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tails
- Category: 儒家经典
《诗经》178 采芑周宣王大臣方叔征服荆蛮军容显盛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 方叔涖止,其车三千。 师干之试,方叔率止。 乘其四骐,四骐翼翼。 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 方叔涖止,其车三千。 旂旐央央,方叔率止。 约軧错衡,八鸾玱玱。 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 鴥彼飞隼,其飞戾天,亦集爰止。 方叔涖止,其车三千。 师干之试,方叔率止。 钲人伐鼓,陈师鞠旅。 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 方叔元老,克壮其犹。 方叔率止,执讯获丑。 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 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 急急忙忙采苦菜,熟地都已采摘完,又到这块新垦田。 大将方叔亲来到,检阅兵车有三千。 战士扞敌勤操练,大将方叔亲率领。 驾着骐马行在前,四匹骐马真健壮。 朱漆战车红艳艳,鮫皮箭袋花竹帘,铜饰带钩与辔连。 采摘苦菜急忙忙,熟地都已采摘光,又到这块地中央。 大将方叔亲来到,检阅战车三千辆。 龟蛇龙旗齐飘扬,方叔率领奔前方。 车毂缠皮辕饰文,八个鸾铃叮当响。 奉命穿上大礼服,朱黄蔽膝闪闪亮,青色佩玉响玱玱。 鹞子展翅疾如箭,高飞直上九重天,忽而停落在地边。 大将方叔亲来到,检阅兵车有三千。 战士扞敌把武练,大将方叔亲率领。 敲钲擂鼓声相连,集合队伍宣誓言。 方叔英明有威信,擂鼓进军响渊渊,班师敲钟声阗阗。 荆州蛮子蠢无边,敢与大国结仇怨。 方叔本是元老臣,雄才大略计谋远。 大将方叔率大军,抓拿间谍俘敌顽。 战车开动声啴啴,啴啴焞焞起尘烟,势如雷霆声震天。 方叔英明有威信,北征玁狁得凯旋,蛮荆闻风心胆寒。 ①芑(起qǐ):苦菜。②菑(兹zī)亩:开垦一年的土地。《毛传》:"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奢shē)。"③莅(立lì):《集传》:"莅,临也。"④师干之试:《集传》:"师,众。干,扞(汉hàn)。试,肆习也。"⑤骐:有青黑花纹的马。⑥翼翼:《郑笺》:"翼翼,壮健貌。"⑦奭(试shì):赭(者zhě)红色。⑧簟茀(垫福diànfú):蔽车的竹席。《郑笺》:"茀之言,蔽也。车之蔽饰席文也。鱼服,矢服(箙)也。"⑨膺:马带。《郑笺》:"钩膺,樊缨,马带也。"鞗(条tiáo)革:革制的缰绳,末端以金为饰。见《蓼萧》(Y-013)篇注。⑩旂旐(兆zhào):《郑笺》:"交龙为旂,龟蛇为旐。"⑾軧(齐qí):车毂两端有皮革装饰的部分。《毛传》:"约,束。軧,长毂之軧也。朱而约之。错衡,文衡也。"⑿玱玱(枪qiāng):玉声。⒀命服:《郑笺》:"命服者,命为将,王命之服也。"⒁朱芾(涂tú)斯皇:《集传》:"朱芾,黄朱之芾也。皇犹煌煌也。"⒂珩(横héng):佩玉。⒃鴥(玉yù):疾飞的样子。⒄戾:《毛传》:"戾,至也。"⒅钲(章zhāng)人:击鼓传令者。鞠:宣告。《毛传》:"钲以静之,鼓以动之。鞠,告也。" 《郑笺》:"钲也鼓也,各有人焉。言钲人伐鼓,互言尔。陈师告旅亦互言之。"⒆显允方叔:《传疏》:"言有显德者,方叔也。"⒇渊渊:《毛传》:"渊渊,鼓声也。入曰振旅。"(21)阗阗(田tián):击鼓声。《集传》:"阗阗,亦鼓声也。"(22)蠢尔蛮荆:《集传》:"蠢者,动而无知之貌。蛮荆,荆州之蛮也。"(23)雠:通"仇"。(24)《集传》:"元,大;犹,谋也。言方叔虽老而谋则壮也。"(25)讯:间谍。丑:丑类,对敌人的篾称。(26)焞焞(屯tún):盛貌。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啴啴焞焞,如霆如雷,皆车声也。"