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译文及解读,佛经

《法句经》译文及解读--17恶行品


【译文】

恶行品的大意是要感动恶人,让他们知道只要有恶行就会有恶报,不可能逍遥无患。

明白了何者为善却不顺从,反而(故意)随顺恶之心念,寻求幸福不从正道,反而喜好邪僻淫欲。㈠

凡庸之辈行恶(之时),往往处在不知不觉之中;愚痴之辈只知使(心)意快乐,後来便陷入忧郁痛苦之中。 ㈡

歹毒之徒行使暴虐,(开初)也是从一点一滴的小恶做起:只知以实现欲望为快乐的人,罪恶的果报是自然而然的。 ㈢

善良之人处处积德,(其福也将)伴随善德渐渐积聚增大心甘情愿行善积德,福报之来亦是自然。(四)

妖孽之人暂见幸福,只是其恶还未到报应之时:等到恶报来临之际,自然承受罪恶的煎熬。(五)

祯祥之人暂见祸患,只是其善还未到果报之时:等到善报来临之时,必然享受善德之福报。㈥

打击别人必然遭到别人的还击,行使怨恨也将遭到他人怨恨的(果报),骂人之人必遭他人回骂,施发怒气之人必遭他人之怒。(七)

世间之人没有闻听(许多大道法则),不知(何为)真正的佛法。人生在世寿命短暂怎么应该行恶(作恶)呢?(八)

不要轻视小恶,以为小恶无殃:水滴虽然微小,慢慢地就会充盈巨大器皿:凡是恶贯满盈,都从小恶积累而成。(九)

不要轻视小善,以为小善不会致福:水滴虽然微小,慢慢地就会充盈巨大的器皿:凡是福(庆)充满,皆从纤纤之处积蓄而成。(十)

所有士人的行为,无论出於爱好还是出於憎恶,(只要)各自均从爱护自我出发最後都不会走上败亡(之路) 。(十一)

喜爱多取的士人,自以为(多取)的结果非常满意:(哪知)吞没夺取了他人的(果实),其他之人又会以同样的方式从其手中夺走。(十二)

恶行并不即时(报应),犹如(母)牛吃草(慢慢)孕育牛奶;罪恶在阴间地府伺候等待,犹如灰中之火等待(时机)复燃。(十三)

不经意的态度便是恶行,若是如此且身体力行:(结果必然是)号啕大哭遭受果报,随顺(戏笑之恶行)罪(报)旋踵而至。(十四)

作恶(之报)未来之时,犹如商兵遭到堵截;一亘(被)牵进(恶报之境)方才知晓;(自己)已经堕入恶行:後来遭受的痛苦果报,就同从前所作恶行(一模一样回报自身)。(十五)

就像毒聚成疱,船入洄流漩涡之中(一样),恶行潜流暗滋,(人性美德)没有什么东西不被(恶行)伤害戕伐。 (十六)

假如恶(人)诬蔑陷害他人,清白(之人)仍然不会被污染;愚闇(的)罪殃结果反而是自作自受,犹如灰尘逆风而扬仍被吹回原地。(十七)

因为过失犯下罪恶,(後来)能够自我追悔一心向善:这样的人(人性)光辉普照世间,犹如红日当空,再无云翳遮覆。(十八)

大德之士按照这一法则(行事),然後亲身即可看到:行善就得善报,行恶就得恶报。(十九)

(执著於)有的见解就堕入人世的轮回,作恶之人就会堕入地狱;行善之人可以升入天界,无为之人可以进入涅槃的境界。(二十)

无论是遁入虚无的天空寥廓的大海,还是隐藏在深山的石缝之中,没有一个地方,能够躲避往昔之恶的果报。(二十一)

芸芸众生皆有苦恼,不得免除直至老死;唯有仁人智上,不记挂(他)人是非罪恶(故尔了无苦恼)。(二十二)

【原典】

恶行品第十七二十有二章

恶行品者,感切①恶人,动有罪报,不得②无患!

