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tails
- Category: 佛经
《五百罗汉》(29)
141、宝光尊者
宝光尊者即宝光菩萨。具备普贤菩萨的一切品行与功德。佛光能引导众生走出黑暗,谓之宝光。又据《法华文句》二曰:"宝光是宝意日天子,为观世音菩萨应作。"
据《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载,尊者已获得佛法真谛,对于佛教的任何理论都已心领神会;他佛性深固,不受烦恼与忧愁的缠绕,已永离世俗世界。尊者神通自在,能随心所欲地往来于世界各地;法眼清净而无障碍,洞悉世间一切善恶诸事;能变化出无数化身,同时化现各地;不需邀请,就可以与众百姓作朋友,并保护他们平安吉祥。尊者以自己的无穷智慧利益众生,除灭民间疾苦,功绩如空寂无边的太空,又如阳光普照大地。
尊者深信佛法,曾供养过世间所有的佛陀。他曾发下大誓愿,要保护佛法,使佛法永远流传。
142、善调尊者
善调尊者即日藏菩萨。
据《法苑珠林》卷五二九载,过去劫曾有五百人供养诸佛,学菩萨乘。后因亲近恶知识做下恶业,遂堕入畜生道中沦为马。
尊者为了度脱他们,也现身于马中,以唤起五百马本有之道心。适值佛陀来此游化,一婆罗门请佛陀接受供养,佛陀为超度五百匹马,遂至其家。婆罗门不肯供奉饮食,尊者便以马声为诸马说法,让他们分出自己所食麦的一半施与诸佛,他自己也分一半食麦供奉佛陀。如此三月,五百匹马皆命终,往生兜率天上为天子。他们来到佛陀住所,闻听妙法,皆成阿耨菩萨。佛陀预言,在未来世,此五百天子皆得为辟支佛。尊者功德无量,也将成为佛,号善调如来。
143、奋迅尊者
奋迅尊者即奋迅王菩萨。奋通急进曰奋迅,此喻狮子愤怒咆哮的威严形相。尊者怒时,大地要发生六种震动,地狱里的众生、外道会随之获得解脱。
据《奋迅王问经》载,尊者曾请教佛陀,如何方能以无上的智慧遍知一切真谛?佛陀尊者必须做到四种奋迅:第一为戒奋迅,即严格遵循戒行,防止心身有所过失;第二为通奋迅,即经过禅定修练而获得神通力,使身体变化自如毫无障碍;第三为智奋迅,即善于判断事理的是非曲直;第四为慧奋迅,即心性无暗,通达事物的发展规律。
祈求尊者,可使人现世平安,远离一切灾难,消除自身的恶习与过失,获得正等正觉。犯有罪恶的人,沐浴洁身,衣着干净,跪在尊者前,口念尊者名号,罪过即可纾解灭除。
144、修道尊者
修道尊者,道,即游履、通入之义;梵语修道之意又作有学道。于大乘唯识之中,初地之住心以后,至第十地最后修金刚无间道,称为修道。
佛教将修习菩萨乘的过程分为十地或十住,即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
由第一发心住至第四生贵住名为"入圣胎",由第五便具足住至第八童真住名为"长养圣胎",至第九法王子住则相形具足而出胎,既为菩萨,则智水灌顶,是为第十灌顶住。从第一至第十的整个过程称为"修道"。尊者严格按此顺序修道,终成菩萨。
145、大相尊者
大相尊者为文殊菩萨的前世身。大相是尊者过去世的名号。原为外道的一名小童子,名叫"欢喜"。
据《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载,在过去世,佛陀尚未获得佛的果位。当时的世尊佛为众徒授记,即预示将于何时何地成佛。某中尊者皈依佛教后功德圆满,品性具足,获菩萨果位,名号大相。其中有言尊者将在佛陀成佛时再次降临世间,名号文殊菩萨。
佛陀涅槃后,文殊菩萨(即大相菩萨的后世身)当获得佛的果位,号"大庄严如来"。
分类:佛经 书名:《五百罗汉》 作者:网友整理
- Details
- Category: 佛经
《五百罗汉》(30)
146、善住尊者
善住尊者又称善住天子。
善住,指努力行善,住心于佛法的修行,不为尘世诸烦恼所影响。
忉利天子,为忉利天诸天子之一。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载,善住天子与诸大天人、天女于园观游乐,是夜,空中有声,谓善住天子七日后必死,将七返阎浮堤受生为畜生,复受地狱众苦。