(27)威:畏。《集传》:"是以蛮荆闻其名而皆来畏服也。"《通释》:"威,犹畏也。" 远去了,那亘古的旷野里回荡着的战鼓声;远去了,那历史的天幕上噪动着的赫赫军威。打开《诗经》艺术长廊之门,让我们欣赏《小雅·采芑》所描绘的周宣王卿士、大将方叔为威慑荆蛮而演军振旅的画面。从整体而言,此诗所描绘可分为两层。前三章为第一层,着重表现方叔指挥的这次军事演习的规模与声势,同时盛赞方叔治军的卓越才能。第四章为第二层,犹如一纸讨伐荆蛮的檄文,表达了以此众战、无城不破、无坚不摧的自信心和威慑力,也点明了这次演习的目的和用意。 诗的开首以"采芑"起兴,很自然地引出这次演习的地点:"新田"、"菑亩"。紧接着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出现在旷野上,马蹄得得,敲不碎阵列中之肃穆严整;军旗猎猎,掩不住苍穹下之杀气腾腾。在这里,作者以一约数"三千"极言周军猛将如云、战车如潮的强大阵容,进而又将"镜头的焦距"拉近至队伍的前方,精心安排了一个主将出场的赫赫威仪。只见他,乘坐一辆红色的战车,花席为帘、鲛皮为服,四匹马训练有素、铜钩铁辔,在整个队伍里坐镇中央,高大威武而与众不同。真是未谋其面已威猛慑人。诗的第二章与上大体相同,以互文见义之法,主要通过色彩刻画("旗旐央央","约軝错衡"),继续加强对演习队伍声势之描绘。在对方叔形象的刻画上则更逼近一步:"服其命服"的方叔朱衣黄裳、佩玉鸣鸾、气度非凡。同时也点明他为王卿士的重要身份。第三章格调为之一变,以鹰隼的一飞冲天暗比方叔所率周军勇猛无敌和斗志昂扬。接下来作者又具体地描绘了周师在主帅的指挥下演习阵法的情形:雷霆般的战鼓声中,战车保持着进攻的阵形,在响彻云霄的喊杀声中向前冲去;演习结束,又是一阵鼓响,下达收兵的号令,队伍便井然有序地退出演习场,整顿完毕后,浩浩荡荡地返回营地。("伐鼓渊渊,振旅阗阗")。第四章辞色俱厉,以雄壮的气概直斥无端滋乱之荆蛮("蠢尔蛮荆,大邦为仇")。告诫说,以方叔如此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之师旅讨伐荆蛮,定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敌之军,拔敌之城,俘敌之人,败之于谈笑挥手之间("方叔率止,执讯获丑")。 统观全诗,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此诗并非实写战争,而是写一次军事演习。这从诗中"师干之试"等处可证。吴闿生《诗义会通》云:"皆误以'蛮荆来威'为实有其事,不知乃作者虚拟颂祷词。"可谓得诗真义。其二,此诗从头至尾层层推进,专事渲染,纯以气势胜,正如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所评:"振笔挥洒,词色俱厉,有泰山压卵之势。" 分类:儒家经典书名:诗经作者:孔子(整理) |
- Details
- Category: 儒家经典
《诗经》179 车攻周宣王东巡田猎会合诸侯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 四牡庞庞,驾言徂东。 田车既好,田牡孔阜。 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之子于苗,选徒嚣嚣。 建旐设旄,搏兽于敖。 驾彼四牡,四牡奕奕。 赤芾金舄,会同有绎。 决拾既佽,弓矢既调。 射夫既同,助我举柴。 四黄既驾,两骖不猗。 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之子于征,有闻无声。 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车儿制造精细,马儿动作齐同。 四驹肌肉饱满,驾车奔驰向东。 猎车全都完美,四马高大雄伟。 草泽就在东边,驾车前去打围。 君子出发打猎,点将声喧喧。 龟蛇旗上牛尾,打猎要上敖山。 车子驾着四马,马儿络绎纷纭。 