神。这是毛泽东注入延安精神的根本特色。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特别是1941年和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集中其侵华的主要军事力量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惨绝人衰的“三光”政策;国民党则一次又一次地搞反共摩擦,掀起反共高潮,从1940年冬天起完全断绝了我党我军的抗日经费,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陕甘宁边区“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14)面对如此严重的困难,为了坚持持久战,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会上尖锐地指出:在困难面前是“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他还说:“从古以来的人类究竟是怎样生活着的呢?还不是自己动手活下去的吗?为什么我们这些人类子孙连这点聪明都没有呢?..总之我们是确信我们能够解决经济困难的,我们对于在这方面的一切问题的回答就是‘自己动手’四个字。”(15)毛泽东又要求:不论党政军民男女老幼全体一律进行伟大的生产运动,增加粮食和日用品,准备同灾荒作斗争,将是继续坚持抗日根据地的物质基础。为了指导这场关系解放区生死存亡的大生产运动,在此期间,毛泽东发表了《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论合作社》以及《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等一系列文章。在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指引下,边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其中一二○师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最为典型,全体官兵经过两年奋战,创造了“陕北的好江南”。毛泽东表扬说:“在边区留守兵团各部队中,以三五九旅的生产自给做得比较好些”。他还给旅长王震题词:“有创造精神”。1943年9月,毛泽东视察南泥湾时高兴地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以自力更生为主。南泥湾精神充分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

  延安县精神:即布尔什维克精神(马列主义精神和无产阶级精神)。1941年2月毛泽东对延安县的工作进行了表扬,并对延安县同志的精神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他指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他们的态度是积极的,在他们的思想中、行动中,没有丝毫消极态度。他们完全不怕困难,他们象生龙活虎一般能够征服一切困难。..这种精神对于那些一遇困难就唉声叹气的,就缩手缩脚的人们,对于那些办事不认真,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人们,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这种精神下,延安同志们没有一件事不是实事求是的。他们对于他们所领导的延安全县人民群众的情绪、要求及各种具体情况是充分了解的,他们完全和群众打成一片,他们有很好的调查研究工作,因而他们就学会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群众的艺术,他们完全没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与党八股”。毛泽东“希望全边区的同志都有延安同志这样的精神,这样的工作态度,这样的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样的调查研究工作,因而也学会领导群众克服困难的马克思主义的艺术,使我们的工作无往而不胜利。”(16)在这里毛泽东首次提出了延安精神的基本概念。

  白求恩精神和张思德精神:即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毫不利己,专利利人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白求恩和张思德是延安时期知名度相当高的两个模范人物。他们两人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毛泽东为他们都写了纪念文章。在1939年12月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毛泽东称赞这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以身殉职的加拿大共产党员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责任心“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的表现,号召“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17)1944年,在追悼因烧炭时炭窑崩塌而壮烈牺牲的张思德的会上,毛泽东作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的讲演,称“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白求思、张思德的共同特点,就是在他们身上都闪烁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道德精神。毛泽东号召“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18)经毛泽东的表彰和提倡,白求恩和张思德成为延安时期人们学习的两面旗帜,建国以后,更是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学习榜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延安精神这五个主要基本组成部分,经过毛泽东从理论上的系统总结,融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延安精神就实际形成了。到了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对延安精神又作了高度的概括,他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19)延安精神成了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武器,也使饱经忧患,备受艰苦的中国人民看到了光明、未来和希望。

  三、毛泽东是延安精神的身体力行者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履践笃行,言传身教,以无量的心血,创造培育了延安精神;并以榜样的力量,躬行实践,成为延安精神当之无愧的身体力行者。

  毛泽东不仅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倡导者,而且是这一思想的践行家。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处理党政军民大计的繁忙工作中,总是挤出时间接触群众。在田畔、街头,在杨家岭故居,他经常与群众交谈,询问人民的衣食住行问题;在生产季节,他多次领导中央机关的同志帮助附近农民收割、耕种。即使在转战陕北,戎马倥偬的战斗生活中,也处处关心群众利益,指示身边同志帮助群众生产,组织群众安全撤退与转移。毛泽东坚持与农民交朋友,多次为农民祝寿。他为枣园乡群众拜年的故事,至今还为陕北人民津津乐道。