见善不从③,反随恶心;求福不正,反乐邪淫。㈠

凡人为恶,不能自觉;愚痴快意,令後郁毒④。㈡

烈人⑤行虐,沈渐数数⑥;快欲为人,罪报自然。㈢

吉人行德,相随积增,甘心为之,福应自然。(四)

妖孽⑦见福,其恶未熟;至其恶熟,自受罪酷。(五)

祯祥见祸,其善未熟;至其善热,必受其福。㈥

击人得击,行怨得怨;骂人得骂,施怒得怒。(七)

世人无闻⑧,不知正法;生此寺少,何宜为恶!(八)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⑨;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九)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⑩积。(十)

夫士为行,好之与恶⑾;各自为身⑿,终不败亡。 (十一)

好取之士,自以为可;没取⒀彼者,人亦没之。 (十二)

恶不即时,如构⒁牛孔;罪在阴伺⒂,如灰覆火。 (十三)

戏笑为恶⒃,已作身行。号泣受报,随行罪至。 (十四)

作恶不起⒄,如兵⒅所截;牵往乃知,已堕恶行。後受苦报,如前所习。(十五)

如毒摩⒆疮,船入洄液⒇,恶行流僣(21),靡不伤尅!(十六)

如恶诬罔人,清白犹不汙;愚殃反自及,如尘逆风坌(22)。(十七)

过失犯非恶,能追悔为善;是明照世间,如日无云噎(23)。(十八)

大士以所行,然後身自见;为善则得善,为恶则得恶。(十九)

有识(24)堕胞胎,恶者入地狱;行善上升天,无为得泥洹。(二十)

非空非海中,非隐山石间,莫能於此处(25),避免宿恶殃。 (二十一)

众生有苦恼,不得兑老死:唯有仁智者,不念人非恶。 (二十二)

【注释】

①感切:感动告知。

②不得:不可能。

③从:追随、顺从。

④郁毒:很深的痛苦、罪过。

⑤烈人:即歹人、不善之人。

⑥数数:一点一滴。

⑦妖孽:歪门邪道之辈。

⑧无闻:无所闻,见识不广,即是无知。

⑨殃:祸灾。

⑩纤纤:细少。

⑾好之与恶:此为「好之与恶之」之省略语。意谓不管是喜欢它还是讨厌它。

⑿为身:爱护身体,保护自身。

⒀没取:平白无故地吞侵占有。没,没收,吞为已有;取,攫取。

⒁构:合成。牛吃草在体内通过生物分解而慢慢地合成牛乳。

⒂阴伺:亦作阴祠,即阴朝地府,冥中。

⒃戏笑为恶:以不经意的态度行恶。

⒄不起:未发作,没有暴发出来。

⒅兵:部队。

⒆摩:慢慢地形成。

⒇洄液:洄流、漩涡。

(21)仪:即潜;暗流之意。

(22)僣:同玢音ben,尘土飞扬之意。

(23)云噎:即云紧、云块之意。噎,阴晦的样子。

(24)有识:有识这种根性之人。识,被佛教看作是人的六根之一,它执著於我,故始终不得涅槃,堕入轮回之苦。

(25)此处:指上文空、海、山石等空间。


分类:佛经 书名:《法句经》 作者:尊者法救(撰)维只难(译)
《法句经》译文及解读,佛经

《法句经》译文及解读--18刀杖品


【译文】

刀杖晶的大意是教人习学仁慈,勿要使用刀杖,残害众(多)生(灵)。

一切(生灵)面对死亡都心怀畏惧,而且都害怕刀杖(加身)的痛楚;以己体物可以广推,就不要杀戮(生灵)行使棍杖。㈠

能够经常地与众多生灵相安而处,不会(随意)施加毒楚(於众生之身):(此等之人)生时不会遭逢祸害,来生亦可长久的平安稳定。 ㈡

不应该出语粗恶,言语粗恶应该畏惧(恶)报:恶(的言行)已发,祸殃就会来临,刀与棍棒就会加身。㈢

说话态度和善,就像叩打众多钟磬一般(妙音回应):不再吝惜一己的假有之身,救度世间就十分容易。(四)

欧打良善之人,随意识害无罪恶之人,这种非殃将增十倍,(而且)速得恶报难以救护。(五)

生命遭受巨烈创痛,形体遭到损毁离析,自然会产生烦恼疾病,精神失意恍惚。 ㈥

为他人所诬枉,或者遭逢官司困扰:以致家中财产耗尽,亲戚(朋友)生离死别。(七)

(而且)房屋之内所有一切,(皆)被灾难之火焚烧殆尽,死後进入地狱,这便是十倍的(报应)。(八)

即使苦修裸身剃发,身披草制粗衣,沐风浴雨睡卧石,疑结不解奈若何?(九)