鞋子红皮蔽膝,诸侯前来会盟。 扳指射韝便利,弓箭全都相配。 弓箭手们会拢,猎获禽兽成堆。 四马毛色金黄,马儿没有偏向。 四马步儿不乱,箭儿离弦杀伤。 声萧萧马嘶唤,轻悠悠旌旗展。 上下谁不警戒?厨房怎不充满? 君子走上归程,车马不闻人声。 措施果然得当,如今大功告成! ①攻:修治。《石鼓文》有"吾车既工"句,字作"工"。这句说车子已经加工秀丽,坚固可用。 ②同:齐。这句说拉车的马已经过挑选和训练,跑起来快慢相齐了。 ③庞庞(龙lóng):躯体充实。驾:驾车。言:语助词,无义。徂(cú):往,到。"驾言徂东"言驾好车往东方去。东:指东都雒邑,在镐京之东。(雒:同"洛"。) ④田车:打猎时所乘的车。 ⑤孔阜:很高大肥壮。 ⑥甫草:甫田之草。甫田一名圃田,一名原圃,宣王时其地在王畿之内,后归郑国。行狩:进行田猎。冬猎为狩,这里用来指一般田猎。这两句说驾车往甫田行猎。畿(基jī):国都附近的地区。 ⑦之子:那些人(指随从周王出猎者,实即指周王,古人对尊贵的人往往不直接指称,而称其臣属以代本人,如陛下、殿下、阁下、左右等都是)。于苗:往猎。"苗"本是夏猎的专称,这里指一般田猎,因押韵而换字,正如上句之用"狩"字。 ⑧选:读为"算",点数的意思。徒:步卒。嚣嚣(萧xiāo):众多。 ⑨旐(兆zhào):古代一种画有龟蛇图案的旗。旄(猫māo):旗杆头上用旄牛尾做装饰的旗。 ⑩搏兽:一作"搏狩"。敖:地名,和"甫田"相近。今河南成皋县西北有敖山。这两句说前往敖地打猎。 ⑾奕奕(益yì):盛貌(形容车马络绎)。 ⑿赤芾(扶fú):诸侯朝服的一部分,见《曹风·候人》。金舄(细xì):黄朱色的鞋。会同:诸侯盟会的专称。有绎(益yì):犹"绎绎",盛貌。这两句说诸侯聚会。 ⒀决:射时钩弦之具,用象骨制成,戴在左手拇指。拾:又名遂,就是射韝(韝:音勾gōu.射韝是用熟制兽皮制成的臂套,著在左臂)。佽(次cì):利。调:指箭的重轻和弓的强弱配合得当。 ⒁射夫:射手。夫是男子的总名。同:聚齐。柴:堆积物,这里指堆积动物的尸首。这两句说参加打猎的射手都已集合来相助获得禽兽。 ⒂四黄:四匹黄马。两骖(参cān):左右两侧的马。"猗",当作"倚"。"不倚"指方向不偏,和中间两马一致。 ⒃不失其驰:指御不违法则。御和射相配合,有一定法则。舍矢:言放箭。如:犹"而"。破:指射中。"舍矢如破"和《秦风·驷驖》"舍拔则获"句意同,就是说箭一离手就中的。 ⒄萧萧:马长嘶声。悠悠:闲暇貌。这两句写大猎后整队等待着下令返归时的静肃景象。 ⒅徒:指步行者。御:指在车上驾驶者。惊:当作"警"。徒御不惊:是用诘问语气说明车上车下都在警戒着(等候周王)。大庖:指周王的厨房。这句说大庖充实,猎货物很多。 ⒆征:行。有闻:言车行马鸣的声音有所闻。无声:言没有人声。二句说归途中队伍严肃。 ⒇允:惬当,指周王指挥措施得宜。展:诚。末句称颂这次会合诸侯,选徙行猎,十分成功。 这是一首叙述周宣王在东都会同诸侯举行田猎的诗。《毛诗序》云:"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造车徒焉。"《墨子·明鬼篇》说:"周宣王会诸侯而田于圃,车数万乘。"清胡承珙还援引史实对《序》说详加证明:"成康之时,本有会诸侯于东都之事。《逸周书·王会解》首言成周之会。孔晁注云:王城既成,大会诸侯及四夷也。《竹书》成王二十五年大会诸侯于东都,四夷来宾,皆其明证。宣王中兴,重举是礼,故曰复会。"(《毛诗后笺》)古代天子举行田猎活动,常有军事训练和军事演习的作用,周宣王会同诸侯狩猎,当有政治军事的特殊目的。周王朝在厉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礼仪制度遭到破坏,诸侯亦心离王室。宣王继位后,志在复兴王室,一面治乱修政,一面加强军事统治。宣王在东都会同诸侯田猎,一则和合诸侯,联络感情,二则向诸侯显示武力。方玉润对此有精辟的见解。《诗经原始》中说:"盖此举重在会诸侯,而不重在事田猎。不过籍田猎以会诸侯,修复先王旧典耳。昔周公相成王,营洛邑为东都以朝诸侯。周室既衰,久废其礼。迨宣王始举行古制,非假狩猎不足以慑服列邦。故诗前后虽言猎事,其实归重'会同有绎'及'展也大成'二句。" 