  毛泽东是十分重视人民群众批评意见的光辉典范。1941年6月,安塞一农民对征购公粮过重不满,散布了攻击毛泽东的言论。一些同志对此十分反感,主张抓起来。而毛泽东却从这些言论中看到了问题的实质,提出减轻征粮任务,并派出秧歌队去安塞慰问演出。同年11月,李鼎铭先生提出精兵简政的议案后,毛泽东十分高兴地予以采纳,并把这个主张作为我们党克服当时困难的十大政策之一。

  毛泽东是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杰出代表。在其革命生涯中,他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延安时期,他先后撰写了《(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关于农村调查》、《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光辉篇章,系统地阐述了调查研究的意义、目的、态度和方法,使我党调查研究理论更加系统完备。在实际工作中,他更是处处注重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1941年秋,毛泽东在一次农业展览会上会见了劳动模范郝光华,毛泽东问他一些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郝光华一时没回答出。毛泽东就和蔼地将他从别的老农那里了解的情况仔细地告诉郝光华。郝又惊又喜,打心眼里敬佩毛泽东。

  毛泽东也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楷模。延安时期毛泽东省吃俭用,艰苦朴素的故事很多。建国后,作为领导这一伟大时代跨越的胜利者毛泽东,

  毫不羡慕封建帝王的一套物质和精神享受,一生过着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进京后至1966年,他长期住在中南海丰泽园一所简单的四合院里,房内没有豪华的摆设,唯有老式的家具和大量的书籍,四张用了十几年的沙发,绿色灯芯绒的坐垫和靠背早已磨光,木架扶手的油漆已经脱落,盖了10多年的毛巾被上层层叠叠的缀满了60多块补了。据说他进城后一直未用过香皂,就连一个空火柴盒也舍不得扔掉,涂上磷硝水继续使用。

  毛泽东是带头参加大生产运动的表率。大生产运动时,毛泽东坚持要给自己分一亩开荒地的任务。一些同志考虑到毛泽东日理万机,肩负领导全党的重任,不主张给他分配开荒任务。毛泽东却坚持在自己办公门前划出一亩荒地,他每天在办公疲劳休息时用镢头垦地,结果还多垦了几分地。从以上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延安时期缔造延安精神的毛泽东本人,可以说就是延安精神的化身。至今他之所以还受到中国人民无限的崇敬和深切的怀念,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在他身上更多地闪烁着延安精神的火花。

  四、毛泽东论延安精神是革命的“传家宝”

  没有自觉的社会革命,社会是永远不会前进的。而这种自觉的社会革命正是在一个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和一种进步的精神作用下进行的,否则,任何社会革命也是不会成功的。毛泽东及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领导的延安时期,正是延安精神形成并发扬光大的时期,从而使延安时期堪称我党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兵员不过3万,根据地仅存一处,且是方圆不足百里的一小块武装割据区,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危机。1948年3月,当党中央和毛泽东离开这片黄土地时,前后仅仅13年的时间,我们已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人民解放战争已进入战略进攻阶段,人民解放军发展到200多万,全国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的覆灭已成定局。在这一连串伟大胜利面前,毛泽东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度和战略家的眼光,高瞻远瞩,敏锐地看到在革命胜利后保持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1949年3月在西柏坡村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尖锐地指出:“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力气的事情。..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0)会上毛泽东提议:不作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毛泽东的这个提议得到一致拥护,被作为6条重要规定。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机关将要离开西柏坡进北平了。他把党中央进驻北平看作是对全党的一次严重考验,语重心长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这是进京赶考,我们不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能考上,我们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要教育战士不要中了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1949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诞生不到一个月,毛泽东在给延安的同志们和陕甘宁边区的同胞们的复电中就提出:“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21)在电影《开国大典》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后,毛泽东回到家,心情很不平静。毛岸英走来点支烟送给他说:“你应当高兴才是”。毛泽东说:“当然高兴,不过心情从来没有这样沉重”。接着毛泽东谈到心情沉重的原因是他想起了他在延安时期和黄炎培先生的一次谈话。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毛泽东当时对黄先生说,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了一条跳出周期律(指一个国家其兴也
lw2034
lw2034
lw2034
lw2034
lw2034