天子闻之,大感惊怖,请示于帝释天。帝释天以天衣等广为供养,至祇圆精舍求救于佛,佛乃为其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令善住天子诵之,以延寿转难。他一心记诵,终成罗汉果。
147、持世尊者
持世尊者即持世菩萨。
据《持世经》载,尊者曾与五百大比丘及诸大菩萨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听佛陀讲经。《持世经》,即佛尊者之请而说的大乘法门。
尊者心性柔软,有忍辱负重之德;持戒严禁,勤奋于佛学理论;精通禅定,心性沉寂如虚空。尊者以慈悲之心怜悯世间一切众生,以利益三千大千世界为己愿,断除众生的疑怨、恐怖与烦恼,为众生指出光明之路,让众生脱离轮回转世之苦,避免转生为牲畜、饿鬼及堕入地狱;引导众生信奉佛法,本世平安吉祥,来世脱离生老病死之苦,转生到极乐世界。
持世菩萨一切护持佛法,让佛教在世间大放光明。
148、光英尊者
光英尊者,即光英菩萨。
据《大宝积经》、《佛说纯真陀罗尼所问如来三映经》等载,尊者之心如金刚一般坚固,无能断截者,又如地水风火一般平等,既无所爱,亦无所憎,以一颗慈心济度世人。尊者于诸佛法一切习,诸佛法欲具足。他能以自己的法力洞晓众生的心思,随人心所喜,以法教习。
又,隋朝有光英比丘。曾师天台灌顶,住清国寺。优柔教仪,慎摄戒行,具医王之德,能治流疫痼疾。
据《幻士仁贤经》载,他曾作偈曰:"譬如彼幻士,仁贤现此化,一切世亦然,愚者不得解。"
149、权教尊者
权教尊者即权教菩萨,权,灵活方便之意。教,教法。
尊者心性慈悲,怜悯众生为痛苦所困惑,于是用权宜之法,解大众一时之苦。世间芸芸众生,都贪恋富贵利禄,陷入无穷的烦恼之中,很难解脱。有人心向佛教,然法性未坚,即便其行不违背佛教教义与戒律,但如此修行,必须恒沙河数般次的转世才能悟得佛法的真谛。
尊者心性慈悲,怜悯众生的痛苦,采用权宜之法,纾解大众的苦难。尊者救助众生,犹如住宅不幸失火,全家老少被烈火围困,生命危在顷刻,于此危机之时,尊者及时救众人出火宅,脱离苦难。被救之人虽然不能获得最终的解脱,但使他们暂时免受烈火烧灼,从无望中得生。众生只要有一分远离苦难的可能,尊者便要以十分的慈悲心,借用巧妙方法运载众生远离苦难。
150、善思尊者
善思尊者即善思菩萨。
据《大宝积经》卷一百二载,尊者曾参加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内举行的法会。弥勒菩萨为转轮王时,善思对其有启迪之功;佛乞食毗耶杂城时,献花礼佛,誓为菩提,佛为说法,证无生忍。
据《大般若波罗蜜经》卷五百七十六载,尊者与龙吉祥菩萨在一起,龙吉祥端坐入定,尊者想让他立即出家,便施法力让三千大千世界诸山大地倶皆震动,而龙吉祥禅身心安寂,不为所动。后龙吉祥说:"善思当知,若诸身心有动转者,见大地等亦有倾摇;诸世尊、不退菩萨及大独觉大阿罗汉,身心安静,远离动摇,于诸法中不见不觉有动有转有倾有摇,尊者于是悟解妙法。
分类:佛经 书名:《五百罗汉》 作者:网友整理
- Details
- Category: 佛经
《五百罗汉》(32)
156、慧宽尊者
慧宽尊者,唐代高僧。慧宽,一作惠宽。四川锦竹人,俗姓杨。
尊者幼时即颖悟不凡,卓而超群,颇具神异。他和别人在一起作禅论道,没有人能听懂他的话,但将他的话问有学问的禅师,禅师却大受安夸奖,谓为深通神佛之奥意。
长大后出家为僧,拜胤法师为师,在山中静修三十年。
永徽四年,在成都静慧寺圆寂,世寿七十。
157、无胜尊者
无胜尊者,为佛陀前世身。
相传,佛陀生母摩耶夫人在蓝毗尼园生下他后七天便去世了,他由姨母波阇提夫人抚养长大。其父希望他能继承王位,但人世间的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和烦恼时时困扰着他,始萌出家修行、寻求解脱之念。
出家后,他遍寻名师,但毫无所得,于是开始了六年的苦行生涯,希望通过肉体的自虐而达到解脱。也未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他决定放弃苦行,来到伽耶,在菩提树下,向东敷草设座静思。经过七昼夜的阐思静虑,终于彻悟人生安无尽苦恼的根源和解脱轮回的方法,获得无上大觉而成佛。