下去攻伐他人杀生放火,也不追求战胜他人:仁(慈) (博)爱天下(生灵),所到之处皆无怨恨(产生)。(十)

世间倘若有人,能够知晓(自)惭(自)愧,这便叫做(自我)诱导(自我)向上进取,就像鞭策良马(加快步伐):如果能以善为马,向著大道进取就能深入长远。(十一)

(世)人若有诚实守戒(之德),守定意念精益求精,接受大道(的训戒),智慧之见自然形成,就可以灭除各种(人生)苦恼。 (十二)

自我严格要求修炼佛法,减损(各种欲望)接受清净意念,棍杖不随意地加害众多生灵,这便是佛门弟子中得道之人。 (十三)

对天下任何生灵都不加伤害,终其一身皆不遭逢祸害:常常关怀一切生灵,谁还能与这样的人结下怨(仇)呢?(十四)

【原典】

刀杖品第十八十有四章

刀杖品者,教习慈仁,无行刀杖,贼害①众生。

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恕己可为譬②,勿杀勿行杖。 ㈠

能常安群生,不加诸楚毒;现世不逢害,後世长安隐。㈡

不当③矗言,言当畏报;恶往祸来,刀杖归躯。 ㈢

出卖似善,十如那众磬④;身无议论,度世则易。(四)

敲杖良善,妄言无罪,其殃十倍,炎迅无救。㈤

生受酷痛⑤,形体毁析,自然恼病,失意恍惚。㈥

人所诬枉,或县⑥官厄,财产耗尽,亲戚离别。(七)

舍宅所有,灾火焚烧,死人地狱,如是为十。(八)

虽⑦裸剪发,被服草衣,沐浴踞石,奈疑结何⑧?(九)

不伐杀烧,亦不求胜,仁爱天下,所适无怨。(十)

世傥有人,能知惭愧;是名诱进⑨,如策良马。如策善马,进道能远。(十一)

人有信戒,定意精进。受道慧成,便灭众苦。(十二)

自严以修法,减损⑩受净行。杖不加群生,是沙门⑾道人。(十三)

无害於天下,终身不遇害。常念⑿於一切,孰能以为怨?(十四)

【注释】

①贼害:残害。

②恕己可为譬:即推己及人的意思。恕己,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譬,作为例子推广。

③不当:不应该。

④磬:古代一种石钟,敲之则响。

⑤生受酷痛:活著的时候遭受酷烈的打击。

⑥县:通悬,遭受。

⑦虽:即使。

⑧奈疑结何:无奈怀疑怨恨之心已经形成,没有办法了。

⑨诱进:诱导人们向上,向佛所阐释的人生境界进取。佛教把自我反省,知耻看作是前进的内在动力。

⑩减损:减少各种妄念,非份之意欲。

⑾沙门:即佛教徒,出家者之总称。

⑿念:关怀,慈悲。


分类:佛经 书名:《法句经》 作者:尊者法救(撰)维只难(译)
《法句经》译文及解读,佛经

《法句经》译文及解读--20爱身品


【译文】

爱身品的大意是讲(人)为什么要努力学习佛法,(其原因)是(学习佛法)最终对自己有益,灭除罪苦带来福报。

自己爱护生命的人,谨慎护守自己的(信念):希求渴望解脱(诸种)欲望(纠缠),学习正等(之法)就不会陷入昏昧。 ㈠

(自我)生命(的存在)为第一要义,应该常常自我勉励学习(佛法):所谓(获)利乃是教诲别人,(诲人不倦)便可称智。(二)

学习(佛法)首先端正自我(言行),然後才能端正他人(言行):调顺身(心)进入慧境,必然迁化变成上德之人。 ㈢

自身都不能得到益处,怎么能将益处施给他人?心(意)调顺(得当)身体归入正端,什么心愿不能实现?(四)

前世之我造罪福,後世之我受果报;作恶如能知改悔,犹如金刚穿明珠。(五)

人们若不持守戒律,滋滋蔓蔓犹如藤蔓(到处攀缘):放纵情感极骋所欲,罪恶之行日益增加。 ㈥

罪恶之行危及自身,愚合之人以为易於实践而毫无顾忌:善(德之行)最能安定身心,愚阁之人以为难於实践(而畏难不前)。(七)

按照真人教诲去做,运用大道来规约身(心):愚阁之人以此为难加以指责,见此之行以为恶(行):行使恶(行)必得恶报,犹如种下苦涩之种(必得苦果)。(八)