论毛泽东的廉政思想及其实践






  靳士信

  建立廉洁政府,厉行廉洁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对全体党员和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党的思想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基本方针。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代表,为此而进行了毕生的奋斗和探索。他的廉政思想及其实践活动是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认真地研究并很好地继承它,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对目前和今后的反腐倡廉斗争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内涵

  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贪污和浪费,用民主制度保证廉政,加强执政党党风建设和反腐防变以及精兵简政、勤俭建国等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一)关于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毛泽东认为,为人民服务和为政清廉是辩证的统一,要做好人民的勤务员,就要在政治上保持廉洁作风,而只有坚持廉洁政治,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他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①他还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②他在1944年作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的讲演,号召全体党员和干部向张思德学习,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生死观。新生的人民政权在全国建立以后,毛泽东更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他多次强调指出:“我们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③他把是否为人民服务作为衡量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称职与否的标准和行为规范。

  关于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它是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新型人民政权性质的科学总结、提炼和升华。它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各级人民政府是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其宗旨只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决不允许利用人民所给予的权力谋求任何私利。因此,以权谋私、贪污浪费等腐败行为都是与此所格格不入的。相反,为政清廉、廉洁奉公才是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应具备的本质特征。正是在毛泽东这一科学思想指导下,我们党才形成了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建立了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成立了一个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人民共和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英模人物。

  (二)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和反对贪污浪费的思想

  在毛泽东的廉政思想中,有关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和反对贪污浪费的论述最多,这是他一生部始终强调的问题,从而形成了他的廉政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其论述之深刻,见解之精辟,至今还有使人振聋发聩的作用。

  毛泽东亲眼目睹过中国封建社会行将没落时的种种丑恶和腐朽现象,也亲身感受过国统区“贪污遍地,特务横行,捐税繁重,物价高涨,经济破产,百业萧条”④的黑暗与腐败。他曾在《向国尺党的十点要求》中愤怒指出:“抗战以来,有发国难财至一万万元之多者,有讨小老婆至八九个之多者。举凡兵役也,公债也,经济之统制也,灾民难民之救济也,无不为贪官污吏者借以发财之机会。国家有此一群虎狼,无怪乎国事不可收拾。”他大声疾呼:“为挽救国家崩溃之危机起见,亟宜断行有效办法,彻底取缔一切贪官污吏。”⑤由于他对旧社会的种种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所以他决心要“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⑥在如何厉行廉洁政治,勤俭节约,反对贪污问题上,毛泽东有许多深刻论述。

  他从党的宗旨和人民政权的性质出发,要求历届人民政权及其工作人员廉洁奉公,坚决反对贪污和浪费。在1934年1月召开的全国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强调指出:“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反对贪污和浪费的斗争,过去有了些成绩,以后还应用力。”

  ⑦在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41年5月1日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规定:“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公济私之行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⑧在建国初期由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中,更进一步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国家机关,必须厉行廉洁的、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工作作风,严惩贪污,禁止浪费,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他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倡勤俭建国,厉行节约。在革命战争年代,当根据地的财政十分困难的时候,毛泽东指出:“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⑨建国之初,在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毛泽东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我们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但是我国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这是一个矛盾。全面地持久地厉行节约,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方法。”⑩当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以后,毛泽东仍然认为:“要提倡勤俭持家,勤俭办社,勤俭建国。我们的国家一要勤,二要俭,不要懒,不要豪华。懒则衰,就不好。”(11)因为“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状态,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