《诗经》中涉及田猎的诗篇有许多。描写场面之宏大,当首推此诗。全诗八章,艺术地再现了举行田猎会同诸侯的整个过程。第一章是全诗的总冒,写车马盛备,将往东方狩猎。战马精良,猎车牢固,队伍强壮,字里行间流露出自豪与自信。第二、三章点明狩猎地点是圃田和敖山。在那里人欢马叫,旌旗蔽日,显示了周王朝的强大声威。第四章专写诸侯来会。个个车马齐整,服饰华美,显示了宣王中兴、平定外患、消除内忧后国内稳定的政治状况。第五、六两章描述射猎的场面。诸侯及随从士卒均逞强献艺,驾车不失法度,射箭百发百中。暗示周王朝军队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第七章写田猎结束,硕果累累,大获成功,气氛由紧张而缓和。第八章写射猎结束整队收兵,称颂军纪严明。赞语作结,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全诗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按田猎过程依次道来,有条不紊,纹丝不乱。运用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射猎的场面及各种不同的景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写射猎,仅用四句十六字就绘声绘色地将大规模的场面呈现于读者眼前。"不失其驰,舍矢如破"凝炼传神;"萧萧马鸣,悠悠旌旆",画出一幅队伍归来的景象,尤意境宏大而优美,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车攻》是《诗经》中的名篇,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石鼓文》中的"吾车既工,吾马既同"显然是因袭本诗而来。方玉润《诗经原始》云:"'马鸣'二语,写出大营严肃气象,是猎后光景。杜诗'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本此也。"可见一代诗圣杜甫也深受此诗的影响。 分类:儒家经典书名:诗经作者:孔子(整理) |
- Details
- Category: 儒家经典
《诗经》181 鸿雁诅咒徭役的诗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雁儿飞去了,两翅响沙沙。 那人出门去,郊外做牛马。 都是受苦人,可怜鳏和寡! 雁儿飞去了,落在湖沼里。 那人筑墙去,百丈都筑起。 吃尽辛和苦,哪是安身地? 雁儿飞去了,嗷嗷放悲声。 这些明白人,知我苦难忍。 只有糊涂蛋,说我不安分。 ①鸿雁:鸿与雁同物异称,或复称为鸿雁。肃肃:鸟飞时羽声,已见前《唐风·鸨羽》(F-121)篇。《集传》:"大曰鸿,小曰雁。肃肃,羽声也。" ②之子:这些人,指被征服役者。劬(渠qú):过劳。 ③爰:犹"乃"。矜人:可怜人。鳏寡:老而无配偶者。这两句说矜人种包括鳏寡。《集疏》:"矜人,即《吕览·贵因篇》所谓苦民,总谓鳏寡孤独之人。"曾运乾《毛诗说》:"此文倒语,顺文当为'哀此鳏寡,爰及矜人',倒文以取韵也。" ④集:群息。中泽:泽中。 ⑤于垣:往筑墙。百堵:一百方丈。《毛传》:"一丈为版,五版为堵。" 王夫之《稗疏》:"国已毁灭,则城郭颓圯(仪yí),百堵之作,其为筑城明矣。" ⑥究:究竟。安宅:何处居住。王夫之《诗广传》:"周之民其欲究安此宅也,不亦难乎?" ⑦哀鸣:后世以"哀鸿"称灾民,本此。 ⑧哲人:智者。 ⑨宣骄:骄傲。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五:"宣骄与劬劳相对为文,劬亦劳也,宣亦骄也。" 《鸿雁》一诗的主题,历来看法不一。《毛诗序》云:"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朱熹《诗集传》云:"流民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云:"使者承命安集流民","费尽辛苦,民不能知,颇有烦言,感而作此。"