作恶自然遭受罪行,行善自然享有福报:也要待到盂釜巳各自成熟之时,它们之间不会互相取代(行恶得善,行善得恶):实践善德必得善报,也如种下甘甜种子(必享甘甜之果)。(九)

自利其身又利他人,获得好处又不损灭,要想知道如何利身,(守)戒(多)闻是最好方法。(十)

假如有人自爱其身,并想(来世)生於天界之上:(应当)敬守佛法乐闻佛法,应当思念佛之敦诲。 (十一)

凡有所为必须事先有所准备思虑,切勿损害本来应该要做之事;能够做到这样便可?心)意日修(精诚),(所为)之事就不会错失时机。 (十二)

那些致力於事业之人,善始善终者能够获得益处:真见(已明)应该身体力行,能够这样一定能够得其所愿。(十三)

【原典】

爱身品第二十有三章

爱身品者,所以劝学,终有益己,灭罪兴福。

自爱身者,慎护所守,希望欲①解,学正不寐②。㈠

身骂第一,常自勉学,树乃诲人,不倦③则智。 ㈡

学先自正,然後正人,调身入慧,必迁为上!㈢

身不能利,安能利人?心调体正,何愿不至!(四)

本我④所造,後我自受;为恶自更,如钢钻珠。 (五)

人不持戒,滋蔓如藤;逞情极欲,恶行日增。㈥

恶行危身,愚以为易;善最安身,愚以为难。 (七)

如⑤真人教,以道法⑥身;愚者病之⑦,见面为恶;行恶得恶,如种苦种。 (八)

恶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务须熟⑧,彼不自代,习善得善,亦如种甜。 (九)

自利利人,益而不费⑨;欲知利身,戒闻为最。(十)

如有自爱,欲生天上;敬乐闻法,当念佛教。(十一)

凡用⑩必豫虑,勿以损所务⑾;如是意日修,事务不失时。(十二)

夫治事之士,能至终成利。真见身应行⑿,如是得所欲。(十三)

【注释】

①希望欲:各种空想非份而又不正当之欲求。

②寐:本意是睡著了。此处意指糊涂、不明白。  

③不倦:不厌倦、不停止。

④本我:即过去世的(神识)之我;後我,即堕入轮回中的世俗之我。

⑤如:像某某一样,按照某某样子。

⑥法:规范。

⑦病之:以之为病。病,为难、忧虑、困苦。

⑧熟:时机成熟。

⑨费:破费、浪费、减少。

⑩用:有所为。

⑾损所务:对本应致力去干的有所妨碍。

⑿应行:应该确实去实践力行。


分类:佛经 书名:《法句经》 作者:尊者法救(撰)维只难(译)
《法句经》译文及解读,佛经

《法句经》译文及解读--19老耄品


【译文】

老耄品的大意是:劝人勤勉努力,不要与生命抗争,老来後悔又有何益?

(人生在世)有什么值得欢喜,值得开颜大笑?妄念常常如火焰般燃烧,深深地被世俗的幽暗昏冥所遮蔽,不如认真地去修禅定。㈠

自以为身躯强壮精力旺,倚恃年轻得平安:妄念纷纷多诟病,哪知此身假有身! ㈡

老时颜色衰退,病时颜容无光,皮肤松弛肌肉萎缩,生命死期已经来临。㈢

身体死亡神识飞走,就像驾车之人丢弃(旧)车(神识丢弃了身体);(肌)肉消亡腐烂骨骼散架分开,(有形)身躯哪裏可以倚靠?(四)

身体犹如城堡,骨为构架主干,肉为大道(通衢),从生至死,只是深藏愤恨惰慢之志。(五)

老来形躯衰变,犹如破旧之车:佛法能除痛苦,应当努力学习。 ㈥

人若末闻(佛法),老来犹如(祭祀的)公牛,只是一味地生长肌肉膘肥(祭献死神),没有福报没有智慧。(七)

从生到死皆无倚托,来来往往皆有艰难:心意倚托於对身躯的贪恋(之上),生命历程的痛苦将是无际无涯。(八)

智慧(之人)可以预见(生命)之苦,因此抛却有形身躯:灭除意欲,斩断意念 (之根),恩爱弃尽不再受生。(九)