  (12)毛泽东之所以一再强调勤俭建国、厉行节约,是因为他对中国“一穷二白”的国情有深刻的了解,同时还因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13)他从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出发,号召全体党员和干部永远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对共产党员来说,只有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才能焕发出高度革命热情,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朝着党指引的目标不断前进。毛泽东从这一观点出发,针对革命在全国胜利后一部分同志斗志衰退、追逐名利的现象,反复强调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重要性。1949年10月26日,他在《给延安及陕甘宁边区同志们的复电》中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14)1957年3月间,他分别在济南、南京党员干部会上的讲话中尖锐地指出:“因为革命胜利了,有一部分同志,革命意志有些衰退,革命热情有些不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过去跟敌人打仗时的那种拚命精神少了,而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名夺利,这些东西多起来了。”“我们要保持

  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15)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贪污和浪费,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我们党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所培育的诸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穷棒子”精神、大庆精神等,就是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为人民无私奉献精神的具体体现。依靠这些精神,党领导人民群众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依靠这些精神,党领导人民群众战胜了各种困难,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三)关于用民主制度保证廉政的思想

  在长期领导廉政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认为,不受监督的政权,势必会导致腐败。要彻底克服政府被少数人“所得而私”的现象,真正做到政治廉洁,只强调党员、官员克服利己之心,破除利己之念是不够的,只依靠揭露、打击和惩处腐败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必须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才能力廉政提供有力保证。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就提出,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应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且“只有民主集中制的政府,才能充分地发挥一切革命人民的意志,也才能最有力量地去反对革命的敌人。”(16)他还强调指出:“‘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精神,必须表现在政府和军队的组成中,如果没有真正的民主制度,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就叫做政体和国体不相适应。”(17)因为,“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18)由于毛泽东认识到只有“民主制度”才能真正解决廉政问题,所以当1945年7月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和他谈及历代王朝“其兴也
lw2036
lw2036
lw2036
lw2036
lw2036



试论艰苦奋斗的时代意义






  张照庆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环境中,艰苦奋斗虽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内涵是相同的,本质是一样的。这就是知难而进,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工作作风;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自强不息,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革命风格;励精图治,克勤克俭,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深刻理解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理论,对于强化艰苦奋斗的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振奋艰苦创业的精神,实现党的宏伟目标,仍是颇有稗益的。

  一、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理论是变革中国社会的精神动力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巨大精神支柱和推动力量。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经历过无数战乱,屡遭严重灾难。但它始终用艰苦奋斗的铁肩铁臂去承受和征服千难万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毛泽东曾盛赞中华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还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形象地概括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精神,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相联系,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族人民要把它看作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极其优秀的光荣传统,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毛泽东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汲取了艰苦奋斗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并把它置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之中,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任务,不断地在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提高,在实践中加以提倡和发展,使之结出硕果。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理论产生和形成的沃壤,是它得以发挥指导威力的环境。而毛泽东又把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它在空前范围内发挥了巨大作用。

  毛泽东是我党积极倡导和推广艰苦奋斗精神的光辉典范。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就肩负起变革旧社会,推翻旧制度的历史重任。但是,由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凶残,国内反动势力的强大,革命力量的弱小,斗争环境异常艰苦,要取得革命胜利,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必须作出艰苦的努力,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毛泽东正视了这种现实,并始终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团结人民,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变革社会的重要法宝。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对红色根据地实行疯狂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使根据地军民的斗争与生活处于极度困难之中。然而,在根据地里,党和红军内上上下下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什么人都是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①,创造了在物质菲薄,战斗频繁的恶劣环境中,红军仍然能维持不敝的人间奇迹。1930年初,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分析批判了党内一些人认为红军力量弱小,革命处于低潮,做艰苦的工作是徒劳的错误观点和怀疑红旗能打多久的悲观失望情绪,统一全党思想,振奋斗争精神,多次挫败敌人的围剿,为以后胜利完成长征任务奠定了思想基础。1935年12月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总结红军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取得长征胜利的经验时,进一步沤歌了艰苦奋斗精神,并精辟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把现在许多人中间流行的那种自私自利,贪生怕死,贪污腐化,萎靡不振的风气,根本改变过来。“共产党历来更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从而深刻地阐明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与执行正确政治方向之间的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不久,毛泽东便把艰苦奋斗确定为抗大的教育方针,从理论到制度上成为我党建军的重要原则和造就革命军人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逐渐变好,一些人便忽视眼前的困难,盲目乐观起来,针对这种情绪,毛泽东及时指出:“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要贪便宜。”“我们面前困难还多,不可忽视。”③1945年12月,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指示中一再强调:“建立这种根据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经过艰苦奋斗”,“必须人人下决心,从事最艰苦的工作。”“干部中一切不经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流血流汗,而靠意外便利,侥幸取胜的心理,必须扫除干净。”④从而为我党领导下的东北军民克服主观障碍,夺取解放全东北的胜利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科学冷静地分析了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形势及党内外一些同志的思想变化,在党的七届二次会议上更加明确地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⑤