之后,他到波罗奈城的鹿野苑"初转*轮",向曾经随侍的五比丘宣说自己悟证的道理。此后,他在印度北部恒河流域一带的说法,得到了摩揭陀国王、拘萨国国王等的支持及资助,使佛教有了很大的发展。
佛陀一生传教几十年,八十岁时,在拘尸那迦城的婆罗双树下去世。相传他的舍利被分作八份分别起塔供养。佛教徒为了纪念教祖佛陀,造了许多佛像供奉礼拜。释迦佛的尊像有坐像、立像和卧像等,分别表示释迦游行说法、济度众生及离开人世的情形。
158、昙摩尊者
昙摩尊者,即昙摩菩萨。昙摩,保持自性而不改变之意。《成唯识论述记》卷一载:"法谓轨持,轨谓轨范,可生物解,持谓住持,不舍自相。"
据《法苑珠林·敬法篇听法部》,往日舍卫国须达长者家内有二只鹦鹉,解人语,曾听阿难说若苦集灭道四谛法,欢喜持诵,夜宿为野狐所食,缘此善根,转身为人,一为昙摩,一为修昙摩。又据《无极宝三昧经》卷上载,佛陀在罗阅祇竹园中举行法会,尊者曾请教佛理:"菩萨已得宝如来三昧,自在所为,众慧已具,便得三宝。"佛陀对他说:"已得陀罗尼门,譬如持弓弩布矢,在欲所射,无所不到;菩萨持一慧已具入万亿慧已具靡所不至如是也。"尊者闻佛陀妙解,于佛法已然有了很深的理悟。
昙摩,又作达摩,意译法。
159、欢喜尊者
欢喜尊者,为佛陀堂弟阿难陀,又为提婆达多之弟又作阿难,意为喜庆,佛十大弟子之一。
尊者于佛陀证道回乡下时随从出家。佛陀五十五岁时,选中了阿难作为常随侍者。此后一直侍从二十五年。阿难博闻强记,凡佛所说,他都能准确记忆。曾劝请释尊接纳妇女为僧团成员,始具佛教僧团中始有僧尼二众。佛教第一次结集时,他诵出经文,人称:"多闻第一"。
佛陀圆寂后,他发奋修行,证得阿罗汉果,并与摩訶叶一起领导了佛教僧团的活动。他寂于摩竭陀国与毗舍离国交界处的恒河边。舍利由两国分别建塔供奉。
在中国佛教寺院中,阿难与摩訶迦叶总是侍立在释迦佛的两边,成为一佛而二胁侍的格局。
160、游戏尊者
游戏尊者,即游戏大菩萨。
据《佛华严如来德智不思》载,尊者曾到摩竭陀国法阿兰那菩提道场听佛陀说法。他有大平等大慈悲心,希望一切众生皆能发心证觉菩提。他已得神通自在,善主在入、出世间中无边法行,帮助众生求得解脱。
分类:佛经 书名:《五百罗汉》 作者:网友整理
- Details
- Category: 佛经
《五百罗汉》(31)
151、法眼尊者
法眼尊者(885-958),即五代时南京清凉寺法眼文益禅师,为南禅法眼宗之开祖。俗性鲁,余杭人。
法眼,指见佛法正理之慧眼。五眼之一,此眼能见一切法之实相,故能分明观达缘生等差别法。又,智能照尘为法眼。
尊者七岁于临州崇寿院出家。先随希觉和尚学律藏,后又学禅法久之不锲。后偶遇罗汉桂琛于漳州,经点化而开悟,并嗣其法,创《宗门十规论》,为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南唐国主李氏礼敬有加,并迎至金陵,住报恩院,事以师礼,并从之受戒,赐以"净惠大师"之号。
显德五年秋,闰七月示寂,世寿七十四。入寂后,谥号"大法眼"。著有《宗门十规论》、《大法眼文益禅师语录》各一卷行世。
152、梵胜尊者
梵胜尊者,梵,梵天之意,译作离欲、清净。《智度论》卷十云:"梵名离欲清净。"《玄应音义卷六》亦云:"梵言梵摩,此译云寂静,或清净,或净结。"胜,即胜因。胜因生善道,恶业堕泥犁。
尊者自幼出家,刻苦修习梵行。所谓"梵行",据《法华嘉祥疏》卷七曰:"通取一切戒为梵行,别名断淫爲梵行,别名断淫爲梵行。"梵胜尊者远离情欲,成就具足清白之相,终成阿罗汉果。
153、光耀尊者
光耀尊者,又称光耀网菩萨,是北方佛土离暗冥世界的大菩萨。尊者认为世间万物的生灭,如同看魔术师演戏法,如梦如幻。
众生见世界千变万化,各种杂念由此而生。若幻师停止变幻,世间万物瞬间静止不动,众生七情六欲也就烟消云散。人的一生就如一场大梦,梦中见到若干景象,醒后一切都无影无踪。
他认为,佛祖已为众生指出了即时解脱之途,即:不留恋世间,解脱有情。解脱后能知坚守,不再被有情所惑,则会获得正果。
