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养巧治病》|中医典籍

《自我调养巧治病》脱肛


脱肛是指肛管、直肠和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1~3岁儿童。儿童常因骶骨弯尚未形成,直肠、肛管成直管状态,病后营养不良,坐骨直肠窝内脂肪减少,失去支持直肠的作用,多见不完全脱垂(粘膜下脱)。成年人多见完全脱垂(直肠全层下脱)常因慢性便秘、肠疾病或精神原因,长期用力,腹内压力过度升高,使肌肉、韧带萎缩松弛,肛提肌裂孔增大,盆腔脏器由裂孔脱出。临床表现初期常便秘,排便无规律,感直肠满胀和排粪不净,排粪时有肿物脱出,可自行缩回,以后行走和用力时均可脱出,并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痛痒。

祖国医学认为脱肛是全身虚弱的一种表现。因禀赋不足,气虚下陷不能收摄形成肛门松弛,升举无力所致。

(一)起居调养法

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有规律,按时蹲厕,纠正便秘,及时治疗肠疾病,大便时不要蹲时间太长,平时多练习下蹲站立动作。

(二)药物调理法

(1)蓖麻子仁捣烂,敷百会、神阙、石门,两天换1次,敷药后外加热敷,1次15分钟,每日3次。

(2)苦参60克,蛇床子30克,白芷15克,银花30克,菊花19克,黄柏15克,地肤子15克,大菖蒲9克,加石榴皮、枯矾、五倍子煎水熏洗。

(3)庆硝30克,冲入热开水,先熏后洗脱垂部分。

(4)生附子、葱、蒜,将附子研细末,过筛同葱、蒜共捣烂,敷于百会穴或囟会穴。用于阴证脱肛。

(5)成药:气虚者宜口服补中益气丸,每次6克,每天3次。

(三)针灸调养法

取长强、百会为主穴,配以脾俞、肾俞、气海、足三里。针刺长强,手力重些,留针30分钟,针后艾灸10分钟,百会艾灸20分钟,每次主穴全取,再取配穴1~2个,中强刺激,留针20分钟,每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艾灸取百会、长强、神阙、水分、气海、足三里,病变局部为主穴,配天枢、横骨、大肠俞、承山等穴,每次选用2~4穴,灸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拔罐:拔长强穴,20~30分钟。

(四)饮食调养法

(1)鸡蛋1个,明矾1粒(如大米大)。将鸡蛋打一个小口,装入明矾蒸熟空腹吃,每日1次,连服1周。

(2)大米30克,苡仁60克,淮山药粉90克,猪大肠一段.将大肠洗净后,把各味药均放入肠内,扎紧两头,炖熟调味服用。

(五)按摩调养法

揉丹田、天枢、龟尾,推上七节骨。患者仰卧,用左手拇指按揉百会穴100次,再用左手掌揉摩丹田穴15分钟;再用食、中二指按揉天枢穴50次。患者俯卧,用中指按揉尾椎骨端100次;再用拇指自尾椎骨端向上直推至第四腰椎100次。

(六)导引调养法

快速收缩肛门,每分钟进行30次,每日可进行数次。


《自我调养巧治病》|中医典籍

《自我调养巧治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常见的周围动脉慢性闭塞的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四肢小动脉,以下肢血管为主。好发于男性青壮年,目前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吸烟与本病有密切关系,还与寒冷、潮湿、感染、性激素、创伤有关。此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呈周期性发作,数年后逐渐趋于严重。临床上初期多出现患肢麻木,发凉、酸胀、间歇跛行,后期上述症状加重,可出现患趾(指)端发黑、干瘪、坏疽、溃疡组织坏死;继发感染,可出现高热、烦躁等全身毒血症状。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医归属"脱疽"范畴。其病因病机是指由于内伤如情绪激动,外感如严重涉水,外伤以及吸烟等,致使肝肾不足,寒混凝聚,淤阻经络,痹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

(一)起居调养法

保持乐观情绪,严禁吸烟,防止受寒、受潮及外伤,注意保暖,适当休息,病变部位不宜热敷,患肢抬高45度。

(二)药物调理法

(1)毛冬青120~180克,猪蹄1只或猪骨适量,水煎3~4小时,每日分3次服完,坚持1~3个月。

(2)赤小豆60克,红枣5枚,红糖适量,煎水代茶,每日1次。

(3)初期可选用冲和膏外敷;或当归15克,桑枝30克,威灵仙15克,水煎熏洗,每日1次;还可用附子、干姜、吴茱萸等分研粉,蜜调,敷于患肢涌泉穴,后期出现溃疡,可外敷生肌玉红膏保护伤口。