  全国解放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较大改善,毛泽东又多次提醒人们:“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⑥1956年11月他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

  ⑦并且批评当时的报纸上片面地、不合实际地宣传要改善人民生活,而对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这些东西,很少宣传。并要求以后报纸的宣传重点要放到这方面来。1957年他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强调:“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针对一些干部革命意志衰退、骄傲自满、贪图享乐思想滋长的问题,他又明确指示:“要经过整风,把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传统好好发扬起来”,“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⑧。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理论,不仅展示了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刻的政治远见和彻底的革命精神,而且体现了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一思想理论强化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总结了我党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武装了中回人民,成为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和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使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无处不闪耀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崭新风貌和灿烂光辉,显示着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英雄气概和创造精神,展示着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成就。

  实践证明,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军民坚持长期艰苦奋斗,才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使“一穷二白”的贫困国家走上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在这种历史性的变革中,在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思想理论培育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已经使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优秀传统融进了全新的政治内容,成为中华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将继续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二、毛泽东同志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理论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的力量源泉

  建立在科学态度上的艰苦奋斗,必将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又为艰苦奋斗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综观人类历史,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振兴崛起,经济腾飞,兴旺发达,都是在曲折中奋斗、在困难中拼搏、在艰苦中创业所取得的。同时,经济的发展又为艰苦的创业实践创造了更有利的物质条件,增强了艰苦奋斗的积极性和持久性,推动现代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世界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几百年自强不息的艰苦创业,走上现代化经济强国所创造和总结的人类文明成果和有益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艰苦奋斗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定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四大对今后五年争取国民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做出了具体布置和规划,即要使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百分之八至九的速度增长;要力争加快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积极发展各类市场,抓紧价格、劳动工资的改革;大力推动社会保障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改善和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这个中心环节,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各级政府机构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等。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任务艰巨,困难很多,时间紧迫。靠唱高调,显然实现不了;指望天上掉下一个现代化,也不可能;企求发达国家发善心,也不可靠;幻想地上长出金币,更是痴人说梦。唯一的途径就是发扬务实作风,老老实实地艰苦奋斗。正如毛泽东所说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达到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⑨“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⑩所以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尤其强调:“现在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于真抓实干,切不可丧失发展的机遇。”由此可见,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那种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精神“过时了”的观点显然是毫无根据的,是十分错误的。

  现代化建设不是一个静止的观念。因为社会的发展是不停顿的,人类的进步是无止境的。因此,不论社会发展到那个阶段,艰苦奋斗都将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诚然,建国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

  奋斗,特别是近十五年来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得到发展,国家财力显著增强,物质基础日渐丰厚,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为加速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使人们依托已有的成果,在新的起点和新的层次上更大地发挥创造性,去实现更高层次的理想。但是,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步阶段,人口众多,家底很薄,资金短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这些矛盾和问题与加速现代化建设形成强烈反差。在这样的条件下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我们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需要我们立足于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一步一步地开拓前进,坚韧不拔地拚命苦干,用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改善现代化建设的条件,需要通过艰苦创业的劳动换取事业的成就。如果不全面理解艰苦奋斗与现代化建设的相互关系,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不再普遍地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就不能达到,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艰苦奋斗精神永远不能丢。任何时候,它都是我们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们实现经济腾飞的基本保证。