细究诗意,朱熹之说近于诗情。《毛诗序》以为是赞美宣王能安置流民,是因为同《车攻》、《吉日》、《庭燎》等诗排在一起。 这是一首"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诗作。具有国风民歌的特点。全诗三章,每章均以"鸿雁"起兴,并借以自喻。首章写流民被迫到野外去服劳役,连鳏寡之人也不能幸免,反映了受害者的广泛,揭露了统治者的残酷无情。振翅高飞的大雁勾起了流民颠沛流离无处安身的感叹,感叹中包含着对繁重徭役的深深哀怨。次章承接上章,具体描写流民服劳役筑墙的情景。鸿雁聚集泽中,象征着流民在工地上集体劳作,协同筑起很多堵高墙,然而自己却无安身之地。"虽则劬劳,其究安宅"的发问,道出了流民心中的不平和愤慨。末章写流民悲哀作歌,诉说悲惨的命运,反而遭到那些贵族富人的嘲弄和讥笑。大雁一声声的哀叫引起了流民凄苦的共鸣,他们就情不自禁地唱出了这首歌,表达了心中的怨愤。 这首诗感情深沉,语言质朴,韵调谐畅,虽是一首抒情诗,但又兼有叙事、议论的成份。然而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比兴手法的运用,每章开头都以鸿雁起兴,不仅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而且兼有比义。鸿雁是一种候鸟,秋来南去,春来北迁,这与流民被迫在野外服劳役,四方奔走,居无定处的境况十分相似。鸿雁长途旅行中的鸣叫,声音凄厉,听起来十分悲苦,使人触景生情,平添愁绪。所以以之起兴,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全诗三章根据所述内容的不同,或是兴而比,或是比而兴。一章以鸿雁振羽高飞兴流民远行的劬劳,二章以鸿雁集于泽中,兴流民聚集一处筑墙。这两章都是兴中有比,具有象征意味。第三章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是比中含兴。比兴意蕴的交融渗透,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艺术表现力。由于本诗贴切的喻意,以后"哀鸿"、"鸿雁"即成了苦难流民的代名词。 另外,此诗每章所写的具体内容虽各不相同,但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首章写出行野外,次章写工地筑墙,末章表述哀怨,内容逐层展开,主题得到了升华。再加上"鸿雁"、"劬劳"等词在诗中反覆出现,形成了重章叠唱的特点,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分类:儒家经典书名:诗经作者:孔子(整理) |
- Details
- Category: 儒家经典
《诗经》180 吉日周宣王在西都狩猎择吉日猎后宴会宾客
吉日维戊,既伯既祷。 田车既好,四牡孔阜。 升彼大阜,从其群丑。 吉日庚午,既差我马。 兽之所同,麀鹿麌麌。 漆沮之从,天子之所。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儦儦俟俟,或群或友。 悉率左右,以燕天子。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 发彼小豝,殪此大兕。 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吉日良时是戊辰,祭祀马祖祈祷频。 田车已经修整好,四马高大有精神。 驱车登上大土丘,往来奔驰赶兽群。 吉日庚午时辰良,挑选马儿多壮强。 查看野兽聚居处,鹿儿成群来又往。 便从漆沮水旁地,赶到天子狩猎场。 瞧那无边大草原,地广物丰样样全。 野兽或跑或慢行,三三两两随处见。 左边右边尽赶出,为让天子心喜欢。 我的弓儿已拉满,我的箭儿握在手。 射死那条小野猪,击毙这头大野牛。 做成佳肴献宾客,用来佐餐酌甜酒。 ①戊:《集传》:"戊,刚日也。是日也,其戊辰与?" ②伯:古代军中祭名。祷:古代马祭。