(三)针灸调养法

取大椎、身柱、命门、腰阳关、足三里、阳陵泉。采取大椎透身柱,命门透腰阳关,留针5小时;足三里、阳陵泉,强制刺激不留针。

取病变局部阿是穴为主穴,配血海、阳陵泉。三阴交、悬钟、委中、承筋、复溜、太溪、昆仑、中脉、八邪、曲池、外关等穴。每次选用3~5穴,施灸10~20分钟,每日灸1~3次,10次为1个疗程。

(四)按摩调养法

患者仰卧,在患肢上进行常规按摩,自足跟向大腿按揉、提拿,至腹股沟,向足跟部按揉、直推3~5次,并摇转踝部1~3分钟。

(五)饮食调养法

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浸泡5分钟,频饮,每日数次;菊花3克,生山楂片、草决明各15克,沸水冲泡,盖严温浸半小时,代茶频饮;花生米适量,陈醋适量,将花生米浸入醋中24小时食用,每次10粒。每日3次,连用90天为1疗程;山楂15克,荷叶12克,水煎代茶饮。

(六)气功调养法

平行站立,入静1分钟,意守涌泉穴,沉肩垂肘,两手心向上握空拳,随内气先向下、外,再向上、内,成圆形似车轮船转动。意念设想丹田有一股气暖暖流入双下肢;用意念将气从涌泉吸入丹田,然后由督脉下降,沿双腿后下达脚跟,回归涌泉,并使病气从十个足趾排出。呼吸应松静自然、快慢均匀。


《自我调养巧治病》|中医典籍

《自我调养巧治病》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是常见的乳房化脓性疾病,多见于哺乳期妇女,且以初产妇最为多见,一般发生于产后3~4周。发病原因是产后抵抗力下降,此外还有乳头发育不良,妨碍哺乳,或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少,乳汁不能完全排空,影响排乳造成乳汁淤积,淤积的乳汁有利于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乳头破损是细菌入侵的主要途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上可见高热,乳房局部红、肿、热、痛,炎症继续发展,上述症状加重,乳房疼痛呈搏动性,严重的可有高热,体温达40℃以上,寒颤,乳房胀痛明显,局部皮肤红肿,有硬结,压痛,数天内硬块软化,形成脓肿。表浅的脓肿可自行向外溃破,或穿破乳管而至乳头流出脓液。深部脓肿可缓慢向外溃破,也可向深部浸润,形成乳房后脓肿,脓肿可由1个扩展到多个,严重感染者可并发败血症。

祖国医学称急性乳腺炎为"乳痈",乳痈分为3种,在哺乳期发生的称为外吹乳痈;怀孕期间发生的称为内吹乳痈;与哺乳无关而发生的,称为非哺乳期乳痈。临床上以外吹乳痈最多,内吹乳痈较少,非哺乳期乳痈更少见。这里主要讲外吹乳痈,其病因病机因情志内伤,胀胃不和,乳络不通,排乳不畅,酿成乳痈;乳头破碎,疼痛难忍,或乳窍化脓结痂,影响正常授乳,导致乳汁淤积而发乳痈;断奶时乳汁壅滞,乳房膨胀,结块郁积不散,而成乳痈。如果能在产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可大大下降乳腺炎的发病率,如果已经发生,则可进行适当的调养,可使乳腺炎及时得到控制。

(一)起居调养法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妊娠后期尤其是初胎孕妇,应经常用温开水或75%酒精棉球擦洗乳头,有乳头内陷的,洗后轻轻按摩牵拉。哺乳期要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应定时哺乳,避免当风露胸哺乳,哺乳前注意乳头清洁,注意婴儿口腔卫生,有口腔炎症应及时治疗,切不可含乳而睡。产妇乳汁过多,哺乳后尚未排空,可用吸奶器吸空,哺乳后轻揉,使乳汁排出,防止淤积,并清洗乳头。如有乳头擦伤或皲裂,应及早处理,可用麻油或蛋黄油外涂。断奶时应先减少哺乳次数,然后再行断奶。