  艰苦奋斗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有具体的、丰富的、科学的内涵,而且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自身。战争年代,由于环境残酷,战斗频繁,艰苦奋斗精神主要表现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冲锋陷阵,勇敢杀敌。建国初期,由于百业待兴,整个国家处于迅速恢复国民经济阶段,艰苦奋斗精神主要表现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艰苦奋斗精神主要表现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任劳任怨。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艰苦奋斗不再是被动地在贫困中挣扎,或者消极地忍受苦难的折磨,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革命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进取意识和开拓精神。它蕴含着崭新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

  其一,就是解放思想,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的改革,是再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神圣的开创性的事业,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实现确有实效的改革和具有发展的创新,并在世界激烈竞争的舞台上站稳脚跟,跻身于先进行列,就必须树立必胜的信心,抓住历史的机遇,解放思想,敢闯敢干,敢冒风险。在改革的实践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学会一切自己不懂的东西,汲取人类先进的经验,走出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探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途径、新境界,从而,使生产力要素活跃起来,为经济建设注入活力和增强后劲。然而,创造的花环是用荆棘编成的,崭新的成果是用血汗浇灌的。其中不乏要历尽千辛万苦,经受失败、挫折和痛苦的考验和磨炼。如果离开了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必将一事无成,甚至要被飞速发展的历史所淘汰。

  其二,就是知难而进,刻苦攻关的进取精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脑力劳动将逐渐取代简单劳动。这就要求劳动者,一方面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科学知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实行科学生产,科学管理,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和同样时间的劳动,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高质量产品。另一方面要加强新科技的开发研究,在消化吸收现有的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创新,开辟新的高科技领域,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然而,任何一项新科技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充满艰辛和困苦的奋斗中实现的。例如60年代,我国核工业和航天工业部门的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牢记毛泽东艰苦奋斗的教导,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自力更生,废寝忘食,拚命苦干,艰苦创业,填补了我国高科技的空白,打破了外国核垄断的局面。这一光辉的业绩,既展示了我国知识分子知难而进,刻苦攻关,无私奉献的英雄气概,又证实了艰苦奋斗精神在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艰难玉成”正是这种实践的精辟概括。

  其三,就是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献身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坐而论道唱高调不能解决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脱胎于经济赢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实现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的完善和发展,为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创造丰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任务相当艰巨,不是短期内轻而易举办得到的。这就需要人们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发扬“老黄牛”精神,勇挑重担,任劳任怨,全身心地投入;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奉献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在真抓实干的奋斗中,创造财富,造福人类;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服从整体,顾全大局,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乃至宝贵的生命。那种习惯于来“虚”的,不愿意干实事,把艰苦奋斗只看作他人的事的思想是万万要不得的。如果没有亿万人民在工作中埋头苦干,在困难中艰苦创业,在利益上不怕吃亏,在改革中锐意进取的意识和实践,现代化建设便不可能取得成功。

  其四就是崇尚节约,克勤克俭的节俭精神。古人讲“成由勤俭败由奢”,的确是精辟的经验之谈和至理名言。虽然我国经过近15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今非昔比,但是并不富裕,同发达国家相比,长时间形成的差距还远未消除。贫穷仍然象一座大山沉重地压在我们肩上。改变这种状况固然需要外援,而且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可以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但是,借的钱是要还的,技术也要用钱去买,国内方方面面的改革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些资金只能靠努力生产来换取,靠全体人民勤俭节约来积累。所以讲艰苦奋斗,离不开节俭精神。

  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理论的重要内容。当然今天讲节俭,不是再当苦行僧,更不是要求人们在过去的低水平上形式主义地搞那些吃“忆苦饭”之类的小动作。而是要在生产上用最少的投入争取最大的产出,用尽量少的物质消耗生产出尽量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要在工作上不推诿、不拖拉,增强时间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努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劳动生产率;要在生活上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精打细算,量入而出,节约开支,不搞脱离生产发展水平的超前高消费,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现有生产技术的改造和扩大再生产上来。实践证明,把节俭的精神长期坚持和发扬起来,资金就会积少成多,国家就会由穷变富。