《毛传》:"伯,马祖也。" ③丑:群。《郑笺》:"丑,众也。从禽兽之群众也。" ④差:《毛传》:"差,择也。" ⑤同:《郑笺》:"同,犹聚也。" ⑥麀(有yǒu)鹿:母鹿。麌麌(雨yǔ):兽群聚貌。《毛传》:"鹿牝(聘pìn雌性)曰麀.麌麌,众多也。" ⑦漆沮(居jū):古水名,在今陕西省境内。《毛传》:"从漆沮驱禽而致天子之所。" ⑧祁:《传疏》:"祁与颀同,都训大。原田之中,其地广大,物又甚有。" ⑨儦儦(标biāo):众貌。俟俟(是shì):兽行走貌。《毛传》:"趋则儦儦,行则俟俟。兽三曰群,二曰友。" ⑩以燕天子:《毛传》:"驱禽之左右,以安待天子。" ⑾挟:《诗缉》:"方持弦矢曰挟。" ⑿豝(八bā):母猪。《集传》:"发,发矢也。豕(史shǐ,猪)牝曰豝." ⒀殪(益yì):死。《毛传》:"殪,壹发而死。" ⒁兕(似sì):《集传》:"兕,野牛也。" ⒂宾客:《郑笺》:"宾客,谓诸侯也。" ⒃醴(里lǐ):甜酒。《集传》:"御,进也。醴,酒名。《周礼》五齐,二曰醴齐。注曰:醴成而滓(子zǐ)汁相将,如今甜酒也。" 《毛诗序》说:"《吉日》,美宣王田也。"后代的学者对此没有什么异议。陈奂《诗毛氏传疏》说:"《车攻》会诸侯而田猎,《吉日》则专美宣王田也。一在东都,一在西都。"这个分析是正确的。 全诗四章,艺术地再现了周宣王田猎时选择吉日祭祀马祖、野外田猎、满载而归宴饮群臣的整个过程。 第一章写打猎前的准备情况。古代天子打猎是如同祭祀、会盟、宴享一样庄重而神圣的大事,是尚武精神的一种表现,仪式非常隆重。因此,事先选择良辰吉日祭祀马祖、整治田车就成为必不可少的程序。"升彼大阜,从其群丑"二句在这一章中是将然之辞,一切业已准备就绪,只等在正式打猎时登上大丘陵,追逐群兽。第二章写选择了良马正式出猎。祭祀马祖后的第三天是庚午日,依据占卜这天也是良辰吉日。选择了良马之后,周天子率领公卿来到打猎之地。那里群鹿聚集,虞人沿着漆、沮二水的岸边设围,将鹿群赶向天子守候的地方。第三章写随从驱赶群兽供天子射猎。眺望原野,广袤无垠,水草丰茂,野兽出入,三五成群,或跑或行。随从再次驱赶兽群供天子射猎取乐。第四章写天子射猎得胜返朝宴享群臣。随从将兽群赶到周天子的附近,周天子张弓挟矢,大显身手,一箭射中了一头猪,再一箭射中了一头野牛。表现出英姿勃发、勇武豪健的君主形象,实是对宣王形象化的颂扬。打猎结束,猎获物很多,天子高高兴兴用野味宴享群臣,全诗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通过上文的叙说,可以发现诗人按照事情的发展过程依次道来,有条不紊,是此诗最明显的一个特点。 另外,全诗大部分章节记叙田猎活动的准备过程以及随从驱赶野兽供天子射猎的情景,间及群兽的各种状态,以作烘托,具体写天子射猎只有四句:"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豝,殪此大兕。"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叙述了田猎的过程,描写了田猎的场面,透露了轻松的气氛;更突出了天子的形象,增强了天子的威严,使全诗有很强的感染力。 分类:儒家经典书名:诗经作者:孔子(整理) |
- Details
- Category: 儒家经典
《诗经》182 庭燎周王朝会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 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 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 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夜天怎么样啦?还有多一半长,庭前火把辉煌。 公侯们来啦,听到铃声当当。 夜天怎么样啦?黑夜还没有消尽,火把减了光明。 公侯们来啦,听到铃声叮叮。 夜天怎么样啦?曙光渐渐出现,火把正在冒烟。 公侯们来啦,旗子已经看见。 ①其(基jī):语尾助词。 ②未央:未尽。一说未央即未中,未半。 ③庭燎:在庭院内点燃的火炬。又叫"大烛",古人的烛是用麻秸或苇做的。 ④君子:指入朝的卿大夫或诸侯。止:是语尾助词,犹"只"。 ⑤鸾:鸾镳,见《秦风·驷驖》(F-127)。一说鸾即銮,指旂上的众铃。将将(枪qiāng):锵锵,铃声。 ⑥未艾:未已,犹"未央"。 ⑦晣晣(西xī):小明。从上章的"光"见出燃烧正盛,从本章的"晣晣"见出火光渐小。 ⑧哕哕(讳huì):也是铃声。 ⑨鄉(乡的繁体字):是"嚮(向)"的假借。向晨言将到天明的时候。 ⑩煇(熏xūn):烟气。一作"辉",《集传》:"辉,火气也。天欲明而见其烟光相杂也。" 王夫之《诗译》:"庭燎有辉,乡晨之景莫妙于此。晨色渐明,赤光杂烟而叆叇,但以有煇二字写之。" 叆叇(艾待àidài):形容浓云蔽日。 ⑾旂(旗的异体字):是一种旗子,上绘交龙,有铃。 |
这是写周王朝会的诗。三章写庭燎从火光照人到只见烟气,写入朝的大臣从鸾声锵锵到旌旂可辨,都见出时间由黑夜到天明的进展。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毛诗序》说:"美宣王也。因以箴之。"齐诗、鲁诗也都以为是宣王中年怠政,姜后脱簪以谏,宣王改过而勤于政,因有此诗。郑玄笺云:"诸侯将朝,宣王以夜未央之时问夜早晚。美者,美其能自勤以政事;因以箴者,王有鸡人之官,凡国事为期,则告之以时。"但作者是什么人,各家之说不一。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王者自警急于视朝",为宣王所自作。然而方氏未列出充分的理由,故信之者少。按此诗应为宣王所作,根据有三条:第一,诗凡三章,从时间说由深夜渐向天明,而三章中俱言"庭燎之光",则应是居于朝廷者所作;如系大臣、诸侯所作,则就应按由家赴朝路途景象以时间先后为序加以描写。第二,诗中三言"君子至止",也是以朝廷为立足点言之。第三,"夜如何其"为王问鸡人(掌报晓的人)之语,"夜未央"为由鸡人所告知道的结果,与《周礼·春官·鸡人》所载礼制一致。所以,以此诗为宣王所作较近诗情。 诗共三章,第一章写夜半之时不安于寝,急于视朝,看到外边已有亮光,知已燃起庭燎;又听到鸾声叮当,知诸侯已有入朝者。说明宣王中兴,政治稳定,百官、内侍皆不敢怠于事,诸侯公卿也谨于君臣大礼,严肃畏敬,及早入朝以待朝会;而宣王勤于政事、体贴臣下、重视朝仪的心情,也无形中见于言外。 第二章时间稍后,但黑夜尚未尽,庭燎之光一片通明,銮铃之声不断,诸侯正陆续来到。朱熹说:"哕哕,近而闻其徐行声有节也。"(《诗集传》)第三章写晨曦已见,天渐向明,庭燎已不显其明亮。朱熹说:"煇,火气也,天欲明而见其烟光相杂也。"(同上)按《说文》:"煇,光也。"段玉裁注:"析言之,则煇、光有别:朝旦为煇,日中为光。"又《礼记·玉藻》:"揖私朝,煇如也;登车则有光。"说清早由家别大夫之时天尚不太亮,至登车时已大亮。则"有煇"指不太亮的光。这一则可与《庄子·逍遥游》中所说"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相证,二则可知火炬即将燃尽,故光不如前之明亮。此时来朝诸侯和天子俱抬头看旂。郑玄笺云:"上二章闻鸾声尔。今夜向明,我见其旂,是朝之时也。朝礼别色始入。"观旂而识别其封爵官位。 昧爽视朝,本为定例,但昏庸之君往往有名无实。宣王勤于朝政,纲纪严肃,上下振作,造成中兴气象,由此诗即可看出。诗中虽未用比兴,也无多形容,但其白描的手法既捕捉到最具特点的情景,也细微地反映出诗人的心理活动和当时心情,实近于天籁。 此诗为唐代贾至《早朝大明官》及杜甫、王维、岑参的和诗所效法。但贾至等人之作主要渲染宫廷的庄严华丽,朝仪的肃穆壮观,君王的尊严神圣及大臣的雍容闲雅,稍嫌铺张堆砌。此诗则着重表现了君王急于早朝的心情和对朝仪、诸侯的关切。"君子至止,言观其旂",写人写景结合在一起,颇能传神。两类诗都作于乱后新君刚刚即位之时,但就表现而言,《庭燎》较之唐诗更为真挚而简练,让人读后深觉言有尽而意无穷。 分类:儒家经典书名:诗经作者:孔子(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