(二)药物调理法

(1)初期:可用瓜蒌15克,牛蒡子15克,银花30克,蒲公英15克,连翘15克,橘皮1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同时应服回乳药物,生山楂60克,生麦芽6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2~3天。局部可用金黄散、玉露散,用水或鲜菊花叶、鲜蒲公英叶汁调敷患处,每天1次;或用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每天1次;或用鲜白蔹200克,蜂蜜适量,共捣成泥,加温后敷患处,每日1次,连用3天;还可用鲜猕猴桃叶加酒精、红糖适量捣烂,加热外敷,每天2次。

(2)成脓期:可用当归10克,生黄芪10克,炒山甲10克,川芎10克,皂角刺1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脓肿形成后,宜切开引流。

(3)溃后期:可用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金银花30克,炙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局部可用生肌散掺入患外,促使伤口愈合。

(三)针灸调养法

针刺对乳腺炎早期出现肿块尚未化脓者有效。取肩井、列缺、委中为主穴,配穴取膈俞、血海。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加足三里,手法均用泻法,留针15~30分钟,每隔5分钟加捻针1次。

(四)饮食调养法

饮食宜清淡,少吃下奶的荤腥汤水,减少乳汁分泌,有利于伤口愈合。

产后可用橘核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2~3剂,可防止乳汁淤积;初期可用黄花菜鲜根60克,洗净,猪蹄1个,同放在砂锅中加水适量煮汤吃,不加调料,每天1次,连用数天。成脓期,可用蜂房10克,蒲公英50克,地丁20克,白糖适量,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连用3~5天.溃后期可用蒲公英40~60克,粳米50~100克,每天1剂,将蒲公英洗净切碎,煎取药汁,去渣后放入粳米煮粥,每天分2~3次服,3~5天为1个疗程。

(五)按摩调养法

初期局部肿痛,乳汁不通,淤乳明显,可作乳房按摩,使郁滞乳汁得以疏通。在患侧乳房涂上少许润滑油,患者自己或术者用五指由乳房四周轻轻向乳头方向按摩,但不宜用力挤压或旋转按压,而是沿着乳络方向施以正压,把淤滞的乳汁逐步推出,在按摩同时可以轻揪乳头数次,以扩张乳头部乳络,如果在按摩前先做热敷,效果更好。


《自我调养巧治病》|中医典籍

《自我调养巧治病》颈淋巴结核


颈淋巴结核多因结核杆菌从口腔或扁桃体侵入所致。在侵入部位多无结核病变,少数继发于肺或支气管结核病变。临床表现颈部一侧或两侧淋巴结肿大,一个或几个,或成群成串,无痛痒,按之活动,经干酪样变,液化而成寒性脓肿,继之破溃,形成不易愈合的窦道或溃疡,同时感全身乏力、低热、食欲不振,或夜间睡觉时出汗,即盗汗。如果病人抵抗力强,肿大的淋巴结逐渐缩小,干酪化或有少量脓液的淋巴结可被吸收和钙化。但只要病人抵抗力稍差或有其他细菌侵入,就可复发。

祖国医学称颈淋巴结核为"瘰疬",俗称"老鼠疮"。本病因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痰热内生,或肺肾阴亏,痰火凝结,而结聚成核。

(一)起居调养法

保持乐观情绪,加强营养,增强抗病能力,发现局部淋巴结有肿大,需做详细的全身检查,看肺部和其他脏器有无结核病灶。

(二)药物调理法

1.单方验方

夏枯草膏,每次服15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玄参、煅牡蛎、川贝等份,共研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10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

2.中成药

口服内消瘰疬丸,每次1丸,每日2次;脓肿溃后流稀薄脓水,肉芽苍白,久不收口,乏力,盗汗或形体消瘦,可口服犀黄丸,每次3~4粒,每日2次;如溃破不收口者,可内服十全大补丸,每次1丸,每日2次。

(三)针灸调养法

直接刺入肿大的淋巴结,配以肝俞、膈俞,每日1次,中等度刺激。已化脓的不宜针刺。

(四)饮食调养法

平时注意增加营养,忌服辛辣刺激之品,蔬菜以海带、紫菜为佳,还可以吃一些海产品,如鳖、蛤蚌、海蜇、牡蛎等。以下两个食疗方例:

(1)牡蛎粥:将糯米淘洗干净待用,鲜牡蛎肉清洗干净,猪五花肉切成细丝,将糯米下锅,加清水适量烧开,待米粒稍熟,加入猪肉、牡蛎肉、米酒、精盐、熟猪油煮成粥,加入大蒜末、葱末、胡椒粉调匀即可食用。

(2)鲜虾汤:活虾7~10只,生黄芪10克,精盐、花椒各少许,将活虾放入锅内,加入用纱布包好的生黄芪,清水适量及盐、花椒,上火烧开,转入小火再煮10分钟即可,喝汤吃虾。


《自我调养巧治病》|中医典籍

《自我调养巧治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男性青壮年。由于溃疡处于活动期,穿孔发生前,多数病人有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受寒,饮食不当等因素,导致溃疡病发作加重;过份饱餐,长期服用激素,洗胃,钡餐检查,腹部大手术,严重烧伤等常为穿孔的诱因。临床表现剧烈腹痛,呈持续性刀割样,从上腹部很快扩散到全腹,恶心、呕吐。常伴面色苍白、出汗、肢冷、心慌、气短、血压降低等轻度休克症状,腹肌呈"木板样"强直。

祖国医学归属"胃脘痛"范畴,大多数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导致脾胃虚弱,肝气郁滞,气滞则血淤,不通则痛。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积极进行恰当的调养,穿孔是可以避免的。

(一)起居调养法

精神因素对溃疡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保持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和劳逸结合的工作,无论在本病的发作期或缓解期都是很重要的。对此类病患者进行X线钡餐检查或洗胃时应谨慎,轻柔操作,避免过度疲劳及受寒,避免暴饮暴食,不宜长期使用激素。穿孔发生后应绝对禁食,禁忌按摩推拿。

(二)药物调理法

1.验方

(1)乌贝散:乌贼骨24克,象贝6克,二味药共研细末,每次服3~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连用15~30天。

(2)蛋英粉:鸡蛋壳6份,焙黄,蒲公英4份,研成细粉,每次服3~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2.中成药

可口服猴菇菌片,每次3~4克,每日3次。

如果患者有严重的休克症状;有明显腹胀,腹腔大量渗液或渗液混浊;合并幽门梗阻,大出血等复杂症情,疑为癌变;50岁以上,或合并心、肝、肺、肾等主要脏器严重病变,全身情况差;饱食后穿孔,穿孔大,进流质饮食;胃有食物残留的,再穿孔在二年以内的;穿孔后经中西结合非手术治疗4~8小时(一般不超过12小时)以后,症状、体征不缓解或反而加重的,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这里不再赘述。

(三)针灸调养法

1.针刺法

取足三里、中脘、天枢为主穴。弥漫性腹膜炎者,加气海、关元;发热者,加曲池、合谷;恶心呕吐的,加内关、上脘;腹胀明显的,加脾俞、胃俞、大肠俞;有休克的,刺人中、十宣或涌泉。手法采用强刺激,留针30~60分钟,每15分钟加强1次,每4~6小时重复1次。

2.艾灸法

常用穴有中脘、天枢、足三里、内关,灸20~30分钟;或隔姜灸,每日1次,10~15次为1疗程,此法多用于缓解期。

禁忌按摩推拿。

(四)饮食调养法

平时应做到少量多餐,定时定量,以减轻胃的负担,有利于溃疡愈合。食物宜软、易消化,忌酒,避免辣椒、醋、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穿孔初发,应绝对禁食,以免食物与胃肠分泌液流入腹腔,不利于穿孔的闭合。以下介绍两个食疗方供参考,长期服用,可促进溃疡愈合避免穿孔发生。

(1)苡仁芡实汤:苡仁、芡实各30克,除去杂质,洗净,将苡仁、芡实倒入小钢精锅内,加冷水两大碗,小火慢炖1~2小时,煮至熟,加红糖适量,再炖一会儿,即可食用。

(2)取新鲜猪蹄1只,去净毛,加水煮至皮烂,加少许食盐调味,喝汤吃皮肉,每天1次。

(五)气功调养法

仰卧,使全身筋骨、肌肉放松,先由头部开始,前向胸腹,后连腰背,旁及肩臂、手指,下达股腿、脚趾,一定做到每一个骨节,每一部神经都觉得放松。先从自然呼吸入手,逐步深长,然后达到腹式呼吸。在放松时,不要忘记"松"字,呼气吸气时,必须记着"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