  总之,艰苦奋斗是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在艰苦奋斗中求发展、求富强是我们的基本原则。江泽民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六十四个字的艰苦创业精神,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精神的精辟概括,也是对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思想理论的新发展。这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创业实践中所需要的精神支柱和遵循的行动准则。

  三、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理论是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向高层次发展的理论指南

  用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理论教育全体人民、武装全党,不仅是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四有”新人,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侵蚀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南。只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自觉地用艰苦奋斗的思想理论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才能建立更高层次的与现代化物质文明相适应的精神文明,才能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加成熟,更加完善。

  然而,目前我国的精神文明的社会化程度还不高,给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还有限。特别是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和党的政治思想工作一度削弱等等原因,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很大成绩,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生活条件稍有改善之后,一些人淡化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观念,滋长了奢侈腐化、铺张浪费的歪风。他们盲目地用我国的低收入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高消费相攀比,甚至醉心于“能挣会花”,生活上大肆挥霍。有些党员干部经不起权和利的诱惑,道德观念沦丧,精神支柱错位,理想信念崩溃,热衷于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以至陷入贪财、贪色、贪物、胡作非为的境地,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挫伤了群众的创业精神,损害了“两个文明”建设。因此,党中央一再强调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十分英明的战略决策。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助于克服腐败之风。腐败是人类的大敌。一切腐败现象都是相悖于艰苦奋斗思想理论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本质特征都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原则,丧失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如果在执政党内腐败之风盛行,势必影响到民心向背和安邦定国。固然在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过程中,执政的地位容易滋生腐败现象,掌权的干部容易被权、钱腐蚀,但是,这并不是产生腐败现象的必然和任腐败行为泛滥的借口。应该说,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是给执政党的党员和干部提供了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干四化、做贡献的舞台,而不是提供了贪得无厌地疯狂吃四化的机会。艰苦奋斗是党的世界观的外在表现。它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关系着国家的形象和事业的兴衰。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如果不把立足点放在致力于艰苦创业、发展经济、造福人类上,而是为政不廉,以权谋私,甚至巧立名目,把有限的财富糟踏掉,挥霍掉,那还有什么希望呢?怎么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呢?从历史上看,革命战争年代,条件那么艰苦,人民群众始终支持共产党;60年代初,生活那么困难,人民群众没有与党离心离德;“文化大革命”期间,形势那么严峻,人民群众没有失去对党的信任。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当前我国正在从深层次上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在新旧体制转轨,两种体制相互交叉的时期,腐朽的东西往往会千方百计依附于新生事物而滋生蔓延,并伴随着发展变化的情况而改变其手段和方式。腐败之风的花样、手法,也会不断变化和翻新,而且有很大的欺骗性、破坏性和腐蚀性。腐败作风,极大地损害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文明和党在群众中的威望,是没有志气的一种表现。只有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奢侈腐败为耻的思想,自觉地清除腐败,为政廉洁,才能赢得众望所归的领导威信,在全社会抓艰苦奋斗的教育才能有说服力,惩治并遏制腐败之风才能取得成效,人民群众才会振奋精神与党和衷共济,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两个文明”建设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助于抵制拜金主义。拜金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和道德观的集中表现。其核心就是“金钱第一”。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连他们的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11)。

  诚然,金钱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都离不开钱。财力匮乏引发的后遗症,让人们吃尽了苦头。改革开放强化了人们的功利意识,带来了经济领域的空前活跃,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致富为荣,贫穷为耻已是人们的共识。金钱并不总是散发着铜臭,它可以成为一把通往更高殿堂的钥匙。然而,用什么方式挣钱和怎样用钱,不能不是我们探讨问题的关键,不能不是我们衡量精神文明程度的一把尺子。真理向前迈进一步便成谬误。应该看到,在发展商品经济,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金钱至上,拜金主义也沉渣泛起,并滋生蔓延。它污染着社会环境,腐蚀着人们的灵魂,扭曲着生命的价值趋向。一些人把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视为人生哲学;把“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奉为恪守的信条;把损人利己,唯利是图,巧取豪夺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在他们的眼里,自身的价值是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一切活动是以金钱作酬码;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完全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这种金钱的刺激和滋润,导致一些人在经济活动中,不惜慷国家、企业之慨,以收取贿赂;有的人千方百计坑集体,坑人民,捞油水,肥自己;有的人则多拿钱多干活,少拿钱少干活,把无私奉献看作痴人之举;有的人利用金钱拉关系、通关节、开绿灯,以求逍遥法外;甚至有的人为了金钱不顾国格不要人格。这些恶疾的萌发,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环境和人类的自身利益。