既不修炼清净之行,又无足够(养身的)财富:老来犹如白鹭孤伶,空空厮守荒芜水池。(十)

既不坚守戒律,又不积蓄财富:老来赢弱气竭衰颓,思恋往昔呈田春之日)哪裏有什么益处?(十一)

衰老之时犹如秋天树叶,(随风飘落)污秽(沟池),外表破败褴褛不堪,生病将死时,也当後悔当初不学佛法。(十二)

生命之流日夜胜直至尽头,应当及时勤勉努力(学习佛法);世间真理并非真正的(佛所指教)的真理,切莫迷惑堕入冥冥(地狱)之中。(十三)

应当学习(如何)点燃(心)意的(智慧)之灯,自我修炼寻求智慧;远离污垢;勿要被尘俗污染,手执明烛观看(何为)大道的境地(便去追寻)。(十四)

【原典】

老耄①品第十九十有四章

老耄品者,诲人动力,不与命竞②,老悔何益?

何喜何笑?念常炽然③,深蔽幽冥,如不求定④。 ㈠

见身形范⑤,倚以为安;多想致病,岂知不真⑥!㈡

老则色衰,病无光泽,皮缓肌缩,死命近促。 ㈢

身死神徙⑦,如御弃车;肉清骨散,身何可怙⑧?(四)

身为如城⑨,骨干肉涂,生至老死,但藏恚慢。(五)

老如形变,喻如故车⑩;法能除苦,宜以力学。 ㈥

人之无闻,老若特牛⑾;但长肌肥,无有福慧。(七)

生死无聊⑿,往来艰难,意倚贪身,生苦无端。 (八)

慧以见苦,是故弃身;灭意断行,爱尽无生。 (九)

不修梵行,又不富财,老如白鹭,守伺空池。 (十)

既不守戒,又不积财,老赢⒀气竭,思故何逮⒁?(十二

老如秋叶,行秽监录⒂,命疾脱至,亦用後悔⒃!(十二)

命欲日夜尽,及时可动力;世间谛非常⒄,莫惑堕冥中。 (十三)

当学燃意灯,自练⒅求智慧;离垢勿染汙⒆,执烛观道地。 (十四)

【注释】

①老耄:即老朽,衰老之人。耄,八、九十岁的人称耄。

②竞:抗争。

③炽然:热烈盛旺,像火燃烧一样,形容念头特别多而杂。

④如不求定:联系上句,此为倒装句,假如不寻求入定的话,将会深蔽幽冥。

⑤形范:成形了,具有固定的形躯。

⑥不真:指有形的身躯并不真实,只是假相,终久要老朽、坏死、消失。

⑦徙:走。

⑧怙:倚靠。

⑨城:城堡。

⑩故车:旧车、破车。

⑾特牛:公牛,仅有蛮牛而无智慧。

⑿无聊:无所倚靠。  

⒀羸:衰弱、无力。

⒁思故何逮:追念往昔青春岁月又哪能企及?故,往昔;逮,赶得上。

⒂行秽监录:一作行秽褴褛。联系上文,应作如是解。意指人老时,外表丑陋不堪,行为狼藉,如秋天落叶飘零,或落在污秽之处,破败不堪。

⒃命疾脱至,亦用後悔:《中华大藏经》,宋本《法句经》分别译为:「命尽脱至,乏用後悔。」「命疾脱生,不用後悔。」全句大意是生命将尽,不用後悔,後悔亦无益了。

⒄世间谛非常:佛所阐释的真理。世间谛,即俗谛,凡人所看到的真理;非常,不是永恒的。

⒅自练:自我修炼。

⒆染汙:为污所染。汙,即污秽,世俗的种种欲望、意念、行为。


分类:佛经 书名:《法句经》 作者:尊者法救(撰)维只难(译)
《法句经》译文及解读,佛经

《法句经》译文及解读--21世俗品


【译文】

世俗品的大意是讲,世间一切犹如梦幻,应当舍弃浮华,努力修炼大道,一生受用。

譬如驾车行驶道路,舍弃平坦大道,顺从邪僻小路自取失败,硬是折断车轴自造烦忧。㈠

背离佛法(之人)亦如这样,从(此)非法(之行)日益增多:愚合一生直至死亡,也就有了「折轴」之忧。 ㈡

顺从正道而行,勿要随顺邪恶事业,践履(佛)法睡卧安稳,世世代代永无祸患。㈢

(世间)万物犹如浮滙(随起随灭),心意奔走犹如野马(行踪不定);人生在世若如梦幻,乐此不疲究竟为何?(四)