据《大哀经》卷一载,尊者在离暗冥世界与众菩萨讲法论道,忽然消失在大众之间,顷刻间飞临佛祖居地,将珠宝编制的璎珞覆盖在佛祖身上,以头触地,向佛敬礼,然后颂赞佛的功德。
154、直意尊者
直意尊者,尊者秉性耿直,出家后凡事皆以直心行之。
直心,即正直而无谄曲之心,乃是修习佛法的根本。《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维摩经·菩萨品》又云:"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
尊者以诚实无曲之直心处世待人,终证阿罗汉果。
155、摩帝尊者
摩帝尊者,即摩帝菩萨。
据《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一载,尊者曾与大慧菩萨游访参拜世间诸佛时,佛陀与诸佛聚会于南海滨楞伽山顶,二菩萨来到此山,佛陀与诸佛为二菩萨灌顶加持,并为他们讲解佛法。尊者善长修定,息虑凝心,身心寂静,从中增长神通、智慧与方法。世间诸佛功德无量,然而普渡众生的方法各异。尊者对诸佛救护众生的方法一一牢记。世间有情众生贫富不均,贵贱不等,老幼有别,尊者平等对待众生,遍于世间,对有难者个各各予以护持。
摩帝又作摩地、摩提,意译为慧。
分类:佛经 书名:《五百罗汉》 作者:网友整理
- Details
- Category: 佛经
《五百罗汉》(33)
161、道世尊者
道世尊者,唐代僧人。俗性韩,字玄恽,因避太宗讳,以字行事。京兆(西安)人。
尊者十二岁入青龙寺出家,深研律学,博闻强记,尤善辞章。显庆年间入玄奘译场。后被皇太子诏住京师西明寺。尊者学识博洽,与道宣一起弘传律宗,移风化俗,严持净戒,勤于著述,编成《法苑珠林》百二十卷,还著有《诸经要集》《信福论》《四分律讨要》六卷《四分律尼钞》五卷《金刚经集注》二十卷等。
后寂于弘道元年,世寿不详。
162、明照尊者
明照尊者,即《佛名经》所载之照明菩萨。佛法如灯,可以照明黑暗,引导众生走向光明佛土,故名。
尊者已离一切盖障,得无量明,其心犹如纯净的月轮,以智慧之光照耀众生,使众生悟解自性清净。尊者具最胜智,智慧普遍,犹如虚空,众生蒙受其慈心护爱。
据《佛名经》载,时常忆念诸佛及照明等大菩萨名号,至心归命,所犯罪过可以一概消除,生往极乐世界,享受无上乐果。
163、普等尊者
普为普遍,等为齐等。普等,意谓尊者于众生无所差别,同等看待。
尊者于修禅定见长于诸罗汉。他常在禅定中普见世间诸佛,亲耳聆听其教导,从而悟到世间的一切苦难皆源于贪欲,只有排除七情六欲,永远脱离世俗的缠绕,才能使自己身心安往,静若虚空。
他于禅定中获得诸佛的智慧,无量的智慧生出无量的方法,无量的方法使他获得最终的解脱。他聆听诸佛的教诲,从而心中生起如同诸佛一样慈悲心性,他不辞辛苦为众说法,发下誓愿普渡众生,关闭一切通往罪恶的门户,避免堕入苦难的地狱,.引导大众脱离苦海,升入净土。
164、慧作尊者
慧作尊者,佛在世时的一位明士。
据《佛说成具光明定义意经》载,尊者曾赴迦毗罗卫国听佛说法。佛陀住在迦维罗卫国精舍,一天早上预知有人请教佛法精要,便命阿难请明士、除恶众。无著、履迹四类人来,慧作即前来听讲的诸明士中的一员。尊者按照佛祖教导,恪守戒律,心清口净,其净如花如月,明亮香醇。他破除了贪、瞋、痴三毒,清除了诳、谄、瞋、恼、恨、害六惑,屏弃了色、受、想、行、识五蕴魔,成阿罗汉果。
165、助欢尊者
助欢尊者,因誓愿佛祖安乐而得名。
佛祖的宗旨与行事,是为了济世度人至西方安乐世界、佛国净土,因此佛家助人为乐。佛身即是法身,法身即是法自身。这里的自身,不是世俗的自身,而是充斥佛法佛性的自身。佛陀弟子的法身是从所造就的无量功德中生出,是从修习禅定及诵念真言中生出、从心性慈悲施舍济度中生出,从三十七助菩提法中生出。当修行者功德日益深厚圆满时,法身便逐渐代替了世俗的自身,成为充斥佛法的自身。
尊者已是功德圆满、佛性深厚,自身充斥佛法佛性,他仍然不间断地施恩于大众,清净佛.土,以便使佛身欢乐。所谓佛身欢乐,就是宏扬佛法、利益众生。
分类:佛经 书名:《五百罗汉》 作者:网友整理