  社会发展既要讲功利价值,又要讲奉献价值。不求功利,只讲奉献,人类社会就会失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奉献也只能是“虚”的东西。而只讲功利,不讲奉献,人的精神就会萎缩,社会生产力将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所提倡的是通过艰辛的创业和诚实的劳动获取必要的合法的收入,它与资本主义凶恶残酷的原始积累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所提倡的是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办实业,搞教育,丰富物质文化生活,创造更高的社会文明,而不是贪图享乐,挥霍无度;我们所提倡的是在辛勤劳动中实现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富裕,而不是拉大贫富差距,造成社会分配不公,给~些否定改革开放,怀疑现代化建设的人以种种口实。

  承认物质利益,井力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而奋斗,这是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理论的一条原则。但是承认物质利益和功利价值,井非提倡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个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个人都向‘钱,看。”(12)要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反对“一切向钱看”腐朽思想的有效办法就是教育和动员全社会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打击那些见利忘义,不劳而获的不法行为,弘扬共产主义的道德情操,树立勤劳致富文明发财的思想观念,加速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舍此,别无他途。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助于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既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因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长期、艰苦的任务,需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一代一代坚持不懈的奋斗。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和优良作风能否继承,成千上万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理想能否传下去,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新中国的成果会不会丢失,关键在于能否造就千百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奋斗拼搏和无私奉献。正如江泽民曾指出的: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是我们事业的希望。社会主义祖国的美好未来需要青年一代去创造。所以,青年一代能不能成为党和人民期望的“四有”新人,能不能坚持和发扬老一代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和命运。

  艰苦奋斗的创业实践,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人们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反映,是创造社会文明的巨大精神动力。同样,艰苦奋斗的创业实践,离不开崇高理想和正确人生观的驱使和指导。只有树立起无产阶级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激发人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建功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才能为造就“四有”新人奠定基础。

  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确立,“四有”新人的培养,不可能在温室里形成,只能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在艰难困苦的斗争中磨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锻炼,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拚搏,在艰苦创业的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换脑筋,长才干,逐步确立起来。从而努力“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模范,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做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忠于职守的模范,做反对各种腐败现象、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模范。”(13)真正成为懂得马克思主义,有政治远见和工作能力又富于牺牲精神,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的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所以,艰苦奋斗的社会实践是“四有”新人成长的必要的客观条件和环境。而一代一代“四有”新人的茁壮成长,又能保证艰苦奋斗精神代代相传,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升华。

  综上所述,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艰苦奋斗思想,既蕴含深刻的政治意义,又有极强的实践意义,而且至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时代的旗帜,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石。今天我们提倡和强调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是引导人们重走“穷过渡”的老路,不是甘愿死守贫困再过苦日子,而是振奋精神,积极主动地向艰难困苦作斗争。固然奋斗不是为了吃苦,但是奋斗必须吃苦。只有在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中陶冶道德情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富裕和文明的程度。可以相信,全社会崇尚和发扬艰苦奋斗之时,就是中国社会腾飞之日。愿艰苦奋斗精神蔚然,两个文明建设结出硕果。

  (作者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党支研究室)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65页。②《在延安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5月1日)。③④⑤《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163页,第1179、1181页,第1438―1439页。⑥⑦⑧⑨⑩《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30页,第329页,第419―42O页,第386页,第379页。(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564页。(12)《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97页。(13)江泽民在1993年纪念“七一”座谈会上的讲话。
lw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