若能斩断(恋世情缘),砍伐(恋世意识之树)的树根:日日夜夜(砍伐)不止,最终必然进入禅定。(五)

一如既往坚持布施,〔这是)到达快乐(境界)之人;假如仅是顺从烦恼之意,用饭施舍芸芸众生:此辈之人日日夜夜,不能获得(禅)定(心)意。 ㈥

世俗之人没有(法)眼,没有一人看见大道真谛:假如稍微见识明(亮),便当育养(向)善(心)意。(七)

犹如大雁率领雁群,躲避罗网高飞远翔:明(道)之人引导世人,救度(众生)脱离众邪。(八)

世俗之人皆有一死,三界皆无安宁;诸层天界即使快乐,福报已尽亦要丧生。(九)

纵观世间(万物),没有一种生灵能够逃脱死亡:要想远离生死(之苦),应当履行大道真谛。(十)

(愚)痴之意覆盖天下,贪恋(之欲)使人不见(大道真谛);邪僻疑虑退却大道(流行),(故尔世间)诸苦愚音等等(大肆畅行)。(十一)

一心一意坚守佛法便可解脱罪过,若不信此以为此言虚妄:(此等之人)不免後来世世代代,跌入恶道,无恶不去,轮回经历。(十二)

即使珍宝堆积如山,宝山高耸至於天,以致珍宝满世间,不如学佛了悟道。(十三)

笑裏藏刀貌似善,苦口婆心似无爱,谁能苦中作乐事,尘世狂夫多如此。(十四)

【原典】

世俗品第二十一十有四章

世俗品者,说世幻梦,当舍浮华,勉修道用①。

如车行道,舍平大涂,从邪径败,生折轴②忧。 ㈠

离法如是③,从非法增,愚守至死,亦有折患④。㈡

顺行正道,勿随邪业,行法卧安,世世无患。㈢

万物为泡⑤,意如野马⑥,居世若幻,奈何乐此!(四)

若能断此⑦,伐其树根⑧,日夜如是,必至于定!(五)  

一施如信⑨,如乐⑩之人;或从恼意,以饭食众;此辈日夜,不得定意。 ㈥

世俗无眼⑾,莫见道真;如少⑿见明,当养善意。(七)

如厉将群⒀,避罗高溯,明人导世⒁,度脱邪众。(八)

世皆有死,三界无安;诸天虽乐,福尽亦丧。(九)

观诸世间,无生不终;欲离生死,当行道真。(十)

痴覆天下,贪令不见;邪疑却道⒂,苦愚行是⒃。(十一)

一法⒄脱过,谓妄语人;不免後世,靡恶不更。(十二)

虽多积珍宝,崇高⒅至于天,如是满世间⒆,不如见道迹⒇。(十三)

不善像如善,爱如似无爱,以苦为乐像,狂夫为所致。(十四)

【注释】

①勉修道用:努力地修炼以近大道,从而获得人生的大用,脱离尘世苦海。

②生折轴:硬是折断车轴。生,含有无辜地,本不应该的意思。

③如是:像这样。承上文。

④折患:即指上文折轴之患。

⑤泡:泡沫。佛教认为世俗世界的万事万物生灭无常,不可久住,犹如海水中泡沫,刹那生灭。

⑥野马:尘埃。喻人的意识轻飘不定,无所自主。《庄子·逍遥游》云:「野马也,尘埃也。」

⑦断此:斩断这种对世俗依恋之情。

⑧树根:譬喻用法,指意识大树之根。

⑨一施如信:一如既往,从不间断地布施。信,笃实、无妄。

⑩如乐:达到快乐境界。

⑾世俗无眼:世俗之人无眼。无眼,喻没有眼力,非真无眼。

⑿少:通稍,即稍微、稍稍。

⒀将群:率领。

⒁导世:导引世俗之人。

⒂却道:推开了大道。

⒃苦愚行是:人生各种苦和愚的现象,到处流行蔓延。

⒄一法:一心一意坚守佛法。

⒅崇高:高高耸起。

⒆满世间:指财宝充满世间。

⒇道迹:大道的足迹。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佛家亦看重人生意义而鄙薄金钱的价值。


分类:佛经 书名:《法句经》 作者:尊者法救(撰)维只难(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