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jd058
jd058
jd058
jd058
jd058



59 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不可能读到《共产党宣言》之说,是不准确的






  何香凝在《对于孙中山先生的片断回忆》一文中写道:1906年,孙中山在同盟会上的一次演讲中,曾介绍社会主义的各种派别。在他的倡导下,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曾接连发表介绍社会主义各派的文章和译文。其中有廖仲恺以“渊实”为笔名翻译的《社会主义史大纲》;同盟会中著名的政论家朱执信摘译的《共产党宣言》中的“十大纲领”。此摘译是《共产党宣言》在中国最早的节译本。因此,朱执信早年就被称为“在同盟会中真正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1902年4月,上海广智书局出版了日本社会主义研究会会长村井知至著、罗大维翻译的《社会主义》一书。此书第一次将马克思译为“卡尔”,并论及了剩余价值学说,还引用了马克思亲自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的一段话:“吾党无国种之区别,惟依真理、正义、道德以立此主义,以期传于万国。”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在中国出现的马克思的论述原文。《社会主义》一书,是在我国对马克思生平及其学说进行较系统介绍的第一部译著。

  据湖南人民出版社于1986年6月出版的《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介绍与传播》一书记载,1908年1月,《天义报》第15卷,刊载了民鸣翻译的1888年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写的序言。

  这是迄今查到的恩格斯著作最早的一篇完整的中译本。

  1908年5月,《天报》第16---19期四册合刊,刊载了刘师培以“申叔”为笔名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序》和民鸣译的《共产党宣言》。

  1919年4月6日出版的《每周评论》第16期,刊载了以“舍”为笔名摘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无产者与共产党人”的最后几段译文,约千余字,标题为《共产党的宣言》。

  这年11月1日出版发行的《国民》杂志第2卷第1号,刊载了李泽彰译《共产党宣言》,标题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当时的北京大学,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而且是传播各种新思潮、新思想的摇篮。

  蔡元培自1917年1月4日到北京大学执行校长职务后,力倡“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新思潮气氛非常活跃,特别是李大钊是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为了把北大图书馆办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在购置的两万多册外文书籍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关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

  河南人民出版社于1992年9月出版的《毛泽东和他同时代的人》一书记载,当时的北大学生刘仁静,将德文《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节译本,并且油印成册,于1920年初陈列于“北大公社”所举办的“亢慕议斋”(意即共产主义小室)。

  毛泽东与“北大公社”的邓中夏、罗章龙是老友,因此经常到“亢慕议斋”去找邓中夏和罗章龙。

  刘仁静翻译油印成册的《共产党宣言》,长时间陈列在那里,酷爱博览群书的毛泽东,不可能不翻阅这个油印本。

  综合上述情况,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虽然是1920年8月出版的,但在这之前,毛泽东就已阅读此书,是很有可能的。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不可能读到《共产党宣言》之说,可以说是不准确的。
jd058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